贲门癌食管及胃切除范围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贲门癌食管及胃切除范围的探讨
赵锡江;黄景陶;唐鹏;任鹏;马明全
【摘要】目的探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食管及胃的适宜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贲门癌217例,其中近端胃+食管下段切除186例,全胃+食管下段切除31例.根治性切除191例,姑息性切除26例.为保证切缘距肿瘤距离的精确性,以切除后标本测量值和术中目测值双重对比判断.结果标本上切端距肿瘤上缘0~5 cm;下切端距肿瘤下缘0.5~19 cm.术中目测上切端距肿瘤上缘3.3 cm;下切端距肿瘤下缘平均4.7 cm.将实测距离转化为术中目测距离,则上切端距肿瘤为0~11.6 cm,下切端距肿瘤0.65~24.7 cm.上切端阳性36例,阳性率17.4%;下切端阳性6例,阳性率2.9%.上切缘最大标本距离4 cm,下切缘8 cm,即上切缘目测距离9.3 cm,下切缘10.4 cm时仍有切缘阳性的发生.术中目测距离达7 cm时切缘阳性率为3.7%.结论施行贲门癌切除术时为避免上切端阳性的发生,至少应在肿瘤上缘以上7 cm处切断食管;应从病变的部位及大小、对淋巴结清扫的影响、切缘有否可能阳性、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尽可能保证切缘阴性和切除彻底性的前提下尽量不作全胃切除.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年(卷),期】2007(022)001
【总页数】3页(P57-59)
【关键词】贲门癌;外科切除;范围
【作者】赵锡江;黄景陶;唐鹏;任鹏;马明全
【作者单位】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116021,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胸外科;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近年来贲门癌的发病率及占全部胃癌的构成比有显著上升之势。贲门癌作为1种独立的癌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决定贲门癌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贲门癌合理的切除范围。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将原发于食管胃黏膜交界线以下2 cm范围内的癌定义为贲门癌。随机抽取天津肿瘤医院1983年1月~1998年12月手术切除、资料完整的贲门腺癌217例。单纯探查术及5年内失访者不列入本研究。
本组男193例,女24例;年龄34~83岁,中位年龄59岁。根据UICC胃癌TNM标准(1997)分期:Ⅰa期1例,Ⅰb期10例,Ⅱ期20例,Ⅲa期85例,Ⅲb期71例,及Ⅳ期30例。WHO病理分型:乳头状腺癌42例,管状腺癌57例,低分化腺癌72例,黏液腺癌26例,黏液细胞癌19例及腺鳞癌1例。
1.2 治疗方法
全组近端胃+食管下段切除186例,全胃+食管下段切除31例。根治性手术191例,姑息性手术(肉眼或镜下可见癌残留)26例。
2 结果
为保证切缘距肿瘤距离的精确性,以切除后标本测量值为准,217例手术后上切
端距肿瘤上缘距离0~5 cm,平均1.4 cm;下切缘与肿瘤下缘距离0.5~19 cm,平均3.6 cm。术中目测上切端距肿瘤平均3.3 cm,下切端距肿瘤平均4.7 cm,
与标本平均值比值为1.30。将实测距离转化为术中目测距离,则上切端距肿瘤距
离为0~11.6 cm,下切端距肿瘤距离为0.65~24.7 cm。上切端阳性36例,阳
性率为36/217(17.4%);下切端阳性6例,阳性率为6/217(2.9%)。上切缘阳性
的最大标本距离4 cm,下切缘为8 cm,即上切缘目测距离5.2 cm,下切缘10.4 cm时仍有切缘阳性的发生。术中目测距离达7 cm时上切缘阳性率为3.7%。随
着上、下切缘距肿瘤边缘距离的增加,其切缘阳性率也逐渐降低(表1)。
表1 瘤上食管及瘤下胃切除长度与上切端阳性的关系项目例数阳性例数(%)上食管切除长度(cm) ≤1105 23(21.9) ~≤26911(15.9) ~≤3271(3.7) >361(16.7)下胃切缘长度(cm) ≤1262(7.7) ~≤2431(2.3) ~≤3572(3.5) ~
≤8691(1.4) >811 0(0)
本组全胃切除病例病灶直径2~17 cm,平均8.3 cm,中位直径8.0 cm ;186例近端胃切除病例病灶直径0.5~11.0 cm,平均6.01 cm,中位直径6 cm,全胃切除病例病变平均直径比近端胃切除者大约2 cm。
3 讨论
贲门癌切端阳性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有着显著影响,足够的切除长度是切缘阴性的最重要的保证,许庆军等[1]认为胃癌患者常有黏膜下潜在的癌浸润,有时可超过5 cm以外,必须距肿瘤有5 cm以上的切除长度。杨乃普等[2]研究发现切端阳性也可发生在肿瘤无外侵、游离切除顺利的病例,因而对这些病例也应坚持做扩大切除术。Szanto等[3]发现有4.19%的贲门癌可发生食管腔内转移,提示对贲门癌有必要行食管的广泛切除。Mattioli等[4]研究认为只有在奇静脉弓水平切断食管才能
避免上切端阳性的发生。吴德泰等[5]报道随食管、胃切除长度的增加,残端阳性
率呈明显的递减趋势。严福来等[6]报道下切缘距离>7 cm仍有切缘阳性,积极支
持全胃切除。还有学者[7,8]认为需切除癌灶以上10~12 cm的食管才能避免上
切端阳性。总之,为了避免切端阳性,大多数学者主张在肿瘤以上至少5 cm(多至奇静脉弓)的水平切除食管和行全胃切除。本研究表明切缘阳性的发生率随上、下
切缘距肿瘤距离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以标本测量值上切缘距离最大4 cm,下切缘距离最大8 cm,即目测值上切缘距离最大9.3 cm,下切缘距离最大10.4 cm
时仍有切端阳性出现。当术中目测上切端长度达7 cm时,上切端阳性率仍可达3.7%。因此,我们认为为避免上切端阳性的发生,至少应在肿瘤上缘以上7 cm
处切断食管。
对于是否应作全胃切除各家的观点不同,也无统一的标准和共识。有些学者[9~15]认为为了避免下切缘阳性的发生,应争取行全胃切除,全胃切除并不增加术后
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且有望改善生存率。也有学者[16]认为对贲门癌是否须行全胃切除,关键因素是幽门上、下两组淋巴结有否转移。这两组(5、6组)淋巴结的转移
率分别为25%和20%。不做全胃切除就难以达到清除全部肿瘤组织的目的。Wang等[17]也支持行全胃切除,因全胃切除后发现幽门上、下两组淋巴结转移率达9.1%~13.6%。我们认为对于贲门癌是采用近端胃部分切除或是全胃切除,不
应一概而论之,应从病变的部位及大小、对淋巴结清扫的影响、切缘有否可能阳性、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尽可能保证切缘阴性和切除彻底性的前提下尽量不做全胃切除。
参考文献
[1] 许庆军,赵国强,郭金成,等.进展期贲门癌联合脏器切除38例〔J〕.临床医学,2000,20(5):49.
[2] 杨乃普,高宗人,卫功铨,等.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切缘有癌残留的94例
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1986,13(1):8.
[3] Szanto I,Voros A,Nagy P,et al.Esophageal intramural metastasi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