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秘方
15 郭生白治疗心衰案例
![15 郭生白治疗心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b295b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0.png)
郭生白治疗心衰案例
郭生白治疗心衰的案例如下:
有一位76岁的男性患者,患慢性心衰已多年,经常心慌、心悸、气短,稍一活动即感喘憋。
观其脉象弦滑有力,舌红苔黄,小便短赤,大便
干结。
郭生白以“益元丸”加减为其治疗。
具体药方包括:人参6克(另煎),黄芪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当归15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五味子12克,酸枣仁20克,炙甘草6克。
同时,嘱
咐患者少活动,多休息。
服用此方几剂后,心慌、心悸减轻,喘憋有所好转。
郭生白根据患者
的病情,对药方进行了调整,继续服用几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郭生
白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补骨脂12克、川芎6克,将“益元丸”再
次加减后给患者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心衰中医治疗方法
![心衰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2326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0.png)
心衰中医治疗方法心衰,又称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减退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气促、乏力、水肿等。
中医认为,心衰是由于心脏失去了正常的调节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针对心衰,中医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药汤剂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心衰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药物治疗心衰的主要原则是调整心脏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改善心脏的供血和排血功能。
常用的中药包括补益心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功效的药物,如丹参、黄芪、桃仁、山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供血和排血功能,从而缓解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心衰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心俞穴、膻中穴、神门穴等,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心脏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改善心脏的供血和排血功能,从而缓解心衰症状。
另外,中药汤剂也是中医治疗心衰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汤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调配,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常用的中药包括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等,这些药物可以补益心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从而缓解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药汤剂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供血和排血功能,缓解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然,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也应该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及保持心情愉快,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中医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心衰中成药
![心衰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7f37b53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b.png)
心衰中成药关于《心衰中成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脏衰退这类病症最非常容易产生在老人的的身上,并且是一种较为风险的病症,由于在心脏衰退初期的情况下,病人的心率会越来越迟缓,在做运动过量的情况下便会呼吸不顺,但来到心脏衰退后半期的情况下,很可能便会突然冒出心脏骤停的状况,并且伴随着病症的加剧便会完全导致心脏身亡,那麼医治心脏衰退的中药方剂都有什么呢?医治心衰的中药材有很多,常见的中药方剂有下列几类,比如荣心丸,芪苈强心胶襄,益心通脉颗粒,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黄芩注射液,心宝丸,生脉饮,滋补清脑片,滋心阴胶襄,参附强心丸,这些,具体情况到本地中医医院能够咨询一下,自然病症比较严重的病人最好中西医医治。
现阶段,临床医学上常见的医治心力衰竭的中药方剂大多数为芪苈强心胶襄,合适于血肿心衰,有利平均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湿消肿的功效,针对慢性心衰病人能够在利尿药,ras阻滞剂等药品的基本上协同运用。
日常生活管理中心衰极其多见,此病的不良影响比较比较严重,损害了较多病人的身心健康,且会造成困乏、全身不适感的病症出現,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损伤比较严重,且会引起较多的不适感出現,大伙儿要将心衰病警醒起來,重视疾病的治疗工作中,清晰的掌握该病的治疗中药方剂物,病人盆友理应维持低脂饮食,适度的应用芪力清脑胶襄、双氢克尿噻、螺内酯、依那普利等药品,进而能合理控制心衰,必要时还理应应用地高辛,能够改进病人的心脏功能,缓解了病人的病况。
此外还有利心通脉颗粒物、利心丸、玉丹荣心丸、参附注射液、生脉饮等药品,均能具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利于该病人的身体恢复,对于病情恶化的病人,选用所述药品只有具有减轻的功效,假如要想长期性改进心衰症状,能够选用中医方剂开展医治,药品构成有黄芩、党参、益母草颗粒、灸附片、制半夏、泽兰、北五加皮等,将所述的药品添加冷水后煎烧开,待温后分批服食,能具有养血活血化瘀、温阳利水的实际效果。
中医治疗心衰医案
![中医治疗心衰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37ca1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b.png)
中医治疗心衰医案心衰是由于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需要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疲劳、呼吸急促、水肿等。
中医认为,心衰与肾虚、阴虚等有关。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位中医师的成功治疗心衰的医案。
患者是一名60岁的女性,她一直感到疲惫乏力,呼吸困难,胸部有压迫感,夜间出汗,并且有时会出现手脚发凉,腰膝酸软等症状。
她有高血压病史,已经服用了多年的降压药,但效果并不好。
经过中医师仔细询问和检查,发现该患者肾虚、心阴虚,以及经络不畅。
医师根据中医诊断,制定了具体的治疗方案。
首先,医师从药膳方面入手,给患者开了一剂补肾养心的药膳,包括枸杞、红枣、淮山、山药等。
这些食材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的功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补充失去的能量和营养。
另外,在中药治疗方面,医师开了一剂心脾气药方,包括人参、黄芪、白术、麦冬等。
这些中药不仅可以调和脾胃,增强免疫力,还可以滋润心脏,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帮助患者恢复心血管功能。
此外,在针灸方面,医师采用了“四神针”的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患者的足三里、关元、太溪、神阙等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能量平衡,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恢复心脏功能的目的。
经过数次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得到了改善。
她的疲劳感减轻了,呼吸也变得容易了,胸部的压迫感也消失了。
患者感到非常满意和感激,并且坚持继续中医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心衰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调节人体机能,恢复身体健康。
同时,中医诊疗也强调因人而异,因病制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各类患者的病症问题。
因此,患者在治疗心衰时可以考虑中医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中药辨证治心衰]治心衰的中药秘方
![[中药辨证治心衰]治心衰的中药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2394544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8.png)
[中药辨证治心衰]治心衰的中药秘方心力衰竭按中医理论属本虚标实之证,心气(或阳)虚损失调为本,淤血、痰饮内停为标,为虚实夹杂之重症,临床治疗应标本兼顾,辨清虚实缓急;补虚、温阳、活血、利水为其治疗总则,运用时应根据虚实的侧重不同灵活运用。
●心肺气虚临床表现: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神疲咳喘,面色苍白,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虚数。
方药:养心汤加减(炙甘草10克,地龙15克,肉桂、五味子各5克,丹参、泽泻、黄芪各20克,茯苓、当归、太子参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益气,活血化淤,健脾利水。
加减:气虚自汗者,加白术15克以益气固表;兼淤血者加桃仁、赤芍各10克以活血�淤。
●气阴两虚临床表现:心悸,气短,疲乏,动则汗出,自汗或盗汗,头晕心烦,口干,面色暗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方药:加味生脉饮(熟地20克,人参、麦冬各15克,白术、五味子各10克,黄芪、丹参、茯苓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补血活血。
加减:口干,心烦内热者,加知母15克以养阴清热;胸痹胸闷者加川芎、薤白各10克,瓜蒌20克;胁下有痞块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
●心肾阳虚临床表现:心悸,短气乏力,动则气喘,身寒肢冷,尿少浮肿,腹胀便不成型,面色灰青,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或迟。
方药:真武汤加减(丹参15克,茯苓20克,白芍、白术、炙附子、五加皮、桂枝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益气,健脾利水。
加减:气虚甚者加人参10克;水肿甚者加泽泻10克;淤血日久者可加用三棱、莪术各10克,水蛭5克。
编辑/于嘉男。
【朱良春:治心力衰竭的三个良方】
![【朱良春:治心力衰竭的三个良方】](https://img.taocdn.com/s3/m/1b76bc2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e.png)
【朱良春:治心力衰竭的三个良方】
1.
消水圣愈汤
【药物组成】
桂枝、甘草、干姜、大枣、麻黄、杏仁、附子、知母。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活血利水。
【方义】方中麻黄能通心气,舒发心阳,破坚积,并有利尿作用;桂枝通阳利水;附子强心;细辛散陈寒;加知母育阴化气;遂成阴阳既济之功。
2.
心痹汤
【药物组成】
生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各15g,当归尾、丹参、桃仁、红花各9g,水蛭粉1.2g(分吞),虻虫1.5g,炙甘草10g。
【功效主治】心衰属心气不足,心脉瘀阻,心下痞坚,唇绀足肿者。
【方义】水蛭粉治此证效著,盖化瘀即所以利水也,配合益气扶正之品,遂无耗伤气血之弊。
3.
银翘白虎汤
【药物组成】
连翘20g,金银花、防己、木瓜、知母、粳米各25g,生石膏10g,甘草10g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通络利痹,用于风湿性心肌炎阶段。
【加减应用】湿重者加苍术25g,薏苡仁40g,厚朴10g;热重者加枙子、黄柏各15g,黄连5g:心前区闷痛者加全瓜蒌、薤白各25g,桃仁、丹参各15g;心悸者加茯神、枣仁、远志各15g,柏子仁25g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学苑出版社。
治疗心衰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心衰的中药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8b885d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b.png)
治疗心衰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心力衰竭的中成药有:芪苈强心胶囊、补益强心片、参麦注射液等。
1.芪苈强心胶囊,主要成分为黄芪、人参、黑顺片、丹参、葶苈子、泽泻、玉竹、桂枝、红花、香加皮、陈皮。
功效为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
可用于缓解心悸气短、动则加剧、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浮肿、倦怠乏力、小便短少、口唇青紫、畏寒肢冷、咳吐稀白痰等症状。
2.补益强心片,主要成分为人参、香加皮、黄芪、葶苈子、麦冬、丹参。
功效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
用于治疗由气血和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气血两虚、气血瘀滞等引起的心悸,缓解心慌气短、腿部浮肿、疲惫无力、少尿、口唇青紫、怕冷、四肢畏寒、痰稀薄且颜色较淡等症状。
3.参麦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参、麦冬。
功效为益气固脱、养阴生脉。
用于治疗:①气阴两虚、心脉痹阻造成的胸痹,改善胸闷、心前区刺痛、气短、乏力懒言等症状。
②气阴两虚、心神失养引起的心悸,缓解心悸不安、气短、汗出、胸闷、失眠、耳鸣、口干、全身烘热等症状。
③肺气虚耗、肺失宣降、肺气上逆造成的喘证,缓解喘息、气短、乏力、语声低微、汗出、心悸、心烦、口干等症状。
心衰病 辩证分型、症状、方选、方义
![心衰病 辩证分型、症状、方选、方义](https://img.taocdn.com/s3/m/4a11ca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a.png)
心衰病1.心肺气虚,心血瘀阻症状: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补益心肺、活血化瘀方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人参10g、黄芪25g、茯苓15g、白术15g、桂枝3g、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葶苈子15g、甘草6g、大枣5枚。
全方以人参、黄芪补气,桂枝温阳散寒,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兼以利水,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行气活血化瘀,当归养血,葶苈子泻肺利水平喘,甘草培补中气,大枣补气养血。
诊断依据:综合脉证,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心衰病”范畴,证属“心肺气虚,心血瘀阻”。
患者老年?性,久病心肺两虚,心肺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留而为淤,血行受阻,而出现喘憋、胸闷、神疲乏力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俱为佐证。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症状: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药:生脉散合血符逐瘀汤加减: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2g、黄芪30g、黄精15g、玉竹10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5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车前子15g、冬瓜皮20g。
全方以人参、黄芪补气,麦冬、五味子养阴,共为君药,玉竹、黄精以养阴,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以活血化瘀,当归活血养血,柴胡以理气,车前子、冬瓜皮以利水消肿。
诊断依据:综合脉证,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心衰病”范畴,证属“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患者老年?性,患者年事已高,阴气自半,加之久病,气阴化源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留而为淤,而出现喘憋、胸闷等症,舌红少苔,脉细俱为佐证。
3.心阳亏虚,心血瘀阻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咳嗽、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降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治疗心衰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心衰的中药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8ae620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4.png)
治疗心衰的中药有哪些治疗心衰的中药有生脉散、四逆汤。
其中,生脉散药物组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
本方能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方中人参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为君药,麦冬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为臣药。
人参、麦冬何用,益气养阴的作用更好。
五味子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
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气充脉复。
四逆汤药物组成为甘草、干姜、附子。
有回阳救逆的作用,方中附子为君药,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
生用能迅速到达内外以温阳逐寒。
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为臣药。
附子干姜同用,既能够温先天以生后天,又可以温后天以养先天。
炙甘草作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一则缓解附子、干姜峻烈之性,一则调和药性。
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不负“四逆汤”之名。
治疗心衰的中药有生脉散、四逆汤。
其中,生脉散药物组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
本方能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方中人参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为君药,麦冬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为臣药。
人参、麦冬何用,益气养阴的作用更好。
五味子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
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气充脉复。
四逆汤药物组成为甘草、干姜、附子。
有回阳救逆的作用,方中附子为君药,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
生用能迅速到达内外以温阳逐寒。
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为臣药。
附子干姜同用,既能够温先天以生后天,又可以温后天以养先天。
炙甘草作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一则缓解附子、干姜峻烈之性,一则调和药性。
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不负“四逆汤”之名。
改善心功能,有强心作用的中草药
![改善心功能,有强心作用的中草药](https://img.taocdn.com/s3/m/cba3854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f.png)
改善心功能,有强心作用的中草药有强心作用的中草药2008年03月30日星期日上午 11:39老年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使用强心甙类药物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较大,甚至引起意外。
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草药治疗或以中草药配成药膳食用,对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疗效,兹介绍如下。
人参有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功能。
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减少疲劳;能兴奋肾上腺—垂体系统,提高机体对外界不良条件的抵抗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其作用特点与强心甙相同。
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功能。
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正常心脏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能扩张血管而有显著的降压和利尿作用。
何首乌有滋养肝血,补益肾精,解毒通便之功能。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减少家兔肠道胆固醇的吸收,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可调剂血压,使血压稳定:对离体蛙有兴奋作用,特别是对疲劳的心脏强心作用显著。
本品有泻下作用,对心衰伴便秘者尤为适宜。
灵芝有养心安神,补益气血,止咳平喘之功能。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增强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及耗糖量,增强心肌及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有抗过敏作用;又能止咳、祛痰。
三七有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之功能。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有迅速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并能兴奋心肌而有强心作用。
丹参有活血化淤,养血安神之功能。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丹参酮、丹参醇、丹参素、隐丹参酮等,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缩力和微循环,降低血压。
女贞子有补益肝肾,明目益睛之功能。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所含的齐墩果酸有强心利尿作用;有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能使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
茶叶有清热除烦,清利头目,消食化积,通利小便之功能。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咖啡碱、鞣质、挥发油等,可兴奋神经,消除疲劳,强心利尿,降压降脂,促进消化,抑菌杀菌等。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5638f5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d.png)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1. 人参党参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衰出汗,伴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人参、党参、黄芪等,具有补气益阳、健脾和胃的功效。
2. 参附汤,适用于心阳虚导致的出汗过多,伴有心悸、短气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人参、附子、黄芪等,具有温补心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3. 五苓散,用于治疗心衰出汗伴有脾胃湿滞、水肿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茯苓、白术、桂枝、猪苓、泽泻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湿的功效。
4. 四逆散,适用于心阳虚导致的出汗过多,伴有肢体冰冷、脉沉细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干姜、附子等,具有温阳散寒、固表止汗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心衰出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配,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调整方剂。
另
外,中药治疗心衰出汗的同时,患者也应该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bdd0e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6.png)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1. 简介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部分发生水肿的疾病。
水肿是心衰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经方作为水肿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减轻水肿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个心衰水肿患者的经方案例,以及针对该方案的解释和用法。
2. 经方案例组成•飞廉散•北豆鼓汤飞廉散组成•苍朮 6克•茵陈蒿 6克•白术 6克•石菖蒲 6克•桂枝 6克•生姜 6克•干姜 6克•半夏 6克•茯苓 6克•当归 6克•大黄 6克•长沙鱼腥草 6克•川芎 6克•丹参 9克•牛膝 9克用法将上述草药研磨成粉末,每次5克,用沸水冲服,每日3次。
北豆鼓汤组成•北豆鼓 500克•生姜片 25克•香菜 25克•料酒适量用法1.将北豆鼓浸泡于水中,一小时后取出备用。
2.取一锅加入适量水,加入生姜片和浸泡好的北豆鼓,煮沸10分钟。
3.加入适量的料酒,再煮沸5分钟。
4.关火后加入香菜装饰即可。
3. 方案解释草药配方飞廉散飞廉散是由多种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功效。
其中,苍朮、茵陈蒿、白术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石菖蒲、桂枝、生姜、干姜能温阳散寒、活血通经;半夏、茯苓、当归、大黄则能清热化痰、利水消肿;长沙鱼腥草、川芎、丹参、牛膝则具有舒筋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
这些草药共同配合,能够改善心衰水肿的症状。
食疗方案北豆鼓汤北豆鼓汤是一道汤类食疗方,以北豆鼓为主要原材料。
北豆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利尿、清热、消肿的作用。
生姜和香菜也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的功效。
该汤具有美味可口、易于消化的特点,适合心衰水肿患者食用。
4. 使用方法经方使用方法飞廉散的用法为每次取5克,用沸水冲服,每日3次。
草药研磨成粉末后,可以提前分装好,方便每次用量。
冲服时,可根据个人口感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
食疗使用方法北豆鼓汤可作为正餐的一道汤品,每天食用一次。
食用时,首先将北豆鼓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根据个人口味烹饪。
【李可:肾衰竭心力衰竭起死回生神方-破格救心汤】
![【李可:肾衰竭心力衰竭起死回生神方-破格救心汤】](https://img.taocdn.com/s3/m/115f6c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5.png)
【李可:肾衰竭心力衰竭起死回生神方-破格救心汤】
秘方:附子200g,沉香粉3g(冲),油桂3g(冲),茯苓、泽泻各30g,山茱萸180g。
用法:武火急煎,边煎边灌。
病例:灵石药材公司王某之母,62岁。
县医院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脑危象、急性肾衰竭,病危出院,准备后事。
诊见患者深度昏迷,痰声拽据,颈脉动甚,腹部如肿如鼓,脐凸胸平,下肢烂肿如泥。
唇舌指甲青紫,苔白厚腻。
六脉散乱,摸其下三部沉实有力。
询知患痰喘三十一年,此次因外感风寒,此发暴喘。
住院七天始终无汗,已两日无尿。
嘴唇青紫,心力衰竭之端倪已露。
寒饮久伏于三部,太溪根脉微弱可辨,是为一线生机。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十时许开始服药,十五分钟后阳回厥退,汗敛喘定。
十一时三十分,知饥索食,心率为一分钟一百次,脱险。
原方再服八剂,三小时一次,昼夜连服。
二十四日下午四时,水肿消退,心率一分钟八十二次,已能拄杖出游。
前后三十一小时,服附子共一斤十两,山茱萸一斤,古今视为必死之症,竟获治愈。
方解:本方具有纳气归肾,利水消肿之功。
主治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脑危象、急性肾衰竭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独特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方人:李可国家级名老中医
备注:一斤等于五百克,一两等于五十克,(如果方子出处在古方里,就应按照古称来换算:老称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三十一点二五克;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三点一二五克;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零点三克;一分等于十厘;一厘等于零点零三克。
心衰的经方治疗
![心衰的经方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f34770aa76e58fafab003e5.png)
心气( 阳) 虚是 本病 的病 理基 础 , 血瘀 是本 病重 要 的病 理 环节 , 内生 水湿 是本 病 重要 的病 理产 物 和继发 性致 病 因
为主 , 用清 热利 湿 中成 药 , 收 到 较好 的疗 效 。此 后 每 次 复发 , 用 清 热利 湿之 品 , 损 伤 阳气 , 寒 湿 内结 , 形 成 以寒
湿 凝滞 为 主要 发病 机 制 之证 , 故 用 阳 和 汤加 味 , 温 阳散 寒, 利 湿化 痰散 结 。兹 证相 投 , 故获 良效 。
3 0 g , 杏仁 1 2 g , 紫菀 1 0 g , 桔梗 9 g 。 ( 3 ) 肺脾 两虚 、 痰饮 阻肺 。辨 证 要 点 : 咳嗽 喘 促 , 心
慌气 短 , 动则 加重 , 痰多 , 下肢水肿 , 舌质淡, 苔腻 , 脉 沉
细 。治则 : 补 肺健 脾 , 化痰祛 湿 。方药 : 保元 汤 合苓桂 术
瘕” “ 痛 经” “ 月 经不 调” “ 不孕 ” 等 病证 范畴 。本 病多 为邪
热 余毒 残 留 , 与 冲任 之 气 血 相 搏 结 , 凝聚不去 , 日久 难 愈, 耗 伤气 血 , 虚实 错 杂 。临床 以湿 热 结 聚 , 气滞血瘀 , 寒 湿凝 滞 , 气虚 血瘀 证 多见 。然 本 患 者病 起 之 初 , 湿热
心 衰 的经方 治 疗
栗 晓 乐 谢 豪 杰
(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 民医院, 4 5 0 0 5 3 )
甘 汤加 减 。具体 方药 : 人参 1 5 g , 黄芪 1 2 g , 桂枝 9 g , 白
术 1 5 g , 茯苓 1 2 g , 陈皮 1 2 g , 法半夏 1 2 g , 枳壳 6 g , 木 香 1 2 g , 砂仁 1 2 g , 甘草 5 g 。
心力衰竭中药秘方有哪些
![心力衰竭中药秘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269d12ab52acfc789ebc9dc.png)
心力衰竭中药秘方有哪些心力衰竭很多人都知道这种疾病,患者经常会感到心慌气短,呼吸困难,但是是运动过后倍感心态加快。
通常医生会采用西药治疗,但是效果却不够好。
其实,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中药治疗的方法,这样的话有可能解决患者根本性的问题,因为中药药性很温和,可以根治很多种西医难解决的疾病。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心力衰竭中药秘方有哪些?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心脏的肌肉不能有效地将血液从心脏排出,而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缺血、淤血以及器官功能失调,这就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本身的病变,例如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时,心脏有一部分肌肉坏死,不能收缩,此时心脏就失去了“供血”的功能。
其他的疾病,如长期的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可以最终引起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最典型的表现是活动后心慌、气短。
正常人走3-5层楼梯,会感到心跳加快,有些气喘,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
但是心力衰竭的病人就不是这样。
走几层楼梯后就感到严重气急,心脏像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而且即使休息20-30分钟,仍感到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心跳越来越快。
[方一]党参(或人参)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鸡血藤12克,五味子9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腹胀、便溏,加干姜、苍术、砂仁;夜尿多、下肢欠温,加仙灵脾、桂枝;胸闷、胸痛,加广郁金、红花、元胡;咳嗽、气喘、难以平卧,加葶苈子、苏子、莱菔子;肢体关节疼痛,加防风、防己、桂枝、北五加皮;尿少、肢肿,加桂枝、生姜皮、泽泻。
本方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心力衰竭,其临床主要见症如:气短,活动后气喘,或平卧时胸闷气促,神疲乏力,食少,下肢轻度浮肿。
苔薄白、舌质红,脉虚数或结代。
[方二]附片10克,白术12克,干姜10克,桂枝12克,赤芍10克,益母草15克,北五加12克,茯苓、万年青根各10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气短加人参、黄芪;脘痞、食少、恶心,加砂仁、川椒、姜半夏、生姜;腹胀有水、苔白腻,加木香、大腹皮、草果;胁下痞块,加桃仁、红花、泽兰、丹参;咳嗽、痰多清稀,加炙麻黄、细辛、法半夏、五味子。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46375ce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f.png)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心力衰竭作为老年人高发的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于药物和手术,但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的问题。
因此,许多医学研究者开始探寻中医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新方法。
其中,左西孟旦被广泛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左西孟旦是一种传统中药,主要由生地、当归、天花粉、茯苓、川芎、白芍、丹参、陈皮、香附等多种中草药混合而成。
它具有补血活血、祛瘀化瘀、调理气血等功能,可以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左西孟旦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究。
研究表明,左西孟旦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肌肉的收缩能力和静息心率,从而减轻心力衰竭症状,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同时,左西孟旦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心脏输出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远端器官供血。
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左西孟旦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氧合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携氧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
根据临床实验和临床观察的数据分析表明,左西孟旦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和舒张能力,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同时,左西孟旦不会产生过多的副作用,对患者的心肺功能也没有不利影响。
总之,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减轻病痛,提高健康指数。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对于左西孟旦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治疗时必须遵守严格的用药规范,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大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秘方
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心脏不能有效的将血液从心脏输出引发的一种心脏病。
那么,得了心力衰竭怎么治疗?今天,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五大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秘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五大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秘方
1健心合剂
【来源】龚传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15克,红花、桃仁、赤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利水化饮,活血消瘀。
【方解】方用葶苈子,桑白皮利水化饮消肿;配用丹参、红花、桃仁、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利水化饮,活血消瘀之功,再结合辨证加减,故临床用之,颇为灵验。
【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加减】若阴(血)虚,可选加太子参、沙参、麦冬、生地、熟地、玄参、五味子、柏子仁、枣仁、珍珠母、阿胶、龟板胶等;阳(气)虚,可选加熟附子、桂枝、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党参、枸杞等;浮肿,可选加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玉米须等;肾虚喘甚者,可选加五味子、坎炁、紫河车、蛤蚧等;脉结代,可选加苦参、炙甘草、磁石、珍珠母、琥珀、生龙骨、生牡蛎等。
【疗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例,结果显效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
2五泽强心汤
【来源】赵绍琴,《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10~15克,党参10克,益母草10~12克,泽兰10克,炙附片6~10克,制半夏10克,北五加皮4~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方解】方用黄芪、党参补气;附子温阳;益母草、泽兰、五加皮活血利水。
且泽兰入脾行水,入肝活血;而五加皮用量宜小到大,视症情相应而递增。
半夏燥湿化痰。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方剂有强心作用。
【主治】心力衰竭。
【加减】吐甚加竹茹、生姜;咳嗽叹息不得卧,加苏子、白果、炙麻黄等;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泡沫痰,加白术、茯苓、车前子、苏子、白芥子等;阳虚明显加菟丝子、补骨脂等;阴虚明显去附子,加麦冬、五味子。
【疗效】临床应用多例,一般3~5剂后,心力衰竭诸症状基本缓解。
【附记】笔者验证数例,确有良效,信然!坚持服用,多可恢复而愈。
3化瘀强心汤
【来源】吴燊荣,《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40克,当归、赤芍、川芎各15克,桃仁、红花各12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活血、强心。
【方解】本病病机,一方面是气血虚弱以致心阳不振;另一方面是心血瘀阻以致气机不畅,二者又互为因果。
气血虚则宜补,心瘀血则宜消。
纯补则瘀不去,纯消则正更虚,故治宜补消兼施。
方中重用黄芪补气,配以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地龙搜风通络;又及时加入附子、人参为取得较好疗效提供了保证。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强心之功。
【主治】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
【加减】阴虚血燥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热咳者,加车前子;亡阳欲脱者加人参、附子;心功能改善后,夜寐不宁者,去赤芍、地龙,加熟枣仁、知母。
【疗效】治疗15例,其中伴二尖瓣狭窄兼闭锁不全者9例,联合瓣膜病6例。
服药后心功能均恢复到Ⅱ级。
服药最少15剂,最多25例。
4治心衰方
【来源】张大荣,《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①桑白皮12克,金银花15克,前胡、浙贝母各12克,葶苈子15克,车前子、茯苓各30克,鱼腥草20克,黄精15克,麦冬、黄芩、虎杖各12克;②黄芪15~30克,党参15克,车前子30克,赤芍15克,麦冬12克,石菖蒲10克,远志6克,炙甘草9克。
【用法】随症选用,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①解毒泻肺,强心化痰,止咳平喘。
②益气利水,养阴生脉。
【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症见心悸气促、咳嗽喘憋痰多黄白、身热不退、肢体浮肿、不能平卧,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数(用方①);不伴感染,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不能平卧、形寒肢冷、肢体浮肿或腹水、小便不利,舌淡暗苔白(用方②)。
【疗效】多年应用,多获良效。
一般服5剂即可见效。
5治慢性心衰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花旗参10克(另炖),麦冬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太子参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益气生脉。
【主治】慢性心功能衰竭。
【加减】心阳虚者用暖心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等),心阴虚者用养心方(生晒参、麦冬、法半夏、云苓、田三七等);除二方外,阳虚亦可用四君子汤合桂枝甘草汤或参附汤,加五爪龙、北芪、酸枣仁、柏子仁等;阴虚用生脉散加沙参、玉竹、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
血瘀加用桃仁饮(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或失笑散;水肿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饮;兼外感咳嗽者加豨莶草、北杏、紫菀、
百部;喘咳痰多者加苏子、白芥子、胆南星、浮海石;湿重苔厚者加苡米、扁豆衣;喘咳欲脱之危症则用高丽参合真武汤浓煎频服,配合静脉注射高丽参针,参附针,或参麦针以补气固脱。
【疗效】屡用皆效。
【附记】此方出于黄省三加以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