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英德大镇铜多金属矿田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条件不断的发展,铜多金属矿找矿越来越受重视。
在绿泥石英千枚岩与含炭泥灰岩中较发育的石英细脉是寻找金及其它成矿元素的直接找矿标志;层间断裂形成的破碎蚀变带,为后期热液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成矿空间;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以及呈明显红褐色的褐铁矿化带,是矿化存在的直接找矿标志。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引言在多种作用下,铜银矿床和矽卡岩铜钼矿床逐渐形成。
不同类型的铜矿床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这些特征明显反映了不同地块相互作用过程中增生碰撞构造的建立。
1矿区地质特征1.1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区域银、金、铜、铅、锌、砷、锑、铋及稀土元素等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浓度分带好。
异常主要分布在三类地段,以Au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燕山晚期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及脉岩出露地段,由接触带围岩蚀变及矿化引起;以Ag、Pb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断层及层间破碎带比较发育的地段,伴有Au、As、Sb、Bi、Zn、Cu等元素,其空间分布受构造带控制,异常多分布于断裂破碎带发育地段;以Cu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混合岩化作用强烈,断裂发育的地段,伴有Au、Zn、Cr、V、F、P、Th等元素,异常分布受断裂带控制。
1.2蚀变矿化带特征区内见数条蚀变矿化带,主要位于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上,岩体基本上为闪长岩侵入体,产状与围岩一致。
围岩为寒武系灰岩、泥灰岩、紫色页岩及含云母砂岩。
岩体主体为闪长岩,向边部逐渐过渡为闪长玢岩,在闪长岩体与灰岩接触带上,可见磁铁矿化蚀变带。
磁铁矿体中有浸染状黄铜矿、辉铜矿,内接触带仅有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微弱蚀变,向外出现宽度2~3m的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带。
1.3构造特征虽然晚期形成的逆冲断层很可能与早期的成矿事件没有关联,但在成矿透镜体的定位方面,逆冲断层可能会产生影响。
矿化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富铜矿脉和水力角砾岩,第二类是在构造盆地中分布的层状块状部分区域富集的银黄铁矿,第三类是锌铜矿化,这些矿化展现出高容量、低品味、细脉状和侵染状等特征。
英德市东山楼金银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探讨

英德市东山楼金银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探讨摘要:东山楼金银矿(床)点1:1万土壤测量发现8处北西走向的au、ag、(cu、pb、as)综合异常,规模和强度均十分客观,与发现的矿体走向一致。
通过民窿编录,查实矿化类型是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破碎带型金银矿,矿体延伸长度大、品位高。
认为该矿点找矿前景较好,可以寻找到一个成型的工业矿床。
关键词:英德市;东山楼;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特征;找矿前景1 自然地理概况该矿点位于清远市英德(县级)市大镇镇。
区内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区,交通便利,为陆路交通。
工作区西部外围有滑水山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长约60公里,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30余座,海拔标高多为500-1000m,地形切割强烈。
区内水系较为发育,河流多呈北西向延伸。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
植被属亚热带常阔叶林类型。
主要有松、杉、竹等。
2 区域地质背景该区属于粤北东部英德—连平弧形构造带,处于洋伞岌背斜和翁城向斜之间,雪山嶂复式背斜的南部。
区内第四系较发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统碎屑岩、碳酸岩等;构造活动强烈,褶皱较发育,断裂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为主;区内未见有岩浆岩出露,据重磁推断,区内存在隐伏岩体。
工作区及外围矿点分布较多,民采活动强烈,中泥盆统棋梓桥组是该地区主要含矿层位,成矿还与花岗闪长岩体有密切的关系,勘查区已知主要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钨、锡等,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
3 矿区地质特征(1)地层以泥盆系中统地层为主,第四系较发育,出露地层有中泥盆统杨溪组(d2y)、老虎头组(d2l)、棋梓桥组(d2q)。
中泥盆统杨溪组(d2y):以紫红、灰紫色为主的粗碎屑岩,紫红色厚层-块状复成分砾岩、砂砾岩夹砂岩夹砂质页岩或含火山物质的细碎屑岩。
中泥盆统老虎头组(d2l):以灰白、浅灰、黄白色为主夹紫红、灰紫色的碎屑岩。
厚层状石英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梅笑冬摘要: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铜山的铜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的方向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找到最适合找寻铜矿资源、开采资源的主要方式,从而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与应用的质量。
因此,本文对于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合理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在矿产资源当中,铜矿可以说是其资源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全球的铜矿总储量已经超出了6亿吨,拥有最多的铜矿储量国家就是智利,占据着世界铜矿总储量的三分之一,这也为我国的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研究。
由于我国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使我国具有很多含量丰富的铜矿区,且铜矿资源的分布范围也非常广泛,这就需要我国对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全面的探索与研究,为更多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有效的帮助。
1 铜山区域的总体构造铜陵-贵池断裂带介于江南地轴和淮阳古陆期间,其中以铜陵-贵池破裂为主,呈现出明显的北东向展开特征,其中包括近东西向、近北南向三组破裂。
根据断裂构造分析,铜山―神山地区被三条区域性主干构造所分割,其中北西侧分为长江扭曲断层破碎带,东侧为殷江―葛公断层,朝向南方呈北向东,北部近南北向;南西侧为吴田―王塥断层,呈北西西向伸展,错位约五公里,使得整个地块被切割成一个三角形,面积约一百五十余平方千米。
铜陵铜山铜矿的矿区是一座老矿山,从解放前夕开始进行地质工作,前后勘查工作经历了6个阶段。
故在矿山历史上逐步将各阶段勘查地区变为了铜山铜矿的各个矿段,即铜山矿段、前山矿段、前山南矿段、岩山吴矿段。
铜山铜矿矿区位于铜山弧形构造的转折处,姥山背斜的南翼,北山蓬向斜的深部。
在此弧形构造地段,为应力相对集中区,表现逆断层及正断层及其发育。
受其深大断裂控制作用,在其内构造总体表现为南东向突出的弧形构造特征,反映了该区域特有地质及构造特征。
【doc】广东英德大沟谷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doc】广东英德大沟谷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广东英德大沟谷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地质,勘察,测绘I专栏广东英德大沟谷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陈锦龙摘要:通过对大沟谷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的研究表明:矿体赋存在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岩中,严格受构造蚀变带控制,金矿化与黄铁矿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关系密切,矿床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方向:构造蚀变带;大沟谷金矿床大沟谷金矿床位于南岭纬向佛冈一丰良构造带北侧,吴川一四会断褶带北东段,粤北山字形构造前弧西翼外缘.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岩,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对金矿床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经广东省地矿局七O六地质队勘查,本矿床已达到中型规模.由于受民采影响,未完成详查工作,中深部及两端都未控制.本文拟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1矿区地质1.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以上元古界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岩为主,是矿区的容矿层.是一套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叠加有动力,接触变质作用的复杂岩性组合.主要岩性为二云母石英岩,二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钠长石英岩,二云母钠长石英片岩,石英岩等.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段(Zle1)主要以二云母石英岩与二云母石英片岩互层.中段(c2)以二云母石英岩,二云母钠长石英岩夹二二云母石英片岩.上段(Zld)以石英岩为主.局部夹有二云母石英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在矿区西北角出露有寒武系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1.2构造矿区褶皱及断裂较发育.矿区东南部褶皱为一轴向近东西向的复式向斜,向斜两翼片理很发育.西部褶皱为一轴向北北西向的复式背斜.在南部有一组近东西走向,倾向南,倾角3Oo左右的断层 (F1),控制着新洲金矿床1号主矿体,此外,在向斜的两翼分布有F2,F3,F4等控矿断层.该矿床已达中型规模.断层主要由毒砂黄铁矿石英脉组成,长达到2kin,最大延深达到780m,宽度Ira左右.矿区西部见三条北北西向碳酸盐一钠长石构造蚀变带 (F7,F9,F11),其中F7,F9走向长大于2km,宽一般10—30m,倾向南西,倾角20~一30~,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F11控制长720m, 宽度一般30—50m,最宽可达100m,倾向南西,倾角30~-60~,呈大透镜状,未出露地表F11为大沟谷金矿的控矿构造,F7,f,9 局部也发现有工业矿体.在东部及西北部发现有二条北东向成矿后压扭性断层(F10,F15),错断矿体.此外,矿区还分布有几条北东向断层(如F12等)可能也属成矿后断层.1.3岩浆岩分布于矿区东南面,属区域上佛冈岩体的分支,呈岩株状产出,全岩K—Ar年龄168Na,属燕山三期,岩性以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见图1.(上接第221页)层问温度为200,350~C;焊脚尺寸KI~ K2?12mm~12mm.(二)热处理工艺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绳进行加热,以小于100?/lI的速度升温至740~C,恒温保持3h"然后以小于150?/lI的速度降温至30o?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热处理工艺曲线如图4所示.加热范围为螺塞两侧各不小于lOOmm.热处理完毕后核实热处理曲线记录卡,证明升温速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及冷却速度等均图4螺塞角焊缝热处理工艺曲线达到工艺要求.(三)焊后检验焊后进行了焊缝外观质量检查,未发现咬边,未熔合等表面缺陷.24h后,对过热器连接管螺塞角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进行了机械打磨,去除焊接飞溅物,焊瘤,氧化皮等,之后对螺塞角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进行了渗透和硬度检验.依据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要求,对焊缝及热影响区进行渗透检验,未见超标缺陷.选取螺塞角焊缝和热影响区各3 处做硬度检验,角焊缝硬度平均值为204HB,热影响区硬度平均值为1l1HB,母材硬度为114HB,符合DIJ厂I'752—20o1《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标准要求.四,结束语为了使机组迅速恢复运行,根据检修现场情况,采用机械打磨清除过热器连接管螺塞角焊缝裂纹,并采用完善的焊接及热处理工艺对角焊缝进行了补焊.经过检验证明,此工艺在现场的缺陷返修中是适用的.另外,发电厂应对过热器连接管和主汽及再热器管道上具有相同结构的螺塞角焊缝进行监督运行,在大修时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应加强对厚壁管道螺塞孔安装期间的焊接监督,严格按照相应的热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作者单住:广东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科技2009.7.总第217期279鼍囊专栏I地质,勘察,测绘口-田曰,回?困s困团团?困,团"l第四熏2寒武It八村葬3震里蓉乐昌峡群4窘山早期花冉岩5由斜轴',|辩轴7|f屡及?号l断l毛蚀变芾及号9压担性新屡履?号1O奄矿他断J-度簟号图1大沟谷金矿地质略图2矿床地质特征2.1矿体特征大沟谷金矿体严格受北北西向碳酸盐一钠长石构造蚀变带(F11)控制,矿体产状与断裂基本一致,均未出露地表,属隐伏矿体,呈脉状及大透镜状产出.主要有11号,l2号,13号矿体,见图2,各矿体特征如下:,,.图2矿床剖面图(1)11号矿体:分布于矿床268—244线间,产于蚀变带的上部,控制长度520m,宽度40—140m,海拔标高+32o-+l8Om.矿体倾角35"一60",平均厚度6.50m,平均金品位4.55x10. (2)12号矿体:分布于矿床南部,252—244线间,产于蚀变带的中部,控制长度220m,宽度60-90m,海拔标高+220-_卜120m, 矿体倾角30o-60~,平均厚度8.85m,平均金品位3.55xl0-6. (3)13号矿体:分布于矿床264—244线间,产于蚀变带的下部,控制长度480m,宽度50—120m,海拔标高+300一+loom,矿体倾角2Oo一60~,平均厚度3.18m,平均金品位4.67x10. 2.2矿石特征2.2.1矿石组分及结构构造280广东科技2009.7.总第217期(1)矿石组分: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黄铁矿含量一般小于2%,但如果黄铁矿含量较高(>5%)且呈细粒团包状时,矿石含金较高.脉石矿物主要有钠长石,白云石, 方解石,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2)矿石结构:矿石呈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碎裂结构等.(3)矿石构造:矿石呈细脉状,浸染状,块状构造.2.2.3金的赋存状态矿石中金矿物以独立的自然金为主,成色多在900以上. 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粒间金产于钠长石,黄铁矿,白云石矿物问,还有为裂隙金呈细脉状产出.自然金粒度以中粗粒为主,粒径在0.O1—0.1mm之间,肉眼很容易见到自然金.形态多呈粒状,树枝状,不规则状.2.2.4成矿阶段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相互关系和生成顺序,成矿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碳酸盐一钠长石阶段,热液沿断裂充填交代, 形成了白云石,方解石,钠长石,少量星点状结晶较好的黄铁矿等矿物;第二阶段:含金黄铁矿化阶段,含金热液沿蚀变带裂隙充填交代,形成自然金及团块状黄铁矿等,是矿区主要成矿阶段;第三阶段:绢云母绿泥石阶段.3找矿标志3.1岩性标志矿体均产于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岩中,该层含金丰度较高,达到6.05x10-9,尤其是第一岩性段(ZIct),岩石片理较发育, 有利于含矿物质运移.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岩不仅是矿体的赋存层位,还是成矿物质主要的矿源层.3.2控矿构造标志矿体严格受北北西向碳酸盐—钠长石构造蚀变带控制,尤其是蚀变带变厚,倾角变陡的地段最有利成矿.在矿床的中深,9之间是找矿的主攻方向. 部及西部F7与F3.3围岩蚀变标志矿区围岩蚀变发育,钠长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当黄铁矿化较强并与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叠加,矿石颜色变成灰一灰黑色时,金矿化较强,会出现富矿段.如果出现单一的钠长石岩或白云石碳酸岩时金矿化较弱.3.4化探异常矿床内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明显,矿体的分布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很吻合.以29x10-9为界圈定的异常自北向南分布长 600m,宽loo一300m,北宽南窄,正好分布在1l,l2,l3号隐伏矿体的上部.4找矿方向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的分析,矿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主要如下:(1)由于矿床的中深部未控制,民采已到达+lOOm标高,且已采到品位较高(5一tOg/t)厚度较大(5m左右)矿体.因此,矿床中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可能增储5t 以上.(2)矿床西部坪迳村东面存在一个长500m,宽100—200m 的化探异常,与矿床内11,12,13号矿体引起的异常很相似,很可能存在隐伏矿体.(3)矿区东部鱼仔坑一撑高脚一带地表发现有金矿细脉,可能属充填在次级构造中的矿脉,其下部可能存在主矿体.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黄金管理中心)。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2023年 5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47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孙 峰(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天水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本文研究了某地区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前景,并对该区域矿床的类型、地质特征、岩浆岩特征和构造特征进行了介绍。
此外,还讨论了地球物理特征和1∶1万地球化学特征。
在探索该区域的找矿前景时,我们强调了先明确控矿因素,然后确定致矿因素,并结合多项资料精准地选定找矿靶区。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0-0047-3Discussion on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SUN Feng(Gansu Pprovince Nonferrous Metal Geology Exploration Bureau Tianshui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Tianshui 741020,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s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a certain area are studied, the types of deposits in this area are introduced, and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clud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ag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 1000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s in this area are explor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ore-controlling factors should be defined first, then the ore-forming factors should be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prospecting target area should be accurately selected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data.Keyword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prospect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孙峰,男,生于1987年,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勘查。
广东省英德市九龙镇大沟谷地区金矿地质特征浅析

广东省英德市九龙镇大沟谷地区金矿地质特征浅析本文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体地质、围岩蚀变特征、构造发育的角度阐述了研究区的金矿地质特征,认为近南北向构造为一系列中酸性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区内F7、F9、FV分布区均有进一步勘查的潜力和必要;明确了成矿带赋存于震旦系乐昌峡群第一岩性段(Zlc1),受控于北西向断裂构造中的纳长石化-碳酸盐化带。
标签:围岩蚀变中酸性岩脉乐昌峡群纳长石化-碳酸盐化带1区域地质据《广东省区域地质志》[1],矿区位于佛冈-丰良构造带北侧,吴川-四会断褶带北东段,粤北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外缘(图1)。
区域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乐昌峡群(Zlc)、寒武系八村群(∈bc)、泥盆系中下统桂头组(D1-2g)、中统棋梓桥组(D2q)、上统英德群(D3yd),石炭系下统刘家塘组(C1l)、石磴子组(C1ds)、测水组(C1dc),二叠系上统水竹塘组(P3s),三叠系小云雾山群上统(T3xy),侏罗系麻笼群(J2-3ml)及第四系(Q)。
区域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分为近东西向展布的背、向斜及断裂构造;北东向为吴川-四会断裂带的北东段组合,矿区东南角的长冲尾断裂及西北角的苦竹径断裂属其组成部份,该组构造控制了金矿床(点)的分布;区域内主要有燕山早期(γ52-1)的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2矿区地质2.1地层矿区主要分布震旦系乐昌峡群和第四系冲坡积层。
震旦系乐昌峡群为主要容矿地层。
2.1.1震旦系乐昌峡群(Zlc)为一套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叠加有动力、接触变质的复杂岩性组合。
主要有二云母石英岩、二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钠长石英岩、钠长石英岩、石英岩等组成。
该群厚度>800m。
分布于整个矿区。
按岩性组合,分三个岩性段:(1)第一岩性段(Zlc1)下部为灰白~深灰色片状二云母石英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具鳞片花岗或花岗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眼球条带状构造,矿物组成石英(45~65%),黑云母、白云母(20~50%),钠长石(1~7%)。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摘要】铜多金属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铜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包括矿床类型、成矿规律等方面。
然后探讨了找矿方法与技术,如地球物理勘探、化探勘查等。
接着对铜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潜在的勘探重点区域和方向。
总结了铜多金属矿的潜在价值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展望了相关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对铜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的分析,有助于指导相关勘探工作,并为资源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找矿方法、勘探重点区域、勘探方向、潜在价值、发展趋势、研究展望1. 引言1.1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铜多金属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了解其成矿地质特征对于有效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铜多金属矿通常形成于构造运动较活跃的地质环境中,主要赋存于花岗岩、大理石和片岩等岩石中。
其产出主要受矿床产状、构造控制、矿体成因以及与伴生矿物的关系等因素影响。
在找矿方面,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诸多新的找矿方法与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找矿效率和准确性。
在找矿前景分析中,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应当重点关注矿产资源的潜在含量、分布规律以及成矿规律等方面,以便寻找到更多的铜多金属矿储量。
铜多金属矿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
未来的发展应当注重科技创新和勘探技术的提升,为保障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铜多金属矿的研究展望应当更加深入,探索更多潜在资源,推动铜多金属矿产业的稳步发展。
2. 正文2.1 铜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铜多金属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其地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矿地质条件:铜多金属矿主要形成于构造活动带和岩浆活动带,通常与花岗岩、斑岩和变质岩等结合在一起。
这些岩石中富含金属矿物的元素,如铜、铅、锌、金等,为铜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广东省英德市坭黄坑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浅析

出构造形迹复杂多样 的构造景观。具体表现为东西 向 断裂 、 北 东 向 断裂 、 北 北 东 向断 裂 、 北 西 西 向一 北 西 向
弧 形 构 造 带 和 一 系列 北 东 向相 间 展 布 的背 向斜 。 其
隆起 区 , 下部 为石磴子组 碳酸岩 , 上部 为测 水组砂 页 岩, 在 预查 成果 的基 础上 , 就该 区的成 矿 地质 特 征 进行
浅析。
中, 以北北东 向构造带最 发育 , 规模最 大 , 如上洋坪一 鱼湾断裂 、 翁城复式 向斜 。区域上北北东和北东向区
域性 大 断裂 是 控 矿 、 导矿构造 , 如上 洋 坪一 鱼 湾 断 裂 , 沿该 断裂 分布 有 串珠状 化探 异 常 。
1 . 3 岩 浆岩
1 区域地 质 背景
位, 石 磴 子 组 和 测 水 组 是 铅 锌 的主 要 赋 矿 层 位 。矿 区
根 据 区域 矿 种 的分 布 、 矿 化类 型及 成 矿 特征 等 , 发 现 成矿 元 素富集 ( 分带) 具有 一定 规 律性 , 可圈出4 个 成 矿 元素 分 带 。 以金 门铁 ( 铜) 矿 带 为 中心 向外 依 次为 铜
锌矿 带上 。 2 矿 区地质 特征
西 向和北 北 东 向 断裂 构 造带 和 一 系列 北东 向展 布 的褶 皱 构建 了 区域构 造 格 架 。 区域 内受 轴 向北 东 向的雪 山 嶂 复 式 背 斜 和 佛 冈东 西 向构 造 岩浆 岩带 的制 约 , 呈 现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7 — 1 4
北 东 向上 洋坪 一 鱼 湾 断 裂 与北 西 向 断 裂 交汇 部 位 , 紧邻 竹子 坑 铅锌 矿 , 2 个矿 区的地 质 成 矿 条件 相
广东揭阳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广东揭阳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曾裕源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7(029)003
【摘要】广东揭阳铜多金属矿位于北东向莲花山深大断裂带东束之丰顺—海丰大断裂与佛冈—丰良纬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铜矿体赋存于燕山三期石英闪长岩与上三叠—下侏罗统银瓶山组接触带及由石英闪长岩侵入产生的次级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破碎带上.属隐伏盲矿体,呈似脉状、透镜状成群成带产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33°~60°.矿体规模较大、矿层稳定、矿化匀、品位较高,有用元素为Cu、Ag,矿石矿物简单.根据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页数】4页(P98-101)
【作者】曾裕源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广东汕头5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7
【相关文献】
1.广东省阳春市马水龙田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龙辉
2.翁孔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及方向 [J], 赵文权
3.陕西凤县安王山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J], 卢飞; 杨帅;
张男; 李军
4.广东省阳春市合水龙仔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J], 卢赛虎
5.老挝纳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J], 张庆海;杨社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论文: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90185 地理地质论文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1区域地质背景介绍1.1研究区地层大兴安岭中南段区域内的主要出露地层有四种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以及新生界。
出露地层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为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以及石炭系。
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地介绍。
第一,介绍元古界,元古界有两种,分别为上元古界和下元古界。
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主要是下元古界,但整体上大多在地下,出露地表的比较少,主要是位于大兴安岭地区西拉木伦河及以南的地区,在锡林浩特地区也有一部分。
其中的岩性主要是花岗岩、辉长岩和超基性岩橄榄紫苏角闪石岩等;第二,介绍古生界。
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古生界地层中有二叠系和泥盆系两种。
其中,泥盆系位于锡林浩特市北部地区,在大兴安岭中南段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泥盆系。
包括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上中统大民山组、塔尔巴格特组、根里河组等。
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大部分都是二叠系;第三,介绍中生界。
中生界有三种类型的地层,分别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
其中,三叠系主要位于兴安盟五叉沟和景星镇地区,在东乌珠旗也有一小部分,但大多是零散分布。
侏罗系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的比例比较高,大约有38.66%,属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的主要地层;第四,介绍新生界。
新生界地层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
其中,第三系主要位于盆地之中,例如在断陷盆地、山间盆地中都有第三系。
第四系主要是位于沉积盆地中。
1.2区域岩浆岩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中的岩浆出露的总面积在4.5万平方公里左右,这些岩体属于不同的时代,有华力西期的,有印支期的,也有燕山期的。
其中,华力西期包括早中晚三个时期、而燕山期则包括早、晚两个时期。
这些不同时期形成的岩浆岩面积也不同,其中以燕山期形成的岩浆岩面积最大,达到了20481.44平方公里,加里东形成的岩浆岩面积最小,为64.46平方公里。
早华力西期的岩体出露比较少,其中主要为超基性岩,主要分布于贺根山。
英德市东山楼金银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探讨

英德市东山楼金银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探讨东山楼金银矿(床)点1:1万土壤测量发现8处北西走向的Au、Ag、(Cu、Pb、As)综合异常,规模和强度均十分客观,与发现的矿体走向一致。
通过民窿编录,查实矿化类型是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破碎带型金银矿,矿体延伸长度大、品位高。
认为该矿点找矿前景较好,可以寻找到一个成型的工业矿床。
标签:英德市;东山楼;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特征;找矿前景1 自然地理概况该矿点位于清远市英德(县级)市大镇镇。
区内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区,交通便利,为陆路交通。
工作区西部外围有滑水山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长约60公里,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30余座,海拔标高多为500-1000m,地形切割强烈。
区内水系较为发育,河流多呈北西向延伸。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
植被属亚热带常阔叶林类型。
主要有松、杉、竹等。
2 区域地质背景该区属于粤北东部英德—连平弧形构造带,处于洋伞岌背斜和翁城向斜之间,雪山嶂复式背斜的南部。
区内第四系较发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统碎屑岩、碳酸岩等;构造活动强烈,褶皱较发育,断裂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为主;区内未见有岩浆岩出露,据重磁推断,区内存在隐伏岩体。
工作区及外围矿点分布较多,民采活动强烈,中泥盆统棋梓桥组是该地区主要含矿层位,成矿还与花岗闪长岩体有密切的关系,勘查区已知主要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钨、锡等,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
3 矿区地质特征(1)地层以泥盆系中统地层为主,第四系较发育,出露地层有中泥盆统杨溪组(D2y)、老虎头组(D2l)、棋梓桥组(D2q)。
中泥盆统杨溪组(D2y):以紫红、灰紫色为主的粗碎屑岩,紫红色厚层-块状复成分砾岩、砂砾岩夹砂岩夹砂质页岩或含火山物质的细碎屑岩。
中泥盆统老虎头组(D2l):以灰白、浅灰、黄白色为主夹紫红、灰紫色的碎屑岩。
厚层状石英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广东英德空门坳金矿床矿化特征

广东英德空门坳金矿床矿化特征空门坳金矿区位于广东省英德市大镇北西310°方向直距约7km处,该区处于雪山嶂复式背斜之东翼,区内出露地层为老虎头组和棋梓桥组。
矿体产于老虎头组与棋梓桥组触部位。
矿体为中温热液矿床。
标签:空门坳金矿床矿化特征1区域地质矿区位于粤北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内侧,新华夏系北北东向雪山嶂复背斜之东翼。
区域构造以北东向为主要构造格架,南北向次之。
北东向断裂规模大,为吴川-四会深大断裂的组成部分,构造岩由碎裂岩、硅化岩和硅化砂岩组成,具褐铁矿化。
南北向断裂构造岩为硅化碎裂岩和构造角砾岩等,具黄铁矿化和绿泥石化。
区内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依次为上古生界泥盆系(D),上古生界石炭系(C)的孟公坳组(C1ym)、石磴子组(C1s)、测水组(C1c),中生界侏罗系(J)及新生界第四系(Q)等地层。
2矿区地质2.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依次出露老虎头组(D2l)、棋梓桥组(D2q)、天子岭组(D3t)和第四系(Q)。
老虎头组为厚层石英砂岩、石英质砾岩;棋梓桥组下段的岩性为钙质页岩夹白云质灰岩,上段岩性为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薄层状钙质页岩,岩层产状较为平缓,往南倾斜,倾角在5-20°之间。
天子岭组(D3t)上部灰-灰黑色为薄层条带状泥晶灰岩;下部为中-厚层生物屑泥晶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和钙质页岩,常含泥质或粉砂碎屑(图1)。
2.2构造2.2.1断裂矿区被北东向的九郎洞断裂和北东向的官坪断裂所挾持,这两条断裂是区内主要控矿导矿构造,构造形迹十分清晰,可见大小角砾混杂的构造角砾岩,角砾多呈浑圆状,往往为硅质胶结,具有压扭性断裂的典型特征。
2.2.2褶皱褶皱主要有金门背斜。
金门背斜为雪山嶂背斜南延部分,与雪山嶂背斜以小鞍部相接。
轴向NNE,长约10km。
核部及两翼地层为中泥盆统老虎头组、棋梓桥组、上泥盆统天子岭组。
两翼近对称,产状40-70°。
2.3岩浆岩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矿区东为韫山岽金银矿区。
广东省英德市某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广东省英德市某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通过对该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重点对该矿区的矿区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分析。
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赋存于碳酸盐岩构造破碎带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标签:地质特征矿床成因1矿区地质概况该矿区处在粤北“山”字型构造带东翼翁城复向斜东南翼。
竹子坑矿区位于向斜近扬起端的东南翼,次级褶皱发育。
1.1地层矿区内主要地层为石炭系测水组(C1c)、石磴子组(C1■)及第四系(Q)。
从新到老描述如下:(1)测水组(C1c)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东部及西南部。
是一套砂泥质碎屑岩沉积。
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粉砂岩、绢云母页岩、泥页岩、炭质泥岩。
底部为一层黑色炭质泥岩与下伏石磴子组整合接触。
区内该组岩石已风化,地表、钻孔均未见新鲜岩石。
厚度>150m。
(2)石磴子组(C1■)工作区地表未见出露,主要见于各钻孔及CK1采坑。
是一套碳酸盐岩沉积。
主要岩性为纹层状灰岩、中厚层状灰岩、块状灰岩,夹生物灰岩、白云岩,局部见褪色化灰岩。
本组为矿区主要赋矿层位。
该组地层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目前尚未揭穿,厚度>500m。
(3)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中及西北部。
是一套冲洪积及坡积层。
主要岩性为含砾石粘土、砂质粘土、粘土。
厚度0~5m,个别达13m。
1.2构造矿区位于翁城复向斜南东翼,构造较复杂,次一级褶皱及裂隙较发育。
1.2.1褶皱将军大塘向斜:轴向南北,向南倾伏。
东翼地层产状,倾向260~280°,倾角35~76°;西翼地层产状,倾向90~128°,倾角35~75°。
竹子坑背斜:轴向北北西,向北倾伏。
东翼地层产状,倾向90~128°,倾角35~75°;西翼地层产状,倾向230~250°,倾角35~50°。
次级向斜:分布于105~102线之间,为大部分钻孔所控制。
轴向变化较大(30~93°),由下石炭统测水组与石磴子组组成;扬起端位于东部(ZK9附近);北西翼倾向175~185°,倾角45~50°;南东翼倾向280~360°,倾角35~40°,但延伸至0/ZK2与ZK11时,产状急剧变化,倾向240°,倾角67~69°。
某铜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某铜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某矿区地质以及矿体的勘探分析,获得了该矿区铜矿的成矿特征,通过研究发现该矿区成矿主要受到断裂构造限制,同时与斑岩体的特征以及围岩性质和热液的蚀变作用具有密切的联系。
明确了矿区的找矿目标以及方向,为类似铜矿的成矿特征分析以及找矿方向探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铜矿;成矿特征;找矿方向经过早期地质工作,该矿区经过地质勘探实现了矿区的详查,该矿区主要矿体为4个,分别编号为Ⅰ、Ⅱ、Ⅲ、Ⅳ矿区,目前勘查评价为中型铜矿床。
经勘探所知,铜矿以Cu元素为主,伴生包括Au、Mo、Ag、S、Se等多种元素的金属矿床,根据对相应的勘探数据的分析,总结了某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指明了铜矿区的找矿方向,为铜矿区探矿工作的开展以及铜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1铜矿成矿特征1.1成矿地质背景该铜矿地处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东缘,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位于注明的三江成矿带南段,构造整体呈北北西向展布。
矿区总体由一系列北北西向紧密线性褶皱和同向断裂组成,属红山复式背斜。
其中北北西向拉张型断裂控制了印支期钠质中-基性火山岩及同源的基性-中基性侵入岩;而西北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了印支晚期挤压型钙碱性系列钾质中-酸性火山岩,并有同源的大量中酸性浅成斑岩、闪长玢岩及次火山岩分布,该矿区分布大量的多金属矿点,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地质图如下:图1 云南某矿区铜矿床示意图1.2受构造控制该矿区位于云南东北部方向,成矿受到大断裂的影响和控制,对该地区的构造格局以及不同类型岩浆侵入岩体的分布和铜矿床的形成等造成了影响。
斑岩成矿体系当中,由于断裂构造的影响,在多种成矿地质要素中占据了决定性的位置。
某铜矿包含矿岩体沿着安山岩、板岩接触带以及岩层间薄弱位置侵入,岩体延伸以NNW方向为主。
而次级的断层、接力以及裂隙则对岩体内部的蚀变以及矿化强度构成了影响。
与矿床的形成较为密切,不同的构造对成矿存在明显的控制作用。
铜矿资源的地质成因与找矿方法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对铜矿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如微生物、植物等
找矿方法
PART 03
地质测量法
地质测量法的定义和原理
地质测量法的分类和特点
地质测量法在找矿中的应用和优势
地质测量法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地球物理法
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寻找地下矿藏
磁力勘探:利用磁力仪测量地下岩石的磁性,寻找磁性矿藏
铜矿资源的市场前景与投资机会
PART 06
铜矿资源的市场需求与供给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铜矿需求量持续增长
供给情况:全球铜矿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南美、非洲等地区
价格波动:铜矿价格受市场需求、政治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
投资机会:铜矿资源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者需关注市场动态,抓住投资机会
电法勘探:通过测量地下电场的变化,寻找导电性矿藏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地下岩石的性质和结构,寻找矿藏
地球化学法
原理:通过分析岩石、土壤、水等样品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判断矿床的存在和分布
优点:快速、准确、成本低
应用:广泛应用于铜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注意事项: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且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
铜矿资源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投资环境改善
铜矿资源开发的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
政策支持:政府对铜矿资源开发的鼓励和扶持政策
投资政策:政府对铜矿资源开发投资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环保要求:铜矿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和规定
THANK YOU
汇报人:
热液活动:热液活动将铜元素带到地表,形成铜矿床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铜矿床暴露在地表,便于开采
铜矿的分类与分布
铜矿的分类:硫化物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等
广东省英德新村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广东省英德新村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刘飞【摘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邻区资料,从区内特征出发,探讨广东省美德新村铅锌多金属矿成因及成矿规律,明确其找矿前景.【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21【总页数】2页(P100,102)【关键词】铅锌多金属;地质特征;找矿前景【作者】刘飞【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广东江门529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2本区铅锌多金属矿区处于华南褶皱系(Ⅰ级)--粤北拗陷带(Ⅱ级)--粤北拗陷(Ⅲ级)--英德凹褶断束(Ⅳ级)中部。
北东向上洋坪--鱼湾断裂带与北西断裂的交汇部位。
且本区异常呈南北向展布,形成南北两个浓集中心。
本区处于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广东雪山嶂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内。
1 矿区地层1.1 地层工作区地层主要出露地层有下石炭统石磴子组(C1s)、测水组(C1c)。
下石炭统石磴子组(C1s):分布在预查区中西部,占全区面积的75%,地表已风化为粘土,风化层约3-5m。
在人工开挖的边坡、采坑及钻孔中可见基岩,岩性主要为深灰黑-灰色生物碎屑粉晶泥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薄层泥质灰岩,局部夹泥质页岩碳质页岩或钙质砂岩,该层厚度70m-540m。
石磴子组灰岩是区内新发现的赋矿层位,在本区南西竹坑铅锌矿就赋存于该地层中,因此,认为区内具备成矿有利地层条件。
下石炭统测水组(C1c):分布在预查区东部边缘,出露范围相对较少,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黄、灰白色及杂色砂岩、页岩夹碳质页岩及煤层局部夹泥灰岩钙质砂岩、泥质粉砂岩、砂砾等。
该层厚度130m-426m。
1.2 构造区域内以轴向北东向的雪山嶂复式背斜为总体构造格架,同时受佛冈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的制约,呈现出构造形迹复杂多样的构造景观。
表现为东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北北东向断裂、北西西向—北西向弧形构造带和一系列北东向相间展布的背向斜。
其中,以北北东向构造带最发育,规模最大,如上洋坪-鱼湾断裂、翁城复向斜。
广东省英德官渡镇陈村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广东省英德官渡镇陈村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胡启锋(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 广州 510080)摘 要:矿区位于粤北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南部边缘地区,与佛岗岩所代表的纬向构造带相交接的部位,区内不同强度地发育有粤北系、经向带、纬向带、新华夏系的褶皱、断裂、劈理和破碎带,构造较为复杂。
最主要的构造线以“翁江复向斜”为代表,呈北东向,广泛分布的主要是上古生界地层。
矿体产出受断裂构造影响,并受火山热液的叠加,通过对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的分析论述,认为该矿床为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陈村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0-013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Chencun Metal Deposit in Guandu Town,Yingde, Guangdong ProvinceHU Qi-feng(Guangdong Geologic Survey Institute,Guangzhou 510080,China)Abstract: The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eastern wing of the forearc of the northern Guangdong mountain type structure, and intersects with the zonal structural belt represented by the Fokangyan. There are different strengths of the northern Guangdong system, meridional belt, zonal belt, fold and fault of the New Huaxia system. Cleavage and fracture zone, the structure is more complex. The main tectonic line is represented by Wengjiang compound oblique, which is north to east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Upper Paleozoic strata. The ore body is influenced by fault structure and superposed by volcanic hydrothermal solu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qualit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ore deposit is a polymetallic deposit.Keywords: Chencun metal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the deposit1 陈村金属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区位于粤北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南部边缘地区,与佛岗岩所代表的纬向构造带相交接的部位,区内不同强度地发育有粤北系、经向带、纬向带、新华夏系的褶皱、断裂、劈理和破碎带,构造较为复杂。
广东英德周屋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广东英德周屋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黄惠兰;谭靖;邱昆峰;付建明;成先海;李芳;杨小丽【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7(36)6【摘要】广东英德周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其矿床成因存在矽卡岩型和热液改造型的争议,并且研究程度较低,缺乏较为可靠的证据,尤其成矿流体研究是空白。
通过对周屋铜多金属矿床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拉曼分析研究表明:在矽卡岩阶段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
矽卡岩阶段的石榴石和白钨矿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90~≥490℃,高盐度(35.26%~40.10%NaCl_(eqv))和低盐度富气相包裹体(4.18%~4.96%NaCl_(eqv)),表现出流体不混溶现象,或以富气相和富液相包裹体共存为特征,温度范围为320~490℃,盐度变化范围较大(4.18%~17.08%NaCl_(eqv)),表现为沸腾现象。
金属硫化物阶段,在硫化物早期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90~360℃,高盐度(30.92%~37.40%NaCl_(eqv))和低盐度富气相包裹体(10.48%~11.70%NaCl_(eqv)),表现出流体不混溶现象;硫化物晚期以富气相和富液相包裹体共存为特征,温度范围为202~320℃,盐度变化范围较大(4.18%~24.04%NaCl_(eqv)),显示流体的沸腾现象,硫化物阶段是铜矿主要成矿阶段。
褐铁矿-碳酸盐化阶段的石英和方解石中全部发育富液相包裹体,演化为相对较低的温度(Th=120~220℃)和较低的盐度(2.57%~7.59%NaCl_(eqv)),没有沸腾现象,属于NaCl-H_2O成矿体系。
拉曼分析结果表明:早期石榴石、白钨矿和石英中包裹体气相成分以CO_2为主,其次是(或含)CH_4或H_2;液相成分主要为H_2O,晚期石英和方解石中包裹体液相和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和N_2。
从早期的石榴石、白钨矿到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包裹体中H_2O的含量增多,说明在矽卡岩后期阶段,有较多的天水加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英德大镇铜多金属矿田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摘要:英德大镇矿田位于东西向大东山—贵东构造岩浆岩带、东西向佛岗构造岩浆岩带与北北东向吴川—四会深大断裂交汇处的雪山嶂隆起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
矿产丰富,以钨钼矿、铁铜金矿和银铅锌矿为主。
矿床成因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热液充填交代型、蚀变花岗岩型、斑岩型、沉积-热液改造型、矽卡岩型、风化淋滤型铜金属矿。
大镇矿田以金门花岗闪长(斑)岩体为中心,由内往外依次分布铁铜矿-铜金矿-铅锌银矿-金锑矿的空间展布规律,可以指导今后找矿的方向。
关键词:大镇矿田;铜多金属矿;成矿特征;找矿方向一、研究背景大镇矿田处于南岭成矿带中段,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矿种有铅、锌、铜、银、钨、锡、钼、铁、硫、稀土及铌、钽等。
已发现矿床、矿点数十处。
其中工作程度为详查—勘探的较少,大部分仅达预查、普查程度,找矿空间相当大[1]。
全球范围内已有的找矿实践和研究都指明,典型的斑岩成矿带中的斑岩型矿床多伴生矽卡岩型-脉状矿床。
这些矽卡岩型-脉状矿床与斑岩型矿床共同组成完整的斑岩成矿系统[2,3,4]。
德兴铜矿也是典型的斑岩铜矿,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
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2]。
通过分析前人研究、工作成果,发现大镇铜多金属矿田以金门花岗闪长岩体为中心,出现明显的中低温矿产水平分带,并且矿产水平分带梯度表现为往南东变缓、往北西变陡的趋势。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为以金门花岗闪长(斑)岩体为中心,由内往外依次呈现铁铜-铜金-铅锌银-金锑矿,形成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脉状矿床的成矿系统。
二、区域地质1、地层研究区出露地层发育比较齐全。
除志留纪外,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发育。
其中古生界分布最广,中、新生界次之,元古界最少。
研究区经历了由地槽→准地台→大陆边缘活动带三个构造阶段发展历史。
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地层沉积建造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构造环境的差异。
中泥盆统东岗岭组或棋梓桥组,处于上古生代海侵第一旋回的底部,是粤北地区最重要的多金属矿含矿层位。
2、侵入岩主要有二条东西向展布的复式花岗岩带,北部为大东山-贵东-九连山岩带;南部为佛冈-新丰江岩带。
主要为燕山期侵入岩,较大的岩体有亚婆髻岩体、石背岩体、金门岩株等。
金门岩株为燕山三期侵入岩,分布于研究区西部,为SN向构造,处于金门背斜(雪山嶂背斜)轴部,呈椭圆形产出,围岩层位D2d,体岩性主要为γδ花岗闪长岩。
周围发现有金门铁铜矿等。
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侵入岩侵入接触界线一般呈波状,甚至锯齿状。
倾角较陡,一般为35°-60°。
也有呈超覆于围岩之上而界线较平直者。
往往当岩体产状较陡时,边缘相不发育;岩体产状较平缓时,则相带发育,边缘相出露较宽。
同时,强烈的热力接触变质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化、混合岩化、角岩化等各种蚀变岩石[5]。
3、构造研究区位于南岭东西构造带的中段。
从加里东期至喜山期,运动频繁、强烈,造成复杂的构造形态,依其组合方式可分为EW向构造带、NS向构造带、NE 向构造带、北北东向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
其中以东西向、北东向及北北东向构造最为醒目,其余构造带规模相对较小,分布较为分散[6,7,8]。
三、矿田内矿床(点)类型与成矿地质特征区内以金门花岗闪长(斑)岩体为中心,由内往外依次呈现铁铜-铜金-铅锌银-金锑的矿产空间展布,形成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脉状矿床的成矿系统(图1),首次从不同矿床类型、不同矿种有序分布的成矿系统方面研究大镇矿田,将斑岩型矿床成矿理论引入本区找矿研究工作中,大大拓展大镇矿田的找矿潜力和空间,以此带动区域找矿,并建立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脉状矿床的四维时空找矿模型。
1、英德金门铁铜矿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为主要赋矿地层。
地层与岩浆岩接触处,形成大理岩、矽卡岩、角岩。
矿区南部外围分布佛冈复式岩基,主要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矿区晚侏罗世(斑状)花岗闪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2、周屋铜金矿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该区中泥盆统棋梓桥组是粤北地区主要含矿层位,其中棋梓桥组二段含矿性较好。
根据该区1:5万高精度磁测结果,以及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异常呈条带状延长数公里,各元素异常套合极好,强度高。
施工2个探槽、3个钻孔,均见到铜的工业矿体。
是寻找北西向构造破碎带型与矽卡岩复合型的铜多金属大中型矿床的远景地段。
3、黄屋铜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周屋铜金矿相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主要分布在泥盆系棋梓桥组(Dq)下部灰岩、钙质粉砂岩和老虎头组(Dl)上部砂岩、粉砂质泥岩中。
黄屋矿区的北部、西部地段,分布一组北西西向的1∶5万化探异常,据野外踏勘检查,属于一组穿层产出的断裂破碎带型金矿,目前民采甚盛,并见有高强度Au、Cu、Ag、As、Pb、Zn土壤异常,呈北西西向,推测为含金破碎带引起。
4、大龙银多金属矿矿区地层为泥盆系杨溪组(Dy),岩性为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和薄层砾岩。
未发现岩浆岩出露。
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
断裂构造具有明显压扭性。
根据地表找矿地质测量,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完全吻合。
矿带内产出一组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陡立的含矿断裂带,构造形迹清晰,呈明显的压扭性,推测延深矿体较大,可望找到规模较大的工业矿体。
5、白面塘铅锌矿与已知竹子坑富铅锌矿相邻,同属北东向区域大断裂一侧,异常强度比竹子坑高,范围更大。
因此寻找喷流沉积型富铅锌矿有利地段。
6、英德市竹子坑铅锌矿床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孟公坳组、石磴子组、测水组及第四系。
矿区内次级褶皱较发育,见一北东向向斜及局部隆起和凹陷构造。
断裂构造不甚发育,主要见一北西西向硅化构造破碎带,倾向南南西,倾角30-70°,目前发现的矿体赋存其中。
区内近年来发现铅锌矿体1个,为隐伏矿体。
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
矿体呈透镜状产于石磴子组及测水组构造破碎带中。
7、仰天窝银多金属矿矿体产于泥盆系砂页岩中,属坡残积铁矿,认为可寻找铁、铅锌矿。
该铁锰矿目前已开采完。
1∶5万化探异常的元素组合和地表矿石类型与英德大龙银多金属矿相同,但Ag、Cu等元素强度比后者大,规模更大。
推测异常是由北西西向含银层间破碎带引起,找矿前景较好。
8、东山楼铜金矿出露地层为泥盆系老虎头组(Dl)顶部和棋梓桥组底部地层,即本矿区含金层位。
现有民采活动。
Au、Ag、(Pb、Zn)土壤异常位于雪山嶂背斜向南倾伏端,产于本矿区含金层位,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最近有民采活动,因此,为一处矿致异常。
推测为沉积改造型金矿,具有明显找矿意义。
9、黄陂上黄锑矿点出露地层是石炭系石磴子组灰岩。
据实地踏勘检查,矿体产在构造角砾岩中,硅化、绿泥石化、炭酸化比强度,构造形态极为清晰,断裂厚度大于4m,规模较大走向北东向,而且附近还发育多条北东向断裂。
上黄锑矿位于白垩纪盆地边缘,找矿前景较好。
四、控矿因素分析与找矿方向1、岩体与围岩地层成矿作用分析在本研究区,铅、锌、铜、银、锰、硫矿的主要赋存层位是中-上泥盆统(东岗岭组或棋梓桥组、天子岭组等)及下石炭统(长垑组、大赛坝组或孟公坳组、石磴子组等);钨锡(铅锌)多金属矿的主要赋存层位是寒武-奥陶系。
而本区这些成矿有利层位分布广,具有广阔的找矿空间。
地层对成矿的影响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碳酸盐岩既是矽卡岩矿床发育的基础,又是形成层控矿床的有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中白云质、灰质、泥质、碳质的含量有所不同,这种化学成分的差异从而更有利于矿质选择交代,因此矿化层更容易富集于特定的层位。
1.2不同机械强度的岩层互层时,在受力过程中易形成层间剥离空间、层间断裂和裂隙等,从而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棋梓桥组主要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岩性较均一,脆性大,发育穿切层理的裂隙,给脉状矿体和含矿角砾岩带的提供了富集的空间。
1.3具有不同渗透性质的岩层在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其中透水性较好的岩层有利于矿液的渗滤、交代和运移,往往作为矿体的围岩或直接形成矿化甚至矿体;不透水的岩层隔阻了矿液的活动,对矿化的边界范围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2、构造成矿分析本研究区具有优越的成矿构造条件。
本区处于二条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大东山-贵东、佛冈-丰良)与二条北北东向、北东向断裂带(吴川-四会-赣江、恩平-新丰-连平)的交汇部位,次级隆、坳及断裂、褶皱十分发育。
这些断裂、褶皱构造,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在本区,北北东和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是控矿、导矿构造。
北西向断裂往往是容矿构造,例如,英德金门铁铜矿的北北东向层间断裂也控制矿体形成与产出;大龙银多金属矿的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竹子坑铅锌矿的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五、结论在研究过程中对金门花岗闪长(斑)岩体的确定还有待深入的了解及研究,下一步工作需明确区内花岗闪长(斑)岩体的成因、地球化学特征等等,并与区内地质、构造、典型矿床地质结合起来展开全面研究。
将斑岩型矿床成矿理论引入本研究区找矿研究中,大大拓展大镇矿田的找矿潜力和空间,以此带动区域找矿,并建立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脉状矿床的四维时空找矿模型。
通过对英德大镇铜多金属矿田的成矿规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镇多金属矿田中不同矿床(点)的分布规律,以金门花岗闪长(斑)岩体为中心,由内往外依次呈现铁铜-铜金-铅锌银-金锑的矿产空间展布,形成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脉状矿床的成矿系统;2、金门花岗闪长(斑)岩体对矿田成矿对矿田内各不同类型矿床均起到一定影响;它带来了成矿所需的物质,并活化地层中的有用组分,在适当的有利部位成矿;3、区内找矿新方向以金门铁铜矿床、周屋铁铜金矿、黄屋铜金矿及东山楼铜金矿为代表的铁铜金多金属找矿远景区;以单竹坑钨铜矿、韫山岽铅锌矿、竹子坑铅锌矿、大龙银多金属矿及仰天窝银多金属矿床为代表的钨锡银铅锌找矿远景区。
参考文献[1].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8.[2].毛景文,张建东,郭春丽.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远接触带热液金矿矿床模型:一个新的矿床模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 32(1):1-14.[3].毛景文,谢桂青,李晓峰,等.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岩石圈多阶段伸展[J].地学前缘, 2004,11(1):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