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认识55-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为六年级学生准备的《圆的认识》这一课。
这一课是人教新课标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周率以及圆的简单性质。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能够使用圆规正确地画圆,并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以及圆周率的含义。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注意到圆的定义和圆周率的理解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因此我会特别强调这两个部分。
同时,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圆的直径和半径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规、直尺、铅笔和一些圆形的物品,如硬币、瓶盖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物品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圆的存在。
然后,我会讲解圆的定义,并演示如何使用圆规来画圆。
接着,我会讲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理解。
我会讲解圆周率的含义,并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的图形和文字来呈现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定义以及圆周率的含义。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题目,包括画出一个指定半径的圆,计算一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我会给出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可以自我检查。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思考我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圆的性质,例如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这就是我为六年级学生准备的《圆的认识》的教案。
我希望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圆的定义,是圆的直径和半径的理解,是圆周率的含义。
对于圆的定义,这是一个基础的概念,但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在教案中,我通过实际物品的引入来帮助学生感受到圆的存在,并通过讲解和演示来明确圆的定义。
我认为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圆的定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相关的概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圆的定义;
–能够区分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能够画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2.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知,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1.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测量;
2.图形的绘制。
四、教学过程
A. Warm-up
•引导学生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引出圆的形状及特点。
B. Presentation
1.第一步:出示几个圆形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圆的特点;
2.第二步:引入圆的定义,讲解圆的定义,并引出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3.第三步:通过互动问答,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C. Practice
1.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
2.让学生测量所画圆的直径和半径;
3.学生自主练习,画出多个圆并测量。
D. Consolidation
•总结今天的内容,巩固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的概念。
E. Homework
•布置练习作业:画出三个圆,并测量其直径和半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圆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拓展相关实践能力。
5.1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5.1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在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5.1节“圆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半径、圆周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以及圆的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半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练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圆周率的含义。
难点:圆的性质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特征。
2. 圆的定义: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的特点,然后给出圆的正式定义。
3. 圆的直径和半径:通过实际测量和画图,让学生了解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4. 圆周率:讲解圆周率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应用。
5. 圆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圆的性质,如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圆周率等于直径与圆周长的比值等。
6. 实际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如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确定圆形桌布的尺寸等。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2. 圆的直径和半径3. 圆周率4. 圆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圆的直径和半径。
答案:直径:8cm,半径:4cm。
2. 题目: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
答案:面积:25π(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了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圆周率的概念上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圆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3.能够画圆及其部分。
4.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圆的定义、性质,相关术语的解释,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等。
2.教学工具:黑板、笔、橡皮、圆规、量角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物体,引入圆的话题,让学生对圆有一个基本认识。
2. 学习圆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圆的定义,引入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圆的相关术语介绍圆的相关术语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形物体。
4. 画圆教授如何使用圆规和其他工具画出圆和圆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画圆的方法。
5.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介绍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技巧。
6. 练习和巩固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在课程结束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给出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圆的属性,能够使用相关工具画出圆和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设计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拓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希望学生们在本节课中能够有所收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常宁市培元小学朱碧玉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页例1。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方面: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在技能目标方面: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在情感目标方面:通过画面、图象、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既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
三、教具圆规、圆片、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1.出示情境图,导入新课。
欣赏圆有关圆的图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圆的神奇与奥秘吧!2.圆的定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图像。
(点击课件)(1)找出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之处。
(2)找出圆与其他图形的共同点。
小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
3.画圆。
(1)学生画圆,老师巡视。
(2)让学生谈谈画圆是应该注意什么?4.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圆心师:请同学们用铅笔把刚刚画圆时固定的点涂一涂,这个点叫圆的什么?生:圆心师:用什么字母表示?生:o师:齐读“圆心”。
生齐读。
师:干吗取名叫圆心?这个名字取得好不好?生:因为这个点在圆的中心。
师:凭什么说它是圆的中心?谁上来指一指。
(2)半径(课件出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
师:半径,顾名思义那肯定是谁的一半?有谁知道,是谁的一半?(3)直径生:直径师:哦,真厉害!直径的一半是半径,那什么是直径?哪位同学上来摆一摆?生上台演示。
(课件出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
5.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特征。
(课件出示)在小组内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发现直径和半径的秘密。
(2)教师巡视,收集结果,学生汇报。
①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②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1《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1《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半径和直径等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一定的认知。
但圆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能够画出一个确定的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
2.难点:对圆的概念的理解,圆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圆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实物、圆规、直尺、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征。
进而提问:“你们知道圆是如何定义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1.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2.教师通过圆的模型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操练(10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2.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己尝试画一个圆,并测量其半径和直径。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之间互相检查,教师进行点评。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教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今天要讲的是5.1圆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人教版》,今天要讲的章节是第五章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圆心、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彩色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作业纸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圆形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
2. 讲解圆的定义: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然后解释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是一个闭合的曲线,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 讲解圆心、半径:我会用圆规在圆上标出一个点,然后解释这个点就是圆心,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就是半径。
4. 讲解圆的周长:我会给出圆的周长公式C=2πr,解释公式中的π是圆周率,r是圆的半径。
然后我会用一个具体的圆来演示如何测量周长。
5. 讲解圆的面积:我会给出圆的面积公式A=πr²,解释公式中的π是圆周率,r是圆的半径。
然后我会用一个具体的圆来演示如何测量面积。
6.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个例题,让学生看着黑板,我逐步讲解解题过程。
7.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拿出练习本,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然后我会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以及一些重要的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并标出它的圆心和半径。
2. 用圆的周长公式C=2πr,计算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的周长。
3. 用圆的面积公式A=πr²,计算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得比较好,但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有些模糊。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5.1圆的认识56》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5.1圆的认识56》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5.1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还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对圆的全面认识。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掌握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学情分析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性质的推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辅助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圆的定义和特征: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圆的定义和特征,教师讲解并总结。
5.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5.1圆的认识。
我们将从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四个方面来展开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和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圆形物体,比如一个硬币,问学生们是否认识它,并引导他们观察这个圆形物体的特点。
2. 圆的定义:接着,我会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解释圆的定义: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我会让学生们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出自己的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3. 圆的性质:然后,我会讲解圆的性质,比如圆的对称性、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公式和实例进行讲解,并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
4. 圆的周长和面积:5.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出一道例题,比如“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解答,并解释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发放练习本,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一个圆形花园的直径是20米,求这个花园的周长和面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平面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圆的性质:对称性、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周长=2πr,面积=πr²。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2. 一个圆形花园的直径是30米,求这个花园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1. 周长=2πr=2×3.14×6=37.68厘米,面积=πr²=3.14×6²=113.04平方厘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圆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5.1《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半径和直径等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为后续学习圆的面积、圆周率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了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可能对圆的定义、特征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圆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画圆,了解圆的特征。
(2)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定义,能够区分它们。
(3)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会用圆规画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2.难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圆的特点。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知识。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圆,操作实践,增强对圆的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探究圆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直尺、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物品,如圆形的贴纸、圆珠笔等。
3.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如圆的定义、特征、半径和直径的演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你们知道这个形状叫什么吗?”从而引出圆的概念。
5.1《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5.1《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1节《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依据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1节教材内容,重点讲解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直径、半径的定义,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布等)、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2. 讲解圆的定义:在黑板上用圆规画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然后讲解圆的定义。
3. 讲解直径和半径:通过圆规在圆上取两点,然后连接这两点,让学生观察并讲解直径和半径的定义。
4. 演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用绳子围绕圆一圈,测出绳子的长度,即为圆的周长;用一个正方形与圆比较,讲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一个圆,并测量其直径、半径,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2. 直径、半径的定义3.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 = πd4.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 = πr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约为31.4厘米,面积约为78.5平方厘米。
2. 题目:用纸做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并测量其直径、周长和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在班级内进行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测量其直径、半径,计算其周长和面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1圆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5.1圆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我今天要讲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5.1圆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圆的认识。
我们会通过学习这一节,了解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圆形的物品,比如硬币、瓶盖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圆的形状。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纸张,让学生们能够动手画出圆,并测量其直径和半径。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引入课题,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这些圆形的特征。
接着,我会讲解圆的定义,以及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概念,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然后,我会教授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自己的笔画出一个圆,并测量其直径和半径,记录在作业本上。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如果学生们掌握得比较好,我会给他们拓展一些更深入的知识,比如圆的性质和应用。
如果学生们掌握得不够好,我会考虑重新讲解一些概念,并给学生们更多的练习机会。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是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的定义是理解圆的所有特征的基础。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比如硬币、瓶盖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圆的形状,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这些圆形的特征。
5.1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圆的半径和直径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②重点词:
-半径(r)
-直径(d)
-周长(C)
-面积(S)
- π(pi)
③重点句: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或C = πd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
-圆的半径垂直于弦
-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重点题型整理
题型一:填空题
1.圆的周长公式是______,圆的面积公式是______。
答案:这个圆的周长是37.68厘米,面积是113.04平方厘米。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设计这节关于“圆的认识”的课程时,我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以便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反思活动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和不足:
亮点:
1.导入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圆的存在和特性。
3.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个别学生在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时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对π的概念不够清晰。
针对以上不足,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1.对于圆的对称性和等分性质的理解,我计划增加一些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例如,让学生在纸上画多个大小不同的圆,并尝试将它们等分为若干份,观察和讨论结果。
3.圆的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符号“d”表示。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即d=2r。
4.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是圆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之和,用符号等于3.14159。
5.圆的面积:圆的面积是圆内部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之和,用符号“S”表示。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²。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圆的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圆的教案5.1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
3.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掌握画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圆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圆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形物品,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圆的各部分名称:圆心(O)、半径(r)、直径(d)。
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等方式,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d=2r)。
2.学习画圆的方法。
教师示范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检查并讲解。
(四)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5.2圆的周长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圆形物品,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圆的周长?(二)探究新知1. 测量圆的周长。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形物品的周长。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及方法。
教师总结测量方法:绕线法、滚动法。
2. 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学生猜测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展示不同大小的圆,学生测量其周长和直径,并记录数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2024-2025学年度-5.1圆的认识 教学课件
1 圆的认识
一 情境导入
从奇妙的自然
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
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
势宏伟的各种建筑……
到处都可以看到
大大小小的圆。
(教科书第57页)
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圆吗?
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圆吗?
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以前学过的图形都是由几条线段 所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or
d
四 课堂小结
画圆的方法 定好圆心; 确定半径的长度; 画圆的时候注意线条的流畅。
请你试着用圆规和直尺画一画下面的图形。
三 随堂练习 (教科书第56页做一做) 对于上页中用茶杯盖、三角尺画出的圆,如 何找到圆心?
因为直径所在的直线即是圆对称轴, 所以两条直径的交点是圆的圆心。 对折两次,两条折痕的交点即为圆心。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 是 2 cm 的圆,并用 字母O、r、d 标出 它的圆心、半径和 直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 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 脚旋转一周,就画出 一个圆。
定点 定长 一只脚旋 转一周
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直径 d 圆心O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 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 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用圆规画几个不同 大小的圆,剪下来, 沿着直径折一折, 画一画,量一量, 你有什么发现?
圆心确定了,圆的中心位置就确 定了。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用圆设计美丽的图案
先画出一个圆。
然后在圆上画两条经 过圆心并且互相垂直 的直线。
在直线与圆的四个交 点中,连接相邻的两 个交点构造线段。
以交点构造的线段为 直径,画一个过大圆 圆心的半圆。
以交点构造的四条线 段为直径,依次作出 半圆。
5.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的“5.1圆的认识”。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性质和特征,掌握圆的画法、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半径、直径、圆心等;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概念、性质和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深入理解圆的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5.1圆的认识2. 内容:圆的概念、性质、画法、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画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等。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圆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的设计等。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教学内容(续)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定义、性质、画法、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子、钟表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案1 认识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圆教材第55、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要求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认识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2.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教具学具课件,实物投影,一些较硬的纸片,圆规。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5个正多边形和一个圆)。
提问:观察下面的图形,你能把它们分类吗?2.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
提问:你是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学生可能以边的数量为分类标准)提问: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它就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用电脑验证)二教学实施1.介绍“神奇的圆”。
老师可以查阅一些资料。
例如:圆是一种看来简单实际上却很神奇的图形。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
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在兽牙上打的孔是圆的,他们还发现圆圆的木头可以滚动,搬动重物时可以省力;大约六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制成了第一个轮子;大约四千年前,人们发明了车子。
古埃及人认为圆是神赐予的。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在描述圆时说到“一中同长也”,也就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
2.初步感知圆。
老师:圆是如此的神奇,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学生借助圆形的实物,画圆并剪下来。
组织交流:画圆与画用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体会圆的特征——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
(1)认识圆心。
让学生拿出剪下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引出圆心,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画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出来。
板书:圆心O(2)认识直径。
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刚才折的每一条折痕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提问:谁能说一说直径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在纸片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标出。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题目:请给出圆的定义,并描述圆的特征。
答案:圆的定义:圆是一个平面上的所有点,到某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的特征:圆有一个中心点,称为圆心;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半径;圆上有无数个点,圆的边界称为圆周;圆的直径是连接圆上任意两点且通过圆心的线段,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2)教学软件辅助: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实时互动,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圆的绘制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实物模型:采用圆形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形状和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圆的面积计算:学生难以理解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中的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及如何准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3)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难以将圆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理解圆在实际中的应用。
(4)空间想象能力:学生难以想象和理解圆的三维形状,难以画出给定半径的圆。
(5)逻辑推理能力:学生难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解释和分析圆的相关问题,如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
6.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创作,如绘制关于圆的画作、制作关于圆的手工制品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7. 推荐学生参加数学讲座或研讨会,邀请数学专家或学者分享圆的知识和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8. 提供与圆相关的数学游戏或 puzzle,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重点题型整理
(5)互动式教学:运用互动式教学设备,如智能黑板等,进行实时教学展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5)-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5)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一节《圆的认识(5)》。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概念;2. 理解圆周率的含义;3. 学会用圆周率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概念,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学会用圆周率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概念,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学会用圆周率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圆周率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规、直尺、绳子、多媒体设备。
学具:圆规、直尺、绳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的特征。
2. 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让学生用绳子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习圆周率: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4. 应用圆周率:让学生学会用圆周率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
5.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有关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圆的周长和直径。
(1)直径为8厘米的圆;(2)周长为20厘米的圆。
答案:(1)周长:16π厘米,直径:8厘米;(2)周长:20厘米,直径:20/π厘米。
2. 题目: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用圆周率计算它们的周长和直径。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概念,理解了圆周率的含义,并能运用圆周率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
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圆》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往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持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与探讨中总结归纳圆的持征。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归纳总结圆的特征。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操作实践讲练结合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与小组合作中获得新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圆形实物。
学生准备:圆形纸片、圆形实物教学准备:线绳、小球、纸、剪刀、带有圆的物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屏幕,(出示课件)这几个小动物在举行汽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
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2(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认识圆)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一)、初探圆是曲线图形师: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已经认识过圆了,谁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所以,我们就把圆叫做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1、画一画:利用身边带有圆的物体画一个圆。
2、剪一剪:用剪刀剪下这个圆。
3、摸一摸:让学生触摸手中的圆形纸片的边缘,进一步感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曲线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不但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且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
】(二)再探圆的奥秘,学习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1.认识圆心(1)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把一个圆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圆是轴对称图形)(2)将圆形纸片对折,使两侧边缘完全重合,然后打开,再换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仔细观察这些折痕,看看他们发生了什么关系?(3)你们的发现,能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吗?请大胆说出来。
小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
(边总结边出示课件)(4)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认识直径和半径(1)理解半径与直径的概念教师指出:上面对折时的折痕其实就是圆的直径。
师:仔细观察,这些折痕都经过了哪一点?是直线还是线段?端点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小结: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接着指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就是圆的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圆的一条直径和半径。
(2)区分半径与直径师:如何判断一条线段是不是圆的半径或直径?师小结:判断直径的条件:①是线段;②过圆心;③两端必须在圆上。
判断半径的条件・①是线段:②一个端点是圆心,另一端点在圆上。
练习:让学生说出图中哪些线段是半径,哪些线段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操作与讨论,很容易发现这些折痕交于一点,从而认识“圆心同时因热利导指出每条折痕其实就是圆的“直径”,再进一步引导得出“半径”;还能让学生初步感知直径与半径的区别,并且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还能发现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一举多得。
这样做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得出,形象具体,易感知,易比较,易发现。
】(三)、再探同圆与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1.猜一猜:(1)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直径呢?(2)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又有怎样的关系?2.验证猜想,动手操作(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再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2)再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直径,请同学们再量一量画出的直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3)根据你的测量,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吗?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同一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在同一圆内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d=r或r=dn24.如果两个圆相等,那么它们的半径有什么特点?直径呢?交流并总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
5.怎样找到一个圆的直径呢?【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大胆猜测,再亲自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ー比,再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补充,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回题的基本方法。
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巩固练习1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圆的知识系列微课(一)《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判断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 )2)半径相等的两个圆的大小相等。
( )3)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直径. ( )4)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 ( )5)直径6厘米的圆,半径是3厘米. ( )四.总结1、通过学习,你对圆都有了那些了解?2、你能说一说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吗?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呢?教学反思: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圆是曲线图形及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掌握圆的特征。
通过微课的展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培养了自学能力。
信息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探究的兴趣。
在学生急切想知道为什么时,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学生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猜想圆的特征,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同时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借助前面的操作过程,对圆的半径、直径可能有特征进行了合理的猜想,再通过动手实践、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及时激励与肯定。
再教设想:如果再次上这节课,一定要准备更加充分,使教学流程与课件的呈现街接自然紧密,让前后知识过度更顺畅;在小组讨论环节中要注重学生的搭配,要深入学生中同他们一起探讨或做适当的引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对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应及时进行鼓励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感知生活中的圆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引入下一回题:我们已经知道圆是曲线图形,那么圆除过这一特征外奥秘,你们想知道吗?【设计意图:く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一)、画一画:利用身边带有圆的物体画一个圆。
(二)、剪一剪:用剪刀剪下这个圆。
(三)、折一折,认一认1、认识圆心(1)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把一个圆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圆是轴对称图形)(2)再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两条折痕相交于一点,圆中心的这一点就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2、认识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操作、观察、思考:(1)一个圆有多少条半径?(2)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3、认识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操作、观察、思考:(1)一个圆有多少条直径?(2)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4、同圆中,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仔细观察屏幕上圆的直径和半径,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d÷2 (四)、说一说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三、尝试练习、巩固应用1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圆的知识系列微课(一)《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判断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 )2)半径相等的两个圆的大小相等。
( )3)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直径. ( )4)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 ( )5)直径6厘米的圆,半径是3厘米. ( )(3)看图填空五、归纳总结,拓展知识1、总结全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知识拓展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名著《墨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圆——一中同长也”意思是:圆有一个中心(圆心),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半径)都相等。
五、板书设计:认识圆圆心o 直径d 半径rd=2r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及抽象。
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实物投影仪、计算机软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新课教学1.实物举例。
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已经初小认识过圆了,谁来说一说,除了车轮是圆的以外,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学生举例,可能举以下实物。
)①硬币的边是圆的;②圆桌的边也是圆的;③有些钟表的外形象也是圆的;④咱们研究的都是平面图形,而足球是一个球体,它不是一个平面图形,我们以后再研究。
刚才咱们举出这么多例子,那到底什么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呢?请大家观察屏幕,(出示课件)如果我们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画下来,就得到了一个圆,大家看明白了吗?(明白了。
)圆和咱们原来学过的三角形。
四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而圆是什么围成的。
(曲线)所以,我们就把圆叫做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我想只要注意两点就可以把圆画好。
一是图钉固定的这一点不能动;二是线绳必须始终拉紧。
5.巩固练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圆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做两组题,看哪些同学掌握得最好。
先来看第一组,请你读一下题目要求(微机出示第一组,指名回答。
)刚才我们知道了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现在咱们如果知道了半径的长度,能求出直径的长度吗?知道了直径的长度,能求半径吗?做完共同订正。
记得刚上课看动画片时,大家都猜小狗能得第一,结果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大家继续片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