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设计算例.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例题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b55bd1ad51f01dc281f1d9.png)
Ls Ls q 2 240R 2
L Ls p s 24R 2384R 3
2 4
a T ( R p )tg q 2
E ( R p) sec a R 2
L (a 2 0 )
180
R 2 Ls
0 28.6479
Ls R
J 2T L
• 可以得到T1=111.625;E1=10.830;L1=219.162;J1=3.789 • ly:ls=1.37(满足1~2); 2.设计交点2:
2.1初步确定R、Ls 由规范知,二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的一般最小值为:
• 例3、S型曲线设计——总思想:逐步迭代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即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相等
(1)S型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当采 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 小于1.5为宜。 (2)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之间不设直线, 是行驶力学上所希望的。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 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式: A1 A2 l (m) 40 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
解:(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
令两曲线的切线长相当,则取T1=407.54/2=203.77m
按各线形要素长度1:1:1计算Ls1:
Ls1=αR/2=12.2420×π/180×1200/2=129.91 取Ls1=130m 则经计算得,T1=195.48m < 407.54/2=203.77m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275b891aa216147917112868.png)
1 平面设计1.1初选两个方案路线起点A点,终点B点,分别选择方案一、方案二如地形图所示。
地形图比例尺1:20501.2两方案粗算方案一:JD1:量得α=63°设 Ls=60 R=120mJD2:量得α=35°设 Ls=80 R=300mAC=299.30m CD=625.25m DB=504.30m AB=1301.75m计算的JD1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29.94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1.25m切线长T=(R+P)tanα/2+q=104.24m缓和曲线角β。
=90Ls/πR=14.32°平曲线长L=(α-2β。
)πR/180+2Ls=191.96m外距E=(R+p)secα/2-R=22.21m校核数D=2T-L=16.52m校核:Ls :Ly =1:1.2 满足。
2β。
﹤α满足。
计算的JD2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39.98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0.89m切线长T=(R+P)tanα/2+q =134.85m缓和曲线角β。
=90Ls/πR =7.64°平曲线长L=(α-2β。
)πR/180+2Ls=263.25m外距E=(R+p)secα/2-R =15.49m校核数D=2T-L =6.45m校核:Ls :Ly =1:1.29 满足。
2β。
﹤α满足。
AC段直线长=299.3-104.24=195.06mCD段直线长=625.25-104.24-134.85=386.16mDB段直线长=504.3-134.85=369.45m路线总长=195.06+386.16+369.45+191.96+263.25=1405.88m延长系数=1405.88/1301.75=1.08转角平均度数=(63°+35°)/2=49°每公里平均转角数=2/1.41=1.42总转角数:2个圆曲线最小半径:120m方案二:JD1:量得α=72°设 Ls=60 R=120mJD2:量得α=21°设 Ls=60 R=400mAC′=420.25m C′D′=604.75m D′B=479.70m AB=1301.75m 计算的JD1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29.94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1.25m切线长T=(R+P)tanα/2+q=118.03m缓和曲线角β。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3cf4a32cc58bd63186bdb9.png)
1、山区四级路,设计车速 V =40km /hr ,最小半径R= 60m ,现场定线结果如图示,JD A 的里程为K1十072.60,R A 选定为80m ,按线形要求(夹直线长为2.5V (m ))(1)试定R B(2)计算曲线要素,推算里程桩号。
JD A 41°06′44″ JD B32°31′14″ 165m1、①mtg R T AA A 302"44'0641802=⋅=⋅= α (2分)m V T AB T A B 35100301655.2=--=--= (2分)m tgtgT R BB B 1202"14'3132352===α (2分)②mR L A AA 40.57180=⋅⋅=πα (1分)mR L B BB 11.68180=⋅⋅=πα (l 分)m L T D B B B 89.111.68702=-=-= (1分) JD B 的里程桩号为K1+072.60—30+57.40+135=K1+235ZY B =K1+200 (1分) YZ B =K1+268.11 (l 分) 06.2341+=K QZ B (l 分)2.某变坡点桩号为K15+150.00, 高程为580.00m ,i 1=0.6%,i 2=4.8%,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竖曲线的凸、凹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15+100.00、K15+180.00及终点的高程。
①%2.412=-=i i ω为凹形竖曲线(1分) ②m R L 210=⋅=ω (1分)m LT 1052==(1分)mR T E 10.122== (1分)③所求点的高程起点K25+345 高程779.16m (1分) K25+400 高程 779.90m (1分) K25+450 高程 781. 10m (1分) K25+480 高程 782.06m (1分)10年 1.已知某JD 桩号为K1+780.502,偏角α=51°42′30″,初定缓和曲线长度L s=40m , 半径R =225m(1)计算曲线要素;(2)推算JD 的ZH 、HY 、QZ 、YH 、HZ 点的里程拉号。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9e034b06580216fc700afdba.png)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系别:土木系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总说明1.1设计概述1.课题名称:某山区一级公路路线设计。
2.设计要点: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分车道行驶。
本路段为山区,多为高低起伏地貌。
地势较陡。
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车速为80Km/h.地形图比例尺1:20003工程设计依据(一)交通组成建成初期交通组成如下:小客车:3000辆/日中型车:1700辆/日大型车:1400辆/日年交通量增长率6%(二)主要参考文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路基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2.1 说明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设计性强的一项工作。
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选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道路选线应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
2.深入调查当地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
3.力求路线短捷及保证行车安全。
4.选线要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行经济的结合原则。
5.充分利用地形,搞好平,纵,横三面结合。
6.道路设计要考虑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的原则,以取得最佳的用地与投资。
7.要考虑施工条件对定线的影响。
2.2路线平面设计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2. 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不小于2v (以米计)。
(v 是设计速度,以km/h 计)。
3. 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对于一级公路山丘地形一般最小半径400m 。
道路勘测平面设计计算题
![道路勘测平面设计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2376195fbfc77da369b1a9.png)
要求:(1)计算曲线要素(2)计算JD 主点里程桩号解:(1)曲线要素计算:qpTL E2、某平原区二级公路,测量得JD1、JD2、JD3在JD2处的夹角为149°56′00″,并设JD2的桩号为K8+099.51,JD2的R 设计为200m ,试计算JD2的圆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解:(1)计算曲线要素(圆曲线,所以p 、q 、Ls=0) T= 256149tan 0022tan ‘︒⨯=αR =744.68m L= ︒⨯︒⨯=︒18056149002180'ππαR =523.09mE=)12(sec 200)12(sec-⨯=-ααR =570.98mJ=2T-L=966.27m(2)计算JD2主点桩号ZY(桩号)= JD(桩号) – T =( K8+099.51)- 744.68 = K7+354.83QZ(桩号)= ZY(桩号) + 2L= (K7+354.83) + 523.09/2= K7+616.38 YZ(桩号)= ZY(桩号) + L = (K7+354.83) +523.09= K7+877.92检验式:QZ(桩号) + 2J= (K7+616.38)+ 966.27/2= K8+099.51 = JD(桩号) 计算正确,符合要求。
3、已知两个平曲线的曲线要素如下:T 1=116.565,L 1=232.054,Ls 1=70,T 2=185.924,L 2=370.089,Ls 2=100。
其中JD 2的桩号为K2+536.48,两交点的间距为546.18。
要求:(1)计算JD 1的桩号;(2)计算JD 2的曲线主点里程桩号;(3)计算两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
3. 解:(1)校正值J 1=2T 1-L 1=1.076JD 1=JD 2-l +J 1=2536.48-546.18+1..076=1991.376(2)ZH 2=JD 2-T 2=2350.556HY 2=ZH 2+LS 2=2450.556QZ 2=ZH 2+L 2/2=2535.600HZ 2=ZH 2+L 2=2720.645YH 2=HZ 2-LS 2=2620.645(3)ZH 1=JD 1-T 1=1991.376-116.565=1874.811HZ 1=ZH 1+L 1=2106.865间距=ZH 2-HZ 1=243.691。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4fc608a76e58fafab003c8.png)
1.,试计算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值和一般最小半径值(取50米的整数倍)。
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方程式可计算如下:①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根据题义取R =250米②园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根据题义取R =400米2.某山岭区一般二级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高程为427.68m ,i1=5%, i2=-4%,竖曲线半径为R=2000m ,计算竖曲线诸要素及桩号为K5+000和K5+100处的设计高程。
解(1)、i1=0.05(1分) i2=-0.04(1分) w=i2-i1=-0.09 是凸曲线 L=Rw=2000*0.09=180 T=L/2=90 E=T*T/(2R)=2.0 竖曲线的起点里程桩号=K5+030-90=K4+940 竖曲线的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 K5+000处 x=60 h=x*x/(2R)=0.9 设计高程=426.18-0.9=425.28 K5+100处 x=160 h=x*x/(2R)=6.40 设计高程=431.18-6.4=424.783.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400米,交点JD50桩号为K8+075.756,偏角,若缓和曲线长度为70米,JD50与相邻交点JD51间距离为460米,(1)试计算该平曲线的五个主点桩号。
(2)计算JD51的桩号。
解:(1)平曲线五个主点桩号 ①计算平曲线几何要素②计算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ZH :HY :QZ :YH : HZ :(2)JD51的桩号计算如下:交点间距=JD51-JD50 =460(米) JD50的HZ=K8+205.953,又T=134.473米JD51=460-134.473+K8+205.953=K8+531.484.公路有连续三个变坡点分别为:K8+700、K9+100、K9+380,对应的设计标高分别为:77.756米、65.356米、68.716米。
若在变坡点K9+100处的竖曲线半径为3000米,试计算: (1)该竖曲线要素及起止点桩号; (2)桩号K9+060、K9+150的路基设计标高. 解:(1)W=((68.716-65.356)/280)-((77.756-65.356)/-400)=0.043 L=RW=3000*0.043=129 T=L/2=64.5 E=T*T/2R=0.7 竖曲线起点桩号=K9+100-64.5=K9+35.5 竖曲线终点桩号=K9+100+64.5=K9+164.5 (2)起点的设计标高=Ho -T*i1=65.356-64.5*(-0.031)=67.356 Ht=Ho -(T -x )*i1=66.596K9+060的设计标高H=Ht+Y=66.596+24.5^2/2/3000=66.696 Ht=Ho+(T -x)i2=65.356+(64.5-14.5)*0.012=65.956 K9+150的设计标高=H=Ht+Y=65.956+14.5^2/2/3000=65.9915. 已知两相邻平曲线:JD50桩号为K9+977.54,T=65.42 m ,缓和曲线长=35米,切曲差J=1.25m ;JD51桩号为K10+182.69,T=45 .83 m 。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例题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b55bd1ad51f01dc281f1d9.png)
• • • • • • • •
校核:QZ+J/2=JD K7+636.83+0.5*1.88=K7+637.77 校核无误
Rmin 100mls min
50m
极限最小值为 Rmin 60m 由半径取值原则,为极限最小值的4-8倍即[240-480]. 则若取R2=250m;ls2=50 ly:ls=1.87(满足1~2); 此时T2=95.931;E2=11.104;L2=193.553>70(表3.4);J2=4.308
JD1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R1=1200 Ls1=140 α1=12.2420 T1=200.49 L1=399.82 E1=7.75 J1=1.15 JD1= K7+231.38 ZH1=K7+030.89 HY1=K7+170.89 QZ1=K7+230.80 YH1=K7+290.71 HZ1=K7+430.71
作业4
•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转角 95 0438 69 2028 JD4至JD5的距离D=267.71m。由于地形 限制,选定R4=110m、Ls4=70m,试定JD5的圆曲 线半径R5和缓和曲线长度LS5
o 4右 o 5左
例1 单交点基本型曲线计算 课后作业2-7.已知:某弯道,JD5的桩号为K4+ 650.56,R=300m;ls=60m,α=35°00′,试 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解:曲线要素为:
解:(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
令两曲线的切线长相当,则取T1=407.54/2=203.77m
(整理)(老师给的)公路勘测设计计算题_答案_(精)
![(整理)(老师给的)公路勘测设计计算题_答案_(精)](https://img.taocdn.com/s3/m/e66d8824a300a6c30c229f3b.png)
第二章 平面设计注:无解题步骤,不给分!1.若二级公路的设计车速取V =80h km /,13.0max =μ、08.0max =b i ;一般情况下取06.0=μ、07.0=b i ,试计算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值和一般最小半径值(取50m 的整数倍)。
解: R 极限=250m②R 一般=400m2.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V =120h km /,路拱横坡度为2%,若横向力系数采用0.04。
试计算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取500m 的整数倍)。
解: R 不设=5500m3.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km/h ),有一处弯道半径R =300m ,试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时间的要求计算该弯道可采用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10m 的整数倍)。
解: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70m 。
4.某新建三级公路有一处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 取120m ,偏角423229'''=α,若该平曲线需设置缓和曲线,其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多长?解: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61.44m 。
5.某新建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 为400m ,缓和曲线长为80m ,试计算缓和曲线上距起点40m 点和缓和曲线终点的坐标(以缓和曲线起点为原点)。
解:①缓和曲线上距起点40m 点坐标: x=39.998 y=0.333②缓和曲线终点坐标: x=79.92 y=2.6656.从某公路设计文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中摘抄的一组路线设计资料如下: JD8: K3+425.982=8ZH K3+311.099 =8HY K3+346.099 =8YH K3+492.155 =8HZ K3+527.155JD9:K4+135.169=K4+047.4369YZ =K4+221.135试计算(1)JD8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2)计算JD9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 (3)计算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范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75a32876c66137ee0619a8.png)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基本资料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起点坐标:X=79380.000,Y=91030.000;终点坐标:X=79150.000,Y=91980.000;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2、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进行比选(选线时注意各个段落土石方的平衡,尽可能少占农田,少拆房屋);3、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范》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4、按照20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出其他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则要考虑加桩);5、断面图设计;6、编制《路基设计表》;7、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8、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9、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情况;10、整理装订成册。
四、要求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表格式要求:所有图纸、汉字均要按照规范要求采用工程字体;每张图表必须有设计人、复核人、审核人及其签名,并标上图号、日期;采用3号图纸;图框尺寸,外框为420mm×297mm,内框为(430-30-10)mm×(297-10-10)mm,设计单位70mm,公路名称70mm,图名65mm,设计、复核、审核、图号、日期均为(15+20)mm。
3、横断面图比例为1:200,纵断面比例,纵向为1:2000,横向为1:20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a7938b8e84868762caaed5f4.png)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目录1. 设计任务、设计依据与地形分析 (1)2.平面设计 (2)2.1 路线方案比选 (2)2.1.1 路线方案一的初算: (2)2.1.2 路线方案二的初算: (3)2.1.3 方案的比选: (4)2.2 平曲线要素精确计算 (5)2.2.1 路线转角计算: (5)2.2.2 平曲线要素计算 (5)2.2.3 主点桩号计算 (6)2.2.4 直线、曲线及转角: (6)2.2.5 切线支距坐标计算 (6)3 纵断面设计 (9)3.1 中桩(含加桩)地面高程的读取 (9)3.2 地面线展绘 (10)3.3 纵坡设计 (10)3.4 竖曲线计算 (10)3.4.1 竖曲线要素计算 (10)3.4.2设计高程计算 (11)3.5 竖曲线计算表填写 (13)4 横断面设计 (14)4.1 路幅组成及尺寸横坡确定 (14)4.3 加宽及超高设计计算 (16)4.3.1 加宽值计算 (16)4.3.2超高计算 (16)4.3.3超高值计算 (16)4.4 路基设计表计算填写 (17)4.5 土石方数量表计算填写: (17)4.6 视距验算 (17)结束语 (19)附表:1.设计任务、设计依据与地形分析1.1 设计任务完成指定路线的路线设计图标、计算和说明。
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
1.2 设计依据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涉及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使用及限制。
3 设计地形分析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平均距离大约为20mm,即实际距离40m,可得地形的平均坡度为5.0%,相对高差小于100m,为平原微丘地形。
2.平面设计如图所示:路线的转角为αBA C 若控制平曲线中1:1:1::=s Y s L L L ,则有:s s s L R L R L L 2180218023+︒⎪⎭⎫ ⎝⎛︒⨯-==ππα (公式2—1)ss L RL +︒=1803απ可得:απs L R ︒=360 (1) ︒=360αR L s π(2)2.1 路线方案比选2.1.1 路线方案一的初算:在地形图上量得1α=26.5°。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参考)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ea894c166bd97f192279e988.png)
5
第二章 路线方案比选
2.1 路线长度及延长系数
A、B 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 348.9m,A 为路线起点,B 为路线终点。
方案一: 技术延长系数 =
路线实际长度 A、B点直线长度
=
604.1 = 1.731, 348.9
方案二: 技术延长系数 =
路线实际长度 A、B点直线长度
=
479.746 348.9
平均坡长(米): 151.027
直坡段全长(米): 328.615
直坡段占全长(%): 54.397
曲线段全长(米): 275.493
曲线段占全长(%): 45.603
最小坡长(米): 62.797
最大坡长(米): 95.907
最小纵坡(%): 2.320
最大纵坡(%): -8.023
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米): 1600.000
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米): 1000.000
最小竖曲线长度(米): 76.401
= 1.375
2.2 转角数、转角总和及转角平均度数
方案一:转角数:三个;转角总和 276o54'18'' ;转角平均度数 92o18'06'' 。
方案二:转角数:二个;转角总和193o44'28'' ;转角平均度数 96o52'14'' 。
2.3 平曲线要素
方案一:最小直线长度:40.748m; 最大直线长度:78.755m; 圆曲线最 小半径:30m; 圆曲线最大半径:30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0m; 缓和曲 线最大长度:40m
1.2 路线起讫点
公路等级:四级公路;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0+604.108; 坐标起点高程:2338m;终点高程:2315m。
道路勘测设计设计算例.
![道路勘测设计设计算例.](https://img.taocdn.com/s3/m/bfb58d1787c24028915fc35b.png)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目录1 设计概述 (1)1.1目的和要求: (1)1.2设计依据: (1)1.3公路设计概况: (1)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1.5路线起讫点 (2)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2 道路参数 (2)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2)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2)2.3 控制要素 (3)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3)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3)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4)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4)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4)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5)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7)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7)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7)2.5.1 两方案概述 (8)2.5.2 两方案特点比较 (8)2.5.3 两方案比选结果 (8)2.6道路平面设计 (9)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9)2.7道路纵断面设计 (9)2.8道路横断面设计 (10)2.8.1行车视距 (11)2.9土石方量计算及调配 (11)2.9.1土石方数量计算 (11)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12)3.2图纸部分(附图) (12)参考文献 (13)1 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
公路勘测设计典型案例
![公路勘测设计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52e0129647d27284b7351a1.png)
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一:S形曲线平原区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距为407.54m,JD1=K7+231.38,偏角α1=12°24′20″(左偏),半径R1=1200m;JD2为右偏,α2=15°32′50″,R2=1000m。
要求:按S型曲线计算Ls1、Ls2长度,并计算两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解:(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令两曲线的切线长相当,则取T1=407.54/2=203.77m按各线形要素长度1:1:1计算Ls1:Ls1=αR/2=12.2420×π/180×1200/2=129.91取Ls1=130m则经计算得,T1=195.48m203.77-195.48=8.29,即T1计算值偏短。
切线长度与缓和曲线长度的增减有近似1/2的关系,LS1=130+2×8.29=146.58,取Ls1=140m。
则计算得,T1= 200.49mT2=407.54-T1=407.54-200.49=207.05按1:1:1计算Ls2:Ls2=αR/2=15.3250×PI/180×1000/2=135.68计算切线长T2得,T2=204.45m,207.05-204.45=2.60取Ls2=135.68+2×2.60=140.88计算得,T2=207.055m,207.05-207.055=-0.005取Ls2=140.88-2×0.005=140.87JD1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R1=1200 Ls1=140 α1=12.2420T1=200.49 L1=399.82 E1=7.75 J1=1.15JD1= K7+231.38ZH1=K7+030.89HY1=K7+170.89QZ1=K7+230.80YH1=K7+290.71HZ1=K7+430.71JD2里程桩号计算JD2 = JD1+ 407.54 - J1= 7231.38 + 407.54 -1.15= K7 + 637.77JD2里程桩号计算JD2 = K7 + 637.77R2=1000 Ls1=140.87 α2=15.3250JD2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T2=207.05 L2=412.22 E2=10.11 J2=1.88JD2=K7+637.77ZH2=K7+430.72HY2=K7+571.59QZ2=K7+636.83YH2=K7+702.07HZ2=K7+842.94案例二:超高计算某平原区四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 ,路基宽7m ,路面宽6m ,路面横坡度为3%,路肩横坡4%,有一半径125m 的弯道,试计算该弯道圆曲线段,超高缓和段起点以及距离起点15m 和30m 的位置的超高值(按一般地区考虑,旋转方式为绕路面内边缘线)解:⑴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Lc :根据公路等级、自然条件及圆曲线半径查表得到可采用的超高横坡度%6=bi ,查表得四级公路的绕路面边缘旋转方式的超高渐变率100/1=p ,得m p i b L b c 36100/1%66=⨯=⋅=⑵确定路面加宽值及加宽缓和段长度根据公路等级及圆曲线半径查表,因为是四级公路,故可按第一类加宽选用路面加宽值m b j 8.0=,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超高缓和段长度,加宽过渡方式按正比例增加方式。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96623f4e336c1eb91a375d1b.png)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一.设计任务内蒙古地区,地质情况为亚砂土,山岭区选线,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车速为60 km/h,长度为2km,平面<=4个交叉点,在比例为1:2000的地形图上自行拟定公路的起终点,选取两条以上路线进行比选,确定方案后再进行平纵横设计。
二.选线原则以安排路线纵坡为主导,处理好平面和横断面的布设;尽量少占用田地;为地方交通服务,在合理的范围内,宜多联系一些城镇。
三.选线与比选选线:由于在原有的地形图上存在着一条已经修建的国道,在选线的时候应该考虑避让而不能随意穿过,此外在地形图的中间部位散布着众多的高压线和低压线,为保证通行车辆的安全行驶,我们尽量避免二级公路与电线平行,采取交叉穿过。
同时,在选线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山岭区地形的复杂性,合理避让不良地形,走纵坡相对平缓的地带。
经过充分的考虑,最终选取了一条三交点的路线和一条两交点的路线。
(具体参照平面图)比选:原则: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结果:三交点路线相对于两交点路线更多的避让了不良地形,在纵向上填挖土石方量会小很多。
但相对的,路线长度上三交点路线会较远一点。
由于是二级公路,线型指标的要求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要低,所以我们还是以考虑经济指标为主,最终选取三交点路线。
四.平面线形设计1.1初选两个方案路线起点A点,终点B点,分别选择方案一、方案二如地形图所示。
地形图比例尺1:20001.2路线方案计算JD1:设Ls=100 R=450m JD2:设Ls=100 R=400mJD3:设Ls=100 R=420m起点JD1=557.23m ,JD1 JD2=502.78m,JD2JD3=498.61 ,JD3终点=674.19m。
1.计算的JD1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49.98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0.9255m切线长T=(R+P)tanα/2+q=111.63m缓和曲线角β。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f6766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4.png)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1.,试计算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值和一般最小半径值(取50米的整数倍)。
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方程式可计算如下:①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根据题义取R 极限=250米②园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根据题义取R 一般=400米2.某山岭区一般二级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高程为427.68m ,i1=5%, i2=-4%,竖曲线半径为R=2000m ,计算竖曲线诸要素及桩号为K5+000和K5+100处的设计高程。
解(1)、i1=0.05(1分) i2=-0.04(1分)w=i2-i1=-0.09 是凸曲线L=Rw=2000*0.09=180 T=L/2=90 E=T*T/(2R)=2.0竖曲线的起点里程桩号=K5+030-90=K4+940竖曲线的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K5+000处x=60 h=x*x/(2R)=0.9 设计高程=426.18-0.9=425.28K5+100处x=160 h=x*x/(2R)=6.40 设计高程=431.18-6.4=424.783.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400米,交点JD50桩号为K8+075.756,偏角,若缓和曲线长度为70米,JD50与相邻交点JD51间距离为460米,(1)试计算该平曲线的五个主点桩号。
(2)计算JD51的桩号。
解:(1)平曲线五个主点桩号①计算平曲线几何要素②计算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ZH :HY:QZ :YH :HZ:(2)JD51的桩号计算如下:交点间距=JD51-JD50 =460(米)JD50的HZ=K8+205.953,又T=134.473米JD51=460-134.473+K8+205.953=K8+531.484.公路有连续三个变坡点分别为:K8+700、K9+100、K9+380,对应的设计标高分别为:77.756米、65.356米、68.716米。
若在变坡点K9+100处的竖曲线半径为3000米,试计算:(1)该竖曲线要素及起止点桩号;(2)桩号K9+060、K9+150的路基设计标高.解:(1)W=((68.716-65.356)/280)-((77.756-65.356)/-400)=0.043L=RW=3000*0.043=129 T=L/2=64.5 E=T*T/2R=0.7竖曲线起点桩号=K9+100-64.5=K9+35.5竖曲线终点桩号=K9+100+64.5=K9+164.5(2)起点的设计标高=Ho-T*i1=65.356-64.5*(-0.031)=67.356Ht=Ho-(T-x )*i1=66.596 K9+060的设计标高H=Ht+Y=66.596+24.5^2/2/3000=66.696Ht=Ho+(T-x)i2=65.356+(64.5-14.5)*0.012=65.956K9+150的设计标高=H=Ht+Y=65.956+14.5^2/2/3000=65.9915.已知两相邻平曲线:JD50桩号为K9+977.54,T=65.42 m ,缓和曲线长=35米,切曲差J=1.25m ;JD51桩号为K10+182.69,T=45 .83 m 。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部分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2c9d8bc4da38376bae1fae00.png)
建设规模本项目路线经过地区基本为平原水网区,土地开发强度高。
采用100km/h的设计速度有利于减少对项目所经地区的干扰。
因此,本项目拟定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
公路等级的确定未来年的预测交通量见表2-1,各车型交通量组成百分比见表2-2。
未来年份的断面交通量(单位:pcu/d) 表2-1各车型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百分比表2-22.1.1单向车道数按式(2-1)计算:⨯=(2-1)DDHV⨯DAADTK式中:AADT-设计远景年2026年的路段交通量,按表2-1取;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根据公路所在位置、地区经济、气候特点等确定,K值范围:近郊公路0.085 ~0.11;公路0.12 ~0.15,高速公路0.11~0.15,则K取0.14;D-交通量分布系数,取D=0.55;⨯47802=.0⨯==⨯⨯14Dpcuh.0K55AADT3681DDHV/N=DDHV/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3681/1400=2.63所以N=3由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47802 辆/日,本设计决定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置,全封闭一次建成,交叉口处全部立交,控制出入,设计速度为100km/h 。
2.2服务水平分析高速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应按公式:r C =d C ×HV f ×p f ×w f式中:r C -------高速公路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veh/h ·ln )速度相对应的高速公路d C ----与实际行驶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ln )w f -车道宽度和侧向净宽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取理想状态下的对应值1.0; p f -驾驶员条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在0.90 ~1.00范围内取值,计算中1.0HV f -利用公式i p -第i 类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根据交通调查资料,在交通组成中,各车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小客车65%,中型车10%,大客车20%,拖挂车5%;i E -第i 类车的车辆换算系数,取值见表2-4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表2-4()111-+=∑iiHVEPf()111-+=∑iiHVEP f[])13(05.0)15.1(1.0)12(2.0)11(65.011-⨯+-⨯+-⨯+-⨯+=741.0=高速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表2-5b C -车道基本通行能力,当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 时b C =2100(pcu/h/ln )r C = d C ⨯HV f ⨯p f ⨯w f =0.198.0741.02100⨯⨯⨯=652.1016V/C=1016.652/2100=0.48C V /-路段平均交通量与路段通行能力的比值所以该高速公路为二级服务水平第三章 平面设计圆曲线1圆曲线要素计算圆曲线要素见图3-1:图3-1 圆曲线要素计算简图其中T —切线长;ZY —圆曲线起点(直圆);QZ —圆曲线中点(曲中);L —圆曲线长度;YZ —圆曲线终点(圆直)。
道路勘测设计典型计算例题
![道路勘测设计典型计算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743a575a8102d276a22f73.png)
求临界速度例题1汽车在弯道上行驶,如果弯道半径很小,路面横坡不当,汽车轮距窄且装载重心高度过大,且速度较高,汽车就可能产生倾覆危险。
假设b=1.7m,h g=1.8m,R=50m,G=80kN,路面外侧道路横坡=-0.03。
试求倾覆时的临界速度V max ?解题思路:可得:V max \127RG h g i h)所以,V max J27*50(2*178 0.03) 53(km/h)超高半径例题2已知某道路一处半径为400米,超高横坡为5%的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5,试求该路段允许的最大车速?若该道路的设计速度为60km/h,路拱横坡为1.5%,当某弯道不设置超高时,该平曲线的半径至少应为多大?解题思路:、丄…丄l,丄口、/2 注意卩和i hV2 127( i h)min 0.035i h 1.5%6021417(m) 根据,R 127 i h的取值可得V 、~; 127*400(0.15 0.05) 100(km/h)例题3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 ,已知JD4的交点桩号为K0+750.000 , JD4 的偏角为右偏13o30 /该处的平面线形为 单圆曲线,圆曲线半径为600m ,试计算该圆曲线的几何要素及曲线主点桩的桩号?、、已知 R 600m, y 1330 13.5曲线几何要素计算:则TRtan^600 tan 1!5-71.015( m)L 180 R13.5 600 180141.372(m)E R(sec 2 1) 600 (sec 1》5 1) 4.188(m)D 2T L 2 71.015 141.372 0.658(m)主点桩计算如下:ZY=JD ffi 号-T 二K0+750.000-71.015二K0+678 .985Y Z=Z Y+L 二K0+678.985+141.372二K0+820.357第三节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与圆曲线半径7、圆曲线要素及各主点桩计算T Rtg 2 (m)L 180 R 0.01745 R(m)E R(sec$ 1)(m)D 2T L(m)曲线主点桩桩号计算ZY 桩号 JD 桩号T YZ 桩号 ZY 桩号 LL/2D/2桩号计算复核桩号计算校核:JD 桩号K0 749.671141.3722K0 749.6710.658 2K0 750.000 JD 桩号JDTEYZZZYaa /2a—交点桩号作用QZ 桩号 YZ 桩号 JD 桩号 QZ 桩号QZ D - K0 820.357例题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已知JD3的交点桩号为K0+750.00 , 偏角为右偏13O30 平面线形为单圆曲线,圆曲线半径为6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目录1 设计概述 (1)1.1目的和要求: (1)1.2设计依据: (1)1.3公路设计概况: (1)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1.5路线起讫点 (2)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2 道路参数 (2)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2)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2)2.3 控制要素 (3)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3)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3)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4)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4)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4)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5)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7)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7)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7)2.5.1 两方案概述 (8)2.5.2 两方案特点比较 (8)2.5.3 两方案比选结果 (8)2.6道路平面设计 (9)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9)2.7道路纵断面设计 (9)2.8道路横断面设计 (10)2.8.1行车视距 (11)2.9土石方量计算及调配 (11)2.9.1土石方数量计算 (11)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12)3.2图纸部分(附图) (12)参考文献 (13)1 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
1.2设计依据:根据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指导书》。
1.3公路设计概况:公路等级:三级公路交通量: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4500辆设计年限:10年设计车速:30km/小时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5路线起讫点比例尺:1:2000;公路等级:三级;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0+607.816坐标终点高程:394.11米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山岭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面自然坡度大(20o以上)、地形复杂,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暴雨多、河流水位变化幅度大等特点。
山岭地区路线弯多坡陡、标准低、工程量大,由于受山岭区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道路平、纵、横都受限制。
2 道路参数2.1 道路等级的确定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3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8.5米。
设计使用年限15年。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3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得小客车和中型载重汽车折算系数如下:表2汽车折算系数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小客车 1.0中型车 1.5大型车 2.0托挂车 3.0交通增长率:γ=6%道路必经点:无要求2.3 控制要素(1)道勘:三级(2)设计车服务车速:30km/min。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2.4.1圆曲线最小半径○1极限最小半径②一般最小半径○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
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41所示表2.41 圆曲线半径要求技术指标三级公路一般最小半径(m) 65极限最小半径(m) 3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路拱%0.2≤350 路拱%0.2≥4502.4.2圆曲线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20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2.4.4平曲线最小长度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倍的缓和曲线的长度。
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平曲线,其平曲线的长度不应短于9s 的行驶距离,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要求其长度不短于6s 的行驶距离。
平曲线内圆曲线的长度一般不应短于车辆在3s 内的行驶距离。
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1)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 (2) 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 (3) 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 (4) 符合视觉要求;因此,《规范》规定: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40m.。
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表2.45交点 半径(m) 缓和曲线长(m)JD1 186 40 40 JD214440 40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设起点坐标为),(000Y X JD ,第i 个交点坐标为n i Y X JD i i i , , 3 , 2 , 1 , ),( ,则:11 :: : i i i i X X X Y Y Y L --∆=-⎫⎬∆=-⎭=坐标增量交点间距象限角 arctg: 0 , 0 : 0 , 0 : 180 0 , YXX Y fw X Y fw X Y θθθ∆=∆∆>∆>=∆<∆>=-∆<∆计算方位角当时当时当10 : 180 0 , 0 : 360 :i i i fw X Y fw A A θθα-⎫⎪⎪⎬<=+⎪⎪∆>∆<=-⎭=-时当时转角 "" "" i i αα+-当为时路线右偏,当为时路线左偏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5) 圆曲线要素及其计算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得:)(1272h i V R ±=μ式中:V---行车速度(km/h ); μ---横向力系数; h i ---超高横坡度。
(6) 主点桩号的计算<1>直线上中桩坐标计算:设交点坐标为) , (Y X JD ,交点相邻两直线方位角分别为21 fw fw 和, 则:11: cos (180) : sin (180)ZH HZ ZH X X T fw HZ Y Y T fw =++=++点坐标点坐标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 ,ZH ,HZ 为曲线起点、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为:11 () cos (180) () sin (180) X X T ZH L fw Y Y T ZH L fw =++-⋅+⎫⎬=++-⋅+⎭后直线上任意点的坐标为:22 () cos () sin X X T L HZ fw Y Y T L HZ fw =++-⋅⎫⎬=++-⋅⎭<2>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横距为:522 40s l x l R L =-式中:l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到)(HZ ZH 或点的曲线长; s L ——缓和曲线长度。
第一缓和曲线(HY ZH -)上任意点坐标21221230 cos 30cos 30 sin 30cos ZH s s ZH s s xl X X fw RL l RL x l Y Y fw RL l RL ξππξππ⎫⎛⎫=+⋅+⎪ ⎪⎛⎫⎝⎭⎪ ⎪⎪⎝⎭⎪⎬⎛⎫⎪=+⋅+ ⎪⎪⎛⎫⎝⎭⎪ ⎪⎪⎝⎭⎭式中:ξ——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
②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YH HY -):()()1190902 sin cos 90902 sin sin s HY s HY l L l X X R fw R R l L l Y Y R fw R R ξππξππ⎫+⎡⎤⎛⎫=+⋅+⎪⎢⎥ ⎪⎝⎭⎣⎦⎪⎬+⎡⎤⎛⎫⎪=+⋅+⎢⎥ ⎪⎪⎝⎭⎣⎦⎭式中:l ——圆曲线上任意点至HY 点的曲线长;ξ——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
③第二缓和曲线(YH HZ -)内任意点坐标:22222230 cos 180 30cos 30 sin 18030cos HZs s HZ s sx l X X fw RL l RL x l Y Y fw RL l RL ξππξππ⎫⎛⎫=+⋅+-⎪ ⎪⎛⎫⎝⎭⎪ ⎪⎪⎝⎭⎪⎬⎛⎫⎪=+⋅+- ⎪⎪⎛⎫⎝⎭⎪⎪⎪⎝⎭⎭式中:l ——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至HZ 点的曲线长。
(2)、曲线要素计算:2243(m) 2240 (m)242688() tg(m) 2s ss ss L L q R L L p R R T R p q Ly R L αα=-=-=++=- 2 () sec22s L Ly L E R p R J T L α=+=+-=- 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在路线选定和曲线计算完成之后,要将路线加桩,直线段为100米加桩,曲线段为20米加桩。
由于采用软件进行上述工作,本设计为20米加桩。
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计算结果详见附表 “直线及曲线曲线一览表”。
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采用纸上定线的方法研究路线的可能方案,并经过比较论证确定最后路线方案。
山区路线依行经地区的地貌地质和地形特征,可能有越岭线、山坡线、沿溪线和山脊线,此时可根据地形图研究可能的路线布局型式。
山区公路的选线一段应按:(1) 全面布局;(2) 逐段安排路线;(3) 具体定线三个步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