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

合集下载

南方平差易闭合导线数据处理流程

南方平差易闭合导线数据处理流程

南方平差易闭合导线数据处理流程1.首先,需要将导线的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软件中进行处理。

First,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the closed-loop traverse needs to be input into the computer software for processing.2.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精确的检查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Next, the measurement data needs to be carefully checked and corrected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data.3.接着,需要进行数据的平差计算,利用最小二乘法等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Then, the data needs to be adjusted through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and other mathematical techniques.4.在进行平差计算时,需要考虑各种误差来源,包括观测误差、仪器误差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During the adjustment process, various sources of errors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cluding observation errors, instrument error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5.进行平差计算后,需要进行闭合差检查,确保闭合差符合规定的精度要求。

After the adjustment, it is necessary to check theclosing error to ensure that it meets the required accuracy.6.如果闭合差超出了允许的范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处理,直至闭合差满足要求。

闭合导线平差课程设计

闭合导线平差课程设计

闭合导线平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闭合导线的概念、原理和应用;2. 掌握闭合导线平差的计算方法与步骤;3. 了解闭合导线平差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和误差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闭合导线进行实地测量,并正确记录数据;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闭合导线平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分析闭合导线平差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误差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精确度和细节;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测量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3. 提高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测量领域知识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测量学基础知识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测量相关专业,具备一定的测量学基础,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闭合导线基本概念:介绍闭合导线的定义、组成及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2. 闭合导线平差原理:讲解闭合导线平差的数学模型、误差理论及精度分析。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3.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方法与步骤:详细讲解闭合导线平差的计算过程,包括数据整理、误差分配和结果分析。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4. 实际操作与数据处理:指导学生进行闭合导线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六节5. 闭合导线平差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典型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闭合导线平差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七节6. 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介绍误差来源、误差传播定律以及如何降低误差的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八节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闭合导线基本概念第二课时:闭合导线平差原理第三课时: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方法与步骤第四课时:实际操作与数据处理第五课时:闭合导线平差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案例第六课时: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掌握闭合导线平差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闭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

闭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
进行角度闭合差调整时,将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 配到各观测角,剩余误差(残差)分配到转折角较大的 几个观测角中;进行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时,采用与 对应边长成正比例的原则来计算坐标增量的改正数, 残差分配到边长较大的坐标增量中。 2闭合导线平差计算公式
角度闭合差垢龋邶理
角度闭合差(图根导线)的允许值:廊允=±,,、/i
fy=-fy+Y坐标增量 d=d+边长 endscan
thisform.1abel21.caption=dltrim(strOCx,7,3))
万方数据
32
·北京测绘·
2008年第3期
thisforrmlabel21.visible=.t. th厶form./abel22.caption---alhrim(str(fy,7,3)) th函form./abel22.visible=.t. 料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 f=-round(sqrt弧2+:75,乞),3) x=int(d/s9 k=str(1,1)+’,/,’+alltrim(str(x)) thisform.1abel23.caption--alhrim(strOC,,7,3)) thisform./abel23.visible=.t. thisform.1abel24.caption=k thisform.1abel24.visible=.L -t计算坐标增量改正值 丘1=0 fyl=0 /f int(x)<2000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The Design of Procedure About Closed Traverse Adjustment
Abstract:This paper designs the traverse adjustment procedure on traverse approximate adjustment principle and Visual FoxPr06.0 developing platform.The procedure can accomplish the contmUed adjustment of level control and height control of closed traverse,and it gab also make result of adjustment into all kinds of file form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mands, meanwhile,it can draw the picture of the traverse. Key words:Closed Traverse;Adjustment:Procedure Design;Application

导线平差程序

导线平差程序
L4 Z=C-A◢
L5 Y=O+P+Q+R+S+T+U+V◢
L6 W=D-B◢
L7 I=X-Z◢
L8 J=Y-W◢
L9 GOTO 0
EFGHKLMN?--导线第一边---第八边的各边纵坐标增量;X—纵坐标增量和;C?--导线起点纵坐标A?--导线终点纵坐标;Z--导线全长纵坐标增量和;OPQRSTUV?--导线第一边—第八边的横坐标增量;Y—横坐标增量和;D?--导线起点横坐标;B?--导线终点横坐标;W—导线全长已知横坐标增量和;I—纵坐标增量闭合差;J—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注意:以上五个程序的符号定义各程序可能不一样,注意各程序中的符号定义。
2)导线方位角及坐标增量
F2 D102
L1 LbI 0
L2 {DMK}
L3 M+K>180=>Goto 1:≠>M+K<180=>Goto 2⊿⊿
L4 LbI 1
L5 T=M+K-180◢
L6 W=DcosT◢
L7 P=DsinT◢
L8 Goto 0
L9 LbI 2
L10 T=M+K+180◢
L11 W=DcosT◢
L6 L”YU1”=UA◢L”YU2”=UB◢L”YU3”=UC◢L”YU4”=UE◢L”YU5”=UF◢L”YU6”=UG◢L”YU7”=UH◢L”YU8”=UK◢
L7 I”IV”=VA+VB+VC+VE+VF+VG+VH+VK◢
L8 J”JU”=UA+U3;UK◢
L9 W”FS”=√(I^2+J^2)◢

导线网平差程序设计.ppt

导线网平差程序设计.ppt
维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 足用户的需要。通常有四类维护活动:
– 改正性维护,也就是诊断和改正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软件错误
– 适应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 完善性维护,即根据用户的要求改进或扩充软件使它更完善
– 预防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为将来的维护活动预先做准备。
• 1.4.4 螺旋模型
– 软件风险:
• 产品交付给用户之后用户可能不满意 • 到了预定交付日期软件而可能还没开发出来 • 实际开发成本可能超出预算 • 产品完成前一些关键的开发人员可能离开 • 产品投入市场之前已经有功能相近、价格更低的软件先行投入
– 构建原型是一种能使某些类型的风险降至最低的方法。 – 螺旋模型的基本思想: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即
非功能需求:它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 作等。它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合约;外部界 面的具体细节;性能要求;设计或实现的约束条件及质量 属性。
需求分析的数据要求
• 任何一个软件系统本质上都是信息处理系 统,系统必须处理的信息和系统应该产生 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面貌, 对软件设计有深远影响。
– 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系统逻辑模型是以后设计和实现目标系统 的基础,因此必须准确完整地体现用户的要求。
–软件开发
④总体设计
➢这个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概括地说, 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总体设计阶段的 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应该考虑几种可能的解决 方案。
➢结构设计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程序应该模块化, 也就是一个大程序应该由许多规模适中的模块 按合理的层次结构组织而成。总体设计阶段的 第二项主要任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也就是 确定程序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间的关系。 通常用层次图或结构图描绘软件的结构。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1、绘制计算草图。

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闭合差:(2)计算限差:(图根级)(3)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有: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若 K&lt;1/2000 (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

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例题 ]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1) 填写观测数据(2) 计算高差闭合差h f =∑h ,若h f ≤容h f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i hi i hi L Lf V n nf V ·· ∑-=∑-=或各段改正高差:ii i V h h +=改(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闭合差(fh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

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合差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改正数每公里改正数各测段的改正数每一站改正数各测段的改正数计算的基本步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闭合差的调整高程的计算(见例题2)例题2高程误差配赋表首先:将检查无误的野外观测成果填入计算表,包括:各测段的距离和高差值h i已知数据第一步:高差闭合差的计算第二步: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各测段实测高差加改正数,得改正后的高差h i第三步:待定点高程的计算根据改正后的高差h i,由起始点Ⅲ18开始,逐点推算出各点的高程,列入表中最后算得的Ⅲ19点的高程应与已知的高程HⅢ19相等,否则说明闭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与附合水准路线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检核条件与附合水准路线不同。

(整理)导线测量平差教程—计算方案设置

(整理)导线测量平差教程—计算方案设置

计算方案的设置一、导线类型:1.闭、附合导线(图1)2.无定向导线(图2)3.支导线(图3)4.特殊导线及导线网、高程网(见数据输入一节),该选项适用于所有的导线,但不计算闭合差。

而且该类型不需要填写未知点数目。

当点击表格最后一行时自动添加一行,计算时删除后面的空行。

5.坐标导线。

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

6.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

指仅进行单面读数且仅进行往测而无返测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

当数据中没有输入“中视”时可以用作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

当输入了“中视”时可以用作中平测量等的记录计算。

说明:除“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仅用于低等级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外,其它类型选项都可以进行平面及高程的平差计算,输入了平面数据则进行平面的平差,输入了高程数据则进行高程的平差,同时输入则同时平差。

如果不需进行平面的平差,仅计算闭、附合高程路线,可以选择类型为“无定向导线”,或者选择类型为“闭附合导线”但表格中第一行及最后一行数据(均为定向点)不必输入,因为高程路线不需定向点。

二、概算1.对方向、边长进行投影改化及边长的高程归化,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项改正。

2.应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以及Y坐标是否包含500KM。

选择了概算时,Y坐标不应包含带号。

三、等级与限差1.在选择好导线类型后,再选择平面及高程的等级,以便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自动填写限差等设置。

如果填写的值不符合您所使用的规范,则再修改各项值的设置。

比如现行的《公路勘测规范》的三级导线比《工程测量规范》的三级导线要求要低一些。

2.导线测量平差4.2及以前版本没有设置限差,打开4.2及以前版本时请注意重新设置限差。

四、近似平差与严密平差的选择及近似平差的方位角、边长是否反算1.近似平差:程序先分配角度闭合差再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即分别平差法。

2.严密平差: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

3.《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

导线平差的程序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导线平差的程序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题目导线平差的程序设计与实现姓名:孟国娇学号:专业:工程造价1139报告提交日期: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任务书学院:土建工程系专业年级:工程造价2011 学生姓名:孟国娇任务下达日期:2012年 2 月20日毕业设计日期:2012年3月12日至2012年6月13日毕业设计题目:导线平差的程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主要内容:(1)测量平差的研究背景及意义;(2)测量平差概述;(3)Excel在单一附和导线近似平差中的应用;(4)Excel在单一附和导线条件平差中的应用;(5)导线网的间接平差理论;(6)导线网平差的结构和函数设计与实现。

设计要求:(1)毕业设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主动实践;(2)毕业设计撰写结构要严整,叙述清楚,理论分析适当,数据可靠,研究方法合理,结论正确,论文格式符合规范;(3)研究成果要有一定的实用或参考价值。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摘要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测量数据的处理中产生很多种平差的方法。

在本文中,导线网的近似平差和条件平差的一些简单计算可通过Excel表编制计算公式和编程实现,我们只需在已编好的Excel表中稍作调整和公式修改,并输入已知数据,最终就可得到所需的平差结果,这为测量的内业工作提供了服务和参考;导线网的间接平差程序是利用C++编程实现的,我们需要将导线网的已知数据信息按照特定的规则输入到dat文本中,利用C++程序读取文本数据信息后,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平差计算,最终获得平差后的结果,并以dat文本的形式输出且保存,这样就可为测量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还能为测绘数据的管理带来帮助。

关键词:导线平差;Excel;C++;程序目录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2国内外研究状况.................................................................................................................1.3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1.4平差程序相关说明.............................................................................................................1.4.1平差程序计算特点..................................................................................................1.4.2平差程序的基本要求..............................................................................................1.4.3平差程序的结构化设计..........................................................................................1.4.4平差程序模块化......................................................................................................1.4.5平差程序的数据结构.............................................................................................. 2测量平差.......................................................................................................................................2.1测量平差概述.....................................................................................................................2.1.1测量平差..................................................................................................................2.1.2测量平差的函数模型..............................................................................................2.2最小二乘原理.....................................................................................................................2.3条件平差原理.....................................................................................................................2.3.1条件平差的数学模型..............................................................................................2.3.2条件平差原理..........................................................................................................2.3.3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2.3.4精度评定..................................................................................................................2.4间接平差原理.....................................................................................................................2.4.1间接平差的数学模型..............................................................................................2.4.2间接平差的的一般原理..........................................................................................2.4.3按间接平差法求平差值的计算步骤......................................................................2.4.4精度评定.................................................................................................................. 3Excel在导线平差中的应用.........................................................................................................3.1 Excel在平差中的应用基础...............................................................................................3.1.1 引言.........................................................................................................................3.1.2Excel在平差中的基本应用操作函数...................................................................3.1.3 核心问题的解决及技巧.........................................................................................3.1.4 三角函数在Excel中的处理方法..........................................................................3.1.5 小结.........................................................................................................................3.2Excel在附和导线近似平差中的应用..............................................................................3.2.1 单一附和导线近似平差.........................................................................................3.2.2单一附和导线近似平差实例..................................................................................3.3 Excel在导线网条件平差中的应用...................................................................................3.3.1单一附合导线条件平差..........................................................................................3.3.2边角权的确定及单位权中误差..............................................................................3.3.3单一附和导线条件平差实例.................................................................................. 4导线网的间接平差程序设计与实现 ...........................................................................................4.1矩阵的相关函数.................................................................................................................4.1.1矩阵相乘..................................................................................................................4.1.2矩阵转置..................................................................................................................4.1.3矩阵求逆..................................................................................................................4.1.4矩阵输出..................................................................................................................4.1.5设置实数输出精度..................................................................................................4.2平差中的重要函数.............................................................................................................4.2.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相互转化..................................................................................4.2.2测量正反算函数......................................................................................................4.2.3近似坐标计算..........................................................................................................4.3导线网的平差理论.............................................................................................................4.3.1平差概述..................................................................................................................4.3.2边角网的最小二乘平差..........................................................................................4.4间接平差的结构与函数设计.............................................................................................4.4.1间接平差..................................................................................................................4.4.2结构与函数设计......................................................................................................4.5导线网平差的程序应用.....................................................................................................4.5.1平面网数据的输入格式..........................................................................................4.5.2导线网平差程序应用实例...................................................................................... 5结论与展望 ...................................................................................................................................5.1Excel在导线平差中的应用..............................................................................................5.1.1Excel在导线近似平差中的应用...........................................................................5.1.2Excel在导线网条件平差中的应用.......................................................................5.2C++在导线平差中的应用 .................................................................................................5.3测量平差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4)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测量工作是工程施工非常基础、重要的环节,对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的验收都发挥着指导性、不可替代的作用。

附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报告

附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报告

《测量平差程序》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罗正材学号:1108030128专业:2011级测绘工程指导教师:肖东升目录一、前言 (3)二、平差程序的基本要求 (3)三、平差程序模块化 (3)图1四、平差中的重要函数(一)、角度制与弧度制的相互转化C/C++程序设计中,关于角度的计算以弧度制为单位,而在测量以及具体工作中我们通常习惯以角度制为单位。

这样,在数据处理中,经常需要在角度制与弧度制之间进行相互转化。

这里,我们利用C/C++数学函数库math.h中的相关函数完成这两种功能。

这里,我们使用double类型数据表示角度制数和弧度制数。

例如:123度44分58.445秒,用double类型表示为123.4458445,其中分、秒根据小数位确定。

在角度制与弧度制的转化中,涉及如下图2所示的两个环节。

度.分秒度弧度图21.角度化弧度函数double d_h(double angle) //角度化弧度{ double a,b;angle=modf(angle,&a);//a为提取的度值(int类型),angle为分秒值(小数)angle=modf(angle*100.0,&b); // b为提取的分值(int类型),angle为秒值(小数)return (a+b/60.0+angle/36.0)*(PI+3.0E-16)/180.0;}2.弧度化角度函数double h_d(double angle) //弧度化角度{ double a,b,c;angle=modf(angle*180.0/(PI-3.0E-16),&a);angle=modf(angle*60.0,&b);angle=modf(angle*60.0,&c);return a+b*0.01+c*0.0001+angle*0.0001;}其中,函数modf(angle,&a)为C语言数学库函数,返回值有两个,以引用类型定义的a 返回angle的整数部分,函数直接返回值为angle的小数部分。

闭合导线平差课程设计

闭合导线平差课程设计

闭合导线平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闭合导线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闭合导线的测量步骤和计算过程;3. 了解闭合导线平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闭合导线的实地测量;2. 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运用平差方法计算出闭合导线的精确结果;3. 能够分析闭合导线平差结果的合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对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2. 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和测量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高年级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科学和测量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闭合导线平差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测量工作,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的分解与教学设计和评估将紧密围绕上述目标展开。

二、教学内容1. 闭合导线平差原理:介绍闭合导线的概念、分类及适用范围;阐述闭合导线平差的数学模型和基本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导线测量及平差,第1节 闭合导线测量。

2. 闭合导线测量方法:讲解闭合导线的测量步骤、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介绍测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导线测量及平差,第2节 闭合导线测量方法。

3.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详细讲解闭合导线平差的计算公式、步骤及实例;分析平差结果的可靠性及精度。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导线测量及平差,第3节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

4. 闭合导线平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介绍闭合导线平差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例;分析闭合导线平差在实际工程中的优缺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导线测量及平差,第4节 闭合导线平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流程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流程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准备工作收集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包括边长和角度观测值。

确定导线的起算点和已知坐标。

闭合导线计算、测量程序设计

闭合导线计算、测量程序设计

测绘工程2012级测量程序设计程序文档目录一.含球气差改正的三角高程计算程序 (2)1.需求分析 (2)2.界面设计 (2)3.主要功能模块的代码 (3)4.测试运行 (4)二.坐标前方交会定点程序 (5)1.需求分析 (5)1.界面设计 (5)3.主要功能模块的代码 (6)4.测试运行 (7)三.大地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相互转换程序 (7)1.需求分析 (7)2.界面设计 (8)3.主要功能模块的代码 (8)4.测试运行 (10)四.简易闭合导线计算程序 (11)1.需求分析 (11)2.程序主要功能代码 (11)3.程序源代码 (12)4.测试运行 (14)一.含球气差改正的三角高程计算程序1.需求分析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简便灵活,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比较少。

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的迅速发展,当前利用电磁波测距仪作三角高程测量已相当普遍。

在一定条件下,三角高程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四等水准甚至三等水准的测量精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编写含有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影响改正的程序语言,通过程序计算,提高准确度和减少工作量。

2. 界面设计程序通过C++程序语言,基于MFC的对话框方式实现。

整个界面简洁明了如下图:界面左边是含有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影响的三角高程测量示意图;右边则包含已知量:仪器高、目标高、垂直角、斜距、测站点高程的输入窗口以及目标点高程显示窗口和程序执行的确定按钮。

3. 主要功能模块的代码头文件处的声明如下:#include"stdafx.h"#include"W0110XF__三角高程.h"#include"W0110XF__三角高程Dlg.h"#include"math.h"#ifdef _DEBUG#define new DEBUG_NEW#endif在测量中,角度观测值常用浮点小数表示度分秒,即:度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后两位为分,第三位开始为秒。

闭合导线程序设计

闭合导线程序设计

附件1科技进步奖申报书闭合导线(空间交叉闭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鉴定材料闭合导线(空间交叉闭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鉴定材料目录1、工作报告2、技术总结3、效益分析闭合导线(空间交叉闭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工作报告一、课题背景测量数据处理涵盖面广,现有哪一种平差软件都不能包罗万象,无法满足各类测量数据处理的需要,而自己完全从底层开发周期长,基础要求高,有时也不太现实。

在矿山井下闭合导线、空间交叉闭合导线是井下平面控制测量中常用的布网方式,在外业测量完成后,需要进行近似平差,求每个导线点的坐标值,采用手工处理是一件比较繁琐的工作;与此同时,Excel 在表格数据处理方面功能强大,但实际应用中未发挥其测量数据处理中的潜力。

若能灵活应用,借助设计好的测绘计算表格模型,同样可以完成较复杂的测绘数据计算。

另外,。

Excel 本身还为人们提供了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Excel VBA(VisualBasic for Application),使用VBA 的优点是:(1)使重复的批量计算任务自动化,减轻测量内业计算的工作强度。

(2)便于测量数据的管理和维护。

二、采取措施1、闭合导线平差基本理论(1)角度闭合差得计算及分配 ①闭合导线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βf 是按以下公式计算的:()∑︒-=n f 12-n 180内ββ式中 ∑n 1内β是闭合导线的内角总和。

②空间交叉闭合导线()[]k p n f --︒-=∑2180实测ββ 式中 n ----实测角度总个数; p ----内角图形总个数; k ----外角图形总个数;(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调整为了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必须先计算各条导线边的坐标增量:i i i l x αcos =∆i i i l y αsin =∆式中 i l ----各边水平边长; i α----各边坐标方位角。

对于闭合导线来说,其坐标增量的总和∑∆i x 和∑∆iy均等于零,如不为零,则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为:∑∆=i x x f ∑∆=i y y f导线的精度是用相对闭合差来衡量的,即[][]l f f l f yx 22+=式中 22y x f f f +=----导线的线量闭合差;[]l ----导线总长度。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1、绘制计算草图。

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闭合差:(2)计算限差:(图根级)(3)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有: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若 K&lt;1/2000 (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

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例题 ]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1) 填写观测数据(2) 计算高差闭合差h f =∑h ,若h f ≤容h f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i hi i hi L L f V n nf V ·· ∑-=∑-=或各段改正高差:ii i V h h +=改(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闭合差(fh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

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合差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高差闭合差容许值(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改正数每公里改正数各测段的改正数每一站改正数各测段的改正数计算的基本步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闭合差的调整高程的计算(见例题2)例题2高程误差配赋表首先:将检查无误的野外观测成果填入计算表,包括:各测段的距离和高差值h i已知数据第一步:高差闭合差的计算第二步: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各测段实测高差加改正数,得改正后的高差h i第三步:待定点高程的计算根据改正后的高差h i,由起始点Ⅲ18开始,逐点推算出各点的高程,列入表中最后算得的Ⅲ19点的高程应与已知的高程HⅢ19相等,否则说明闭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与附合水准路线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检核条件与附合水准路线不同。

单一闭合导线近似平差的步骤与公式

单一闭合导线近似平差的步骤与公式

写出单一闭合导线近似平差的步骤与公式,指出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计算中的不同点。

1. 检查并整理外业观测成果;
2. 计算角度闭合差并调整,∑⨯--=180)2(n f ββ
,当满足限差要求后可调整,n f v i /ββ-=,检核:ββf v i -=∑;
3. 坐标方位角推算:180±+=左后前βαα或180±-=右后前βαα,检核已知边方位角;
4. 坐标增量计算:ij ij ij s x αcos ⨯=∆,ij ij ij s y αsin ⨯=∆;
5.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x f x ,∑∆=y f y ,∑+=s f f k y x /22,当满足要求时可调整,∑⨯-=∆s s f v ij x xij /,∑⨯-=∆s s f v ij y yij /,检核:x xij f v -=∑∆,y yij f v -=∑∆;
6. 待定点坐标计算:1,1,1+∆+++∆+=i i x
i i i i v x x x ,1
,1,1+∆+++∆+=i i y i i i i v y y y ,检核:计算回已知点。

附和导线与闭合导线计算中的不同点在于: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2.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
闭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
1. 定义
闭合导线平差是一种常用的野外测量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是对收集到
的起点、中间点、终点等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以期获得精确的位置、
距离等值。

2. 基本原理
闭合导线平差是基于平差原理的实现,将测量起点和终点看作以相同
的大小、方向的弯曲线片段组成的单一参数闭合线段进行处理,根据
所取的测量观测值,以及观测变现的不确定性,经过合理的参数求解,以期尽可能准确的提取出距离、位置等变量。

3. 设计步骤
利用闭合导线平差程序,实现起点和终点连接形成精确环形线段,需
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输入测量数据:首先要搜集和输入测量数据,一般包括起点和终点
的测角、距离、坐标以及各中间点的测角、距离、坐标等;
(2)初始网值近似值:根据输入的测量数据,给定平差网的近似值,进
行网格结构初始设置;
(3)变量定义:确定变量类型,处理所有变量,根据不同的变量和变化
范围,定义各种数学变量;
(4)观测方程拟合:根据给定的变量,基于平差原理,拟合出符合条件
及符合实际效果的观测方程;
(5)历程和角度单位转换:完成测量数据的转换,将各中间点的测量数
据转换为距离和角度绝对值,得到带符号角度,以方便后续数据处理;
(6)主要的参数以及函数计算:根据已经获得的观测方程,求解出与之
对应的函数及参数,以期获得所需要的精确结果;
(7)几何和参数变换:根据主要参数和函数,进行变换和单位转换,获
得をn换得整个线段的几何及参数关系;
(8)最终结果输出:按照实际需求,输出最终结果,并将其保存进行下
一步分析。

4. 程序优化
闭合导线平差程序中有不少地方可以优化,以期获得更精准和更可靠
的结果。

(1)近似值优化:数据输入时,给定的近似值尽可能的接近实际值,以
期可以准确接近最终结果;
(2)变量优化:确定变量类型时,按照不同改变范围和不确定性,尽可
能让变量涵盖更广范围;
(3)函数优化:选择合适的函数,尽可能的接近实际情况,尽心参数优
化以及公式优化;
(4)单位转换优化:尽量控制单位转换的正确性,以准确得出带符号角度;
(5)数据输出优化:根据实际需求,输出更详细和准确的数据,以期及时发现并优化平差算法。

经过上面提到的优化步骤,就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准确的闭合导线平差程序,从而获得更为可靠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