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际进展综述.
关于区域创新效率研究的文件综述
F r i t s c h( 2 0 0 2 )使用改 进 的柯 布一 道格拉 斯生 产 函数测量 欧洲 1 1 个 国家的区域创新效率 ,发现 每个地 区的 R & D活动 的效率一定 程度上 受产业集群 的影响 ,技术集 中更有利 于提高 R & D活动 的效 率。Y o n g — T a e P a r k( 2 0 0 5 )运用两 阶段 D E A对各个 国家之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 比较研究 ,他发现新加坡在总效 率中排名第一 , 日本在专利 产出方面效 率 第 一 , 中国 以 及 韩 国效 率 相 对 无 效 。R e v i l l a D i e z( 2 0 0 9) 全 面 总 结 和 分析 了影响 区域创新的六大因素 。T o m B r o e k e l ( 2 0 1 0 )则研究 了德 国的 区域创新影响因素 ,在分析 了德 国 9 7个地 区的数据后 ,将 七 十多个影 响 因素综合为 1 2大类影 响因素 。 三 、国 内 学者 对 区域 技 术创 新 效 率 的 研 究 孙立新 ( 2 0 0 7 )通过运用 D E A和聚类 分析对黑龙 江省 的技术创新 效率进行 了实证分析 ,发现即使 投入和产 出的绝对值处 于处于优势 ,但 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值不一定有优势 ;曲永 义 ( 2 0 1 0 )用 了 2 0 0 1至 2 0 0 8 年 的苏浙鲁粤 四省的数据 ,使用不同的投人指标 和相 同的产出指标进行 三次 D E A的非参数分析 ,分别 评价 了综 合效率 ,人力投入 效率 以及财 力投入效率 ;用 M a l m q u l s t 指数方法 对苏浙鲁 粤的技术 创新效率进 行动 态评价。王瑞琪等 ( 2 0 1 0 )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 了评估 ,研究 发现 ,我 国的技术创新效 率呈上 升趋势 ;常远 ( 2 0 1 2 )运用 D E A分析 了我 国2 9个省份的人力 资本对其 区域技术 创新效率 的影响 ,将人 力投 入效率分为成了三个结果 ;任瑞 ( 2 0 1 2 )用 D E A非参数方 法对技 术创 新效率进行分析 ,用 Ma l mq u i s t 指数 分析模 型对高技 术产业技 术创新效 率进行 了动态的评价 ,结果发现 我国高新 技术产业 的效率呈上 升趋势 , 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大部分源于技术效 率的提 高,而技术 进化指数却 每年都在下降 ,说明高技术产业 技术进 步呈衰退趋 势。贾静雪 ( 2 0 1 2 ) 基于 2 5个省 2 0 0 1到 2 0 1 0年高新产业技术的数据 ,使用链 式 D E A模 型 , 分别测量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和成果传 化的效率 。袁潮清等 ( 2 0 1 3 )用 灰色相关度 的方法研究 区域创新体系 的成 熟度对我 国 3 1 个 各个省份 的 区域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 , 发现 区域 创新体 系越成 熟的地区 ,其投 人产 出的效率越高 。谢蕾蕾 ( 2 0 1 3 ) 用三层次 的分析办法分析 了我 国3 1 个省份的 区域创新能力 ,重点分析了河南 省的区域创新效率 与其它省市 的差距。 ( 作者单位 :苏州大 学) 参考文献 : 『 1 ] 曲永义.鲁 苏浙粤 区域技术创新 能力评 价与 比较.山东大学.博
国内外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外对产业集聚的研究较早,在1890年,新古典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 就已经对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有了关注,马歇尔将在特定区域产生的具有分工性质的集聚现象称为“产业区”。
德国经济学家Alfred Weber (1909)是第一个提出产业集聚概念的人,在《工业区位论》(1909)中,Alfred Weber 从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的角度提出了产业集聚的概念,并且分析了形成产业集聚现象的原因,韦伯将其分为特殊原因和一般原因两种,特殊原因包括交通的便利性和矿产的丰富性等,一般性原因指企业追求的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市场销售等成本的最小化。
法国经济学家Francois Perroux (1955)在研究经济的非均衡性增长的过程中,引入了“增长极”概念。
增长极理论是指在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某些企业在特定的城市或者特定区域内集聚,对该集聚区会产生显著的经济增长,并且对邻近地区也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Perroux 认为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显著的关系。
Micheal Porter (1998)从竞争的角度对产业集聚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产业集聚能够提高集聚区内的企业和产业的生产力,进而提高企业或者区域的创新能力,并因此对企业和区域的竞争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Bagena 和Beechetti (2002)以意大利产业为研究对象,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的R&D 支出与产业集聚区内的集聚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产生的影响比较显著。
Pineh 和Jenkins 等(2003)认为产业集群对区域内的知识的传播速度、企业间的相互学习能力以及企业的创新水平都具有较强的提升速度,从而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Caineili 和Liso (2005)以意大利的传统行业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意大利传统产业的产业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更强的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综述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综述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它能够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可以打破地域界限,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和跨领域的合作创新,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有利于形成科技资源集聚效应,推动区域知识创新和产业升级。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产业学、创新学等。
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针对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区域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参与主体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和责任。
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类型与特点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主要包括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地方政府间的协同创新以及国际间的协同创新等多种类型。
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创新活动,主要包括跨企业的产业链合作、价值链合作和供应链合作。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活动,通过共享科研资源和技术成果,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地方政府间的协同创新是指不同地区政府之间合作开展创新活动,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
国际间的协同创新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通过共享科技资源和技术成果,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特点主要包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驱动、风险共担等。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包括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够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产生和应用。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够实现风险共担,参与创新主体之间能够共同分担科技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提高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率。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成果显著。
对区域创新系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区域创新系统的涵义、结构、政策、评价、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标签: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1 区域创新系统的涵义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是英国学者Philip Cooke在1992年首次提出的。
他在《区域创新系统:在全球化世界中的治理作用》(1996) 一书中,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且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David Doloreux 等(2003) 研究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创新活力,它包括企业与“知识组织”,如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密切关系,这组成一个支撑性“知识基础设施”;二是区域作为一个政体,可以通过某种治理安排来促进和支持这些关系。
为此,区域可被视为一个学习“实验室”,并要形成地方性互动网络,它包括广泛的企业团体和治理结构,以促进创新。
陈德宁、沈玉芳(2004) 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由一个区域内参加技术创新利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利新产品提供交流关系的网络系统。
文兴吾(2007)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特定的产业区域内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组织、机构和现实条件所组成的网络系统,是由相关社会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及公共部门、中介服务组织、金融机构等,联系、互动所形成的区域社会网络;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引进、使用和扩散新技术,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在国内大量的文献中发现,对于国外的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在中国的翻译主要有二种:(1)区域创新系统。
(2)区域创新体系。
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都一样,只是翻译不同。
区域创新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深 的同时,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强性特征 , 新的世界分工不再 以国家 , 而是按照区域竞争力 来进行 , 区域创新能力 日益成为地 区经济获取国 际竞争优 势 的决 定性 因素 , 此 背景 下 区域 创 新 在 体系 ( ei a InvtnSs m, ) 理论 研 究 R g nlnoao yt ms 的 o i e 获得 了极大 的关注。区域创新体系又称为区域创 新 系统 , 般认 为 , 个概念 最早是 由英 国卡迪 里 一 这 大学 的库 克 (hi i o sCoe于 19 年 首 次 P i Nc l ok) 92 l p ha
( ohat o syU i rt, a i 04 ,h a N res Fr t nv syH rn1 00 C i ) t er ei b 5 n
Ab ta t Th ur eerh 0 0llin vt n s ̄ m a h oyad pad ersace T eter e u c n ld steb scdf io s te sr c: ec r ̄trsac fr | n oai rt hster n rc c eerhs h hoy rs  ̄ h icu e h ai ei t n , I a o e ni h
一
、
区域 创新 体 系理论 的产生
主要包括 以下 内容 。
1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 . 目前 , 区域创新体 系的概念还没有统一 的说
11 年 , 92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 夫 ・ 熊彼
特 ( s hA Shm e r首次在其著作《 J e . . u pt ) op c e 经济发展
的主要 功能是 技 术创 新 , 的人 认 为 包 括 知识 创 有 造、 技术 创 新 、 知识 扩散 和 知识 应 用 , 也包 括 输 出
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综述
2 区域创新 系统 的要素组成 、概 念框 架与基本 类别
2 1 R S的要 素 组 成 . I
在 现有 文献 中,不同的学者对 于 IS的组成 和结构都有 l l
着 自己 的理 解 。 Wi 19 )认 为 ,从广 义上讲 RS应该包 括 :( )进 i 95 g( I 1 行创新 产品生产和供应的生产企业群 ;( )进行创新人才培 2
文献 标 识 码 :A
的系统 方法在区域环境 的具体应用 ,与此 同时 ,它 也伴随 着同期 的产业经济 、区域经济 、经 济地 理、学习经济 和网络 理 论 的研 究 热 潮 而 得 到 蓬 勃 发 展 。 很 多 学 者 认 为 RS并 不 是 I 正式的理论 ,而只是一个 正处于其 发展 的早期 阶段 的概念框 架 。本 文 的研 究 目的 就是 从 概 念 内 涵 、要 素组 成 、概 念框 架 、 基本类别 和实证研究进展对 RS的现有研究进行 梳理 ,以为 I 本领域将来 的研究提供一定 的指导和借鉴。
域 的理 论和 实证 研 究提 供 一 定 的借 鉴 。
关键 词 : 区域 创 新 系统 ;要 素 ;概 念框 架 ;研 究 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16 . 7 15 0 区域 创 新 系 统 ( ei a In vt nSs m,R S 是 创 新 R g nl n oai yt o o e I)
研 发 机 构 和 大 学 、培 训 机 构 、 金 融 机 构 和 相 关 的 服 务 机 构 0 。B ea等 人 (0 6 认 为 企 业 、公 共 管 理 部 门 、创 新 us 20 )
t e uoe ,而 后来 由 Bazk和 C oe等 学者 在 19 h N wE r ” e p rcy ok 98 年 对 这 个 专 题 所 作 的 一 个 综 述 性 的论 文 集 则 推 进 了 R S概 念 I 的传播 。此后 ,大量的学者都开始投入到对 RS的研究 中来 , I 基于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不同的学者在 区域层面上探 讨创新 系 统 时所 给 出的 R S的 定 义 也不 一 样 。尽 管 各 有 侧 重 ,但 还 I 是 突 出 了一 些 共 同 的 观点 ,如 C oe( 9 8 ,A hi ( 9 7 ok 19 ) se m 19 , 20 ) 05 ,黄 鲁 成 (00 ,任 胜 钢 ( 0 6 等 学 者 在 R S的 定 20 ) 20 ) I 义 中 强 调 了 制 度 的 重 要 性 ‘ ; K sa e (0 2 ,B ea和 ot i n 20 ) us in H i 20 ) e s(0 6 ,王缉慈 (0 1 ,胡 志坚 和苏靖 (9 9 j 20 ) 19 )等学 者在 RS的定义 中突出了创新网络的地位 ;A hi 和 I ke I se m s sn a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综述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综述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是指由不同地域内的科技资源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密切合作和资源共享,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综述,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发展历程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政府提出了“第三次研发革命”的口号,强调科技创新需要不同科技主体的合作和协同。
随着全球化和产业分工的深化,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国也提出了大力推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 实践案例在实际应用中,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应用。
中国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建立科技园区、科研平台、技术转移机构等方式,促进了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的升级。
在全球范围内,欧盟的“欧洲创新联盟”、美国的“科技走廊”等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存在问题与挑战1. 合作机制不畅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中,不同科技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并不够畅通,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依然存在。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方利益的冲突和合作机制的不完善,科技协同创新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2. 人才流动不畅区域科技协同创新需要不同地域的科技人才之间的流动和交流,但现实中依然存在人才流动不畅、政策限制等问题。
这不利于不同地域间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也制约了协同创新的效果。
3. 创新资源不均衡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中,不同地域的创新资源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些发达地区的科技资源丰富、创新基础雄厚,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科技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会影响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效果,甚至加剧地域发展的不平衡。
浅论区域创新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区域创新体系;国际比较;区域竞争力论文摘要: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动力的重要源泉。
目前我国的区域创新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都刚刚起步,有许多内容尚在积极的探索之中,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未形成。
从国际来看,有些国家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比较成功的。
英国的知识带动型、日韩的技术引进型和印度的政府推动型都是其中的范例,其实践对于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1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研究概述区域创新理论起源于技术创新理论。
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将“创新”引入经济学范畴,并对产品、技术、市场、组织等创新活动进行了界定。
在其开创性研究的基础上,后人对创新理论不断进行深化和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弗里曼1987年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一书中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研究使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而世界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产业群的迅速成长,使人们注意到创新活动的强烈地域性特征。
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区域创新体系(Regional Innovationsystem)理论。
较早研究区域创新体系的是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教授Cooke(1996),他在《区域创新系统: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政府管理的作用》一文中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研究机构和高等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系统,该系统支持并产生创新。
另外,Asheim(1997)、B.Carlsson(1999)、Cassiolato(1999)等也从不同侧面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而Frarz Toctling(1999)则提出了区域创新的五个特征。
近年来国外对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转向具体案例,如Doloreux(1999)、Philip Cooke(2002)以及Bjorn T.Asheim&Arne Isaksen(2002)等的研究。
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是评估一个地区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潜力的方法。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评价各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对于制定创新政策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
首先,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中,常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包括研发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科技专利申请等,反映了地区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
科技创新产出指标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反映了地区创新能力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创新环境指标包括政策支持、产业密集度、人才培养等,反映了地区创新环境的优劣。
其次,在国外的研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提出了创新系统模型,将创新能力评价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创新,指的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中级创新,指的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且已经商业化的创新;高级创新,指的是技术水平非常高且具有颠覆性的创新。
根据不同层次的创新,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在国内研究中,浙江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其中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包括研究开发投入、科技成果、科技合作等;技术创新能力指标包括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孵化等;产品创新能力指标包括产品开发、产品更新、市场占有率等;创新环境指标包括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
此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还涉及到对经济发展水平、人才引进政策等因素的考量。
例如,杭州经济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综合评价杭州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而评估其创新能力。
同时,研究者还通过分析地区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来揭示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在机制。
总之,国内外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主要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评估地区创新能力的不同层面。
国外区域创新体系研究新进展与启示
关 键 词: 区域创新体系 新进展 启示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382(2012)04-0080-04
自从 1992 年库克教授提出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以 来,区域创新体系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应用,成为 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区域创新实践范围和内容的 不断扩展,也推动了相关理论研究。 近年来,国外区 域创新体系理论不仅在基本概念方面继续深化,而且 还取得了很多新进展。
大学在区域创新中的角色在过去的 20 年里不断 发展演变,这种进化逐渐凸显了大学的第三种角色, 重塑和改变了教学和科研这两种传统的大学功能。 Chrys Gunasekara(2006)提出了一个基于三重螺旋模 型(大学-企业-政府)的概念框架,对在区域创新系统 发展中大学扮演的多重角色进行了分析: 如知识传 播、人才培养、科技研究、网络沟通等。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也引人注目。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创新体系被概括为全球创新和生 产网络的专业化集成中心,一个专业化集成中心是在 全球市场满足一种或多种产品需求的活动,是开发给 定产品或服务或部分服务的全球价值链的一个节点。 在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传统上一直进行 低附加值活动。 但是,发展中国家一些正在出现的区 域创新体系通过价值链的快速提升开始挑战这种局 面。 然而,对于创新体系如何出现和参与支持这个转变 过程, 以及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区域创新政策为本土中 小企业提供区域环境条件的发挥什么作用, 现在却仍 然理解不够。 Chaminade 等(2008)通过本土中小企业 合作演化策略和印度班加罗尔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案例 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作用的变化,以及支持发展
david把美国南部13个州归纳为三种类型的区域创新体系他们对1992年非都市区人口就业收入与区域创新体系靠近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靠近ris的非都市区人口和就业都有快速增长但非都市区的增长率却因为区域创新体系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另外与区域创新体系的远近对非都市区人口变化的影响要远大于就业增长以往的区域创新体系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都市区而对于不发达地区来说区域创新体系能否建立并发挥作用是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之一david等28通过对加拿大进行的案例研究分析了边缘区的创新体系在边缘区创新体系的主体和结构创新活动和区域创新体系转变的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动力等方面doloreux进行了详细研究充实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体系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也引人注目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创新体系被概括为全球创新和生产网络的专业化集成中心一个专业化集成中心是在全球市场满足一种或多种产品需求的活动是开发给定产品或服务或部分服务的全球价值链的一个节点在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传统上一直进行低附加值活动但是发展中国家一些正在出现的区域创新体系通过价值链的快速提升开始挑战这种局面然而对于创新体系如何出现和参与支持这个转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区域创新政策为本土中小企业提供区域环境条件的发挥什么作用现在却仍然理解不够chaminade等2008通过本土中小企业合作演化策略和印度班加罗尔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案例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作用的变化以及支持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从低成本竞争向知识提供者转变的区域政策尤其是对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区域创新体系产生和发展的政策支持这为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启示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体系同发达国家相差很大一个典型差异就是不发达国家制度框架较弱创新体系的不同主体互动水平较低创新体系的研究学者认可发展中国家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时理解创新体系的重要性而当最重要的组织需要出现时消费者生产者和大学产业之间的关键联系却仍然没有建立这需要中介组织的介入astridszogs利用来自东非的坦桑尼亚和中美洲的萨尔瓦多的数据讨论了在发展中国家正在出现的创新体系中中介组织在支持不同形式的互动学习和相关主体相互关联上的作用近年来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活动被视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中的重要角色创新研究和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大都集中于大都市区或发达地区的高科技产业然而如何能在不发达地区构建或发展区域创新体否则可能会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文献综述
区域 经 济 与 产 业 经 济
区域 创 新 系 统 理 论 文 献 综 述
刘 艳
( 宁波大 学商 学院 , 浙江 宁波 3 5 1 ) 1 2 1 摘要 : 文对 区域创 新 系统研 究的相 关文献进 行 了梳 理 , 区域 创新 系统 的含 义及基本 内涵 、 本理论 和 评价 体 系等 本 从 基
二、 区域 创新 系统的基 本 理论
21 . 区域 创 新系 统 的构 成要 素 区域 创新 系统是 一个 网络 体系 , 是一 个社 会 系统 。因此 它 的构成要 素 多而 复 杂 。陈柳 钦 (05 认 为 区 域 创新 体 系 20) 包括 的基 本构成 要素 有 :( ) 1 主体要 素 。 即创新 活 动 的行 为 主体 , 括企 业 、 包 大学 、 科研 机构 、 类 中介组 织 和地 方政 府 , 各 其 中企 业是 创新体 系 的核心 。 ( ) 能要 素 。即行 为 主体 之 2功 间 的联 系与 运行机 制 , 制度 创新 、 术创 新 、 理创 新 的 包括 技 管 机 制和 能力 。 () 3环境 要素 。即创 新环 境 , 括体 制 、 础设 包 基 施、 社会文化心理和保障条件等, 市场环境是企业创新活动 的基本 背景 , 环境 是维 系和促 进创 新 的保 障因素 _。 创新 2 ] 22 . 区域创 新系 统的基 本结 构 区域 创新 系统 由若 干 子系 统 构 成 : “ 新 是 知 识 的产 从 创 生 、 和使 用 ” 角 度 看 , 域 创 新 系 统 由知 识 创 新 子 系 扩散 的 区 统、 技术 创新 子系 统 、 知识 传 播 子 系统 和知 识 应用 子 系统 构 成; 从创 新 的结 构 上看 , 区域 创新 系统 由创新 主体 子系 统 、 创 新基础子系统( 技术标准、 数据库 、 信息网络 、 科技设施等) 、 创新 资源 子系统 ( 才 、 人 知识 、 专利 、 息 、 金 等 ) 信 资 和创 新 环 境 子 系统 ( 政策 法规 、 理体 制 、 管 市场 和服 务等 ) 成 ; 创新 构 从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综述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整合各自科技资源和优势,进行合作创新的一种方式。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研究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技术进步的加快,各个地区之间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
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成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可以促进各地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实现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合作创新,不仅可以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还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还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不同地区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可以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是当前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可以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聚。
不同地区的科技资源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通过区域间的协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有助于构建创新型区域。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间的科技合作已成为各国提升创新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同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推动各地区的创新水平不断提升,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
通过区域间的合作和创新,可以促进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 正文2.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概念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是指不同地区的科技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之间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开展科技研发与创新活动的过程。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研究方法。
首先从理论层面介绍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然后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并从政策、产业和企业三个角度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
接下来,通过对区域创新系统研究领域的综述和归纳,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1. 引言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是创新管理和区域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研究区域创新系统。
区域创新系统不仅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基础。
因此,深入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与构成要素2.1 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网络、制度和人力资源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促进创新的系统。
它以知识创新为核心,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等多个要素。
2.2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
创新主体是推动创新活动的各个参与者,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等。
创新要素是实现创新的基础条件,包括科技、人力资源、资金和市场等。
创新环境是指影响创新活动的各种因素,包括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3. 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3.1 开放性区域创新系统具有开放性,可以通过吸纳外部知识和资源来推动创新。
开放的区域创新系统能够通过国际合作和创新网络的建立,获得更多的创新机会和资源。
3.2 多样性区域创新系统中存在多样性,不同类型、规模和领域的创新主体共同构成了创新生态系统。
多样性的区域创新系统能够促进不同创新要素的交流和学习,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3 聚集效应区域创新系统具有聚集效应,不同创新主体的集聚能够形成创新集群和创新生态系统。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际进展综述
操 作 性 的欧 洲 创 新 行 动 计 划 , 时 支 持 进 行 同
多 项 以促 进 国 际 创 新 系 统 为 宗 旨 的 研 究 项 目 , 欧 盟 社 会 经 济 目标 研 究 项 目 ( E 。 如 TS R)
在 欧 洲 还 有 诸 多 以地 域 近 邻 国家 和 地 区 为 主
念 至 少 应 包 括 以 下 基 本 内涵 : 具 有 一 定 的 ① 地 域 空 间 范 围和 开 放 的边 界 ; 以生 产 企 业 、 ②
琛 、 兰 南 里 姆 勃 格 及 比 利 时列 格 省 之 间 的 荷 跨 国 创 新 网 络 建 设 等 ( grad Has k Ree n si , n
要 参 与 者 而形 成 的跨 国区 域 创 新 系 统 研 究 项 目 , 北 欧 环 波 罗 的海 地 区创 新 系 统 , 国亚 如 德
等 , 从 不 同 角 度 论 述 了 区域 创 新 系 统 的 概 也 念 。综 合 分 析 已有 关 于 创 新 系统 以 及 区域 创 新 系统 的定 义 , 以 认 为 区 域 创 新 系 统 的 概 可
1 9 ) 97。
2 2 国 家 创 新 系统 研 究 .
研 究 与 开 发 机 构 、 等 院 校 、 方 政 府 机 构 和 高 地 服务 机 构 为 创 新 主 要 单 元 ; 不 同 创 新 单 位 ③ 之 间通 过 关 联 , 成 创 新 系 统 的 组 织 结 构 和 构
中国科 技论坛 2 0 . 0 25
空 间结 构 ; 创 新 单 元 通 过 创 新 ( 织 和 空 ④ 组
间 ) 构 自身 组 织 及 其 与 环 境 的 相 互 作 用 而 结
实 现创 新 功 能 , 对 区 域 社 会 、 济 、 态 产 并 经 生
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述评(一)
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述评(一)论文摘要:本文对现有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结构、机制、功能、创新主体的作用、系统构建等;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理论作出了简要评价,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并进而展望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综述展望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innovationsystems,RIS)概念1992年提出,1990年代,英国的库克(Cooke,1996)较早对它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期,我国学者也开始引入这个概念并着手这方面的研究。
迄今,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已见诸不少中外文献。
本文将首先概略描述现有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对现有理论作一简要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试提出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综述迄今,对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结构,机制,功能,人学、政府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以及系统如何建设等内容。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涵义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最早是由库克(1996)提出并定义的,他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黄鲁成(2000)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创新的机构和组织)、非主体要素(创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
王核成、宁熙(2001)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利益相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组成的以技术创新利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横向联络为主的开放系统,它是在地理位置相互靠近的经济主体之间通过某种方式而形成的一系列长期交易关系集合,其中既包括把各类行为主体连结起来的一般联系,更大量的则是体现在系统内以资产、信息、人才、技术的流动等具体形式之上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际进展综述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际进展综述
刘曙光;徐树建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论坛》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 1 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rn区域创新系统的英文表述为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RIS).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Philip Nicholas cooke,1994)教授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较早和较全面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在库克、布拉茨克和海登里希(Cook,Braczyk and Heidenreich,1996)主编的题为<区域创新系统: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政府管理的作用>一书中,库克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刘曙光;徐树建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临沂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综述 [J], 薛捷
2.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内进展综述 [J], 刘曙光;刘佳
3.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新视角:区域学习和学习型区域 [J], 冯庆斌;傅毓维
4.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 [J], 杨西春
5.创新文化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J], 陈印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区域创新系统的英文表述为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RIS。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Philip Nicholas cooke,1994教授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较早和较全面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在库克、布拉茨克和海登里希(Cook,Braczyk and Heidenreich,1996主编的题为《区域创新系统: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政府管理的作用》一书中,库克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魏格(Wiig,1995在探讨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时,认为广义的区域创新系统应包括:①进行创新产品生产供应的生产企业群;②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③进行创新知识与技术生产的研究机构;④对创新活动进行金融、政策法规约束与支持的政府机构;⑤金融、商业等创新服务机构。
其他一些学者,如阿希姆(Asheim,1997、卡希奥拉托 (Cassiolato,1999和卡尔松(Carlsson,1999等,也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
综合分析已有关于创新系统以及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可以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内涵:①具有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和开放的边界;②以生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地方政府机构和服务机构为创新主要单元;③不同创新单位之间通过关联,构成创新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④创新单元通过创新(组织和空间结构自身组织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创新功能,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产生影响;⑤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和系统自组织作用维持创新的运行和实现创新的持续发展。
2、广义区域创新系统的整体研究2.1国际创新系统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过程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创新系统的研究成为经济发达国家提高区域性集团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欧洲联盟对欧洲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最为典型。
不仅成立了欧洲创新研究、开发及管理方面的网站(http://www.coudis.lu,举行欧盟关于创新的框架会议,现已举行5届会议。
1995年发表欧洲创新绿皮书,并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欧洲创新行动计划,同时支持进行多项以促进国际创新系统为宗旨的研究项目,如欧盟社会经济目标研究项目(TSER。
在欧洲还有诸多以地域近邻国家和地区为主要参与者而形成的跨国区域创新系统研究项目,如北欧环波罗的海地区创新系统,德国亚琛、荷兰南里姆勃格及比利时列格省之间的跨国创新网络建设等(Reger and Hassink,1997。
2.2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继80年代弗里曼(Freeman,1987、兰德韦尔(Lundvall,1988对国家创新系统研究做出开创性工作之后,90年代更多的学者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兰德韦尔(1992、耐尔逊和罗森勃格(Nelson and Resonberg,1993、艾德奎斯特 (Edquist,1993、尼奥西(Niosi,1993、帕泰尔和帕威特(Patel and Pavitt,1994、麦特卡尔夫(Metcalfe,1995等对国家创新系统进行了定义或重新定义。
其中麦特卡尔夫(1995的定义可以表述为:①国家创新系统是由不同机构通过各自和共同为新技术的发展和扩散做出贡献而形成的集合;②该集合使政府能够形成和实施促进创新过程的政策;③这样一个由相互联系的组织机构组成的系统可以创造、存储和传播知识、技能和包涵新技术的物质产品。
在国家创新系统实践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OECD形成了国家创新系统行动计划,并已开始实施。
不少学者对发展中国家的创新系统建设进行了研究,如卡西奥拉托(Cassiolato,1999对拉丁美洲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顾书林(音(Shulin Gu,1999对国家创新系统概念和方法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研究等。
2.3区域创新系统(狭义研究90年代以来,以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为主的专家学者在参与城市与区域开发与管理及国家创新系统研究过程中,关注并研究创新系统建设与区域的密切关系,就已经检索到的国际文献而言,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社会科学高级研究中心(CASS主任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库克,在与莫根合作的题为《通过网络化进行学习:区域创新及巴登一符腾堡的教训》的研究报告中,较早提出“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其后库克又分别于1991~1993年和1996~1998年参加了欧洲有关区域创新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于1996年作为第一主编出版了《区域创新系统: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政府管理的作用》一书,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在1998年发表的文章中,分别从系统演化和区域创新组织与机构的角度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他学者对区域创新系统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如卡尔森 (B.Carlsson,1999等指出区域创新系统是创新系统的重要分类形式;卡西奥拉托(Cassio—lato,1999在对拉丁美洲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中论述了国家、区域、地方创新系统的关系。
更多的学者在研究具体对象区域的发展过程中将研究对象看做一个区域创新系统,如阿施姆和邓福德(Asheim and Dunford,1997对欧洲区域未来发展的研究,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创新与技术经济研究所(MERIT, 1998对欧洲区域创新战略的研究,萨克森宁(Saxsonian,1994对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地区的研究,哈森克(Hassink,1992对巴登—符腾堡及英格兰东北部的研究,考里根 (Corrigan,1992对莱茵一阿尔卑斯地区的研究等。
3、区域创新系统分支领域的研究3.1区域创新系统环境研究对于创新环境研究是90年代国际学术界创新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其研究主要动向包括:①对不同层次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主要倾向于与区域内企业或企业集群创新相关联的区域直接社会环境的研究,部分文献涉及较为宽泛的创新环境,对于区域范围之外的区域创新背景的研究则较少涉及;②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动态过程研究,主要分析创新环境的过程演化规律、发展道路或轨迹,如英国剑桥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的甘希(Gansey,1998指出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环境具有发展过程的遗传特征,达曼珀尔和高帕拉克里斯南(Damanpour and Gopalakrishnan,1998研究了环境变化对区域创新组织结构的影响,李远(Li Yuan,1999研究了创新环境的协同发展过程;③对创新环境与区域内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和地方中小企业与地方环境的相互作用问题,是区域创新环境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研究跨国公司如何在实现全球经营战略的同时实现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对于地方中小企业则侧重于如何优化其实现创新的区域环境;④对区域整体创新环境优化的研究,主要从地区政府的角度,分析如何优化其所辖范围内的地域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系统的整体环境,以提高区域经济技术的整体竞争力,如麦拉特(Maillat,1998等人对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政策关系的研究。
3.2 区域创新系统组织结构研究组织结构研究是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区域创新主要组成单元。
自弗里曼(Freeman, 1987对国家创新系统组成单元进行研究后,波特、伦德瓦尔(Lundvall,1988,1992、帕威特(Pavitt,1994等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被认为是创新系统主要构成部分,OECD认为还应包括中介机构;②区域创新系统组织关联形式。
伦德瓦尔认为“学习”是单元间的主要关联形式,帕威特认为“激励”是其主要关联形式,OECD则认为是“知识流动”;③组织机构间作用内容。
主要包括企业之间(包括大小企业之间、跨国公司与地方企业之间、大学与企业、独立R&D机构与企业、地方政府与其他创新机构之间在创新方面结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创新要素和创新产品的机构间流动;④组织结构整体变动研究,包括其整体创新过程和适应性变化。
3.3 区域创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国际方面对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区域创新空间网络的研究。
广义区域创新网络应等同于区域创新系统,狭义的网络则侧重其空间特征。
伦德瓦尔和西都(Lundvall and Sydow,1992首先指出网络的两大组成部分,即要素和关系,后者对网络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分类,认为应包括实体中的网络、理论研究中的网络和分析方法上的网络。
依克纳梅第斯(Economides,1995在其题为《网络经济学》的论文中对网络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
多数文献指出区域性网络对于传递可编码的规范化信息和不可编码的隐含信息在实现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部分学者对实际地域空间的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如格罗兹和布朗(Grotz and Braun, 1997对德国技术工程产业地域网络建设的研究。
②区域创新集群的研究。
波特、克鲁格曼(Krugman,1991、哈里森(Harrison, 1992、斯卓坡(Stroper,1992、朗赤(Rauch, 1993、梅季布姆(Meijboom,1995等对区域创新集群出现的原因和地域特征进行了理论探讨,其中较新的观点指出参与竞争是高技术企业出现集群的原因,而那些规模小、专业化程度高和灵活性强的企业倾向于聚集在高度创新型区域。
部分学者对世界著名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如萨克森宁对美国硅谷和美国东北部128号公路地区的创新集群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和存在与发展的特征;哈森克和伍德 (Hassink and Wood,1998在对德国耶拿光学工业集群和慕尼黑电子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中指出,高技术产业的地理聚集并不一定必然导致区域研究与开发的合作及区域创新现象;巴斯(Bass,1998对以政府主导为特色的日本研究园区进行了研究,指出其中的经验与教训。
③传统产业区创新研究。
发达国家对于传统产业基地的创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郝麦尔(Hommel,1995对欧洲老工业区创新与重建的比较研究和对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地区创新的实证分析;库克对英国威尔土地区创新系统建设的研究。
④对创新区域差异和空间扩散的研究。
卡尼尔斯(Caniels,1996,1999等对70年代以来地理学界对创新地区差异及扩散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评价,认为从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来看,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和不完善扩散理论是主导理论,并提出新的创新扩散模型;马尔塞斯和沃斯潘根(Maurseth and Verspangen,1998对欧洲知识创新扩散及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