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课件(广东专用)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2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2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 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 坐对身体不好哦~
解析:(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随着初级消费者的摄食作用而流入初级消费者,也可以随残枝败叶
流向分解者。(2)依题意可知:甲、乙两瓶中只有生产者,A 值表示甲、乙两瓶中水样的 初始 O2 含量;甲瓶 O2 含量的变化反映的是呼吸作用耗氧量,因此 B=A-呼吸作用耗氧 量;乙瓶 O2 含量变化反映的是净光合作用放氧量,所以 C=A+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 作用耗氧量。综上分析,本实验中,C-A=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净光 合作用的放氧量,即 C 与 A 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C-B =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即 C 与 B 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 A-B=呼吸作用耗氧量,即 A 与 B 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耗氧量。
答案:B
3.(2019 年广东汕头市模拟)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一定时间 内流经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I、Ⅱ、Ⅲ)能量的不同去向的相对值(分别用 a、b、c、d 表示, 其中 b 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图甲中的________(填写字母)固定的。图甲中的食物链有 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④解决能量流动试题可从来源、去路分析消费者同化量: A.从来源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B.从去路分析,结合题意确定属于“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a.两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三条:自身呼吸消耗 (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c.四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 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限时情况下)。 注意:如果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则其能量去路中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一部分。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解析: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五种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
构应为
,A 错误;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

则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20+50= 7 =0.98=0.14,B 正 500 50 7
确;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减少,C 错误;除去甲
和丁后,则乙、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 错误。
答案:B
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 1/2 来自绿色植物,1/4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 来自
羊,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 10%,那么该人每增加 1 kg 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 kg
B.28 kg
C.100 kg
D.280 kg
解析:本题可用转换法。将纯文字信息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转化为如
3.正确判断有关生态系统图示的 4 种组成成分
(1)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 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 D 为“ 生产者 ”,有“3”个指入箭头的 C 为“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 D→A→B,确定 A 为 消费者 、B 为 分解者 。 (2)图示中 D、A、B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
食物链(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剖析 (1)食物链上只存在捕食关系。 ①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减少。 ②被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
(2)食物网中的连锁反应。 ①a 种群的数量减少导致: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低时→b 的数量将增加;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高时→b 的数量将减少。 ②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 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③分析数量变化时,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依据,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

任务5 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1)在食物链A→B→C→D中,则有:
注: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得越少。
(2)在食物网中,则有:
任务6 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 (1)常考图示
任务2 完善食物链的图解
生产者


自然选择

单向性
所有生物
丙→甲→乙→丁 D→A
任务3 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的过程分析 能量流动的模型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和繁殖
(1)摄入量-粪便量=__同_化__量___。 (2)同化量-呼吸量=_用__于__生__长_、__发__育_和__繁__殖__量__。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_上__一__营_养__级__的
(2)突破方法 ①先据双向箭头“ ←→ ”确定“大气中CO2库”与“__生_产__者___”。 ②再根据两者有“1”个指入箭头的为“__生__产_者___”(如甲中A,乙中1, 丙中E),有“1”个指出箭头的为“大气中CO2库”(如甲中B,乙中4, 丙中A)。
③最后据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各生物均最终 指向__分_解__者___确认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如三个图中分解者为甲中D, 乙中3,丙中C;丙中F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B为三级消费 者)。
边角扫描——全面清 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 )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选择性必修2 P52图3- 4)( × )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选择性必修2 P54正文)( × ) 4.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就是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选择 性必修2 P55图3-5)( × ) 5.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6单元 生物与环境 (共164张PPT)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6单元 生物与环境 (共164张PPT)
返回目录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环境阻力 或因 (2)两种含义:阴影部分C或D的含义是__________ 环境阻力而被淘汰 的个体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最大值:E是K值,又称__________ 环境容纳量。 甲、丁 ,对应“S” (4)图T113中,对应“J”型增长的是_________ 乙、丙 。 型增长的是________
命 题 考 向 追 踪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返回目录
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5.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6.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7.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返回目录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师知识必备
【网络构建】
返回目录
教师知识必备
【考情分析】 1.高考中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 增长规律。学生可通过构建种群特征概念模型、种群数量 增长模型和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正确区 分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利用比较法记忆种群的 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 2.考题中常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进行考查,其中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与计算是重点。要求 学生能采用列表比较法从形式、特点、范围、联系等方面 比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能利用列表比较法理解几种生 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对于生态系统的信息 传递内容,高考考查中一般较简单。对于初生演替和次生 演替,要求能正确区分其类型、特点、演替的趋势等。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生物与环境79页PPT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生物与环境79页PPT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6 生物与环境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高考生物(广东专用)二轮复习专题讲练突破课件专题6 生物与环境(69张PPT)

高考生物(广东专用)二轮复习专题讲练突破课件专题6 生物与环境(69张PPT)

(2)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写出上图中的食物链: 2.功能 (1)能量流动
E→D→C→B

①能量的输入: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②能量的传递:

呼吸作用 消耗 营养级同 传递给 下一营养级 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被 分解者 利用
③能量的转化: a.能量传递效率=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 ;E: 生产者 ;F:分解者 。 C:
②生物成分辨析 a.菟丝子;b.豆科植物;c.蚯蚓;d.兔子;e.硝化细菌; f.腐生细菌 Ⅰ:所有的植物不一定均为生产者,如 [ a ](填字母代 号 )属于 消费者 。 Ⅱ: 动物不都是消费者, 如 [c ](填字母代号 )属于 分解者。 Ⅲ: 细菌不都是分解者, 如 [e ](填字母代号 )属于生产者。
• (3)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的,题 中信息显示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可知其 既能以产毒藻作为食物,也能以浮游动物 为食,加上FNE以罗非鱼为食,即可写出 食物链(网)。 • 【答案】 (1)升高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 素 (2)J c K2
注:K0是罗非鱼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
•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 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 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 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解析】 (1)机体脱水则细胞外液的渗透 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 激后产生兴奋,最终传给垂体后叶,促使 其释放抗利尿激素。(2)图中曲线显示在开 始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从b点后因个 体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的 增长速率变慢。但因c点时罗非鱼的种群数 量还未达到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种 群数量就迅速下降,故最可能是在c点放入 了大型肉食性鱼(FNE)。经过一段时间的反 馈调节后,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波 动,达到相对稳定,即在捕食的压力下,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生物与环境(共计119张PPT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生物与环境(共计119张PPT
D.(K-N)/K 值为 0.25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K/2,鱼的种 群数量会迅速回升;防治蝗虫时,若蝗虫的种群数量在 K/2
附近,蝗虫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防治目的;环
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一开始就出现;(K-N)/K 值为 0.5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A
【答案】A 2.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 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在遭受火灾后的森林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 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 度和方向进行
7.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
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 B.若丙的数量下降,则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将下降 C.若该湖泊受到 DDT 污染,则甲体内 DDT 浓度最高
D.丁每获得 1 kJ 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 10 kJ 太阳能 【解析】首先可以看出甲是生产者,丁处于最高营养级。 丙和丁、乙和丁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捕食关系,A 选项正确;若丙的数量下降,意味着生态系统中营养级高的 生物减少,故生态系统能量的损耗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还有可能是提高的,B 选项错误;若该湖泊受到 DDT 污染, 则甲体内 DDT 浓度最高是错误的,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导致丁 体内的 DDT 浓度最高,C 选项错误;丁每获得 1 kJ 能量,至 少需要甲固定 10 kJ 太阳能是错误的,既然考虑最少,就考 虑食物链最短且能量传递效率最高,故只考虑甲到丁这条食 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是 20%,所以是 5 kJ,D 选项错误。 【答案】A

高考生物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梳 理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考 向 图 解 典 例
实 验 专 项 突 破
课 时 训 练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资源短缺: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
点 突

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环境污染: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
4.保护措施易 利地 用保护
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考 向 图 解 典
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自我校对
专 项

3.潜在价值 直接价值



4.就地 生物技术
训 练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2.(2010年江苏卷)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
核 心

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
考点 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点 突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 考

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图 解


实 验 专 项 突 破
课 时 训 练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心 考


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项,该小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故 破

并非对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项,长在路边的小草可能含有

2021广东省高考生物课件

2021广东省高考生物课件

探索干细胞的特性和应用,包括 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
基因工程
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包 括转基因作物和生物制药。
遗传:基因的密码
1
遗传变异
2
了解遗传变异的类型和产生方式,包括
突变和基因重组等重要过程。
3
基因基础
揭示基因是如何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 以及DNA的结构和基因组。
遗传调控
探索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包括转录 和翻译过程。
人体健康
营养与健康
了解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以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运动与健康
生物进化
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生 物能够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适应 不断变化的环境。
细胞:生命的奇迹
细胞结构
了解细胞的不同组成部分以 及它们在维持生命和功能方 面的作用。
细胞功能
揭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包括新陈代谢、细胞分裂和 信号传导等重要过程。
器官系统
通过了解不同器官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我们能够更好地 理解人体生物学。
心理健康
探索运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益 处,并了解适宜的运动量和方式。
掌握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了解 心理压力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探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构建 方式。
生态系统服务
了解生态系统对人类提供的各 种服务,如水源保护和气候调 节。
环境保护
探索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可持 续发展的策略。
疾病与治疗
1 疾病预防
掌握预防传染病和慢性疾 病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 和健康生活方式。
2 疾病诊断
了解疾病诊断的各种技术 和方法,以及医学影像学 的应用。
3 治疗方法
探索不同类型疾病的治疗 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 术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
食物 反复利用,
生态系统
循环流动、
循环

全球性
范围 食物链 各营养 级生物间
生物圈
联系
共同把生 态系统各 成分联系 成一个统
生物与生
发生生理或 生物与生物 一整体;
信息 物或生物 多种 行为的变化 之间或生物 并调节生
传递 与无机环 途径 (单向或双 与无机环境 态系统的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16
[解析] B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 分解者;C中能量只能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D中该模 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 益的部分。 [答案] C
9
1.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 ①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 迁出率。 ②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的是年龄组成 和性别比例 。 (2)空间特征集均群匀分分布布
随机 分布
10
2.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模型 (1)理想状态下呈“J”型 增长。 (2)现实状态下呈“S”型 增长。 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1)结构:空间结构分为 垂直结构 和 水平结构 。
5
4.要注意培养图文分析与转换能力和作图能力,特 别要关注图表题和绘图题,这也是新课标理念之一。复 习时,通过列举实例、比较分析、图文结合等方式灵活 掌握生态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 的问题;还应广泛关注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生物入 侵、环境污染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提升解题 能力。
①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②作用维 调持 节生生物命种活间动关的系正,常维进持行生和态种系群统的稳繁定衍
19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 ⇓ 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 越强 ⇓
抵抗力 稳定性越高, 恢复力 稳定性越低
20
1.生态系统的成分 (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
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
毒等生物。 (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
如蜣螂、蚯蚓等。
21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
项目 来源
区别 途径
特点
能量 太阳能 食物 单向流动,
流动
链和 逐级递减
13
项目
注意 事项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①调查期内没有新
的出生和死亡,没
必须随 机取样
有迁入和迁出 ②标志不能过分醒 目,标志物和标志
方法必须对动物没
有伤害
取样器取样法
14
3.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曲线
15
2.(2010·全国卷Ⅰ)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
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2)演替初次生生演演替替::如如裸火岩灾、后沙的丘草、原火、山弃岩耕、农冰田川泥
11
1.“J”型曲线和“S”型曲线分析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种群增 长速率
12
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
项 目
样方法
标范围 小和活动能力弱 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 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 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 等动物
1
本专题涉及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农业、低 碳生活、低碳工业等。种群和群落方面,常考点主要是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群落的空间结 构及其演替;生态系统方面,常考点主要有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和功能;环境保护方面主要侧重于全球性环境 问题和生物多样性。
2
1.结合实例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 解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掌握种群数量 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对有关种群方面的数学模型和物理 模型的分析,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因此,一定要学 会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注重读图、识图 方法的探究,提高解题能力。对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 要进行比较记忆。
6
7
1.(2010·山东高考)如图表示出生 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8
[解析] 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不利于对有害动物的 控制。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K/2时捕捞得到的 不是最大日捕获量,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时。根据该图可 以估算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答案] C
17
1.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和分解 者营养 结构:食物链 和 食物网
18
2.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流动起 渠点 道: :生 食产 物者 链固 和定 食太 物阳 网能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物 循质 环循循 循环环 环特物 范点质 围:: :组 生重成 物复生 群利物 落用体 与,的 无循机C环、环流H境动、O、N、P、S 等元素 (3)信息传递
土壤或培养基(液) 中的微小动物或微 生物
方 法 步 骤
①随机取样 ②计数每个样方 个体数 ③求解所有样方 种群密度的平均 值即是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
①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 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 ②一段时间后重捕 ③如下公式计算 初次个捕体获总标数记N数M=
再次捕获个体数n 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
①用一定规格的捕 捉器(如采集罐、吸 虫器等)进行取样 ②在实验室借助放 大镜或显微镜进行 观察计数
3
2.要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胞亚显微结构、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量代谢、 代谢类型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进化、适应、 统一性的观点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复习。此外,要熟记教 材中的各类图解,注意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 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并能具体应用。
4
3.将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知识进行综合,注意多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答。如生物多 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环境保护与水污染的联 系等,所以建议重视收集此类试题的素材,以提高解 答此类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