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进步历程.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思想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过程:(前、后期)
前期:大力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反对封建主义(如封建专制、旧道德);提倡
新文学。
意义: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 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是对辛 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的补充(“补课”);有 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
3.前期斗争矛头和影响
(1) 斗争矛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把斗争矛头之一指
向儒家学说是因为:
①传统儒家思想逐渐演化成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②袁世凯借助思想文化里的尊孔复古,来企图实现
政治上复辟封建帝制。
(2)影响:动摇了.......
4.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新”
1 .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
阶级的激进派。
2 .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
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
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4 .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
要内容;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 容。
5.新成果: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发展(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代表人物及思想 概况: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 同、严复等人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 武器,抨击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

①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用孔教名义提
出变法要求。
②梁启超:倡导民权、“设议院”,反对封建君主
(4)民主共和思想: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宣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共 和”,并围绕着三民主义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 思想的传播,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在中国得到初 步实现。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发展历程及特征范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发展历程及特征范例
派与顽固派的比较: 两派都属于地主阶级政治 萧功秦认为,民族危机 “师夷”体现的是魏源思 派别,在维护清王朝统治 激发了“世俗理性的最 想的开放性,“制夷”体 这一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 初觉醒”。A项与民族危 现的则是爱国性。“中体 。不同之处在于维护清朝 机无关;BCD都与民族危 西用”虽然中学为体,但 统治的方式,顽固派主张 机有关,但B出现在鸦片 西学既然已经为用,它就 原封不动,排斥外国文化 战争结束后,C项出现于 进入了传统框架,取得了 ;洋务派则主张学习西方 19世纪60年代后,D项出 合法地位,这有利于打破 先进技术。 现在1915年以后,所以B 国民排斥外来新生事物的 项符合“最初觉醒”。 传统文化心理。▽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典型例题 《海国图志》与“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典例】(2011·北京文 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 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 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信息提示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审题 角度释解
用。
新文化运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典例4】(2013·江苏单科·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 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 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 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 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 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 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 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 关键信息 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知识线索] 全面认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演变历程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 阶段 (1)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 的层次。 (2)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 (3)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 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 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4)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的思想变迁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的思想变迁

考情分析专题概述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挑战和国家的衰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列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改造,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始终结合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

近代中国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探索过程,也展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过程。

考向预测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三大阶层(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阶段历程,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解放与中国近代化的相互关系均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

2、基本概念:能否正确理解洋务派、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激进派”、“西学东渐”等概念或专有名词事关本专题得分效率,应下功夫理解。

3、史观: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既体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对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也给命题留下广阔的空间。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本专题暗含“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复习时要注意相关知识的训练。

核心知识一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历程知识结构重点强调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探索历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探索历程
(19世纪60年代早期)
(1)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深重 ②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 ③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2)代表及其主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①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局限:没有理论体系和付诸行动。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2、维新思想的发展 (1)背景 ①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深重。 ②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 断壮大 ③早期维新思想成为康梁思想的先声。 世界形势: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垄断和垄断组织出 现,资本、原料和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新兴工业国 家加入世界争夺的行列,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争夺的主 要手段,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代议制)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经济工业化(工业革命)
洋务运动 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


思想文化理性化(启蒙运动);近代自然 科学发展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 播的渐进历史过程,就时 间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 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西方 文明的传入。
一个主题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2、维新思想的发展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9世纪末)
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废八 股,倡西学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3)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4)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政: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制度改 革的闸门; ②思:起到了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作用,进一步促 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③经: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与时俱进——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理论成果与文化成就+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与时俱进——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理论成果与文化成就+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和“实
北洋军 业救国”成为两大思潮,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促使资产
阀统治 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
前期 国广泛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912~ (2)文化: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
传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 义的中心。
系统介绍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的介绍了马 克思主义学说;
建立社团
发展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甲午中 日战争 后至辛 亥革命 (1895~ 1912年)
(1)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救亡图存为宗旨宣 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的 潮流。 (2)民主共和思想: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使民 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实业救国思潮: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等人提出实业救国思想, 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流思潮
拓展1: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拓展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 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救亡图存:体现了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 特点。 (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 法运动的实现。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是一段充满悲剧和血泪的历史。

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思想也经历了极大的变革和转型。

本文将从哲学、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梳理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中国今天的影响。

一、道家、儒家思想的演变近代以前,中国的最高哲学理念都被集中在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体系中。

随着西方的先进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这两种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挑战和冲击。

在道家思想面前,西方文明强调的是权利和个人意志的发挥,而道家认为一切皆无常,只有守一,无欲则刚。

这种思想理念在现代社会中被一些人视为封建思想,但也有人认为道家思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可取的。

相比之下,儒家思想的演变更为复杂。

在近代以前,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精神指南,但在清末民初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越来越大,对儒家思想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一些人认为儒家思想具有封建主义、等级制度等弊病,需要进行改革和革新,而另一些人则坚持古代儒家思想延续到现代仍有其价值。

这种争议在20世纪初期达到了顶峰,在思想界和政治界引起了不小的影响。

二、西方科技进步对中国的影响19世纪初期,随着西方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开始经历了著名的“西化运动”。

一方面,这些新技术和设备的引入,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定的动力和条件,另一方面也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习惯。

在科技方面,西方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轮船、火车和电报等交通工具设施的引进。

这些新的交通手段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和交通方式,也促进了地域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在思想方面,西方的科学理论和人文主义思想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许多有力的支持。

三、中国近代思想的趋同和差异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是一分为二的。

一方面,它受到了来自西方思想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学者们纷纷提倡学习西方文明,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也不能被忽视,由此演变出一种含有独特特色的现代化思想,即“孔孟复兴”。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赋予一切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 个人及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 主义
相同:主张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四、从“兴民权”到“民主、科学、启蒙”—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辛亥革命使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人文主义精 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区别:代表阶级利益、学习内容、根本目的 洋务派:地主阶级、学科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维新派:资产阶级、学科技和政治制度、发展资
本主义
(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1、提出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 断壮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4年 兴中会成立; 1895年 广州起义)
是否要进行维新变法,是否要实行君主立宪、 变革政治制度,是否应进行教育改革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 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康有为披着孔子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原因
(1)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刻 (2)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 有软弱性和保守性 (3)与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有关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前期 (1915 —1919)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 专制和愚昧、迷信
(核心)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前提)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传播载体)
《敬告青年》
《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999上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 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 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 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活动: 洋务运动 (4)结局: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1、(2003上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 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 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2、(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 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提倡思想解放 1、前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2、后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宣传马克思主义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有了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上 袁世凯 专权;
③.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但同时,袁 世凯掀起了 尊孔复古 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标志:
•军事工业
京师同文馆 京师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
旅顺
北洋海军
•民用工业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威海卫
•近代海军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教育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鸦片战争前夕(19世纪中叶之前):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思想的起步阶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仁爱亲近、礼法秩序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1840-1911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割地,国家面临深刻危机。

这一阶段,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社会的根源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方案和现代化思想。

其中代表性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在思想上探索了近代化的途径。

3. 辛亥革命至新文化运动(1911-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进入近代化进程。

这一时期,一些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开始倡导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革新理念。

4. 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1919年以后):这一时期,新的文化思潮兴起,主要代表为胡适、鲁迅等人。

他们批判了传统文化,提倡科学、民主、启蒙主义等思想,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封建思想和旧道德观念的运动。

5. 五四运动至抗日战争(1919-1945年):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青年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思想家们投身于社会革命和思想解放的运动。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开始引领共产主义思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6. 抗日战争至建国初期(1945-1949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这一阶段加深了人们对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的追求。

毛泽东等人在思想上更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传统思想的挑战和思想解放的过程,逐渐从儒家思想转向了现代化、民主化和社会主义化的思想倾向。

这一过程不仅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的发展走向提供了思想启示。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

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它的思想来源有内、外
两个因素。外因: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
技术的传入;内因:是改革派“师夷”思想和洋务
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
关系密切,有些人曾是洋务运动的参与者。但他们
与洋务派不同,认为单纯科学技术不能使国家富强,
主张维新变革,要求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用君主立
课堂教学设计四
如何认识魏源也是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此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依据《四洲志》编写成《海国图志》,成 为那一时期“开眼看世界”新思想成果的代表 作。他在书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 中国御侮图强之道,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 军事制造技术和治军练兵方法的“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思想主张
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姚莹的《康猷纪
1、基地:各通商口岸
2、方式:设立企业、翻译书籍、创办报刊 杂志、开办新式学堂、在华传教士的文化活 动和政府官员的出洋考察
3、内容:军事技术、工业制造、自然科学、 技术知识、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
整理版ppt课件
11
课堂教学设计七
洋务派力主用西方先进的经济技术来维持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这种“中体 西用”的观点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8、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等人把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和 发展为毛泽东思想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中 国国情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逐渐形 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
整理版ppt课件
3
第22课
西学东渐
整理版ppt课件
宪代替封建专制制度,用资产阶级新文化去改造封
建的旧文化。
整理版ppt课件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演变: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出许多思想流派。

(1)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序幕。

(2)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突破了封建顽固派的陈腐观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果。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

近代中国思想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历程近代中国进行改革的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西学东渐】1.地主阶级(1)“开眼看世界”时间:19世纪40、50年代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③吸取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特点:只停留在军事器物技术的方面(局限性),没有实践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张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代表作:《各国律例》、《四洲志》核心思想:“师夷长技”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注重现实)影响:①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②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原因:清政府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代表: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实质:洋务派与顽固派本质相同:都市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不同的是对西学的态度。

实践: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影响:①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②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基础局限性:只学习西方器物方面,没有对封建制度作任何改革2.农民阶级代表: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洪仁轩发表《资政新篇》,第一个提出走资本主义道路局限性:全面排斥西方文化3.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1)维新派(走日本人之路)发展历程: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90年代原因:①政治:民族危机越来越危急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③文化:西学的不断传入;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主张:设议院、立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意义:为维新思想奠定基础;从技术上升到制度局限性:停留在思想方面,没有付出实践康梁维新思潮时间:19世纪90年代原因:①政治: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文化: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定基础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导思想:达尔文《物种起源》代表人物:康有为(领袖人物)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思想特点:将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学说相结合起来梁启超代表作:《变法通议》谭嗣同代表作:《仁学》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代表作:《天演论》实践:戊戌变法结果:失败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顽固势力力量强大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影响:一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革命派“三民主义”提出者:孙中山旧三民主义时间:1905年原因:①许多志士仁人提出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都以失败告终②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③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迪④孙中山的革命实践历程: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内容:民族:推翻清政府;独立革命民生:解决人们生活问题,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社会革命民权: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民族革命(民权是旧三民主义的核心)实践:辛亥革命影响: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②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局限性:没有提出反帝国主义的口号新三民主义时间:1924原因:①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以失败告终②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③共产国际的帮助经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和平,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的自决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的一切自由和政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践:国民革命(时间:1924,1——1927,7核心: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革命高潮:北伐)影响:①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有力的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②孙中山融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中国近现代主流进步思想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主流进步思想的演变

理 论 三 民 主 义
思 升 中 想 华 国 化 新 马 文 克 毛 化 思 泽 东 运 主 思 动 义 想
受新 升 挫发 华 展 左 邓 三 倾 小 个 错 平 代 误 表
理 论 观
科 学 发 展
1、外部刺激
2、国人探索(层层递进)
1.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 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 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侵略改变了中国现状、惊醒了国人 2.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 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 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C 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③这种认识在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④“倭”指的是日本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年代 开始年 结束年 全民 41.5 54.5 集体 3. 2 17.1 公私合营 4 27.2 私营 30.7 0.04 全体手工业 20.6 1. 2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B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三、怎么样?
1、救亡、建设 3、经济 2、社会、风俗 4、理论完善
1、外部刺激 2、国人探索(层层递进) 8.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 “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 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 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 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B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一)背景: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外形势,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和落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突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积极探索抵御外侮和强国富强之路。

(二)代表人物及活动: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设立驿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传教士在澳门、广州等地饭的报刊,译出瑞士人滑达尔著的《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一书,比较系统的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开中国近代有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依据《四洲志》的编译稿,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三)评价: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内容只注重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二、体用之争(一)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华加剧;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较为广泛的范围传输进来,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的冲击。

(二)含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是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灵魂是封建纲常礼教;西学指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核心是资本主义各种制度,灵魂是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

(三)体用之争双方的观点及主张:1、洋务派:“自强”、“求富”,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

认为中国面临中西交汇的“千古变局”,仅仅靠祖宗之法已难以自立。

2、顽固派:以传统文化卫道士自居,坚守“夷夏”的精神提防,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双方在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修筑铁路、开矿山、兴电报、派遣留学生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斗。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

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知识梳理1、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

2、地主阶级的“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3、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小农社会。

具有空想性与落后性。

4、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①内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②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③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④影响:维新思想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思想①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②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影响: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资产阶级立宪派“实业救国”的思想: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

局限:不摆脱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民资经济无法争取独立发展道路,因而难以实现。

7、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改造封建旧文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矛头直指孔子代表德儒家思想。

彻底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8、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三民主义思想①内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

②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9、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条件⑴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⑵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⑶直接原因: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⑷重要原因:以前各种救国救民方案的失败是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

B、传播过程(略)②毛泽东思想A、背景⑴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⑵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 点:
①直接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为外国侵略者,第二次为清政府, 第三次为北洋军阀政府及儒家思想。 ②领导力量不同:第一次为维新派,第二次是革命派,第三次 是激进派。 ③主要内容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希望走君主立宪道路; 第二次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希望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 第三次是民主科学思想,希望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④作用不同:第一次为戊戌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次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维新派:
①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 相结合,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 理,主张君主立宪。 ②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来宣传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的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学。 ①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 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革命派: ②结合中国国情,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
11、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
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和冲击 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宏扬 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动员作用 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④⑤

1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大特点是: A、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 B、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D、其过程不是一帆风顺
C
5、 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时期三 民主义的主张,主要表现在
A B C D
彻底否定土地封建制度 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6、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因为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 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二、知识结构
器物(科技)
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 思想(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者 资产阶级
这既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 思想不断解放历程。
开眼看世界 向 地 林则徐 西 主 魏源 民 学习西 方 洋务运动 阶 族 方器物 学 洋务派 危 级 习 戊戌变法 机 学习西方 不 维新派 资 加 政治制度 断 产 革命派 深 深 辛亥革命 阶 入 学习西 新文化运动 级 激进派 方文化 无产阶级 传播马克思主义
3.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 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 章”。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 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4.《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 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 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 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 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第2讲 救亡、启蒙与建设 ——近代中国的思想进步历程
一、考点要求:
1、 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与《海国图志》。
2、 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 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新文化运动的 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 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7、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 发展方向的是
A
B
C
D
8、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 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B )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9、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 德,这主要是由于( )
6、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 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土地,使中国有了最先进的革 命指导思想。
四、 试题精讲
1、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 看世界的是 A
2.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海国图志》与 《资政新篇》的主要区别在于 D
A.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C.是否与外国正常交往 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A、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B、儒家思想严重阻碍民主思想的传播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儒家思想以孔子的学说为核心
10、之所以说鲁迅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是因为他( ) A.把反封建的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B.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C.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D.首先提倡白话文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 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 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 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 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1)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2)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3)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概括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 派和激进派在宣传西方文化方面的各 自特点。
7、概述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特点 。
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特点
1、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 和救亡是紧密相联的,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是在西学影响下进行的,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为主流。 3、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推进,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的过程,经过了从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4、每一步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每一个新的探 索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经验,都有继承和发展的联系;每一步探 索都集中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5、由于民族救亡的需要,几乎都进行了社会实践,但各种思想演变剧 烈,没有形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熟的理论体系,没有为中国革命找 到正确的方向和出路。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 化的态度 利用儒家思想 宣传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
主要原因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维新思潮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尊孔复古”逆流;资产 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 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 播
新文化运动 “打倒孔家 店”
文艺复兴
借古希腊古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 罗马文化来 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文 表达自己的 化是西方人文(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危险;(2分) 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 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2分) (2)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1分)材料 二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1分)材料三 则提出了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 学”的口号。(2分) (3)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中国古代文化的片 面认识。(2分) (4)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与发展,(1分)李 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 主义大旗。(1分)
三、重点难点解析 1、比较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 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
①发出点相似都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相同点: ②两者学习西方的基本内容相似,即主
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生产技术; ③两者的思想主张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①学习西方的目的上:抵抗派主要为了抵抗外国 资本主义侵略,并在民族自卫战争中运用;洋 务派则主要用于镇压人民革命,对西方资本主 义侵略则取妥协退让的态度。 ②在实践效果上:抵抗派由于受到种种压抑和打 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主张未能实现;洋务 派则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主张付诸实现,掀 起洋务运动。
C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 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 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 作?曰为y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 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 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 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 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上两者有何不 同?(4分)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4分) (3)材料三内容中有什么不足之处?(2分)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
答案: (1)百家争鸣,理学盛行禁锢了思想。(4分) (2)西学影响扩大,不同政治主张出现(学习西 方,维新变法,民主共和等)(4分) (3)社会变革时期;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出现 了一批思想家。(4分)
15、有史学家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 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缺少理性”;“新文化运动提出 ‘打倒孔家店’的说法,动机是可以理解的,方式是 不可取的,就其对历史的影响而言……”。 回答: (1)如何理解“动机是可以理解的”、“方式是不可取 的”这两句话?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上下文,请用自己的观点补充 作者未说完的话。 (3) 请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 的产物,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缺少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