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游山西村》中考试题集锦

陆游《游山西村》中考试题集锦
陆游《游山西村》中考试题集锦

陆游《游山西村》中考试题集锦

主题内容与作者情感:这首诗紧扣“游”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赞美了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这是一首记游诗,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和农村的风俗淳朴,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收的喜悦,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名句赏析: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诗人从这里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①“足”: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或:表现了农家待客时倾其所有的热情和淳朴,赞美了村民热情好客。)

②“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山环水绕的美丽景色。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先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①画面:诗人在青翠的山间漫步,曲折的溪流汩汩流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加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②哲理: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会生出许多希望。

1

《游山西村》中考试题汇编

《游山西村》中考试题汇编 1、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3分。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 2、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答案】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4、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

【答案】“足”、“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 【答案】(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 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答案】(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 新的天地。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2分) 6、(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 说说好在哪里,(l分) 【答案】(l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7、(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2分) 【答案】(2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 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 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每问各1分,共2分(意对即可。) 8、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答案】(2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答案】(4分)考查名句的意义及广泛引用的原因。应侧重在内容含义上的理解。丰富内涵2分,引起共鸣2分。 示例: 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 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这 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

山西省中考试题

2018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读·书 (12分) 1. 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请赏读 这幅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正确、规 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字体 __________ 2.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了》李贺)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辛弃疾)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陆游) (6)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据理臆断欤?

解说甲骨文“”字左边是“衣”右边是“刀”,属于会意字。拿着刀是裁剪布料是做衣服开始的步骤,初”的本意就是开始。解说甲骨文“”字就像是心脏的样子,是个象形字。后引申表示思虑等。含”心”字的成语很多,如心他神往、赏心悦目等。 (《河中石兽》纪昀)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怅惘。 (8)《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出了宋濂对同舍生的 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二、读·思 (38分) (一) “初心”是一个美好的词汇, 它关乎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请积极参与“学语文·悟初心” 主题活动,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画说“初心”】 3. 为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初心” 二字的本源,第一小组展示了以图一图二 上材料。细心的你发现两段“解说”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图一“解说”中“ ____”改成“ ____”(2)图二“解说”中“ ____”改成“ ____”

游山西村中考题集锦

《游山西村》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着名爱国诗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当山和水不断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正疑惑无路可行,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吹箫击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后,如果允许大家在晚上闲逛,那么我将拄着拐杖,不定时地会在夜晚敲响农家朋友的柴门。 注释: 1、腊酒浑:腊月里酿造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2、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明亮。 5、箫鼓:吹着箫打着鼓。 6、追随:紧跟着。 7、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作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8、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9、若许:如果这样。10、闲乘月:乘着月明来闲游。11、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12、叩(kòu)门:敲门。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2、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 3、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从“丰年留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全诗表现热烈或和谐的气氛。 问: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最新游山西村---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游山西村》赏析题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主题:本文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家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热爱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富含哲理的千古名句。这个句子中蕴含的哲理是:比喻在困境中蕴含着新的希望。 (4)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5)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6)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热情淳朴的特点,全诗表现热烈或和谐的气氛。 (7)这首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主要描绘农村春天(季节)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热爱的感情。 2.首联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6.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答: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答: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8.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山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山西省2018年中考试题 语文 一、读·书 1. 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说出其字 体,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 ...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隶书一寸光阴不可轻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以及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仔细观察这幅书法作品,发现字体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故判断出为隶书。“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说明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此题要注意“阴”“轻”的结构要安排好。 2.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 (3)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破阵子》辛弃疾) (5)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陆游) (6)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纪昀)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惆怅。 (8)《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了宋濂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9游山西村82

9.游山西村 1.有人说首联中的“莫笑”二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2.(2013·遵义)“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足”字用得好。“足”的本义是足够、充足。在此处赞誉了憨厚农民的热情好客。 3.(2016·十堰)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的精神,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4.(2013·遵义)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热情赞美了山西村优美的风光、古朴的习俗以及淳厚、热情的村民,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真挚性情的喜爱和对山村淳朴生活的向往之情。 5.(2016·十堰)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佳肴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了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6.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官职后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游山西村》中考诗词鉴赏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中考诗词鉴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示例一: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示例二: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9.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3分。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 10.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11.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游山西村中考题及答案

游山西村中考题及答案 1 原文再现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作者简介 春/暖/花/开 陆游(1125-1214)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注释译文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游山西村》中考赏析题汇编

1、这首诗紧扣一个“”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主要描绘农村(季节)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的赞美和对热爱的感情。 2、首联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5、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7、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10、理解性默写。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2)诗中写山间水畔的景色,道路萦绕,景中寓含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句子是: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4)诗中对家乡淳朴生活产生欣慰之情,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惶恐不安,与所游之境恰相吻合的句子是: 11、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2)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游山西村》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游山西村》中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背景】 此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主题思想】

《游山西村》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广西柳州市中考题)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5题。(4分) 游山西村①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②,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罢官回乡闲居之时。②闲乘月:清闲无事趁月色出游。 15.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罢官后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4分) (三)(4分) 15.(观点1分,对诗句的合理分析每点1分,满分不超过4分) 示例1:我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1分,若不分析,则不能给分)。因为本诗生动地描写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快的景象和农家热情好客的民风(或:“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现了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之中)(1分),你农村秀美的风光(或:颔联写山水景色写景中蕴含生活哲理,诗人陶醉在山西村风物美之中)(1分)及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或:颈联写出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和对古老民俗的赞美;诗人陶醉在山西村民俗美之中)(1分)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示例2: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罢官后的落寞之感(1分,若不分析,则不能给分)。 诗人被罢官归故里,心中不免失意和不平(1分),“山重水复”喻指“逆境”“困难”,写出了诗人艰难的处境(1分);“柳暗花明”隐含诗人受挫不馁的精神,失意而不悲观(1分)。“乘夜闲游”“拄杖叩门”虽貌似闲适,却始终未能忘情国事,更衬托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1分)。(写出三点即可)(本题满分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分析有理也可)

《游山西村》鉴赏与答案

游山西村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以上是08年广州中考题) (以下是08年连云港中考题)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以下是08年徐州中考题)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以下是08年河南中考题)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答案: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示例一:“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示例二: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

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3.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6.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7.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8.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游山西村》中考题一网打尽(2006-2017)

《游山西村》中考题一网打尽(2006-2017) 【湖北省十堰市】阅读《游山西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3.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3.D(A“豚”指猪肉;B“丰收后”错,应为春天“祈福”;C“不愿”的心理活动错误。)24.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24.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对即可,共3分)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6.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3分) 6.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008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共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 20.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21.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

《游山西村》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

《游山西村》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名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常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五年试题】 阅读《游山西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1.D(A“豚”指猪肉;B“丰收后”错,应为春天“祈福”;C“不愿”的心理活动错误。)2.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对即可,共3分) 【江苏省淮安市】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6分)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3分) 【答案】

《游山西村》2021中考赏析题合集

《游山西村》2021中考赏析题合集 《游山西村》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名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常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五年试题】 阅读《游山西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每小题 2 分) 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1.D(A“豚”指猪肉;B”;丰收后”错,应为春天“祈福”;C”;不愿”的心理活动错误。) 2.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对即可,共 3 分)【江苏省淮安市】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5-6 题。(6 分)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中考试题汇编

《游山西村》中考试题汇编 (一) 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完成题目。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3分。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 (二)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尾联: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1、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①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②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 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②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

《游山西村》中考题汇编及答案

《游山西村》中考赏析题汇编答案 1、这首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主要描绘农村春天(季节)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热爱的感情。 2、首联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3、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5、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案】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答案】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7、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 8、古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9、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答案】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10、理解性默写。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诗中写山间水畔的景色,道路萦绕,景中寓含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游山西村》鉴赏与答案

游xx村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以上是08年广州中考题) (以下是08年xx中考题)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xx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以下是08年xx中考题)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以下是08年xx中考题) 7.请概括诗人游xx村时的所见所闻。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答案: 1.xx农家腊酒浑,xx留客足鸡豚。 2.示例一: “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示例二:

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诗句蕴含哲理: 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 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3.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6.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7.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8.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游山西村 中考题

《游山西村》中考题 一河南2008 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一答案: 20.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2分) 二江苏徐州2008游山西村 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 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 二答案: 1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4、( 2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 三广东广州2008 游山西村 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三答案: (1)(2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4分)考查名句的意义及广泛引用的原因。应侧重在内容含义上的理解。丰富内涵2分,引起共鸣2分。 示例: 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2分),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2分) 3、因为这句诗的意思为“山回路转,前方似乎是绝境,但在柳、花交错间又发现了一村落”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这一想法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同样重要,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同感(2分),所以这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应用。 4、这句诗寓意着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地前行,就会看到前方不远处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2分),诗具有激励人生的作用(2分),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5、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2分),自然被人们广泛引用。 四湖北咸宁2010游山西村 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完成题目。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四【答案】 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3分。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