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罗中枢
XXXX1106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罗中枢).pptx
(四)教师的选聘和晋升
任何学校都面临四个基本问题:谁来学 ?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
解决好“谁来教”的问题,也就可以在 很大程度上解决好“谁来学”、“教什 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因此,著名 高校把教师的选聘看作办学的最重要的 事情,严把“ 入口”,宁缺勿滥。
19
新华网华盛顿2011年2月12日电 美国亚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2 月12日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3人死亡,另有3人受伤。嫌疑人 是该校的一名生物系女教师,她申请终身职位,但在当天下午生物 系教员会议上获悉申请被拒后开枪。
20
德国的教师聘任
21
50·15万·6=4500万(美元)
50人中,最后只有4位升为学生评价。 二是自我评价。 三是外部评价。 对教师最全面最严格的考核评价是升等晋级的
评价,尤其是晋升职称的评价。 真正高水平教授的评价标准是:国际会议上要
有声音(主题发言),国际期刊上要有论文( 编委),国际组织上要有地位(任职),国际 奖项上要有名次。
8
二、著名大学人事制度的主要 特点及启示
9
“范式”的转换
“范式”转换不是简单的追赶,不是修 修补补,而是涉及思想解放、价值追求、 结构改革、模式创新等全方位的变化, 包括学术与行政的治理、教职工队伍结 构和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环境等。
10
(一)队伍结构
宾夕法尼亚大学:
2003年,全日制本科:1.1万人,研究生1.1万 人,常任教师2415人,助理教师1910人,教辅 人员4463人,管理人员5594人,其他人员8902 人。
教授治学就是要充分利用教师群体智慧治理学科、学 术、学术队伍以及教风、学风、教学等。
13
非学术方面的事情,包括财务、设备、 后勤、校友工作、信息技术、校园规划 和建设、公共关系、筹集资金、资源开 发、学生就业渠道拓展等等,都交给在 相应方面内行的“管理专家”,由行家 里手来管理大学行政事务。
我国县级主要领导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态度的调查
回收率为7 . 9 6 %,符合邮寄问卷调查回收率范围值。
度改革重要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情况,课题组设计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涉及以下方针 此次问卷调查完全基于 受访者的 使命感和责任感 了两个问题 :“ 自 愿填答 ,具有随机性。后期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 政策原则,您认为重要的是哪些? ” 、“ 深化干部人事
座谈会,先后 同 7 0多位县委 书记、县长和省、市、
一
、
我国县级主要领导对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看法
( 一)县级主要领导对改革的方针政策原则和主 要 问题有清醒认识
县委组织部部长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 ,整理出约 5 0 万字的一手资料并设计出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课
题组于2 0 1 1 年1 月至4月采用机要邮寄问卷的方式,
“ 方针政策原则”往往被悬置 ,出现 “ 五湖四海选人 “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等问题如果在实践中
难” 、“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难” 、“ 扩大民主、群众 获得突破 ,将从根本上解决并回应县级主要领导关注 公认难” 、“ 竞争择优难”等局面。 2 . 干部工作中的几个老大难问题剪不断、理还乱 当前干部工作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 识别问题、找准改革的突破 口,课题组设计了两个题 现在哪些方面? ” 、“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若干重
堕 室
堂 堕 堂 堡
曼 : 兰
公 其管 理 与 行 政 改 星
我国 县级i 要 领导 人对干 部 人事 制度改 革态度的 调查
罗中枢 ,王 卓
(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 1 0 0 0 0 )
[ 摘
要 ]本报告基 于全 国4 4 6位县级 主要领导的问卷调查 ,从干部人 事制度 改革的方针政 策原 则、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走向与路径
径2023-10-28•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动因•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与措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案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挑战与对策目•总结与展望录01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动因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人事制度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以服务社会。
提高教育质量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可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
国家教育改革政策推动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对高校人事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推动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
1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动因23通过改革高校人事制度,可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改革高校人事制度,可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通过改革高校人事制度,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
促进教育公平02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03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教授治学,加强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提高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01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激发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02人才引进机制改革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华任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通过改革人事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学校竞争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和引进机制,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学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03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与措施03加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察关注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作者:杜晓鸥李蕾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第32期摘要:高校师资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和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继续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受学校内外多种因素制约,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又是难啃的“硬骨头”。
近年来,一些高校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人事制度的目标和要求,在岗位分类、人才延揽、培养培训、考核评价、薪酬激励、流动退出等方面大胆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些高校积极探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特点和潜能选择职业通道,取得明显成效。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通过对若干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希望对够对高等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一些借鉴性意见。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设岗薪酬管理岗位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163-02当前,国家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因此,各高校人事制度方面改革呈现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大学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指大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大学的使命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研究,而这个使命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完成的,所以大学教师是大学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因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师资。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长期困扰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性因素也越发凸显出来,因此,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就成了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 人事制度改革是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高校人事师资制度改革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水区,也是高等教育矛盾的凸现期。
深入思考当前高校人事师资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对我们正确把握高校师资制度改革有指导性作用。
建立现代大学人事改革制度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紧迫任务。
为此中国高校面临深刻变革之时,大学行政组织必须做出相应变革。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和决心,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形成的格局。
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困境与出路
一
所, 比2 0 1 4年增加 2 8所。研究生招生 6 4 . 5 1万人, 比2 0 1 4
、中 国高校 人事 制度源自改革 的背 景 年增J J l 2 . 3 7 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 7 3 7 . 8 5万
人, 比2 0 1 4 年增加 l 6 . 4 5 万人; 在校生2 6 2 5 . 3 0万人, 比2 0 1 4 年增加 7 7 . 6 0万人 ; 毕业生 6 8 0 . 8 9万人, 比2 0 1 4年增加
2 0 1 7年第 1 1 期 总第 2 8 3期
黑龙江高教 研 究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H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No.1 1. 2 01 7 S e r i a l No . 28 3
中国高校人 事制度改革的背景、 困境与出路
童 锋 , 夏 泉2 , 曹艺凡。
( 暨南大学 1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 ; 2 . 文学院 ; 3 . 新 闻与传播学 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6 3 2 )
摘要 : 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由来 已久 , 其改革历程 曲折坎坷 。在 高等教 育社 会化 、 全球化 、 产 业化 和社会发展 趋势 的今 天, 中国高校人 事制度 改革是 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 , 高校教 师聘任和考核制度 改革是 高校人 事制度 改革的核 心。高校人 事制
固定编制——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盲肠”
点。
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新形势积极研究了高校编制标准问题 , 在 北京、 广东 、 湖北 、 河北 、 陕西等地进 行了调研人力 资源 、 增强高校办学活力 、
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也有着十分积极 的推动作用 。
等于端上 了“ 铁饭碗 ”无论怎么改革 , , 也不担心失业 ; 而那些还没
有能进入 固定 编制的 , 不是将精力放在工作上 , 而是在想方设法 进入固定编制 , 以解决后顾之忧。 这些问题 , 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人
事 制度 改 革 的效 果 。
但是在 日渐成熟 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仍坚持编制管理 , 对高等 学校的办学 自主权 、 师资 队伍建设 、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等 , 都会起
到一定 的阻碍作用。那所谓 的固定编制 , 已成为制约人才引进和 成长的重要 因素 , 成为 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的一个“ 盲肠 ” 。
适应的 因素也 日益显示 出来, 成为阻碍 高校人才成长和发展 的不利 因素。本文详 细分析 了固定编制带来的现 实问题 , 并提 出了淡化 固
定编 制 实行 全 面 聘 用 制 的 建议 。
关键词 : ; 高校 编制 ; 人事制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 6 7 G 4
一
文献标识码 : A
数量已超过专任教师数量。对 于为高校工作 的各类人员 , 行政 管 理的 、 教学科研 的、 后勤服务 的等等 , 先进了学校 固定编制 的 , 就
济建设 的需要和集中、 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而逐步建立的 。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 , 有效 的编制 管理对于各高等学校控制规模 、 避免
浅析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浅析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者:罗雄昌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4期【摘要】高校人事制度经几轮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说尚未取得明显效果。
当前,高校人事制度必须深化改革,一是创新思想观念,树立人本管理理念;二是以人为本,完善聘任机制;三是改革激励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四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加强聘后管理。
【关键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对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高校人事制度已经历了三轮改革[1],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改革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生机和活力,但从总体上看,改革尚未取得明显效果。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发展还不相适应。
符合各类高校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还很不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形成;与聘用制相配套的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还不够完善。
所有这些都要求把加快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促进高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观念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改革目的不明确,对为什么改革认识不清。
学校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宣传相对薄弱,人们对改革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教职工担心改革会触动自身利益,他们宁可坚守“大锅饭”。
搞平均主义,也不愿意参与竞争;二是改革方案缺乏创新,改革目标缺少全局观、战略性,不能保证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般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目标,没有一种与学校长远发展相结合的科学规划;三是人事管理部门仍然以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而对如何合理调配人力、人才资源,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等诸多问题的认识未能达到改革所需的思想高度。
2、聘任机制不够完善聘任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但从许多高校的探索和实践来看,聘任制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在实施聘任制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未能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科特点,在聘任条件、考核标准等方面不注意处理好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严重违背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聘任以受聘人是否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为依据,不以受聘人的岗位为依据(教师职务评上了也就聘上了,各高校普遍出现重评审、轻聘任的现象);聘后管理薄弱,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机制不健全,引发用人机制上的新矛盾。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新问题和新思路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新问题和新思路内容: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前不久,教育部人事司相继在北京、哈尔滨、南京、成都分四片召开了部属高校人事劳资工作研讨会,围绕高校用人制度改革与教师聘任制、校内实施津贴制度、工资总额包干、高校编制管理、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部属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新情况、新特点1999年5月召开全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以来,部属71所高校普遍按照“校本部机构改革为切入点——院系教学与管理组织机构调整为落脚点——用人制度改革为重点——分配制度改革为关键”的轨迹推进和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目前,校本部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少数合并任务较重的高校处于管理干部竞争上岗的扫尾阶段。
在改革重点普遍转入深化时,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1.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新定位。
面对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许多大学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如要将大学建成“有特色”、“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国际化”的大学,等等。
为适应上述变化,许多高校重新思考和调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定位,认为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指导思想,以吸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在新的、更高的出发点上考虑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改革方向。
2.用人制度改革的新机制。
用人制度改革是高教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由于相关政策和条件的限制,还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不少高校在管理机制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等高校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部分新人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由人才交流中心与聘用人员签订合同。
其中青岛海洋大学对副教授以下人员都实行了人事代理。
3.人才引进的新观念和新举措。
许多高校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指导思想,采取多种方式筑巢引凤、开门引才,构筑人才高地,人才引进出现国际化趋势。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问题和新思考
的优化配 置。从整个教职员工 岗位分配 的整 体看 ,高校中存在闲置人 员过 多,财政 负担过于 沉重的现象。 ( )分配制 度较单一 ,难以发挥有效 的激励作用 。多年来 ,高 3 校在分配制度 改革方面做了 多方面的探索 ,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 于受计划经济 条件 下管理模式的影响 ,其管理观念 、手段 、方式 在一 定程度上缺乏科 学性 ,很难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 。由于 各高校 内部资 源优势的 差异和 分配 政策的区别 ,造成了教职工收入的严 重失衡 与失 调 ,严重挫伤 了多数 教职工积极性与能动性 。在高 校相互之问 ,有 的
定考核办法 。对 不同类 别的岗位制定不 同的考 核方式 和方法。对于考 评结果要严格兑现 ,督 促被 考核人员进一步改善工作 ,确保考评工作 的严肃性 。避免形式主义 ,努 力避 免虚假报告等一切不 利因素 ,使得
环境 。在一些高校的分 配制度中 , “ 平均主义”仍 占主导地位 ,以业 绩为主的岗位津贴制度不能完全建立起来 。 () 4 未能形 成客观 公正的考核 标准与办 法。在一些 高校 ,目前
内肛 攀 】 第 …2 蛑
. __
‘j
同
校 人 事 制 度 改革 的新 问题 和 新 思 考
张 颖
( 州科技学院 人事处 ) 苏
摘 要 人事 制度 改革是 高校管理体制 改革 的重要 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 了当前 高校人事 制度改革 中出现 的新 问题 ,并提 出 了新的 思考与对策 ,力求对 高校人 事制度建设作一些有益的探 索: 关键词 高校人事制度 改革 问题 对策 改 革开放至 今 ,我国高 校人 事制度已经历了三轮改革 ,取得 了一 定 的成效 ,给高 校带 来了一定的生 机和活力。但从总体上看 ,改革尚 未取得明显效果 ,符 合各类高校特点 的人 事管理 制度还 没有完全建立
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路径探析
营造 良好 的政 治生态 , 首先是 要积极稳 妥地推 进政 治体制改革 及政 治观念 、 政治思 维 、 治文化 、 政
政治组 织等方 面 的改革 。邓 小平 同志早在 上世纪 8 0年代 就 曾指 出 : 我 们所 有 的改革 最终 能 不能 成 “
功, 还是 决定 于政 治体 制的改革 。 ‘ 政治体 制改革 的 目的 , 的来讲 是要 消除 官僚 主义 , ” 进行 总 发展社 会主 义民主 , 动人 民和基层单 位 的积极性 。 改革 的主要 目标 是发展 民主 和实行法 治 , 步实现社 调 ” 逐
作者简 介:罗中枢 , 哲学博士, 男, 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 公共管理 学院教授。研 究方向 : 哲学。 刘吕红 , 经济学博 士后 , 女, 四川 大学政治学院副院长 、 副教授。研 究方向: 党史。
近年来 , 各地 区各部 门按 照 中央决 策部署 , 在干部 选拔 任用 、 核评 价 、 考 管理 监 督 、 励保 障等环 激 节 改革创新 , 积极探 索 , 取得 了许 多好 的经验 。同时也 要看 到 , 些 深层 次矛 盾 和问 题还 没有 很好 解 一 决 。为适应新 形势 新任务 的需要 , 一步 推进干部 人事制度 改革 , 要着 眼长远 , 进 需 攻坚克 难 , 针对 一些
全局 性 、 瞻性 、 础性 问题 深入探 索 。结合  ̄ 00 2 2 深化 干部 人 事制 度 改革 规划 纲要 》 前 基 2 1- 00年 的重
点 突破 项 目, 本文在 调查研究 的基础 上 , 当前深化 干部 人事 制度 改革 的实践 路径 进 行探 析 , 对 以期 在 新 的维 度和层 面拓展 理论 、 升华实践 , 促进干 部人事 制度改革 向纵深 发展 。
深度丨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困境与出路
深度丨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困境与出路文/童锋,夏泉,曹艺凡暨南大学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由来已久,其改革历程曲折坎坷。
在高等教育社会化、全球化、产业化和社会发展趋势的今天,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高校教师聘任和考核制度改革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受阻,究其根源,改革过程中存在教学与科研、稳定与流动、增量与存量、规范与自由、保障与激励等二元悖论的博弈。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破除改革困境,必须凝聚改革共识、抓住改革要害,做到“三位一体”,这对预测其发展趋势和调解的方式至关重要。
2014年8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委托中山大学等32所高校正式立项“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研究”。
该项目由前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牵头,32所高校的人事管理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从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来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的改革。
深入了解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厘清当前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困境,以期窥探中国高校人事制度的路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1. 理念层面: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日趋多元一是高等教育的社会化趋势。
布鲁贝克指出:“以德国研究大学的哲学为榜样的价值自由的认识论的逻辑非常具有吸引力,然而历史看起来明显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政治论哲学。
认识论哲学趋向于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
政治论哲学认为人们探讨深奥的知识不仅出于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是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回归其与生俱来的社会职能,即高等教育与生活、劳动、社会紧密联系。
世界一流大学既有全球化的共性,又保留自身的特色。
中国一流高校必须积极参与世界人才市场的竞争,吸引世界最优秀的师资到校工作创业,吸引世界一流的生源到校学习深造。
三是高等教育的产业化趋势。
2009年12月30日,科技部对2008年R&D人员做出统计。
对当前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吴元君
(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 � � � 0 0 )
摘
要� 人事制度改革是强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建设, 促进高职技术教育顺利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 来,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 视高校人事制度 改 革, 先后出 台了 �关 于深 化高 等学 校人 事制 度改 革的实 施意见� , �关于当前深化高 等学校人事分配 制度改 革的若干意见� , �关于做好 党群系统事业单 位岗位 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 , �关于加快推进事业 单 位人事 制度改革 的意见 � 和 � 国务院 关于大 力发 展 职业 教育的 决定 � 等一系 列改 革文 件, 为高 职院 校人事制度改 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与此同时, 国有企 业减员增效, 用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政府机 关精简机构, 人员分流已取得明显成效. 科研单位已 成功转制, 科研人员实行了全员聘任制. 国家的社会 保障体系 已逐步建立, 医疗保险制度 , 失业保险制度 和住 房制度改革已开始实施,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改 革方案相 继出台, 全社会各方面都 在深化改革, 这些 都为高职 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创造 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和氛围 , 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 和机遇.目前, 高职 院校教职 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大为 增强, 愿望迫切, 改 革 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高职 院校的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 ,目 的是要建 立起 " 按需设岗, 择 优聘任, 职 事相符, 人岗 相宜, 责 酬 一致 , 严格 考核, 效率 优先, 兼顾 公平 " 的人 事管
理分配机制. 本文谈谈对于此次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就教于同仁. 一,高职院校人事制度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和不 足 1. 聘用合同制未到位. 目前的人事聘任制度, 还 没有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聘用合同制,还没有真 正形 成竞争和淘汰 机制.聘用合同制是高职 院校人事制 度改革的突破 口.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 革的核心在 于 实行 彻底 的聘 用 制, 不但 要破 除 职务 和 待遇 的 "终身制" , 而且 要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这个问 题不解决好, 聘用合同制将会流于形式. 2. 人事制度改革的力 度有待加大.以机 构设置 为例: 机构设置还 在照搬原来的模式, 没有完 全做到 精简效能.有的 管理部门职能职责的外延 和内涵界 定并不很清楚 , 质量不高, 影响了运转的 效率.再比 如在实施聘任 制过程中,现在聘前只要完成 一定的 工作量, 就给与 聘任.在聘后管理方面, 政策多数停 留在对工作量 的考核上, 量化程度低, 约束 机制还没 有真正体现高职的特点. 3. 考核指标体系尚不健全. 一方面, 高职院校教 师, 教辅人员 , 党政管 理人员 , 工人 等诸类 人员的 工
浅谈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良性互 动的 良好 局面 ,这样才能使 高校 的各项 工作产生
倍增效应 。
o
__ -
必要 保证 。管理 创新是提 升 高校 竞争能力 的基 本途径 ,应 当根据 外界 条件不 断变化对现有 制度进行创
新, 以确 保 各 种 教 育 资 源 科 学 配 置 , 降低 运 行 成 本 , 实 现 高 校 绩 效 最 大化 。
四
定
关键词 : 高校 ; 人事 管理 ; 制 度创新 中图分类 号 : C 9 6 2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5 6 4 6 ( 2 0 1 4 ) 0 1 — 0 0 2 1 — 0 2
低 。高校的编 制、 经费 和资源受 历史性 的原 因 , 承担 了大 量应该 由社会负 担的部分 . 并 没有充 分发挥人 才交流 中 心或人 才市场 的积极作用 , 对聘 用人员 的管理还不经 常 、
不全 面 、 不 到位。
( 二) 教 学人 员与管理 、 保 障人 员工作 量 区别 不明晰
辽 辽
丁 丁
浅谈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田 原 冯 莉
经 经 济 济 职 管 业 理
萎 垂
院院
二
( 1 . 沈阳大学 人 事处 , 辽宁 沈阳 1 1 0 0 4 4 ; 2 . 沈 阳大 学 宣传 部 , 辽宁 沈阳 1 1 0 0 4 4 )
摘 要: 建立健全科 学、 高效的人事 管理机制 , 是建 立高校正 常管理工作秩序 、 促进 高校科 学发展 的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走向与路径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走向与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
高校人才培养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人才培养不仅要求质量与水平优化,还需要适应当今社会变化,不断推动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
其中,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何促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走向和路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走向首先,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应该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一直以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应该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步践行学生以人为本的思想,突破人才培养惯性思维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强调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全面性,建立文化多元与创新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应该从行政管理体系入手。
实现行政管理体系的现代化,促进科学治校、民主管理、法制化运营,成为建立现代高等教育的前提。
要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管理。
化解部门之间、职能之间、教学科研之间的互相制约和矛盾,统筹各种资源,打造高校治理结构合理、权责明确的新型治理体系。
再次,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应该从教师队伍建设角度出发。
课程与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
这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高校需要尊重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同时也需要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实践案例。
加强教师职业成长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师资队伍作用,强化高校人才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推动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为高校人才培养打造更加优质、充分的环境。
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路径要促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该从全国高校入手,抓紧高校经费和教师管理两大方面,逐步推广应用于各大高校。
具体措施如下:1、建设高校资产经营平台,加强财经管理。
充实学校经费,不断增加硬件设施、援助项目等教学队伍建设所需。
关于现阶段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关键点的思考
关于现阶段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关键点的思考作者:张琦琦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6期当今,随着各国全球化经济进程的推进,国家间的竞争凸显,现代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成为关键因素。
由于高校是人才资源培养的关键,因此高校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经过30年的探索、突破、深化改革,目前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通过岗位分类管理,建立多种绩效分配制度,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内在潜力。
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全面推进阶段的关键点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经过30年的探索、突破、深化改革,人事制度在改革推进的路上逐步得到完善,各高校不断在摸索中推进,互相开展调研学习,分享改革的经验。
然而各高校也意识到了进程中所凸显出的特点,只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把握,才能在改革的路上取得最终的胜利。
(一)注重灵活科学的改革属性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提高公益性的基础上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并加强高校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充分发挥高校的活力。
在注重改革灵活性的同时,也要科学地调整绩效分配办法与资源配置方式,这些都成了改革进程中的关键点。
(二)注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关键在于合理配置高校人力资源结构,充分整合高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高校人员队伍结构,在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原则下,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理清人事管理权限,逐步调整优化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
(三)注重引进内外竞争体制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关键在于引进高校内外竞争体制。
在高校外部,形成各高校多方面的良性竞争格局,如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竞争;在高校内部,倡导高校采取人才分类培养、非升即走、引进高端人才、改变原有的绩效分配原则等一系列竞争体制。
在多种竞争体制下,合理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方面的动力和潜力,使更多教师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乃至危机感,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动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三、关于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建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按照国家整体部署逐步推进,根据国家制定的法规、政策、文件开展各项改革工作。
高职院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作者:蔡锦山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2期摘要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升格时间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干部人事制度相对滞后的情况。
本文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简要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12-0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
近年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选任干部、培养干部、考核干部和监督干部等方面,总结干部人事实践中的经验,探索干部人事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形成了干部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扩大民主内容,公开公正地选拔干部扩大选拔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前提和基础。
(一)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干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础环节。
对干部初始提名的原则、主体、程序、纪律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创新干部初始提名的方式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选拔干部操作运行中的随意性,扩大干部选拔人选范围。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两公开两推荐”的提名方式选任干部,即公开空缺职位及职位要求,公开选任程序及方法,实行自我推荐和组织推荐。
(二)创新公开选拔方法公开选拔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有利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能够担当重任、适应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公开选拔上突出了“三个深化”,即公选方式向扩大民主深化,考试内容向注重能力深化,公选办法向机制创新深化。
在近两年公开选拔干部的过程中,坚持把扩大民主、联系群众贯穿公开选拔全过程。
在公开选拔干部面试中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方法,使选拔工作更加准确、更加科学。
(三)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干部的选拔任用由党委研究决定。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史·现实·路径的过度分析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史现实路径的过度分析
罗中枢
【期刊名称】《师资建设》
【年(卷),期】2011(024)006
【摘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
当前,这项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重点突破、完善机制、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深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剖析,把握其热点、难点和重点突破内容,探索合理的实现路径,对于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6页(P64-69)
【作者】罗中枢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路径探析 [J], 罗中枢;刘吕红
2.我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困境、动力与路径 [J], 宋佳蔓
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史·现实·路径 [J], 罗中枢
4."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的现实困境与深化路径——基于舟山市的调查分析 [J], 汪善翔
5.深化人民银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J], 刘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
杨开乔
【期刊名称】《高教探索》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高等教育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实行教职工聘任制为主线,以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为目标,创新用人机制,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杨开乔
【作者单位】广东省教育厅人事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 [J], 林惠
2.深化央企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领导人员管理工作水平——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负责同志解读《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和《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 [J], 谭浩
3.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J],
4.创新管理机制打造精神文化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效益 [J], 梁坤江
5.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综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略论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略论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周建生
【期刊名称】《江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0(000)008
【摘要】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精简人与事、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身份管理与岗位管理等。
【总页数】3页(P143-145)
【作者】周建生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广东江门 529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72.3
【相关文献】
1.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创新与突破——兼谈对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J], 梁英平;彭松波;胡锦强
2.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略论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J], 刘伟;方熹
3.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分配制度改革为例[J], 张亚玲;邢玉莉
4.略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J], 陈金圣;谢九华;陈相明;
5.略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途径:双向选择 [J], 张和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教师聘任
21
50·15万·6=4500万(美元) 50人中,最后只有4位升为副教
授?
22
(五)教师的评价
一是学生评价。 二是自我评价。 三是外部评价。 对教师最全面最严格的考核评价是升等晋级的评
价,尤其是晋升职称的评价。 真正高水平教授的评价标准是:国际会议上要有
声音(主题发言),国际期刊上要有论文(编 委),国际组织上要有地位(任职),国际奖 项上要有名次。
教师和人才。 一流的大学依靠一流的教师, 一流的
教师成长于一流的环境,而一流的 环境得益于一流的管理。 16
大学管理的精细化、专门化和职业化
马丁·特罗: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及 功能的复杂化,大众化高等教育不仅需 要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学脱离、成为专职 的人员,而且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实现 有效管理,高校需要任用越来越多的管 理专家,如系统分析学家和规划预算专 家,通过理性的大学管理,提高高等教 育的产出效益。
要把高等教育搞上去,就必须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环境 、更好地履行大学的功能和使命。建立符合现代大学 制度要求和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是关键 。
高校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按现代大学制度来办 大学,按办学规律来办大学,推进中国由教育大国向 教育强国转化,由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转化,由传统 经济社会向现代经济社会转化。
23
(六)开放型的学术市场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
2012年11月
1
主要内容
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二、著名大学人事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三、积极而稳妥地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2
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转型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 教育;中国的崛起和民族复兴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高等教育是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 要结合点 。
18
(四)教师的选聘和晋升
任何学校都面临四个基本问题:谁来学 ?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
解决好“谁来教”的问题,也就可名 高校把教师的选聘看作办学的最重要的 事情,严把“ 入口”,宁缺勿滥。
19
新华网华盛顿2011年2月12日电 美国亚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2 月12日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3人死亡,另有3人受伤。嫌疑人 是该校的一名生物系女教师,她申请终身职位,但在当天下午生物 系教员会议上获悉申请被拒后开枪。
大学之“大”,因有“大家”而谓大,因 有“大师”而谓大,因有“大学生”而 谓大,因大爱有容而谓大。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宗旨
人才积聚的质与量,将最终决定大学的 质量和水平,人事制度改革是大学所有 改革的核心。
我国大学与西方著名大学相比,最大的 差距在制度环境、尤其是人事制度环境 方面。
人事制度的设计与变革,关乎大局,牵 一发而动全身。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宗 旨,是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激励 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软环境”。
“专家治校”的“专家”,指在各方面 精通某一事物、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 而不仅仅指一般的“学科专家”,更多 的是指专业的、职业的“管理专家”。
14
15
一个大学的学术氛围怎么样,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氛围
西方大学董事会的第一件重要事情 是什么?寻找和选出大学校长。有 了校长,很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找 到能干的助手(副校长和人力资源 部部长、国际合作部部长等),有 了这些管理骨干,就可以找到好的
福斯特:“一所大学的 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 对历史和未来负责—— 而不单单或者仅仅是对 现在负责。”
怀尔斯( )
约翰·纳什( )
6
大学的“精神”在哪里?
对精神的追求,对自由的追求,对独 立的追求,对真和善的追求,对学 术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对人的 尊重,积极有效地解决所在世界面 临的问题,对历史和未来负责。
8
二、著名大学人事制度的主要 特点及启示
9
“范式”的转换
“范式”转换不是简单的追赶,不是修 修补补,而是涉及思想解放、价值追求、 结构改革、模式创新等全方位的变化, 包括学术与行政的治理、教职工队伍结 构和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环境等。
10
(一)队伍结构
宾夕法尼亚大学: 2003年,全日制本科:1.1万人,研究生1.1万人,常任教
师2415人,助理教师1910人,教辅人员4463人,管理 人员5594人,其他人员8902人。 2010年,全日制本科: 1万人,研究生1万人,常任教师 2528人,助理教师1671人,教辅人员2308,管理和其 他人员16300人。
11
(二)教授治学、专家治校
“学术”:“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 学术就是以道御术。学术权包括学 术规范权;学术评价权;学术资源配置 权。
学术权力归教师,即归教授群体和学术组织, 避免以 行政权威压制学术权威、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 以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等现象。
教授治学就是要充分利用教师群体智慧治理学科、学 术、学术队伍以及教风、学风、教学等。
13
非学术方面的事情,包括财务、设备、 后勤、校友工作、信息技术、校园规划 和建设、公共关系、筹集资金、资源开 发、学生就业渠道拓展等等,都交给在 相应方面内行的“管理专家”,由行家 里手来管理大学行政事务。
“行政”:通过对人、财、物、时间、 信息的优化配置,通过计划、组织、指 挥、控制、协调、监督等方式,实现预 定的任务,并达到应有的效果。
12
学术方面的事情:教学、研究以及直接与之相关的各 种事情,如学科建设、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 学内容研讨、教学评估、学位授予标准的把握、学术 规则确定、研究基金的申请、课题研究、学术评价、 教师资格的标准设定等等。
17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系统
拥有学术权的主体——教师,从管理体系上说 是由独立于学校人力资源部的一套系统来管理 的,教师的聘用、考核评价、工资待遇、升等 晋级、解聘等管理权,几乎都在学院和系,由 校长和教务长()领导。
学校人力资源部一般由一名执行副校长协助校 长分管,只负责除教师之外的其他职员的聘用 、考核、晋升、工资管理以及所有教职工的培 训、福利和档案管理,不管教师的聘用、晋升 、工资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