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心理学)第二讲 失眠

合集下载

失眠的名词解释

失眠的名词解释

失眠的名词解释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易醒的一种睡眠障碍,常常导致睡眠质量减低,使人体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失眠有时只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严重的失眠可能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下面是对失眠的详细解释。

失眠是一种主观感受,通常被描述为难以入睡、保持睡眠或早醒。

它可能会导致日间功能障碍,如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

失眠会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和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失眠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

原发性失眠是指没有明显的原因导致的长期睡眠问题,而继发性失眠是由其他医学或精神障碍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焦虑、抑郁、慢性疼痛、药物滥用或环境因素等。

失眠的临床表现包括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不佳、早醒和白天疲倦等。

失眠对个体的影响可以是身体上的,如体力减退、免疫力下降和激素失调;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

治疗失眠的方法可以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

非药物治疗包括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环境调整等。

行为疗法包括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午睡和床上醒着躺着等。

认知行为疗法包括改变对睡眠的不良信念和观念。

环境调整包括确保舒适的睡眠环境和避免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摄入。

药物治疗通常是作为最后的选择。

药物治疗包括安眠药和抗焦虑药等,但需要严格控制和监测,以避免依赖性和副作用。

预防失眠的方法包括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如避免饮酒和吸烟、规律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和避免过度的精神和身体刺激。

总的来说,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可以通过行为疗法、环境调整和药物治疗等方法来治疗。

预防失眠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睡眠习惯。

及早治疗和预防失眠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提高生活质量。

失眠讲课讲稿

失眠讲课讲稿
• 换药的方法,要逐步地转换,当然首选是苯二氮卓受体激 动剂或者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逐渐地给新的药物,逐渐地 增加剂量,两周之内完成换药过程。
• 常用的减量方法就是减剂量,减次数,就是把持续变成间 歇性的治疗。
分类 常用药物
作用特点
使用注意事项
艾司唑仑 氟西泮 阿普唑仑
苯二氮 卓类受 体激动 剂
BZDs
利大于弊 弊大于利
抗惊 塞加宾 厥药
比起无治疗,不推荐用于成 弱 非常低 弊大于利 人入睡困难及睡眠维持困难
AASM:成人慢性失眠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建 议(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失眠药物)
治疗选择
推荐意见
推荐 证据质量 治疗利弊 强度
苯海 比起无治疗,不推荐用于入 弱 低 拉明 睡困难及睡眠维持困难
劳拉西泮 咪达唑仑 地西泮
镇静、抗焦虑、肌松、抗惊厥 咪达唑仑为超短效药物,
作用;
适合入睡困难者;
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总睡 艾司唑仑、劳拉西泮为中
眠时间;
效药,适合睡眠维持困难,
中短效BZDs可引起反跳性失眠, 多梦者;
持续使用停药可引起戒断症状; 地西泮、硝西泮为长效药
物,适合易早醒患者;
(除三唑仑属于一类精神
但可通过治疗抑郁焦虑改善 在服用时可加重失眠
失眠症状。
症状,建议白天使用。
具有抗抑郁和较强的镇静作 安全性差,目前已被

SSRIs和SNRIs取代。
有效治疗抑郁伴发的焦虑症,过度镇静、食欲体重 对睡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增加
发挥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独 适合因时差改变影像
特作用。
睡眠的人群,或作为
不能耐受其他催眠药
• 2)使卧床处于一个舒适的温度; • 3)白天不要睡觉;

失眠的科普知识PPT

失眠的科普知识PPT
医学治疗:在严重失眠情况下,医生可 能会开具药物来治疗失眠症状。
结语
结语
失眠是一种常见且可治疗的问题,对失 眠要保持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并采取适 当的预防和自我调节措施,必要时寻求 专业帮助,以维护身心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 生活习惯:饮食不当、作息紊乱、过度 疲劳等。
失眠的主要原因
身体疾病:慢性疼痛、呼吸系统问题、 内分泌失调等。
失眠的危害和影响
失眠的危害和影响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降低免疫力、增加 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情绪不稳、注意力 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 、暗度的睡眠环境。 建立睡前放松的习惯:洗个热水澡、听 舒缓的音乐、进行深呼吸等。
自我调节失眠的方法
尽量不依赖药物:药物可短期缓解失眠 ,但长期使用可能造成依赖和副作用。
寻求专业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 过谈话和治疗缓解心理问题引发的失眠 。
失眠的科普知识PPT
目录 失眠的定义和表现 失眠的主要原因 失眠的危害和影响 预防失眠的方法 自我调节失眠的方法 寻求专业帮助 结语
失眠的定义和表现
失眠的定义和表现
定义:失眠是指反复困扰人们入睡和睡 眠质量的问题。 表现:入睡困难、夜间醒来频繁、早醒 、睡眠质量差等。
失眠的主要原因
失眠的主要原因率、降 低生活质量等。
预防失眠的方法
预防失眠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 时间,避免午睡过长。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大量摄入咖啡因和 过重的晚餐。
预防失眠的方法
放松身心:进行适当的运动、学习放松 技巧、避免过度压力。

心理学的失眠揭秘失眠与睡眠障碍的心理原因

心理学的失眠揭秘失眠与睡眠障碍的心理原因

心理学的失眠揭秘失眠与睡眠障碍的心理原因心理学的失眠揭秘:失眠与睡眠障碍的心理原因失眠是指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的情况,它不仅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身心健康问题。

在心理学领域,对失眠的研究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发现与揭示。

本文将探讨失眠与睡眠障碍的心理原因,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失眠问题。

一、焦虑与失眠许多研究表明,焦虑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焦虑主要包括一种强烈的紧张和担忧感,常常伴随身心的紧绷和不安。

具有焦虑症状的人往往难以安静下来,思绪纷乱,导致入睡困难或夜间醒来无法再次入睡。

此外,焦虑还会引起夜间的噩梦和恶劣的睡眠质量,进一步加重失眠问题。

二、抑郁与失眠抑郁情绪与失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抑郁是一种情绪低落、乏力以及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动力的心理状态。

抑郁症状的人常常在晚上体验到失眠的问题,他们可能花费很长的时间入睡,而且容易在凌晨醒来并难以再次入睡。

失眠和抑郁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抑郁症状加重了失眠问题,而失眠又进一步增加了抑郁情绪,这使得治疗失眠变得更加复杂。

三、压力与失眠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和各种挑战常常成为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之一。

人们在面对高强度的压力时,往往会出现过度担忧、紧张和思虑过多的情绪,从而导致入睡困难和睡眠不稳定。

压力还可能导致失眠持续时间的延长,让人难以达到足够的休息和恢复,进而对身心健康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四、心理创伤与失眠对于经历过心理创伤的人来说,失眠常常成为一种后遗症。

心理创伤如性侵、虐待、事故或其他严重的创伤事件,往往会对个体产生持续的心理冲击和创伤后应激反应。

这些创伤经历引起的恐惧、恶梦以及再现性记忆可能影响个体的入睡和睡眠质量。

心理创伤与失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复杂而深远的关系,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五、个体差异与失眠除了上述心理原因外,个体差异也会对失眠产生影响。

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睡眠困扰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和应对方式。

睡眠讲座PPT课件

睡眠讲座PPT课件
5
诱发因素
人际关系紧张 长期压力过大 遭遇意外,失去亲人
患病
6
维持因素
赖床 午睡时间过长
白天补觉 过早上床
晚睡 作息时间不规律
睡前喝酒帮助入睡 人际关系紧张
7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
对失眠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目前认知行为治疗常常被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另外,正念治疗、催 眠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对失眠也有效果。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是目 前使用最多的治疗失眠的药物,还有其他许多助眠药也在使用。失眠 的物理治疗主要有经颅电刺激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这两项治 疗目前很多研究已证实对失眠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中药理疗、针灸 等对失眠也有疗效。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失眠,原发性失眠或失眠障碍的原因 是什么呢?目前最具权威的解释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心理学系 的亚瑟.斯皮尔曼教授等人提出的“3P”模型。该模型认为失眠 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引起:素质因素、诱发因素及维持因 素。因为这三个词的英文开头都是“P”,所以简称“3P模 式”。
3
失眠障碍的原因
忧郁型:此类神经衰弱临床表现的特点是思想忧郁消沉、 对外界不感兴趣,多忧多虑,遇到问题喜欢钻牛角尖。 睡眠障碍以早醒为主;植物神经系统障碍已怕冷、皮肤 发凉、出冷汗、不思饮食等
13
自测是否得了抑郁症
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打分: (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 3)。
14
1.悲伤: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泄气: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缺乏自尊:你是否觉的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 是一个失败者? 4.自卑:你是否觉的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1 失眠障碍
2 失眠障碍的原因
目 录
3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

《失眠心理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失眠心理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关于睡眠和失眠
01
一、人为何 要睡觉,不 睡觉会怎样
02
二、失眠有 几种类型
03
三、充足睡 眠的重要性 你知道多少
04
四、多长时 间的睡眠是 合理的
06
六、导致失 眠的原因有 哪些
05
五、长时间 的睡眠不足 会有哪些危 害
第二章 失眠的夜晚,你都在想什 么
一、失眠的时候,我 们更能触摸自己的心
二、你为何总是感到 如此不安
三、想得太多,难免 入睡困难
四、踏实睡觉,生活 哪有那么多烦恼
六、别一味地放大 你的痛苦
五、你失眠与否, 明天还是会来到
七、你在恐惧什么
第三章 睡不着时,也别滥用药物 治疗失眠症
一、什么是安眠药
二、消除对安眠药的 误解和偏见
三、催眠药如何使用 你知道吗
四、别总是强迫自己 入睡
04
四、失眠时, 阅读能让你 心安
06
六、掌握随 时随地放松 自己的方法
05
五、想睡就 睡,防止疲 劳
参考文献
感谢观看




03
三、越是忧 虑,越是失 眠
04
四、爆发法 给坏情绪一 个出口
06
六、失眠时, 你可以反省 一下你的生 活方式
05
五、无法热 爱的工作果 断辞职
第七章 学会独处,夜晚的寂寞不 是毒药
01
一、内心恬 适者不惧失 眠
02
二、静不下 心又怎能睡 得着
03
三、面对闹 与静,学会 调适自己的 心态
04
四、夜晚别 总是呼朋唤 友
第三章 睡不着时,也
04 别滥用药物治疗失眠 症

失眠症 ppt课件

失眠症  ppt课件
27
ppt课件
乌灵胶囊Ⅲ期临床试验
躯体症状治疗前后对比表
28
ppt课件
RCT研究结论
中成药制剂乌灵胶囊,对轻中度焦虑或抑郁的 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和睡眠症状具有肯定的疗 效,其作用与临床常用药物黛力新相当,安全 性良好。
29
ppt课件
乌灵胶囊处方资料
【功能主治】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用于神经 衰弱的心肾不交的失眠、健忘、心悸心烦、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 脉细或沉无力;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
10
ppt课件
失眠症的临床表现
① 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② 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 早醒; ③ 睡眠质量:多噩梦; ④ 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⑤ 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⑥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 ,嗜睡,乏力等。
11
ppt课件
失眠症的分类
一、根据临床表现形式分类: 入睡困难型失眠 保持睡眠困难型失眠 早醒型失眠
13
ppt课件
失眠症的原因
1、慢性躯体疾病:如疼痛、心衰、关节炎等; 2、原发性睡眠疾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3、药物及其他物质:酒精、尼古丁、咖啡因等; 4、昼夜节律紊乱:时差、夜班工作等 5、生理因素:睡眠环境变化、噪音、高温、强光等 6、心理因素:焦虑(入睡困难)、抑郁(早醒); 7、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等; 8、行为因素:心理生理性失眠、不良的睡眠卫生。
二、根据病程分类: 暂时性失眠(小于一周) 短期性失眠 (一周至一个月) 长期性失眠 (大于一个月)
12
ppt课件
失眠症的分类
三、按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 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 ,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 ; 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失眠症健康宣讲PPT课件

失眠症健康宣讲PPT课件
师、医生等。 - 倾诉与探究:分享内心感
受、寻找解决方案。
心理咨询与支持
支持群体: - 参加失眠症支持群体,互相交
流心得与建议。 - 寻找共鸣与安慰。
总结
总结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 ,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 利影响。
通过预防、治疗、调节心理和 护理等综合措施,我们能更好 地管理失眠症。
总结
失眠症健康宣 讲PPT课件
目录 引言 病因与危害 预防与治疗 饮食与运动 心理调节与护理 失眠症对生活的影响 心理咨询与支持 总结
引言
引言
失眠症是指晚上入睡困难、睡眠质 量差、早醒等症状的持续存在。 失眠症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 重影响,需及时进行宣讲和健康管 理。
病因与危害
病因与危害
病因: - 压力因素:工作压力、学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能够促进睡眠质量,提高生活 质量。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护理方法: - 睡前护理:热水泡脚、听轻音
乐等。 - 躺床放松:放松身心、减少烦
躁。
失眠症对生活 的影响
失眠症对生活的影响
工作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效 率下降。 情感交流:易疲劳、焦虑、易 怒。
失眠症对生活的影响
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心情低落。
心理咨询与支 持
心理咨询与支持
心理咨询: - 寻找专业帮助:心理咨询
运动建议: - 适度运动:散步、瑜伽等
。 - 锻炼时间:避免在睡前进
行剧烈运动节与护 理
心理调节与护理
心理调节: - 积极应对压力:寻找解压
方式、建立健康的心态。 - 管理情绪:放松心情、保
持积极态度。 - 寻找支持:与亲朋好友交
流、参加支持群体。

失眠名词解释

失眠名词解释

失眠名词解释失眠是指人在正常睡眠条件下,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无法入睡、入睡困难、睡眠浅、睡眠质量不佳以及早醒等现象。

失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现象,它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失眠的主要表现包括:1. 入睡困难:失眠者在进入睡眠状态之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无法很快入睡。

2. 难以维持睡眠:失眠者容易醒来,或者中途多次醒来,导致睡眠的连续性不佳。

3. 睡眠浅:失眠者在睡眠中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影响,导致睡眠较浅,容易被各种噪音或者光线唤醒。

4. 早醒:失眠者在夜晚醒来后很难再入睡,常常出现提前醒来的现象。

5. 睡眠质量下降:失眠者在睡眠过程中无法达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导致白天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

失眠的病因非常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1. 精神因素: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紧张等精神压力导致失眠。

2. 生活方式: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例如晚上熬夜、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饮食不健康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3. 环境因素:嘈杂的环境、光线干扰、温度过高或过低等都会影响睡眠。

4. 身体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会引起失眠。

5. 药物或物质滥用:某些药物、酒精、咖啡因等会干扰睡眠。

针对失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 睡眠卫生教育: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加强睡眠的意识,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和刺激性物质。

2. 心理疏导:通过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减少精神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

3. 药物治疗: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适时开具一些促进睡眠的药物,如安定类药物、催眠类药物等。

4. 中医治疗:可采取中药调理和针灸等传统中医疗法,调节气血、舒缓身心。

5. 行为治疗: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物质的摄入,帮助改善失眠问题。

总之,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对于失眠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非常关键,可以通过改善睡眠环境、调整生活习惯、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来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ppt课件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ppt课件
“我每天都需要8h的睡眠。” 过度的担心:“不知今晚我能否睡好?”
11
认知治疗内容
保持现实的期望 不要把白天的不适都归咎于失眠 不要刻意强制自己入睡 不要把睡眠看得太重 在失眠一夜后要转移对失眠的过度关注 逐渐适应失眠带来的影响 对睡眠、个体差异等知识的教育
12
内容
对失眠的认识 失眠的一般治疗方法 失眠的认知治疗 失眠的行为干预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1
内容
对失眠的认识 失眠的一般治疗方法 失眠的认知治疗 失眠的行为干预
2
对失眠的认识-1
症状?疾病? 继发性?原发性? → 共病性失眠
(Comorbid Insomnia) 躯体疾病?心理疾病? 失眠 → 失眠性障碍(Insomnia Disorders)
3
对失眠的认识-2
13
行为干预
睡眠卫生教育 放松训练(生物反馈) 刺激控制 睡眠限制
14
实施方法
综合使用8w(疗程),每周增加一 种,复习前面过程
治疗的执行者:医生和护士
15
失眠行为干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工作压力较大 敏感、强迫、焦虑倾向 有午睡习惯 老年人 伴高血压、心脏病等(风险) 医生的因素—互动、解释、鼓励
药物的优缺点 规避药物缺点的措施及其可行性 失眠焦虑、恐惧的干预
19
失眠的(综合)治疗原则
缓解对失眠情境的焦虑害怕情绪和认知 减轻期待性失眠 减轻警觉性增高和失眠的躯体症状和自主神经
症状 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损害和生活质量
20
Thank you!
21
慢性失眠常伴心境紊乱、注意困难、记忆障 碍,也可能互为因果,须个体化治疗。
在关注睡眠的数量和质量的同时:

心理学如何解释与应对失眠与睡眠障碍

心理学如何解释与应对失眠与睡眠障碍

心理学如何解释与应对失眠与睡眠障碍睡眠是人体所必需的生理需求之一,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心理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失眠和睡眠障碍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失眠和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失眠和睡眠障碍的解释失眠和睡眠障碍可能是由多种心理和生理因素共同引起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解释:1. 压力和焦虑: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经常承受着压力和焦虑,这可能会导致睡眠问题的发生。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更容易出现失眠和睡眠障碍。

2. 抑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影响睡眠是其主要症状之一。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等问题。

3. 心理创伤: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人可能会遭受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4.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晚上饮食过多、晚睡晚起等,均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二、应对失眠和睡眠障碍的方法面对失眠和睡眠障碍,有一些心理学上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避免超过所需的睡眠时间。

2.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法,帮助身心放松并进入睡眠状态。

3. 增强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较暗、适宜的温度,并注意床垫、枕头的舒适度,营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

4. 应对压力:通过学习和实践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深度放松、冥想等,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对睡眠的影响。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无法通过个人努力改善睡眠问题,可以咨询心理治疗师或医生,获取专业的帮助。

6. 避免刺激物:晚上避免饮用咖啡因、酒精和过多的液体,以减少对睡眠的干扰。

7.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手机、电视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会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尽量避免在就寝前使用。

三、快速入眠的技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入眠,以下是几个快速入眠的技巧:1. 温水泡脚:将脚泡在温水中,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身心放松。

失眠PPT课件

失眠PPT课件

兼证: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 不宁、多梦等。
2、情绪因素及劳累为发病常见的诱因。
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末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 他器质性病变
.
20
四、辨 证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辨证分型
.
21
(一)辨证要点
1、辨脏腑 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 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 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等。
7、清代叶天士、唐容川等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和自己的 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 方面都有所发挥,从而使不寐一证,从理论到实践 ,均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
11
(三)范围
西医学中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高血 压、脑动脉硬化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 参考本节内容辨证施护。
.
12
证候特征:
.
22
2、辨虚实
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 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运化, 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
实证,为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
23
(二)治疗原则
1、注意调整脏腑阴阳气血。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如益气养血, 健脾补肝益肾,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等。 2、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施以安神定志, 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3、配合情志治疗,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忘,甚至心神不宁等。
.
13
二、病因病机
正常睡眠: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入睡状态

失眠课件ppt

失眠课件ppt
失眠课件
• 失眠的基本知识 • 失眠的原因 • 失眠的危害 • 失眠的治疗方法 • 失眠的预防与保健
目录
01
失眠的基本知识
失眠的定义
失眠是指个体在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环 境条件下,对睡眠质量或睡眠时间感 到不满意,并伴有白天疲劳、注意力 不集中、情绪烦躁等症状。
失眠可能是短期或长期的,并可能由 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理、生理、环 境和社会因素。
长期药物治疗
对于长期失眠,药物治疗需要更加谨慎。长期使用安眠药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和耐受性,因此需要逐 渐减少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需要关注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其他长期药物对睡眠的影响。
非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非药 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失眠患者 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和错误的睡眠
认知,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心理因素
焦虑和压力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失眠 ,因为这些情绪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兴 奋,影响睡眠质量。
抑郁
抑郁的人常常伴随着失眠,因为抑郁 可能影响人的情绪调节能力,导致难 以入睡或保持睡眠。
环境因素
噪音和光线
过度的噪音或光线可能干扰睡眠,使人们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
温度和湿度
不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感谢观看
THANKS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情绪管理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睡眠的影响。可以 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来缓解压力。
放松训练
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通过逐个放松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来降 低身体的紧张状态,有助于改善睡眠。
心理治疗
如果失眠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以 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

失眠PPT课件

失眠PPT课件
?6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睡眠患者痴呆帕金森病?治疗应关注原发病病情及药物调整?bzds药物应其可引起日间困倦和认知功能减退等不推荐使用失眠的非药物治疗?睡眠卫生教育?松弛疗法?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疗法?认知行为治疗cbti睡眠卫生教育?纠正形成不良睡眠习惯的原因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不推荐将睡眠卫生教育作为孤立的干预方式进行?睡眠卫生教育的内容睡前几小时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吸烟等睡前不要饮酒酒精可干扰睡眠规律的体育锻炼但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级温度适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松弛疗法?治疗失眠最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用于失眠治疗?缓解应激紧张和焦虑带来的不良效应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及减少夜间觉醒?采用的方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指导性想像腹式呼吸训练刺激控制疗法?改善睡眠环境与睡眠倾向睡意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卧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应用?刺激控制疗法具体内容
(6)推荐的失眠药物治疗策略(⑤一⑧可视为序贯方案) • ①失眠伴发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伴发疾病 • ②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 ③药物治疗开始后应监测并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长期、难治性失眠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 ④如具备条件,应在药物干预的同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I级推荐) • ⑤慢性失眠首选短效BZRAs,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Ⅱ级推荐) • ⑥如首选药物无效或无法依从,更换为另一种短-中效的BZRAs或者褪黑素受体激动剂(Ⅱ级推荐) • ⑦添加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或帕罗西汀等),尤其适用于伴随焦 虑和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Ⅱ级推荐) • ⑧BZRAs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以与抗抑郁剂联合应用(Ⅱ级推荐);

失眠症PPT课件

失眠症PPT课件

动物和人的睡眠时间
• 鹿、马、牛 • 大、小鼠 •猫 •狗 • 狼、狐狸 • 蝙蝠 •人
11/16/2019
3小时 13小时 15小时 9小时 10小时 20小时 8小时
影响睡眠的因素
• 昼夜节律 • 激发系统(动机/情绪状态) • 年龄 • 个别差异 • 其它外在因素:如
– 环境因素 – 药物 – 病理因素
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 病程标准: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持续了至少1个
月。 • 排除标准: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
继发性失眠。
11/16/2019
失眠的分类
按失眠的特点分类: 入睡性失眠
失眠
睡眠维持性失眠
11/16/2019
早醒性失眠
失眠的分类
按病程分类 一过性失眠
失眠
急性失眠
长期或慢性失眠
泮) • 伴焦虑、抑郁者:焦虑患者常以入睡困难为主,
抑郁患者以早醒多见,可使用兼有抗焦虑、抗抑 郁药物,或考虑联合中、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
11/16/2019
药物治疗
用药方法: • 从小剂量开始给药,一旦达到有效剂量后
不再轻易减量或加量,用药剂量应个体化。 • 宜短期用药,通常连续应用不超过2-4周 • 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采取“按需用
时开始给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并逐渐加量,在2 周左右完成换药过程。
11/16/2019
药物治疗
一、第一代镇静催眠药 • 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上行激动
系统,抑制多突触反应,降低大脑皮质兴 奋性。 • 常用药物: -羟嗪 -水合氯醛 -苯巴比妥
11/16/2019
药物治疗
二、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药物 • 咪达唑仑 • 艾司唑仑

心理学对失眠问题的解释与治疗

心理学对失眠问题的解释与治疗

心理学对失眠问题的解释与治疗睡眠是人类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失眠问题却是很多人无法避免的困扰。

心理学认为,失眠问题并非单纯的生理问题,更多的是与心理状态、情绪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因素,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释和治疗方案。

失眠问题的解释大部分的失眠问题是与精神因素有关的。

心理学将失眠问题分为两类: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

原发性失眠是指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导致的睡眠障碍,继发性失眠则是由于各种不同的身心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

1.原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的原因可能是身体上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甲亢等,但并不是所有的身体疾病都会导致失眠问题。

大多数原发性失眠是由于精神问题引起的,如自我调节不当、长期的情绪焦虑、紧张以及生活中的压力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到人的神经系统,导致失眠。

2.继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是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问题导致的,如焦虑、抑郁症、创伤、药物或酒精滥用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人的神经系统出现问题,进而产生失眠问题。

失眠的治疗由于失眠问题不同于其他疾病,其治疗方案也不同。

心理学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针对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案。

它主要的原理是帮助患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和反思,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疗法的重点在于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和情绪调节技巧,从而缓解失眠问题。

2.催眠疗法催眠疗法是一种让患者进入深度放松状态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催眠疗法虽然是一种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需要具备专业的催眠师为患者进行治疗。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被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案,常用的有安眠药、抗焦虑药等。

这些药物能够缓解压力,促进人的睡眠,但必须经过医生的开具才可使用。

4.改善睡眠环境改善睡眠环境也是一种互辅相成的治疗方法。

调整睡眠环境,如安静、温馨、光线适当、气氛安定、卫生等,可以有效缓解失眠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物和环境因素
• 生理因素 过饥、过饱、过度疲劳和性兴奋等 • 失眠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 • 疾病因素 许多躯体疾病各种精神障碍 • 环境因素 • 生活节律因素 • 生物药剂因素 如饮茶、喝咖啡、喝碳酸饮料; • 中医观点 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胆气虚、痰
热内扰、肝郁化火
• 1.生理因素
• 过饥、过饱,过度疲劳,性兴奋等都可引起 失眠。
• 失眠的风险因素
– 最严重的就是并发抑郁症状; – 女性的发病率接近于1.4 : 1; – 随着年龄的增加; – 躯体和精神疾病;
– 其他已证实与失眠有关的因素有分居、离婚、 低收入、社会地位低、日益增加的慢性生活压 力和黑色人种。
第二节 失眠的原因 ?
失眠的常见病因
抑郁、焦虑及其他 不安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 初步的精神心理学疾患 物质依赖、副反应 脏器疾病 其他
• 2002年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显示,我国存在失眠 的人群的比例为42.7%。
–保守估计:我国失眠患者约3亿。
• 台湾最新资料显示(治疗): 失眠8.8%;抑郁1.9% ;焦虑4.4%
3
美国睡眠障碍协会,1979年
– 睡眠起始和睡眠维持障碍或典型的失眠 症,失眠(insomnia)
– 过度嗜睡症(hypersomnia) – 睡眠醒觉周期紊乱(disorders of
• 由于对失眠的概念、解释不同;使用的评定量表 以及调查的人口不同,使得出的失眠流行率不同;
• 全球高发;但就诊的人少; • 失眠在睡眠障碍中一直是最常见的; • 中国是失眠高发国家, • 总体来说,失眠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 青年人:10%;中年人:20%;老年人:35-50%
• 女性多于男性。 • 失眠在医院和精神病患者中有更高的概率。
•睡眠干扰和睡眠解释过程相互作用模型
•失眠维持认知模型
•注意-意向-努力路径
3-p模型
微观分析模型
睡眠干扰和睡眠解 释过程相互作用模 失眠维持型认知模
10
20
%
Jacobs et al. 1988, Coleman et al. 1982, Hajak and Rüther 1995
一、心理社会病因
• 心理因素:约占失眠原因的35%~44%
–怕失眠心理 –梦有害心理 –自责心理 –期待心理 –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 –手足无措心理 –易感人格特征 –情绪问题 –失眠的慢性化
! 失眠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溶解单位
30 25 20 15 10 5 0
对照
原发失眠
重症抑郁
Irwin et al., 1995
失眠影响的总结 显著的患病和生产力低下
增加意外的发生 降低功能能力和生产力 增加抑郁发生的危险 增加功能障碍 增加医疗资源的消耗
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全球高发
二、流行病学特点
20 10 0
死亡危险低 德国
4 5 6 7 8 9 10
一般人群的睡眠时间
Adapt. from Billiard et al. 1981; Kales & Kales 1984; Kripke et al. 1979, 1991; Zulley et al. 2003
失眠增加了意外和损伤
10 在过去1年中发生严 重意外的人群百分比
• 失眠症:是明确的临床诊断名称。
– 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的状况,其他症状 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难,睡不深,易醒多梦 、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适、疲乏或白
天困倦
世界卫生组织的失眠定义
按照ICD-10的失眠定义: A.有入睡困难、保持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
感 B. 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 C. 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 D. 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克森 Valdez 1989, 3:00 a.m.,
长时间连续工作无休息
乔治.W.布仕,美国总统
夜间睡眠差
约翰-保罗二世, 天主教皇
白天功能障碍
睡眠障碍者患其他疾患 ICD-10

症状性
4.5%
ICD-10 疾患
29.2%
51.5%
阈下
14.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5, 1996
• 大多数成年人存在睡眠不足,较一个世纪以前睡 眠时间减少1.5小时。
失眠在全球多见
100
患病率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英国,美国)
75
69.0†
50
31.0*
25
21.5*
12.2*
1.8*
0
脑卒中 强迫障碍 全面性焦虑 糖尿病
失眠
人群 (百万)
*Datamonitor 2000 †Based on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statistics 1997
第二讲
失眠(insomnia)
何金彩 教授/主任医师 温州医学院心理学系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
• 失眠,被称为现代社会悄然扩展的流行病。
• 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人群中约有20%-40% 患有失眠 。
• 美国据两份调查材料估计,失眠患者高达40006000万人,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1亿人 。
• 事实上,她相信她的认知障碍和脾气暴躁在晚上睡 眠不足后更加显著。
• 有甲亢史,她已经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了15年。
• F女士的诊断?
• 如果可以进行医学检查的话,什么才是 合适的?
•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什么因素? • 怎样的治疗是合理的?
内容提要
• 失眠的概述 • 失眠的病因 • 失眠的临床表现 • 失眠的检查 • 失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怕失眠心理--典型案例
• 刘某,女,45岁,公司人事部职员,因失眠、头疼、紧 张、手足冰冷等6月余求治于专科门诊。患者主诉本身睡 眠较浅,晚上易被惊醒,几个月前因要参加公司组织活 动而紧张彻夜未眠,越想使自己入睡越无法入睡。此后 极度关注自身健康问题,怕发展为失眠症,因此每晚想 尽办法使自己入睡,都不成功,有时通晚不能睡觉,常 是睡2~3个小时,头昏、烦躁,对外界事物兴趣降低,3 个月后症状加重,出现一阵阵的激动、烦躁不安、心惊 、出汗、手足发麻、胸闷、气粗,声称“一碰到家里的枕 头就无法入睡”,有时却能在沙发上入睡。
• 为了给自己有充分的睡眠时间,她总是晚 上10点左右上床,工作日大概早上7点左 右起床,周末最迟到早上9点。
• 晚上的睡眠问题导致了她白天脾气暴躁和 难以集中和组织自己的思维。
• 尽管她行政助理的工作成绩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她个人主观上认为这损害了她的工 作。她说她没有精力对付其他额外的事了 。
第一节 失眠的概述 ?
一、概念
• 1.失眠和失眠症的定义
•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常见类型 ;是指睡眠的 始发和维持或睡眠的形式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 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
• 失眠是一个综合征,是睡眠功能紊乱的表现, 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反映。
• “失眠”一词严格意义上是指无法入睡或睡 眠完全缺失。
• 特别是伴有疼痛、瘙痒、咳嗽、腹胀、便秘、多 尿、尿潴留、哮喘、吐泻、进食问题等躯体不适 或某些躯体疾病的都容易引起或加重失眠。
• 各种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 神经症以及其他各种精神疾病等,都常伴随失眠 症状。
3. 环境因素
• 乘坐车、船、飞机时睡眠环境的变化;生 活习惯的改变、更换住所、睡眠环境嘈杂 ,光线过强,湿度过大,卧室温度过低、 过高,床铺过软、过硬,蚊虫叮咬等不能 适应均可引起失眠。
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导致失眠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3
良好睡眠的标准
• 入睡快,一般在10分钟内入睡; • 睡眠深,呼吸深长而不易被惊醒; • 无起夜或很少起夜,无惊梦现象,醒后很
快忘记梦境; • 起床快,早晨起床后精神状态良好; • 白天头脑清醒,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 她家里是又脏又乱的,而且还经常推掉一 些社交甚至家庭活动的邀请。
• 她的失眠症大约开始于5年前,那个时侯关于离婚 和工作变动的生活压力增加了。
• 同时她被诊断为重度抑郁,于是她开始每天服用抗 抑郁药。她现在的症状已经和以前不同了。她无悲 伤或者失去兴趣,但是她还是对她不能工作得更有 效而感到沮丧,并把这些归咎于她的失眠。
– 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和态度 – 非功能性的睡眠行为 – 夜间情绪焦虑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的不良暗示是失 眠长久不愈的重要心理因素。
失眠是如何形成和持续的
• 各类应激事件+易感素质 睡眠紊乱
暂时的
• 暂时的睡眠紊乱+不良睡眠习惯、错误 睡眠认知 失眠持续(慢性失眠)
失眠的认知模型
•3-P模型 •微观分析模型
4. 生活节律因素
• 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如乘飞机作洲际旅行时的时 差反应,工作中的倒夜班,流动性质的工作等;
• 其他还包括白天睡眠过多、白天生活的影响、自 幼不良睡眠习惯;
• 人的生活习惯如“动力定型”,对规律性睡眠、 觉醒交替是很重要的。养成定时入睡、定时起床 的人,生活习惯很规律,便会形成条件反射性入 睡,即形成“动力定型”,一旦打破“动力定型 ”便会失眠。
• 睡眠障碍? • 失眠? • 失眠症?
?
2.失眠的影响如何?
睡眠缺乏的危害
三里岛 1979, 4:00 a.m. “人祸”
挑战者号宇航天飞机1986, 清早
切尔诺贝利 1986, 1:00 a.m., 连续工作15小时以后
渡轮 “Herald of Free Enterprise” 1987, 技
5. 生物药剂因素
• 如饮茶、喝咖啡、喝可口可乐饮料; • 服用中枢神经兴奋剂以及长期依赖酒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