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合集下载

关于张骞的出使西域小故事

关于张骞的出使西域小故事

关于张骞的出使西域小故事嘿,咱今儿个来讲讲张骞出使西域那档子事儿啊!张骞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想当年,汉武帝那是一心想和西域那边搭上关系,这任务就落到了张骞头上。

你说张骞这人得多勇敢啊,就带着那么几个人,啥都不清楚呢,就敢往那茫茫西域跑。

那一路上,可不是游山玩水啊,那是充满了各种危险和未知。

说不定啥时候就蹦出一伙强盗来,或者遇到啥恶劣的天气,迷路那都是常事儿。

张骞他们一路走啊走,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样。

这不就好比咱平常找东西,有时候找半天都找不着,但张骞可没放弃。

他就那么坚定地往前走,真让人佩服!这中间还发生了不少事儿呢。

有一回,张骞他们被匈奴人给抓住了。

哎呀呀,这可咋办?一般人遇到这情况,估计早就吓破胆了。

可张骞不,他在匈奴那待了好多年呢,还娶了匈奴媳妇。

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但张骞心里一直没忘了自己的使命啊,瞅准机会就跑了。

接着又继续往西走,那真叫一个执着。

他这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儿。

就像咱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啥都新鲜,啥都好奇。

张骞把看到的、听到的都记在心里,带回来给汉武帝。

他这一趟出使西域,那可真是意义重大啊!他打开了咱和西域交流的大门,让咱知道了外面还有那么大一个世界。

从那以后,咱和西域的贸易啊、文化交流啊就越来越多了。

你想想,如果没有张骞,咱能吃到那么多西域的好吃的吗?能看到那么多西域的新奇玩意儿吗?他就像一个勇敢的开拓者,为咱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咱得感谢张骞啊,他的故事真的很值得咱好好回味。

他的勇气、他的坚持,都给了咱很大的启发。

咱在生活中遇到点困难算啥呀,和张骞比起来,那都不是事儿!咱也得像张骞一样,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管遇到啥挫折都不放弃。

这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给咱的启示,咱可不能忘了啊!。

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导语: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骞出使西域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张骞出使西域传说故事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文言文张骞出使西域翻译

文言文张骞出使西域翻译

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翻译:张骞,是汉中人,在建元年间担任郎官。

当时皇帝询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称匈奴攻破了月氏王,将月氏王的头颅作为饮酒器。

月氏王因此逃亡,并且常常怨恨匈奴,没有与他们一同反击。

汉朝正打算消灭胡人,听闻此事后,想要派遣使者与月氏国建立联系,于是招募有才能的使者。

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征,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同从陇西出发。

经过匈奴时,被匈奴人捕获,匈奴单于对张骞说:“月氏在我北方,汉朝为何要派人前往使者?我想要派使者去南越,汉朝会答应吗?”单于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下了孩子,但张骞始终没有丢弃汉朝的使节。

后来,张骞与其属下逃亡到月氏,到达了大宛。

大宛国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本想与汉朝建立联系,却未能成功。

见到张骞后,大宛国的人非常高兴,询问他的目的地。

张骞回答道:“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了道路。

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

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将无法用言语形容。

”大宛国的人认为张骞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派遣使者护送他经过康居,到达大月氏。

当时的大月氏已经臣服于大夏国,居住在肥沃的土地上,很少有敌寇侵扰,生活安逸,又认为自己离汉朝很远,对匈奴的仇恨并不强烈。

张骞未能说服月氏国与汉朝建立联系。

返回途中,张骞再次被匈奴人捕获,留居匈奴一年多。

在这期间,匈奴单于去世,国内陷入混乱。

张骞与妻子、堂邑父一同逃回汉朝。

起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经过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两人得以返回。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击退匈奴,知晓水草分布情况,使军队得以充足供应。

张骞典故成语

张骞典故成语

张骞典故成语摘要:1.张骞简介2.张骞的典故3.由张骞典故产生的成语4.结论正文:张骞,字子文,西汉时期著名探险家、外交家。

他因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卓越的英雄。

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典故,这些典故后来演变成了我们常用的成语。

张骞出使西域,历经艰险,百折不挠。

他曾被匈奴俘虏,长达十年。

然而,他心怀国家大事,始终没有动摇信念。

他在匈奴期间,详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后来,匈奴内部发生动乱,张骞趁机逃脱,重返汉朝。

汉武帝刘彻得知张骞的壮举,十分感动,任命他为中郎将,再次出使西域。

张骞成功地打开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流。

张骞的典故中,最著名的当属“凿空西域”。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过程。

当时,西域各国对汉朝的了解非常有限,丝绸之路的开通遇到了很多困难。

张骞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智慧,说服了各国国王,成功地打通了这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凿空西域,意味着张骞在未知的领域中探索,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另一个与张骞有关的成语是“因敌制胜”。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张骞传》,原文为“骞将以其国之强,因敌制胜,汉国之利,事半功倍”。

这个成语意味着根据敌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取得胜利。

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曾多次遇到危险。

他凭借聪明才智,灵活应对,成功地化险为夷。

因敌制胜这个成语,充分体现了张骞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智慧。

由张骞典故产生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无畏、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

张骞的故事

张骞的故事

张骞的故事张骞,西汉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追求梦想和勇往直前。

他的勇敢和智慧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本文将为您讲述张骞的故事,带您一起领略他的伟大和勇气。

一、背景介绍张骞生于公元前164年,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在那个时代,中国的西北地区被称为西域,是一个神秘而危险的地方。

张骞从小就对西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渴望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二、西域使者公元前138年,张骞被任命为西域使者,负责与西域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任务,但张骞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张骞带领着一支由几百人组成的队伍,穿越了漫长而艰苦的沙漠和高山。

他们面临着饥饿、口渴和袭击的威胁,但张骞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三、突破西域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张骞终于突破了西域的封锁,成功地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他带回了大量的贡品和珍宝,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耀。

张骞的成功不仅仅是外交上的胜利,更是对人类勇气和智慧的伟大展示。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追求梦想和勇往直前。

四、对中国的贡献张骞的探险和外交活动不仅带来了财富和荣耀,还为中国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

他的努力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与西域各国的交流,中国学到了许多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和经济。

同时,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也通过张骞的努力传播到了西域和其他国家。

五、张骞的精神张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智慧,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

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张骞的故事是我们的榜样,他的勇气和智慧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六、结语张骞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的勇气和智慧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探险和外交活动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耀,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张骞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张骞典故成语

张骞典故成语

张骞典故成语目录1.张骞简介2.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3.张骞出使西域的历程4.张骞的贡献和影响5.与张骞相关的成语典故正文张骞,字子文,西汉时期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

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刘彻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一场历时数十年的传奇历程。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是为了打破匈奴对西域的控制和封锁,建立西汉与西域国家的友好关系。

在此之前,匈奴一直对西域国家进行压迫和控制,使得西域国家与汉朝之间的联系中断。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汉武帝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他带领一支队伍,穿越了戈壁沙漠、翻过了帕米尔高原,途中还遭遇了匈奴的围困和追杀。

然而,张骞并没有放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大月氏。

在大月氏,张骞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说服大月氏与汉朝联合抗击匈奴。

虽然最终没有达成预期目标,但他为汉朝与西域国家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张骞的贡献和影响深远。

在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期间,他深入了解了西域的地理、民族、政治、经济等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带回汉朝。

这使得汉朝对西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为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张骞的努力使得汉朝与西域国家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推动了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流。

与张骞相关的成语典故有“骞马西行”和“骞迹千古”。

其中,“骞马西行”形容英勇无畏,奋发向前;“骞迹千古”则表示业绩辉煌,永垂不朽。

这些成语典故都是对张骞为国家付出、坚持不懈精神的赞美。

总之,张骞作为汉朝的使者,出使西域,为汉朝与西域国家的友好关系、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骞的故事有哪些

张骞的故事有哪些

张骞的故事有哪些张骞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与旅行家。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闻名遐迩。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张骞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骞的故事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一共出使西域两次。

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带着胡人堂邑父等一百多号人出使大月氏,堂邑父在途中刚好做张骞的翻译。

但是在去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发现,随后被掳去软禁起来。

匈奴单于为了拉拢张骞,进行了各种诱惑,还给张骞娶妻生子,但是依然没有动摇张骞出使大月氏之心,他不改汉节,坚定忠臣之心,就这样在匈奴部落生活了十年。

终有一日,张骞趁敌人监视有所松懈,便趁其不备逃离匈奴的魔爪。

但是没有带上妻儿便离开了,这里就说明大汉之命在张骞心中的地位是不能撼动的。

逃亡的道路十分艰难,但是张骞等人毕竟在匈奴的地盘生活了十余年,这为他的逃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因而他们非常顺利的避开了匈奴的监视。

他们一直向西逃难,路上饥寒交迫,物资缺乏,人烟稀少,困难重重,就这样张骞等人来到了大宛国。

大宛国的国君听闻张骞的经历后,派人将他们送到康居,康居王又派人将其送到大月氏。

事后,张骞动身回汉。

在回去的途中不巧有遇到了匈奴,匈奴再次将他们带了回去,就这样又被扣留了一年多。

在匈奴内乱的时候,张骞趁乱又成功逃出了匈奴的地盘,回到了汉,这便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一一九年,这次出使西域带了三百多人,带了丝织品以及牛羊等牲畜,这一次出使乌孙王国很是顺利,因为匈奴那时候已经投降汉朝,所以路上已没有了障碍。

张骞的精神有哪些两千多年来,张骞的精神一直沿袭到今天。

他不怕苦,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一直为世人所赞颂。

当时汉武帝招募人员出使西域之时,张骞便勇敢报名,出使西域的道路困难重重,可想而知,没有超乎于常人的勇气与毅力是不可能主动报名的。

因为没有人走过西域的道路,张骞的出使西域的事迹使他成为第一人。

这条连接同西方发展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500字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500字

张骞是中国汉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探险家和外交家。

他于公元前138年被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开创了中国与西域地区的贸易和外交交流,以下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聪明好学,勤奋努力,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汉武帝希望打破匈奴对西部边界的威胁,通过与西域地区建立友好关系来确保国家安全。

于是,他选拔了张骞作为使节,命他前往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一支由几百人组成的使节团,穿越漫长而艰苦的丝绸之路进入西域。

这条路线充满了沙漠和高山,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危险,但张骞带领团队坚持不懈。

他们克服了沙漠的艰难,穿过了大漠孤烟,途中还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最终,张骞和他的团队成功地到达了大夏国(今天的塔里木盆地一带),他们向当地的国王表达了汉朝的善意和友好愿望。

尽管遇到了种种困难,包括当地人语言的障碍和他们对外来者的怀疑,但张骞通过智慧和谦虚赢得了大夏国王的尊重和信任。

张骞在大夏国逗留了一段时间,与国王和当地贵族进行了频繁的交流。

他了解到西域地区丰富的资源和繁荣的商业贸易,认识到与西域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张骞充分发挥自己的外交才能,成功地争取到了大夏国王的支持,签订了友好条约,并带回了一些珍贵的物品和信息。

当张骞返回长安时,他被汉武帝热烈欢迎,并且被授予了“大夏都尉”的荣誉职位。

他的使命被视为一项伟大的外交胜利,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信息,还为中国与西域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张骞的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外交和贸易的重要事件,它开创了中国与西域地区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交流。

他的勇气、智慧和外交手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成为中国外交交往史上的一座丰碑。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合匈奴的世敌,位于匈奴西边的大月氏国,一起抗击匈奴。

扩展资料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历史意义
①张骞通西域,不仅获得了大量过去闻所未闻的资料,而且也传播了西汉的声威。

②张骞通西域,开通了西域的道路,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③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更频繁,规模与范围更大。

使臣、商队、宗教僧侣的往来,使当时世界几大文明汇聚,西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张骞通西域以后,天山南北与内地首次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成语中的名⼈故事成语中的名⼈故事(15篇)成语中的名⼈故事1⽜⾓挂书 ⽜⾓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当侍卫。

他⽣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不⼤⽼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

有⼀回,李密骑了⼀条⽜,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成语中的名⼈故事2 1、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个很伟⼤的⼤学问家孟⼦。

孟⼦⼩的时候⾮常调⽪,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呢!有⼀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就和邻居的⼩孩⼀起学着⼤⼈跪拜、哭嚎的样⼦,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我不能让我的孩⼦住在这⾥了!”孟⼦的妈妈就带着孟⼦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和邻居的⼩孩,学起商⼈做⽣意的样⼦。

⼀会⼉鞠躬欢迎客⼈、⼀会⼉招待客⼈、⼀会⼉和客⼈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的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也不适合我的孩⼦居住!”于是,他们⼜搬家了。

这⼀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应该住的地⽅呀!” 后来,⼤家就⽤“孟母三迁”来表⽰⼈应该要接近好的⼈、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囊萤映雪 孙康家⾥很贫穷,买不起灯油。

⼀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透进⼀丝光亮。

原来那是⼤雪映出来的光。

他发现可以利⽤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即穿好⾐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地上映出的雪光,⽐屋⾥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即看起书来,⼿脚冻僵了,就起⾝跑⼀跑,同时搓搓⼿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

后来,他当了⼀个御史⼤夫。

晋代时,车胤从⼩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亲⽆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精选5篇)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精选5篇)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巳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篇1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

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

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

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

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

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

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

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音qiān),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

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

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

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

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

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

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

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

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成语故事】言无不尽

【成语故事】言无不尽

【成语故事】言无不尽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张骞的智者,他聪明过人,口才出众,著名于当地。

张骞年轻时曾在学堂里读书,深得师父的赞赏。

师父常常对他说:“言无不尽者,方能成为真正的智者。

”张骞虽然口才极佳,但他深知,能言善辩并不代表真正的智慧。

于是,他努力修习文学和经史等学问,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天,张骞收到了国王的召唤,他被任命为国家使节,负责去西域与周边各国交往。

西域是一个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的地方,可以与中原进行良好的贸易往来。

张骞非常高兴,他知道这是一次展示自己智慧的机会。

于是,他整理好行装,带着礼物和文书启程了。

在旅途中,张骞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但他从未放弃。

他遇到了沙漠、山峦和贼寇,但他都一一突破了。

终于,张骞来到了西域边境。

这里有一座高大的城墙,城墙上刻着“言无不尽”四个大字。

张骞亲眼见到这样的场景,心中非常感动。

他明白,这些字意味着智者应该对事情有正确的判断和见解,并能够透彻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张骞来到城墙边,遥望着远方。

他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任,必须在与外地人交往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口才。

于是,张骞进入了城墙。

城墙的里面是一片繁华的景象,各个商贩和商人来往穿梭,商铺里陈列着各种精美的商品。

张骞四处游览,他看到了许多奇特的风俗和文化。

他看到了西域人民的热情好客,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喜欢品尝美食和美酒。

在这里,张骞遇到了一位西域商人。

这位商人与张骞交谈甚欢,他告诉张骞,这里的人民非常勤劳,他们努力工作,以赚取更多的财富。

张骞心中暗自思考,他认为西域人民的勤劳是值得学习和推崇的,而自己的儒家思想也应该传播到这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原文化。

于是,张骞决定与西域商人进行文化交流。

他向他介绍了中原的儒家思想和各种礼仪规范。

西域商人听得津津有味,他表示对中原文化非常感兴趣,并且希望能够了解更多。

张骞兴奋地向他讲述了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中原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中华美德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中华美德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中华美德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是汉朝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

汉武帝刚登上皇位不久,想联合西域(今新疆以西一带)的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于是下诏书公开招募使者去联络大月氏,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勇敢应召。

公元前138 年,张骞带领一支队伍从陇西向大月氏国出发,不巧中途便被匈奴扣留。

匈奴单于(chán yú)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大月氏的念头,实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为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但张骞始终保留着那根出使的旌节,一直不忘汉武帝交给自己通使大月氏的神圣使命。

一晃十年过去了,匈奴对张骞的看管也松了下来。

有一天,张骞与他的下属趁匈奴人不防备,骑上快马逃向大月氏。

这次行程极为艰苦。

张骞一行穿过戈壁荒滩和高山峻岭,风餐露宿,艰难跋涉。

干粮吃尽了,就靠射杀禽兽充饥。

很多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大宛。

大宛王早听说有个富饶强盛的汉朝,很想互通往来,现在见到汉朝使者很高兴,热情地招待了张骞等人,并派人一直护送他们到了康居(约在今天的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又由康居到了大月氏国。

这时大月氏已经统治了更广大、更肥沃的地域,大月氏王感到很安乐,不想再和匈奴打仗了。

张骞在那里始终得不到大月氏王明确的答复。

他滞留了一年多,只好返回。

在回国途中,他们又被匈奴抓到并被扣留了一年多。

直到单于死了,国内动乱,张骞才逃回到汉朝。

汉武帝为表彰张骞的功劳,封他为太中大夫。

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着一百多人,历经十三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公元前119 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

他率领三百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数千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

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访问。

志在必得的成语故事

志在必得的成语故事

志在必得的成语故事
故事1:
春秋时期,齐国名将孙武率领吴国军队进攻楚国,把楚军打得大败。

吴王阖庐非常高兴,封孙武为上将军。

不久,吴国又要去攻打越国。

孙武说:“军队劳累不堪,不便远征。

越国虽在南方,与吴国关系密切,但民风强悍,会拼死抵抗。

”吴王不听,结果在会稽之战中被越国以少胜多,吴王阖庐的脚也被越军打断,吴国大败。

故事2:
越王勾践逃回国内后,卧薪尝胆,一心想要打败吴国,以雪前耻。

为了生存下去,勾践屯田垦地,并重用范蠡、文种等人。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转弱为强。

故事3:
秦始皇嬴政在兼并了六国之后,自认为功德超过三皇五帝,决定给自己一个比“皇帝”更具威力的名称——“皇帝”。

同时他决定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以约束臣民的行为。

他规定:臣民犯罪,不是按一般法律量刑判刑,而是根据犯罪的轻重大小来决定刑罚。

小罪判刑短至几个月,大罪判刑长到几年、几十年,甚至死刑。

秦始皇的这些严刑峻法一方面体现了他残暴凶狠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为他日后防止臣民反抗、维护暴虐统治提供了借口。

故事4: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他前后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多年,使汉朝与西域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

同时,张骞还派副使访问过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张骞的出使为汉朝与世界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因此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第一人”。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向西域派遣使者的重要事件。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端,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张骞是汉代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出生在一个世家,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勇气。

在他年轻的时候,汉武帝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西域,但都未能取得成功。

直到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能够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并不顺利,他经历了艰难的跋涉和险象环生的考验。

在西域的沙漠中,他和同伴们饱受饥渴和疲惫的折磨,但他始终坚定地前行着。

最终,他成功地抵达了西域的都城大夏。

在大夏,张骞见到了西域国王,并向他呈上了汉武帝的国书。

国王对张骞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与他展开了友好的交流。

在西域的都城,张骞了解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风貌,也带回了许多有关西域的珍贵情报。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为后世的中西文化交流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他的壮举开创了中国与西域的友好交往,也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

他的勇气和智慧,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珍惜中西文化交流的友好传统,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成语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成语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成语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第一篇:成语故事张骞出使西域成语故事西汉后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死了以后,第二年春天,皇太子刘彻当了皇帝,这就是少年英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

匈奴部落住在中国北方广袤的蒙古草原上,汉武帝时,中国北方屡遭他们的欺凌和侵扰。

经过几年的扩张混战,匈奴击败了许多游牧部落,占有了他们的家园。

当时在河西走廊——敦煌一带,曾经居住着一个强大的部落,叫做月氏。

后来,匈奴人用武力征服了这个国家,残酷地杀害了月氏国王,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

月氏人想攻打匈奴报仇,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周围其他的部落都不敢与匈奴为敌,所以他们无法争取到任何同盟;即使远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也无意收留他们。

所以月氏人只能向更远的西方迁徙。

汉武帝得到这个消息后,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想派人前去联络月氏,以便夹击匈奴。

当时,要把结盟的书信送往月氏,意味着3000多公里的漫漫旅途,沿途有重山阻隔,没有向导知道路该怎样走。

更危险的是,要到月氏,就要穿越匈奴人控制的领地,那里有驾驭着骏马的敌人围追堵截。

而且在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月氏部落到底迁到了哪里。

汉武帝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下一道招贤榜,募天下的仁人志士出使西域去联络月氏人。

招贤榜一贴出,应征者寥寥无几。

不过,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看到招贤榜后,主动向汉武帝请缨,表示愿意与联系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100名随从出发了,同行的还有一个跟了张骞多年的蛮族奴隶,名叫甘父。

当接近匈奴领土时,张骞一行没有胆怯,他们直接向匈奴的防线进发,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穿过匈奴的土地。

不幸的是,张骞一行经过匈奴的时候,被匈奴人抓住,全都做了俘虏,押送到单于那里。

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这一扣便是十一年。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
3. 文化方面:西域的物產、樂器、宗教相 繼傳入中國;而中國的技術亦得以向西 傳播。
琵琶
箜篌
葡萄
苜蓿
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
4. 經濟方面:中國與西域的經濟聯繫日漸加 強,中國的絲織品和漆器西傳,西域的馬 匹、和香料亦傳入中國。
西漢絲織品
漆器
大宛馬
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
背景:
1. 漢初採和親政策,以財帛籠絡匈奴,但匈 奴仍威脅邊疆。武帝時,經過多年休養生 息,國力充實,於是決定改守為攻,痛擊 匈奴。
Hale Waihona Puke 張騫出使西域背景: 2. 漢帝為防西域諸國聯合匈奴,於是在
出擊匈奴前,先聯絡西域國家,以斷 匈奴右臂。
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
1. 武帝聞大月氏與匈奴有隙,命張騫出使, 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在途中被匈奴所 擄,其後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但大 月氏生活安定,不想與匈奴為敵,張騫 只得無功而回。
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
2. 張騫回國後,建議聯合烏孫,折斷匈 奴右臂,武帝遂再遣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
3. 張騫抵達烏孫,惜烏孫不敢與匈奴為 敵,張騫只有遣使至大宛、康居等地, 聯絡西域諸國,促使漢與西域各國建 安。
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
1. 政治方面:張騫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國與 漢結盟,孤立匈奴,從此漢朝取得西朝的 控制權。 2. 交通方面:張騫出使西域後,漢與西域的 交通日漸頻繁,逐漸形成中西交通史上著 名的「絲綢之路」。
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
5. 歷史方面:張騫出使西域時的所見所聞, 均由《史記〃大宛列傳》所記下,成為 珍貴的歷史資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
西汉后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死了以后,第二年春天,皇太子刘彻当了皇帝,这就是少年英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

匈奴部落住在中国北方广袤的蒙古草原上,汉武帝时,中国北方屡遭他们的欺凌和侵扰。

经过几年的扩张混战,匈奴击败了许多游牧部落,占有了他们的家园。

当时在河西走廊——敦煌一带,曾经居住着一个强大的部落,叫做月氏。

后来,匈奴人用武力征服了这个国家,残酷地杀害了月氏国王,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

月氏人想攻打匈奴报仇,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周围其他的部落都不敢与匈奴为敌,所以他们无法争取到任何同盟;即使远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也无意收留他们。

所以月氏人只能向更远的西方迁徙。

汉武帝得到这个消息后,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想派人前去联络月氏,以便夹击匈奴。

当时,要把结盟的书信送往月氏,意味着3000多公里的漫漫旅途,沿途有重山阻隔,没有向导知道路该怎样走。

更危险的是,要到月氏,就要穿越匈奴人控制的领地,那里有驾驭着骏马的敌人围追堵截。

而且在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月氏部落到底迁到了哪里。

汉武帝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下一道招贤榜,募天下的仁人志士出使西域去联络月氏人。

招贤榜一贴出,应征者寥寥无几。

不过,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看到招贤榜后,主动向汉武帝请缨,表示愿意与联系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100名随从出发了,同行的还有一个跟了张骞多年的蛮族奴隶,名叫甘父。

当接近匈奴领土时,张骞一行没有胆怯,他们直接向匈奴的防线进发,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穿过匈奴的土地。

不幸的是,张骞一行经过匈奴的时候,被匈奴人抓住,全都做了俘虏,押送到单于那里。

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这一扣便是十一年。

张骞在匈奴娶了一位妻子,生了儿女。

张骞等人虽然身在匈奴,但一直没有忘记汉武帝交给的任务。

后来,匈奴人终于放松了警惕,他找准机会,和几个随从一起逃脱了。

张骞和甘父逃出后,历经艰险,经过几十天的奔波,进入大宛国境地。

大宛国早就听说西汉王朝地大物博,繁荣昌盛,想和汉王朝建立联系。

看到张骞到来,真是喜出望外,就以优礼相待,问他打算到哪里去。

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

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

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

”大宛的国王听从了张骞的话。

休息了几天以后,大宛国王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大月氏。

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

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新王带领自己的人马往西进攻大夏,占领了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

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了。

等张骞来了以后,和他们谈起夹击匈奴的事,他们竟不大感兴趣,外交商谈也不得要领,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

无奈之下,张骞他们起程回国了。

在经过匈奴的土地时,张骞再次被扣留,一年后,赶上匈奴国内大乱,他和妻子在甘父的帮助下回到了故乡。

再次拜见汉武帝时,距张骞奉命出行已经过去了12年。

张骞的这次西行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是终于打开了西行的途径,使处在匈奴铁蹄下的西域各国都知道了强大的汉朝并没有忘记他们,这对于当时和以后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后来,人们从月氏国对张骞夹击匈奴不感兴趣,说话不把握要点,引申出“不得要领”这句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