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经济统计学专业描述

经济统计学专业描述

经济统计学专业描述经济统计学专业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旨在通过收集、处理和解释数据,解决经济问题。

经济统计学专业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以及深入了解经济系统和市场运作的能力。

一、专业课程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数学、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等。

其中,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统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

此外,经济统计学专业还会涉及到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实践性课程,如商业数据分析等。

二、专业技能经济统计学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技能、数据处理和统计软件的使用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分析方法。

此外,还需要能够解读经济数据和市场趋势,具备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在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领域、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型企业等领域都有就业机会。

具体职业包括经济分析师、金融分析师、市场分析师、数据分析师、经济学家等。

此外,经济统计学专业毕业生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深耕学术界。

四、优势和挑战经济统计学专业的优势在于它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能够提高经济决策、市场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在数字时代,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使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市场需求大幅提升。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毕业生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竞争力,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经济统计学专业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同时也充满机会和发展空间的学科。

能够让毕业生在职场中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之一。

(二)编写依据:根据XXXXX学院XX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7月修订)修订培养目标而制定的。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统计学对认识社会的作用;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关情况,学会各种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四)学时数与学分数:本课程理论36学时,实践/实验18学时,共54学时,3学分。

(五)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 2018-2021年级学生。

(六)课程编号:KY1811B06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统计的起源、统计学的发展历史第二节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知识点: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统计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三节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工作过程知识点: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统计工作的过程第四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流量与存量第五节统计指标的形成及表现形式知识点:统计指标的形式、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第二章数据的搜集第一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知识点:统计调查的意义、要求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第二节搜集资料的方式和方法知识点:搜集资料的方式、搜集资料的方法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知识点:数据审核、筛选、排序第二节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展示知识点:分类数据的整理与图示、频数及其分布表、条形图、饼图、顺序数据的整理与图示、累积频数及其分布表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展示知识点:分组数据、组中值、组距、直方图、雷达图、线图第四节合理使用图表知识点:SPSS基本操作实践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第一节集中趋势的度量知识点:集中趋势、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第二节离散程度的度量知识点:异众比、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第三节偏态与峰态的度量知识点:偏态及其测度、峰态及其测度第四节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描述性统计上机实践第五章概率与概率分布、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第一节概率与概率分布知识点: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统计定义、离散型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第二节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知识点:统计量的概念、常用的统计量、抽样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第三节样本均值的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知识点:样本均值的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第六章参数估计第一节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知识点:估计量与估计值、点估计与区间估计、评价估计量的标准第二节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知识点:一个总体均值、比例、方差的区间估计第三节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知识点: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比例之差、方差比的区间估计第四节样本量的确定知识点:估计总体均值的样本量的确定、估计总体比利时样本量的确定第五节 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七章假设检验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知识点:假设问题的提出、假设的表达式、两类错误、假设检验的流程、利用P值进行决策、单侧检验第二节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知识点:检验统计量的确定、总体均值的检验、总体比例的检验、总体方差的检验第三节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知识点:检验统计量的确定、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检验、两个总体方差比的检验、检验中的匹配样本第四节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知识点:关于检验结果的解释、单侧检验中假设的建立第五节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八章分类数据分析第一节分类数据与卡方统计量知识点:分类数据、卡方统计量第二节拟合优度检验知识点:案例分析第三节列联分析:独立性检验知识点:案例分析第四节列联表中的相关测量知识点:相关系数的定义、公式及应用第五节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九章方差分析第一节方差分析引论知识点:方差分析及其有关术语、基本思想和原理、基本假定第二节单因素方差分析知识点:数据结构、分析步骤、关系强度的测量、多重比较第三节双因素方差分析知识点:双因素方差分析机器类型、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第四节 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十章指数第一节基本问题知识点:指数的概念、分类、编制问题第二节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的应用知识点:简单指数案例分析、拉氏与帕氏指数的案例分析第三节典型指数介绍知识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概念、计算及其作用四、实践/实验教学(一)项目名称:学生团队统计报告(二)目的要求:为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规定由学生团队(原则上要求3-6人)自行选择统计对象,合力完成统计报告并于学期第十八周上交电子版。

经济学专业教学大纲-统计学

经济学专业教学大纲-统计学

《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131709课程英文名称:Statistics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0 上机:8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作为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在国家管理、企业预测与决策、市场营销调查、家庭投资决策,以及人类的一般认识活动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将被日益广泛应用。

概率论与其他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信息处理手段的自动化被称为“现代统计”的两大标志。

从学科发展趋势看,统计学科学必将与信息科学紧密联系,理论统计与应用统计并重。

作为国家教育部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指定了八门核心课程和为工商管理类指定了九门核心课程之一的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作用;2.熟知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比较完整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体系;3.学会利用现代化手段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使统计学的强大工具功能得以充分发从而为相关学科的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性的贡献。

4.具备基本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定量分析意识;5.具备基本的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过程。

2.基本理论和方法:统计数据的概括性度量分析(集中趋势的度量、离散程度的度量偏态和峰态的度量);参数估计(基本原理、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区间估计、样本量的确定);假设检验(基本原理、总体均值和比例的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利用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等);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时间序列的描述性分析、构成因素与预测程序、平稳序列的预测、趋势序列的预测、复合型序列的分解预测)。

3.基本技能:原始及次级资料的收集方法、利用软件绘制统计图、编制频数分布表、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会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大学金融统计学教案

大学金融统计学教案

大学金融统计学本教案针对大学金融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从而有效地分析金融数据和市场趋势,为未来的金融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概率论、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重点针对金融领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进行讲解,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统计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2. 能够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金融数据的特征和分布情况;3. 能够掌握概率分布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应用于金融风险和收益的分析;4. 能够运用假设检验方法检验金融市场的有效性;5. 能够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金融市场的预测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章统计学简介1.1 统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1.2 统计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第二章描述性统计2.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2 中心位置和离散程度的度量2.3 数据的分布和偏态性分析第三章概率论3.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2 概率分布的基本类型和特征3.3 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第四章假设检验4.1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4.2 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4.3 非参数检验和置信区间的应用第五章回归分析5.1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5.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5.3 模型的拟合和诊断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

同时,利用教学实验室和统计软件等工具,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方法本课程采用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和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估方法,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中,作业和小组讨论占比较大,旨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并提高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陈希孺、黄俊英、谢丹;参考书目:1. 《金融计量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姜新芝、李林;2. 《金融统计分析》,李昌钰;3. 《数据分析与统计建模》,吳喜之等。

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课程介绍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介绍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

2. 培养目标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课程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人才:•掌握现代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与建模的能力;•具备经济统计调查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具备经济统计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

3. 课程设置3.1 统计学基础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回归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统计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与模型3.2 经济学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数学方法•经济政策与管理3.3 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经济统计学导论•经济统计调查与数据处理•经济统计应用案例•政策评估与经济预测•统计决策与风险管理3.4 实践教学环节•经济统计学实习•经济统计学实验•统计分析实践4. 学习方法•注重理论学习,掌握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多进行实践操作,加强数据分析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力;•加强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通过小组项目等活动培养团队精神;•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就业于统计部门、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大型企业等领域。

就业岗位包括统计分析师、数据分析师、经济统计调查员、经济分析师等。

此外,还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6. 总结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将具备丰富的数据分析和经济统计模型建立能力,为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经济统计学课程内容

经济统计学课程内容

经济统计学课程内容经济统计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经济现象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方法,以及经济数据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经济统计学课程的内容。

一、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它依据一定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经济统计学课程中,我们首先会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变量等,以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

这些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经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工作是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在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各种经济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包括调查法、抽样调查、实验法等。

同时,我们还会学习如何对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三、经济数据的描述与分析经济统计学课程中,我们还会学习如何对经济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这包括学习如何计算和解释各种统计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

同时,我们还会学习如何运用图表等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展示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四、经济数据的应用与预测经济统计学不仅仅是对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还包括对经济现象的应用和预测。

在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如何利用经济数据进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评估,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经济趋势进行预测。

这些应用和预测方法对于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经济统计学的实证研究经济统计学课程还会介绍一些经济统计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这包括如何设计经济实验、如何进行经济调查和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学习这些实证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六、经济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经济统计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不仅仅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中,还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领域。

在课程中,我们还会学习一些经济统计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经济统计学的实际应用。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前言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现在《统计学》课程已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应使学生理解统计原理,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增强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量化分析的素养和技能。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色2.理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内容]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目的要求]1.掌握数据的计量尺度与数据的类型,2.初步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理解数据搜集、分类汇总的基本方法,3.掌握次数分布表与图的制作方法。

[教学内容]1.数据的计量与类型2.统计数据的搜集3.统计数据的整理第二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目的要求]1.掌握集中趋势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特点和应用场合;2.掌握离中趋势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特点和应用场合。

[教学内容]1.绝对数与相对数2.集中趋势的描述3.离散程度的描述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目的要求]1.了解掌握推断统计的基础知识2.掌握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教学内容]1.概率基础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四章、时间数列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时间数列的水平、速度分析方法;2. 了解时间数列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分析以及循环变动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时间数列分析基础2.长期趋势分析3.季节变动分析4.循环波动与不规则波动分析第五章、指数[目的要求]1.理解指数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3.理解指数体系的概念,掌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指数的性质与分类2.加权指数3.指数体系4.几种常用的重要指数第六章、参数估计[目的要求]1.了解掌握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抽样分析的重要概念2.掌握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参数估计量的评价标准3.介绍几种重要的区间估计[教学内容]1.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2.参数估计基本方法3.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的估计4.两个总体均值及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估计第七章、假设检验[目的要求]1.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2.掌握参数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3.掌握常用的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4.理解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的联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向学生介绍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国民经济统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日后从事国民经济研究和决策提供坚实基础。

1.了解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

2.熟悉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掌握国民经济统计的数据来源、收集和处理技术。

4.能够运用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

1.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则和分析框架•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数据来源与分类•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数据来源及其特点•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数据分类与指标体系•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核算单位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指标•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及其指标•国民消费核算体系及其指标•国民投资核算体系及其指标•国际收支核算体系及其指标4.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数据收集与处理•调查方法与样本设计•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5. 国民经济统计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评估•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监测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实践操作:安排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和交流对国民经济统计学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4.项目研究:安排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或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五、考核与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2.期中考试: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笔试。

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国民经济统计学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31050课程名称:《统计学》总学时数:54实验或上机学时:1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

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

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

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共计8章: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第三章统计整理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urriculum design of Economic Statistics设计周数:2学分:2适应对象:经济学专业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是应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以前的知识积累而进行的综合性的训练,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设计提供给学生分析实际统计问题、选取适当统计方法建立模型、编写调试SAS程序、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也是对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所学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在自己所选定的内容里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分析方法。

三、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四、课程设计期间的理论教学与参观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

理论教学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目的、任务、要求和主要统计分析方法的介绍及对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初稿的意见反馈两个内容。

五、课程设计方法与指导要求在该课程设计中,教师应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尽量多地给出有实际意义的统计问题,学生在其中任选课程设计题目。

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亲自去体验分析问题、建立统计模型、用SAS系统编程计算、修改模型这一解决实际问题的循序渐进过程。

六、课程设计作业、图纸及报告要求和检查措施学生要以论文的形式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在课程设计论文中,字数不得少于5000。

1、总体要求设计分组:3人或4人一组,自由分组提交作业内容:(1)设计报告打印稿(2)电子文档2、撰写报告的要求以组为单位提交报告,提交报告包括的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2)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数据收集及整理数据分析阶段文档编写阶段备注:说明具体的分工和贡献(3)概要说明数据来源、简单介绍报告的内容等情况。

统计学课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案
三、是非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第三节 分布形状的描述
一、分布形状和形状指标 二、偏度系数 三、峰度系数
主要
参考资料
【1】《统计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徐建邦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
【2】《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3】《统计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一版),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和综合使用能力。
第四节 各种抽样组织形式的参数估计
一、简单随机抽样二、分层抽样 三、等距抽样
四、整群抽样 五、多阶段抽样
主要
参考资料
【1】《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2】《统计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工商统计学》(第三版),道格拉斯(美)等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
6、什么是连续变量?什么是离散变量?两者有何区别?
教学后记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并了解统计数据收集的意义、种类和统计调查的方式与方法,掌握调查方案的制定 ,对问卷设计进行实践。明确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承前启后的地位 ,掌握分组的方法和技术,认识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表现形式 ,学会统计表的编制并能熟练运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改革是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统计学教学也不例外。

尽管统计学教学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现阶段,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培养具有较高统计应用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统计学教学面临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艰巨任务。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建设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扩大,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发展,经济学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近几年,教育界的同仁已经开始借鉴国外经济学教学理念即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这就对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几年,专家学者结合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结合以及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
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与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适应改革开放对人才知识与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形成科学的课程内容体
系,以求更好的体现经济学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点。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经济类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点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以三大统计阶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

1、统计学基本知识的讲授。

主要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统计学的几大代表理论、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和职能等,目的是让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的讲授。

主要是对统计调查方法、调查手段、数据整理技术、如何进行分组作业等内容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过程的前两个步骤,即统计调查与整理。

3、统计分析方法的讲授。

重点讲授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目的是培养和加强学生解决社会经济具体问题的能力。

上述三大块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统计学基本知识是学习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分析方法则是统计学的最核心内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1、提高教材质量,增加教学材料的信息量
大力提高“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或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教材的使用比重,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

双语教学课程全部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同时提高自编教材的质量和水平,修订和编写出适应我专业培养人才需要的系列配套教材,最终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新体系。

当然,除了现有的固定教材外,教学中还需要采用辅助材料,即课堂补充材料。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充实教学内容;增加学科的趣味性。

这些材料来源可以摘自近期期刊、重要会议纪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相关学科的教材、网络媒体等。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统计学是关于大量资料的搜集、整理、传输和开发利用的方法论科学。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承担着为其它各门专业课提供相关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的重要任务,通过统计学的学习,着重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验数据分析、统计调查等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阅读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即把课外自学与课堂讲授、课外调查与实验分析、课内实践与课外科研三种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讲授与自学——夯实基础;调查与分析——突破重难点;课内实践与论文科研——培养能力,做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统计学的教学应以互动形式为主,逐渐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分析数据。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把该课程内容构造在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理利用实验课时,调整实验难易度,加大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结合案例教学,比如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

深入浅出的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分析。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1块黑板、1支粉笔、1本教材、1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拓宽培养途径,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发
开展学术讲座、科技活动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将所学理
论知识具体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

这一切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以传授知识为手段,以达到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加上教师的潜心钻研,我校统计学的课程设置更为合理、科学,也逐步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达到了复合型经济类人才的培养要求。

4、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在吸收国内外《统计学》课件优点的基础上,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套质量较高的课件。

在课件中以EXCEL作为计算工具,实现Powerpoint 文档与EXCEL文档的超级链接。

同时,我们积极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获得了许多统计处理软件及教学课件,有利于我们不断改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觉得具有时代感、新鲜感,可接近,易于接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上也提供了许许多多的统计资源。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手段学习统计学,我们除了提供一些统计网站给学生参考之外,还将部分多媒体教室与校园网连接,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直接调用网络数据,如一些统计信息、统
计案例、国外的统计课件等等,使信息量大大增加,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今后,网络教学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方向。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最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李晶(1983—),女,湖北襄阳人,经济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统计学、金融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