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二面角的求法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平面,、 ⊂ 平面,则, .
∴ 以为原点,为x轴,以过点与平行的直线为轴,为轴 . 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
1、建立坐标系
所以 0,0,0 , 0,0,1 , 1,1,0 , 1,0,0 ,
| ∙ |
1
1
3、利用数量积
所以: = | , | =
=
=
2∙ 2 2
所以二面角 − −
的大小为
3
4、判断角大小
变式训练,构建模型
2、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O,
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O1O⊥底
n1,
n2
n1,
n2
l
cos
n1,
n2
n1,
n2
l
cos n1, n2 cos
cos n , n
1
2
总结:解题时我们只需观察图形是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再根据所求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下结论即可!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的步骤:
1、建立坐标系,两两互垂直
面ABCD. 求二面角B-A1C-D的余弦值.
解
因为四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又
O1O⊥底面ABCD,所以OB,OC,OO1两两垂直.
如图,以O为原点,OB,OC,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
设棱长为2,因为∠CBA=60°,
所以 OB= 3,OC=1,
专题35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
专题35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高考地位】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命题的一个重点,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的考查更是重中之重. 其求解的策略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一般方法,即按照“作——证——解”的顺序进行;其一是空间向量法,即建立直角坐标系进行求解. 在高考中常常以解答题出现,其试题难度属中高档题.类型一 空间中线线角的求法方法一 平移法例1正四面体ABCD 中, E F ,分别为棱AD 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 与CD 所成的角为 A.6π B. 4π C. 3π D. 2π 【变式演练1】【2021届全国著名重点中学新高考冲刺】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6,点F 是棱1AA 的中点,AC 与BD 的交点为O ,点M 在棱BC 上,且2BM MC =,动点T (不同于点M )在四边形ABCD 内部及其边界上运动,且TM OF ⊥,则直线1B F 与TM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79【变式演练2】【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模拟测试】当动点P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DC 上运动时,异面直线1D P 与1BC 所成角的取值范围( )A .,64ππ⎡⎤⎢⎥⎣⎦B .,63ππ⎡⎤⎢⎥⎣⎦C .,43ππ⎡⎤⎢⎥⎣⎦D .,32ππ⎡⎫⎪⎢⎣⎭【变式演练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届高三高考数学(文科)第四次联考】在四面体ABCD 中,2BD AC ==,AB BC CD DA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 与AC 所成的角为( )A .π6B .π4C .π3D .π2【变式演练4】【2020年浙江省名校高考押题预测卷】如图,在三棱锥S ABC -中,SA ⊥平面ABC ,4AB BC ==,90ABC ∠=︒,侧棱S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45︒,M 为AC 的中点,N 是侧棱SC上一动点,当BMN △的面积最小时,异面直线SB 与M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6B .3C D .6方法二 空间向量法例2、【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分别为棱1AA ,11C D ,1DD 的中点,12AB AA AD ==,则异面直线EF 与BG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30B .60︒C .90︒D .120︒例3、【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2BC =,14AB BB ==,E ,F 分别是11A D ,C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1A F 与1B 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4B .34-C D .6【变式演练5】【2021届全国著名重点中学新高考冲刺】《九章算术》是古代中国乃至东方的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数学专著,书中记载了一种名为“刍甍”的五面体(如图),其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EF AB ,若3AB EF =,ADE 和BCF △都是正三角形,且2AD EF =,则异面直线AE 与CF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6π B .4π C .3π D .2π 【变式演练6】【云南省云天化中学、下关一中2021届高三复习备考联合质量检测卷】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F 在线段AD 上移动,异面直线1B C 与EF 所成角最小时,其余弦值为( )A .0B .12C D .1116类型二 空间中线面角的求法方法一 垂线法第一步 首先根据题意找出直线上的点到平面的射影点;第二步 然后连接其射影点与直线和平面的交点即可得出线面角; 第三步 得出结论.例3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1,AB AD ==E 是AD 的中点,BE 与AC 交于点F ,GF ⊥平面ABCD .(Ⅰ)求证:AF ⊥面BEG ;(Ⅰ)若AF FG =,求直线EG 与平面ABG 所成角的正弦值.【变式演练7】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为ABC 的中心,则1AB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13 B. C.3 D .23【变式演练8】【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二模】如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面ABCD 是正方形,AD DE ⊥,4=AD ,2DE EF ==,且π3EDC ∠=.(1)求证:AD ⊥平面CDEF ;(2)求直线BD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GFEDCBA(3)设M 是CF 的中点,棱AB 上是否存在点G ,使得//MG 平面ADE ?若存在,求线段AG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方法二 空间向量法第一步 首先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相应点的空间直角坐标; 第二步 然后求出所求异面直线的空间直角坐标以及平面的法向量坐标;第三步 再利用a bsin a bθ→→→→⋅=即可得出结论.例4 【内蒙古赤峰市2020届高三(5月份)高考数学(理科)模拟】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BC AD ,222AD BC CD ===,O 是AD 的中点,PO ⊥平面ABCD ,过AB 的平面交棱PC 于点E (异于点C ,P 两点),交PO 于F .(1)求证://EF 平面ABCD ;(2)若F 是PO 中点,且平面EFD 与平面ABCD 求PC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变式演练9】【2020年浙江省名校高考仿真训练】已知三棱台111ABC A B C -的下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上地面111A B 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1A 在下底面的射影为ABC 的重心,且11A B A C ⊥.(1)证明:1A B ⊥平面11ACC A ;(2)求直线1CB 与平面11ACC A 所成角的正弦值.类型三 空间二面角的求解例4【江西省部分省级示范性重点中学教科研协作体2021届高三统一联合考试】三棱锥S ABC -中,2SA BC ==,SC AB ==,SB AC ==记BC 中点为M ,SA 中点为N(1)求异面直线AM 与CN 的距离; (2)求二面角A SM C --的余弦值.【变式演练10】【2021年届国著名重点中学新高考冲刺】如图,四边形MABC 中,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MA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以AC 为折痕,将MAC △向上折叠到DAC △的位置,使D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在AB 上,再将MAC △向下折叠到EAC 的位置,使平面EAC ⊥平面ABC ,形成几何体DABCE .(1)点F 在BC 上,若//DF 平面EAC ,求点F 的位置; (2)求二面角D BC E --的余弦值. 【高考再现】1.【2020年高考山东卷4】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 ),地球上一点A 的纬度是指OA 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 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 且与OA 垂直的平面.在点A 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 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 ( )A .20︒B .40︒C .50︒D .90︒2. 【2017课标II ,理10】已知直三棱柱111C C AB -A B 中,C 120∠AB =,2AB =,1C CC 1B ==,则异面直线1AB 与1C 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3.【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数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的平面展开图中,1,3,,,30AC AB AD AB AC AB AD CAE ===⊥⊥∠=︒,则cos FCB ∠=_____________.4.【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理数20】如图,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11BB C C 是矩形,,M N 分别为11,BC B C 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11B C 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1AA //MN ,且平面1A AMN ⊥平面11EB C F ;(2)设O 为Ⅰ111C B A 的中心,若F C EB AO 11平面∥,且AB AO =,求直线E B 1与平面AMN A 1所成角的正弦值.5.【2020年高考江苏卷24】在三棱锥A —BCD 中,已知CB =CD BD =2,O 为BD 的中点,AO Ⅰ平面BCD ,AO =2,E 为AC 的中点.(1)求直线AB与DE所成角的余弦值;(2)若点F在BC上,满足BF=14BC,设二面角F—DE—C的大小为θ,求sinθ的值.6.【2020年高考浙江卷19】如图,三棱台DEF—ABC中,面ADFC⊥面ABC,∠ACB=∠ACD=45°,DC =2BC.(I)证明:EF⊥DB;(II)求DF与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7.【2020年高考山东卷20】如图,四棱锥P 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ABCD,设平面PAD与平面PBC的交线为l.(1)证明:l⊥平面PDC;(2)已知1PD AD==,Q为l上的点,求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反馈练习】1.【江西省乐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理科】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F 分别是线段BC ,1B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DE 与1D 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35 D .452.【湖南省永州市宁远、道县、东安、江华、蓝山、新田2020届高三下学期六月联考】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点E 在棱BC 上,且2BE EC =,则异面直线PB 与DE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BCD .153.【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如图,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是平面11A BC 内一个动点,且满足12DP PB +=1B P 与直线1AD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为( )A .10,2⎡⎤⎢⎥⎣⎦B .10,3⎡⎤⎢⎥⎣⎦C .12⎡⎢⎣⎦D .1,22⎡⎢⎣⎦4.【广西玉林市2021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监测理科】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棱AD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E 与BF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6πB .4πC .3πD .2π 5.【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第四轮模拟复习质量】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C =BD =CD =3,AD =BC =2,点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 ,CM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 )A .58B .8C .78D .86.【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6月)第二次质量检查(文科)】如图,圆柱1OO 中,12OO =,1OA =,1OA O B ⊥,则AB 与下底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 .2BC .2D .127.【内蒙古赤峰市2020届高三(5月份)高考数学(理科)】若正方体1AC 的棱长为1,点P 是面11AA D D 的中心,点Q 是面1111D C B A 的对角线11B D 上一点,且//PQ 面11AA B B ,则异面直线PQ 与1C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8.【吉林省示范高中(四平一中、梅河口五中、白城一中等)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联考】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DF BCE -,AD DF ⊥,2AD DF CD ===,M 为AB 上一点,四棱锥F AMCD -的体积与该直三棱柱的体积之比为512,则异面直线AF 与CM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9.【湖北省华中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预测联考文科】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是圆O 上一点,PA ⊥平面ABC ,E 、F 分别是PC 、PB 边上的中点,点M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若2AP AC BC ===.(1)求异面直线AE 与BC 所成的角:(2)若三棱锥M AEF -的体积等于19,求AM BM10.【广东省湛江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面11BCC B 为菱形,且平面11BCC B ⊥平面ABC ,160CBB ∠=︒,D 为棱1AA 的中点.(1)证明:1BC ⊥平面1DCB ;(2)求二面角11B DC C --的余弦值.11.【河南省焦作市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理)】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120ABC ∠=︒,四边形BDFE 为矩形,平面BDFE ⊥平面ABCD ,点P 在AD 上,EP BC ⊥.(1)证明:AD ⊥平面BEP ;(2)若EP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60°,求二面角C PE B --的余弦值.12.【广西南宁三中2020届高三数学(理科)考试】如图1,在直角ABC 中,90ABC ∠=︒,AC =AB =D ,E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连结AE 并延长交BC 于点F ,将ABD △沿BD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BCD ,如图2所示.(1)求证:AE CD ⊥;(2)求平面AEF 与平面AD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13.【广西柳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展开图如图二,其中四边形ABCD ABE △和BCF △均为正三角形,在三棱锥P ABC -中:(1)证明:平面PAC ⊥平面ABC ;(2)若M 是PA 的中点,求二面角P BC M --的余弦值.14.【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侧面PBC 为正三角形,平面PBC ⊥平面ABCD ,3ABC π∠=,点M 为AD 中点.;(1)求证:CM PB(2)若点N是线段PA上的中点,求直线MN与平面PCM所成角的正弦值.。
二面角的作与求
二面角的作与求求角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可以做为选择题,也可作为填空题,时常作为解答题形式出现,重点把握好二面角,它一般出现在解答题中。
下面就对求二面角的方法总结如下:1、定义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在两个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2、三垂线定理就是运用三垂线定理来构造二面角的平面角。
它的要害是发现一条直线垂直于二面角的一个半平面,垂足为B,与另一个半平面面的交点为A,过B 作与棱垂直的直线,垂足为O,连结AO,根据三垂线定理,AO也垂直于棱,所以∠AOB 就是这两个半平面组成的平面角。
3、作棱的垂面法:垂面法就是作棱的垂面,垂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形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4、投影法:利用s投影面=s被投影面θcos这个公式对于斜面三角形,任意多边形都成立,是求二面角的好方法。
尤其对无棱问题5异面直线距离法:EF2=m2+n2+d2-2mnθcos6、向量法向量法就是运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分别求出二面角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与法向量的夹角相等或者互补的关系来求二面角的大小例1:若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而PBC∆和ABC∆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PA=6,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
分析:由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三角形,故采用定义法解:取BC的中点E,连接AE、PEPC AAC=AB ,PB=PC ∴ AE ⊥ BC ,PE ⊥BC∴PEA ∠为二面角P-BC-A 的平面角在PAE ∆中AE=PE=3,PA=6∴PEA ∠=90∴二面角P-BC-A 的平面角为900。
例2: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A 平面ABC 且PA=AB=a,求二面角A-PC-B 的大小。
[思维]二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平面角 来度量的,本题可利用三垂线定理(逆)来作 平面角,还可以用射影面积公式或异面直线上两点 间距离公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1:(三垂线定理法)取AC 的中点E ,连接BE ,过E 做EF ⊥PC,连接BF ⊥PA 平面ABC ,PA ⊂平面PAC∴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AC ∴BE ⊥平面PAC由三垂线定理知BF ⊥PC∴BFE ∠为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设PA=1,E 为AC 的中点,BE=23,EF=42 ∴tan BFE ∠=6=EFBE∴BFE ∠=argtan 6解2:(三垂线定理法)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PE 过A 做AF ⊥PE, FM ⊥PC,连接FMPEPCBAF图1AB=AC,PB=PC ∴ AE ⊥BC,PE ⊥BC∴ BC ⊥平面PAE,BC ⊂平面PBC∴平面PAE ⊥平面PBC, 平面PAE 平面PBC=PE由三垂线定理知AM ⊥PC∴FMA ∠为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设PA=1,AM=22,AF=721.=PE AE AP ∴sin FMA ∠=742=AM AF ∴FMA ∠=argsin742解3:(投影法)过B 作BE ⊥AC 于E,连结PE ⊥PA 平面ABC ,PA ⊂平面PAC∴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AC ∴BE ⊥平面PAC∴PEC ∆是PBC ∆在平面PAC 上的射影设PA=1,则PB=PC=2,AB=141=∆PEC S ,47=∆PBC S由射影面积公式得,77cosarg ,77=∴==∆∆θθPBC PEC S S COS , 解4:(异面直线距离法)过A 作AD ⊥PC,BE ⊥PC 交PC 分别于D 、E 设PA=1,则AD=22,PB=PC=2PCBAEEPD图2图3∴BE=PC S PBC 21∆=414,CE=42,DE=42由异面直线两点间距离公式得AB 2=AD 2+BE 2+DE 2-2ADBE θCOS ,θCOS =77cosarg ,77=∴θ [点评]本题给出了求平面角的几种方法,应很好掌握。
高考数学复习-面面夹角
直三棱柱称为“堑堵”.在如图所示的“堑堵”中,AC=CB=
CC1,则二面角C1-AB-C的正切值为
A.1
B.2
C.
2 2
( D) D. 2
【解析】由 AC = CB 知 , AC⊥CB , 如 图 , 取 AB 的 中 点 M , 连 接 C1M,CM.由条件知∠C1MC即为二面角C1-AB-C的平面角. 设 AC=CB=CC1=a,则 CM= 22a,所以 tan ∠C1MC=CCCM1= 2.
面面夹角
研题型 能力养成
研题型 能力养成 举题说法
目标 1 几何法求二面角
举题说法
1 (2023·九江期末)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 正方形,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侧面PAD⊥底面ABCD,M是PD 的中点. (1) 求证:AM⊥平面PCD;
【解答】 因为在正方形ABCD中,CD⊥AD,侧面PAD⊥底面ABCD,侧面PAD∩底面 ABCD=AD,CD⊂底面ABCD,所以CD⊥平面PAD. 因为AM⊂平面PAD,所以CD⊥AM.因为△PAD是正三角形,M是PD的中点,所以 AM⊥PD.又CD∩PD=D,CD,PD⊂平面PCD,所以AM⊥平面PCD.
研题型 能力养成 举题说法
因为AD∥BC,所以BC⊥平面PEF,所以∠PFE是侧面PBC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 的平面角. 因为 CD⊥平面 PAD,EF∥CD,所以 EF⊥平面 PAD.因为 PE⊂平面 PAD,所以 EF⊥ PE.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a,则 EF=2a,PE= 3a,所以 PF= PE2+EF2= 7 a,所以 cos ∠PFE=EPFF=277,即侧面 PBC 与底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27
研题型 能力养成 举题说法
求解二面角的四种基本方法
求解二面角的四种基本方法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求解二面角是高考理科高考的必考题型,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处理这类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本类型习题进行详尽的介绍和广泛的探索,提升本类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是多种知识交汇,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体现,本文根据近年高考题与模拟题中的常见题型,对常用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究和总结,希望能够找到本类题型的常见处理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处理策略.一、利用定义求解例1. 如图,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23AC =,12A A BD ==,E 为1BD 中点.求二面角E DC A --的余弦值.分析 过O 作OF CD ⊥,垂足为F ,连OF ,则EFO ∠是二面角E OC A --的平面角.解答过O 作OF CD ⊥,垂足为F ,连OF ,∵1DD ⊥面ABCD ,1//OE DD ,∴OE ⊥面ABCD .∴EFO ∠是二面角E OC A --的平面角.∵1112OE DD ==,3OF =,∴7EF =,217cos EFO ∠=. 故二面角E DC A --的余弦值为217. 说明 二面角是规则图形的面与面之间的角是,采用二面角的定义,直接做出角,利用边长的长度关系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之间的边长长度关系,进而求解二面角大小.变式训练1 (2019年天津高考题)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PCD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PAC ⊥平面PCD ,PA CD ⊥,2CD =,3AD =,D C O A B求直线AD 与平面PAC 所成角的正弦值.二、利用面积面积射影求解例2. 在三棱锥中P ABC -,,D E 分别为PBC ∆、ABC ∆的重心,若DE ABC ⊥∆面,2PBC ABC S ∆∆=S ,则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______.分析 易证DE ∥PA ,则PA ABC ⊥面,则PBC ∆的射影为ABC ∆,此时宜采用“面积射影法”. 解答 设二面角为θ,因为,D E 分别为PBC ∆、ABC ∆的重心,则可得=MD ME DP EA,所以DE ∥PA .又因为DE ABC ⊥面,所以PA ABC ⊥面.因为cos ABC PBC S θ∆∆=S 222==45θ=o . 说明 当题目中涉及斜面三角形面积和相应射影三角形面积时,可采用“面积射影法”求二面角的大小.变式训练2 在等腰直角ABC ∆中,1AB BC ==,M 为AC 的中点,沿BM 把ABC ∆折成二面角,折后A 与C 的距离为62,则二面角C —BM —A 的大小为________. 三、利用三正弦定理求解 例3.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在直三棱柱ABC A B C '''-中,12AC BC AA '==,D 是棱AA '的中点,DC BD '⊥.(1)证明:DC BC '⊥;(2)求二面角A BD C ''--的大小.分析 考察面BDC '内的直线DC ',易求90BDC '∠=o ,即2sin 1θ=;取A B ''的中点N ,则C N ABB A '''⊥面,则C DN '∠即为直线DC '与ABB A ''面所成的角,且1sin 2C DN '∠=,即11sin 2θ=,最后代入公式即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解答 因为DA C ''∆和DAC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DC DC '⊥.又因为DC BC '⊥,所以DC DBC '⊥面,从而DC DB '⊥,即2sin sin 901θ==o ;取A B ''的ME D CB A P B B'A'C'A DN中点N ,连接DN ,则C N A B '''⊥.又因为AA C N ''⊥,所以C N ABB A '''⊥面,则C DN '∠即为直线DC '与ABB A ''面所成的角.设2AA a '=,则AC BC a ==,因为2C N a'=,2D C a '=,即11sin sin 2C N C DN CD θ''=∠==.由12sin sin sin θθθ=得1sin 2θ=,又据题意知所求二面角为锐二面角,所以30θ=o .说明 当其中一个半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半平面、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容易求出时,可采用“三正弦定理法”.变式训练3 已知点O 在二面角AB αβ--的棱上,点P 在平面α内,且60∠=︒POB .若直线PO 与平面β所成的角为45°,则二面角AB αβ--的正弦值为______.四、利用空间向量求解例4. 如图,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平面11A AC C ⊥平面ABC ,90ABC ∠=︒,1130,,,BAC A A AC AC E F ∠=︒==分别是11,AC A B 的中点.(1)证明:EF BC ⊥;(2)求直线EF 与平面1A BC 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得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然后结合线面角的正弦值和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可得线面角的余弦值.解答 (1) 略.(2)在底面ABC 内作EH ⊥AC ,以点E 为坐标原点,EH ,EC ,1EA 方向分别为x ,y ,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设1EH =,则3AE EC ==1123AA CA ==3,3BC AB ==, 据此可得:()()()1330,3,0,,,0,0,3,3,022A B A C ⎛⎫- ⎪ ⎪⎝⎭,由11AB A B =u u u r u u u u r 可得点1B 的坐标为1333,322B ⎛⎫ ⎪⎝⎭, 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可得:333,344F ⎛⎫ ⎪⎝⎭,由于()0,0,0E , 故直线EF 的方向向量为:333,344EF ⎛⎫= ⎪⎝⎭u u u r 设平面1A 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u r ,则:()()13333,,330223333,,,,002222m A B x y z x y z m BC x y z x y u u u v v u u u v v ⎧⎛⎫⋅=⋅-=+-=⎪ ⎪ ⎪⎪⎝⎭⎨⎛⎫⎪⋅=⋅-=-+= ⎪⎪ ⎪⎝⎭⎩, 据此可得平面1A BC 的一个法向量为()3,1m =u r ,333,344EF ⎛⎫= ⎪⎝⎭u u u r 此时4cos ,53552EF m EF m EF m ⋅===⨯⨯u u u r u r u u u r u r u u u r u r , 设直线EF 与平面1A BC 所成角为θ,则43sin cos ,,cos 55EF m θθ===u u u r u r .说明 空间向量方法是处理空间中两平面所成角比较通用的方法,建系也是Dz C 1A 1B 1C B A本节要注意的一个重点,合理建系才能比较容易、准确的找到各点坐标,求解法向量,在求解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准确掌握好求解法向量的基本步骤,进一步提升步骤的严谨性,科学性,另,在求解过程中要注意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以方便对余弦值的正负进行判断.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关系的相互转化,通过严密推理,同时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通过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变式训练4 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底面ABCD 为菱形,60ABC ∠=o,AB=PA=2,E .F 分别为BC .PD 的中点.求平面PAE 与平面PCD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参考答案:3;2. 23π;6 4. 217)。
2024年高考数学复习培优讲义专题15---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含解析)
专题3-1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求解过程,丧失了立体几何求解的乐趣,无形中也降低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这是空间向量求解的巨大优点,也是缺点,就这么共存着。
其实不建系而直接计算真的很比较锻炼空间想象的能力,方法上也更灵活一些,对于备考的中档学生来说,2种方法都要熟练掌握。
方法介绍一、定义法:交线上取点 等腰三角形共底边时作二面角步骤第一步:在交线l上取一点O第二步:在α平面内过O点作l的垂线OA第三步:在β平面内过O点作l的垂线OB∠AOB即为二面角,余弦定理求角αβl OAB二、三垂线法(先作面的垂直)—后续计算小使用情况:已知其中某个平面的垂线段第二步:过垂直B作l的垂线OB∠AOB即为二面角且△AOB为直角三角形,邻比斜三、作2次交线的垂线作二面角步骤第一步:作AO⊥l第二步:作OB⊥l连接AB,∠AOB即为二面角,余弦定理求角四、转换成线面角作二面角步骤第一步:作AO⊥l第二步:作AB⊥β(找不到垂足B的位置用等体积求AB长)连接AB,∠AOB即为二面角△AOB为直角三角形,邻比斜五、转换成线线角—计算小,也是法向量的原理提问:什么时候用?若α平面存在垂线AB,且β平面存在垂线AC则α平面与β平面的夹角等于直线AC与AB的夹角αβlOABαβlOABβαOABCαβlOAB六、投影面积法——面积比(三垂线法进阶)将cos θ=边之比∣面积之比,从一维到二维,可多角度求出两面积,最后求解如图△ABC 在平面α上的投影为△A 1BC , 则平面α与平面ABC 的夹角余弦值1cos A BCABCθ=△△即cos θ=投影原S S补充:即使交线没有画出来也可以直接用例题:一题多解2023汕头二模T20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Q 是所在棱上的中点.1C 1CD ABA B 1αBCAA 1D(1)求平面APQ 与平面ABCD 夹角的余弦值 (2)补全截面APQ2023全国乙卷数学(理)T9——由二面角求线面角P C 1CDABA B 1P C 1DABA B 1P C 1CDABA B 1P C 1DABA B 1P C 1CDABA B 1PC 1DABA B 11.已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为斜边,ABD △为等边三角形,若二面角C AB D −−为150︒,则直线CD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 .15B .25C .35D .252021·新高考1卷·T20——由二面角求线段长2.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B AD =,O 为BD 的中点.(1)证明:OA CD ⊥;(2)若OC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E 在棱AD 上,2DE EA =,且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45︒,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题型一 定义法1.如图,在三棱锥S—ABC 中,SC ⊥平面ABC ,点P 、M 分别是SC 和SB 的中点,设PM=AC =1,∠ACB =90°,直线AM 与直线SC 所成的角为60°.(1)求证:平面MAP ⊥平面SAC . (2)求二面角M—AC—B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2.(湛江期末)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点M ,N 分别是PB ,AC 的中点,且MN ⊥A C . (1)证明:BC ⊥平面PA C .(2)若PA =4,AC =BC =22,求平面PBC 与平面AMC 夹角的余弦值.(几何法比较简单)3.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2,4A AD AB ∠=︒==,将ABD △沿BD 折起,使得点A 到达点P ,如图2.重点题型·归类精讲(1)证明:平面BCD⊥平面P AD;(2)当二面角D PA B−−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6时,求直线BD与平面PBC夹角的正弦值.题型二三垂线法4.(佛山期末)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D,∠BAD=90°,12PA AD AB CD===,侧面PAD⊥底面ABCD,E为PC的中点.(1)求证:BE⊥平面PCD;(2)若PA=PD,求二面角P-BC-D的余弦值.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D 是以A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224,23BC AD CD AD AD CD BC PB ⊥====∥ (2023广州一模T19)(1) 求证:AD PB ⊥;(2)求平面P AB 与平面ABCD 交角的正弦值.6.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B AD =,O 为BD 的中点.(1)证明:OA CD ⊥;(2)若OCD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E 在棱AD 上,2DE EA =且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60,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7.(2023·浙江·统考二模)如图,在三棱柱111ABCA B C 中,底面ABC ⊥平面11AA B B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棱BC 上一点,且3CD DB =,11A A A B =.(1)求证:111B C A D ⊥;(2)若2AB =且二面角11A BC B −−的余弦值为35,求点A 到侧面11BB C C 的距离.8.如图,在多面体ABCDE 中,平面ACD ⊥平面ABC ,BE ⊥平面ABC ,ABC 和ACD 均为正三角形,4AC =,3BE =.(1)在线段AC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BF ∥平面ADE ?说明理由; (2)求平面C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正切值.题型三 作2次交线的垂线9.在三棱锥S ABC −中,底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SAB SCB ABC ∠=∠=∠=︒. (杭州二模) (1)求证:AC ⊥SB ;(2)若AB =2,22SC =,求平面SAC 与平面SBC 夹角的余弦值.题型四 找交线10.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I )是平行四边形,∠ABC =120°,AB =1,BC =2,PD ⊥C D . (1)证明:AB ⊥PB ;(2)若平面PAB ⊥平面PCD ,且102PA =,求直线AC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广东省二模T19)题型五 转换成线线角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7月新起点考试11.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已知侧面11ABB A 为正方形,2BA BC ==,D ,,E F 分别为AC ,BC ,CC 1的中点,BF ⊥B 1D .(1)证明:平面B 1DE ⊥平面BCC 1B 1;(2)求平面BC 1D 与平面1B DE 夹角的余弦值六、 题型六 投影面积法12.(2022·惠州第一次调研)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AB CD ,AD ⊥CD ,BC BP =,CD =2AB=4,△ADP 是等边三角形,E 为DP 的中点.(1)证明:AE ⊥平面PCD ;(2)若2,PA =求平面PBC 与平面PAD 夹角的余弦值13.(2022深圳高二期末)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B ⊥BC ,且12,2BC CD AB ===取AB 的中点O ,连结OD ,并将△AOD 沿着OD 翻折,翻折后23AC =M ,N 分别是线段AD ,AB 的中点,如图(2).(1)求证:AC⊥OM.(2)求平面OMN与平面OBCD夹角的余弦值.专题3-1几何法求二面角,线面角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求解过程,丧失了立体几何求解的乐趣,无形中也降低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面角求解方法
教师: 学生: 年级: 科目: 课次: 时间: 年 月 日 内容: 二面角求解方法总结二面角的作与求求角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可以做为选择题,也可作为填空题,时常作为解答题形式出现,重点把握好二面角,它一般出现在解答题中。
下面就对求二面角的方法总结如下:1、定义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在两个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2、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的一点向另一个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
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3、作棱的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4、投影法:利用s投影面=s被投影面θcos 这个公式对于斜面三角形,任意多边形都成立,是求二面角的好方法。
尤其对无棱问题5异面直线距离法: EF 2=m 2+n 2+d 2-2mn θcos例1:若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而PBC ∆和ABC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PA=6,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分析:由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三角形, 故采用定义法解: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PEAC=AB ,PB=PC ∴AE ⊥ BC ,PE ⊥BC∴PEA ∠为二面角P-BC-A 的平面角PCBAE在PAE ∆中AE=PE=3,PA=6∴PEA ∠=900∴二面角P-BC-A 的平面角为900。
例2: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A 平面ABC 且PA=AB=a,求二面角A-PC-B 的大小。
[思维]二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平面角 来度量的,本题可利用三垂线定理(逆)来作 平面角,还可以用射影面积公式或异面直线上两点 间距离公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1:(三垂线定理法)取AC 的中点E ,连接BE ,过E 做EF ⊥PC,连接BF ⊥PA 平面ABC ,PA ⊂平面PAC∴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AC∴BE ⊥平面PAC由三垂线定理知BF ⊥PC∴BFE ∠为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设PA=1,E 为AC 的中点,BE=23,EF=42∴tan BFE ∠=6=EFBE∴BFE ∠=argtan 6解2:(三垂线定理法)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PE 过A 做AF ⊥PE, FM ⊥PC,连接FMAB=AC,PB=PC ∴AE ⊥BC,PE ⊥BC∴ BC ⊥平面PAE,BC ⊂平面PBC∴平面PAE ⊥平面PBC, 平面PAE 平面PBC=PEPC AEF MEPCBAF图1由三垂线定理知AM ⊥PC∴FMA ∠为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设PA=1,AM=22,AF=721.=PE AE AP∴sin FMA ∠=742=AM AF ∴FMA ∠=argsin742解3:(投影法)过B 作BE ⊥AC 于E,连结PE ⊥PA 平面ABC ,PA ⊂平面PAC∴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AC∴BE ⊥平面PAC∴PEC ∆是PBC ∆在平面PAC 上的射影设PA=1,则PB=PC=2,AB=141=∆PEC S ,47=∆PBC S由射影面积公式得,77cosarg ,77=∴==∆∆θθPBC PEC S S COS , 解4:(异面直线距离法)过A 作AD ⊥PC,BE ⊥PC 交PC 分别于D 、E 设PA=1,则AD=22,PB=PC=2 ∴BE=PC S PBC 21∆=414,CE=42,DE=42由异面直线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AB 2=AD 2+BE 2+DE 2-2ADBE θCOS ,θCOS =77cos arg ,77=∴θ PCBAEEPCBA D图3图4[点评]本题给出了求平面角的几种方法,应很好掌握。
2023年高考数学-----二面角模型规律方法与典型例题讲解
2023年高考数学-----二面角模型规律方法与典型例题讲解【规律方法】如图1所示为四面体−P ABC ,已知二面角−−P AB C 大小为α,其外接球问题的步骤如下:(1)找出△PAB 和△ABC 的外接圆圆心,分别记为1O 和2O .(2)分别过1O 和2O 作平面PAB 和平面ABC 的垂线,其交点为球心,记为O . (3)过1O 作AB 的垂线,垂足记为D ,连接2O D ,则2⊥O D AB .(4)在四棱锥12−A DO OO 中,AD 垂直于平面12DO OO ,如图2所示,底面四边形12DO OO 的四个顶点共圆且OD 为该圆的直径.【典型例题】例1.(2022·贵州·模拟预测(理))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C 是边长为形,AD CD ==D AC B −−的余弦值为23,则三棱锥A BC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答案】84π5【解析】如图1,取AC 中点E ,连接BE ,DE ,ABC 与ACD 为等边三角形,则,BE AC DE AC ⊥⊥,,,BEDE E BE DE =⊂平面BDE ,故AC ⊥平面BDE ,故二面角D AC B −−的平面角为DEB ∠,又AC ⊂平面ABC , 所以平面BDE ⊥平面ABC ,平面BDE ⋂平面ABC BE =, 过D 作DH BE ⊥于H ,DH ⊂平面BDE ,所以DH ⊥平面ABC , 由题意得2cos 3DEB ∠=,3DE BE ===,∴2323EH =⨯=,则DH =设ABC 外接圆圆心为2O ,则2O 在BE 上,半径为2BO ,过2O 作平面ABC 的垂线l , 则三棱锥A BCD −外接球的球心一定在直线l 上.∵21122sin 2AC BO B =⨯==,∴221,1EO O H =∴=, 过D 作BE 的平行线交l 于点F ,则21FD O H ==,∵D ,B 在球面上,外接球球心可能在三棱锥内也可能在三棱锥外, 取截面如图2,3,设外接球球心O ,半径R , 令2OO x =,则2FO FO x =±,2FO DH =∴22222222FO FD R OO BO R⎧+=⎪⎨+=⎪⎩,当2FO FO x =+时,化简得64,x +==当2FO FO x =−时,化简得64,x −==得2215R =,∴284π4π5S R ==, 故答案为:84π5. 例2.(2022·江西赣州·高三阶段练习(文))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且60DAB ∠=︒,沿BD 把ABD △折起,得到三棱锥A BCD '−,且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为120︒,则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答案】283π【解析】取BD 的中点H ,连接A H ',CH ,因为ABCD 为菱形,所以A H BD '⊥,CH BD ⊥, 故A HC '∠为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则120A HC '∠=︒,由题意可知A BD '△,BCD △为正三角形,则外接球球心位于过A BD '△,BCD △的中心且和它们所在面垂直的直线上,故分别取A BD '△,BCD △的重心为1G ,2G ,过点1G ,2G 分别作两个平面的垂线,交于点O ,点O 即为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由题意可知A BD BCD '≅△△,球心到面A BD '和面BCD 的距离相等,即12OG OG =, 连接OD ,OH ,则1260OHG OHG ∠=∠=︒,菱形ABCD 的边长为2,∴1123HG =131cos 602HG OH ===︒,∴2222713OD OH HD =+=+=⎝⎭, 即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的半径273R =, 所以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7284433R πππ=⨯=. 故答案为:283π例3.(2022·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阶段练习)在三棱锥A BCD −中,△BCD 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且AD =AB =A BD C −−的大小为3π,则此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222AD BD AB +=,所以AD BD ⊥,取BD 中点为E ,AB 中点M ,则//ME AD ,12ME AD ==,ME DB ⊥,BCD 是正三角形,CE DB ⊥, MEC ∠是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60MEC ∠=︒, 90ADB ∠=︒,M 是ADB 的外心,设N 是DBC 的外心,设过M 与平面ABD 垂直的直线与过N 垂直于平面BCD 的直线交于点O ,则O 是三棱锥A DBC −外接球球心,3CN BN ===EN EM =, 由于平面MNO 与MEO 同时垂直于BD ,所以M E N O 、、、共面, 在四边形MENO 中,由60MEC ∠=︒,EN =ME =090OME ONE ∠=∠= , 可得:12ON =,外接球半径为r OB ===体积为343V π=⨯=⎝⎭.例4.(2022·广东汕头·高三阶段练习)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BD =将菱形ABCD沿对角线AC 对折,使二面角B AC D −−的余弦值为13,则所得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 【答案】6π【解析】依题意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BD =60ABC ADC︒∠=∠=, 如下图所示,易知ABC 和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取AC 的中点N ,则DN AC ⊥,BN AC ⊥.DNBN N =,,DN BN ⊂平面BND ,所以AC ⊥平面BND ,所以BND ∠是二面角B AC D −−的平面角,过点B 作BO DN ⊥交DN 于点O , 由AC ⊥平面BND ,BO ⊂平面BND ,所以AC BO ⊥, DNAC N =,,DN AC ⊂平面ACD ,所以BO ⊥平面ACD .因为在BDN 中,BN DN ==所以22212cos 332343BD BN DN BN DN BND =+−⋅⋅∠=+−⨯⨯=,则2BD =.故三棱锥A BCD −为正四面体,由BO ⊥平面ACD ,所以O 为底面ACD 的重心,所以23OD DN =13ON DN =,则BO =,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22R OD BO R =+−,解得R因此,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2446R πππ=⨯=⎝⎭.故答案为:6π.。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二面角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听这位老友,絮絮叨叨地讲述老旧的故事,试图找回曾经的踪迹,却渐渐明白了流年,懂得了时光。过去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也装饰了我的梦,也算是一段好词,一幅美卷,我愿意去追忆一些旧的时光,有清风,有流云,有朝露晚霞,我确定明亮的东西始终在。静静感念,不着一言,百转千回后心灵又被唤醒,于一寸笑意中悄然绽放。
l
B1
B
二面角的平面角
6、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 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 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
? ∠A O B
∠A1O1B1
B1 B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 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l
O1 O
A A1
9
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必须满足:
的距离为 2 3 ,到 l 的距离为 4,求二面角 - l-
的大小。
解: ① 过 A作 AO⊥于O,过 O作 OD⊥ l 于D,连AD
则由三垂线定理得 AD⊥ l
A
② ∴∠ADO就是二面角 - l- 的平面角
③ 在Rt△ADO中,∴AO=2 3 ,AD=4
D
O
l
∴ ∠ADO=60°
④∴二面角 - l- 的大小为60 °
17
二面角的例题分析
例1、已知锐二面角- l- ,A为面内一点,A到
的距离为 2 3 ,到 l 的距离为 4,求二面角 - l-
最新以一道高考题为例谈求二面角大小的四种思路
以一道高考题为例谈求二面角大小的四种思路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热点,本文以2014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第20题(全卷共22题)的第(2)小题为例,从不同视角谈求二面角大小的四种思路,供参考!试题如图1,在四棱锥A―BCDE中,平面ABC⊥平面BCDE,∠CDE=∠BED=90°,AB=CD=2,DE=BE=1,AC=2.求二面角B―AD―E的大小.草稿先在草稿纸上重新画出题设示意图,然后按题意标出五条棱的已知长度2、2、1、1、2和两个直角记号(如图1),接着按实际比例和角度独立画出底面直角梯形BCDE(如图2)便于观察,可以在上述两图中依次补充标出BD=2、BC=2,这时就明白了DB⊥BC,这就捕捉住了解题的起笔灵感.解在四棱锥的底面直角梯形BCDE中,两次用勾股定理算得BD=12+12=2、BC=(2-1)2+12=2,则BD2+BC2=4=CD2,则DB⊥BC(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又因为平面ABC⊥平面BCDE,则BD⊥平面ABC(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则BD⊥AC(线面垂直的定义).又同理得BC⊥AC,则AC⊥平面BCDE(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而可求出AD=6、AE=AC2+CD2+DE2=7,同理得AD⊥DE(以上表述是下面多种思路及解法的共同开头环节).思路一运用定义法解法1如图3,先作BH⊥AD于H,再作HF⊥AD交AE于F,则∠BHF是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在Rt△ABD中,BH=2?26=23,AH=226=236=23AD.在△ADE中,已作HF⊥AD、已证DE⊥AD,则HF∥DE.又已求AHAD=23,则HF=23DE=23,AF=23AE=273.在△ABE中,两次用余弦定理列方程AF2+AB2-BF22?AF?AB=cos∠BAF=cos∠BAE=AE2+AB2-BE22?AE?AB,代入解得BF=23.在等腰△BHF中,BF=HF,则cos∠BHF=BH2?FH=32,则∠BHF=30°.所以二面角B―AD―E的大小为30°.解法2提示:已证AD⊥DE,再作DF1⊥AD交直线AB 于F1,则∠EDF1是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评注用定义法求二面角的大小,首先要过二面角的棱上某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出或找到垂直于棱的线段而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这牵引着后面的计算化归;虽然用定义法求二面角大小的演算较繁琐,但它却是后续解法的概念依托和计算基础.思路二运用体积法解法3设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为锐角θ,如图1已证AD⊥DE,则点E到平面ABD的距离为DE?sin θ.由于VE―ABD=V A―BED,AC⊥平面BCDE,则13?SRt △ABD?(DE?sin θ)=13?SRt△BED?AC,即13?2?(1?sin θ)=13?12?2,则sin θ=12(θ为锐角),则θ=30°.所以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大小为30°.解法4提示:设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为锐角θ,如图3作BH⊥AD于H,则点B到平面ADE的距离为BH?sin θ,……评注变换同一个三棱锥的相对底面与高,巧妙地运用方程思想,用体积法求二面角的大小,过程简洁、省时实用.思路三运用向量法解法5提示:适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通过解方程组求出半平面ADB的法向量n1、半平面ADE的法向量n2,则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θ适合公式cos θ=±cos〈n1,n2〉=±n1?n2n1n2(酌情取正号或负号).……解法6取直线DE、DC分别为x轴、y轴,建立如图4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点D(0,0,0)、E(1,0,0)、B(1,1,0)、A(0,2,2),则DE=(1,0,0).作BH⊥AD于H,则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等于向量DE 与HB所成的角.同解法1得AH=2AD3,则DH=DA3,则H(0,23,23),则HB=(1,13,-23),则HB=23.因为cos〈DE,HB〉=DE?HBDE?HB=32,所以〈DE,HB〉=30°.即二面角B―AD―E的大小等于30°.评注解法5是教科书介绍、大家熟知的向量法,计算两个(面)法向量的通法比较费时,最后确定二面角的大小还要鉴别是取〈n1,n2〉还是取180°-〈n1,n2〉,全程颇费周折;相比之下,解法6利用“线法向量”就易学易用,避繁就简!思路四运用垂直三折线公式图5解法7将解法1的图3提炼成图5,其中BE=1、ED=1、DH=136、HB=23,且DH ⊥DE、DH⊥HB,则运用教科书的例题结论求得,二面角B―HD―E即就是原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θ,cos θ=HB2+DE2+DH2-BE22?HB?DE=43+1+23-12×23×1=32,则θ=30°.所以二面角B―AD―E的大小为30°.评注为了读者们易记、活用,可将目前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教科书选修2-1第32节的例2结论重新表述成――如果两条异面直线H1P1与H2P2的公垂线段是H1H2,那么二面角P1-H1H2-P2的平面角θ适合余弦公式cos θ=H1P21+H2P22+H1H22-P1P222?H1P1?H2P2.最后指出,引导学生平时自主摸索或阅读理解多种解题思路,养成探究、博览、应用的习惯,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作者简介甘大旺,男,1959年生,湖北咸宁人,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是数学高考、数学省赛、数学史、数学研究评论.发表300多篇教研文章,出版专著2本.。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两种策略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两种策略策略一:先作出二面角的的平面角,再利用向量的内积公式求解:设∠AOB 是一二面角α-l -β的一个平面角,则向量OA →与OB →所成的角就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例1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平面A 1BD 与平面C 1BD 所成二面角.解法一:如图1,设AC 与BD 交于O ,连结A 1O ,C 1O ,因为A 1D=A 1B ,所以A 1O ⊥BD ,同理C 1D ⊥BD.∴∠A 1OC 1就是平面A 1BD 与平面C 1B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AO →|=22,A 1O →=A 1A →+AO →,∴|A 1O →|2=(A 1A →+AO →)·(A 1A →+AO →)=|A 1A →|2+2A 1A →·AO →+|AO →|2=1+12+2×22×cos90︒=32,∴|A 1O →|=62,同理|C 1O →|=62,又OA 1→·OC 1→=(OA →+AA 1→)·(OC →+CC 1→)=OA →·OC →+OA →·CC 1→+AA 1→·OC →+AA 1→·CC 1→=﹣12+0+0+1=12,∴cos<OA 1→,OC 1→>=OA 1→·OC1→|A 1O →|·|C 1O →|=1262×62=13.故平面A 1BD 与平面C 1BD 所成二面角大小为arccos 13.解法二:设AC 与BD 交于E ,连结A 1E ,C 1E ,因为A 1D=A 1B ,所以A 1E ⊥BD , 同理C 1E ⊥BD.∴∠A 1EC 1就是平面A 1BD 与平面C 1B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建立如图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A 1(2,0,2),C 1(0,2,2),E(1,1,0),∴EA 1→=(1,-1,2),EC 1→=(-1,1,2), ∴EA 1→·EC 1→=1×(-1)+(-1)×1+2×2=2,|EA 1→|=|EC 1→|=6,∴cos<EA 1→,EC 1→>=EA 1→·EC 1→|EA 1→|·|EC 1→|=26×6=13.故平面A 1BD 与平面C 1BD 所成二面角大小为arccos 13.策略二: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解:设n 1→是平面α的法向量,n 2→是平面β的法向量.①若两个平面的二面角如图3所示的示意图,则n 1→与n 2→之间的夹角就是欲求的二面角;②若两个平面的二面角如图4所示的示意图,设n 1→与n 2→之间的夹角为θ.则两个平面的二面角为π﹣θ.图3图4图1图2例2如图5,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ABC=90︒,SA ⊥平面ABCD ,SA=AB=BC=1,AD=12,求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解法一:平面SAB 的法向量是→A D ,平面SCD 的法向量可设为n →=λ→AD +μ→AB +→AS . ∵SA ⊥平面ABCD ,∴→AS ·→AB =0,→AS ·→DA =0,→AS ·→B C=0, 又AB ⊥AD ,AB ⊥BC ,∴→AB ·→AD =0,→AB ·→B C=0 由n →·→DC =(λ→AD +μ→AB +→AS )·(→DA +→AB +→B C)=λ→AD ·→DA +λ→AD ·→B C+μ→AB ·→AB =﹣14λ+12λ+μ=14λ+μ=0,又n →·→DS =(λ→AD +μ→AB +→AS )·(→AS ﹣→AD )=→AS ·→AS ﹣λ→AD ·→AD =1﹣14λ=0,∴λ=4,μ=﹣1,∴n →=4→AD ﹣→AB +→AS ,∴→AD ·n →=→AD ·(4→AD -→AB +→AS )=4|→AD |2=1 ∴|n →|2=(4→AD ﹣→AB +→AS )2=16|→AD |2+|→AB |2+|→AS |2=6,∴|n →|= 6.设θ表示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二面角,则cos θ=→AD ·n→|→AD |·|n →|=112·6=63.∴θ=arccos63. 故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arccos63. 解法二:建立如图6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0,0,0),D(12,0,0),C(1,1,0),S(0,0,1),由条件易知,AD →是面SAB 的法向量,且AD →=(12,0,0),设面S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SD →=(12,0,﹣1),DC →=(12,1,0),又n →·SD →=0,n →·DC →=0,∴12x ﹣z=0。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二面角》ppt
∵PA=AB=2,∴AC=BC= 2,PO= 3,∴OD= 2 2, ∴二面角 P-AC-B 的正切值是OPOD= 6.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2)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 中,点 D 为 AC 的中点.
第16页
①证明:平面 AA1C1C⊥平面 DBC1; ②若 AB=2,且二面角 D-BC1-C 的正切值为 615,求三棱柱 ABC-A1B1C1 的体积.
- 即 -
2x1+ 2y1+
2z1=0, 2z1=0,
设平面 ABF 的法向量为 n=(x2,y2,z2),
取 x1=1,则 y1=z1=AA··nn==00,,
即
2x2=0,
- 2y2+
2z2=0,
得 x2=0,取 y2=1,则 z2=1,n=(0,1,1).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4页
对点练 1 (1)如图, 设 AB 为圆锥 PO 的底面直径,PA 为母线,点 C 在底面圆周上, 若 PA=AB=2,AC=BC,则二面角 P-AC-B 的正切值是____6____.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5页
(1)解析: 如图,取 AC 的中点 D,连接 OD,PD,易知 OD⊥AC,PD⊥AC,∴∠PDO 是二面角 P-AC-B 的平面角.
在 Rt△AB1C 中,S△AB1C=12AB1·AC=12B1C·AE,所以 AE=ABB11·CAC=2×2
2=2
2 .
23
3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在 Rt△ADE 中,sin∠AED=AADE= 2 = 2 3. 22 3
所以∠AED=60°,所以二面角 A-B1C-B 的大小为 60°.
第11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高考数学专题:向量求二面角(含答案)
高考数学专题:向量求二面角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的两种方法(1)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2)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以O为中心的菱形,PO⊥底面ABCD,AB=2,∠BAD=π3,M为BC上一点,且BM=12,MP⊥AP.(1)求PO的长;(2)求二面角A-PM-C的正弦值.2、如图,△ABC和△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2,∠ABC=∠DBC=120°,E,F 分别为AC,DC的中点.(1)求证:EF⊥BC;(2)求二面角E-BF-C的正弦值.3、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A1B1C1D1中,上、下两个底面A1B1C1D1和ABCD互相平行,且都是正方形,DD1⊥底面ABCD,AB=2A1B1=2DD1=2a.(1)求异面直线AB1与DD1所成角的余弦值;(2)已知F是AD的中点,求证:FB1⊥平面BCC1B1;(3)在(2)的条件下,求二面角F-CC1-B的余弦值.4、如图,在以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为正方形,AF=2FD,∠AFD=90°,且二面角D-AF-E与二面角C-BE-F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5、如图,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O,四边形OBEF为矩形,平面OBEF⊥平面ABCD,点G为AB的中点,AB=BE=2.(1)求证:EG∥平面ADF;(2)求二面角O-EF-C的正弦值;(3)设H为线段AF上的点,且AH=23HF,求直线BH和平面CEF所成角的正弦值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平面ABCD,且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C=∠BAD=π2,PA=AD=2,AB=BC=1.(1)求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Q是线段BP上的动点,当直线CQ与DP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的长.7、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1B1D1-DCBA中,四边形AA1B1B,ADD1A1,ABCD均为正方形,E为B1D1的中点,过A1,D,E的平面交CD1于F.(1)证明:EF∥B1C;(2)求二面角E-A1D-B1的余弦值.8、如图,三棱锥P-ABC中,PC⊥平面ABC,PC=3,∠ACB=π2,D,E分别为线段AB,BC上的点,且CD=DE=2,CE=2EB=2.(1)证明:DE⊥平面PCD;(2)求二面角A-PD-C的余弦值.答案:1、解:(1)如图,连接AC,BD,因为ABCD为菱形,则AC∩BD=O,且AC⊥BD.以O为坐标原点,OA →,OB →,O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因为∠BAD =π3,所以OA =AB ·cos π6=3,OB =AB ·sin π6=1,所以O (0,0,0),A (3,0,0),B (0,1,0),C (-3,0,0),OB →=(0,1,0),BC →=(-3,-1,0).由BM =12,BC =2知, BM→=14BC →=⎝ ⎛⎭⎪⎫-34,-14,0, 从而OM→=OB →+BM →=⎝ ⎛⎭⎪⎫-34,34,0, 即M ⎝ ⎛⎭⎪⎫-34,34,0.设P (0,0,a ),a >0,则AP→=(-3,0,a ),MP →=⎝ ⎛⎭⎪⎫34,-34,a . 因为MP ⊥AP ,故MP →·AP→=0,即-34+a 2=0,所以a =32或a =-32(舍去), 即PO =32.(2)由(1)知,AP →=⎝ ⎛⎭⎪⎫-3,0,32,MP →=⎝ ⎛⎭⎪⎫34,-34,32,CP →=⎝ ⎛⎭⎪⎫3,0,32. 设平面APM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平面PMC 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由n 1·AP →=0,n 1·MP →=0, 得⎩⎪⎨⎪⎧-3x 1+32z 1=0,34x 1-34y 1+32z 1=0,故可取n 1=⎝ ⎛⎭⎪⎫1,533,2. 由n 2·MP →=0,n 2·CP →=0, 得⎩⎪⎨⎪⎧34x 2-34y 2+32z 2=0,3x 2+32z 2=0,故可取n 2=(1,-3,-2). 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cos 〈n 1,n 2〉=n 1·n 2|n 1|·|n 2|=-155, sin 〈n 1,n 2〉=1-⎝⎛⎭⎪⎫-1552=105, 故所求二面角A -PM -C 的正弦值为105.2、(1)证明:由题意,以B 为坐标原点,在平面DBC 内过B 作垂直BC 的直线为x 轴,BC 所在直线为y 轴,在平面ABC 内过B 作垂直BC 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B (0,0,0),A (0,-1,3),D (3,-1,0),C (0,2,0),因而E ⎝ ⎛⎭⎪⎫0,12,32,F ⎝ ⎛⎭⎪⎫32,12,0,所以EF →=⎝ ⎛⎭⎪⎫32,0,-32,BC →=(0,2,0),因此EF →·BC→=0. 从而EF →⊥BC →,所以EF ⊥BC .(2)平面BF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1). 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 又BF →=⎝ ⎛⎭⎪⎫32,12,0,BE →=⎝ ⎛⎭⎪⎫0,12,32,由⎩⎪⎨⎪⎧n 2·BF →=0,n 2·BE →=0得其中一个n 2=(1,-3,1).设二面角E -BF -C 大小为θ,且由题意知θ为锐角, 则cos θ=|cos 〈n 1,n 2〉| =⎪⎪⎪⎪⎪⎪n 1·n 2|n 1||n 2|=15. 因此sin θ=25=255,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弦值为255.3、.解:以D 为坐标原点,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a ,0,0),B (2a ,2a ,0),C (0,2a ,0),D 1(0,0,a ),F (a ,0,0),B 1(a ,a ,a ),C 1(0,a ,a ).(1)因为AB 1→=(-a ,a ,a ),DD 1→=(0,0,a ), 所以|cos 〈AB 1→,DD 1→〉|=⎪⎪⎪⎪⎪⎪⎪⎪AB 1→·DD 1→|AB 1→||DD 1→|=33,所以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2)证明:因为BB 1→=(-a ,-a ,a ),BC →=(-2a ,0,0),FB 1→=(0,a ,a ), 所以⎩⎪⎨⎪⎧FB 1→·BB 1→=0,FB 1→·BC →=0,所以FB 1⊥BB 1,FB 1⊥BC . 因为BB 1∩BC =B , 所以FB 1⊥平面BCC 1B 1.(3)由(2)知,FB 1→为平面BCC 1B 1的一个法向量. 设n =(x 1,y 1,z 1)为平面FCC 1的法向量, 因为CC 1→=(0,-a ,a ),FC →=(-a ,2a ,0), 所以⎩⎪⎨⎪⎧n ·CC 1→=0,n ·FC →=0,即⎩⎨⎧-ay 1+az 1=0,-ax 1+2ay 1=0.令y 1=1,则n =(2,1,1),所以||cos 〈FB 1→,n 〉=⎪⎪⎪⎪⎪⎪⎪⎪FB 1→·n |FB 1→||n |=33,因为二面角F -CC 1-B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F -CC 1-B 的余弦值为33.4、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AF ⊥DF ,AF ⊥FE ,所以AF ⊥平面EFDC .又AF ⊂平面ABEF ,故平面ABEF ⊥平面EFDC . (2)如图,过D 作DG ⊥EF ,垂足为G , 由(1)知DG ⊥平面ABEF .以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 由(1)知∠DFE 为二面角D -AF -E 的平面角,故∠DFE =60°, 则|DF |=2,|DG |=3,可得A (1,4,0),B (-3,4,0),E (-3,0,0),D (0,0,3). 由已知,AB ∥EF , 所以AB ∥平面EFDC .又平面ABCD ∩平面EFDC =CD , 故AB ∥CD ,CD ∥EF .由BE ∥AF ,可得BE ⊥平面EFDC ,所以∠CEF 为二面角C -BE -F 的平面角,∠CEF =60°,从而可得C (-2,0,3).所以EC→=(1,0,3),EB →=(0,4,0),AC →=(-3,-4,3),AB →=(-4,0,0).设n =(x ,y ,z )是平面BCE 的法向量,则 ⎩⎪⎨⎪⎧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 所以可取n =(3,0,-3). 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 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 则cos 〈n ,m 〉=n·m |n ||m |=-21919.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5、解:依题意,OF ⊥平面ABCD ,如图,以O 为原点,分别以AD →,BA →,OF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O (0,0,0),A (-1,1,0),B (-1,-1,0),C (1,-1,0),D (1,1,0),E (-1,-1,2),F (0,0,2),G (-1,0,0).(1)证明:依题意,AD→=(2,0,0),AF →=(1,-1,2). 设n 1=(x ,y ,z )为平面ADF 的法向量,则⎩⎪⎨⎪⎧n 1·AD →=0,n 1·AF →=0,即⎩⎨⎧2x =0,x -y +2z =0.不妨设z =1,可得n 1=(0,2,1).又EG →=(0,1,-2),所以EG →·n 1=0, 又因为直线EG ⊄平面ADF , 所以EG ∥平面ADF .(2)易证,OA→=(-1,1,0)为平面OEF 的一个法向量. 依题意,EF→=(1,1,0),CF →=(-1,1,2).设n 2=(x ,y ,z )为平面CEF 的法向量,则⎩⎪⎨⎪⎧n 2·EF →=0,n 2·CF →=0,即⎩⎨⎧x +y =0,-x +y +2z =0.不妨设x =1,可得n 2=(1,-1,1).因此cos 〈OA →,n 2〉=OA →·n 2|OA →||n 2|=-63,于是sin 〈OA →,n 2〉=33.所以,二面角O -EF -C 的正弦值为33.(3)由AH =23HF ,得AH =25AF .因为AF→=(1,-1,2),所以AH →=25AF →=⎝ ⎛⎭⎪⎫25,-25,45,进而有H ⎝ ⎛⎭⎪⎫-35,35,45,从而BH →=⎝ ⎛⎭⎪⎫25,85,45,因此cos 〈BH →,n 2〉=BH →·n 2|BH →||n 2|=-721.所以,直线BH 和平面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721.6、解:以{AB →,AD →,AP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各点的坐标为B (1,0,0),C (1,1,0),D (0,2,0),P (0,0,2). (1)因为AD ⊥平面PAB ,所以AD→是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AD →=(0,2,0).因为PC→=(1,1,-2),PD →=(0,2,-2).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m ·PC →=0,m ·PD →=0, 即⎩⎨⎧x +y -2z =0,2y -2z =0. 令y =1,解得z =1,x =1.所以m =(1,1,1)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cos 〈AD →,m 〉=AD →·m |AD →||m |=33, 所以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2)因为BP→=(-1,0,2),设BQ →=λBP →=(-λ,0,2λ)(0≤λ≤1),又CB→=(0,-1,0),则CQ →=CB →+BQ →= (-λ,-1,2λ),又DP→=(0,-2,2),从而cos 〈CQ →,DP →〉=CQ →·DP →|CQ →||DP →|=1+2λ10λ2+2.设1+2λ=t ,t ∈[1,3],则cos 2〈CQ →,DP →〉=2t 25t 2-10t +9=29⎝ ⎛⎭⎪⎫1t -592+209≤910.当且仅当t =95,即λ=25时, |cos 〈CQ→,DP →〉|的最大值为31010. 因为y =cos x 在⎝ ⎛⎭⎪⎫0,π2上是减函数,所以此时直线CQ 与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 又因为BP =12+22=5, 所以BQ =25BP =255.7、解:(1)证明: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 1B 1∥AB ∥DC ,且A 1B 1=AB =DC ,所以四边形A 1B 1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B 1C ∥A 1D .又A 1D ⊂平面A 1DE ,B 1C ⊄平面A 1DE ,于是B 1C ∥平面A 1DE . 又B 1C ⊂平面B 1CD 1,平面A 1DE ∩平面B 1CD 1=EF ,所以EF ∥B 1C .(2)因为四边形AA 1B 1B ,ADD 1A 1,ABCD 均为正方形,所以AA 1⊥AB ,AA 1⊥AD ,AB ⊥AD 且AA 1=AB =AD ,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A 1→为x 轴,y 轴和z 轴单位正向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点的坐标A (0,0,0),B (1,0,0),D (0,1,0),A 1(0,0,1),B 1(1,0,1),D 1(0,1,1),而E 点为B 1D 1的中点,所以E 点的坐标为(0.5,0.5,1).设面A 1DE 的法向量为n 1=(r 1,s 1,t 1),而该面上向量A 1E →=(0.5,0.5,0),A 1D →=(0,1,-1),由n 1⊥A 1E →,n 1⊥A 1D →得r 1,s 1,t 1应满足方程组⎩⎨⎧0.5r 1+0.5s 1=0,s 1-t 1=0,因为(-1,1,1)为其一组解,所以可取n 1=(-1,1,1).设面A 1B 1CD 的法向量为n 2=(r 2,s 2,t 2),而该面上向量A 1B 1→=(1,0,0),A 1D →=(0,1,-1),由此同理可得n 2=(0,1,1),所以结合图形知二面角E -A 1D -B 1的余弦值为|n 1·n 2||n 1|·|n 2|=23×2=63. 8、解:(1)证明:由PC ⊥平面ABC ,DE ⊂平面ABC ,得PC ⊥DE .由CE =2,CD =DE =2得△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CD ⊥DE .又PC ∩CD =C ,所以DE ⊥平面PCD .(2)由(1)知,△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E =π4.如图,过D 作DF 垂直CE 于F ,易知DF =FC =FE =1.又EB =1,故FB =2.由∠ACB =π2得DF ∥AC ,DF AC =FB BC =23,故AC =32DF =32.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CB →,CP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P (0,0,3),A ⎝ ⎛⎭⎪⎫32,0,0,E (0,2,0),D (1,1,0),ED →=(1,-1,0),DP →=(-1,-1,3),DA →=⎝ ⎛⎭⎪⎫12,-1,0. 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由n 1·DP →=0,n 1·DA →=0,得⎩⎪⎨⎪⎧-x 1-y 1+3z 1=0,12x 1-y 1=0, 故可取n 1=(2,1,1).由(1)可知,DE ⊥平面PCD ,故平面PCD 的法向量n 2可取为ED→, 即n 2=(1,-1,0).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 〈n 1,n 2〉=n 1·n 2|n 1|·|n 2|=36, 故二面角A -PD -C 的余弦值为36.。
高考中二面角大小的求法
高考中二面角大小的求法二面角的大小,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常考常新,其求法各式各样,尤其是向量法出现之前的高考,得凭借某些技巧,根据定义构造平面角,有时难度还是很大的,但通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也可以引申出一些求二面角大小的模式——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等,另外还有求二面角大小的通法——向量法。
本文结合高考题,来谈谈这几种方法的应用,希望大家在考试过程中迅速识别模式,快速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一、定义法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有三个条件:1、顶点在棱上;2、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
3、边与棱垂直。
因为空间的两条垂直不直观,难以识别,且顶点在棱上没有固定位置,具有开放性,这就造成了平面角位置的变化多端,不易作出,但高考中的易作出的平面角顶点往往在特殊的位置,比如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以棱为全等三角形公共边的垂足等。
只举两例说明:例1(2004年全国理)如右图,已知四棱锥P—ABCD,PB⊥AD,侧面PAD为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为菱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120°。
(1)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
(2)求面APB与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解:我们只求二面角的大小(以下例题同),即第2问。
取PB的中点G,PC的中点F,连结EG、AG、GF,则AG⊥PB,FG∥BC,FG= BC,∵AD⊥⊥PB,∴BC⊥PB,FG⊥PB,∴∠AGF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AD⊥面POB,∴AD⊥EG,又PE=BE= ,∴EG⊥PB,且PEG=60°。
在Rt△PEG中,EG=PE?cos60°= ,在Rt△GAE中,AE= AD=1,于是tan∠GAE= = ,又∠AGF=π—∠GAE,所以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π—arctan= .本题就是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与顶点的连线垂直于底边,以及平移垂直于棱的射线到中点构造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平面角的定义使问题得以解决的。
高考数学二面角10种求法及锐钝角的判断
二面角10种求法及判断锐钝角二面角大小的求法中知识的综合性较强,方法的灵活性较大,一般而言,二面角的大小往往转化为其平面角的大小,从而又化归为三角形的内角大小,在其求解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重要知识。
求二面角大小的关键是,根据不同问题给出的几何背景,恰在此时当选择方法,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时亦可直接运用射影面积公式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1.概念法顾名思义,概念法指的是利用概念直接解答问题。
例1: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 中,1AC AB ==,2CD BD ==,3AD =。
求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
分析:四面体ABCD 的各个棱长都已经给出来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根据长度求角度的问题。
解:设线段BC 的中点是E ,接AE 和DE 。
根据已知的条件1AC AB ==,2CD BD ==,可以知道AE BC ⊥且DE BC ⊥。
又BC 是平面ABC 和平面DBC 的交线。
根据定义,可以得出:AED ∠即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
可以求出32AE =,3DE =,并且3AD =。
根据余弦定理知:2222223()(3)372cos 243232AE DE ADAED AE DE+-+-∠===-⨯⨯⨯ 即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7arccos4π-。
同样,例2也是用概念法直接解决问题的。
例2:如图所示,ABCD 是正方形,PB ABCD ⊥平面,1PB AB ==,求二面角A PD C --的大小。
解:作辅助线CE PD ⊥于点E ,连接AC 、AE 。
由于AD CD =,PA PC =,所以PAD PCD ≅三角形三角形。
即AE PD ⊥。
由于CE PD ⊥,所以AEC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2PC =,3PD =,又1CD =,在三角形PCD 中可以计算得到63CE =。
由此可以得到:63AE CE ==,又2AC =。
几何法求线面角、二面角及探索性问题-高考数学复习课件
3
1
由[例2]可知, PM = , MB = , S △ PAB =
3
2
2
2
3
1
又∵ PB = 2 +2 =
+
=
3
2
S △ PAB =
2×
2 7
7
2×
2
3
1
2 7
= PB ·AE ,∴ AE =
,
6
2
7
−1
∴ cos
3
.
6
21
,
6
2 2 − 2
∠ BAC =90°,点 M , N 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
(1)求证: MN ∥平面AA'C'C;
证明:如图,取 A ' B '的中点 E ,连接 ME , NE .
因为 M , N , E 分别为A'B,B'C'和A'B'的中点,
所以 NE ∥A'C', ME ∥AA'.
又A'C'⊂平面AA'C'C,AA'⊂平面AA'C'C, NE ⊄平面
如图所示,在正四棱锥 P - ABCD 中,取 AB 的中点为 H ,底面正方形的
中心为 O ,连接 OH , PH .
因为 PH ⊥ AB , OH ⊥ AB ,所以∠ PHO 为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
因为 PO 为高,所以 PO ⊥平面 ABCD ,所以 PO ⊥ OH ,
所以在Rt△ POH 中,又 OH = , PO = a ,
∠ AE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二面角几种常见问题的求解方法1.引言在高中空间几何的问题中,如何去求解两个平面的二面角的问题对很多同学来说十分棘手。
许多同学一遇到这种问题就比较头疼,特别是针对那些所给已知条件比较少的问题。
例如:在求二面角的问题中,许多都是没有给出直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这就要求同学们会作辅助线,同时,一些问题中还需要很高的计算能力。
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很多都出现了求二面角的题目,如2010年的安徽卷(第18题)、2010年的浙江卷(第20题)、2010年的陕西卷(第18题)、2009年的山东卷(第18题)、2009年的安徽卷(第18题)等等。
这就说明,二面角问题在高考中是一个热门的考点。
因此,研究求解二面角问题的方法,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2.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先来叙述一下中学教材中二面角的概念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引])2.1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如图1所示,在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上任意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图13.求解二面角问题的几个难点在求解空间几何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求二面角的问题,求此类问题的难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3.1需要添加辅助线从二面角的定义来看,二面角的条件要求比较高,要求两条射线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这两个半平面的交线,在一般的空间图形中很难直接发现满足这样条件的角。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借助添加辅助线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添加辅助线是一个很难掌握的技巧。
同时新添加的辅助线的长度以及它们与其余各条直线、各个平面所成的角度,还需要经过进一步计算才能够得到。
这无形中给二面角的求解过程带来了很多困难。
3.2线面关系隐藏的深在有些问题中,没有直接给出直线所成的角度,只给出了空间图形中的部分线段长度。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答题者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求他们能根据长度求角度。
3.3计算量巨大一般是根据长度求角度,这就会用到余弦公式,余弦公式是一个计算量十分大的公式。
有些问题还可以用空间坐标系的向量间的角度来解决,同样也需要做很多很复杂的计算。
4.二面角问题的求解方法对不同的求二面角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总体上来讲,可以分为四种方法,分别是:概念法、空间变换法、空间向量法、另类方法。
4.1概念法顾名思义,概念法指的是利用概念直接解答问题。
例1:如图2所示,在四面体ABCD 中,1AC AB ==,2CD BD ==,3AD =。
求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
图2分析:四面体ABCD 的各个棱长都已经给出来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根据长度求角度的问题。
解:设线段BC 的中点是E ,接AE 和DE 。
根据已知的条件1AC AB ==,2CD BD ==,可以知道AE BC ⊥且DE BC ⊥。
又BC 是平面ABC 和平面DBC 的交线。
根据定义,可以得出:AED ∠即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
可以求出32AE =,3DE =,并且3AD =。
根据余弦定理知:2222223()(3)372cos 243232AE DE AD AED AE DE +-+-∠===-⨯⨯⨯ 即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7arccos 4π-。
同样,例2也是用概念法直接解决问题的。
例2:如图3所示,ABCD 是正方形,PB ABCD ⊥平面,1PB AB ==,求二面角A PD C --的大小。
图3解:作辅助线CE PD ⊥于点E ,连接AC 、AE 。
由于AD CD =,PA PC =,所以PAD PCD ≅三角形三角形。
即AE PD ⊥。
由于CE PD ⊥,所以AEC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2PC =,3PD =,又1CD =,在三角形PCD 中可以计算得到63CE =。
由此可以得到:63AE CE ==,又2AC =。
由余弦定理:222222133cos 22223AE CE AC AEC AE AC +-+-∠===-⋅⋅ 即:23AEC π∠=。
4.2空间变换法空间变换法指的是基本的空间方法,包括三垂线法、补角法、垂面法、切平面法等方法。
下面用例3介绍三垂线法、补角法和垂面法。
例3:如图4所示,现有平面α和平面β,它们的交线是直线DE,点F在平面α内,点C在平面β内。
求二面角F DE C--的大小。
图4分析:过点C作辅助线CA垂直于DE,作CB垂直于平面β于点B。
4.2.1补角法直接求解二面角F DE C--的大小是有些困难的,那么可以先求解二面角--是互补的关系,现在先求出--与二面角C DE B--。
因为二面角F DE CC DE B二面角C DE B--的大小就很容易计算了。
--后,二面角F DE C4.2.2三垂线法由于CA DE⊥,CB⊥平面β。
那么根据三垂线定理可以得知:CA在平面β内的⊥,根据定义可知,二面角射影AB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DE。
即AC DE⊥且AB DE--的大小可以用补角法得∠的大小。
那么二面角F DE CC DE B--的大小即为CAB到。
4.2.3切平面法切面法的基本思想是做一个垂面,它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在所得的图形中就可以很容易观察与计算二面角。
如图4所示,可以作平面CAB 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DE ,平面CAB 与平面α的交线是AC ,平面CAB 与平面β的交线是AB ,根据二面角的定义知CAB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补角,根据补角法,可以求出二面角F DE C --的大小。
下面用例4来详细讲解一下切平面法。
例4: 在图5中,PA ABC ⊥平面,90o ABC ∠=。
其中1PA AB ==,2PB BC ==。
E 是PC 的中点,DE PC ⊥。
求二面角C BD E --的大小。
图5解:由于E 是PC 的中点,且P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BD PC ⊥。
又DE PC ⊥,可以推出:PC BDE ⊥平面。
所以:PC BD ⊥。
又PA ABC ⊥平面,则BD PA ⊥,所以BD PAC ⊥平面。
可以得出:PAC 平面是CBD 平面和EBD 平面的公共切平面。
由此,根据切平面法知CDE∠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于CDE CPA≈∆,那么:2CECD CPCA=⋅==,1CEDE PACA=⋅==又:112CE PC====。
在三角形CDE中根据余弦定理可知:222412113cos4223CD DE CECDECD DE+-+-∠====⋅那么60oCDE∠=。
即求二面角C BD E--的大小是60o。
4.2.4补形法以上讲解了三垂线法、补角法和垂面法三种空间变换法,以下通过一个单独的例子来讲解第四种方法——补形法。
例5:在图6中,PA ABCD⊥平面,四边形ABCD是一个直角梯形,其中1PA=,1AD=,1CD=,12AB=。
90BAD ADC︒∠=∠=。
求平面PAD与平面P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图6解:延长直线DA 与BC ,它们相交于点E ,连接PE 。
由题意可知,BA 平行于CD ,AB 的长度是CD 的一半,且BA AD ⊥,BA PA ⊥,那么BA PED ⊥平面,CD PED ⊥平面,1AE =,2PE =。
在三角形PED 中,2PD PE ==,2ED AE AD =+=。
那么根据勾股定理可知90DPE ︒∠=,即DP PE ⊥。
CD PED ⊥平面,DP PE ⊥,且DP 是CP 在平面PED 内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知:CP PE ⊥。
又DP PE ⊥,即CPD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
在Rt CDP ∆中,1CD =,2PD =,3PC =。
那么6cos 3CPD ∠=。
即:6arccos 3CPD ∠= 所以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是6arccos3。
在有些问题中,所给的图形不是能够很好观测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通过补形的方法来观测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例5中,很好的运用了补形法和三垂线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告诉我们,可以在一个问题中使用多种方法来达到解决问题目的。
4.3空间向量法4.3.1二面角和两平面的夹角之间的关系两平面的夹角有两个,它们之间互补,取它们中角度较小的为1θ,那么1θ的取值范围是(0,]2π。
而二面角是指两个特定的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二面角2θ的取值范围是(0,)π。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两个平面的夹角来求二面角,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如果202πθ≤≤,21θθ=。
(1) 如果22πθπ≤≤,21θπθ=-。
(2) 因此,在用空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的时候,必须先判断二面角的大小是锐角还是钝角,然后由以上发现的规律来求解。
当然,前提是先求出两平面的夹角。
4.3.2平面法向量的求法两平面间的夹角一般根据两平面的法向量来求。
如果平面方程已知,平面的法向量可以直接给出,如果平面方程未知,法向量可以根据平面内的三个点的坐标求出来。
如图7所示:例6:如图7所示在平面α内,已知三点111(,,)X x y z =,222(,,)Y x y z =,333(,,)Z x y z =。
图7下面求解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
解法一:求平面的法向量的大小,可以用该平面内的两个向量的矢性积来求,即:n XY XZ =⨯又212121{,,}XY x x y y z z =---,313133{,,}XZ x x y y z z =---可以求出:212121212121313333313131{,,}y y z z z z x x x x y y n y y z z z z x x x x y y ------=------解法二:设平面α的方程为0Ax By Cz D +++=将点X ,Y ,Z 的坐标分别代入方程可以解出系数A ,B ,C ,D 。
在此特别强调一下,三个点带入方程后得到的应该是一个四元三次方程,可能无解,如果有解,那么一定有无数多个解。
可以通过解方程,将A ,B ,C 全部用D 表示,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形如2540Dx Dy Dz D +++=的方程,可以将新得到的方程两边同时除以D (0D 一定不等于,否则=0A B C D ===,方程无意义),那么就可以得到平面的方程25410x y z +++=。
得到了平面的一般方程,即得平面的法向量坐标{,,}n A B C =。
解法三:在图7中,由所给的信息,可以求出向量XY 、XZ 的大小。
设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
若111{,,}XY a b c =,222{,,}XZ a b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