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例题解析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基础知识专题(含解析)
基础知识专题淮安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有的人长着强有力的翅膀,因凡心未泯而坠落人间,折.断了翅膀,例如我就是。
后来,他们▲(煽动扇动)折断的翅膀,奋力飞起,却又迭落下来。
翅膀一定会痊愈,我仍会震翅高飞。
(节选自《名人传》,有改动)①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1分)折:▲②找出并改正文段中两个错别字。
(2分)▲改为▲▲改为▲③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分)▲2.年级举行汉字书写比赛,下面是主持人一段结束语,其中两处画线句均有语病,请修改。
(4分)同学们,写字水平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①希望本次活动能激发同学们的写字水平;②也希望大家通过持之以恒不间断地练习,写出一手美观的汉字。
修改①:。
修改②:。
(1). (1)zhé(2). (2)迭(3). 跌(4). 震(5). 振(6). (3)扇动【解析】试题分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折”在这里不要念成“shé”。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迭”与“跌”、“震”与“振”都是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煽动,指怂恿、鼓动人做坏事。
扇动:摇动扇子翅膀等。
上文描写的对象是“翅膀”,所以自然选“扇动”。
(2). ①“水平”改为“热情”或“激发”改为“提高”(2). ②删去“持之以恒”或“不间断”。
【解析】试题分析:(1)搭配不当。
“激发”与“水平”不搭配。
把“水平”改为“热情”或“激发”改为“提高”即可。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全国各地真题解析 (一)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全国各地真题解析 (一)中考语文是考生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既要考查基础的语文知识,也要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因此,掌握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真题解析成为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手段。
一、现代文阅读(含实用文阅读):1. 查阅资料的策略中考阅读理解题中经常会涉及到资料查阅和资料分析,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应注重训练孩子查阅资料的能力。
例如,在阅读某封电子邮件时,首先要读出邮件的主题,找出对答案有用的信息,同时注意到附件中的图表等资料,不同资料之间的关系。
这样做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
2. 客观题的处理中考阅读理解题中的客观题一般较简单,考生应注重细节问题和小问题考察,从而细心地分析每个问题,做到只对答案合理的选项打勾。
二、短文写作:1. 技巧在短文写作中,有一些常用的技巧,例如分点阐明中心,适当运用比喻等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并使叙述更为准确。
2. 格式考生在做短文写作时还应注意文章的格式。
文章的格式和美观程度也会影响考官的印象。
因此可以先设置好标题、段落,再结合叙述的内容适当调整段落的顺序和篇幅,最终形成一篇结构严谨,内容充实的文章。
三、阅读类应用题:1. 情感与心态在阅读类应用题中,情感与心态的表达是重要的要素。
考生在阐述自己的看法时,应秉持客观、中肯的态度,不要过度发表自己的情感倾向。
2. 要守住分寸在阅读类应用题中,各项礼仪要素的处理是重要的考点。
考生在回答有关礼仪的问题时应注意方式、分寸等问题,不要过于张扬和批评,否则容易影响分数。
总的来说,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需要加强基础语文知识的训练,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和策略,并且需要养成爱读书、多阅读的习惯,使得自己能够在更广泛的语文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色彩。
山东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基础知识(汉字、词汇、语法、修辞)(含解析)
山东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基础知识(汉字、词汇、语法、修辞)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企.盼(qǐ)绚.丽(xuàn)承载.(zài)一呼百应.(yīng)B. 咀嚼.(jué)苍穹.(qióng)譬.如(bì)心有灵犀.(xī)C. 胚.芽(pēi)笨拙.(zhuō)冗.杂(rǒng)豁.然贯通(huò)D. 陨.石(yǔn)解剖.(pāo)奠.基(diàn)拾.级而上(shè)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羸弱先驱者惊心动魄就地取材B. 禁锢辨论赛察言观色络绎不绝C. 要诀消火栓截然不同振耳欲聋D. 浮燥纪传体心旷神怡广袤无垠3.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置身于冰窟.(kū),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qíng)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B. 那个年轻的纤.(qiàn)夫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dào)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C. 一绺.(liǔ)绺灰白的鬈.(quán)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D.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gōu)着身子进我家来……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yì),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4.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亵渎枯躁眼花缭乱混为一谈B. 教诲瞭望抽丝剥茧翻来复去C. 篝火诘难不屑置辩销声匿迹D. 狭隘抱歉妇儒皆知酣然入梦5. 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 湛.蓝(zhàn)迭.起(dié)交卸.(xiè)精兵减.政(jiǎn)B. 遒劲.(jìnɡ)抽噎.(yē)缄.默(jiān)孜孜.不倦(zī)C. 分歧.(qí)矜.持(jīn)喷簿.(bó)周而复.始(fù)D. 题跋.(bá)冗.杂(yǒnɡ)广袤.(mào)见微知著.(zhù)6.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接舌:这东西这么好吃?!B. 当我感到惊惶失错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贵州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含解析)
贵州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含解析)贵州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022·贵州黔东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姊妹(jiě)倜傥(tì)____________诡谲(jüé)慷慨淋漓(kǎi)B.遏制(è)倔强(jiàng)髀间(bì)大彻大悟(chè)C.秩序(chì)骈进(pián)发酵(jiào)花香鸟语(1iǎo)D.晕眩(xùan)顷刻(qīn)侦缉(jī)彬彬有礼(bīn)2.(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qiǎo),意味应是深长的。
B.每个花苞都是鼓鼓的,像一个忍俊不禁(jìn)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桨?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C.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不禁簌簌(shù)地流下眼泪。
D.读书足以怡情,傅彩,长才。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jí)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3.(2022·贵州铜仁·统考一模)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旁鹜wù____________ 侍候shì____________盘桓huán____________ 吹毛求疵cīB.拘泥ní____________ 瘦削xuē____________怯懦qiè____________ 轻而易举yìC.中伤zhòng____________ 谚语yàn____________契合qì____________言不及义jíD.恣睢zì____________ 拮据jié____________囫囵hú____________鸠占雀巢què4.(2022·贵州遵义·统考一模)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烙印(lào)____________ 热枕____________ 神采奕奕(y ì)____________ 雕梁画栋B.莅临(lì)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_ 味同嚼蜡(ju é)____________ 刨根问底C.慷慨(gài)____________ 绽开____________ 栩栩如生(x ǔ)____________ 精益求精D.狡黠(xiá)____________ 伫立____________ 一气呵成(h ē)____________ 不屑置辩5.(2022·贵州铜仁·统考二模)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震撼____________羁绊轻歌慢舞____________纷至沓来B.辐射____________烦燥无精打彩____________李代桃僵C.安详____________蔓延矫揉造作____________人情世故D.云霄____________秘诀走头无路____________鸠占雀巢6.(2022·贵州黔东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由衷:由于血气方刚:正纷至踏来:重复,多B.遁形:隐藏美不胜收:胜利抑扬钝挫:转折C.旁骛:追求瞬熄万变:呼吸菙菙暮老:渐渐D.热忱:情意油光可鉴:照一气呵成:呼气7.(2022·贵州遵义·统考一模)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污秽(suì)嗥鸣气冲斗牛(dǒu)如释重负B.什物(shí)愧怍酣然入梦(hān)祸不单行C.冗杂(rǒng)缄默戛然而止(jiá)不知所错D.襁褓(qiǎng)狡辨怒不可遏(è)轻歌曼舞8.(2022·贵州铜仁·统考模拟预测)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gòu)嗔怪(chēng)恣睢(suī)狼籍鸠占雀巢B.拮据(jù)晌午(shǎng)修茸(qì)取缔怪诞不经C.斡旋(wò)蝉蜕(tuì)濒临(bīn)烦躁世外桃源D.喝彩(hē)校正(jiào)恪守(kè)落第正襟危坐9.(2022·贵州黔东南·校联考一模)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莅临:到____________ 东施效颦:皱眉头____________ 走头无路:尽头B.荣鹰:承受、承当沓无消息:远得看不见踪影心无旁骛:追求C.矜持:慎重,拘谨拈轻怕重:抓、捏____________ 不言而喻:明白D.国殇:为国战死者坦荡如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锲而不舍:刻10.(2022·贵州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百年以来,中国青年不负祖国重托,他们获得民众的崇敬是当之无愧的。
人教版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含解析完美
专项复习资料复习提纲素材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准确的抄写,不可多抄,不可漏抄,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若看拼音写的汉字不会写,应写上一个同音字,切不可空着。
2、填词:(以现代文语段积累中的内容为主)(1)反义词;(2)递进关系:题目中如果出现有“乃至、甚至、不仅……而且……”等词要仔细分析所选词语的表意程度的深浅(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要关注待选词语和比喻、拟人对象的对应关系3、修改病句找准主谓宾:确定动词,动词之前发出行为的人或事物为主语,动词之后承受行为的人或事物为宾语,发现是否缺主语、缺宾语或主宾、动宾搭配不当(详细方法见病句强化训练资料)补充:(1)句中有多个主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主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主语寻找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2)当句中有多个宾语,却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动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宾语搭配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4、排序还原:①主语一致,同一句中的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是同一个;②语境一致,主句和备选句所营造的氛围或感情基调应是一致的;③句子结构一致,当选项中各个分句的结构已经一致的时候,短句前,长句后;④考虑逻辑顺序,找准中心句(观点句),区别材料句,按照总分总、总分或分总、时间、空间、思维的顺序排列5、选题:分析主题,抓住关键词,然后分析主题类型(1)类似“武汉发展”的主题,则划分小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就是一个选题(2)已经是个小范畴的主题或是具体的一个活动了,则在关键词的后面加上“意义、目的、原因、益处、弊端”等词构成选题。
6、活动设计题:表现形式为“以……为内容|主题开展……”,常见的活动方式有:(1)亲自体验解决问题:查资料、采访、主题班会(2)竞赛活动:演讲、诗歌朗诵、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辩论(3)展览类:书抄报、展板、黑板报(4)讲座类:知识座谈、讨论会、名家讲座、交流活动(5)趣味活动类:对联、灯谜、成语接龙7、口语交际:表态(是否同意观点),针对矛盾点提出合理解决方法或指出采取正确态度的好处,提出请求要说明目的,礼貌委婉,注意称谓8、材料分析概括题:找出所有材料的共同点也就是都谈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所有材料中都反复出现的词或短语就是关键词,或所有材料中信息量最小的一则就是所有材料的共同信息。
中考语文知识与运用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A.熏染威武不屈 B.浸染挺身而出C.浸染威武不屈 D.熏染挺身而出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书却置于几案枕边②被我们不曾正眼瞧过的动植物B.①几案枕边却置其书②不曾被我们正眼瞧过的动植物C.①几案枕边却置其书②被我们不曾正眼瞧过的动植物D.①书却置于几案枕边②不曾被我们正眼瞧过的动植物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完成了第三季的首轮播放,其时尚化的宣推方式,成为活化传统文化的成功范本。
B.各地不断完善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涉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劳务输出扶贫……等,瞄准贫困人口,分类施策,成效显著。
C.我国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简称“海斗一号”),近日成功完成万米海试任务,并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D.“‘广交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象征,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广东省人大代表动情地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各级机关开展工作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
B.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用餐,只要坚持使用公筷公勺,就会建成一种良好风尚,社会也将由此更加文明。
C.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及其实践,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我们应该传承并不断发展。
D.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走出一条共享、共建、共赢的安全之路。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史铁生,散文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非同常人的经历和对生命的深沉思考,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气质。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是唐代两位诗人的唱和之作。
酬,以诗相答的意思;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C.我国被称为“丝绸之国”,古人对丝织品的称谓有多种,如“半匹红绡一丈绫”中的“绡”“绫”,“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绮”。
初三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单项选择题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正确答案为C,因为“瑰丽”的“瑰”字读音为guī,与选项A、B、D的读音不符。
2. 补全句子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答案为:“他的笑容如同阳光一样温暖,让人感到温馨。
”这句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的笑容。
3. 修改病句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识别和修改能力。
正确答案为:“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原句中“不断提高”和“日益提高”重复,修改后去掉了重复的部分。
二、现代文阅读1. 短文阅读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正确答案为:“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经历,传递了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
2. 阅读理解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正确答案为:“文章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
”文章通过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对比,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三、古诗文阅读1. 古诗鉴赏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正确答案为:“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古文翻译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正确答案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是万物所归依的地方,光阴是百代人的过客。
四、作文1. 写作指导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正确答案为:“以‘奋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描述自己的奋斗经历,二是表达对奋斗的理解,三是强调奋斗的意义。
2. 写作示例示例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而奋斗则是青春的底色。
《中考基础运用试题解析》课件
二、解析典型试题,学会知识运用
上下联
1.仄起平收。 2.字数相同。 3.结构相同。 4.词性相同。 5.表意相关。
(2019北京中考)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 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驼铃 ① ,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 ② ; 波涛 ③ ,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 ④ 。 A.①滚滚 ②欧亚 ③悠悠 ④乾坤 B.①滚滚 ②乾坤 ③悠悠 ④欧亚 C.①悠悠 ②欧亚 ③滚滚 ④乾坤 D.①悠悠 ②乾坤 ③滚滚 ④欧亚
冒号统辖后文,一直到句号结束。
(2020东城期末)黄河流域的书法在唐代终于迎来黄金时代。 唐初有“四大书法家”【甲】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 薛稷,中唐有突破古法的颜真卿,晚唐有自成一家的柳公 权。
冒号 破折号
对前面成分注释说明
破折号的非句间关系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2.标示声音的延长。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3.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④开始写文章。
写字或写文章的起初行为或开头部分
(2020平谷期末)
然而,奇迹的起笔处却是满目萧条、百废待兴的
“一张白纸”。
①书法上每一笔的开始。 ②一个字的第一笔。
③文章的开头。
④开始写文章。
写字或写文章起初或开头的地方
(2020平谷期末)新中国70年的发展,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 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然而,奇迹的起笔处却是满目萧条、 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人曾断言 “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然而,毛泽东说: “我们不但善于砸烂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造一个新 世界。”
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含答案 (一)中考是每个初中生的重要一步,语文作为其中一个科目更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并加以巩固。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这一轮专题的复习,为我们复习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这一专题的复习内容及答案。
一、词语辨析词语辨析是语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中考中也会经常考察。
在这题型题目中,常常出现几个词语看似相近,但又有微小的差别,需要结合上下文的含义进行判断。
例如:1.“不慌不忙”和“从容不迫”有什么区别?解答:不慌不忙强调的是心理的平静和沉着,而从容不迫则强调的是行动的放松和自如。
2. “讲究”和“追求”有何不同?解答:讲究强调的是对某一事物的精益求精,而追求则强调的是对某种目标或境界的追求。
二、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统合了语文各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点。
在中考中,往往会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素材进行语言表述的大题型。
例如:1.根据下面的材料,描述一下城市市容的特点和问题。
解答:从城市市容的特点和问题两个方面入手,根据城市的建筑、公共设施、环保状况等几方面可进行阐述。
2.根据小说《茶花女》中的情节,发表短文100字以上的评论。
解答:通过对小说人物关系、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分析,发表自己对作者及小说的评价。
三、语法知识语法方面的知识在中考中也是一个必须要掌握的点,常出现的有一些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用法、搭配协议等方面的考点。
例如:1.鱼儿在水中游弋,亲切的意境使人留连忘返。
请分析该句中“亲切的意境”在语法上的成分。
解答:该句中,“亲切的”是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后面的“意境”。
2.人类要永远保持勤劳的好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实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改错)解答:要把“好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两个并列的成分中间加上一个“和”字,改为“人类要永远保持勤劳的好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才能实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四、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成语运用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成语运用基础知识之成语运用一、考点解读泰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纲(二)表达应用⑵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
综观本市中考语文试题,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成语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所选成语一样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成语。
准确明白得和运用成语,关键是对其意思的明白得。
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明白得其原始意义,再试着揣摩它的比喻义、引申义,吃透明白得成语的含义和使用范畴,注意成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二、考点分析年份题型分值比率考查知识点备注2021年选择题2分1.33℅色彩不当、不辨对象、语意重复2021年选择题2分1.33℅色彩不当、不辨对象、2021年选择题2分1.33℅不明词义、色彩不当、语意重复三、复习策略为了在考试中做到万无一失,我们第一应做个有心人,建立常用成语正误档案,把课内学到的、课外看到的常用成语进行正误归类,有时刻拿出来看看,加深经历,强化积存。
其次,应明白得成语误用是由哪些缘故造成的。
一样说来,有以下几点:⑴褒贬不当。
成语一样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如:①一个人假如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专门难做出成绩的。
②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解析】“好高骛远”意思是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含有贬义。
“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含有褒义。
这两个成语用在句中,色彩均不当。
⑵不辨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形容对象,假如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运用错误。
如:①小徐是我童年时代青梅竹马的朋友,当年我们如亲兄弟一样天天在一起玩。
②翘首西望,海面上托着的确实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解析】“青梅竹马”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只能用于男女儿童之间的关系感情,不能用于小男孩之间或小女孩之间。
“巧夺天工”指人工制作的精巧胜过天然。
“苍山”“洱海”是自然景观。
初中语文中考基础知识专项练习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初中语文中考基础知识专项练习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近年来,初中语文中考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考试。
在备考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
为此,针对基础知识进行专项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初中语文中考基础知识专项练习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例题一:以下加粗部分的词语中,书面语中用词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社区B. 转达C. 讨论D. 庆祝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用法的正确性。
庆祝是一种庄重的词语,通常用于表示重大节日、重大胜利等喜庆场合,不适合用于描述某些小事小情。
例题二:以下哪一个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最符合语法规范()。
A. 下摆撇开,两条长裙腰带有个缝头。
B. 他喜欢看京剧,和我一样喜欢吃小吃。
C. 老师说:“亲戚虽然远,感情只增不减。
”D. 红花开了,露珠凝结成锁。
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用法。
选项 C 中,引号内部的句子符合标点符号规范,外部的逗号和句号也使用得当。
二、阅读理解题例题三:下面的材料最有可能被放置在下列哪个刊物上()。
二分之一音符两个连着的八分音符就等于一个四分音符,就好像两只气球在同一时刻被放破。
一个八分音符就等于一个半拍,一个四分音符就等于两个半拍。
A. 《经济日报》B. 《科学时报》C. 《青年文摘》D. 《音乐之声》参考答案:D解析:文本提到的内容较宽泛,虽然在其他刊物上也可能出现,但很有可能在音乐杂志、音乐类刊物上发表。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中考基础知识专项练习的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希望对大家备考初中语文中考有所帮助。
在进行专项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多加积累,注意语法用法的准确性,注重细节处理。
只有掌握了基础,才能更好地应对后续更加复杂的语文考题。
基础知识运用(解析版)-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陕西专用)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文化认同是个人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一文化或民族群体的感觉,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②本质上说,文化认同是对某一文化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认同。③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是国家向心力的动力和源泉,是维系整个民族、国家群体的精神支柱。④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前提是、。⑤如果没有文化认同、就无法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____无法形成文化自信。
第②空,根据后句“是中国之历史的沿承”中的“历史的沿承”分析,该句说的是“历史”;而B项“中国之今日”的中心语是“今日”,意思是说中国的今天是历史的沿承,这样第②空应填写“中国之今日”,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
对第④句“中华文明的沃土滋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划分句子成分,“中华文明”作定语,修饰主语的中心语“沃土”,“滋养”作谓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宾语。所以,该句的主语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沃土”。
故选C。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一代代建设者把青春播撒在祖国大地上,孕育出点染江山的葱茏绿意,换来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累累硕果,更________(凸显 显耀 显明)出生态文明理念的可贵。
(2)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我们仍然需要始终保持________(一鼓作气 一意孤行 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单元汇编及答案解析(3)【精选30练】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①④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②③D.④②③①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B.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
B.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凝聚..了无尽的正能量。
C.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
D.《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腾云驾雾,还有火眼金睛,在孩子们心目中就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大英雄。
4.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②我轻轻的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着,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
③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
④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
⑤大家一齐兴奋地扎进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肉厚、个大、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
A.③①⑤④② B.③⑤①④② C.④①③②⑤ D.⑤③②①④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匿.笑(nì)怪诞瘦骨嶙峋.(xún)叹为观止B.绥.靖(tuŏ)吞噬即物起兴.(xìng)不言而喻C.谀.词(yí)缄默日薄.西山(bó)莫衷一事D.涟漪.(yī)亵赎相形见绌.(zhuō)恼羞成怒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第一部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一、诗文的背诵与赏析【考试目标】1.掌握教材(包括《古诗词诵读》)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
2.能正确理解名句的含义及在诗文中所起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
3.能欣赏品析短小、浅近的古诗词。
【例题精析】例1:根据上下句,默写与之相连续的句子。
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例2:根据题意,默写相应的句子。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
例3: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例1的答案为“一鼓作气”。
例2的答案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诗文积累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默写,其常见题有两种:一是识记性填空,如例1,试题提供上句或下句,由考生填写相连续的部分。
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会背,也要会写,特别要注意的是生僻字和易混淆的字不要写错。
二是理解性填空,如例2,试题提供有关的情境或提示诗文相关内容,由考生填写相关的语句,对这种考查形式,考生须立足于诗文的整体思路,弄懂文意,把握要填写的语句在诗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才能正确答题。
近几年,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重视。
这类试题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感悟、主旨的把握、诗句含义辩识、关键词的品味等能力。
如例3,这道题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辨析诗句所表现的景象与意境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能把握住所给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述的画面特点,这句中所写的小草具有刚刚从土里挤出来还很嫩、短小、少的特点。
A项是从整体描述春到江南,绿遍山川的景象;B项的草已淹没马蹄,可见绿草如茵;C项的草远看绿色一片,近看却没有几棵;D项风吹草低才能露出牛羊,可见草的长势茂盛。
2024中考试题语文
2024中考试题语文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字词辨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字词的掌握情况。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字词填空。
- 他的成绩一直很(稳定/稳定)。
- 春天的花开得非常(繁盛/繁荣)。
2. 成语运用根据句子的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功成名就/名满天下)。
-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3. 病句修改下列句子中,哪一句是正确的?请找出错误的句子并进行修改。
- 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是我们班的榜样。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段话出自《论语》,请问孔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什么?- 根据这段话,你认为孔子对“君子”的理解是什么?2.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 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三、写作1. 记叙文请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内容真实,语言流畅,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 议论文请以“网络时代下的学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四、综合运用1. 文化常识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C.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 D. 《水浒传》是明代罗贯中所著,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2. 语言实践假设你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需要邀请一位作家来校进行文学讲座。
请写一封邀请函,要求语言得体,表达清晰。
请考生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中考试题可能会有所不同。
初三语文中考试题答案及答案
初三语文中考试题答案及答案中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基础知识(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每题2分,共10分)- 答案:(1)bó (2)jiào (3)dān (4)yīng (5)qiǎo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词语,找出书写正确的一项。
(每题2分,共10分)- 答案:(1)A (2)C (3)B (4)D (5)A3. 根据题目所给的句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每题2分,共10分)- 答案:(1)✗(2)✓(3)✗(4)✓(5)✗二、阅读理解(共40分)1. 根据所给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每题5分,共20分)- 答案:(1)“之”字在文中表示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书”。
(2)“以”字在文中表示“用”的意思。
(3)“而”字在文中表示转折关系。
(4)“于”字在文中表示“在”的意思。
2. 现代文阅读,回答以下问题。
(每题5分,共20分)- 答案:(1)文章通过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善良和坚韧。
(2)文中的“雨”象征着困难和挑战,而“伞”则象征着主人公的保护和支持。
(3)主人公的行为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4)文章结尾的“阳光”象征着希望和温暖,预示着主人公的美好生活即将到来。
三、作文(共30分)- 题目:《我的梦想》- 答案:(略,作文题目通常需要根据具体内容来评分,这里提供一个大致的评分标准)- 内容:是否围绕主题展开,表达清晰,有深度。
(10分)- 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恰当,无语法错误。
(10分)- 结构:是否有清晰的开头、发展和结尾,逻辑性强。
(5分)- 创意:是否有新颖的观点或表达方式。
(5分)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为示例,实际中考试题及答案会根据具体考试内容而有所不同。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及答案(2021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题)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及答案(2021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0分)(请将1~5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
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吞噬(shì)俯瞰(kàn)怂恿(sǒng)吹毛求疵(zī)B. 酝酿(yùn)污秽(huì)修葺(qì)恹恹欲睡(yān)C. 婆娑(suō)箴言(jiān)愧怍(zuò)惟妙惟肖(xiào)D. 娉婷(pīng)腈纶(jīng)轻觑(xù)戛然而止(jiá)【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吹毛求疵(zī)——(cī);C.箴言(jiān)——(zhēn);D.轻觑(xù)——(qù);故选B。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旁骛消声匿迹咄咄逼人颠沛流离B. 眺望根深蒂固栩栩如声不屑置辩C. 禁锢截然不同狂妄自大相辅相成D. 云宵纷至沓来自出心裁千钧重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消声匿迹——销声匿迹;B.栩栩如声——栩栩如生;D.云宵——云霄;故选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要敢于见异思迁,切忌故步自封。
B. 除夕夜,一家人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晚,尽享天伦之乐。
C. 即便是在逆境中,她依然锲而不舍地朝着自己的志向努力追求。
D. “大胃王”吃播浪费问题的根本,在于一些人哗众取宠,为了“流量”忘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褒贬误用,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B.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的乐趣。
写家人的乐趣,使用正确。
C.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写人的恒心和毅力,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中考基础知识与运用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
中考基础知识与运用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5分)1.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3分)(1)请用简化楷体,工整、规范地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米字格内。
(2分)(2)中华书法往往喻示做人的道理。
你希望同桌志存高远,方正质朴,扎实稳重。
辨析下面四种书体的喻意,最适合赠予他的一幅是()(1分)立力*6主省I志存日速I I击需打星A.隶书B京书C,楷书D,行书”2.阅读下面谱段,按要求答题。
(8分)自贸春风劲,乡村显风采。
“全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海南的乡村建设将更显独特优势。
你看,牙寒古黎村,那深深浅浅的绿色在田间尽情挥洒弯曲曲的小路向村落中延伸,错落有致的屋舍掩映在槟榔丛中。
好客的村民,淳朴的民风,热气腾腾的生活,一切都那么美好ti m ( )静,构成一幅风格清新、令人①(A.心旷神怡 B.栩栩如生) 的水彩画。
若是清晨,云雾在远远近近的山岭缭绕,飘飘荡荡,山岭②(A.历历在目 B.若隐若现)。
小山村上空chu 1 ( )烟袅袅,飘出阵阵柴草的香气,响亮的鸡鸣划破湿润的空气,在山岭间回荡。
村旁路边的草丛间,山泉水哗啦啦,昼夜不息。
不知名的鸟儿在林间叽叽喳喳唱着欢乐的歌儿……牙寒古黎村,山灵水秀,生活和美、一定是你心中的向往!(节选自《系列人文与地理资料》,有删改)(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①挥洒________________ ②ti m ( )静③chu 1 ()烟④回荡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2分)①②(3)仿照画线句子,拟写一句宣传语,向国内外游客介绍牙寒古黎村。
(2分)3.阅读下面的消息,按要求答题。
(4分)本报海口3月28日讯(记者刘操)白衣执甲,英雄凯旋。
3月28日下午,在圆满完成支援湖北各项任务后,海南支援湖北抗疫前方指挥部和第六、第七批医疗队共368人从武汉乘包机抵达海口,省委书记刘赐贵到机场迎接医疗队凯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例题解析一、语音1.运用规则分析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
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的各种规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钥匙。
例:加点字注音都符合拼音规则的是()A.树叶(yiâ)肥沃(uî)新鲜(xiān)B.贫穷(qiïnɡ)波浪(bō)陈旧(jiîu)C.回归(ɡuī)侵略(lüâ)知识(zhī)D.柳枝(lǐu)缺乏(quē)寻常(xún)只有C项是正确的。
这个题涉及拼写、标调等规则。
2.以“熟”求“生”弥补法所谓“熟”是指试题中自己熟悉的有把握进行正确判断的内容,所谓“生”是指自己生疏的无法进行判断的选项。
例: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人迹罕至一蹶不振量力而行孤注一掷A.hàn diēliànɡzhìB.hǎn juãliànɡzhânɡC.hǎn juãliànɡzhìD.hàn diēliánɡzhânɡ在四个加点字中,如果对“量”的调号拿不准,就可以从你所熟悉的其他三字的读音入手。
首先根据“罕”“蹶”的读音可排除A、D两项,然后由“掷”的读音可断定答案是C,从而弥补了因为不能确定“量”的读音而无法解题的不足。
3.反向判断排除法运用此法必须看清题干要求,如果是求正,就排除错误的选项;如果是求误,就排除正确的选项。
求同求异类题亦然。
例如:选出隔音符号用得不全对的一项()A.蚕蛾cán'ã惨案cǎn'àn B.悲哀bēi'āi 甘美ɡān'měiC.气昂昂qì'ánɡ'ánɡ海鸥hǎi'oūD.恩爱ēn'ài 名额mínɡ'ã此题求误。
A、C、D各项连在其他音节后面的音节,都是以ɑ或o或e开头的,易与前面的音节分不开,所以,隔音符号是正确的,应排除;然后仔细审查B项,就会发现“甘美”的“美”是以m开头的,它不能与前面音节的最后一个字母相拼,音节界限不会混淆。
因此,用隔音号是多余的,可见答案是B.二、汉字汉字考查的内容有四:汉字的结构,汉字的书写,辨别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和查字词典。
例: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骄健桑梓穷行尽相抑扬顿挫B.妖娆褴缕嗟来之食深居减出C.造诣稗益改斜归正千头万绪D.教诲周济礼贤下士惟妙惟肖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其他均有别字。
例:今年3月,我国西南最佳出海通道南昆铁路全线铺通。
它途经桂、黔、滇三省(区)19个县(市),全长为898.7公里。
在《新华字典》中查找“桂”“黔”“滇”三个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用音序检字法,“桂”字能从G部找到。
B.用部首检字法,“黔”字应查“今”部第12画。
C.用部首检字法,“滇”字可从“氵”部第10画查到。
D.“桂”“黔”“滇”三字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先后顺序是“滇”“桂”“黔”。
此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字词典使用知识及熟练程度。
判断不正确的是B.三、朗读和说话1.把握重音例:请选出重音处理与括号的意思不一致的一项()A.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强调原因)B.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强调对象)C.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强调位置)D.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强调程度)显然,“红”一词强调的是性质,强调程度的词应是“这么”。
因此,答案为D.2.处理停顿朗读和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的差别。
如:选出句间停顿正确的一句()A.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面前。
B.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面前。
A在顿号处停顿,貌似恰当,但从内容上看,它拆开了“铜脚铜捏手”这个共同修饰“大火炉”的并列短语,造成语意上的割裂。
B处的停顿是恰当的。
3.掌握语调语调是指整个句子调类的变化,有升调降调等。
升调常用来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召唤等语气,降调常用来表示肯定、感叹、请求等语气。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体会句子的语气,据此判断语调。
例:《海燕》结尾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朗读的感情、语调安排正确的是()A.深沉,降调。
B.深沉,升调。
C.高亢,降调。
D.高亢,升调。
答案为D.四、标点符号例: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B.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
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C.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派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正确的是D.五、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在大纲中被列入“阅读训练”,作为阅读能力之一。
但中考往往放入基础知识部分,而且对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词义褒贬色彩的分辨也离不开词义的理解。
例:下面对加点词没有结合语境解释的是()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秘密)B.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谈论)C.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神志不清)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不讲究)A项中的“机关”用的是比喻义,意为“秘密”。
B项“较量”的本义是比较、争斗,结合语境应释为“谈论”“议论”。
C项“恍惚”的本义如该项括号中所释的“神志不清”,但在此句中却是“仿佛”“好像”“似乎”的意思,是作者在朦胧的夜色中所看到及想象到的大小的岛的景象。
显然,释为“神志不清”就不恰当了。
D项“模胡”用的也不是本义,在句中指“马虎”“不讲究”。
正确选项为C.解答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的题,先要对每个词的词义进行分析理解,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
例:下面横线上均缺词语,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空。
高尔基在回忆列宁的时候,写道:“生活____,没有烟酒的____,从早到晚忙于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他完全不会____自己……”A.简单爱好关心B.俭朴嗜好关怀C.俭朴嗜好关心D.简单爱好关怀答案为C.例: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他在学校里。
②他在阅览室学习。
B.①这座房子朝南。
②他朝北走了。
C.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
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
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解答这类题要根据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其词性,对兼类词的辨析更是如此。
A项第①句中“在”表示存在,是动词,第②句中“在”表示处所,为介词。
B 项两句中的“朝”与A项中的两个“在”相同,分别是动词、介词。
D项第①句中“得”即获得、取得,是动词;第二句中“得”用在动词与其补语之间,是结构助词。
而C项中两个“和”前后的关系是并列的,均为连词。
因此,C项正确。
例:下边句中画线的词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下……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C.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D.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本题中“狡猾”“卖弄”“溺爱”虽原义都含贬义,但在句中不仅没贬义,有的还带了褒义,因此它们都不是贬义词,只有“胆怯”一词是贬义词。
六、短语短语类的题主要考查短语的结构类型。
答此类题主要看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判断词性入手)。
例:下列各句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是()A.学校操场上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B.为顺利通过毕业考试,同学们紧张地复习着。
C.人人都知道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
D.母亲聪明能干在街坊邻居中是有名的。
B项逗号前是介宾结构的状语,后面虽有主谓结构,但不是短语,是句子;C项中的主谓短语“教师的职业是最伟大的”作了宾语;D项中“母亲聪明能干”这一主谓短语作了主语。
A项是正确的,谓语“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是主谓短语。
七、句子对句子的考查包括单句、复句以及修改病句。
单句的主干确定后,其他成分就不难划分了。
有个口诀可资借鉴:“定语居于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状语前置定后置,特殊情况莫马虎。
”例:下列句子的主干已用横线画出,选出有误的两句()A.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业绩。
B.在这些成果中,准确到小数点七位数字的圆周率就是著名的例子。
C.我看雪的兴趣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D.这是方志敏同志生前在狱中用米汤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A、C是正确的,B、D则提取错了。
复句考查的重点是辨别七种常见的复句类型及其关联词语。
一般说来,判断复句类型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看分句间的意义关系;二是看关联词语。
例:下面句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桥洞()普通半圆形,②()像一张弓,③()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④便于车马上下。
A.不是就是所以B.不是因为因而C.要么要么所以D.不是而是因而D项正确。
要正确地辨析病句,首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其次要对病句进行成分分析。
通过分析,句子的毛病就会暴露出来。
例: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李林刚从市三好学生大会回来。
B.他没被困难吓倒,是一个很坚强的人。
C.他虽然纪律差点,学习成绩也并不好。
D.我们写影评或电视剧评,可以集中谈一个问题,也可以谈几个问题。
A项状语部分的介宾搭配不当,B项次序颠倒,C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D项无语法错误,答案为D.八、修辞修辞考查的内容有三:一是掌握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二是会根据需要变换句式和根据需要选择句式;三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例:分析诗句修辞方法的作用最恰当的是()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A.诗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诗人回延安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B.诗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诗人无限热爱延安,想到处看看延安巨大变化的急切心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C.诗句运用了夸张的方法,把诗人对延安无比感激的心情表达得真切而生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D.诗句运用了夸张的方法,把诗人无限留恋延安的急切心情表达得更有气势,更有说服力.B项正确。
句式变换的标准是:句式改变而意思不变。
例:下面句式变换后改变了原意的是()A.他被这恶意的讽刺激怒了。
改为主动句:这恶意的讽刺激怒了他。
B.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改为反问句:难道沙漠是可以征服的吗?C.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改为肯定句:这个问题容易回答。
D.他带的钱不够,只好打消了买这本书的念头。
改为双重否定句:他带的钱不够,不得不打消了买这本书的念头。
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是B项。
中考关于语言实际运用的题目比之其他更为灵活、实用。
例:在“秋风一阵阵地吹来”的后面,接下去最顺当的一组句子是()A.树枝摇曳着,月光和树影也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