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药理学-24

合集下载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抗血小板药
抗凝血药
总结词
干扰血液凝固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通过干扰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预防血栓形成,主要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总结词
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通过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等。
分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抑制凝血酶、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等物质,阻止血液凝固,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凝血药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释放,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
通过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止血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监测血常规指标
在使用抗贫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贫血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血小板计数
抗血小板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目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种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01
CHAPTER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血液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在使用抗凝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 临床应用: • 血栓栓塞性疾病。 •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刺激症状,血压下降,头痛,潮
红,眩晕,晕厥,诱发心绞痛等。
24.2.2.血小板活化抑制药 •噻氯匹定(ticlopidine) •药理作用:
•本品对不同诱导剂,特别是ADP具有特异的、 不可逆的、强大的抑制作用。其机制是: •1.阻止纤维蛋白原与受体结合: •2.抑制ADP诱导的α颗粒分泌: •3.拮抗ADP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
低分子量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是指分子量小于7KD的肝素。 •常用制剂: •伊诺肝素、达替肝素、阿地肝素、替地肝素、 弗希肝素、洛吉肝素、洛莫肝素等。 •特点: •1.选择性抗Ⅹa活性,而对凝血酶及其它凝 血因子影响小,抗Ⅹa /Ⅱa活性比值明显增加, 分子量越低,抗Ⅹa活性越强,使抗血栓作用 与出血作用分离,降低了出血的危险。
24.2.1.3.前列腺素类
•依前列醇(epoprostenol)
为人工合成PGI2,具有强大的抗血小板聚集和 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对体外旁路循环中形成的 血小板聚集体具有解聚作用。还能阻抑血小板在 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粘附。

• PGI2作用机制: PGI2兴奋血小板内腺苷酸环 化酶细胞内cAMP 促进胞浆内Ca2+再摄取进 入Ca2+库胞浆内游离Ca2+ 血小板处于静止状 态,对各种刺激均不引起反应。 • 尚有很强的抗溃疡、扩张肾血管和支气管作 用。
24.2.1.血小板代谢酶抑制药
• • • • 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 血栓素A2抑制药:利多格雷 前列腺素类:依前列醇 磷酸二酯酶抑制药:双密达莫
24.2.1.1.环氧酶抑制药 •阿司匹林 (aspirin)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抗变态反应药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抗变态反应药
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适用于由于营养不良或婴儿期、妊娠期叶酸需要量增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在叶酸拮抗剂甲氨蝶呤、乙氨嘧啶等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时,因二氢叶酸还原酶遭受抑制,四氢叶酸生成障碍,故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用于治疗恶性贫血时,虽可纠正异常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损害症状,故应以维生素B12为主,叶酸为辅。注意不能与B1、B2、C不能与本品注射剂混合。
本品可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如:外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来预防出血,如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注意有血栓病史者,对本品或同类药品过敏者禁用。除非紧急情况,孕期妇女不宜使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液病所致的出血不宜使用本品。
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手术创伤、烧伤及感染的血容量补充,手术前后及手术间的稳定血液循环,体外循环(血液透析,人工心肺机)血液稀释,脊髓及硬膜外麻醉后的低血压的预防。注意循环超负荷或本品过敏者禁用。心衰、肾衰、水肿、出血倾向、钠或钾缺乏的患者慎用。
叶酸
叶酸片
拼音码:ysp
针:15mg
片:5mg
口服:成人,每次5~10mg,1日5~30mg。儿童,每次5mg,1日3次。肌注:每次10~20mg。
与叶酸相似,常用作氨蝶呤及氨甲蝶呤过量时的解毒剂。此外尚可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注意恶性贫血或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禁止使用。
维生素B12
拼音码:wssb12
针:0.05mg
0.1mg
0.25mg
0.5mg
1mg
肌注,成人,1日0.025~0.1mg或隔日0.05~0.2mg。用于神经炎时,用量可酌增。
右旋糖酐铁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七年制2014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七年制2014

(三) 临床应用 po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对需快速抗凝者应先选用肝素,再应用 香豆素类进行长期抗凝。
1. 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所致血栓栓塞 是华法林的常规应用;另外,接受心 脏瓣膜修复术的患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 2. 髋关节手术患者 可降低 V 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3. 预防复发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肺栓塞、深部 V 血栓形成患者,用肝 素或溶栓药后,常规服用华法林维持 3-6M.
(六) 禁忌症
肝素过敏、有出血倾向、血友 病、血小板功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 症、严重肝或肾功能不全、胆囊疾 病、内脏肿瘤、严重高血压、溃疡 病、颅内出血、活动性肺结核、产 后、外伤及术后等禁用。
【低分子量肝素】代表药伊诺肝素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1. WM: 1~ 7 kD, 由普通肝素直接降解 或分离获得; 2. 对因子Ⅹa 的抑制作用较强; 3. 体内激活的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 4 (PF4) 可抑制普通肝素的作用,而 LMWH 则由于分子量小而较少受 PF4 的抑制 → 抗 凝血作用强、引起出血并发症少; 4. 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
第一节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
一、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blood clotting) 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 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过程;最终使可 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稳定、难溶的 纤维蛋白、网罗血细胞而成血凝块。
二、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
【香豆素类】 coumarins
华法林 (warfarin; 华福灵;酮苄香 豆素;苄丙酮香豆素;杀鼠酮) 双香豆素 (dicoumarin; dicoumarol; 败坏翘摇素) 醋硝香豆素 (acenocoumarol; 新抗凝; 硝苄丙酮香豆素;双香豆素乙 脂;心德隆)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wyy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wyy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 的药物
王园园 2014.10分来自类一、抗凝血药二、纤维蛋白溶解药
三、抗血小板药
四、促凝血药
五、抗贫血药
六、血容量扩充药
第一节 抗凝血药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 胶状态的过程。(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不溶性的纤 维蛋白)
表1 凝血因子 因子 I II III IV V VII 同义名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凝血激酶 Ca2+ 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因子 VIII IX X XI XII XIII 同义名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ruart-Prower factor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附、聚集以及释放等功能的药物。
【作用机制分类】 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阿司匹林 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噻氯匹定 凝血酶抑制药:阿加曲班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受体阻断药:阿昔单抗
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 代表药:阿司匹林(aspirin)
机制:与环加氧酶活性部分丝氨酸发生不可逆的 乙酰化反应,使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减少对血小板有强大促聚集作用的血栓素A2 (TXA2)的产生,使血小板功能抑制。 小剂量应用防止血栓形成
酸脱氢酶缺乏病人也可诱发溶血。
第五节 抗贫血药
贫血:循环血液中红细胞(RBC)与血红蛋白(Hb)
<正常
抗贫血药分类:
1.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补Fe3+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VitB12、叶酸
恶性贫血:VitB12 3.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治疗
第五节 抗贫血药
铁 剂
【药理作用】
铁是红细胞成熟阶段合成血红素必不可少的物质,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19:46
第五节 抗贫血药和促白细胞生成药 一、抗贫血药 铁制剂 主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尤其对慢性 失血(如月经过多、子宫肌瘤、痔疮出血 等)、营养不良、儿童生长发育、妊娠等 所引起的贫血疗效较好,用药后一般症状 迅速改善,血红蛋白约4~8周接近正常。
19:46
影响吸收因素 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果糖、半胱氨酸 等有助于铁的还原,可促进吸收。 胃酸缺乏以及食物中高磷、高钙、鞣 酸等物质使铁沉淀,妨碍吸收。 四环素等与铁络合,也不利铁吸收。
19:4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利用基因重组 技术合成的药物,含有527个氨基酸。 其能激活内源性纤溶酶原使之转变为纤 溶酶。溶栓作用较强,对血栓具有选择 性,作用快。用于治疗肺栓塞和急性心 肌梗死。阻塞血管再通率比链激酶高, 且副作用小,是一个较好的第二代溶栓 药。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scuPA)为第三代溶栓药。
19:46
叶酸(folic acid)和维生素B12
二者主要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常常 合用。由叶酸对抗药引起的贫血应给四氢叶 酸制剂,由内因子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应肌 肉注射维生素B12。
19:46
第六节
• • • •
血容量扩充药
右旋糖酐(dextran) 右旋糖酐(dextran) 【药理作用及应用】 药理作用及应用】 1.扩充血容量 1.扩充血容量 主要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2.抗血栓作用 2.抗血栓作用 中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某些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的活性,可用于防止休克后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也可 用于防治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及外科术后防止血栓形成。 低分子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作用较佳,用于中毒 性、外伤性及失血性休克。也用于DIC和血栓性静脉炎。 性、外伤性及失血性休克。也用于DIC和血栓性静脉炎。 • 3.渗透性利尿作用 低分子和小分子右旋糖酐因分子量较小, 3.渗透性利尿作用 易自肾脏排出,渗透性利尿作用强。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合物而使肝素失活
▪ 严重出血,可缓慢注射硫酸鱼精蛋白
第一节 抗凝血药
低分子量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 分子量低于6.5kDa的肝素:依诺肝素 ▪ 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而对凝血
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的特点 ▪ 低分子量肝素分子链较短,不能与AT-Ⅲ和
血液中存在着凝血与抗凝血、纤溶和抗纤溶 两个对立、统一的机制,两者保持动态平衡, 共同维持血液的流动性。
一旦平衡失调: * 凝血亢进→血管内凝血→血栓栓塞性疾病 * 抗凝亢进------------→出血性疾病。
止血药
▪ 1、促进凝血因子生成的止血药:
促凝血药
维生素K(vitamin K)
▪ VitK1:植物性食物 ▪ VitK2:肠道细菌产生,腐败鱼粉 吸收需胆汁协助 ▪ VitK3:人工合成 ▪ VitK4:人工合成
▪ 2、抗纤溶止血药:氨甲苯酸 ▪ 抑制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 用于纤溶亢进出血。
▪ 3、促血小板药:止血敏
▪ 4、收缩血管药:垂体后叶素
抗凝血药
▪ 1、防止血栓形成及扩大的抗凝药: ▪ 肝素、华法林、枸橼酸钠 ▪ 2、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 ▪ 3、抗血小板药:
第一节 抗凝血药
肝heparin)
【药理作用】 ▪ 体内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 ▪ 静注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 发挥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T- Ⅲ),
灭活Ⅱa、 Ⅻa 、 Ⅺa、 Ⅸa 、Ⅹa
肝素灭活的凝血因子
肝素(heparin)第一节 抗凝血药
【药理作用】 除抗凝作用外,肝素还具有: ▪ 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酶,水解乳糜微粒
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 4. 体外抗凝

药理学血液造血器官药

药理学血液造血器官药
代表药:华法林、双香豆素、醋硝香豆素
•双香豆素
2020/11/30
•华法林
药理学血液造血器官药
【药理作用】
抗凝特点: 1、作用缓慢、持久 2、口服后体内抗凝,体外无效 作用机制: o 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维生素K
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阻止维生素K的 反复利用,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停留 在无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
利多格雷(ridogrel)为强大的TXA2合酶抑制药并具中 度的TXA2受体拮抗作用,对血小板血栓和冠状动脉血栓的 作用比水蛭素及阿司匹林更有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 血管梗死率、复灌率及增强链激酶的纤溶作用等与阿司匹 林相当。不良反应较轻。
抗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

扩张血管 收缩血管
2020/11/30
药理学血液造血器官药
一、抑制血小板代谢药物
(二) 利多格雷(ridogrel)——TXA2合酶抑制药和TXA2 受体阻断药
TXA2合酶抑制药可抑制TXA2的形成,导致环内过氧化 物 PGG2、PGH2)蓄积,从而促进PGI2生成。从药理学角 度具有阻断TXA2受体和抑制TXA2合酶双重作用的制剂有 更高的疗效。
2020/11/30
药理学血液造血器官药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
o 上世纪70年代后的新型抗凝药。 o 分子链较短,平均4500,不能与AT-Ⅲ和凝血酶
同时结合形成复合物,因此主要对Ⅹa选择性抑 制。抗凝但较少出血。对已经与血栓结合的凝 血酶没有抑制作用亦是其局限性。
n 常用制剂有依诺肝素、替地肝素、阿地肝素等
n ATⅢ (抗凝血酶Ⅲ)是α2-球蛋白,含有Arg-Ser(精 氨酸-丝氨酸)活性部位,能与许多凝血因子发生缓 慢的化学结合,形成稳定的1:1的复合物,发挥抗凝 血作用。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PPT课件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PPT课件
2其它作用
降血脂、抗炎、抗平滑肌和血管内膜增生以及 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临床应用
1 血拴性疾病及心肌梗塞 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防治心梗,脑梗,心血管手术等血栓形成。 4 体外抗凝,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透等。
不良反应
1 自发性出血,如发生严重出血,应立即停药 并用特殊解毒剂鱼精蛋白解救。 2 血小板缺乏症 3 其他 偶见过敏反应;久用可发生短暂脱 发及骨质疏松
药理作用
参与Ⅱ、Ⅶ、Ⅸ、Ⅹ因子合成,这些因 子是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前体
因子
羧化酶
Ⅱ 维生素K Ⅱ





凝血
临床应用
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 ➢ 维生素K吸收障碍:梗阻性黄疸、胆瘘及慢性腹 泻 ➢维生素K合成障碍:早产儿、新生儿及长期应用广 谱抗生素患者 ➢香豆素类、水杨酸钠所致的出血
➢ 对纤蛋白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对血栓上的纤维
蛋白作用强,对血液中的纤维蛋白作用弱,较少引 起出血。 ➢ 临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 ➢ 常用的有:阿尼普酶,重组葡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 原激活剂(t-PA)等。
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抗纤溶药)
1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变成 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药理作用
抗凝特点: 1、体内抗凝,体外无效。 2、口服有效,起效较慢,维持时间长 3、机制:维生素K对抗药,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 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 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 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 对已形成的各种凝血因子均无影响。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防止血栓形 成,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抗变态反应药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抗变态反应药
血凝酶
巴曲亭
拼音码:bqt
粉针:1μ
一般出血:成人1-2单位(1-2支);儿童0. 3—0.5单位(约1/3-1/2支)。紧急出血:立即静注0.25-0.5单位(1/4-1/2支),同时肌注1单位(1支)。各类外科手术:术前一天晚肌注1单位(1支),术前1小时肌注1单位 (1支),术前15分钟静注1单位(1支),术后3天。每天肌注1单位(1支);咯血:每12小时皮下注射1单位(1支),必要时,开始时再加静注1单位(1支),最好是假如10ml的0.9% NaCl液中,混合注射;异常出血:剂量加倍,间隔6小时肌注1单位(1支),至出血完全停止。
本品可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如:外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来预防出血,如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注意有血栓病史者,对本品或同类药品过敏者禁用。除非紧急情况,孕期妇女不宜使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液病所致的出血不宜使用本品。
氨甲苯酸
止血芳酸针
拼音码:zxfsz
针:0.05g/0.1g
片:0.125g/0.25g
静注,每次0.1~0.3g,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20ml稀释后缓慢注射,1日最大用量0.6g。儿童每次0.1g。口服,每次0.25~0.5g,1日3次。
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亢进所致出血,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显著,但对癌症出血以及创伤出血无止血作用。此外,尚可用于链激酶或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注意用量过大可促进血栓形成。对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栓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血友病患者发生血尿时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肝素钠
肝素钠针
拼音码:gsnz
针:1000单位

药理学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60%集中血管内皮,大部分经肝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破坏,不易进入胎盘,乳汁。
肾排:原型或部分代谢产物;抗凝活性t1/2 随剂量而异,个体差异大,肝、肾功能不 全则延长。
【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
抗凝特点 - 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 口服无效,静脉或皮下注射 - 起效快(10min),作用时间(3~4h) 作用机制: - 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加速AT-Ⅲ 抑制凝血酶Ⅱa、Ⅸa、Ⅹa、Ⅺa、Ⅻa(含Ser) 的作用
前激肽释放酶(PK) 激肽释放酶(Ka) 高分子激肽原(HMWK) 血小板磷脂(PL或PF3)
凝 血 过 程
第一步:凝血酶原激 活物(Ⅹa)的形成
第二步:凝血酶 (Ⅱa)的形成
第三步:纤 维蛋白(Ⅰa ) 的形成
肝素(heparin)
1916年麦克莱恩(J.McLean) 首次发现具有抗凝血活性的物 质----肝素
应用: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心肌梗 塞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出血并发症少见,是较好的第 二代溶栓药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抗纤溶药)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 变成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临床仅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 出血,如产后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 手术出血。
不良反应少,但应用过量可致血栓,并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抗凝血活性
血流
抗凝蛋白
促凝血活性 凝血因子
纤溶蛋白 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血小板 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栓倾 向






血栓的形成
血栓形成的原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凝血机制的活化。 血栓形成涉及的因素:血流、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

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02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1 2 3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素A2的合 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降低血栓 形成的风险。
适应症广泛
阿司匹林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心脑血 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 等。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出血 和过敏等,使用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观察患者 反应。
其他药物
其他一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利尿药等,可能会 引起骨髓抑制或影响造血功能。
部分药物如丙磺舒、阿司匹林等,可能会引起凝血障碍,导 致出血风险增加。
THANK YOU.
不良反应
出血、过敏反应、骨质疏松等。
凝血酶抑制剂
总结词
作用机制
新型抗凝药物,具有高效、快速、可逆的抗 凝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
凝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和活性 ,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口服,一般起始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 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出血、过敏反应等。
04
血液透析和相关药物
透析液和补充液
01
组成
透析液是用于血液透析的液体,包含电解质、碱基等;补充液则用于
补充患者的液体和电解质。
02
用途
血液透析是用于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的一种治疗方法,
而透析液和补充液则是该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03
注意事项
使用透析液和补充液时,需要注意液体的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
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
作用机制
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参与炎症反应、组织修复等过程。细胞因子及其拮抗 剂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功能,从而治疗相关疾病。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ATⅢ
Ⅱa
ATⅢ
Ⅱa
肝素
ATⅢ Ⅹa
肝素
ATⅢ Ⅹa
低分子量肝素
• 抗凝作用特点: ① 体内、体外均有抗凝血作用 ② 注射给药,抗凝作用迅速 ③ 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 临床应用 】
•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适用于 快速抗凝治疗
• 用于缺血性心脏病 • 治疗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用于体外抗凝
1.需用叶酸治疗的疾 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大量失血
2.维生素K的拮抗剂 是 A.链激酶 B.双嘧达莫 C.华法林 D.噻氯匹定 E.肝素
答案
答案
3.缺铁性贫血患者最 宜选用的治疗药物是
A.维生素B12 B.叶酸 C.华法林 D.铁剂 E.维生素C
【 药理作用 】
1. 抗凝作用 2. 降血脂 3. 抗炎
抗凝作用机制:
增强ATⅢ的活性 带负电荷的肝素+带正电荷的ATⅢ的赖氨酸
残基可逆性复合物 ATⅢ发生构型改变活性 中心充分暴露 ATⅢ则以精氨酸残基迅速与丝氨 酸蛋白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加速ATⅢ 对凝血因子Ⅱa、Ⅸa、Ⅹa、Ⅺa和Ⅻa灭活。
12 . 治 疗 巨 幼 红 细 胞 贫血合并神经损害症 状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叶酸 B.维生素B12 C.链激酶 D.硫酸亚铁 E.红细胞生成素
答案
答案
13 . 肝 素 不 具 有 的 药 理作用是 A.抗炎 B.调血脂 C.溶解血栓 D.抑制血小板聚集 E.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14.低分子量肝素不具有 的特点是
维生素K缺乏 凝血因子的合成停留于无活性的前体状态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反应】
• 出血:严重出血需缓慢静脉滴注硫酸鱼精蛋白 解救
• 血小板减少症 • 过敏反应 • 皮下注射可致局部坏死 • 长期应用可引起脱发、骨质疏松等
低分子量肝素(LMWH)
短链制剂,平均分子量为1~7kD。 特点: ① 选择性抑制Ⅹa ② 体内激活的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4(PF4)可抑制普 通肝素的作用,而LMWH则由于分子量小而较少受PF4 的抑制抗凝血作用强、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 ③ 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
答案
9.临床上不能应用肝 素治疗的疾病是 A.心肌梗死 B.产后出血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脑栓塞 E.肺梗塞
4.可解救肝素过量所 致自发性出血的药物 是
A.氨甲环酸 B.维生素K C.硫酸鱼精蛋白 D.尿激酶 E.华法林
答案
答案
5.体内、体外均具有 抗凝血作用的药物是 A.华法林 B.阿司匹林 C.维生素K D.肝素 E.链激酶
6.可促进白细胞增生 的药物是
A.维生素B12 B.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
C.叶酸 D.红细胞生成素 E.噻氯匹定
纤溶酶原
Ⅻa (+)
(+)
Ka
(+)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因子(t-pA)
(-)
与纤维蛋白结 合的纤溶酶原
(+)
纤溶酶
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 尿激酶 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
凝血酶
(+)
纤维蛋白原 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凝血系统
抗凝系统
精确动态平衡
第一节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
【 药理作用 】
1. 抗凝作用 2. 降血脂 3. 抗炎
抗凝作用机制:
增强ATⅢ的活性 带负电荷的肝素+带正电荷的ATⅢ的赖氨酸
残基可逆性复合物 ATⅢ发生构型改变活性 中心充分暴露 ATⅢ则以精氨酸残基迅速与丝氨 酸蛋白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加速ATⅢ 对凝血因子Ⅱa、Ⅸa、Ⅹa、Ⅺa和Ⅻa灭活。
ATⅢ
Ⅱa
ATⅢ
Ⅱa
肝素
ATⅢ Ⅹa
肝素
ATⅢ Ⅹa
低分子量肝素
• 抗凝作用特点: ① 体内、体外均有抗凝血作用 ② 注射给药,抗凝作用迅速 ③ 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 临床应用 】
•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适用于 快速抗凝治疗
• 用于缺血性心脏病 • 治疗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用于体外抗凝
抗凝血药是指能通过干扰机体生理性凝血过程 的某些环节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
• 防止血栓的形成 • 已形成血栓进一步发展
肝素( heparin)
➢哺乳动物的肺脏和肠黏膜的含量最高 ➢现药用肝素多自猪肠黏膜或牛肺脏中提取 ➢肝素是一种带负电荷的黏多糖硫酸酯,与硫
酸和羧酸共价结合而具有酸性 ➢普通肝素的分子量为5~30kD
• 维生素K3口服易出现胃肠道反应;肌内注射 引起疼痛。
• 较大剂量维生素K3 可引发新生儿、早产儿溶 血性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等。
大纲要求
➢掌握抗凝血药肝素和华法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熟悉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和尿激酶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 应用。 ➢了解抗贫血药(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促凝血药(维 生素K)、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抗 血小板药(双嘧达莫、噻氯匹定)、促白细胞增生药(升高 白细胞的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环中具有抗凝活性的凝血因子耗竭后才出现 临床疗效,显效慢,作用维持时间长。
【 临床应用】
• 本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 疾病
• 对需快速抗凝者应先选用肝素,再应用 香豆素类进行长期抗凝
【不良反应】
• 出血:中度或严重出血应给予维生素K • 皮肤和软组织坏死 • 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增多等 • 华法林可能引起肝脏损害,并有致畸作用
香豆素类
包括: 华法林(warfarin)
双香豆素(dicoumarol) 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
【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凝血因子Ⅱ、Ⅶ、 Ⅸ、Ⅹ的前体物质
活化的凝血因子 Ⅱ、Ⅶ、Ⅸ、Ⅹ
氢醌型Vit K
环氧型Vit K
维生素K环氧 化物还原酶
香豆素类药物
作用特点:
• 口服体内抗凝血药 • 大剂量维生素K可逆转香豆素类药物的作用 • 对已具活性的凝血因子无作用,需待血液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节 促凝血药
Vitamine K
分类及特点
• K1存在于绿色植物中 • K2是由肠道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
以上二者为脂溶性维生素,需胆汁协助吸收 • K3 • K4 系人工合成品,为水溶性维生素
【药理作用机制】
凝血因子Ⅱ、Ⅶ、 Ⅸ、Ⅹ的前体物质
活化的凝血因子Ⅱ、 Ⅶ、Ⅸ、Ⅹ
氢醌型Vit K
环氧型Vit K
1.需用叶酸治疗的疾 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大量失血
2.维生素K的拮抗剂 是 A.链激酶 B.双嘧达莫 C.华法林 D.噻氯匹定 E.肝素
答案
答案
3.缺铁性贫血患者最 宜选用的治疗药物是
A.维生素B12 B.叶酸 C.华法林 D.铁剂 E.维生素C
第二十四章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抗凝系统
• 包括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 蛋白质C(protein C,又称为抗凝蛋白C)
• ATⅢ
➢ 合成部位:肝脏细胞,肺、脾、肾、心、肠、脑和血管 内皮细胞也具有合成ATⅢ的能力。
➢ 机制:ATⅢ结构中含有精氨酸残基作用于以丝氨酸为 活性中心的凝血因子Ⅱa、Ⅸa、Ⅹa 、Ⅺa和Ⅻa 形 成1:1复合物凝血因子失活抗凝作用。
维生素K缺乏 凝血因子的合成停留于无活性的前体状态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血
【临床应用】
治疗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用于: 口服抗凝血药过量 广谱抗生素 梗阻性黄疽、胆瘘 慢性腹泻 广泛肠段切除后 新生儿
【不良反应】
• 维生素K1静脉注射速度过快颜面潮红、呼吸 困难、胸闷、血压剧降等应避免静脉注射或 缓慢输注。
答案
答案
7.华法林过量引起的出 血应选用的解救药是 A.硫酸鱼精蛋白 B.维生素K C.尿激酶 D.维生素B12 E.肝素
答案
8.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 是
A.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 与纤维蛋白的结合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 . 加 速 抗 凝 血 酶 III 的 作 用
D.促进纤维蛋白溶酶原 转变为纤溶酶
E.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