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dec0c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3.png)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在我接触学前教育思想史这门学问之前,从来没想过小孩子的教育居然有这么多的门道和历史渊源。
说起学前教育,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幼儿园里那些可爱的小朋友们在滑梯上玩耍,或者是在教室里跟着老师唱儿歌。
但真正深入了解学前教育的思想史,才发现这里面藏着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就拿古希腊时期来说吧,柏拉图这位大哲学家,他对学前教育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儿童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早期的教育和环境能够在上面留下深刻的印记。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画出美好的第一笔,是不是很神奇?再说说近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那也是相当有影响力。
他主张普及教育,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知识的滋养。
这就好像是在一片广阔的田野上,他努力播撒着教育的种子,希望每一个角落都能长出茁壮的幼苗。
不过,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关于学前教育的小细节。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正赶上他的小女儿在玩拼图。
那是一幅简单的动物拼图,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这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来说,却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开始,小女孩兴奋地把拼图倒在地上,小手胡乱地抓着那些碎片,试图把它们拼在一起。
可过了一会儿,她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脸上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这时候,朋友并没有直接上去帮忙,而是坐在旁边,轻声地问她:“宝贝,你看看这个大象的耳朵,像不像在这一块拼图上呀?”小女孩眨眨眼睛,认真地看了看,然后摇了摇头。
朋友又耐心地说:“那我们再找找看。
”就这样,朋友一直在旁边引导着小女孩,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让她自己去思考、去尝试。
终于,在经过了一番努力之后,小女孩成功地拼出了第一块,接着是第二块、第三块……她的脸上洋溢着无比自豪的笑容,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学前教育中引导和启发的重要性。
还有一次,在小区的花园里,我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和他的妈妈一起画画。
小男孩想要画一只小鸟,可是他怎么也画不好,急得直跺脚。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0b6c94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d.png)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在我探索外国学前教育史的过程中,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这扇门里,满是有趣的故事、独特的理念和令人惊叹的实践。
先来说说古希腊吧。
古希腊时期的学前教育,那可是相当有意思。
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孩子的早期教育至关重要。
他们认为,孩子就像一棵幼苗,需要精心的呵护和培育,才能茁壮成长。
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幼儿园,但家庭就是孩子最初的学堂。
父母会亲自教导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道德规范。
比如,怎么说话有礼貌,怎么尊重长辈,怎么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
他对学前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觉得,孩子在幼年时接触到的东西,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他主张给孩子提供美好的、有益的环境。
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要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正能量的成长空间。
再把目光转向中世纪的欧洲。
那时候,宗教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前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教会开办了一些类似于托儿所的机构,但教育的内容大多是宗教教义和道德说教。
孩子们被教导要敬畏上帝,要遵守宗教的戒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一点乐趣。
在那些小小的托儿所里,孩子们也会一起玩耍,一起做简单的游戏。
只是,比起现在丰富多彩的学前教育活动,那可真是简单朴素得多啦。
时间来到近代,欧洲的学前教育迎来了重大的变革。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这个人可真是了不起!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游戏的重要性。
他认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最佳方式。
他设计了一系列的玩具,叫做“福禄贝尔恩物”。
这些玩具可不是普通的玩具,它们蕴含着教育的意义。
比如,有彩色的球、立方体、圆柱体等等。
孩子们通过摆弄这些玩具,可以认识形状、颜色,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到了一本关于福禄贝尔的传记。
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如何为了学前教育事业四处奔走,如何与保守的观念作斗争。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8016f0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5.png)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学前教育学引言学前教育是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
它包括家庭中的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中的教育(即组织化了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我国学前教育真正堂而皇之地进入教育的舞台应当是以清政府1903年颁行癸卯学制为标志的。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一、西方最早的教育机构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二、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家(一)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主张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不论男女都应受到教育。
教育需从幼年开始,而且应当适应自然。
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家庭中进行。
为此目的,他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学制,这个学制涉及从出生的儿童到24岁的青年,共分为4级,每级6年。
(二)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否定式教育:想在直接授予知识钱让知识工具的器官美化,努力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知识开路的教育,称之为否定式教育。
(三)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
代表著作《人的教育》。
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
“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四)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
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五)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
学前教育史笔记
![学前教育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64403e94693daef5ff73d0c.png)
第一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
如简单的劳动工具制造、取火技术等。
2、生活习俗教育。
如不能侵犯氏族公共利益,尊敬长辈等。
3、原始宗教教育。
在自然、图腾、祖先崇拜中,儿童受到原始宗教的熏陶。
4、原始艺术教育。
如歌舞、绘制、雕刻等。
5、体格和军事训练。
儿童要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学习用弓箭等。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1、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简单多样。
3、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4、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第二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
(考点)二、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目的(简答)1、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社会)2、获取功名,光耀门楣;(家庭)3、立志做人,修养品德。
(个人)三、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考点)1、原则: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
(选择)2、方法:游戏、讲故事、体罚。
(填空、选择)第三节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一、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太傅周公旦制定了教育文件——《世子法》,这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为我国保傅制度奠定了基础。
(填空)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2008.7 填空)二、宫廷儿童教育制度(识记内容)1、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作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填空)2、宫廷中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台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和身体训练,即为保傅制度,这些人员称师、保、傅。
(填空、名词解释)3、三母制度是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名词解释)第四节古代的胎教一、胎教的实施与演进1、有记载的胎教,最早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2c9cf9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0.png)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学前教育思想史就像是一部充满奇思妙想和温暖关怀的大电影,每一帧画面都值得细细品味。
说起学前教育思想史,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心血的先驱们。
其中,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内在本能,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幼儿园的一次经历。
那时候,幼儿园的老师组织我们玩了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老师把一堆五颜六色的积木放在教室的中间,然后笑着对我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搭一个大大的城堡。
”听到这话,我们一群小不点儿立刻兴奋起来,纷纷冲向积木堆。
我记得当时我特别着急,一下子抓了好多积木在手里,结果没拿稳,哗啦啦全掉地上了。
旁边的小伙伴小明看到了,一边笑我一边帮我捡。
“哈哈,你太着急啦,咱们慢慢搭。
”他那带着稚气的声音现在还仿佛在我耳边回响。
我和小明开始商量怎么搭城堡。
“咱们先搭一个大大的底座吧。
”小明认真地说。
于是,我们俩一块一块地把积木堆起来,小手忙个不停。
在搭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积木形状不一样,怎么都放不稳。
这时候老师走了过来,她轻轻地蹲下身子,温柔地说:“宝贝们,看看这些积木,是不是有的长,有的短呀?咱们要找到合适的位置放它们哦。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终于搭好了底座。
接着往上搭的时候,又出问题啦。
城堡的墙总是歪歪扭扭的。
我都有点不耐烦了,“哎呀,怎么总是搭不好啊!”小明却拉着我的手说:“别着急,咱们再试试。
”就在我们俩愁眉苦脸的时候,其他小伙伴也围了过来,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
“这边再加一块。
”“那个太高啦,放矮一点。
”在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城堡的样子渐渐出来了。
当我们终于搭好那个歪歪扭扭但充满我们心血的城堡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快乐的笑容。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游戏的魅力,它不仅让我们玩得开心,还让我们学会了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
这就像福禄贝尔说的,游戏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那次搭积木的游戏,我学会了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去完成一个目标,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了坚持和不放弃。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1c840a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4.png)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学前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起点,它如同基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则是一部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的历史。
在古代,尽管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体系,但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从早期开始,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智慧。
他主张通过故事、音乐等方式,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也十分重视教育,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强调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这种理念在学前教育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和发展潜力。
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学前教育思想逐渐丰富和系统起来。
福禄贝尔被视为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他强调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是儿童最自然的活动。
福禄贝尔还设计了一套名为“恩物”的玩具,旨在帮助儿童通过直观的操作和体验来认识世界。
蒙台梭利则是另一位对学前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
她主张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在自由和自主的氛围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专注力和自律性。
在 20 世纪,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也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这意味着学前教育不应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而应与他们的日常经验相结合,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在当代,学前教育思想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
人们越来越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等多个方面。
同时,也更加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机会。
然而,在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平衡自由与规范,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家庭和社会背景孩子的需求,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等。
学前教育史笔记
![学前教育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82ea11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4.png)
学前教育史笔记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
从古代简单的幼儿照料到现代科学化、系统化的学前教育模式,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演变。
在古代社会,学前教育更多地体现为家庭中的言传身教。
那时,长辈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向年幼的孩子传授生存技能和道德规范。
例如,在农业社会,孩子们会跟随父母参与简单的农事活动,从而逐渐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而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已经开始关注儿童教育。
他认为早期教育对于塑造儿童的性格和品德至关重要。
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后来的学前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学前教育也深受宗教影响。
教会开办的托儿所和幼儿园,主要以宗教教义的传授为重点。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学前教育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
1816 年,欧文在苏格兰新拉纳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这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欧文的幼儿学校注重幼儿的智育、德育和体育,为幼儿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教育。
19 世纪后半叶,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儿童通过游戏能够自我表达和发展创造力。
福禄贝尔还设计了一套名为“恩物”的玩具,旨在帮助儿童认识世界和发展各种能力。
蒙台梭利也是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
她主张为儿童创造一个自由、有序的环境,让儿童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强调礼教和道德的传承。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体现了家庭对学前教育环境的重视。
近现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这对学前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鹤琴先生则倡导“活教育”,主张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如今,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9184b11d4d8d15abe234eae.png)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贾谊(西汉初年)基本观点 1.及早施教:早谕教(胎教)2.慎重择师:“三公”:太子的老师:太师、太傅、太保3.三育并举:三公职责: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体、德、制)4.深浅适宜:根据学习能力确定教学速度与内容多少思想特点优:重视早期教育,提出深浅适宜、快慢得当、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智慧潜能的原则,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缺:针对君主提出,具有一定局限性。
颜之推(南北朝)《颜氏家训》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基本观点 1. 家教奠基,父母有责2. 教儿婴孩,勿失良机3. 德艺双修,博专统一艺教:“修以学艺”,一人有一技之长,可安身立命艺:“文艺”(六经、百家之书)“杂艺”(琴棋书画医数射卜)4. 偏宠有害,严教是爱5. 风化熏陶,闻见结合风化:父母为儿童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眼学:重视亲身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思想特点优:重视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对于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对当今家庭教育仍有教育意义缺:受阶级和时代局限,家庭教育中存在消极思想,如:重劳心、青劳力,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主张体罚等朱熹(南宋)儿童教育意义小学(儿童教育)与大学统一,前后一贯,抓好幼期教育,才能使心智充分发展儿童教育内容《小学》:以生动形象、激发兴趣为原则,广泛采集道德格言、训诫诗、故事等作为童蒙教材。
《童蒙须知》:从“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五个方面对儿童日常行为规范作了详细规定。
教育原则 1.正面教育,防患未然2.认真专一,知行并重主敬:一种学习态度“敬”:(1)认真严谨(2)专心一致3.循序渐进,启发诱导思想特点重视儿童教育、童蒙教材,重视规范的教育思想王守仁(明代)一位理学家,继承发展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主张自求自得,提倡独立思考教育目的明人伦:明白处理人际关系准则——培养德性是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儿童教育的程序和形式考德:考察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读书: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习礼:培养儿童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歌诗:陶冶心灵,激发儿童志趣意向,排解忧闷烦恼教育原则与方法1.顺其性情,寓教于乐2.随人分限,因材循序:儿童有个性能力的差异,按照儿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教学3.分班教学,相互观摩思想特点提倡顺应儿童性情,按照儿童能力,寓教于乐,提出了四种教学手段,设计每日功课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近代教育理论的产生开创新河陆世仪(明清之际)教育观点 1.重视早期教育 2.强调以身示范 3.加强礼乐教化4.注意难易适中《节韵幼仪》:陆世仪从而特点出发,选择古今有关幼儿礼仪的知识,编成三五字一句的书,易读易解,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学前教育思想史心得体会(3篇)
![学前教育思想史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e2571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06.png)
第1篇一、引言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
学前教育思想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经验,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在深入学习学前教育思想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二、学前教育思想史的发展脉络1.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西方学前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哲学家们就对儿童教育进行了探讨。
其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的观点,为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福禄贝尔创立了幼儿园,使学前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蒙台梭利、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的教育思想在西方学前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传播。
2. 中国学前教育思想我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古代的“孟母三迁”、“孔子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到近代的“幼儿园”制度的建立,再到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都体现了我国学前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以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为代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儿童的天性培养。
(2)近代学前教育思想: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主张借鉴西方教育制度,创办幼儿园,提高儿童教育水平。
(3)现代学前教育思想:以陶行知、陈鹤琴等人为代表,强调儿童本位,关注儿童身心发展,提倡游戏化教育。
三、学前教育思想史心得体会1. 儿童本位观念的重要性从学前教育思想史的发展来看,儿童本位观念贯穿始终。
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身心发展。
在现代学前教育中,我们应继续坚持儿童本位观念,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关注儿童情感、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游戏化教育的重要性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佳途径。
学前教育思想史表明,游戏化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学笔记
![学前教育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258281d227916888486d783.png)
直觉思维行动——儿童对事物的感知、注意、记忆以及思维活动是直接与该事物的接触或是在活动中进行的。
3岁的总体心理特征:1、由行为和动作一起思维活动;2、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3、行为受情绪支配;4、喜爱模仿。
德国的福禄贝尔代表作室《人的教育》,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设立了第一所幼儿学校,专收3—6岁的幼儿。1840年将学校正式命名为幼儿园,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①活动的本能(即是一种创造的本能);②认识的本能(解释万物的本能);③艺术的本能(艺术创作的本能);④宗教本能,是前三类本能的归宿。
对3岁儿童的有效教育:1、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2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3、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4、正确对待儿童的反抗行为。
4岁儿童的显著心理特征: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依靠头脑中已有的印象(心理学称为表象)进行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
第七章 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
托儿所——为3岁前的儿童设立的集体的保教机构,负有教养3岁前小儿及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的双重任务。
托儿所保育教育的任务是:1、保障小儿健康是托儿所的首要任务。2、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活动、穿衣、盥洗以及与人交往各方面的良好习惯;3、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小儿的智力得到发展,病获得简单的知识;4、进行有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质的品德教育,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5给小儿以适宜的艺术形式的陶冶,萌发小儿初步的没得情趣。
学前教育学基础笔记摘抄(3篇)
![学前教育学基础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98b5b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d.png)
第1篇一、学前教育的定义与特点1. 学前教育的定义学前教育是指针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其进入小学学习奠定基础。
2. 学前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学前教育的对象是0-6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
(2)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身心健康、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等方面,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3)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学前教育采用游戏、故事、音乐、绘画等多种教育方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
(4)教育目标的长期性:学前教育关注儿童长远发展,为儿童未来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 学前教育的目标(1)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教育,使儿童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卫生、饮食等生活习惯。
(3)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4)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引导儿童学会与人交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学前教育的任务(1)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儿童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实施个性化教育。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3)注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儿童成长。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 学前教育的内容(1)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2)语言教育: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听力和阅读能力。
(3)认知教育:培养儿童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4)情感教育:培养儿童的同情心、责任感、自信心等情感品质。
(5)社会性教育: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6)审美教育: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二)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二)](https://img.taocdn.com/s3/m/755eb59458f5f61fb6366602.png)
第二章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福禄贝尔是德国的教育学家。
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了教完善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因此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人的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学》。
教育思想:1、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
3、创制了“恩物”。
4、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5、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第二节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
她的著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教育人类学》。
教育思想:1、幼儿自我学习法则。
2、重视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教育的关键。
教育就是给幼儿创立一个好的环境,并且这个环境必须是一个有秩序的、充满生机的、愉快的和自由发展的、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的环境。
教师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三个:观察指导,示范,准备。
3、重视感观训练。
4、通过“工作”使自由和纪律相协调。
第三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陈鹤琴有“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之称。
1923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南京鼓楼幼稚园。
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教育》、《家庭教育》等。
教育思想:1、提出“活教育”理论。
(1)教育论:自主的学习,自发的学习。
(2)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3)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提倡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即五指活动: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
(4)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论的出发点,它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直接经验。
“活教学”包括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
2、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3、要求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c42677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d.png)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在我翻开学前教育思想史这本厚重的书籍时,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这里,没有魔法棒,也没有会飞的扫帚,但却有着无数智者的思想火花,照亮了孩子们成长的道路。
学前教育,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背后却蕴含着深邃的思考和无尽的关怀。
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初步探讨,到现代教育学家们对幼儿心理和发展的深入研究,每一个阶段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共同构成了学前教育思想的浩瀚星空。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他强调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的那段时光。
外婆家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
那时候的我,就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尽情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嬉戏玩耍。
春天,我会跟着外婆去田间地头,看着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
外婆会耐心地告诉我,这是大地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我好奇地用小手触摸着湿润的泥土,感受着那份温暖和柔软。
田边的小溪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我忍不住挽起裤脚,跳进小溪里,想要抓住那些调皮的小鱼。
结果,鱼没抓到,自己却弄了一身的水,还摔了个大跟头。
外婆看到我狼狈的样子,没有责备,只是笑着说:“这孩子,真调皮!”夏天,是最热闹的季节。
夜晚,我会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仰望着星空,听着外婆讲那些古老的故事。
牛郎织女、嫦娥奔月,每一个故事都让我着迷。
周围的草丛里,蛐蛐在欢快地歌唱,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空中飞舞。
我常常会被这些美丽的景象吸引,忘记了时间。
白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山上摘果子。
山上的果树可多了,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还有紫莹莹的葡萄。
我们像小猴子一样在树上爬上爬下,尽情地享受着采摘的乐趣。
有时候,不小心会被树枝划伤,但那一点点疼痛很快就会被收获的喜悦所冲淡。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金黄色的稻穗在风中低头弯腰,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外婆带着我去收割稻谷,我拿着一把小小的镰刀,学着外婆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割着。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a845a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f.png)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全面、均衡、科学的发展,帮助幼儿获得全面的身心发展。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息息相关。
在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学者和理论家,他们的贡献推动了学前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一、古代学前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古代学前教育起源于家庭教育,家长通过亲身示范和口头传授来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和道德观念。
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尊重儿童”的理念。
同时,古代中国还形成了一些智育教育的机构,如私塾、书院等,为学前儿童提供基础的知识学习。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智育教育也有相应的发展,如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
二、近代学前教育的兴起和发展18世纪到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欧洲,普遍出现了学前教育的机构,如孤儿院、慈善院等,为弱势群体的儿童提供基本的生活和教育服务。
同时,在欧洲也出现了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如德国的弗雷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等。
他们提出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三、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建立20世纪初,学前教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儿童发展理论和幼儿教育方法论。
儿童发展理论包括了儿童认知、情感、社交、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规律,为学前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幼儿教育方法论则是通过对幼儿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归纳,发展出一系列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如游戏教育、亲子共读等。
这些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四、国际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学前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模式和经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点,改进和完善本国的学前教育体系。
同时,比较研究还可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学前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学前教育史笔记
![中国学前教育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d3eb5c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4.png)
中国学前教育史笔记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对儿童的教育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其教育内容:生活和劳动教育、思想教育、美育等二原始社会后期的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虞氏之学名庠”,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教养新生代的任务通常有老年人承担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3)内容与生产劳动相关;4)教育的方法是口耳相传在劳动中进行。
第二节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内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标志。
其表明人们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
其内容贴近生活涵盖面较广;顾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现男女分野二奴隶社会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教育目的和意义:加强宫廷学前教育具有政治和教育两方面的意义保傅之教和乳保之教:保傅制度: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三公:太保、太傅、太师。
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有明确分工——保其身体(体育);傅之德义(德育);道之教训(智育)乳保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物的制度三母:子师、慈母、保母三胎教的实施我国是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为了保证胎教的实施西周社会还建立了胎教制度。
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
这个时期的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当时统治者对胎教极为重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胎教之道走出宫廷,为世人所行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2)主要于贵族家庭中实施;3)学前于学校教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4)有阶级性,注重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5)提出胎教第三节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家庭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其目的:1)培养统治人才;2)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其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保健等1思想品德教育(“主体”“主旨”“纲领”)——孝悌;崇俭;诚信;为善孝悌:服从敬奉父母,兄弟友爱【评价】积极:1)注意从小培养孝顺双亲的品德是我国古代尊老孝亲传统道德意识的体现;2)以此作为儿童道德意识形成的起步,符合儿童道德形成的规律。
江苏自考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江苏自考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0aa0ad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5.png)
学前教育思想史(28045适用江苏)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教育思想的内容、原则、特点等。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答:(1)家教奠基,父母有责;(2)教儿婴孩,勿失良机;(3)德艺双休,博专统一;(4)偏宠有害,严教是爱;(5)风化熏陶,闻见结合。
考点2:简述朱熹儿童教育的内容。
答:朱熹认为,儿童年幼,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较弱,根据这一特点,儿童教育的内容应当力求浅近、具体。
提出:“小学者,学其事”;“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
“小学之事”是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包括:(1)在礼仪规范方面,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2)在文化知识方面,学习“礼乐射御书数”;(3)在道德品质方面,学习“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考点3:简述朱熹儿童教育的原则。
答:(1)正面教育,防患未然;(2)认真专一,知行并重;(3)循序渐进,启发诱导。
考点4:简述王守仁考德的主要内容。
答:考德即考察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
每日清晨,教师首先要逐一询问每个孩子:在家里一切言行举止是否都符合道德规范?是否真正做到了“言信笃敬”?儿童要如实回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然后,教师根据每人的具体表现,“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考德是王守仁“知行合一”学说在儿童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要求儿童将所学到的行为准则落实到一切言行举止中去,每日清晨老师逐一检查,有效地促进儿童品德习惯的形成。
考点5:简述唐彪“善诱”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尊重蒙师,教之前提;(2)读书为本,识字为先;(3)先易后难,分层致功;(4)随读随解,启发思考;(5)奖功督过,赏罚分明。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964752e358f5f61fb73666d7.png)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
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
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
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
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
〈〈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7.店铺幼儿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
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
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8.白天的母亲:1974年,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教育部核准设立了另一新型的幼儿保教机构——“白天的母亲”。
《学前教育思想史》读书笔记模板
![《学前教育思想史》读书笔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ca11d1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9.png)
第十三章杜威 2
的学前教育思 想
3 第十四章蒙台
梭利的学前教 育思想
4 第十五章弗洛
伊德的学前教 育思想
5 第十六章格塞
尔的学前教育 思想
第十二章外国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概述
第一节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学科背景 第三节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现代西方学前教育思潮
第十章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福禄贝尔的生平 第二节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系 第四节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评价
第十一章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欧文的生平和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节论幼儿的性格形成 第三节论幼儿学校的教育原则 第四节论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
第十二章外国 1
第三章外国古 代学前教育思
想概述
第四章夸美纽 斯的学前教育 思想
第三章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概述
第一节原始社会和古代东方各国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古希腊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节古罗马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四节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四章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夸美纽斯的生平与事迹 第二节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第三节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系 第四节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评价
目录分析
第一章中国古 代学前教育思
想
第二章中国近 现代学前教育 思想
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中国古代儿童教育活动的实施 第二节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 第三节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第四节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四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五节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笔记
![学前教育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c3ba02958fb770bf78a5587.png)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1. 教育的形式:社会公养公育。
2.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年长一代把劳动技能和社会经验传授给儿童。
(2)思想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3.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成均和庠庠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4.教育形态:自然形态的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1.教育形式:宫廷学前教育2.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
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礼记。
内则》中记载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
已经形成按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计划。
《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3.宫廷学前教育:(1)概念: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处于学龄前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
它包括实施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2)保傅之教与乳保之育:①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早在殷商时期就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
设“三公”、“三少”。
“三公”指太保太傅太师,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徳义;师,道之教训。
保其身体,负责身体的教育;傅之徳义,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
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三少”指少师、少傅、少保,他们时常相伴太子左右,以影响和指导太子。
②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设“三母”即子师、慈母、保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姆,安其寝处者。
总之,她们共同负责太子、世子德性的培养和日常起居的料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世仪 (明清之际)
教育观点
1.重视早期教育 2.强调以身示 3.加强礼乐教化
4.注意难易适中《节韵幼仪》:陆世仪从而特点出发,选择古今有关幼儿礼仪的知识,编成三五字一句的书,易读易解,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5.力求宽严得当
思想特点
认为使儿童教育成功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学校教育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家庭教育又受到社会风尚的极大影响。
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熏涵养教育思想
履祥(明清之际)
《初学备忘》:系统阐述蒙养教育的基本观点,从儿童角度出发提出要求,阐明道理,包含不少合理因素。
教育思想
1.正其心术
2.耕读相兼:主对儿童实施劳动教育,儿童参加农业劳动,可以体验劳动的艰辛,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良好的品德。
儿童掌握了劳动技能,提高了生存能力。
参加农业劳动,有助于锻炼身体,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谦虚笃实 4.恭俭勤谨 5. 知耻改过
思想特点
主蒙养教育亦学亦农,耕田读书,不可偏废,这是他蒙养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儒家学者的重要特征。——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
学古(清初)《Βιβλιοθήκη 训》:反映其蒙养教育思想,具有较大价值
教育思想
5. 风化熏,闻见结合风化:父母为儿童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眼学:重视亲身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
思想特点
优:重视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对于家庭教育的意义、容、方法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对当今家庭教育仍有教育意义
缺:受阶级和时代局限,家庭教育中存在消极思想,如:重劳心、青劳力,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主体罚等
朱熹 (南宋)
1.爱护儿童是蒙养教育的出发点
爱养:以慈爱之心关心爱护儿童,用说理方法教育、感化儿童。
2.因人而异是蒙养教育的基本要求
3.宽严相济是蒙养教育的重要原则
4.正面引导是蒙养教育的主要方法
5.家馆合作是蒙养教育的必要途径
思想特点
从关心爱护儿童出发,主以正面教育为主,用说理方法开到儿童,用表扬手段鼓舞儿童,将“爱养”作为蒙养教育的出发点,表现了以为教育家对儿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爱养教育思想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中国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贾谊 (西汉初年)
基本观点
1.及早施教:早谕教(胎教)
2.慎重择师:“三公”:太子的老师:太师、太傅、太保
3.三育并举:三公职责: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体、德、制)
4.深浅适宜:根据学习能力确定教学速度与容多少
思想特点
优:重视早期教育,提出深浅适宜、快慢得当、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智慧潜能的原则,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儿童教育意义
小学(儿童教育)与大学统一,前后一贯,抓好幼期教育,才能使心智充分发展
儿童教育容
《小学》:以生动形象、激发兴趣为原则,广泛采集道德格言、训诫诗、故事等作为童蒙教材。
《童蒙须知》:从“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五个方面对儿童日常行为规作了详细规定。
教育原则
《书》描绘了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世界,体现了他的社会理想
书中勾画理想的教育系统为:人本院、育婴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
“公养”“公育”的思想
1.社会里,孩子为社会共有,出生后便离开父母,由政府设立的公共教育机构担负培养教育责任。
2.人本院、育婴院:6岁以前儿童 接受教育的机构,属于学前教育阶段
3.胎教、幼教两个阶段:
唐彪 (清初)
《父师善诱法》:阐发其儿童教育观点,时人认为其具有同朱熹《小学》并行的价值
教育观点
1.尊重蒙师,教之前提 2.读书为本,识字为先
3.先易后难,分层致功:读文章应由易到难,才能取得成效。
4.随读随解,启发思考 5.奖功督过,赏罚分明
思想特点
呼吁尊敬蒙师,提高其地位待遇,主讲解书中道理,巧妙运用奖罚手段,以提高教育效果,对后来的儿童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善诱”教育思想
4.实质:以西方科学技术巩固传统的政治伦理制度,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目的
《章程》
1.重视学前教育,蒙养家教合一(创办蒙养院,是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的里程碑)
2.提倡保教结合,强调启发涵养
3.依据幼儿特点,确定教育容(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4.实施保姆培训,提高幼教师资
康有为(维新派领袖,戊戌变法领导人)
缺:针对君主提出,具有一定局限性。
颜之推 (南北朝)《颜氏家训》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
基本观点
1.家教奠基,父母有责
2. 教儿婴孩,勿失良机
3. 德艺双修,博专统一艺教:“修以学艺”,一人有一技之长,可安身立命
艺:“文艺”(六经、百家之书)“杂艺”(琴 棋 书 画 医 数 射 卜)
4.偏宠有害,严教是爱
(1)重视环境 (2)慎择保傅 (3)教导孕妇(学道、育德、养身)
(4)培育婴幼: 6月断乳,进入育婴院,3岁进入慈幼院,若不设慈幼院,3-5岁仍在育婴院接受教育
1.正面教育,防患未然
2.认真专一,知行并重
主敬:一种学习态度“敬”:(1)认真严谨 (2)专心一致
3.循序渐进,启发诱导
思想特点
重视儿童教育、童蒙教材,重视规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 (明代)
一位理学家,继承发展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主自求自得,提倡独立思考
教育目的
明人伦:明白处理人际关系准则——培养德性是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之洞(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劝学篇》1898 阐述“中体西用”思想
《奏定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中体西用
1.“中学”:旧学,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封建三纲五常
2.“西学”:“西政”(西方某一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
“西艺”(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
3. “中学”“西学”两者不可偏废,但“中学”是主要的,“西学”是次要的。
儿童教育的程序和形式
考德:考察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
读书: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习礼:培养儿童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
歌诗:冶心灵,激发儿童志趣意向,排解忧闷烦恼
教育原则与方法
1.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2.随人分限,因材循序:儿童有个性能力的差异,按照儿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教学
3.分班教学,相互观摩
思想特点
提倡顺应儿童性情,按照儿童能力,寓教于乐,提出了四种教学手段,设计每日功课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