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孟子二章》ppt课件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孟子二章》ppt课件

治国道理
“人和”与下文所说的“得 道”是什么关系?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问题互研:【三】
答: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 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极言防御一方的地利条件的优越。
文章第四段运用什么句式?有 什么效果?
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 1、背诵课文,以文 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 为话题,发表简单的 演讲。 • 2、你知道孟子的有 关故事或语录吗?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 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 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 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 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 而登上了相位。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使动用法, 在 指示代词,这。 使……痛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使……饥饿。 使……劳累。 kòng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使 ……违 使……扰 用来(通过 使……贫困。 乱。 那样的途径 背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来……) 使他的心惊动,同“增”增加。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同“弼”,辅佐 被人了解 在里面,指国内 表对举,无实义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由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表并列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 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 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 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 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 国外(如果)没有地位实力相当的国家和 外来的灾祸,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 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摆出观点,提挈全文。

21《孟子二章》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优质课件

21《孟子二章》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优质课件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22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被举用 士:狱官
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 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 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 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失
其本心。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 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大丈夫。
8
课文全解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苦:使…痛苦 心志:内心
劳:使…劳累
饿:使…受饥饿体肤: 躯体 空乏:使…受贫困
拂:违背
乱: 扰乱
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 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 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25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 用这些办法
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 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 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 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失
其本心。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 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大丈夫。
7
课文全解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共37张PPT

作品介绍: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
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上,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
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学习字词:
guàn
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学习金钥匙 一、古文今译原则: 1、字字落实,句句 对应。 二、古文今译的方法: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2、重点实词、虚词译准。
3、句式、语气(标点符号)不变。4、直译不通则意译。
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 4、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行冠礼



冠也,父命

教导 他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
恭敬 谨慎 违背
曰:‘往 之女家,必 敬 必戒,无违 夫子!’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 的时候,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
同汝,你
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5、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
分段释义
难道 真正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一怒而诸侯
惧, 害怕
安居 安静

天下熄。” 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 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就天下太平。”

部编孟子二章ppt

部编孟子二章ppt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 动: 忍: 曾: 不能:
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有的才能。
用这些办法
使…惊动
使…坚韧使…坚强
同“增”,增加
不具备的才能
《孟子》两章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
字词小结
古今异义。

八上语文21.《孟子》二章(部编版)优秀PPT课件

八上语文21.《孟子》二章(部编版)优秀PPT课件

(2)作者列举这六个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 ①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 一著名结论作铺垫。
• 朗读并理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 能”的内容。
• 这段话推断归纳了六个人之所以在事业上能获得成功 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 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 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生存的 过程中不断增长了才干。
自学指导:自行阅读课文一次,结合课文注释弄清生 字词读音。
方法指导:
1.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 舜 畎亩 傅说 胶鬲 百里奚 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
2.注意读准下列节奏。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富贵不能使他惑乱,贫贱不能使他动摇,武力权势
不能使他屈服。
此之谓大丈夫。”
这才叫作大丈夫。
讨论交流
1.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 之道呢?
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1.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论语. 述而》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学习指导:
• 辨明“发”与“举”的意思: • 理解:
发:起,被任用,被起用。举:被举用,选拔。
• 点拨: “发”与“举”意义不尽相同。“发”与“举”既表 现了人物由低微向显贵转换的过程,又暗示了人物 身分。“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固然与“ 尧”的赏识有关,但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才干与努 力的结果,故曰“发”;傅说等人有的是臣,有的 是贤人、平民,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 主要还取决于明主的知遇,故曰“举”。

【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1共49张PPT

【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1共49张PPT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
顺从 准则,标准
正确的 坚持 使…改变
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使…屈服 原则 使…惑乱、迷惑 实现 遵循
居住
住所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以顺从为原则 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 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 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得志的 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 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思扰乱,贫贱不能使他的 气节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 才叫做大丈夫!”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 兰。
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 —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 —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4、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 济天下。”谈谈对大丈夫的理解。
• 1心怀仁德,践行礼义。 • 2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 • 3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 自己的追求。
导入语
孟子小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 他们住在墓地旁。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 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 头:“不行!我不能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 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住下。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 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 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 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官员到文 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 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 后来,人们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 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孟子,学习他的两篇短文。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pptx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pptx

第一段
六个人
共同的特点
1、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
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
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 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3、后来都委以重任,干出了一 番出色的事业。
第30页/共37页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归纳推理论证
第31页/共37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 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 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
第8页/共37页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 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第35页/共37页
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你有哪些启示?
4,富贵不能淫 5,独行其道 6,贫 贱不能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3,不得志,独行其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第19页/共37页
课堂练习
•孟子认为景春的观点错在哪里? •从本文哪几个方面论述应该知礼这 一个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 一句有何现实意义?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课件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精品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1
有关孟子和《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 育家。名 轲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 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 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孟子主张行 “ 仁政 ”,以统一天下。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 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他反 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 “民为贵,社稷次精品之PPT,可修君改 欢为迎下载轻”的民本思想2 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
益 处
19
思考全文:
1、第二段与第一段有什么联系?论 证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 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 (举例论证)
由个别到一般的推论方法
第二段 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
精品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20
最后一段论述了什么?是怎样论述的?
❖ 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人才要在困境 中经受磨练的益处。阐明人处困 境能激发斗志,振作有为。治国 的道理也如此。国无内忧外患, 易遭亡国。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精品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14
2.本文的结构是什么?
❖ 总分式中的分总结构。
精品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15
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类比论证、 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归纳推理论证
精品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16
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 的句式?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
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 观点和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共31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共31张PPT)

中心论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主旨探究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大量关 于人的成败、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种“忧患意识”是国家 长盛不衰的法宝,特别在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 就,人民基本安居乐业的今天,尤其要具有忧患 意识,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继续推向 前进。文中处处运用了辩证思维,给我们分析问 题以有益的启示。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 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 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 样的人。
• 2.下面是上文中所写对“是人”进行磨练的几个方面,用原文填写几
• 方面的具体内容。 • ①思想方面: 苦其心志
• ②生活方面: • ③行为方面: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论证思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论证。一方 面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客观)环境中造就 的;同时又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
三、词类活用。
1、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2、 饿( 使......饥饿 ) 其体肤 3、 空乏( 使.... 穷困缺乏 )
4、 所以动(使......惊动 )心
5、 忍( 使.......坚韧
)性
6、 行拂乱( 使......颠倒错乱 )其所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教学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教学优秀PPT课件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 处世态度)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 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 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 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征: 表现
喻: 了解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
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表
现在声音上,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入:在国内 拂:同“弼”,辅佐 出:在国外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 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 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 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你情愿 我操大 心永丈 间 远夫
流的 淌高 在尚
你音愿 我韵大 耳永丈 畔 远夫
萦的 绕铿 在锵
•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 间,胶鬲/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 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 市,故/ 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 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字词总结 1.词类活用:

中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孟子》二章 (共51张PPT)

中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孟子》二章 (共51张PPT)

孟子: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 代: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 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 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 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
补充资料:张仪、公孙衍的合纵、连横运动
•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 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 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 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 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 交、军事斗争。 •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 、秦两国兼并弱国;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 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 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连 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 ,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 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孟子:
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 ,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 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 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 “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 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价值。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指有大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哪里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
行冠礼 告诫 教导、训诲
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
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准则,标准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 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 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 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 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 是妾妇之道。
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 要谈谈你的认识。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 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担当“大任” 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 方能增长才能。而优哉悠哉,贪图安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 能。才能从磨炼中来,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 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 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 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对于国家 来说,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极端重要, 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
宽大的住所
中正之位
正道。指最高的 治世原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循着
使昏乱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 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 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 才叫做大丈夫!”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 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 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 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板书设计
妾妇之道: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大丈夫之道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 能移
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思考道理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现实意义。
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孟子》
作品风格 代表作品
疏通文意
真正,确实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
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 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 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分析内容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
21 《孟子》二章
R·八年级上册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熟悉文体。(重点)
2.分析内容,把握写法。(难点)
新课导入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走近作者 作者 称谓 孟子 亚圣 名 朝代 轲 战国 字 子舆
评价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 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 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为“孔 孟”
的重点;后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从
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联系实际
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你知道 他们是什么吗?磨炼目的是什么? 思想——苦其心志; 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养其 忍耐力,增强其能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 课文。(重点)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重难点) 3.正确认识课文所反映的道理,积极进行反思。
疏通文意
筑墙的劳作之中 被起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 狱官 海滨(隐居的地方) 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所以……” 指示代词,这。 使……痛苦。 使……劳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同“增”,增加。 使……贫困。 违背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使(他的)心触动(警觉), 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
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
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 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天上将
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
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 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 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常常犯错误
被难住
通“横”,梗塞,不顺
人恒过然后“弼”,辅佐 往往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
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
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 患的忧惧,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这以后
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内容探究 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 点是什么?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由出身卑微转变为显贵, 历经苦难磨炼,最终都被提拔任用,有所作为。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你能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吗? 先谈人,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 作者的观点,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是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