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学影像学总结笔记
(完整)医学影像学(自己吐血整理,知识点全面,但标注的考点可略有不同),推荐文档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总论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1)穿透性:穿透人体组织(2)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吸收量不同,穿透身体的X线量有差别(3)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在荧屏或胶片上就形成了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三、X线图象特点1、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
2、图像的白影、黑影与人体组织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密度的高低有关3、是穿透不同组织结构相互叠加的影像.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X线造影检查中钡剂主要用于食管及胃肠造影。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是一种特殊专用于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数字化X线设备。
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 T)1.CT图像特点CT值即代表CT图像象素内组织结构线性衰减系数相对值的数值单位:亨氏单位Hu.【考】骨=1000 软组织=20-50 水=0 脂肪-90——-70 空气=-1000【名解】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白色,而CT值低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黑色。
【名解】窗位:又称窗中心,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窗位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则变白。
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降低;。
2.CT成像的主要优势与局限性【考】(1)密度分辨率高:能够清晰的显示密度差别小的软组织和器官(例如脑、纵隔、腹盆部器官),能敏感地发现病灶并显示其特征(例如脑出血),这是X线成像所不能比拟的。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名詞解釋1、骨齡:在骨的發育過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繼發骨化中心的出現時間,骨骺與幹骺端骨性癒合的時間及其形態的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性,這種規律以時間(年和月)來表示即骨齡。
2、骨質軟化:指一定單位體積內骨組織有機成分正常,而礦物質含量減少,尤其是骨的鈣鹽含量降低,骨組織會發生軟化。
3、骨膜三角:惡性骨腫瘤的骨膜新生骨引起骨膜增生的病變進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壞,破壞區兩側的殘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稱為骨膜三角。
4、假腫瘤征:絞窄性腸梗阻或閉袢樣腸梗阻時,引起腸腔內充滿液體,在腹平片上表現為軟組織密度的腫塊。
5、龕影:胃壁局限性潰瘍形成的凹陷為鋇劑充盈,故在切線位時呈現局限性向胃輪廓外突出的鋇影,稱為龕影6、天然對比:由於人體組織、器官的密度和X線照射方向上厚度的不同,在X線片上或透視電視屏上形成有對比的圖像,這種自然存在的對比稱為天然對比,即組織結構和器官的密度和厚度的差異7、IVP :靜脈腎盂照影,根據有機碘在靜脈注射後,幾乎全部經腎小球濾過而進入腎小管,最後排入腎盂,腎盞,輸尿管,膀胱,使尿路顯影。
8、腦膜尾征:見於腦膜瘤,在CT及MRI增強檢查上鄰近腫瘤的硬腦膜可見明顯的強化9、模糊效應:腦梗死後2-3周,梗塞區因腦水腫消失和吞噬細胞浸潤,CT上密度相對增高而成為等密度。
10、介入放射學:在影像診斷基礎上,利用導管等器械,在影像設備導向下,對疾病進行非手術治療或取得組織學、細菌學、生化和生理等資料以明確病變性質的技術。
11、腎自截:腎結核、病變波及全腎形成腎大部分或全腎鈣化,腎功能消失。
填空題1、影像診斷的主要依據或資訊來源是影像的圖像;2、影像的圖像是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形如黑白照片一樣;X線、CT圖像反應人體相鄰組織間的密度差別;MR圖像反應組織間MR信號差別;超聲圖像反應組織間超聲回聲差別;3、觀察分析病灶時需注意:病變的位置、病變的分佈、病變的數目、病變的形態、病變的大小、病變的邊緣、病變的密度、信號或回聲、病變的周圍或鄰近情況;4、影像診斷原則:合理檢查、熟悉正常、辨別異常、結合臨床、作出診斷5、x線本質為電磁波,特性:穿透性、感光效應、螢光效應、電離效應。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总论影像诊断学:X线、CT、DSA、MRI、介入放射学:DSA、超声、CT、MR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一.(概述、优缺点、适用范围)一. X线成像X线成像1.X线产生原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②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高速进行③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通过人体后的衰减的X线作用于胶片或采集板上使胶片上的化学物质(溴化银)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图像2.X线特点①X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诊断用X线波长为0.008~0.031nm,比可见光短得多,肉眼不可见②主要特征:(1)穿透作用,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
X线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越短(2)荧光作用,能激发荧光物质(如铂氰化钡、钨酸钙等)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X线透视的基础(3)感光作用,可使涂有卤化银的胶片感光,X线摄影的基础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在图像上呈白影。
反之,物质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在图像上呈黑影电离作用,可使物质的分子分解为正、负离子。
空气的电离程度(正负离子量)与空气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放射剂量学的基础生物效应,可使机体和细胞结构受到损害甚至坏死,损害程度与吸收X线量的大小有关,放射治疗学的基础和放射防护必要性的依2.优缺点分类:X线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检查(荧光透视和摄影)、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线摄影等)、造影检查。
1 透视:①透视的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②透视的主要缺点是荧屏亮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
2 摄影:①摄影的主要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较小的病变比透视容易显示;照片可作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时对照和会诊。
②摄影的主要缺点是每张照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X线影像,为建立立体概念,常需作互相垂直的两个方位摄影;费用比透视稍高,但相较其它影像学检查如CT、MRI则相对低廉。
影像学笔记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节总论1.X线是谁发现的?CT是谁发明的?哪一年?1895年威廉·伦琴1963年科马克2.X线的四大特性?什么是CR、DR?①穿透性②荧光效应③感光效应④电离效应CR:电子计算机辅助X线DR:全数字化X线成像3.什么是CT值,单位是什么?代表X线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
单位:HU4.CT值越大/小,越代表什么?CT值越大代表密度越大5.空气、水、骨的CT值是多少?空气:-1000HU,水:0HU,骨:+1000HU6.什么是CT增强扫描?经血管内注入水溶性含碘造影剂后进行扫描7.MR设备主磁体分为哪三种?永久磁体、阻抗磁体、超导磁体第二节肺与纵膈1.正常胸部X-ray解剖,左右肺各分为几叶几段?右肺三叶十段,左肺两叶八段2.肺纹理的定义?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干树枝状影。
由肺动脉、肺静脉和淋巴管组成。
主要为肺动脉分支。
3.肺实变的定义,常见于哪些疾病?肺实变是肺泡腔内的病变,指肺泡腔中的气体为渗出或病变所代替。
X线上多呈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像。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水肿、肺结核、肺挫伤、肺出血、肺梗死。
4.肺实变中“支气管气象”的定义?亦称空气支气管征、含气支气管征,是实变的肺组织与含气的支气管相衬托,在实变区可见树枝样分支的透明含气管状影。
5.胸部恶性肿块的特点?(形态、胸膜、支气管、空洞、淋巴结、胸壁、骨)①边缘分叶或切迹②周围有放射状、短而细的毛刺③临近胸膜向肿块凹陷④肿块内侧血管纠集⑤肿块的支气管呈截断或狭窄,壁增厚⑥纵膈淋巴结增大,短径大于1~1.5cm⑦形成的空洞内壁不规则并有壁结节⑧肿块内有1~2mm的空泡及空气支气管征⑨胸壁、胸膜及远处转移6.X-ray图像中,肺实质病变与间质病变区别?肺实变——X线上多呈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像肺间质——X线多呈索条状、网状、蜂窝状及广泛小结节影7.空洞与空腔:定义,画出其形态,常见于什么病?空洞:是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
医学影像学知识总结(详细版)
影像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总论X线成像(1)X线的产生以及特性1.穿透作用:成像基础2.荧光作用:透视检查的基础3.感光作用:X线摄影的基础4.电离作用:放射剂量学的基础5.生物作用:可使细胞组织产生抑制、损害甚至坏死。
※用于诊断的特性包括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X线防护原则X线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防护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实际工作中要遵循: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三项原则。
(2)人体X线吸收量主要取决于待检组织的密度和厚度(3)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4)X线诊断原则是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5)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是DR;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突出血管影像的是DSA(6)造影检查分为直接引入(胃肠道造影,瘘道造影,椎间盘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和生理排泄(如静脉尿路造影)(7)根据组织对人体结构对x线吸收量的差异,可将影像分为三类:1.高密度影:如骨骼,X线片呈白色2.等密度影像:如肌肉、内脏和液体等,X线片呈灰色3.低密度影像:如脂肪和气体密度低,X线片上呈灰黑色和黑色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8)透视和摄片的比较1.透视优点:①观察运动;②任意角度(体位)观察;③操作简单,立即出结果;④费用少;⑤适于胸透、急腹症、消化道钡餐、骨折复位、异物摘除、心血管检查等。
缺点:①影像不能永久记录(具备影像增强器,磁带记录除外);②细微结构、厚密组织显影不清,如观察肾输尿管结石则不能常规透视诊断;③时间长,接受X线量多。
2.X线摄影优点:应用广,受照X线量较少,人体细微结构及厚密度组织均能显示清楚,永久记录。
缺点:不能检查器官功能;费用大。
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1)CT值:表示单位体积对X线的吸收系数,将吸收系数换算呈CT值,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第一篇第一章放射学1、X线的产生——198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2、X线的特性穿透性感光效应荧光效应生物效应3、成像原理——组织密度和厚度差异条件:X线穿透力,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差异,成像物质密度与成像关系:高密度———白色中等密度——灰白色低密度———灰黑和深黑色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英文简称DSA。
5、造影检查(n.):对于人体缺乏自然对比的脏器,人为将高于或低于靶器官物质引入体内,使之产生对比显示病变,称之为造影检查。
对比剂(n.):引入的物质。
6、造影方法:间接引入法——对比剂为有机碘剂,上肢静脉注入,通体循环达靶器官。
直接引入法——硫酸钡,不经循环直接引入被检查器官。
第四篇第一章肺与纵膈总论1、呼吸系统最基本的检查方法——X线平片2、肺野的分法:上野——第2肋前端下缘水平线以上中野——第2肋与第4肋之间下野——第4肋前端下缘水平线以下3、肺实变(P131)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物、蛋白、细胞或病理组织替代后形成实变。
在X线和CT上,边缘模糊的斑点状和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大片状的密度增高阴影波及整个肺段或肺叶。
支气管气象(CT呈黑色):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支气管内含气体,与周围实变的肺组织形成鲜明对比的征象。
4、肺不张(透光度降低,体积缩小)肺不张为肺内气体的减少及肺体积的缩小——阻塞性肺不张X线表现: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①一侧肺不张:肺野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纵膈移向患侧,横膈升高。
健侧有代偿性肺气肿的表现。
②肺叶不张:肺叶缩小,密度均匀增高,相邻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
③肺段和小叶不张:分别呈三角形和小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CT表现:①一侧肺不张:组织缩小,呈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
易发现支气管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②肺叶不张:三角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
③肺段不张:常见于肺叶中叶的内外段,表现为心右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影。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总论重点:X线的特性:X线成像是利用了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的特性;X线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距离防护CT值:X线通过穿透人体组织后,可计算出每一单位体积的X线衰减系数,即u值,u值可转变为CT值,代表同一单位的组织密度;窗宽窗位:窗宽代表CT值的范围,窗位是窗宽的中心位置;部分容积效应:如果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物质,则测得的CT值代表它们的平均值而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即为部分容积效应;血流成像:血液的流空现象使血管腔不使用对比剂即可显影,流动血液的信号与流向、流速,层流和湍流等有关,与扫描的序列、信号采集方法有关;三维成像:MR可获得人体横断面、冠状、矢状面的图像,根据影像诊断需要,可行任何方向断面成像,有利于病变的三维定位和对病变的立体理解;X线成像包括普通X线成像、数字化X线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以密度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为X线穿透某部位的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来源是影像的图像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相邻组织间的密度差别;组织结构和器官内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是产生影像对比和形成影像的基础;人体内部组织密度可分为①高密度组织,如骨骼和钙化灶;②中等密度,如韧带、肌肉、神经、实质脏器、结缔组织和体液;③低密度组织,如脂肪组织,呼吸道、消化道、鼻旁窦和乳突窦内的空气;疾病可以改变人体内的组织密度;因此具有不同组织密度的病变能够产生相应的病理学X线影像;影像诊断是对图像观察、分析、归纳而作出的,不同成像技术在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医学诊断中的价值是肯定的,影像诊断有时可能与病理诊断不符合是其限度;分析要点:病变的位置、病变的数目、病变的形态、病变的密度、病变的大小、病变的边缘、邻近的改变、功能的改变;数字化减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使血管影更加清晰的技术;方法是特指把应用造影剂前后获得的两幅影像相减后获得的血管造影图像;CT图像是真正的X线断层图像,能使人体部位任何层面的组织密度分布图像化;磁共振成像是以人体组织中的核子主要是1H产生人体组织结构的图像;由于1H在从体内含量最丰富,而且只有质子而没有中子,成为人体组织成的基本物质,MR 的信号主要是靠核子内带正电的质子的旋进Spine产生,故称质子成像;骨骼系统重点:骨与软组织基本病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骨内与软骨内钙化、骨质坏死、矿物质沉积、骨骼变形、周围软组织病变;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表现主要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现象;疏松的骨骼易发生骨折;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也是骨密度减低,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承重骨骼常发生变形,可有假骨折线形成;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骨膜增生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早期是一段长短不定,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同骨皮质间可见1~2mm宽的透亮间隙;继而骨膜新生骨增厚;骨内与软骨内钙化原发于骨的软骨类肿瘤可出现肿瘤软骨内钙化,骨梗死所致骨质坏死可出现骨髓内钙化,少数关节软骨或椎间盘软骨退行性变也可出现软骨钙化,X线表现为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构的致密影,分布较局限;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的中断,X线表现是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死骨的形态因疾病的发展阶段而不同;矿物质沉积指铅、磷、铋等进入体内,大部沉积于骨内,在生长期主要沉积于生长较快的干骺端,X线表现为多条横行相互平行的致密带,厚薄不一;骨骼变形多与骨骼大小改变并存,可累及一骨、多骨或全身骨骼;局部病变或全身疾病均可引起;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根据骨折线的形状和走向,可将骨折分为线形、星形、横行、斜行和螺旋形骨折;复杂的骨折又可按骨折线形状分为T形、Y形等;根据骨碎片情况可分为撕脱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骨折;确定移位时,在长骨以骨折近段为准,借以判断骨折远段的移位方向和程度;骨折端可有成角还可发生旋转移位;骨折断端的内外、前后和上下移位称为对位不良,而成角移位则称为对线不良;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由于骨骺软骨不能显影,所以它的骨折并不能显示,X线片上只显示为骺线增宽,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还可以是骺与干骺端一并撕脱;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是先形成肉芽组织,再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称为骨痂;依靠骨痂使骨折断端连接并固定;X线片首先可见骨折线变得模糊不清;继而随着骨痂的形成和不断增多,骨折断端不再活动,骨痂范围加大,生长于骨折断端之间和骨髓腔内,使骨折联接坚实,骨折线消失;骨骼还能进行再建,使断骨恢复正常形态;骨折愈合的速度与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及部位、营养状况和治疗方法有关;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osteomyelitis常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人骨髓所致; 细菌可经:1、血行感染;2、附近软组织或关节直接延伸;3、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其中以血行感染最多,好发于儿童和少年,男性较多;长骨中以胫骨、股骨、肱骨和桡骨多见;根据病情发展和病理改变,可分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骼的改变在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骨小梁模糊、消失,破坏区边缘模糊;可引起病理性骨折;骨皮质周围出现骨膜增生,表现为一层密度不高的新生骨与骨干平行,当骨皮质血供发生障碍时可出现骨质坏死,常沿骨长轴形成长条形死骨;骨结核tuberculosisofbone是以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的慢性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系继发性结核病,原发病灶主要在肺部;结核杆菌经血行到骨或关节,停留在血管丰富的骨松质内,如椎体、骺和干骺端或关节滑膜而发病;骺和干骺端是结核在长骨中的好发部位;干骺端结核病灶内干酪坏死物可形成脓肿;X线片可见骨松质中出现一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清楚的骨质破坏区,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现象;骨膜反应少见,在骨质破坏区有时可见碎屑状死骨,密度不高,边缘模糊,称之为“泥沙”状死骨;病变发展易破坏骺而侵入关节,形成关节结核;脊椎结核tuberculosisofspine以腰椎多见;病变好累及相邻的两椎体,主要引起骨松质的破坏,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早期引起软骨板破坏,而侵入椎间盘,使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和椎体互相嵌入融合而难于分辨;病变广泛,常出现后突变形;病变在破坏骨质时可产生大量干酪样物质流入脊柱周围软组织中而形成冷性脓肿;可表现为腰大肌轮廓不清或呈弧形突出;胸椎结核的脓肿在胸椎两旁,形成椎旁脓肿,表现为局限性梭形软组织肿胀,边缘清楚;在颈椎,则使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并呈弧形前突;冷性脓肿较久可有不规则形钙化;骨肿瘤并不多见,恶性骨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但恶性骨肿瘤多发生在青壮年,往往致残或致命,因而也是当前临床诊治的重要课题;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占重要地位,不仅能显示肿瘤的准确部位、大小、邻近骨骼和软组织的改变,对多数病例还能判断其为良性或恶性、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应注意肿瘤发病率、年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骨肿瘤的诊断:判断骨骼病变是否为肿瘤;如属肿瘤,是良性或恶性,属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的侵犯范围;发病部位:不同的骨肿瘤有其一定的好发部位,发病部位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病变数目:原发性骨肿瘤多单发,转移性骨肿瘤和骨髓瘤常多发;骨质变化:常见的变化是骨质破坏;良性骨肿瘤多引起膨胀性、压迫性骨质破坏,界限清晰、锐利,破坏邻近的骨皮质多连续完整;恶性骨肿瘤则为浸润性骨质破坏,少见膨胀,界限不清,边缘不整,骨皮质较早出现虫蚀状破坏和缺损,同时肿瘤易穿破骨皮质而进入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肿块影;骨膜增生:良性骨肿瘤常无骨膜增生;恶性骨肿瘤常有广泛的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而且骨膜新生骨还可被肿瘤所破坏;周围软组织变化:良性骨肿瘤仅见软组织被肿瘤推移;其边界清楚;恶性骨肿瘤常侵入软组织,并形成肿块影,与邻近软组织界限不清;发病率:在良性骨肿瘤中以骨软骨瘤多见,恶性骨肿瘤以转移瘤为多见,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则以骨肉瘤为常见; 年龄:多数骨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有相对的规律性;在婴儿多为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童年与少年好发尤文氏肉瘤,青少年以骨肉瘤为多见,而40岁以上,则多为骨髓瘤和转移瘤;症状与体征:良性骨肿瘤较少引起疼痛,而恶性者,疼痛常是首发症状,而且常是剧痛;良性骨肿瘤患者健康情况良好,而恶性者,除非早期否则多有消瘦和恶病质,而且发展快,病程短;实验室检查:良性骨肿瘤,血液、尿和骨髓检查均正常,而恶性者则常有变化;骨肉瘤Osteosarcoma是起源于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由于X线表现出现的多少与阶段不同,而使骨肉瘤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成骨型骨肉瘤:以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范围较广,明显时可呈大片象牙质变;早期骨皮质完整,以后也被破坏;骨膜增生较明显;软组织肿块中多有肿瘤骨生成;肿瘤骨X线所见无骨小梁结构;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生成;破坏多偏于一侧,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骨皮质受侵较早,呈虫蚀状破坏或消失,范围较广;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而于边缘部分残留,形成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中大多无新骨生成;广泛性溶骨性破坏,易引起病理性骨折;混合型骨肉瘤: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于溶骨性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可见较多的肿瘤骨,密度不均匀,形态不一;肿瘤周围常见程度不等的骨膜增生;血行性骨转移瘤的X线表现可分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代谢性骨病的发病机制包括骨吸收、骨生长和矿物质沉积三个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X线改变主要是骨质疏松、骨质软化和骨质硬化等;佝偻病rickets是婴幼儿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使骨生长中的骨样组织缺乏钙盐沉积所致,是全身性骨疾病;骨质变化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骺和干骺端;由于骨样组织钙化不足而发生骨化异常、骨质软化和变形;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软组织梭形肿胀,关节间隙早期因关节积液而增宽,待关节软骨破坏,则变窄;关节面骨质侵蚀多见于边缘,是滑膜血管翳侵犯的结果,也可累及邻近骨皮质;小关节,特别是手骨最为常见;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软骨下骨质吸收囊变是血管翳侵入骨内所致,内充纤维肉芽组织及滑膜液,呈半透明影,周围有硬化,最后为骨质充填;关节邻近的骨骼发生骨质疏松,病变进展则延及全身骨骼;膝、髋等大关节可形成滑膜囊肿向邻近突出;晚期可见四肢肌萎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骨端破坏后形成骨性融合;呼吸系统重点:肺实质: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终末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及肺泡壁;肺间质:为结缔组织所构成的支架和间隙;由支气管及血管的周围组织构成,包括肺泡间隔及小叶间隔;呼吸系统基本病变: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肿块性病变,空洞与空腔,纤维性病变, 钙化病变;气管、支气管病变:气管、支气管狭窄与闭塞;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①胸廓呈桶状,前后径增宽,肋走行变平,肋间隙增宽,横膈较低平,膈活动度减弱;②两肺野透明度见增加,呼、吸时其改变不大,可见单或多发肺大,肺纹理可见稀疏变细,中外带纹理可消失,肺门处肺纹理可增粗,伴有肺间质纤维化时,肺纹理不减少而增强,并可呈网状或蜂窝状;③心影居中而狭长呈垂滴状;阻塞性肺不张:一侧性、肺叶性、肺段性、小叶性一侧肺不张:肺野密度增高,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多变窄,纵隔向患侧移,患侧横膈升高,心缘显示不清,健肺代偿气肿;肺段不张:肺段体积缩小,肺段呈三角形,尖端指向肺门;小叶肺不张:见于肺外围部,多呈斑片状影,通常为多发性;胸腔积液:游离性积液:与横膈附近胸腹水的鉴别:①横膈征:弧线状横膈影内侧的液体为腹水,外侧的液体为胸水,②膈脚移位征:胸水使膈脚向前外移位,腹水将膈脚推向后内侧,③界面征:腹水与肝脾的交界面清楚,胸水与肝脾的交界面模糊,④裸区征:肝后部附着后腹壁而无腹膜属于裸区,腹水不能贴近;包裹性积液: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边缘光滑,邻近胸膜多增厚形成胸膜尾征;较大的包裹性积液可使局部的肺组织受压;叶间积液:叶间区见片状或片带状影,有时呈梭状或球状致密影,积液量多时可呈形似肿瘤,其密度均匀且近似水密度;气胸自发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外伤性气胸、人工性气胸;气胸区无肺纹理分布,可见线状或带状胸膜,可见被压缩肺的边缘,压缩的肺呈软组织影,同侧肋间隙可见増宽,纵膈通常向健侧移位,对侧见代偿性肺气肿,可形成限局或多房性,同侧横膈多表现下降;液气胸先有液体后有气体,先有气胸后有积液,气体液体同时出现,可局限性或多房性;广泛胸膜增厚粘连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见变窄,肺野密度增高,纵膈向患侧移,肋膈角多消失,膈升高且变平,横膈运动微弱;胸膜钙化多见于: 结核性胸膜炎,肺尘埃沉着症,出血后机化;脓胸多见于肺野边缘部位,表现为片状或条状,可呈弧形或近似环形,呈高密度或甚高密度;大叶性肺炎:充血期病变区局限性肺纹理增强,实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累及肺段的呈三角形或圆锥形影,累及肺叶的则与肺叶的轮廓相符,不同部位大叶阴影其形态则不同,病变区的肺血管阴影通常被遮盖,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充气像,邻近病变的叶间裂显示平直界限,实变肺叶体积一般与正常时相等;支气管肺炎①多见于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②肺纹理增多、增粗且较模糊,③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④边缘较模糊,可融合成片状,⑤病灶液化坏死则可形成空洞,⑥有时病变区可见肺气囊表现,⑦三角形肺不张影,相邻肺野有代偿性肺气肿,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增高;肺脓肿急性化脓性阶段表现为大片状致密阴影,密度较均匀,边缘模糊,炎症进一步发展,实变中心的密度稍减低,有空洞形成,可见液平,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伴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还可引起脓胸或脓气胸;肺结核在肺内的演变取决于:结核菌的数量、结核菌的毒力、机体的抵抗力、机体的过敏性;基本病变:①渗出性病变、②增殖性病变、③变质性病变新的结核病分类法:1. 原发型结核代号:Ⅰ型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结核2.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型急性粟粒型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3. 继发型肺结核代号:Ⅲ型渗出浸润为主型干酪为主型空洞为主型4. 结核性胸膜炎代号:Ⅳ型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5. 其它肺外结核代号:Ⅴ:骨结核肾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继发型肺结核基本病变:渗出性病灶、增殖性病灶、干酪性病灶、纤维性病灶、钙化性病灶、结核性空洞、肿瘤样病灶;1.渗出浸润为主型:大多呈斑片状或云絮状,好发于尖后段以及背段,可见散在支气管播散灶,有时尚可见引流支气管;2. 干酪为主型:①结核球: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好发于尖后段与背段,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大小多为2cm~3cm,其轮廓多较光滑整齐,密度较高而且较均匀,空洞者则以厚壁多见,可见环形或斑点钙化,与胸膜间可见粘连带,邻近的可见卫星病灶;②干酪性肺炎:呈肺段或肺叶实变,肺叶体积通常缩小,可见播散的斑片影;3. 空洞为主型:锁骨上下区有不规则的慢性纤维空洞,伴广泛条索纤维改变和散在新老病灶,同侧和/或对侧可见支气管播散病灶,同侧肺门上提,肺纹理向下呈垂柳状,多可见胸膜增厚,同侧胸廓显示塌陷,纵隔被牵拉向患侧移位,肋膈角变钝;结核性胸膜炎多发生于胸下部,与炎性胸腔积液相同,无特异性改变; CT: 易显示少量游离性积液,弧线状或新月形致密影,液量较多时可呈半月形,大量积液可"膈倒转",明确叶间及包裹性积液;MRI: 积液T1 WI信号强度取决于其成分,蛋白含量愈高,T1 WI信号就愈高,血性胸水T1 WI上也呈明显高信号,积液在T2WI 上则均呈高信号表现,显示叶间积液、肺底积液优于CT;原发性肺癌:通常按肺癌的发生部位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中央型肺癌直接征象:肺门肿块在胸片上表现为肺门增大,密度增高;早期在胸片上可仅表现为肺门增高甚至正常;肿瘤侵犯支气管腔有时可在平片上显示,常伴有肺叶或肺段不张;CT能清晰地显示支气管异常和肺门肿块;支气管异常包括不规则狭窄,阻塞,腔内结节和支气管壁增厚;肺门肿瘤表现为边缘清楚、外缘光滑或分叶的肿块,位于某一支气管的附近;间接征象:主要支气管阻塞可引起肺段或肺叶通气减少而产生肺不张,和或分泌物不能排出而产生实变;上叶肺不张和肺门肿块可形成横“S”征,表现为肺不张的肺门侧有密度增高的肿块突出肺不张阴影的边缘,为中央型肺癌的特征性表现;继发感染引起的肺炎常见;萎缩或实变可呈段或叶甚至一侧全肺分布;局限性肺气肿可能为肺癌的早期征象;周围型肺癌肿块位于周围肺野时,称为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为肺部外围肿块;形状呈类球形或卵圆形,可有分叶;CT可很好显示病变的边缘,常有分叶、凹口和毛刺;肿瘤的边缘可清楚、毛糙或模糊;可伴有胸膜尾征;肿块较大时可出现空洞,癌性空洞的特点为空洞的内壁不规则,多为偏心性;空洞常见于鳞状细胞癌;弥漫型肺癌当肺癌灶散布于肺野时,称为弥漫型;弥漫型肺癌仅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为一叶、数叶及两肺多发的斑片状阴影,大小不整,单个阴影可从仅仅可见到整个肺叶实变,可包含空气支气管征;可见间隔线Kerley A 线和B线和胸腔积液;形态与肺水肿或广泛分布的支气管肺炎相似;肺转移瘤血行性转移:两肺多发结节及肿块阴影,两肺中下肺野常见,病变边缘清楚,密度一般均匀,较大的肿块可有空洞,也可表现为单发的结节和肿块;小结节及粟粒病变多见于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及绒毛膜上皮癌;多发及单发的较大结节见于肾癌、结肠癌、骨肉瘤及精原细胞瘤;成骨肉瘤的肺转移可有钙化;淋巴道转移:网状及多发细小结节阴影,多见于两肺中下肺野,可见K氏B线,原发肿瘤邻近的肺内肿块;支气管扩张①病变区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②病变区可有小斑片状模糊影,③病变区可有肺膨胀不全表现,④不张的肺内见扩张的支气管,⑤病变区可有囊状或蜂窝状影,⑥邻近可有局限胸膜增厚粘连;胸膜间皮瘤难显示小的病灶,可仅见胸腔积液,瘤大时显示结节;循环系统重点:心血管基本病变主要表现有房室增大,肺血及搏动异常;左房增大位于心脏后上部,后邻食道,左邻左主支气管;先向后增大,继而向上、向两侧膨凸;后前位:双重,双边影;心腰消失,出现第三心弓;右前斜:食管中下段局限性向后压迫移位; 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左前斜: 心后缘上段膨凸,与左主支气管间透亮带消失,左支气管受压、上抬;右房增大位于心脏右下方偏后;增大方向:先向右前上方, 继向后下方;后前位: 右房弓向右上方膨凸,与升主动脉交接点上移;腔静脉扩张为间接征象;左前斜:前缘上段膨凸,与下段“成角”现象 , 右房段 > 心前缘一半 ;右前斜: 心后缘下段膨凸;左室增大位于心脏左后方:小部分与右室相邻 ;增大方向:先向左下继,之向后膨凸;后前位:左室弓向左下伸延,心尖部下移, 相反搏动点上移;左前斜:心后缘下段向后下膨凸,延长;明显者与胸椎相重;左侧位:与左前斜相似;右室增大位于心脏前下部,重抵膈面;增大方向:先向前及左上,继而向后膨凸;后前位: 心尖上翘,园凸;肺动脉段膨隆;主动脉结小,相反搏动点上移;左前斜: 心前缘下段向前膨凸,心膈面宽;右前斜: 心前缘膨隆,心前间隙变小,消失;左侧位: 心前缘前凸,与胸骨接触面增大;心型变化“二尖瓣”型: 反映右心负荷重,肺循环优势;心脏逆钟转,心尖上翘,心腰消失,主动脉小;主动脉型: 反映左心负荷重,体循环优势, 左室弓延长,心尖下移,心顺钟转,主动脉大;普大心型: 对称两侧大,主动脉正常,肺动脉平直;见于左右心负荷均重或心包积液;其他: “木靴心”法乐四联症,“雪人心”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肺血增多肺动脉血流量增多,称“肺充血”;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郁滞肺内称肺淤血;风湿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炎风湿热的一部分以及风湿性瓣膜病后遗病变.二尖瓣狭窄:瓣叶粘连,瓣口缩小,且腱索纤维化,缩短.舒张期左房血不能顺畅排入左室,左房大 ,肺淤血.继而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右。
医学影像学总结
医学影像学总结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成像设备和技术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进
行非侵入性检查和诊断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对医学影像学的总结:
1. X 线成像:X 线成像包括普通 X 线摄影、数字化 X 线摄影(DR)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
X 线成像能够提供骨骼、肺部、胃
肠道等部位的图像,常用于骨折、肺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的诊断。
2. 磁共振成像(MRI):MRI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波生成人体内部
的高质量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
骼系统、腹部、心血管系统等的诊断。
3. 超声成像:超声成像是利用高频声波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成像
的技术。
它具有无辐射、操作简便、实时成像等优点,常用于肝脏、
胆囊、肾脏、乳腺、甲状腺等器官的检查。
4. 核医学成像:核医学成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在体内
分布的图像,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技术。
核医学成像在肿瘤诊断、心肌显像、神经系
统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5. 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微创治疗的技术,包括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
介入放射学可以用于治疗肿瘤、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
6. 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医学影像学不仅提供图像,还包括图像后处理和诊断。
医生可以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和解读,结合临床资料,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第一篇: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X线为波长极短,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损害血细胞、生殖细胞,不适用儿童;▲高密度对比剂(阳性)有钡剂和碘剂,低密度对比剂(阴性)为气体,已少用。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激发产生磁共振信号。
▲大叶性肺炎经积极治疗,一周后可转入消散期,病程至少为两周。
▲胃肠道穿孔X线检查中,以游离气腹最重要,但没有游离气腹征象并不能排除~。
▲动脉瘤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
▲X线具有穿透性(成像基础)、荧光效应(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引起生物学改变,即生物效应)。
▲CT扫描为断层图像,常用横断位,分平扫、对比增强扫描和造影扫描。
▲MRI成像的主要参数有T1、T2和质子密度等。
▲肺炎长按病因分感染性、理化性、免疫和变态反应性,感染性最常见;按病变解剖分大叶性、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病理分四期:充血期,少量浆液渗出;红色肝变期,肺泡内充盈大量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等渗出物;灰色肝变期,肺泡内红细胞减少→大量白细胞;消散期,渗出物大量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
▲肺癌按发生部位分三型:中央型,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以鳞癌多见;周围型,肺段以下支气管,各类型均可见,以腺癌为主;弥散型,细支气管、肺泡或肺泡壁,成弥散性生长。
根据生物学行为分小细胞肺癌(15%~20%)和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腺鳞癌和大细胞癌)。
▲检查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有超声、CT和MRI。
▲肠梗阻一般分为机械性(单纯性和绞窄性)、动力性(麻痹性和痉挛性)和血运性(见于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有血循环障碍和肠肌运动失调,于肠系膜上动脉,右半结肠部分)三类。
▲肠道穿孔的特点是起病骤然,持续性上腹剧痛,不久可延及全腹,产生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与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
▲胃后壁穿孔,全部局限于小网膜囊内,形成局限性气腹;胃前壁穿孔,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气腹。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新骨折 陈旧骨折
完全断裂→仅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
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凹陷或隆突,为
软组织有无肿胀
有
无
折而不断。 火器伤骨折的特点:多发性、粉碎性骨折;常有异 物存留;常并发感染;有异常愈合
三、骨肉瘤:
骨折线 骨痂 附近骨质
清晰 无
正常
模糊 有 疏松
1 ° 硬化型成骨肉瘤:肿瘤常起自骨膜下及骨皮质,向各个方向发展,侵犯骨皮质和骨松质。
b 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片致密性实变,密度中心较高,边缘模糊 c 增殖性病变:呈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晰,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阴影,为结核 病的典型表现 d 结核球:圆形、椭圆形阴影,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 状或环状钙化。 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 卫星灶” e 结核性空洞: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内,见透亮区,空洞壁薄。
二、骨折类型:参考 PPT 图片
a 形状:分横、纵、斜、螺旋 及线形骨折 5 种
b 原因:外伤性、病理性
c 数目:单发、多发、粉碎性
d 有无伤口:闭合性、开放性
e 常见类型:嵌入、青枝、线形、凹陷、撕脱、压缩、粉碎、多发、骨骺分离、病理骨折、应力
性骨折等
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
a 原发浸润灶:肺近胸膜处原发病灶,多位于中上肺野,其它肺野则少见。 b 淋巴管炎: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条索状阴影,不规则,此阴影仅一过性出现,一般不易见 到。
c 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结核菌沿淋巴管引流至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引起肺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继发性肺结核 1浸润性肺结核 X、CT: a 局 限性斑片阴影
分型: a 一侧肺不张:患侧主支气管完全阻塞所致。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横隔升高。检测有代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经典资料名词解释1、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悟与干悟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年和月)来表示即骨龄。
2、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尤其是骨的钙盐含量降低,骨组织会发生软化。
3、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的骨膜新生骨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骨膜三角。
4、假肿瘤征:绞窄性肠梗阻或闭祥样肠梗阻时,引起肠腔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
5、龛影:胃壁局限性溃疡形成的凹陷为彻剂充盈,故在切线位时呈现局限性向胃轮廓外突出的彻影,称为龛影6、天然对比:由丁人体组织、器官的密度和X线照射方向上厚度的不同,在X线片上或透视电视屏上形成有对比的图像,这种自然存在的对比称为天然对比,即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异7、I VP :静脉肾盂照影,根据有机碘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肾小管,最后排入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使尿路显影。
8、脑膜尾征:见丁脑膜瘤,在CT及MRI增强检查上邻近肿瘤的硬脑膜可见明显的强9、模糊效应:脑梗死后2-3周,梗塞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浸润,CT上密度相对增高而成为等密度。
10、介入放射学:在影像诊断基础上,利用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导向下,对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化和生理等资料以明确病变性质的技术。
11、肾自截:肾结核、病变波及全肾形成肾大部分或全肾钙化,肾功能消失。
填空题1、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来源是影像的图像;2、影像的图像是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形如黑白照片一样;X线、CT图像反应人体相邻组织间的密度差别;MR图像反应组织问MR信号差别;超声图像反应组织问超声回声差别;3、观察分析病灶时需注意:病变的位置、病变的分布、病变的数目、病变的形态、病变的大小、病变的边缘、病变的密度、信号或回声、病变的周围或邻近情况;4、影像诊断原则:合理检查、熟悉正常、辨别异常、结合临床、作出诊断5、x线本质为电磁波,特性:穿透性、感光效应、荧光效应、电离效应。
医学影像学详细总结
1.简述自然对比`人工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称为自然~.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之为人工~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①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③此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3.X线的特性*①穿透性,X线穿透物体的程度与物体的厚度和密度相关,密度高`厚度大的物体吸收的多,通过的少.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②荧光效应,X线能够激发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成波长长的可见荧光,荧光效应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③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④电离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4.骨骼基本病变的定义及X*⑴骨质疏松: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有机成分`无机成分等比例减少.X:①骨密度减低②长骨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③骨皮质分层`变薄;④椎体改变:a.椎体内结构呈纵行条纹b.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c.椎体变扁,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呈鱼脊椎状⑤易发生骨折,特别是压缩性骨折⑥骨质疏松的X线变化出现较晚,丢失30%~50%骨量始能显示阳性X线征象⑵骨质软化: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减少.X:①骨密度减低②骨皮质变薄,边缘不清③骨小梁模糊,稀少④承重骨骼常发生骨骼变形⑤假骨折线:宽约1~2mm的光滑透明线与骨皮质垂直,边缘稍致密,好发于耻骨支`肱骨`股骨上段`胫骨等⑶骨质破坏: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被溶解吸收.X:①早期发生于哈氏管周围,呈筛孔状;骨皮质表层的破坏,呈虫蚀状②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骨质缺损③骨质破坏进展迅速,轮廓不规则,边缘模糊,呈溶雪样④进展缓慢者,边界清楚,或可见到病变边缘的致密增生硬化带⑤骨质破坏常合并其它骨质改变,如骨膜反应`死骨形成`软组织肿胀等⑷骨质增生硬化: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X:①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增大②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③骨皮质增厚`致密,皮质松质分界不清④长骨的骨干粗大`骨髓腔变窄`消失⑸骨膜增生: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①早期,一段长短不定的`与骨皮质平行的`密度界于软组织与骨皮质之间的细线状致密影,和骨皮质之间可见1~2mm的透亮线②骨膜增生持续存在,则有大量新骨形成,骨质增生硬化③病变的性质`发生的部位`发展的速度`疾病所处的阶段等一系列因素,可以导致骨膜增生的不同X线表现, 常见的有:①平行状②分层状或葱皮状; 前两者常见于感染和外伤.分层状亦见于恶性肿瘤③垂直状或放射状:提示病变进展迅速`侵袭性强,多见于高度恶性的肿瘤④花边状:常见于骨慢性炎症⑹骨坏死:骨组织的细胞成分因血液供应中断而死亡.X:①早期,X线无明显阳性发现.因此时在组织学上仅有细胞死亡,而骨小梁及骨的钙质含量无变化②死骨形成,呈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③塌陷`压缩,骨坏死区囊状低密度区(7)软骨钙化,X:①瘤软骨钙化,大小不同环形或半环形致密影`中心部位密度稍低,或呈磨砂玻璃状②良性病变,软骨钙化密度较高,环形影完整`清晰③恶性病变,软骨钙化量少`密度低`形态模糊,放射状骨针5.骨关节基本病变X*⑴关节肿胀:关节周围软t肿大,密度增高,而难于区别病变的结构,大量关节积液可见关节间隙增宽⑵关节破坏: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变窄,在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则出现相应区的骨破坏和破损.关节间隙变窄和骨破坏的程度不同,严重时可引起关节半脱位和变形⑶关节退行性变:①早期: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②中晚期:关节间隙狭,软化下骨质囊变和骨性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不发生明显骨质破坏,一般无骨质疏松⑷关节强直:①骨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②纤维性:仍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贯穿⑸关节脱位:①完全脱位:原先对的关节面彼此不接触②不完全脱位:相对的关节面尚有部分接触6.化脓性关节炎X*①早期:关节囊肿胀`密度增高`边界不清`关节间隙增宽及邻近软组织肌肉影像模糊,皮下组织出现网状结构等②进展期,软组织肿胀更为广泛和突出,脓肿所在部位出现局限膨隆,干骺或骨端可有骨膜反应.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凹凸不平甚至消失和出现骨端缺损③修复期,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肿胀减轻`层次和轮廓变为清楚,病情重和病程长者还可见到脓肿造成的大片不规则钙化斑,关节软组织挛缩和肌肉萎缩.关节间隙变窄可引起纤维强直和骨性融合7.骨折的定义及X*骨折是指骨骼受外力作用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折裂或粉碎.X:骨折的断面多为不整齐的断面.X线片上多为不整齐的透明线,即骨折线,在骨皮质显示清楚整齐.在松质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嵌入性或压缩性骨折骨小梁紊乱,甚至局部骨密度增高,可能看不到骨折线.8.脊柱骨折X线及CT\MRI表现* X线平片:椎体楔形变,横行不规则线状影;脊椎后突成角`侧移`滑脱;椎间隙不变.CT:更清晰显示骨折`移位`椎管狭窄`椎管内有无骨碎片MRI:椎体骨折`挫伤`椎间盘突出`韧带撕裂`脊髓挫伤`可判断愈后9.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⑴急性:在发病后2周内,临床表现明显,但骨可无明显变化.如周围软组织显影良好,则可见①肌间隙模糊或消失②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解模糊③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靠近肌肉部分呈纵行排列,靠外侧者则呈网状.2周后骨骼改变,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骨小梁模糊`消失,破坏区边缘模糊.骨皮质周围出现骨膜反应,骨髓腔密度升高,沿骨长轴形成长条形死骨,与周围分界清楚且密度高于周围骨质;CT表现,软组织肿胀,骨膜下脓肿,骨质破坏,死骨,特别是小的死骨和小的破坏,+C:脓肿强化③MRI表现,早期:软组织及骨髓在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优于CT及X线,+C脓肿可强化⑵慢性:可见明显的修复,即在骨破坏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现象,骨膜层状花边状增生;骨质增生为主`骨质破坏轻;骨干变形增粗;骨髓腔闭塞;死骨10.脊柱结核X线表现*相邻两锥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椎体楔形变;冷脓肿;受累脊柱节段常后突成角11.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分为两种类型:较多的病例破坏区可见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嵴,X线上可见似有分隔,成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称为分房型.少数病例区内无骨嵴,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称为溶骨型.病变局部骨骼常呈偏侧性膨大,骨皮质变薄,肿瘤明显膨胀时,周围只留一薄层骨性包壳.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影,临近无反应性骨增生,边缘也无骨硬化带,如不并发骨折也不出现骨膜增生.破坏区骨性包壳不完全,骨嵴残缺紊乱,侵犯软组织中出现肿块者表示肿瘤生长活跃.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或虫蚀状骨破坏,骨嵴残缺紊乱,侵犯软组织出现明确肿块者,则提示为恶性骨巨细胞瘤.肿瘤一般不穿破关节软骨,但偶可发生,甚至越过关节侵犯临近骨骼12.骨囊肿X线表现*变现为卵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楚的透明区,有时呈多囊状,但病变内无骨隔,只有横行的骨嵴.囊肿沿长骨纵轴发展,有时呈膨胀性破坏,骨皮质变为薄层骨壳,边缘规则,无骨膜增生13.椎间盘脱出平片X线表现*①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性狭窄,特别是后宽前窄②椎体边缘,尤其是后缘出现骨赘,系因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诊断需与临床资料结合.此外,脊椎排列变直或有侧弯现象.髓核向椎体脱出可于椎体上或下面显示一圆形或半圆形凹陷区,其边缘有硬化线,可对称见于相邻两个椎体的上下面,并累及几个椎体,常见于胸椎.临床上多无症状;CT表现,直接征象:椎间盘突出于椎体轮廓之外,可有钙化.间接征象:硬膜外脂, 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MRI表现,椎间盘变性,椎间盘突出椎体轮廓之外,硬膜囊受压,硬膜外脂肪受压,脊髓受压`脊髓内可见异常信号,神经根受压14.骨肉瘤X线表现*主要为骨髓腔内不规则骨破坏和骨增生,骨皮质的破坏,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及骨膜新生骨的再破坏,软组织肿块和其中的肿瘤骨形成等.肿瘤骨一般表现为云絮状`针状和斑块状致密影.骨肉瘤可分为三型:①成骨型:以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范围较广,明显时可呈大片致密影称象牙质变.早期骨皮质完整,以后也被破坏.骨膜增生较明显.软组织肿块中多有瘤骨生成.肿瘤骨X线所见无骨小梁结构.肺转移灶密度多较高②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生成.破坏多偏于一侧,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骨皮质受侵较早,呈虫蚀状破坏甚至消失,范围较广.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而于边缘部分残留,形成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中大多无新骨生成.广泛性溶骨性破坏,易引起病理性骨折③混合型:成骨与破骨的程度大致相同.于溶骨型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可见较多的肿瘤骨,密度不均匀,形态不一.肿瘤周围常见程度不等的骨膜增生15.肺部基本病变有哪些?X如何*⑴支气管阻塞:①阻塞性肺气肿:局限性~表现为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其范围取决于阻塞的部位.一侧肺或一个肺叶的肺气肿表现为一侧肺或一叶肺的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纵隔移向健侧,病侧横膈下降.支气管异物引起者透视下可有纵隔摆动,即呼气时纵隔移向健侧,吸气时回复正常位臵.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两肺野透明度增加,常有肺大泡出现,肺纹理稀疏.肺气肿晚期,肺组织及毛细血管床破坏加重,气肿区小血管变细减少,肺野透明度明显增加;胸廓前后径及横径均增大,肋间隙增宽,横膈低平且活动减弱;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形,中心肺动脉可以增粗,外围肺血管纹理变细,严重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②阻塞性肺不张:a.一侧性肺不张:患侧肺野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健侧有代偿性肺气肿表现 b.肺叶不张:不张肺叶缩小,密度均匀增高相邻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纵隔及肺门可有不同程度的向患部移位,邻近肺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c.肺段不张:单纯性的较少见,后前位一般呈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向肺门,肺段缩小 d.小叶不张:多数终末细支气管被黏液阻塞所致,表现为多数小斑片状造性影,与邻近的炎症不易区分,多见于支气管肺炎⑵肺实变:X线表现实变范围可大可小,所属连续的肺泡发生实变,则形成单一的片状致密影,多处不连续的实变,隔以含气的肺组织,则形成多个灶性影,边界模糊⑶空洞与空腔:薄壁空洞的洞壁为薄层纤维组织,肉芽组织及干酪组织,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环形,空洞壁内外光滑清楚,多无液面,其周围无大片状阴影,可有斑点状病灶.厚壁空洞周围有高密度实变区,内壁光滑或凹凸不平⑷结节与肿块:良性肿瘤多有包膜,呈边缘锐利光滑的球形肿块.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细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与胸膜相连而形成胸膜凹陷征⑸细线状及条索状影:较大的支气管血管周围间隙的病变表现为肺纹理的增粗`模糊.小支气管血管周围间隙及小叶间隔的病变,表现为网状与线状影或蜂窝状影⑹钙化:密度很高,边缘清楚锐利,大小形状不同的阴影,可为斑点状,块状及球形,呈局限或弥散分布16.肺动脉高压X线表现*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及其大分支扩张,中`外带分支变细-肺门截断征,见于阻塞性肺动脉高压,高流量-肺动脉各级分支均增粗,中心肺动脉搏动增强,右心室增大17.大叶性肺炎X线表现*①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或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②实变期:密度均匀的致密影③消散期:实质区密度逐渐减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18.儿童及成人长骨正常X线表现(及有何不同)*小儿骨X线表现为密度均匀致密影,外缘清楚,在骨干中部最厚,越近两端越薄.成人骨骺与干骺愈合,骺线小时,只有骨干和由骨松质构成的骨端.骨端有一薄层的骨板为骨性关节面,表层光滑.其前方覆盖一层软骨,即关节软骨,X线上不能显示19.骨关节摄影需注意哪些事项*①任何部位都要正侧位两个摄影位臵②应当包括周围的软组织③两侧的骨关节,病变在一侧而体征与症状较轻或在X片上一侧有改变但不够明显时,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摄影,以便对照20.折断端移位应如何判断*确定移位时,在长骨以骨折近段为主,借以判断骨折远段的移位方向和程度.骨折端可发生内外或前后移位,上下断端亦可相错重叠或分离,重叠时必然有内外或前后移位.骨折端还可有成角,即两断端纵轴形成大小不等的交角.此外,骨折还可发生旋转移位,即断端围绕该骨纵轴向内或向外回旋.骨折断端的内外`前后和上下移位称为对位不良,成角移位称为对线不良21.儿童骨折特点*①骺离骨折:骺线增宽`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②青枝骨折:局部骨皮质凹陷皱折或骨小梁的扭曲.22.支气管肺炎x线表现*病变多在两肺中下野内中带.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沿肺纹理分布有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不均.密集的病变可融合形成较大的片状.23.肺结核如何分型及X线表现*⑴原发性肺结核表现A原发浸润:靠近胸膜远处原发病灶,多位于中上肺野,其他肺野较少见.B淋巴管炎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条索状阴影,不规则C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门增大或纵隔边缘肿大淋巴结突向肺野.⑵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表现①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边缘清晰,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②亚急性播散型肺结核,病灶多见于两肺上中野,粟粒状阴影大小不一,密度不均③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大部分病变成增殖性改变,病变边缘基本清晰;纤维索条状阴影更明显⑶继发性肺结核A浸润型肺结核表现①局限性斑片阴影②大叶性干酪性肺炎③增殖性病变④结核球⑤结核性空洞⑥支气管播散病变⑦硬结钙化⑧小叶间隔增厚B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①单侧或双侧肺上中部不规则透亮区②空洞厚壁,周围有大量纤维粘连③多支气管与空洞相连,呈条索轨道状阴影④空洞周围有大量渗出和干酪病变,也可见不同程度钙化.⑤双肺上叶收缩,双肺门上抬,肺纹理紊乱,呈垂柳状⑥双肺门中下野透亮度增加⑦纵隔变窄,呈滴状心⑧肋间隙增宽,双隔变形下降,成桶状胸⑨胸膜增厚及粘连⑩常见支气管播散型肺结核病灶⑷结核性胸膜炎,可见不同程度胸腔积液表现,慢性者可见胸膜广泛或局限增厚表现.24.肺癌如何分型及x线表现*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①中央型肺癌:肺门影增深增大和肺门区块影为其直接征象②周围型肺癌:肺内球形肿块,肿块常见不规则的分叶,短细的毛刺和不规则的厚壁空洞等③弥散型肺癌:两肺广泛分布的细小结节,多为不对称分布⑵继发型肺癌:表现为两肺多发棉花团样结节,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楚,以两肺中下野外带较多,也可局限于一侧肺野,少数为单发球形病灶.25.各房室增大x线表现*⑴左室增大①胸部后前位:心尖向下向左延伸,相反搏动点上移,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②胸部左前斜位:左心缘向后凸出,左前斜位转到60°时左室仍与脊椎重叠,室间沟前移③左侧位:心后下缘膈上食管前间隙消失,心后膈上脊柱前间隙变窄甚至消失④右前斜位:心前间隙下部变小,前缘下段前突.⑵右室增大①胸部后前位:心尖圆隆上翘,肺动脉段突出或饱满,心腰消失,相反搏动点下移②左前斜位:心前缘下段前突,心前间隙缩小,心膈面延长,室间沟向后上移位③左侧位:心前缘前突,与胸骨接触面增大④右前斜位:右室前缘呈弧形`前凸,心前间隙变小,肺动脉圆锥隆起.⑶左房增大①后前位:心底部呈双重密度影,右心缘呈双房影,左心耳突出,气管分叉角度开大②左前斜位:心后上缘隆突,左主支气管受压,主动脉窗变小③左侧位与右前斜位(食管充钡):食管左房段压迹明显,向后移位.⑷右房增大①后前位:右房段向右上方膨突,右房高/心高>0.5②左前斜位与左侧位:左主支气管上移`变窄③右前斜位:心后缘向后下膨突,与食道无关,心前间隙变小(5)全心增大,后前位心影向两侧增大,心横径显著增加;右前斜位和侧位,心前间隙和心后间隙变小,食管普遍受压后移;左前斜位,支气管分叉角度增大,气管后移,多见于儿童心腔增大26.简述肺充血`肺淤血定义及X线表现*⑴肺充血,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入房或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亦可见于循环血量增加的甲亢和贫血.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分支成比例地增粗且向外伸展,边缘清晰锐利,肺野透明度正常.⑵肺淤血是肺静脉高压的一种征象,表现为上肺静脉扩张和小静脉`下肺静脉正常或缩窄,肺血重新分配;肺血管纹理普遍增多`增粗且边缘模糊;肺门影增大且边缘模糊;肺野透明度降低.27.二尖瓣狭窄X*心影呈二尖瓣型,心胸比率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心腰膨出,主动脉结节及左室缩小,左房及右室增大,伴有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右房亦有增大.肺淤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间质性肺水肿,肺静脉压升高,同时有肺动脉压升高表现.有时二尖瓣区即左房壁可出现钙化,肺野出现1mm~2mm大小的颗粒状密度增高影,为含铁血黄素沉着的表现.28.食管癌X线表现*⑴黏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代之以癌瘤表面杂乱不规则的影像⑵管腔狭窄,在典型浸润型癌,肿瘤产生环状狭窄,狭窄范围一般局限,边缘较整齐,与正常区分界清楚.钡餐通过受阻,其上方食管扩张.管腔狭窄也见于各型食管癌的进展期,范围常较大,轮廓不规则,不对称,管壁僵硬⑶腔内充盈缺损,癌瘤向腔内突出,造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是增生型癌的主要表现⑷不规则的龛影,早期为浅小龛影.典型溃疡型癌可见一个较大`轮廓不规则的长形龛影,其长径与食管的纵轴一致,周围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⑸受累段食管局限性管壁僵硬,向食管壁或食管外生长的肿瘤可形成纵隔内肿块影.29.胃及十二指肠溃疡X线表现*胃溃疡的直接征象是龛影,多见于小弯,其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或其他形状,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底部平整或稍不平.龛影周围常有一圈黏膜水肿所造成的透明带,有不同X线表现:⑴项圈征,龛影口部0.5-1.0cm透亮带②狭颈征,龛影口部较狭窄,呈颈状③溃疡周围隆起,龛周呈宽窄一致透亮带④放射状粘膜纠集.十二指肠溃疡大都在后壁和前壁,龛影轴位像上近似火山口,表现为类圆形或米粒状密度增高影,其边缘大都光滑整齐,周围常有一圈透明带,或有放射状黏膜纠集.30.单纯性肠梗阻X线表现*显示出近端肠曲胀气扩大,肠内有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气液面,肠壁与肠黏膜皱襞除非病程时间较长,一般无明显增厚.31.消化道穿孔X线表现*表现为气腹`腹液`腹脂线异常和麻痹性肠胀气等征象.32.胃癌分型x线表现*⑴按胃癌的大体形态将胃癌分为三型:蕈伞型`浸润型和溃疡型.⑵表现为①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多见于蕈伞型癌;②胃腔狭窄`胃壁僵硬,主要由浸润型癌引起,也可见于蕈伞型癌;③龛影多见于溃疡型癌,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轮廓不规则而锐利,其中常见到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以上表现被称为半月综合征;④黏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黏膜下肿瘤浸润常使皱襞异常粗大`僵直或如杵状和结节状,形态固定不变;⑤癌瘤区蠕动消失.33.龛影’憩室’充盈缺损’激惹征定义及X线表现*⑴龛影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胃肠道壁上溃疡或凹陷达到一定深度后被钡剂充填,切线位可见一局限于腔外的恒定钡影⑵憩室指局部管壁发育不良`薄弱或内压↑,突出于器官轮廓之外的钡影.食管憩室表现为食管壁向外囊袋状膨出,有正常的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⑶充盈缺损指肿物向腔内突出致使局部不能被钡剂充填形成缺损区.表现为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内陷的表现⑷激惹征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种征象,表现为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34.简述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正常X线表现*⑴肾盂呈三角形,上缘隆凸,下缘微凹,边缘光整⑵肾盏包括肾小盏和肾大盏.肾小盏分体部和穹隆部:体部又称漏斗部,是与肾大盏相连的短管;管的远端即为穹隆部,其顶端因肾乳头的突入而形成杯口状凹陷,杯口的两侧缘是尖锐的小盏穹隆.肾大盏边缘光整,呈长管状,分为三部分:顶端或尖部,与数个肾小盏相连,峡部或颈部,为长管状部分,基底部与肾盂相连⑶输尿管上端与肾盂相连,在腹膜后沿脊柱旁向前下行,入盆腔后在骶髂关节内侧走形,越过骶骨水平后再弯向外,最后斜行入膀胱.输尿管有三个生理狭窄区,即与肾盂相连处`通过骨盆缘处和进入膀胱处.输尿管腔的宽度有较大变化,但边缘光滑,走形柔和,可有曲折.35.肾结核X线表现*多无异常发现,有时可看到肾内钙化.钙化可为云絮状,环形或花瓣状,有时可以描绘出脓腔的轮廓.全肾钙化,肾影增大或缩小,为自截肾的表现.36.肾结石X*可为单侧或双侧性,位于肾窦区,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桑葚样或鹿角形高密度影,可均匀一致,也可浓淡不均或分层.桑葚`鹿角状`铸形和分层均为结石典型表现)37.嗜铬细胞瘤:中等大小5~8cm,易发生坏死`囊变`出血 ;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MRI T2WI呈异常高信号;四个10%:即恶性,双侧,异位,遗传.通常异。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2021年
第一篇医学影像学概论第一章放射影像学CT对比增强CT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经常使用。
注入碘对比剂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能是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显影。
通过病变有无强化及强化方式,有助于定性诊断。
常用的方法为团注法,即在若干秒内将全部对比剂迅速注入。
依扫描方法分为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和多期增强扫描等。
CT血管造影CTA:采用静脉团注的方式注入含碘对比剂80~100ml,当对比剂流经靶区血管时,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快速连续扫描再经多平面及三维CT重组获得血管成像的一种方法。
对比剂按影像的密度高度分为高密度对比剂和低密度对比剂两类。
高密度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剂。
第四节磁共振成像弛豫relaxation:终止射频脉冲后,宏观磁化矢量并不立即停止转动,而是逐渐向平衡态恢复,此过程称为弛豫。
所用的时间称为弛豫时间。
第一章总论第二节正常影像解剖及常见变异一、颅脑正常颅脑CT表现、MRI表现(图P40-42):正常颅脑CT平扫,脑室、脑池、脑沟、脑裂含脑脊液呈低密度;脑实质呈软组织密度,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
颅脑正常的MRI信号T2WI骨皮质低低骨髓质高中高脑膜低低脑脊液低高脑白质高等脑灰质等中血管流空流空6.脑积水7.占位效应常见于肿瘤、出血等病变。
影像表现为:中线结构移位、变性、闭塞;脑室、脑池扩大;脑沟狭窄、闭塞;脑体积增大。
8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9.颅内出血10.铁沉积11.脱髓鞘12.脑萎缩影像学表现包括:脑沟宽度大于5mm,脑池增宽,脑室扩大。
第四节脑血管疾病一、脑梗死影像学方法的选择:CT为脑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可遗漏部分早期病灶。
CT灌注成像对超级行和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帮助。
CTA用于检查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较大血管的异常,但难以显示小分支异常。
MRA、MR-DWI、MR-PWI检查是超急性脑梗死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可判断是否存在可恢复性脑缺血组织,可同时观察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较大血管的异常。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医学影像学一、名词解释1、医学影像学: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信息及实施介入性治疗的科学。
2、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3、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4、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5、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6、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7、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8、骨膜三角:如果引起骨膜增生的疾病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叫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9、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10、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
11、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阻塞后,肺部分或完全无气不能膨胀而导致的体积缩小。
12、肺实变:终末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组织或细胞所代替。
13、空洞:肺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的病变状况。
14、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15、钙化:属于变质性病变,受到破坏的组织发生分解而引起局部酸碱度变化时,钙离子以磷酸盐或碳酸盐的形式沉积下来,多发生在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重点病变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重点病变总结,推荐文档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病变:(一)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病因:①管内: intralumen异物、分泌物和血块等②管壁:肿瘤、痉挛、先天性和炎症等。
③管外:extralumen有肿瘤、增大淋巴结压迫等病理pathologically:①部分阻塞引起肺气肿。
②完全阻塞引起肺不张1.阻塞性肺气肿①部分阻塞致肺内气体不能完全排出,肺泡过度膨胀形成肺气肿②终未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③若多个肺泡膨胀破裂,融合则成肺大泡。
弥漫性肺气肿①两肺纹理变细、少、分散及肺透过度增大②膈肌低、动度弱。
若多个肺泡膨胀破裂,融合则成肺大泡③肋间隙增宽;心影狭长2、阻塞性肺不张(obstructive atelectasis):①支气管完全阻塞②有时并发肺炎或支气管扩张(1)一侧肺不张①患侧肺密度高②肋间隙狭窄③膈肌升高④纵隔移向患侧⑤健侧代偿性肺气肿(2)肺叶不张lobar atelectasis :①肺叶体积小,密度高②邻近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③叶间胸膜及肺门移位④患侧膈肌升高⑤患区肋间隙狭窄(二)肺部病变disease of the lung1渗出与实变①部分肺泡内被病理性液体代替称渗出②全部肺泡内被病理液体或组织代替称实变(2)X线表现:渗出病灶①均匀云絮状影②边缘模糊;实变病灶:①片状均匀致密影边界不清②近叶间胸膜处则边缘清楚③实变区内有时可见支气管气像(3)临床意义:见于:①肺炎②渗出性肺结核③肺出血④肺水肿等5.肿块(Mass)与结节(nodule ):(1)病理:肺组织内有良性或恶性瘤细胞生长称肿块或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2cm的称结节,大于2cm的为肿块。
临床意义:①常见于肺囊肿②肺结核③炎性假瘤④良性及恶性肿瘤等(2)X线表现:呈圆、椭圆形均匀密度的致密影良性:①边界清楚②生长慢③不发生坏死结核球:①常为圆形其内可有点状钙化②周围常有卫星病灶炎恶性malignant:①边界不规则②呈浸润性生长快而不均衡③可发生坏死④常有短细毛刺向周围伸出⑤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形成胸膜凹陷征⑥较大的恶性肿瘤特别是鳞癌,中心易发生坏死而形成厚壁空洞转移瘤metastasis:①常多发②大小不一,以中下野较多③密度均匀④边缘整齐CT:肿块的轮廓可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肿块,称为分叶征,多见于肺癌。
影像学各章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医学影像技术及其应用的科学,它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中,各个章节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
本文将对影像学各章节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
二、影像学各章节总结1. 影像学基础影像学基础主要包括影像学的基本原理、成像技术、影像设备等。
本章介绍了X射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常见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特点,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X线成像X线成像是最早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本章详细介绍了X线的产生、传播、吸收和成像原理。
此外,还介绍了不同部位的常规X线检查方法、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3. CT成像CT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等优点,本章介绍了CT的成像原理、设备特点、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重点讲解了CT图像的重建、伪影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4. MRI成像MRI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章介绍了MRI的成像原理、设备特点、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重点讲解了MRI成像过程中的序列选择、参数设置及常见伪影的处理。
5. 超声成像超声成像具有无创、实时、经济等优点,本章介绍了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设备特点、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重点讲解了超声图像的显示、测量、诊断及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6. 核医学成像核医学成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方法,本章介绍了核医学成像的基本原理、设备特点、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重点讲解了核医学成像的原理、示踪剂的选择及常见疾病的核医学表现。
7. 影像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介绍了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诊断方法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重点讲解了影像诊断的流程、诊断标准及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
8. 影像学新技术影像学新技术不断涌现,本章介绍了CT、MRI、超声等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如CT 灌注成像、MRI功能成像、超声弹性成像等。
重点讲解了新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优势。
影像学重点笔记
1、骨肉瘤X线平片表现为各种形式的骨破坏和瘤骨形成,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及其破坏,软组织肿块,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的肿瘤骨形成等。
以X线表现为基础,骨肉瘤大致可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
其表现分别为:成骨型: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明显时可呈大片致密影称象牙质变,骨破坏较少或不明显。
骨膜增生较明显。
软组织肿块内也有较多肿瘤骨。
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增生。
骨破坏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缘不清。
骨膜增生骨易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
软组织内大多无瘤骨生成。
混合型:骨增生和破坏程度大致相同。
2、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鉴别:(1)生长状况:良性:生长缓慢,无转移;恶性:生长迅速,可有转移。
(2)局部骨变化:良性: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锐利与正常骨界限清楚,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2)恶性:呈浸润性骨破坏,边缘不整,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不清,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破坏和缺损;(3)骨膜新生骨:良性:一般无骨膜新生骨,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无骨膜三角;恶性: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并见骨膜三角。
(4)周围软组织变化:良性: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多无软组织肿块影,如有肿块,边缘清楚;恶性:易侵入及邻近组织、器官形成骨外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平片:在发病后2周内,软组织改变1. 肌间隙模糊或消失;2. 皮下组织和肌间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靠近肌肉的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则呈网状。
发病2周后可见骨改变。
干骺端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其内骨小梁模糊、消失,之后破坏增大,至骨干甚至全骨;骨膜增生,皮质外有条状高密度影平行分布,可分节、分层;骨质增生,破坏周边有轻度增生密度增高,使破坏区与增生相间;死骨形成,骨质发生局灶性坏死,形成条状高密度影。
1、大叶性肺炎的X线表现: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透明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