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先生名人故事
周有光百岁新稿
周有光百岁新稿周有光百岁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事情。
他于1918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在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家庭生活贫困。
然而,周有光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努力学习,拼尽全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周有光在小学时期就显示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求知欲望。
尽管他的家庭条件很差,但他仍然坚持去学习,而不是被困在农田里。
他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在学校里脱颖而出,在他的老师和同学们中间赢得了赞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有光的学业成绩越来越好。
他被一所顶尖大学录取,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决定继续深造。
他通过自学掌握了多门外语,并赢得了一些奖学金,为他进一步的学习铺平道路。
周有光在学术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并获得了许多国内外的学术荣誉。
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学术界,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无数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周有光并没有满足于在学术界的成就。
他非常关注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并积极投入到改善农村学校的事业中。
他帮助建立了许多农村学校,为那些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提供了希望和机会。
他的努力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
周有光所得到的认可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他的声誉传播到了国际上,他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受邀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表演讲,与国际上的学者交流思想。
他的学术成就和人道主义精神同等重要,使他成为一位备受尊敬和崇敬的人物。
周有光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从不放弃。
他从小的窘境中崛起,用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创造了自己的成功。
他不仅在学术界有所成就,还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心和毅力,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周有光百岁新稿是一篇励志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出身贫寒还是环境艰苦,只要我们有追求和坚持自己梦想的决心,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中国最高龄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中国最高龄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2017年1月14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刚刚过了112岁生日。
周有光身上的标签实在太多: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
周有光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
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撰稿人叶芳为凤凰文化回顾了周有光的一生,期望更多的人去阅读周有光先生的著作,因为那里可以发现的真知灼见远远多于人们的传说。
一生有光:中国最高龄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周有光高处不胜寒周有光先生是一位保持心灵睿智最为长久的学者,每年有更多的报道在他生日前后出现,就像一种习惯性反应,多半匆匆一掠,难以深入。
因为他是名人,有很多光环,而且如此长寿,自然会吸引媒体和大众的。
唯有非常理性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异于常人之长寿,或如寂寞花开的过程。
关于这一点,就如周有光先生认可的学生、北大教授苏培成先生所说,与周有光先生同时代的人大多已经故去,与他曾经一起工作并且相互了解的人也越来越少。
前几年还相谈甚欢、称得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多已体弱多病,出门不易,谁解个中寂寞?谁能真正理解周有光先生所思考和探求的一切?对于周老经历的大时代,出生于1949年以后的人,也只能通过想象还原周有光先生与他同一代人交流的胜景。
所幸,就在2013年,周有光的儿子周晓平同意将周有光先生在1996和1997年间口述录音带记下的文字用于出版,这本《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在周有光先生109岁生日前夕问世,使得再现周有光先生的百年人生有了比较可靠的资料。
有救国抱负,但保持政治上的疏离感资中筠先生说,周有光先生在民国时代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好的底色。
很早他就与那个时代的许多青年学生一样,受到五四运动中科学和民主思潮的熏染。
人物故事-周有光:你每一次用拼音输入,都是他的智慧之光在闪烁!
周有光:每一次用拼音输入,都是他的智慧之光在闪烁!(周有光)拼音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发明,但你可能并不了解它的发明者——周有光。
新中国建国初期,80%的人口是文盲,“扫盲”无疑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重中之重,当时采用的识字法,被称为《速成识字法》,由解放军文化教员祁建华同志发明,不可否认, 速成识字法》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它帮助全国5000万人摘掉文盲帽子。
但中国,还需要一种更高效、更便于和国际接轨的识字方法,此时,周有光出现了!周有光先生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50岁之前他是个银行家,研读经济学;50岁以后,“跨界”研究语言学,发明泽被亿万人的汉语拼音。
需要说明的是,周有光先生银行任职期间,还参加了反日救国会,为抗日做出很多贡献,后来因为被银行派遣到欧洲,发现欧洲人对字母学很重视,于是买了许多字母学的书,自学成才,发表很多创造性论文、书籍后才被邀请跨界研究语言学。
1955年,50岁的周有光,被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担任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为了要给中国文字研究拼音方案做参考,我就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字”这是周教授的原话,这工作量是巨大的,但又是必须的,文盲两个字是一座大山,挡住了中国前进的路,周有光和整个文字改革委员会肩负整个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必须要做这个“愚公”,移开这座大山。
遍读典籍后,周有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给出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当时苏联教育部专家,专门到北京劝说中国采用俄文字母,陈毅副总理以《“中国要跟东南亚联系,东南亚没有人认得俄文字母”为由拒绝,今天看来,陈毅副总理的坚持太有意义,试想当时真的采用了俄文字母,恐怕现在会有很多麻烦。
有了领导支持,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得到落实,周有光带着研究团队,夜以继日,历时三年,研究出了完整、系统的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文献技术会议,周有光教授代表中国发言,一手促成《 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这是汉字和国际接轨的开始。
人物素材积累
"四朝元老"的传奇人生1.辉煌人生周有光的一生先后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有人戏称他为“四朝元老”,更有人将他看做百年中国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一个缩影。
他就像自己的笔名“有光”那样,一生周全而有光。
单单走过一个世纪就已经足够不同寻常,但周有光不但活得久,并且够广。
50岁前,他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
50岁后,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主持编写了今天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让中国语言与计算机输入接轨。
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出版了《百岁新稿》,2010年,又出版了《朝闻道集》,2011年,他出版了《拾贝集》。
他横跨经济、语言、文化三大专业,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参与《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他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尽管他一再否认这样的称谓,但外界坚持了这样的说法。
他参与主持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编译,连襟沈从文笑称他为“周百科”。
2.青春与爱情周有光出生在常州一个富足的封建大家庭中,他是独子。
那是一个有着内天井、雕花大床的童年时代,也是一个有着对着牌位、祭拜祖宗习俗的晚清时代,他曾经向作家金玉良描述过自己的童年记忆:他见过曾祖父母、祖父身穿朝服,像菩萨一样端坐的样子。
不过,周有光曾祖开始的辞官做实业以救国之路,最终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
时代在进步,但是周家却在衰落。
周有光的母亲不愿看到入不敷出的家里还过着那种排场一样的生活,带着他离开了常州来到了苏州。
从此他开始了贫寒的生活。
金玉良的《老藤椅慢慢摇:周有光慢慢摇》一书中,记录了周有光这样的一段话:“周先生说:‘读中学和大学是家里最穷的时候。
京戏有出《王定保借当》,王定保家境贫寒,借当赶考,最后考取状元。
我考入圣约翰大学,也是借朱老伯母两箱陪嫁送到当铺,才凑足学费。
’”“五卅”惨案改变了周有光的求学甚至人生轨迹。
由于要求学校降半旗悼念死难同胞遭拒,圣约翰大学的学生发起了“离校运动”。
周有光带着信念和理想,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此地,最终在一所新办的光华大学,凭着免除学费,念完了大学的课程。
百岁拼音之父周有光
惧 !”
“ 汉 语 拼 音 之 父 ”周 有 光 先 生 ,终 年 1 1 1岁 。 学界如 此高寿 , 可谓罕见其人 。 周 老虽然 年逾百 岁 , 仍 眼 不花耳 不聋 , 每 天 坚 持读 书 看 报 , 写作 思 考 , 甚 为难 得 。 周 先生 如 此 长寿 ,到底 有 那 些 养 生 秘
他 曾被 下 放 到 农 , t - , J , 反 而 把 久 治 不 愈 的
吵架 、 生气 , 我 认 为这 完 全 没 必 要 。 德 国 哲 学 家 尼 采 曾说 过 : ‘ 生 气 都 是 拿 别 人 的 错 误惩 罚 自己 ’ , 人家做 错 了事 , 我 生气 , 不
是 我 倒 霉 吗? 所 以不 要 生 气 , 这 句 话 很 重
二 是 要 思 考 。 上 帝 给 我 们 一 个 大脑 , 不 是 用来 吃饭 的 , 是 用 来 思 考 问题 的 , 思 考 问 题 会 让 人 身 心年 轻 。 ”
周 老如 此说过 : “ 有 些 人 常 常 为 小 事
简单 : 睡觉 、 吃饭 、 看书、 写 文章 。 生 活 有 规 律, 不乱吃东西 , 不抽 烟 , 少喝酒。 周 先 生 曾说 到 ,他 患 过 多年 失 眠 症 。
者 络 绎 不 绝 , 他
仿 照刘 禹锡 《 陋室铭》 ,新 编 了一 篇 周 氏
《 陋室铭 》 , 给予作 答 : “ 山不在 高 , 只 要 有
葱郁 的 树 林 。 水 不 在 深 , 只 要 有 洄 游 的 鱼
群 。这是陋室 , 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 乐 自
口 柳 哲
艰难 困苦 , 是 人 生 的试 金 石 。 挺 住 困 难, 更 显 英 雄 本 色 。 但 愿 周 先 生 的长 寿 秘
周有光, 周有光, 汉语拼音之父汉语拼音之父汉语拼音之父汉语
周有光周有光,,“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先生是江苏人,生于1901年1月。
上大学的时候,他主修的是经济学,但同时他对语言又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也选修了语言学,并且在195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语言学著作《中国拼音文字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各地有许多方言,而且有许多人是文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并在中国国内统一语言文字,中国政府1955年召开了文字改革会议,并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
周有光受到邀请,成为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员。
在会议中,周有光负责起草了《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在后来的三年里,他与同事继续研究这套方案。
1958年,一套《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终于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开始在全国推广。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用26个罗马字母标出中文发音的拼音系统。
周有光也因为对这个方案的重大贡献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会议。
周有光在会议上代表中国发言,提议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这个提议在1982年正式批准,对汉语的传播有重大的意义。
周有光先生已经到了100岁的高龄,却经常读书看报,还经常写文章。
活到老,学到老,充分利用自己的每一天,这也是这位老人的人生哲学。
他平常很注意有规律地生活,经常锻炼身体,现在到了百岁高龄,除了听力有所下降外,身体还十分健康。
周有光先生曾经风趣地说,他之所以能活到100岁,是因为上帝糊涂,把他给忘了。
这种幽默的态度, 可能正是周有光先生能长寿的原因吧。
【名人故事】人可以这样慢慢变老
【名人故事】人可以这样慢慢变老我们每天呼吸着空气,因为平常,忽略了它;我们每天用汉语拼音,读书、打字、上网,同样因为平常,也忽略了它。
当有一天,有人问你,汉语拼音是哪来的?恐怕很少有人答得出。
在北京,有位年逾百岁仍笔耕不辍的学者,他就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一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周有光今年已经108岁。
他风趣地说道:“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
”上帝把他忘掉了,但这几年读者却对他的作品津津乐道。
读他的人生故事,你会喜欢上求知、友爱、讲真话的周有光,也会感慨,一位一百多岁的老人,居然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这位百岁老人,每天花时间最少的事情不是回去公园癸年吊嗓子,不是喝这喝那惴惴于生命无常,而是读书。
他一直以“终生自我教育,百岁自学”恕,说道“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不要太在意一时的长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来时迎接,去时送来,万事迎合自然,万事莫必须勉力,就是最出色的了。
”这就是一位百岁老人的人生智慧吧。
别人五十岁准备回家抱孙子,周有光五十岁时才改行,还是大改行。
他早年留学日本,学的是经济,曾在美国华尔街工作过。
新中国成立后,周有光作为经济学教授,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上海财经学院。
周有光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还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三位编委之一(其他两位编委是刘尊棋和钱伟长院士)。
周有光下海研究文字学,就是偶然也就是必然。
晚在欧洲学经济时,周有光就对文字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买了大量的书自学,当时中国还没文字学。
1955年,国家展开文字改革,年过半百的周有光被委以重任。
三年后,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人大会上通过并在全国推展。
周有光也不是一帆风顺,他年轻时得过肺结核,当时是不治之症;八年抗战数度死里逃生;“文革”期间被下放到西北二十多年……他从未悲观过。
我最初念周有光,就是他的《语文闲聊》,里面的文章,既短科学知识,又有意思。
比如说,“文革”期间,知识分子遭不公正待遇。
周有光详细介绍
周有光,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
周有光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员,同时也在常州经营棉纺、织布、当铺等产业。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攻打常州,他的曾祖父全力支持清军守城,以家产供守城清军军饷,后常州城被攻破,曾祖父投水自尽,周家的雄厚家财尽失,从此家道开始衰败。
周有光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
解放后回上海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周有光有“周百科”的外号,拜连襟沈从文所赐。
后来果然做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三位编委之一,其他两位编委是刘尊棋和钱伟长院士。
周有光祖上为宜兴望族,他的太太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
张家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大姐张元和的夫君是昆曲名家顾传玠,老三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周有光讲述他从小学到大学的故事
周有光讲述他从小学到大学的故事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
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
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
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育志小学进小学的印象我到今天还记得,那时刚刚开始创办新式小学,听说已经创办了两个学校,我们这个小学是第三个。
这个小学原来是一个庙,把庙收拾收拾,就成了小学。
那个房子里面都是麻雀窝,麻雀多得不得了。
小学生很淘气的,我们下了课,搞一个梯子爬上去,把麻雀蛋拿出来,吃了。
麻雀就在那儿飞,一边飞,一边骂我们。
那时的小学是男生女生分开的,一进门,女生在女生部,男生在男生部。
上课,课堂里一排排的座位,男生先坐好,教师来了,然后,女舍监领了女生坐在旁边;下课,女舍监把女生排了队带出来,男生才出来。
虽然在一个课堂里,实际是分开的。
还有更麻烦的,中午吃饭叫送饭,家里烧了饭,送去吃的,有女孩、男孩同一个家的,不能一起吃,要分开来吃。
后来就改进了,可以一家一起吃。
那时候男女同学根本是分开的。
常州中学我们学校要请一些有名的人来演讲,叫做“名人演讲”。
有一个小组专门请名人来演讲,这个小组也请吴山秀来讲。
黑板上写好了“名人演讲”,他用笔把“名人演讲”改成“各人演讲”。
他提倡白话文,可是当时白话文不进课堂,他就在课外教我们看白话的东西,写白话的文章。
许多“五四运动”的思想在中文课上灌输给我们,我们这些小青年对他非常钦佩。
大家读书很用功。
老师并不是追着你,给你很大的负担。
常州中学的老师教中文和古书能力很高,英文水平很高。
学生到大学里,就能用英文了。
还有一点,中学时读世界历史、世界地理都是用英文课本,化学、物理、生物学都是英文课本。
语文写作——人物素材大整理之周有光
语文写作——人物素材大整理之周有光2019年4月5日人物素材之周有光【素材回放】刚过完112岁生日,我国着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于1月14日凌晨去世。
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原名周耀平。
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不过周有光并不认可这个头衔,他曾表示,“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
85%的中国人是文盲。
包括汉字简化和拼音化等在内的文字改革,加上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出台,使如今的中国成为全世界会读写人口最多的国家。
历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周有光见证了百年风云的变化。
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称传奇。
他娶了“张家四姐妹”中的张允和,与沈从文是连襟。
由于博闻强识,他是沈从文眼中的“周百科”;他曾和爱因斯坦聊天下大事,就如同“拉家常”;他还和溥仪做过“饭友”,天天同桌吃饭;50岁,他毅然从经济转为文字研究,并坦然“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百岁之后,仍然着书立说笔耕不辍……上帝没有忘了他。
世人也不会忘了他。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可以说是中国百年来风云变幻、历史变迁的一位见证者,见证了中国百年来从疲弱到富强的整个过程。
他的去世,是一个遗憾,我们又少了一位睿智而又功勋卓着的前辈学者。
高寿本已经难得,能够在百岁高龄,仍旧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并发出极富智慧的见解,非常值得尊重。
确实,很多人都做出过贡献,但周有光的贡献也绝不可忽视。
尤其是他在推动中国与世界融合方面,功不可没。
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不能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而要“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周百科”外号的来历周有光“周百科”的外号,为连襟沈从文所赐。
其实大学时,周有光与百科全书的情缘就结下了。
当时,大学老师指定《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一些篇章作为周有光及其同学必须阅读的课外读物。
百岁智翁周有光
叫他 搬到好一点 的地 方 , 他觉得年 纪大 了 , 不活动 了, 不好意思再搬 。如今 , 他仍然 居住在 朝阳 门内 的老式楼群 中。 不足 1 O平 方米 的书房 , 没 有任 何 装饰 , 书桌 的黄漆掉 了大半 , 露 出木头纹理 。他 就
坐在 临窗的书桌前 , 做 他的事。 夫妇俩一直过得很 快活。夫人允和是 昆曲高 手、 “ 北 京昆 曲研 习社 ” 联 络部长 , 常与票友大 文人
以 自理 , 周 老却开 始 了事业 的又 一春。他 连续 出版 了《 百 岁新
稿》 、 《 语 言文字学的新探索》 、 《 周有光百岁 口述》 等文集。 他还 新潮 得令 人惊讶 , 《 世界是平的》 被 译成中文版 的前 几
年, 英文版 已上 了他 的书架 ; 于丹和批驳于 丹的书他一应俱全 , 对于丹做 的通俗化工作很是赞赏。 他用 电脑打字 , 开博客 , 知道
j i I
9
翁 周 有 光 没 敲 百 岁 击 键 后 还 盘 有 时 不 他 断 的 推 便 智 出 慧 捷 新 : , 就 著 这 没 。 位 有 你 汉 用 语 拼 音 输 之 入 父 法
眯眯地和 大家打招 呼 : “ 上 帝太忙 , 把我忘掉 了。” 当中, 有着 多少鲜 为人知 的异闻奇事 l
文
\
量珍贵 照片勾勒 出先生一生治 学、 家庭和生活 的轨迹 。社科院
贺
贝
. .
研 究员刘志琴称 , 没发现像 周老这样 1 O 0岁 之后还 不断推 出新 著的, “ 他是 中国唯一 , 也是 世界周老的成就 , 与他 的长寿健康 、 情 趣爱好分不开。 夫人张 允 和虽 已去世 , 也是 9 3岁的高寿。是 什么能让他们 同享天年7 周有光五代 单传 , 年轻时身体并不好 , 生过肺结核 , 患过忧 郁症。夫人受 “ 牵连” , 结婚时算命 先生说他们只能 活 3 5岁 , 他 们也觉得不可能长寿 。 9 7岁时他去体 检 , 医生改成 7 9岁 , 以为 他 写错 了。因为身体 不很好 , 他们 的生活比较 有规律 , 不乱吃东 西, 不抽 烟 , 不 喝酒 ; 不立 遗嘱 , 不过生 日, 不过 年节 ; 也很 少吃 补品, 煎 炸食 品及 肉类均 少吃 , 主菜 只是鸡 蛋、 青菜 、 牛奶和 豆 腐, 而且餐餐 有限量 : 上下午都 喝茶 , 清茶 或英 国红 茶 , 有 时喝
人物阅读素材:111岁的我被上帝忘了——学者周有光
人物阅读素材:111岁的我被上帝忘了——学者周有光111岁的我被上帝忘了余玮【导读:112岁的老朋友周有光走了,可是昨天老人才刚刚生日。
忆及曾五访老先生,一切就似在眼前……特个人专访文章如下,愿老先生一路走好!】叩响国家语委宿舍楼的一户门铃,在家政服务员的引导下,记者只见一位清癯慈善的老人正从书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迎候,他就是记者所要采访的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面对面坐在有年头的、略显斑驳的小书桌前开始交流。
难以想象,这位唯一健在的《汉语拼音方案》设计者那么大的学问竟是在这小小的书桌上做的。
尽管老人有些耳背,采访中偶尔还得借助纸笔,但记者自始至终都能感觉老先生思路的清晰、思维的敏锐和精神的豁达。
半路出家的重磅语言学家江苏常州青果巷,出了3位中国致力于文字改革的著名学者:赵元任、瞿秋白、周有光。
周有光的祖籍是江苏宜兴,是后来迁居常州的。
周有光回忆说:小学、中学,我们国文读的都是古文,课本上没有白话。
不过老师提倡我们课外看白话的书。
于是我们就课上读文言,自己看白话,也能写白话文。
当初我没有对语文特别偏爱,国文、英语、数学学得都不错。
高中以后,我才喜欢语言学,那是受了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在当时最突出的就是语文运动,就是白话文运动,大家都提倡国语。
而我们受教育都是用方言,到今天我背古诗都只能用方言,要我用普通话念古诗我就费劲了。
周有光说,五四运动提倡的白话运动影响的基本上是我们那批年轻人。
1923年,周有光中学毕业,成绩优异,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本来只能选择免交学费的师范学校,但无意中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幸得亲友资助,为周有光凑齐了200元学费,遂入学。
大学里,周有光主修经济学,但对语言学的爱好让他选修了语言学。
1933年,我去日本学日语1年。
我的日文已经不错,连日本人都称赞。
当时,夫人张允和在日本怀孕在身,周有光于是携夫人回上海。
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新闻封锁,拉丁化新文字在国内推行已是1934年。
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百岁老人周有光小记
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百岁老人周有光小记⊙ 先 梅我国著名语言学大师、“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先生,出生于1906年1月,今年已经107岁了。
周有光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新中国,是名副其实“四朝元老”,今天依然硬硬朗朗。
除了听力差一些,阅读和表达一点也不比年轻人逊色。
年轻时,周有光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
1932年开始工作,任教于杭州民众教育学院。
无故加之而不怒新中国成立后,周有光在上海财经学院担任教授,一直从事经济研究工作。
1955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邀请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参加会议。
会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愈之跟周有光说:“你不要回去了,你留在文改会工作吧。
”周有光笑了笑,说:“我不行,我业余搞文字研究,是外行。
”胡愈之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
”不久,周有光接到通知从上海调往北京。
来到北京的周有光,虽然躲过了上海的“反右”斗争,但在“文革”中依然受到冲击,被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
周有光说:“文化大革命突然来了,一些人到我家把我家的东西搬走了,我也不惊慌;造反派给我强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我也不生气,这就是要把度量放大,也就是‘无故加之而不怒’。
我认为这是咱们中国的传统,非常好,特别是儒家的许多观点,对于做人、处事,都很有用处。
”小运动带来大健康上了年龄的周有光依然身轻体健,凡是见到他的人,都禁不住会惊讶和赞叹。
周有光常说:“我已经退了多年,至今也是退而不休。
老年人了解和掌握生物钟现象很有好处,充分利用高峰期,多做些有益的工作。
低谷期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
老年人切忌孤独,应广交朋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者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吸取青春活力,使老年生活兴味盎然。
”周有光还说,持久的小运动常会带来大健康。
想练就可以随时随地地练,晃晃头,甩甩手,伸伸腿、弯弯腰,一天少则两分钟,多则五分钟,只需持之以恒。
语文小报 之 名人故事(二)
人物新知·名士“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余岳转入文字改革工作1955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全文字改革会议,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邀请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参加会议。
会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愈之跟周有光说:“你不要回去了,你留在文改会工作吧。
”周有光笑了笑,说:“我不行,我业余搞文字研究,是外行。
”胡愈之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
”不久,周有光接到通知从上海调往北京。
事实上,拼音方案在重新设计之前已经有过两代人的努力。
黎锦熙先生是第一代。
而以赵元任为领军的第二代,不再使用中国汉字方式的符号,而用国际通用的字母。
赵元任的思想对周有光影响很大,他们设计的拼音方案就参考了国语罗马字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罗马字母成为汉语拼音早在1952年,毛泽东主席到苏联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
毛泽东回到北京,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研究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集。
此后,研制了多个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但意见不能达成一致。
当时文改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汇报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难以研究后,毛洚东同意研究罗马字母,再提到党中央,得到批准,这才把精力放在罗马字母形式的拼音方案研究上来。
1956年,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汉语拼音方案通过以后,还是有争议,包括他的“担挑”沈从文。
沈从文和周有光是一家人,周有光娶了张家的二女儿张允和,沈从文娶了三妹张兆和。
沈从文开始非常反对拼音,不赞成周有光搞拼音,说中文怎么能用拼音来写呢,中文应该一个个字写出来的。
不过很快周有光用具体事例说服了他,让他知道我们要搞中国语言文字现代化。
在打字机上打拼音,中文字一下子就出来了。
沈从文看了以后,觉得拼音可以用了,也就不反对了。
“四朝元老”周有光
“四朝元老”周有光
姓名周有光。
简历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望族,是周家第五代单传。
年轻时身体孱弱,患过肺结核,得过抑郁症,结婚时算命先生说只能活到35岁。
上世纪20年代末大学毕业后,在江苏教育学院等任教。
1937年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日本侵华后举家逃难到重庆,先后在经济部、新华银行等任职。
50年代初在大学教授经济学。
1955年调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任研究员、委员、教授等职。
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和经济学家。
名言活到这么大,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服从自然规律。
沉浮起落是自然规律,生生死死也是自然规律,都要服从。
哪怕逆来,也要顺受。
评语周有光的生命轨迹说明一个养生的道理:体弱多病的人只要遵循自身的生命规律生活也可以长寿。
养生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故弄玄虚,养生就是按照自己生命的固有规律自然地生活而已。
庄子关于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就是养生的一个基本原理:顺其自然。
周有光先生深知自己的身心状况,所以他在安排自己的人生时能够量体裁衣,发挥自己的固有能力,不强求,无奢望,随性而为,不过也无不及。
顺其自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作到其位,顺势而为。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沉浮起落中看透人间真谛,不为所动。
在逆顺生死面前体悟自然规律,淡然处之。
周有光对人生有这样的认知,自然能够安然度过百岁。
编辑/廖星。
周有光年轻时身体不好,缘何能活112岁?
周有光年轻时身体不好,缘何能活112岁?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
2017年1月14日逝世,享年112岁。
周先生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的夫人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中的张允和。
文/周有光我想,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规律要科学化;第二,要有涵养,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周有光与张允和2002年8月14日,张允和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张允和在世时,我们上午下午都喝茶,有时喝清茶,有时喝英国红茶,有时喝咖啡。
我喜欢喝咖啡,她喜欢喝好的清茶,“举杯齐眉”。
我们的理论是,夫妇生活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敬。
古代夫妇“举案齐眉”,我们今天没有案了,就“举杯齐眉”。
喝咖啡时大家举杯,这个小动作多少年,是一个小事情,很有用处,增加家庭生活的趣味,增加家庭生活的稳定。
这是古代传下来的,很有道理,朋友来了,我们也宣传这个道理。
我们在外国喝咖啡,喝茶少一点,在国内也喝咖啡,不过比较少。
1949年前,中国的咖啡店多得不得了,朋友聊天常常在咖啡店里面,也是男女朋友在咖啡店里谈恋爱。
1949年后,资产阶级的东西都取消了。
中国在咖啡店之前有茶馆,这是一个好制度。
家里面地方小,或者不方便,茶馆里就很好。
我们很少吃补品,人家送来的补品,我也不吃。
从前在银行里,很多人请客,不能拼命吃,山珍海味会吃坏人,瞎吃不好。
我想健康最重要就是生活有规律,同时胸襟开朗。
健康有物质一方面,有精神一方面。
物质方面我们要求不高。
不要生气,都是小事情,吃亏就吃亏,讲个笑话,刘少奇讲:“吃小亏,占大便宜。
”我说:“我吃小亏,不占大便宜。
”我现在有“三不主义”:一不立遗嘱,二不过生日,三不过年节。
日常生活越来越简单,生活需要也越来越少。
饮食上,很多荤菜不能吃,不吃油煎肉类,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
看图:语言学家周有光逝世,以及其它重要的事
汉语拉丁化方案可以追溯到 1926 年的国语罗马字和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推行的的 拉丁化“新文字”,后者在 1944 年被暂停,并变为拼音方案。1954 年,于 1949 年 10 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开始试制汉语拼音 方案。 2、 春 运 拉 开 帷 幕
@视觉中国 北京,北京火车站内休息的乘客。今年春运自 1 月 13 日起至 2 月 21 日止,节前 15 天,节后 25 天,共计 40 天。北京铁路局预计发送旅客 3150 万人,同比增长 6%。高 峰日预计单日发送旅客将突破 100 万人。 3、 塞 浦 路 斯 新 一 轮 和 谈 持 续 进 行
@视觉中国
美国华盛顿,白宫为副总统拜登举行送别会,美国总统奥巴马致辞时称赞拜登是美国 史上最优秀的副总统并颁予他总统自由勋章,拜登对颁奖仪式并不知情。这是奥巴马 在任期内最后一次颁发总统自由勋章,它是美国最高的平民荣誉之一。
除此之外,这些也值得一看:
1、 英 国 蝴 蝶 展
@视觉中国 英国沃金,皇家园艺协会威斯利植物园(RHS Garden Wisley)举行蝴蝶展,昆虫学 家 Anna Platoni 让一只蓝默蝶(Blue Morpho)停在她的脸上拍照。每年一度的蝴蝶展 将一直持续到 3 月 5 日。 2、 迎 接 斋 戒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பைடு நூலகம்。 好奇心日报 , 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
@视觉中国 尼泊尔加德满都,尼泊尔印度教女性信徒在郊区的沙礼河中洗浴后,围坐着烤火取 暖。印度教教徒会用洗浴的方式迎接长达一个月的斋戒,期许生活富裕及婚姻美满。 3、 筑 地 海 鲜 市 场
@视觉中国 日本东京,东京市长小池百合子视察有着 80 余年历史的筑地市场。它是全球最大的 海鲜市场,售卖的海鲜种类不计其数,市场里外也总是人头攒动。为了给 2020 年东 京奥运会的城市规划让路,这个始于 1935 年的著名市场也将于今年年底搬走。
2021关于周有关的中考人物素材
适用话题:态度,人生,梦想,奉献
2017关于周有关的中考人物素材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2017年1月14日逝世。
1923年,周有光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33年与张允和结婚,1946~1949年由新华银行派往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1949~1954年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1955年调至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直至退休。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
“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传奇,就是多活几年。
我经常说:大概是上帝太忙了,把我忘掉了。
”
周有光: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传奇,就是多活几年
口述/周有光
记者/丁晓洁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第324期,周有光先生时年105岁。
我生活没有安排,现在是离休在家里面,我还讲笑话说:我是无业游民,没有工作的。
我的朋友知道我没有事情干,常常买了书送我。
我什么书都看,人家送来什么书,我就看什么。
有的东西觉得有价值,我就摘录下来,有时候一本书摘录成一篇很短的文章,再花功夫把它压缩。
另外,有什么感想呢,我就随便写一点东西,主要是历史学和文化学的问题。
有的东西要写几个月,有的东西半天就写出来了。
我到了85岁才离开办公室。
现在年纪大了,不能活动,就在家里面。
我的世界小得不得了:半张小桌子,半间小屋子,这是我的世界。
周有光: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传奇,就是多活几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有光先生名人故事
本文是关于周有光先生名人故事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周有光先生今年已110岁了。
他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典型地体现在其晚年精心结撰的学术随笔上。
在85岁那年,周先生离开办公室,走出“专业的深井”,开始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起航。
他以读书为帆,以思考为舵,以写作为桨;他心无挂碍,目光如炬,跨越横蹊,脱离窠臼,对陈规戒律犁庭扫穴,对真知真理热情推介;他融汇文史哲经,吸纳古今文化,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见,并赢得“周百科”的称誉。
周老拥有比无数老年人和中青年更为清醒的思想。
周老的学术随笔,纵论今古,时空交错,叙评结合,臧否人物,叙述从容,论理透彻。
他说:“历史像一条河一样,河的上面有波浪,这个波浪受风的影响,一下子往东,一下子往西。
你在这个波浪里面生活,弄得眼花缭乱,弄不清楚。
我现在不研究河流上的风浪,我研究河流下面的潜流,潜流比较稳定,它的方向比较明白。
我就是研究这个潜流,根据潜流,我假定一个理论,就是我自己认为可以讲清楚的,就是整个人类前进轨道是怎么回事。
”
2007年,我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秘书长,自此每年1月我都与学会领导一起,前往名誉会长周有光先生的寓所,为老人贺寿。
后来,又先后数次陪同外地友人前往探望。
每次拜会,我都被百岁老人的睿智谈吐、和蔼音容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一次利用在北京开会间隙去探望周先生,先生微笑着说:“以前,都是从国家的角度看世界,所以观点各不相同。
现在,应该从世界角度去看国家。
光从中国角度看也是看不清的。
”老人娓娓道来的这段话,絮絮如话家常,但认真回味,却如醍醐灌顶,令人警醒。
这就是知识老人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文化启蒙。
我当时心中蓦然浮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意图画——百岁老人高瞻远瞩的目光与安详淡定的神态,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多年来,我尽量搜集并力求系统地研读周公关于社会文化的著述,俯读仰思,反复品味,常有豁然开朗的感受。
随着阅读的深入,思想渐入佳境,视野、胸襟渐次开阔,视角、思维、逻辑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评论,第一跳出僵化的窠臼,第二不再拘泥于微观枝节,而尽力在历史长河和世界范畴时空交叉的维度着眼、联想、比较、探研……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吧。
自身的文化开蒙和思想升华,完全归功于周老“授人以渔”的思想点化和润物无声的文化推力。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