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专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优秀课件

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5.本诗表达了作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 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 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 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 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 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3分 答案要点缺失
真相只有一个
①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记叙夏日游 山的所见所闻,描绘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借此 表现对自然地热爱;
②厌倦世俗,渴望归隐的情感。“一遣樊笼累” 集中体现了诗人的苦闷压抑,希望归隐田园的心志。
1、审清题意,看清要求(全诗or某一联); 2、分条答题; 3、一句话总结; 4、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夜,短松冈。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以景结情
再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春望 》杜甫
触景生情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乐写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晋朝 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 林:此处指读书人。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一、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二、经典链接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年天津卷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答: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07年上海卷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解析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三、方法点拨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四、跟踪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参考答案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答:参考答案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赏析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看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江村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答:参考答案幽静;2诗中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答:参考答案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3末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答:参考答案对江村生活的满足;对功利的无求;赏析题解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这时杜甫结束了四年的流亡生活,靠亲友故旧的资助,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建起几间草房,暂时安居下来;浣花溪幽静美丽的环境和难得的安定生活,使饱经离乡背井苦楚、备尝颠沛流离艰虞的杜甫深感愉快、宽慰和轻松;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纵笔抒怀,优游愉悦之情实在难得;句解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在长长的夏日中,事事都显得恬静安幽;首联以疏淡的笔调,点染出环境的清幽宁静,诗人心境的恬淡闲适;“抱”字,看似脱口而出,未尝用力,却赋江水以情态,将草堂临江、江流曲折的清幽环境和诗人置身于自然美景的感受,表现得形象而又生动;“事事幽”提挈一篇旨意;“幽”是全篇的诗眼;照一般做律诗的规矩,中间两联在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尽可能避免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却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有重复之病;“清江”,指浣花溪;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自由飞翔、自来自去的,是那堂上的燕子;不离左右、相亲相近的,是那水中的群鸥;颔联写物情之幽静;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这一联“见物我忘机”,在诗人看来,燕子与鸥鸟都有一种乐群适性、忘机不疑的意趣,衬托出诗人怡然自足的感情;在写法上,“梁上燕”应“村”,“水中鸥”应“江”;两句诗两个“自”字,两个“相”字,及“去”与“来”、“亲”与“近”,都属当句对,读起来轻快流畅,别具韵致;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闲来无事,老妻展开素纸,画着棋盘;无忧无虑的幼子敲弯细针,作成钓钩;颈联写人事的闲趣;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犹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愉悦之情,见于嬉戏之间,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历代评家一致赞美前四句自然天成,深入浅出,清真优美,但对颈联则褒贬不一;批评者贬其“琐屑近俗”,赞美者称其“亲切近情”,“尽其伦理之和”,“宜与智者道”;我同意后者;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只要有老朋友周济一些禄米,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尾联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包藏着一丝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没有忘记,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痛点;一旦分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中间两联,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江村幽事,结句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一篇主题,很简净,很稳当;“故人供禄米”,戏指老朋友们给自己生活方面的资助;此联上句又作“多病所须唯药物”;不论需“药物”还是需“禄米”,都不免过于凿实;“微躯”,类似“贱体”之意,是自谦的说法;评解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七言律诗,作者以清淳质朴的笔调,质朴无华的语言,点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清悠闲适的情趣,将夏日江村最寻常而又最富于特色的景象,描绘得真切生动,自然可爱,颇具田园诗萧散恬淡、幽雅浑朴的风韵;宋代蔡梦弼草堂诗话评价说:“其所以大过人者,无他,只是平易;虽曰似俗,其实眼前事尔;”诗的前半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颈联写洋溢着欢乐、生气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着诗人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末两句写不求仕宦的平淡心境;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清代黄生杜诗说谓之“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江村一诗,在艺术处理上,也有独特之处;一是复字不犯复;此诗首联的两句中,“江”字、“村”字皆两见;照一般做律诗的规矩,颔、颈两联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就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是犯复了;这情况,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来救正,复字也要用复字来弥补;况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两个叠字“事事”,这样一来,头两句诗在读起来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枝撑之感了;二是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三是结句,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做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答:参考答案选择幽静的意象写幽,以动衬幽,以声衬幽;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答:参考答案有恬然自得之乐,又有报国无门、寂寞惆怅之慨;赏析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箨龙”已过头的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十分严谨;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这就在严谨中又有变化;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色之美,显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令人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索寞之感,袭上心头;四顾惘然,无人可诉说;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只能怅怅;所以说这首诗在幽情中自有暗恨;陆游这组诗一共四首七律,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四首诗都着意写幽居初夏景色,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但心情都显得不平静;第二首有句云“闲思旧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见旧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暂时忘却;第三首颈联说:“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说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险恶不堪回;第四首结联说:“移得太行终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则是嗟叹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实是自慨平生;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刘熙载称为“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这类诗的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从他大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即使所写景物十分幽静,总不免一语当起微澜,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梁清远雕丘杂录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村史;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这是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闪现,也正是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特点答:参考答案幽深、宁静的特点;2你认为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个字最为精练传神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加以赏析;答:参考答案“闲”字;栀子花在庭院中开放,“闲”在那里,无人观赏;一个闲字从侧面衬托了妇姑雨中浴蚕的繁忙景象;赏析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那优美的雨景中充满了诗意;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有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个个都很忙的情景.,兴味尤饶;这里的“闲”,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全诗处处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劳动生活情事,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新鲜生动的意象,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谓“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杨州禅智寺杜牧。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
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
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
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3.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歌课件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
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1
【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
15
【常用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手法
•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常见意象】
• 1、景物:野径、古木、农田、墟落、炊烟、孤云、清泉、草屋、 柴门、荆扉、三径、东篱、空林、空山、禅房、古寺、暮钟、
• 2、人:邻人、野老、樵夫、渔夫、山客、隐士、山中人、松下 客、牧童、渔翁、浣女、农夫、
• 3、农具:耒、耜(si)、锸、锄头、犁 • 4、植物:五谷(黍)、栗、菊花、柳、竹、桑麻、桑榆、桃李、
《归园田居》(节选) 陶渊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高中山水田园诗歌10篇

高中山水田园诗歌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高中山水田园诗歌10篇陶渊明等诗人形成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高中语文古诗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 (共61页)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石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问:第三四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参考:三四句摹写庐山之夜明净幽寂的景色:层峦 叠嶂中,皓月当空,皎洁的清光,把整个大千世界 变成了朗朗白昼;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为寂静 的人间带来了风雨交加的萧萧秋声。 (手法: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 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 意境。 答案: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 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 阴”,状夏木之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 映衬,动静结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开 阔而深邃,画意盎然,境界幽深,表现了诗人隐 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 鸟鸣、猿啼等
如何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意象意境诗
要品景物真氛围,化身作者诗中游。
眼耳口鼻手齐用,声形色香加动静。 远近高低正侧面,点面虚实析手法。 活用诗中字与词,双音节词写意境。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山水田园诗高考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高考知识点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它以描绘山水自然风光和农村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乡土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在高考复习中,对山水田园诗的了解以及对其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山水田园诗的高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
1. 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典型代表古代山水田园诗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熟于唐代。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王维和杜牧。
王维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和《送别》等。
杜牧则以写田园生活为主题,抒发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等。
2.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描写自然景色的形象美:山水田园诗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美感,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优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精神追求。
(2) 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山水田园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田园生活,表达他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3) 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山水田园诗除了描写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并以此传达给读者深思。
(4) 文化意蕴的丰富性:山水田园诗因其充满文化意蕴而被广泛传颂。
在这些诗作中,不仅有对大自然的描绘,还可以找到丰富的历史、哲理和文学典故等。
3. 山水田园诗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虽然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古代,但其影响力远不止于此。
在现代文学中,山水田园诗对于诗歌和散文的写作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许多现代诗人受到山水田园诗的启发,从而创造出更为多样和丰富的作品。
同时,在散文创作中,山水田园诗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追求也被广泛运用。
4. 高考备考中的山水田园诗应试技巧在高考中,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备考技巧供考生参考:(1) 了解典型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点,能够准确分析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山水田园诗》课件精品-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思想情感
1.描绘山川美景,钟情山水,表达对大自 然的喜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眠蚕
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 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 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2.暗:隐藏而不显露。定:定准,一定。
3.乳凫:初生的水鸟,也指水鸭。
4.疏:稀疏。
5.渡头:渡口。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6.纬车:缫丝的纺车。 7.黄梅时节:指梅子黄熟的时候,这时天气多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雨,故有黄梅雨季之称。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白话译文 身着轻装足穿软履漫步在江沙,柳树后面隐藏
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
平实质朴、不加雕饰 浅显 多用口语、朴实无华 清新自 然 明白晓畅 简洁淡雅 洗练明快、简练生动 形象生动、华美绚丽 绚丽飘逸、 清新雅致 委婉含蓄 婉约细腻、含蓄隽永、笔调婉约 豪放旷达、幽默讽刺
练习一
词语注释
1.轻衣:轻便的衣装,此处指夏日的装束。软
初夏江村
履:轻软的鞋。
山水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
香、鸟鸣、猿啼等
画面的共同特征
一.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二.听觉角度:宁静 三.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
机或农村气息
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 美好、平和、和谐、恬静、 幽雅、空灵、安逸、安详、 清幽、明净、飘逸、清新、 清淡、旷远、雄奇、迷离、 孤寂、凄凉、凄清、萧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一、常见意象(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竹林、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sì、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诗人常会选取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体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意象。
选取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具有隐逸特点的意象,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
二、思想情感(1)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心物相融的恬淡、闲适自得的心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4)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描写手法①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高低远近的顺序。
②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③白描与工笔。
白描,简单地罗列,简单地描写。
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
④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山水田园诗歌

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卧岑参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①,袖里淮南方②。
唯爱隐几③时,独游无何乡。
【注】①西山药:仙药。
②淮南方:一说为失传医药著作。
一说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书中内容有神仙黄白之术。
③隐几:靠着几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题目仅有两字却蕴含丰富,“林”点明地点,“卧”摹写出诗人的情态。
B.“鱼鸟”是隐逸诗中常见景物,第一句写偶然体会到欣赏山林中鱼鸟的趣味。
C.“兹”指现在、此时,其次句从触觉来写诗人此时又感受到水木带来的阴凉。
D.颈联中的“西山药”“淮南方”表明白诗人立志修仙从而脱离凡世的决心。
2.这首诗颔联和尾联分别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晋)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
②掇(duō多):采摘。
③英:花。
④泛:浮。
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乐”,写诗人望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兴奋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4.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泊渔家皮日休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两句塑造了一位垂钓者形象,钓者头戴白纶巾,发如银丝,静坐水边垂钓。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山水田园诗强化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山水田园诗强化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考点:高考山水田园诗解析与强化型专练考点:1.辛弃疾《南歌子.新开池戏作》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3.陆游《村居书喜》4.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5.储光羲《张谷田舍》6.嵇元夫《刈稻夜归》7.王勃《郊园即事》【考点解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盛唐时代是我国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时期。
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常用技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衬哀情(反衬)。
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绚丽、浅显、明快、清新、简练生动、简洁淡雅等。
【考题对接】一、辛弃疾《南歌子.新开池戏作》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辛弃疾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①。
涓涓流水细侵阶。
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专题09 古代诗词曲常见题材:山水田园(解析版)-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古代诗歌专项复习

专题09 古代诗词曲常见题材:山水田园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的心情,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表明诗人无奈归隐的悲愤与乐观放达的心境。
B.诗的九至十六句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图。
C.诗人以常见普通农村生活入诗,和他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交融,构成一个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有美感。
D.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地勾画事物,从而使诗人的感情得到充分抒发,是本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2.“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A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A.“无奈归隐的悲愤和乐观放达的心境”错。
“误落尘网中”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并非“归隐的悲愤”。
故选A。
2.“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厌弃。
“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笔记整理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常见的意象是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山水田园诗常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白描与工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反衬等抒情手法表达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等情感。
教材助解: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专题06 山水田园诗-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Word版含解析

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和田园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一、山水田园诗的发展1、萌芽阶段《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汉族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
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
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
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
魏晋之前,汉族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
2、出现的时代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
魏晋六朝,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膏火白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这样的认识。
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
魏末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高三专题复习之山水田园诗

末两句,与其说是表现了一 种欣喜,更不如说是诗人内 心苦闷与忧愁的表现。
二、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思想情感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四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 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 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 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 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 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 观成见。
二、山水田园诗的的点
2、常见意境用语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美好、平和、和谐、 恬静、幽雅、空灵、安逸、安详、清幽、明净、 飘逸、清新、清淡、旷远、雄奇、迷离、孤寂、 凄凉、凄清、萧瑟
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宁静 (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 村气息
二、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思想情感
(6)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 情谊。 (7).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 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二、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4、常用技法(主要表现在描写、抒情的方法上) (1)写景的表现手法(或写景角度): 白描(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与工笔(对 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观察角度高、低、 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 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 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 动衬静、化静为动与化动为静);正衬反衬等
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 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 一、1 这是个极其新颖别致的比喻, “镜”比喻溪水,既写了月光的皎洁,又 暗示了兰溪水面的平静,还表现了溪水的 清澈。同时,她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 象的空间:山披月色,月照溪水,朦胧而 飘渺,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恬静而淡雅的 画面。
高中语文 高三一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指导(课件38张)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跟踪检测】
(2016年天津卷)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对生活、人生哲理 托物寓意 的感悟,禅意的寄 托
15
6.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篇目
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 为什么写(情感)
(手法)
歌颂劳动生活,表 借景抒情、
《 乡 村 四 田园景色和 达对劳动人民的赞 比喻、白
月》
劳动场面 美。
描
16
【评价归纳】——【情感主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 关情?黄鹂一两声。
6
【自主学习】——【专题解读】 1. 山水田园诗概念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 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 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 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赞美大 自然雄奇秀丽,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 平和生活的向往。
篇目
写了什么
《过故人 田园景色和
庄》
生活
怎样写的 为什么写(情感)
(手法)
表达对闲适恬淡的 远近结合、
田园生活的喜爱、 白描、
向往
借景抒情
12
3.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明确任务,小组交流,成果展示
高三总复习山水田园诗 课件(共30张PPT)

类
男人没事瞎想
咏物言志诗
型
咏史怀古诗
女人在家空惆怅 闺情宫怨诗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田园风光、牧人、 渔夫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代表 诗人有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 然和杨万里。
(一)看标题
《过故人庄》 《归园田居》 《游西山村》 《山居秋暝》 《野老歌》
标题中含有山、庄、村、居、野等字眼 以及典型的关于风景的描写
高中语文课堂
小结:诗人们写屈原的原因
一、深切的同情——借由对屈原命运的感慨 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和不平之感。 二、对屈原命运的感慨——借由屈原坎坷悲 剧的政治生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的愤懑。
谢谢你们,人家 很感动
送别抒怀诗
男人在外面 流浪 山水田园诗
诗
羁旅思乡诗
歌
男人在外面打仗 边塞战争诗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3.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 请简要分析。(6分)
3.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 请简要分析。(6分)
①春水已生,天气骤暖,雨后新晴;
(2015年四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佩,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向?请结合全诗简要分 析。(5分)
①对自然的热爱 ②渴望归隐的情感。
2分
没有结合诗句分析, 要点缺失。
①喜爱自然。诗中有很多景物描写,表现出 对自然地喜爱。 ②渴望归隐。希望摆脱牢笼回归自然。
高考山水田园诗鉴赏及答题技巧(简洁实用)

题型二: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 提问方式: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简要分析这 首诗表达的情感。
❖ 情与景关系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
情景交融 反衬
❖ 答题思路:
1.点手法
2.析意境(通过……景,营 造……氛围)
3.说感情
南湖早春 (白居易)
考纲内容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 行旅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
考查题型: 1.侧重形象、思想 2.技巧、语言
写景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常见主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1、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2、表达对归隐生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 恬静优美的田园生活的
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 喜爱、向往
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恬静优美、 清新明丽、 繁华热闹、生机勃勃
孤寂冷清、 萧瑟凄凉、
衬托、对比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动静结合 想象、联想 白描 渲染
雄浑壮阔
情感
多表闲适恬 淡、喜悦、 热爱之情
多表孤独、凄 凉、伤感之情 多表开阔胸襟 和内心豪情
写景诗常见题型
读懂
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专题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6全国卷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húsù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1)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
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
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人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感情服务,从而使诗歌产生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
阅读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答:(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分)(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分)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请从景与情的变化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描写的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或村夜萧疏暗淡的气氛转向月光明朗的气氛);情感由孤寂转向愉悦;诗篇易景物的变换暗示作者心情的变化。
“霜草”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
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
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人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
转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第①点可紧扣诗题来答,第②点可紧扣第二句诗来答,第③点可紧扣最后两句诗及诗后注释来答)四、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手法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常见描写手法有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明衬暗、渲染、白描等。
远近高低相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
例如自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却不见一个雪字。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
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现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分析: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
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
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小结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例显得不很突出了。
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练习题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
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