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200题)1、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保证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每日至少应有()的采样时间。
A.20hB.18hC.16hD.12h【答案】 A2、当采用数值解模型时,宜采用()核定模型参数。
A.类比法B.模型率定法C.经验公式D.现场实测【答案】 B3、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风电厂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调查的内容不包括()。
A.工程占地情况B.工程影响区域内的水利设施状况C.工程影响区域内的农作物耕作制度D.工程影响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现状【答案】 C4、()是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传染性、毒性及其他相关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共分五类,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A.医疗废物B.生活垃圾C.工业固体废物D.危险废物【答案】 A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中,应纳入污水排放量统计的是()。
A.循环水排水B.间接冷却水排水C.含热量大的冷却水排水D.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答案】 C6、(2018年)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水煤浆的锅炉参照燃油锅炉控制要求执行B.燃气锅炉规定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浓度限值C.省级人民政府可以规定本辖区内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时间D.新建锅炉房的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出周围建筑物5m以上【答案】 C7、环境监测方案中的监测计划一般不应包括()。
A.监测井点布置B.取样深度C.监测的水质项目D.监测次数【答案】 D8、下列有关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叙述错误的是()。
A.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B.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站场等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C.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D.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 以内为评价范围【答案】 D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暂行)
附件3: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暂行)为进一步规范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加强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等规定,在现行地表水水质监测有关要求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负责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以下简称“水质监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省级站”)负责辖区内水质监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协助总站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水质监测任务承担单位(以下简称“监测单位”)按照相关技术规定和质量控制要求开展监测工作,对上报的监测数据质量负责。
一、总站1、每年抽取5-10个监测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监测能力、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实际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及其实施情况、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等方面。
抽查省界断面时,相关省级站人员共同参加。
2、每年组织一次全体监测单位参加的质量控制考核或能力验证,确定考核或验证项目和发放样品,编制考核或验证报告并予以公布。
3、视情况组织开展同步监测。
4、年终编制全国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质量评估总报告。
5、将监测数据质量作为国家评比与考核监测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监测数据多次出现问题或不合格的监测单位,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取消国控网补助经费和调整监测单位的建议。
二、省级站1、每年对辖区内的监测单位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监测能力、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实际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及其实施情况、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等方面。
检查工作应以评估水质监测质量为目标,结合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检查内容的侧重可以不同,但不同年度的检查重点应有所区别。
2、帮助监测单位解决监测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协助监测单位查找总站质控考核或能力验证中不合格或不满意结果的原因,并将原因分析和解决情况报告总站。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二级评价中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 3096 规定的()类、 2 类地区。
A.0B.1C.3D.4【答案】 B2、下列固体废物中,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A.砷渣B.废油C.铅渣D.锅炉灰渣【答案】 D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应()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
A.定性B.定量C.定性、定量D.定性、半定量【答案】 A4、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得不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监测时,应在门窗关闭状况下进行室内噪声监测B.受铁路噪声影响的,昼、夜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的1h等效声级LeqC.若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断)的运行车次密集,测量时间可缩短至20minD.受固定噪声源的非稳态噪声影响的,测量整个正常工作时间(或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Leq【答案】 A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当I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一级评价以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为调查评价范围,二级评价原则上以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为调查评价范围。
A.地下水水位B.地下水块段C.地下水质条件D.地下水水文条件【答案】 B6、(2017年)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的说法,正确的()。
A.夜间频发噪声最大声级超过等效声级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 dB(A)B.夜间偶发噪声最大声级超过等效声级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20 dB(A)C.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厂界环境噪声排放统一执行3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D.当固定设备排放的噪声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时,其等效声级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答案】 D7、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1]22号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为客观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我部制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九日主题词:环保地表水评价办法通知抄送:机关各部门。
—3—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3—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4—(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5—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3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确定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不包括()。
A.行业标准B.国家标准C.地方标准D.排污许可证要求【答案】 D2、(2014年)下列窑炉中,适用《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A.铅熔炼炉B.石灰窑C.水泥回转窑D.生活垃圾焚烧炉【答案】 B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某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1类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2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评价应按()开展工作。
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一级或二级评价D.三级评价【答案】 B4、某项目施工场地一侧紧临居民住宅区(距离小于1m),项目施工时该住宅(受施工噪声影响方向窗户开启时)室内昼夜等效声级为63dB(A)、夜间最大声级为58dB(A)。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居民住宅处施工场界噪声排放达标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昼间等效声级超标、夜间最大声级超标B.昼间等效声级达标、夜间最大声级达标C.昼间等效声级超标、夜间最大声级达标D.昼间等效声级达标、夜间最大声级超标【答案】 C5、(2016年)某企业外排含镍、含铜的废水。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污染水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铜、含镍废水均在车间排放口采样监控B.含铜、含镍废水均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监控C.含铜废水均在车间排放口采样监控,含镍废水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监控D.含镍废水均在车间排放口采样监控,含铜废水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监控【答案】 D6、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4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该污水排放的受纳水体为Ⅲ类水质小河。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不定级,进行相关分析【答案】 B7、下列关于环境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对某铅锌矿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该矿区附近农田应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标准。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 B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位于城市建成区的某工业企业,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B.该企业改扩建新增加的噪声源和噪声级C.该企业位于的噪声功能区D.评价范围内的噪声敏感目标【答案】 B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应提出()。
A.环境监理要求B.生态监测方案C.环境跟踪监测计划D.定期跟踪监测方案【答案】 B4、当采用数值解模型时,宜采用()核定模型参数。
A.类比法B.模型率定法C.经验公式D.现场实测【答案】 B5、(2013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环境噪声监测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A.农贸市场边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B.商品混凝土厂厂界噪声测量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C.机场周围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答案】 C6、根据《海水水质标准》,关于各类海域适用于水质类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产养殖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水质类别B.海水浴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水质类别C.滨海风景旅游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三类水质类别D.海洋开发作业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四类水质类别【答案】 A7、环境风险一级评价应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对事故影响进行()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A.定量B.定性C.定量或定性D.半定量【答案】 A8、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包括预测其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特别是规划的()。
水环境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级.1。
1断面水质评价评价断面水质时,其水质类别与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断面水质评价水质类别水质状况Ⅰ~Ⅱ类水质优Ⅲ类水质良好Ⅳ类水质轻度污染Ⅴ类水质中度污染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1。
2河流水质评价评价河流(包括河段、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计算出各水质类别断面数占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以表2所示的方法对其评价.当同一类别水质断面比例大于等于60%时,以该类水质按照表1评价.表2 河流水质评价水质类别水质状况Ⅰ~Ⅲ类水质比例≥90%优75%≤Ⅰ~Ⅲ类水质比例<90%良好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20% 轻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20%≤劣Ⅴ类比例<40%中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40%重度污染1。
3河流主要水质类别的判定河流中的主要水质类别的判定条件为:当河流的某一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60%,则称河流以该类水质为主.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若Ⅰ~Ⅲ类,或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70%,则称河流以Ⅰ~Ⅲ类水质或Ⅳ~Ⅴ类水质为主.除此之外,不指出主要水质类别。
2.不同时段地表水环境质量对比分析2。
1 基本要求进行同一水体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水质比较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1)评价时选择的监测项目必须相同;(2)评价时选择的断面基本相同;(3)定性评价必须以定量评价为依据。
2。
2.两时段断面浓度变化对比分析评价某项污染项目的浓度值与前一时段的变化程度时,按以下规定进行:(1)当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小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属于水质无明显变化;(2)当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大于或等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属于水质有所好转或有所恶化;(3)当评价指标浓度值的升高或降低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了一级或多级变化,则属于水质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
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部分问题的思考
率最大的前3项为主要污染指标。按此 规定,只有当所监测的河流断面100% 均为I~ⅡI类时,方不评价主要污染指
[2004172号),对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
加以规范;同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举 办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培训班,其培 训教材《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导则
标。以7月份沁河水质监测结果为例, 沁河设7个断面,按新办法水质类别比
3838
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水质变化趋势分
析方法进行了统一规范,对于理顺全国 的地表水评价工作,提高各省、市地表 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可比性都具有 积极的意义。但山西省在新评价办法的 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库出口断面水质为Ⅳ类,需指出主要污 染指标(分别为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 指数和总磷)。第二,对于断面数多于 5个(含5个)的河流,按新评价办法规
定(暂行)》中“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
或降低幅度大于或等于20%”作为预警
2010年,汾河水库就因总氮超标,水质 达标率仅为34,8%;201 1年3月以来,因
总氮不再作为评价指标,汾河水库水质 达标率上升为100%。这种达标率的变
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 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化 学需氧量、氰化物、砷、六价铬、镉14
众做好解释工作,在评价报告中加强原
因分析和说明,尽量减少公众误解。
指数、B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 汞、铅和流量12项指标进行水质评价;
部分省市参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 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 稿)》要求,在保证必须参与评价的
地表水环境质量 预警评价方法问题
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 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是新形势下 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新要求。为做好地 表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工作,全国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12号--关于发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的公告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12号--关于发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3.09•【文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12号•【施行日期】2006.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12号)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综合评价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现批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为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T 192—2006该标准为指导性标准,自2006年5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标准内容可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和中国环境标准网站()查询。
特此公告。
附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二○○六年三月九日HJ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Technical Criterion for Eco-environmental Status Evaluation 2006-03-09发布2006-05-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前言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综合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起草。
本标准于2006年3月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6年5月1日起试行。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目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4.1 生物丰度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4.2 植被覆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4.3 水网密度指数计算方法4.4 土地退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4.5 环境质量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5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L CALINDEX,EI)计算方法6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7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分级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培训资料—2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1、评价标准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二级标准,降尘采用本省暂行标准。
(见表2-8)表2-8 污染物评价标准2、评价方法⑴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指数的加和,可用于评价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水平、年际及季节变化情况。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数值越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反之,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数值越小,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较轻,空气质量较好。
其数学表达式为:其中: CoiCi i =P 式中:P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i P —i 项空气污染物分指数;Ci—i项空气污染物的季或年均浓度值;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
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
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计算各项污染物的分指数在综合指数中的构成比例,评价地区中的主要污染物,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Fi—i项空气污染物的负荷系数。
⑷日均空气质量级别日均空气质量级别根据大气三项综合确定的空气污染指数(API)确定。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3.09•【文号】环办[2011]22号•【施行日期】2011.03.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1]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为客观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我部制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九日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2.季度评价3.年度评价二、评价方法(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1.断面水质评价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1.水质评价2.营养状态评价(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一)基本要求(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附录二:术语和定义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a . .. . . ..2017年6月a . .. . . ..目录一、目的意义 (7)二、适用范围 (7)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7)四、排名方法 (8)(一)排名断面 (8)(二)城市水质指数 (8)1.河流水质指数 (8)2.湖库水质指数 (10)3.城市水质指数 (10)(三)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 (11)(四)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 (11)五、数据统计 (12)(一)断面(点位)城市归属 (12)(二)数据统计和计算 (12)1.缺少监测数据的处理方式 (12)2.上下游断面水质影响的处理方式 (13)(三)数据修约 (13)六、信息发布 (14)(一)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信息 (14)a . .. . . ..(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信息 (14)a . .. . . ..一、目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进一步加强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将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作为检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标准之一,对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排名,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主要提出了针对不同城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比较排名的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对各省(区、市)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排名,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内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可参考执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的通知》(环监测〔2016〕30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1〕22号)《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规定(试行)>a . .. .. ..的通知》(环水体〔2016〕179号)《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170)四、排名方法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包括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试题库(有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某城镇建设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场,以下不能入场填埋的废弃物是()。
A.居民厨房垃圾B.居民的破旧衣物C.废弃的花木D.轮胎厂废弃的轮胎【答案】 D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规定执行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是()之前设立的现有污染源,且应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
A.1996年1月1日;制定B.1996年1月1日;批准C.1997年1月1日;制定D.1997年1月1日;批准【答案】 D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是()的标准。
A.推荐型B.强制型C.试用型D.标准型【答案】 B4、(2012年)39位于建筑物的某冷却塔声功率级为9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采用点声源模型预测该冷却塔噪声影响时,必须补充的声源资料()A.冷却塔的运行时段和运行时间B.冷却塔的形状C.冷却塔的A声级D.冷却塔的直径【答案】 A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标准系数法B.扩大系数法C.标准指数法D.综合指数法【答案】 C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关于非点源调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实测非点源源强B.应调查非点源的排放方式C.应调查非点源的排放数据D.应调查非点源的排放去向【答案】 A7、近岸海域的潮位边界条件界定,应选择()作为基本水文条件。
A.0.5个潮周期B.1个潮周期C.1.5个潮周期D.2个潮周期【答案】 B8、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施工期间噪声等效声级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连续20min的等效声级B.测量连续1h的等效声级C.测量全部施工作业时段的等效声级D.测量昼间16h、夜间8h的等效声级【答案】 A9、不需要预测主要污染物的长期浓度贡献值的污染源类别有()。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题库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题库单选题(共30题)1、(2018年)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进行单因子评价B.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进行综合评价C.根据水质参数类别,进行单因子评价D.根据水质参数类别,进行综合因子评价【答案】 A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的技术依据。
A.编制B.审核C.编制与审核D.编制或审核【答案】 C3、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的方法是选择()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A.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最大者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C.预测模式D.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最小者【答案】 B4、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推荐线路部分路段穿越风景名胜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项目应优先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是()。
A.调整线路走向,避让风景名胜区B.采用全隧道方式穿越风景名胜区C.采用高架方式穿越风景名胜区D.调整规划风景名胜区范围【答案】 A5、(2018年)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的是()。
A.餐饮废物B.感染性医疗废物C.非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D.非本填埋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答案】 C6、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属于规划研究阶段工作的是()。
A.推荐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B.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C.提出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D.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和制约因素【答案】 B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规定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的一次最大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
A.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B.低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C.低于或筹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答案】 A8、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第二类污染物控制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薪酬评价标准
★我还是我 9:59:02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我们统一一下吧 ★我还是我 9:59:16 有机类包括哪些呢 killua 9:59:39 P77killua 9:59:46为比较各类污染物的污染负荷,在今年的监测数据中无机类选取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铜、锌、氟化物、硫化物和硒共11项,有机类污染物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石油类、化学需氧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总磷共9项进行统计,由此反映地表水水质特征。
一、污染指数计算公式按水质污染指数PI 值来评价地表水,PI 值越大水质越差,反之则水质越好。
PI n Ii Ii CiSi i n===∑11,其中Ki IiIii n=⨯=∑1100%PI ── 综合污染指数 n ── 参评因子数 Ii ── 单因子指数 Ci ── 实测值(平均值) Si ── 标准值 Ki ── 污染负荷比 评价因子中溶解氧和pH 的Ii 值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I DO =--等温下的饱和浓度实测浓度等温下的饱和浓度容许最低浓度I pH =--实测值两容许界限值之和的平均值最大或最小容许值两容许界限值之和的平均值二、 污染级别计算方法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总站综字[2004]72号),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级。
具体见下表2-3-14、表2-3-15。
表2-3-14 断面水质评价表表2-3-15 河流水质评价表二、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与评述 1、大气质量综合指数顺德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式采用上海大气质量综合指数法。
计算公式如下: I Max Ci Si n CiSii n ==∑()()11式中:I--大气质量综合指数Ci--某污染物实测浓度Si--某污染物评价标准浓度n--参加评价的因子个数大气单个污染物污染指数Pi=Ci/Si。
评价因子为常规监测4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本底判定技术规定(暂行)》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本底判定技术规定(暂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19.12.04
•【文号】环办监测函〔2019〕895号
•【施行日期】2019.12.0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
正文
关于印发《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本底判定技术规定(暂
行)》的通知
环办监测函〔2019〕8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客观准确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进一步满足全国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考核和排名等工作需求,我部组织制定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本底判定技术规定(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系人:生态环境监测司曹侃、刘杨
电话:(010)66103118、66556816
传真:(010)66556808
联系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嵇晓燕、孙宗光
电话:(010)84943098、84943097
传真:(010)84949055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19年12月4日附件: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本底判定技术规定(暂行)。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某酒店位于Ⅰ类声环境功能区,设有娱乐场所,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娱乐场所通过建筑结构传播至该酒店客房内的再生排放限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倍频带声压级执行B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B.各倍频带声压级执行A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C.最大声级超过B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A)D.最大声级超过A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答案】 B2、所有预测点和所有预测的水质参数均应进行()不同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
A.施工期B.运行期C.服务期满后D.各生产阶段【答案】 D3、要评价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声环境变化情况,就需要做好声环境现状调查监测评价工作和()评价工作。
A.声环境影响评价B.声环境影响C.声环境影响预测D.声环境影响监测检查【答案】 C4、危险废物使用其他方式处理后所采取的最终处理措施是()。
A.安全填埋B.固化C.弃置D.焚烧【答案】 A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噪声源类别可分为()。
A.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B.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C.建设项目声源对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D.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答案】 D6、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设定为()。
A.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B.线源中心两侧各100mC.面源中心两侧各200mD.点源中心两侧各200m【答案】 A7、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粒径()也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A.大于15μmB.小于15μmC.等于15μmD.小于等于15μm【答案】 B8、下列项目中,适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的是()。
A.风力发电项目B.火力发电项目C.热电联产项目D.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答案】 A9、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的监控点应在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设置(),下风向设置(),这两点浓度差值的限值是()mg/mA.监控点,参照点,0.50B.参照点,监控点,0.15C.参照点,监控点,0.50D.监控点,参照点,0.15【答案】 C10、(2012年)4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属于机场飞机噪声影响预测内容的是()A.敏感目标处毎次飞行中件的有效感觉噪声级B.敏感目标处昼夜等效声级C.敏感目标处起飞事件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D.敏感目标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答案】 D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是()。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50题)1、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夜间不超过()。
A.5dB.3dBB15dB10dBC.10dB.3dBD.15dB.5dB【答案】 C2、某城市拟建地铁高架线路,位于GB3096中规定的0类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其噪声评价工作等级是()。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 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A.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小B.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大C.不小于环境影响预测范围D.与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相同【答案】 D4、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
A.水环境质量标准值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C.恶臭污染物小时排放量D.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答案】 D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敏感区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
下列敏感区中,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的是()。
A.森林公园B.原始天然林C.自然保护区D.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答案】 C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验证内容不包括()。
A.拟采取措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B.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C.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D.拟采取措施的清洁生产水平【答案】 D7、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一般划分为几个阶段,但不包括()。
A.施工期B.建设期C.运行期D.服务期满后【答案】 A8、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生态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针对()的保护措施。
A.居住区B.水环境C.生态敏感目标(水生、陆生)D.水土流失防治【答案】 C9、某企业外排含有铜、镉污染物的废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污染物采样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原则: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目前我国所用的空气指数的分级标准是:(1)空气污染指数(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2)API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3)API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4)API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值,API500点对应于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时各项污染物的浓度。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再调整增加其它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应污染状况。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报告:污染指数与各项污染物浓度的关系是分段线性函数(见表1和图1),用内插法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In(具体计算方法请参见《环境监测简报》1997年第9期),取各项污染物分指数中最大者代表该区域或城市的污染指数。
即:API=max(I1,I2…Ii,…In)该指数所对应的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当污染指数API值小于50时,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表1 污染指数API分级限值表2 空气污染指数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仅供参考)2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地表水水质评价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不同水体依据《xx 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
综合权重-静态水量区域水质评价方法
第34卷为综合评价区域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针对断面数比例法[1](以下简称断面法)、河长比例法[2](以下简称河长法)以及面积比例法[3]存在的问题,笔者曾综合河长、河宽和水深等水文特征,将水质类别和静态水量相结合,建立了新的评价方法与模型(简称静态水量法)。
该方法统一了河流和湖库水质评价方法,有较大的突破。
为了进一步反映环境管理需要,本文在静态水量法基础上,综合考虑各评价区域动态水资源量,以及各评价单元所代表水体的社会经济重要性和生态重要性,使评价方法更加完善,以适应不同区域或水系水质综合评价目的,满足不同行政区域环境目标责任考核等环境管理需要。
1评价区域界定和单元概化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从环境管理或研究需要出发,对一定的行政区域、、水系或流域整体地表水环境优劣程度进行评价。
实际的地表水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支流、地下水、蒸发、纳污、自净,水量、水质,变化复杂,为此需要进行概化,将评价区域划分若干评价单元,如图1所示。
为简化模型和计算方便,不计混合区影响,不考虑地下水和蒸发,概化后的单元有三个特点:一是水量稳定,单元内进出水量、静态水量和流量相对稳定;二是水质均匀,单元上下游水质无明显变化,所设置的评价断面上的水质能代表整个《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网址)http://fjks.chinajournal.net.cn(电话)************(电子信箱)hjkxyjs@126.com收稿日期:2010-08-20;修回2010-10-20作者简介:宋国强(1964-),男,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电话)************(电子信箱)*************.cn 。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第34卷第3期2011年3月Vol.34No.3Mar.2011宋国强,王丹丹,鲍先立.综合权重-静态水量区域水质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3):154-156.Song Guo-qiang ,Wang Dan-dan ,Baoprehensive weight-static water capacity assessment method on regional water quality[J].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1,34(3):154-156.综合权重-静态水量区域水质评价方法研究宋国强1,王丹丹2,鲍先立3(1.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0072;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2;3.赤壁市环境监测站,湖北咸宁437000)摘要:建立了水质与静态水量、动态水资源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区域水环境质量综合权重评价新方法,即用动态水量权重、社会经济权重和生态环境权重之和作为综合权重,根据各个监测断面水质和该断面所代表的用综合权重加权后的静态量,以某类别水质的各监测断面代表的加权后的静态量之和占评价区域各类断面代表的加权后的静态水量总量百分比来表征评价区域整体水质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
2004年12月7日16:12
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级。
1.1断面水质评价
评价断面水质时,其水质类别与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断面水质评价
1.2河流水质评价
评价河流(包括河段、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计算出各水质类别断面数占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以表2所示的方法对其评价。
当同一类别水质断面比例大于等于60%时,以该类水质按照表1评价。
表2 河流水质评价
1.3河流主要水质类别的判定
河流中的主要水质类别的判定条件为:当河流的某一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
60%,则称河流以该类水质为主。
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若Ⅰ~Ⅲ类,或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70%,则称河流以Ⅰ~Ⅲ类水质或Ⅳ~Ⅴ类水质为主。
除此之外,不指出主要水质类别。
2.不同时段地表水环境质量对比分析
2.1 基本要求
进行同一水体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水质比较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1)评价时选择的监测项目必须相同;
(2)评价时选择的断面基本相同;
(3)定性评价必须以定量评价为依据。
2.2.两时段断面浓度变化对比分析
评价某项污染项目的浓度值与前一时段的变化程度时,按以下规定进行:(1)当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小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属于水质无明显变化;
(2)当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大于或等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属于水质有所好转或有所恶化;
(3)当评价指标浓度值的升高或降低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了一级或多级变化,则属于水质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
2.3两时段的河流水质变化对比分析
对河流水质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分析,以断面类别比例的变化为依据,对照表2的规定,按下述方法评价。
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
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一级变化时,则评价为好转或恶化;
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两级以上(含两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