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市朝阳区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讲评版)
![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讲评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08be255a8102d276a22f81.png)
“测量其长度‛与原文‚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不符
2.第三段中‚惊人的‘巧合’‛指的是什么?请 简要概括。(4分) 指的是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与《西游记》 中对金箍棒的描写极为相像(1分):大小形 制(或‚长度、粗细、形状‛)一致(1分), 都有箍(1分),褐黑色、质地坚密似铁的铁 力木与乌铁的颜色质地很相似(1分)。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 8题。 材料一 《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 化身和符号。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 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 铁。‛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箍的作用,是防 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 箍。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
所谓‚金箍棒‛,‚金‛就是黄金、金属,‚箍‛就 是两头有箍。这就出现疑问了:那么厉害的一个棒还 得靠箍,这个棒还结实吗?我曾考证过,‚金箍棒‛ 原本是‚荆觚棒‛。‚荆‛是一种荆条,这个东西最 坚最硬;‚觚‛是觚楞,意思是棱角。中华最古的兵 器叫做‚殳‛,就是用这种荆条做成的八角棒。这就 是最早的荆觚棒,跟‚定海‛其实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孙悟空的金箍棒又能降妖除怪呢?这跟桃木有 关。古人认为桃木是辟邪的,现在我们过年贴的春联, 最初的原型就是挂在大门左右的两根桃木棒,做成荆 觚棒的样子,用以驱邪避怪。荆觚棒在民间传说中讹 了音,才变成了‚金箍棒‛。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金箍棒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兵器,孙悟空本领非凡,全都靠金箍棒。 B.现在戏台上的金箍棒,材质、色泽和形状,都与其原型不符。 C.金箍棒其实并没有‚箍‛,如果真有了箍,金箍棒就不结实 了。 D.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从金箍棒演变而来的,都有辟邪的作用。
中考专题朝阳一模试题及答案
![中考专题朝阳一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7eabba76e58fafab003e1.png)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2016.5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老师寄语三载事,太匆匆,犹记当年并辔,桃李媚春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浓。
当此时,慢思量,一字一峥嵘。
信马由缰抒胸臆,笔走龙蛇展才情,锦绣好前程。
一、积累运用。
(共20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2016年5月,朝阳区开展了“书香浸润人生”的诵读展示活动。
同学们在吟、诵、品、赏的过程中,提高了人文素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作为活动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诗句中描写战斗生活场面的一项是(2分)A.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下列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春光烂漫时节,海棠花溪游人如织。
溪岸边,花树下,小径旁,处处绿草如茵;西府、贴梗、八棱、垂丝……各色海棠,千姿百态,争奇斗妍,令人应接不暇。
如果你也欣赏到了这种迷人的景致,会想到哪联古诗?请简要说出这种情景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所写的古诗。
(4分)答:(二)名著阅读(共12分)4.阅读连环画,完成第(1)-(4)题。
(共8分)1.一直逃到五更光景,后面火光已经很远,追兵的声音听不见了。
曹操惊魂稍定,四面一看,见这山势险要,树林茂密,忽然仰天大笑起来。
2.手下将官问曹操为何大笑。
曹操说道:“我只笑周瑜、诸葛亮毕竟不懂计谋。
要是我用兵,一定先在这里埋伏一支军队,那就显得厉害了。
”3.曹操的话还没有说完,两边鼓声大震,火光冲天,杀出一支人马,正是诸葛亮派在这里埋伏的赵子龙。
把曹操吓得几乎从马上跌下来。
4.逃到葫芦口,曹操叫众人在山边歇下来,埋锅烧饭,放马吃草。
曹操靠着一株大树坐下,忽然又扬起了头,哈哈大笑起来。
5.众官又问丞相因何大笑,曹操依旧笑着说:“周瑜、诸葛亮到底没有计谋,要是在这里也埋伏一支人马,那我们还逃得了?”6.曹操正说着,忽然前后军一齐发喊。
【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高三一模
![【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高三一模](https://img.taocdn.com/s3/m/b6c73ac750e2524de5187ef2.png)
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市朝阳区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修订稿
![市朝阳区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修订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84cf24b307e87100f69603.png)
市朝阳区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2016北京市各城区一模语文试题汇集】朝阳区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2016北京市朝阳区一模语文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2016北京市朝阳区一模语文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3ca004c102de2bd9705889a.png)
【2016市各城区一模语文试题汇集】区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传说讲的其实就是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
海船遇到台风,靠谱的做法是找个安全地方抛锚。
【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高三一模
![【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高三一模](https://img.taocdn.com/s3/m/8f9ddbfbf01dc281e53af0ea.png)
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 —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2016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含答案
![2016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6db9fa2af90242a995e53e.png)
2016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传说讲的其实就是郑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
海船遇到台风,靠谱的做法是找个安全地方抛锚。
2016朝阳一模语文
![2016朝阳一模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3fd607f18583d04964591b.png)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2016.5一、积累运用。
(共20分)(一)古诗文积累(共8分)2016年5月,朝阳区开展了“书香浸润人生”的诵读展示活动。
同学们在吟、诵、品、尚的过程中,提高了人文素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作为活动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诗句中描写战斗生活场面的一项是(2分)A.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下列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春光烂漫时节,海棠花溪游人如织。
溪岸边,花树下,小径旁,处处绿草如茵;西府、贴梗、八棱、垂丝... ...各色海棠,千姿百态,争奇斗妍,令人应接不暇。
如果你也欣赏到了这种迷人的景致,会联想到哪联古诗?请简要说出这种情景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所写的古诗。
(4分)答:(二)名著阅读(共12分)4.阅读连环画,完成第(1)—(4)题。
(共8分)(1)结合连环画的内容,推断A处的人物是________。
(2分)(2)阅读第9副画,简要写出当年曹操厚待“将军”的事例。
(2分)答:_________(3)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
曹操是在_______战败之后落荒而逃的。
(只填序号)(2分)A.官渡之战B.夷陵之战C.赤壁之战D.徐州之战(4)“批评”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用简洁的语言在文中空白处写上点评或注解的内容,表达自己的阅读时的体会和思考。
毛宗岗对曹操的“三笑一哭”批注道:“宜哭反笑,宜笑反哭,奸雄哭笑,与众不同。
”请你结合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了解,谈谈如此批注的依据(2分)答:_________5. 阅读《红岩》,完成第(1)-(2)题。
(4分)(1)在白公馆,面对徐鹏飞给出的选择,成岗朗诵了《我的“自白书”》。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0442dcaa00b52acfc7cae2.png)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卷 2016.3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试题不分版本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试题不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b406d4356137ee06eff918f9.png)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试题不分版本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方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朝阳2016一模
![朝阳2016一模](https://img.taocdn.com/s3/m/d6fe62701ed9ad51f01df2da.png)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
(共20分)(一)古诗文积累(共8分)2016年5月,朝阳区开展了“书香浸润人生”的诵读展示活动。
同学们在吟、诵、品、尚的过程中,提高了人文素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作为活动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下列诗句中描写战斗生活场面的一项是(2分)A.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 下列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春光烂漫时节,海棠花溪游人如织。
溪岸边,花树下,小径旁,处处绿草如茵;西府、贴梗、八棱、垂丝... ...各色海棠,千姿百态,争奇斗妍,令人应接不暇。
如果你也欣赏到了这种迷人的景致,会联想到哪联古诗?请简要说出这种情景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所写的古诗。
(4分)答:(二)名著阅读(共12分)4. 阅读连环画,完成第(1)—(4)题。
(共8分)(1)结合连环画的内容,推断A处的人物是________。
(2分)(2)阅读第9副画,简要写出当年曹操厚待“将军”的事例。
(2分)答:_________(3)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
曹操是在_______战败之后落荒而逃的。
(只填序号)(2分)A.官渡之战B.夷陵之战C.赤壁之战D.徐州之战(4)“批评”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用简洁的语言在文中空白处写上点评或注解的内容,表达自己的阅读时的体会和思考。
毛宗岗对曹操的“三笑一哭”批注道:“宜哭反笑,宜笑反哭,奸雄哭笑,与众不同。
”请你结合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了解,谈谈如此批注的依据(2分)答:_________5. 阅读《红岩》,完成第(1)-(2)题。
(4分)(1)在白公馆,面对徐鹏飞给出的选择,成岗朗诵了《我的“自白书”》。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cdd3ab65ce0508763213d5.png)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传说讲的其实就是郑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
2016年 朝阳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6年 朝阳一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2d55285a8102d276a22f63.png)
2016朝阳一模一、积累运用。
(共20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2016年5月,朝阳区开展了“书香浸润人生”的诵读展示活动。
同学们在吟、诵、品、赏的过程中,提高了人文素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作为活动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下列诗句中描写战斗生活场面的一项是(2分)A.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 下列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春光烂漫时节,海棠花溪游人如织。
溪岸边,花树下,小径旁,处处绿草如茵;西府、贴梗、八棱、垂丝……各色海棠,千姿百态,争奇斗妍,令人应接不暇。
如果你也欣赏到了这种迷人的景致,会想到哪联古诗?请简要说出这种情景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所写的古诗。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阅读(共12分)4. 阅读连环画,完成第(1)-(4)题。
(共8分)(1)结合连环画的内容,推断A 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2分)(2)阅读第9幅画,简要写出当年曹操后代“将军”的事例。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曹操是在____________战败之后落荒而逃的。
(只填序号)(2分)A. 官渡之战B. 夷陵之战C. 赤壁之战D. 徐州之战(4)“批评”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用简洁的语言在文中空白处写上点评或4.逃到葫芦口,曹操叫众人在山边歇下来,埋锅烧饭,放马吃草。
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2471187cd184254b35354c.png)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3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1.(3分)B(“测量其长度”与原文“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不符)2.(4分)指的是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与《西游记》中对金箍棒的描写极为相像(1分):大小形制(或“长度、粗细、形状”)一致(1分),都有箍(1分),褐黑色、质地坚密似铁的铁力木与乌铁的颜色质地很相似(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3.(3分)D4.(3分)B(A.“全都”有误;C.“有了箍,金箍棒就不结实了”有误;D.“从金箍棒演变而来的”有误)5.(2分)A(B.“丧”读“sànɡ”,意为失去;C.“辟邪”的“辟”读“bì”,意为排除,“辟谣”的“辟”读“pì”,意为驳斥;D.形容做事得心应手,非贬义)6.(2分)C7.(3分)B(A.“武器”有误,应为“金箍棒”;C.“反映了他对自由的矛盾态度”与文意不符;D.“表达了相同的情感”有误)8.(6分)【示例1】赞同“材料一”的观点:金箍棒源于“椗子”。
从外形上看,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与书中对金箍棒外形的描写极为吻合;从旁证上看,有民间传说将“椗子”与“镇海针”联系起来;从文化内涵上看,金箍棒起源于“椗子”,与大禹治水的传说相关联,体现了人们消灾、安居的愿望,与书中向善的价值取向吻合。
【示例2】赞同“材料二”的观点:金箍棒源于“荆觚棒”。
从读音上看,金箍棒与“荆觚棒”读音相近,很可能是讹传造成的误写;从功能上看,“荆觚棒”是武器,又能辟邪,与孙悟空用金箍棒降妖除怪一致;从文化内涵上看,“荆觚棒”的功能,能够体现金箍棒除暴安良、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理想的象征含义。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如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9.(5分)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评分参考】答对2处得1分。
2016朝阳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6朝阳一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1d34d2f7ec4afe05a1df7d.png)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卷32016.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a590f3f8c75fbfc77db2d2.png)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传说讲的其实就是郑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北京市各城区一模语文试题汇集】朝阳区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传说讲的其实就是郑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
海船遇到台风,靠谱的做法是找个安全地方抛锚。
民间把郑和神化了,抛的锚也就化身为“镇海针”了。
不得不佩服写出“定海神针”的这位作者的想象力:因为是棍子,所以能测水深;因为和水有关,所以先归大禹管,后归龙宫管,而龙宫又是号称藏宝的地方。
作为全书最重要的道具,金箍棒就这样被安排出不凡的来历。
这真是作家匠心独具的功夫。
不妨大胆推测一下,这位作者,恐怕和海洋、水运的关系非常密切。
因为不要说古代,即便是现代,海船上的各种工具,恐怕一般人也多不认识。
只有见过这种东西的人,才编得出这样的细节。
(取材于李天飞《李天飞讲西游〃第三回》)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一句中的‚定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定子‛的‚定‛是名词,定子是古时候的人用来测量水位深浅的一种工具。
B.定子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先沉入水中,再通过测量其长度得知水位深浅。
C.古代船上使用定子,后来演变为船锚,增加了使船只在水面上停稳的功能。
D.‚定子‛也可写作‚碇子‛‚椗子‛,‚碇‛‚椗‛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2.第三段中‚惊人的‘巧合’‛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分)3.下列为‚材料一‛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金箍棒的‚箍‛B.定海神针的‚定‛C.金箍棒的演变D.金箍棒的原型材料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本领非凡,出神入化。
可他一旦丢失了金箍棒,任凭有天大本领,也难免赤手空拳之忧,只落得垂头丧气。
有一句俗话叫“猢狲没棒弄”,立时威风大减,活画出他那嗒然若丧的神态。
可见这根棒非同小可。
自古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一件兵器,得心应手,所向披靡。
关云长的刀,李逵的斧……哪里数得尽!但是却单单让孙大圣选取了一根“金箍棒”,端的是何缘故?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像今日戏台上镀镍的金光闪闪两头有箍的圆棍儿一条吗?这个棒究竟是什么呢?它果真是东海龙宫中的“定海神针”吗?所谓“金箍棒”,“金”就是黄金、金属,“箍”就是两头有箍。
这就出现疑问了:那么厉害的一个棒还得靠箍,这个棒还结实吗?我曾考证过,“金箍棒”原本是“荆觚棒”。
“荆”是一种荆条,这个东西最坚最硬;“觚”是觚楞,意思是棱角。
中华最古的兵器叫做“殳”,就是用这种荆条做成的八角棒。
这就是最早的荆觚棒,跟“定海”其实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孙悟空的金箍棒又能降妖除怪呢?这跟桃木有关。
古人认为桃木是辟邪的,现在我们过年贴的春联,最初的原型就是挂在大门左右的两根桃木棒,做成荆觚棒的样子,用以驱邪避怪。
荆觚棒在民间传说中讹了音,才变成了“金箍棒”。
这还跟《红楼梦》有点联系。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着“除邪祟”,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个老祖宗分下来的,大小不同,作用一致:辟邪。
有趣极了,这属于我们的民俗学问。
中华民族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小说里面离不开民俗,我们重视、欣赏“四大名著”,原因复杂得很,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一定要加强对我们中华民族基本的理念、知识、道德、观念的了解,然后再读这四大名著,就会左右逢源,更加明白其中的文化内容。
(取材于周汝昌《金箍棒的本义》)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金箍棒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兵器,孙悟空本领非凡,全都靠金箍棒。
B.现在戏台上的金箍棒,材质、色泽和形状,都与其原型不符。
C.金箍棒其实并没有‚箍‛,如果真有了箍,金箍棒就不结实了。
D.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从金箍棒演变而来的,都有辟邪的作用。
5.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旦:与《阿房宫赋》中‚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中的‚一旦‛,意思相同。
B.嗒然若丧:‚丧‛读‚sānɡ‛,意思是死丧。
C.辟邪:‚辟‛与‚辟谣‛的‚辟‛读音和意思都相同。
D.左右逢源:贬义词,形容办事圆滑,在文中属误用。
6.‚材料二‛中的‚猢狲没棒弄‛是歇后语的前半句,下列是其后半句的一项是(2分)A.坐不住B.空欢喜C.没得耍了D.坐立不安材料三金箍棒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武器,同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宝杖、唐僧的袈裟一样,是身份与性格的重要标记,更是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符码。
金箍棒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
大禹作为治理洪魔的英雄,其行为体现着为天下太平而牺牲的精神,这说明金箍棒本质上蕴藏着定乾坤、安天下的天性,体现着人们消灾、安居的愿望,这决定了它向善的价值取向。
其次,金箍棒全名“如意金箍棒”,体现着中华文化中万事如意的心理诉求,也暗示了对自由的渴望。
孙悟空是一个石破而生的自然之子,他天生的自由个性与金箍棒相结合,使他获得了话语权,要与玉帝争天庭,表达了当时的人们要求自由、反抗专制的愿望,显示了自由精神的宝贵。
此外,被唐僧收为徒弟后,孙悟空运用金箍棒,一路除妖伏魔,这时的金箍棒转变为除暴安良的手段,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理想的法宝。
金箍棒是孙悟空的法宝,而套在他头上的紧箍却是他不得不接受的一件令他苦恼的法器。
两件器物集于一身,一个张扬自由精神和世俗欲望,一个束缚自由,压抑欲望,两股相反的力量同在一体。
作者为什么要构思出这么一个限制自由个性的法器呢?从作者的态度看,他对反叛与自由精神的颂扬是有所保留的,他意识到无限制的权力与欲望膨胀会扰乱社会秩序,会动摇社会基础,金箍棒的威力不应无限放纵,而当受规约。
于是他巧妙地设臵了“紧箍咒”,借唐僧之口管束住了孙悟空。
“既有棒,何有咒?”这恰是《西游记》的深意所在,作者通过金箍棒和紧箍咒这对相辅相成的象征符号,表达了一种辩证的思考:个人自由和权力欲望不可任意泛滥,应当受到限制。
归根到底,棒咒同体的设臵,主要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主导意识——“和合”文化意识。
中国文化讲求中和、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对立的消解。
“金箍棒”和“紧箍咒”二者的运用都要有一个适宜的度,才能有和谐社会,太平盛世,这符合中华文化的总体价值取向。
(取材于杨中举《金箍棒与紧箍咒:一对多重文化象征符码》)7.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游记》中的武器,既是人物身份性格的重要标记,也是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符码。
B.‚如意金箍棒‛中‚如意‛二字,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追求自由、反抗专制的理想。
C.金箍棒象征自由,紧箍象征束缚,两件器物集于孙悟空一身,反映了他对自由的矛盾态度。
D.‚既有棒,何有咒?‛一句与《三国演义》中的‚既生瑜,何生亮?‛一样,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8.关于金箍棒的起源,‚材料一‛与‚材料二‛作者观点不同。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
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
”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
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
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
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
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
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
”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
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
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
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
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
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取材于《墨子〃尚贤》)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10.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①例:有能则举之A.一举成名B.举一反三C.举国同庆D.唯才是举②例:事则不与A.患难与共B.与人为善C.欲取先与D.与时俱进11.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且乙:而B.甲:则乙:而C.甲:且乙:则D.甲:则乙:则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以设问形式从反面提出治理国家要重用贤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