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形态观察及菌种保存

合集下载

葡萄灰霉病,看完这些就够了

葡萄灰霉病,看完这些就够了

葡萄灰霉病,看完这些就够了最近走访很多葡萄园子发现,今年的灰霉病相当普遍而且还很难控制,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探讨下葡萄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在世界上的任何葡萄园都可以发现。

葡萄灰霉病侵染葡萄,在产量和品质上都会造成影响,包括由于穗轴的干枯造成没有成熟的果穗或部分果穗的脱落,或干枯、缩水。

但是造成的危害因葡萄的用处不同而有差别。

对于鲜食葡萄,不但造成产量降低,而且在葡萄的贮藏、运输过程中继续腐烂,成为贮藏和运输过程中葡萄腐烂的罪魁祸首;对于酿酒葡萄主要是影响质量,混杂或含有灰霉病病果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有怪味或味道欠佳,并且容易被氧化和被细菌感染,也不容易存放,影响葡萄的陈酿和年份。

一、症状在我国,灰霉病的发生危害包括花期、成熟期和贮藏期。

但冬季雨水多和春季多雨的地区,早春也侵染葡萄的幼芽、新梢和幼叶。

幼芽和新梢受害,成褐色病斑,导致干枯。

在晚春和花期,叶片上被侵染后会形成大的病斑,一般在叶片的边沿、比较薄的地方,病斑为不规则形状、红褐色在花帽脱落前(开花前至开花),病菌可以侵染花序,造成腐烂或干枯,而后脱落。

开花后期,病菌会频繁侵染逐渐萎篶的花帽、雌蕊和败育(或发育不完全)的幼果,这些花帽、雌蕊和败育的幼果如果遇到特殊气候,会黏贴在果穗或果粒上。

这样,病菌从这些黏贴的组织开始,侵染果梗和穗轴。

这些受感染的果梗和穗轴开始形成小型的褐色病斑,之后病斑颜色逐渐加重变为黑色。

在夏末,这些病斑发展成围绕果梗或穗轴一圈的病斑,导致果穗萎篶(有时脱落)(在气候干燥时),或产生霉成导致整个果穗的腐烂(气候湿润时)进入成熟期,灰霉病病菌可以通过表皮和伤口直接侵入果实。

比较紧的果穗,果实互相挤压,先通过相邻的果粒传染,然后霉层会逐渐侵染整个果穗。

白色品种被感染,果穗变成褐色,有色葡萄品种(户太八号葡萄)被感染,果穗变成红色。

如果气候干燥,被侵染的果粒干枯:如果气候湿润,果粒会破裂,并且在果实表面形成鼠灰色的霉层二、发病规律分生孢子在1~30℃都可以萌发(萌发的最适合温度是18℃),但要求有90%以上的湿度或有水分存在。

灰葡萄孢菌形态特征

灰葡萄孢菌形态特征

灰葡萄孢菌形态特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

你看啊,这灰葡萄孢菌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神秘精灵”。

它的菌丝呢,细细长长的,就好像是一根根微小的丝线,在它们的世界里穿梭交织,编织着属于它们的“秘密网络”。

再说说它的分生孢子梗,那可是相当有特点哟!就像是一个个挺直了腰板的小士兵,直直地站立在那里,随时准备着执行什么神秘任务似的。

这些分生孢子梗的顶端还会产生分生孢子呢,那些分生孢子就像是一群小精灵们随身携带的“魔法粉尘”。

灰葡萄孢菌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它产生的菌核。

这菌核呀,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能量球”,蕴含着不知道多少的秘密和力量。

你想想,一个小小的菌里面居然藏着这样的“宝贝”,是不是很神奇呢?这灰葡萄孢菌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不算陌生哦,它有时候会在一些植物上出现呢。

要是你在花园里看到有些花朵或者果实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斑点或者腐烂的地方,说不定就是这小家伙在捣乱呢!哎呀,它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呀!你说它怎么就这么会“隐藏”自己呢?平时不注意还真发现不了它。

但只要它一出现,就会带来一些麻烦。

就像那调皮的孩子,总是在你不经意间搞点小破坏。

那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它呢?这就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去观察它的形态特征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它出现的时候及时发现它,然后想办法对付它。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它们就像是它的“身份证”一样,让我们能准确地认出它来。

而且通过研究它的这些特征,我们还能更好地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呢。

所以啊,朋友们,对于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关系到我们身边的植物健康呢!要是我们不好好了解它,那它岂不是要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为所欲为”啦?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它捣乱吗?那肯定不行呀!我们要行动起来,和这灰葡萄孢菌好好“斗一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菌种可能用于各种实验和研究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1. 冷冻保存:将菌种在液氮或-80的冰箱中冷冻保存。

这是最常见的保藏方法,能够长期保存菌株并保持其遗传稳定性。

2. 干燥保存:将菌种在无菌室中取出,用无菌纸或吸水纸吸干,然后放入无菌瓶中密封保存。

干燥保存适用于某些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比如放线菌、链霉菌等。

3. 明胶斜培养基保存:将菌种接种在含有明胶的固体培养基上,然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菌株,如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

4. 低温保存:将菌种保存在4的冰箱中。

这种保存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持菌株的活性,但不能长期保存。

5. 液氮保存:将菌种在锅内预冷冷冻过的无菌玻璃管中加入10%甘油或蔗糖,然后立即在液氮中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并且可以长期保存。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管理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管理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管理菌种保存与管理在食用菌类栽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保存和管理方法能够保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从而提高菌丝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菌种保存与管理的方法。

一、菌种保存方法1. 冷冻保存法:冷冻保存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菌种保存方法。

首先,将需要保存的菌种培养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

然后,选择菌落良好、生长健壮的菌株进行保存。

将菌株切取一小块,放入无菌的保存管中,加入适量的冷冻保护剂,如甘油或乳糖。

最后,将保存管密封并放入低温冷冻箱中保存。

2. 雪藏保存法:雪藏保存也是一种常见的菌种保存方法。

首先,将需要保存的菌种培养在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培养好的菌落切取一小块,放入无菌的冰醋酸纤维素管或PCR管中。

接下来,将菌种在-80℃的环境中迅速冷冻至冰冻状态。

最后,将冷冻好的菌种保存在液氮罐中。

3. 干燥保存法:干燥保存法适用于某些特殊的菌种,可以有效地保护菌种的特殊形态。

首先,将需要保存的菌株培养在琼脂平板或液体培养基中。

接着,取一部分菌株,在无菌环境下置于无菌纸上,用干燥器或者通风处进行干燥。

最后,将完全干燥的菌株保存在无菌瓶中,密封保存。

二、菌种管理方法1. 菌种记录:在食用菌类栽培中,菌种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完整的菌种记录。

每个菌株需要有唯一的编号,记录培养的来源、传代次数、保存方法等信息。

同时,应建立菌种保存的数据库,记录每个菌株的详细信息,以便随时查询和管理。

2. 菌种传代:菌种的传代是菌种管理的重要环节。

传代是指将菌株从一个培养基转移到下一个培养基的过程。

在传代过程中,应注意消毒操作,避免外界的污染。

同时,要确保传代的菌株与原始菌株保持一致,不出现突变。

3. 菌种保持:对于长期保存的菌株,应定期复苏和保持活力。

通过以上介绍的保存方法,可以将菌株保存在恰当的条件下。

定期检查保存的菌株,保证其活力和纯度。

如果有发现菌株衰弱或受到污染的情况,应及时更换或重新培养。

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形态观察及菌种保存

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形态观察及菌种保存

野生型与突变型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形态观察及菌种保存1.实验目的通过灰葡萄孢菌的培养实验,观察灰葡萄孢菌生长过程中菌丝形态的变化及孢子的萌发过程;通过对灰葡萄孢菌孢子的活化与复壮,保存活力强的菌种。

2.实验内容野生型及突变体灰葡萄孢菌的培养、菌丝形态的观察;野生型及突变体灰葡萄孢菌的活化、复壮及保存。

3.实验材料3.1实验菌株灰葡萄孢菌是从典型的患灰霉病的番茄上分离并进行了单孢培养,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李红叶教授实验室提供;灰葡萄孢菌突变体由本实验室通过紫外诱变获得。

3.2仪器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酸度计,蒸馏水器,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显微镜3.3 试剂PDA培养基:称取马铃薯200g,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入1000ml水中煮沸30分钟,再用纱布过滤煮过的马铃薯,弃残渣,在滤液中加入蔗糖20g,1.5%琼脂粉,充分溶解,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三角瓶,置高压蒸汽灭菌锅中,0.1Mpa的大气压、121℃条件下,灭菌20min,室温冷却待用。

4 .实验方法与步骤4.1血球计数板的使用血球计数板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总共400小格。

(1)将孢子从培养皿的菌丝上洗下来。

(2)稀释孢子至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孢子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3) 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片。

(4)将稀释后的孢子悬液,用移液器吸取一滴置放大后的计数室于盖玻片的边缘,使孢子悬液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稍待片刻,使孢子悬液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5)计数时,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

(6) 位于大格线上的孢子,一般只计数大方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孢子(或只计数下方和左方线上的孢子)。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细胞数/ml=(80小格内的细胞数/80)×400×1000×稀释倍数。

实验三菌种保存及细菌形态观察分解

实验三菌种保存及细菌形态观察分解

二、革兰氏染色法
1.制片:取菌种培养液(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常规涂片,干燥,固定(涂片不宜过厚; 火焰固定不宜过热)
2.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1-2min,水洗 3.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
水洗 4.乙醇脱色:滤纸吸去残水,倾斜玻片用95%乙醇
洗涤脱色至无色,立即水洗(20s-30s) 5.复染:番红液复染约2min,水洗 6.镜检:革兰氏阳性菌(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
一.液体培养基接种
二.穿刺接种
1.细菌
形态观察主要包括群体的形态和个体的形态观察。 细菌的基本形态主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大类, 近年还发现星状和四方形细菌等。细菌形态受培养时 间、培养基成分、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生 变化。 细菌菌落大多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一般菌落较小, 质地颜色均匀,同培养基结合不紧密。 细菌个体微小,较透明,必须染色方可呈现。根据细 菌个体形态观察的不同要求,可将染色分为3种类型: 简单染色、鉴别染色、特殊染色。
实验内容
一.菌种保存 二.简单染色法 三.革兰氏染色法 四.芽孢染色法
菌种保培养基上。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每班配制500ml,每组分装2支试管,摆斜面。 1.接种前用记号笔在距试管口2-3cm位置上,注明菌名、接种日期等。 2.将试管放于手掌中,并用手指夹住,使两支试管呈“V”字形。 3.用火焰将接种环烧红,然后将接种环来回通过火焰数次。 4.用小指、无名指和手掌拔下试管塞,并持于手中。 5.将试管口在火焰上微烧一周。 6.将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先将环接触一下没有长菌的培养基 部分,使其冷却, 以免烫死菌体,然后用环在菌苔上轻轻地接 触,刮下少许培养物,并将接种环慢慢的从试管中抽出,并迅速 地伸入另一试管中,在斜面上划线(波浪或直线),使菌体沾附 在培养基上。 7.将接种环抽出,灼烧管口。 8.塞上棉塞。 9.将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

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

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

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最近又仔细研究了下灰葡萄孢菌,有了新发现。

先说说灰葡萄孢菌的菌丝吧。

这菌丝可挺特别的。

让我想想这个特征,它的菌丝是有隔菌丝呢。

就是像一根根小管子拼接起来似的,中间有隔断,就跟咱们盖房子时,一块块砖头砌起来中间有缝隙一个道理。

菌丝颜色呢,大部分时候是那种灰色的,就像那种很淡很淡的乌云的颜色,不过也不总是很标准的这个颜色,有时候感觉颜色会稍深或者稍浅一点,我之前还怀疑过是不是看错了呢。

再说说它的分生孢子梗吧。

这个分生孢子梗是细长细长的,从菌丝上长出来。

我一开始老是找不到这个分生孢子梗上头产生孢子的地方,因为它们太小了。

后来观察久了发现,在顶端会产生分生孢子。

好比是一个微型工厂的小烟囱,在烟囱顶部不断地释放着产品,这个产品就是分生孢子啦。

说到分生孢子,这分生孢子是那种卵形或者椭圆形,就像迷你版的小鸡蛋或者小橄榄似的,只不过超级超级小。

而且这些分生孢子是成串成串的,就像糖葫芦一样,挂在分生孢子梗的顶端。

我还发现有时候这灰葡萄孢菌会长在植物的叶片上,感染的叶片会出现那种不规则的病斑。

病斑周围的颜色和正常叶片对比可明显了,就像在一块碧绿的画布上突然被泼了一块脏灰色的颜料。

我还不确定这个病斑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形成的呢。

是菌丝先入侵然后孢子再繁殖导致的,还是有别的原因。

另外,在有些环境下,灰葡萄孢菌的这些特征好像还会有点变化。

就比如说湿度比较大的时候,感觉菌丝的生长速度好像变快了。

我一直不太能确定是不是湿度造成的,不过对比了几次在干燥点的环境下,确实感觉湿度大的时候它的菌丝蔓延得更迅速些,就像是在肥沃的土地上比在贫瘠的土地上植物长得更快一样。

目前大概就是这些观察结果啦,以后要是有新发现还能再接着说。

葡萄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条件研究

葡萄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条件研究

2021(2): 6-11 SINO-OVERSEAS GRAPEVINE & WINE葡萄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条件研究李廷刚1,陈广霞1,张倩倩1,巩东营2*(1.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可引起葡萄灰霉病,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

探索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对葡萄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以及菌丝与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旨在探索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的最佳条件。

结果显示,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25 ℃;产孢最适培养基为MSM培养基,最适温度23 ℃;在培养基pH3~11范围内灰葡萄孢均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均为6;灰葡萄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时生长速率和产孢量达到最佳,而蛋白胨则为灰葡萄孢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菌丝的致死条件是50 ℃处理25 min或55 ℃处理1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是45 ℃处理30 min 或50 ℃处理10 min。

研究为葡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葡萄;灰葡萄孢;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中图分类号:S663.1;S432.4 文献标志码:ADOI:10.13414/ki.zwpp.2021.02.002Study on growth and sporulation conditions of grape Botrytis cinereaLI Tinggang1, CHEN Guangxia1, ZHANG Qianqian1, GONG Dongying2*(1. Shandong Academy of Grape, Jinan 250100, China; 2. Institute Agro-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 Botrytis cinerea can cause grape gray mold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grap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a, temperature, light, 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source on the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of B. cinerea were explored, as well as the lethal temperature and time of hyphae and conidia.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best conditions of B. cinerea for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culture medium was PDA,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25 ℃ for hyphae growth. In the process of conidia production, the most suitable culture medium was MSM,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23 ℃. Within the pH range of 3-11, the hyphae could grow and produce conidia, optimum pH was 6 for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when glucose and lactose as carbon source B. cinerea hyphae growth rate and conidia production quantity was best, while peptone as the best nitrogen source for B. cinerea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The lethal conditions were50 ℃ within 25 min or 55 ℃ within 10 min for hyphae and 45 ℃ within 30 min or 50 ℃ within 10 min for conidia. It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grape gray mold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Key words: grape; Botrytis cinerea; hyphae growth rate; conidia production收稿日期:2021-01-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901866)作者简介:李廷刚(1989—),男,博士,主要从事葡萄病害综合防控研究。

不同环境因素对昆明本地灰葡萄孢、黄曲霉菌株生长的影响

不同环境因素对昆明本地灰葡萄孢、黄曲霉菌株生长的影响

不同环境因素对昆明本地灰葡萄孢、黄曲霉菌株生长的影响作者:张悦李丹陈子牛黄晓雯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07期摘要:对昆明市宜良县玫瑰发病植株上分离获得的1个灰葡萄孢菌株和1个昆明本地土壤中分离的黄曲霉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昆明花卉致病灰葡萄孢菌株在4~25 ℃条件下均可生长,在25 ℃下生长速度最快,4 ℃时相对较慢,而在37 ℃时生长几乎停止;黄曲霉在4 、37 ℃时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只在25 ℃时才能正常生长,表明黄曲霉菌株对温度要更加敏感;pH值对于灰葡萄孢菌株的生长影响相对较小,灰葡萄孢在偏酸环境中生长较快;pH值对于黄曲霉菌株的生长影响较大,黄曲霉在中性及偏碱环境中生长明显较快;光照对灰葡萄孢菌株生长的影响大于黄曲霉菌株,这可能和黄曲霉腐生于土壤,对光照刺激不敏感有关;2种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表明,两者都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为碳源生长,碳源对灰葡萄孢菌株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黄曲霉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要强于蔗糖,因此高葡萄糖环境可能更易于黄曲霉生长。

关键词:灰葡萄孢;黄曲霉;温度;pH值;光照;培养基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118-03灰葡萄孢是灰霉病的病原菌,在农业生产上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气候凉爽潮湿的地区为害尤为严重[1]。

它是一类侵染性很强的以腐生为主的真菌,可以侵染2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云南省经常种植的花卉、葡萄、番茄、草莓、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

除了能引起田间损失,灰葡萄孢在果实的储存和运输中也会造成严重危害,使果实的储存期变短、品质变差,带来经济损失[2-4]。

曲霉属真菌是自然界分布最普遍的腐生菌之一,能使农产品变质、霉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5]。

据报道土壤中的曲霉资源较为丰富[6],刘艳梅等曾从甘肃省土壤中分离得到了7个种和3个变种的曲霉菌种[7]。

作为贮藏物污染菌,黄曲霉是曲霉属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种类,其存在于土壤和各类动植物中。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1、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办法2、指定管理人员统一登记、保存、发放,按时传代,定期鉴定:2.1.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汤膏,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沙门氏菌“O”菌株的保存,则不加肉汤膏)。

经35℃培养18-24小时后,移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1个月,每月传代1次。

2.2.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2.3.脑膜炎奈瑟氏菌宜用巧克力斜面,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日移种一次,其他特殊细菌,则分别选用各自适宜培养基。

2.4.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穿刺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小时,再以无菌手续加入灭菌液体石蜡约1cm厚度,移放于4℃冰箱中保存。

琼脂半固体适用于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的保存,一般可保存3-6个月。

血清琼脂半固体适用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氏菌的保存。

2.5.菌种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保管,并由部门负责人经常督促检查,工作调动时,应及时作好全面交接工作。

2.6.菌种应存放于安全的地方,所用冰箱和柜应加锁 2.7.菌种传代时,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以防污染。

2.8.菌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编号、来源、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者、鉴定结果、传代情况及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2.9.所保存的菌种应于规定时间定期移种,每移种三代作一次鉴定。

干燥菌种时,应于干燥前先行鉴定。

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2-22.10.用培养基保存菌种时,应有两套,其一供保存传代用,另一供日常使用时引种用。

AbA对灰葡萄孢菌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AbA对灰葡萄孢菌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短梗霉素A对灰葡萄孢菌生长的影响赵红霞,苟萍*,刘小平,刘圣红,郭星军(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摘要通过考察短梗霉素A(AbA)对灰葡萄孢菌野生株BcAUR1及其AUR1基因内含子缺失突变株BcAUR1a生长的影响,明确AbA抑制真菌生长的机理。

AbA敏感性试验表明,低浓度AbA(8 μg/mL)显著抑制野生株BcAUR1菌体的生长,高浓度AbA(50 μg/mL)存在下观察不到BcAUR1的生长迹象。

突变株BcAUR1a则不受AbA的影响,在低浓度和高浓度AbA存在下均能正常生长。

AbA抑制BcAUR1侵染柑橘果实,但BcAUR1a在高浓度AbA存在下也能够有效感染柑橘果实。

这两个试验均证实了突变株BcAUR1a具有AbA 抗性。

电镜观察表明,AbA引起BcAUR1细胞质膜和内膜系统形态异常,质膜和液泡膜断裂,细胞内物质泄露。

AbA抑制灰葡萄孢菌生长的机制是由于IPC合成酶受到抑制,导致鞘磷脂类物质合成不足,细胞膜结构破坏,胞内物质外漏。

关键词灰葡萄孢菌;IPC合成酶;短梗霉素A;细胞形态中图分类号:S188 文献标识码:AEffects of aureobasidin A on Botrytis cinerea’s growthZhao Hongxia, Gou Ping*, LiuXiaoping, Liu Shenghong, Guo xingjun(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Aureobasidin A(AbA)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fungal, the effects of AbA on growth of B. cinerea wild strain BcAUR1 and its intron of AUR1 gene deletion strain BcAUR1a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s of AbA sensitivity showed that low concentration of AbA (8 μg/mL)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BcAUR1, and There had no sign of BcAUR1 growth under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bA (50 μg/mL). Howerer, AbA had no impact on BcAUR1a which can grow normally at low or high concentration of AbA. Additionally, AbA can inhibit infection of BcAUR1 to citrus fruit, but BcAUR1a can infect citrus fruits validly even at pres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AbA. Both results confirmed that BcAUR1ahave a resistance to AbA. The observation of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AbA caused morphology abnormal of BcAUR1 cell membrane and inner membrane system, the fracture of plasmalemma and tonoplast, and the leakage of intracellular substances. The mechanisms that AbA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B.cinerea is IPC synthetase was inhibited, which caused insufficient synthesis of sphingomyelin substances, damage of cells membrane structure and leakage of intracellular substances.Keywords Botrytis cinerea;inositol phosphatidyl ceramide (IPC) synthase;aureobasidin A;cell morphology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农作物及果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031).*通信作者E-mail:******************;Tel:139****3566蔬病害。

红提葡萄灰霉病8株不同生防菌的筛选及鉴定

红提葡萄灰霉病8株不同生防菌的筛选及鉴定

红提葡萄灰霉病8株不同生防菌的筛选及鉴定作者:赵海霞孟庆月李涛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9年第02期摘要:将从红提葡萄病果表面成功分离的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孢菌作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筛选得到8株不同种属的拮抗菌。

关键词:灰霉病;拮抗菌由灰葡萄孢菌侵染引起的葡萄灰霉病每年可造成葡萄高达50%的产后损失。

用生物防治的手段来控制灰霉病己经逐渐发展成为一条重要且有潜力的防治途径。

本研究针对宁夏当地常见的红提葡萄发病的果实中分离病原菌灰葡萄孢菌,并从葡萄根际表面土壤中对灰霉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进行了初步筛选,得到了8株拮抗效果较好的拮抗菌,为红提葡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有力的菌种支持。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春季对宁夏永宁县小任果业、银川能源学院种植基地、银川市西夏区军马场周边葡萄园和宁夏农业学校葡萄种植基地6个不同地区红提葡萄根际土壤取样,每个取样地采5个样本,将5个点的土壤混匀后,取50mg3次重复保存共18份样品进行分离。

1.2方法1.2.1葡萄灰霉病病原茵的分离。

红提葡萄病果表面用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min后,无菌水冲洗3次,切取若干块分别接种在PDA培养基上,22℃培养1~2d后,挑选与灰葡萄孢菌形态相似的单菌落,接到新的培养基上培养,直到菌落表现均匀一致为止。

将纯化后的灰霉病菌株标记为“JD2016-8”且接种到PDA斜面培养基上,22℃下培养3d后放到4℃冰箱保藏。

1.2.2葡萄灰霉病菌拮抗茵的分离。

称取土壤10g加入90mL充分混匀,制成10-1土壤悬浮液,依次加无菌水稀释制成10-2~10-6浓度梯度系列土壤悬液,分别取200uL涂布于清蛋白固体培养基上,每处理重复3皿。

1.2.3葡萄灰霉病菌拮抗细菌、放线茵、霉菌以及酵母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保存。

将上述涂布接种完毕的培养皿,倒置28℃,恒温培养,2~4d开始挑菌,一直培养10d。

细菌分离在培养24~48h开始,将单菌落转接到NA培养基上,纯化培养2次后斜面4℃保存。

灰葡萄孢菌的诱变及其致病性研究

灰葡萄孢菌的诱变及其致病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5):877-881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灰葡萄孢菌的诱变及其致病性研究林慧珍,苟萍(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乌鲁木齐830046)摘要:=目的>研究灰葡萄孢菌抗AbA(短梗霉素A)突变体的诱变方法与AbA对灰葡萄孢菌及其突变体细胞形态和致病力。

=方法>以野生型灰葡萄孢菌为出发菌株,用不同浓度的E MS诱变和AbA筛选,获得抗AbA 的突变菌株。

=结果>AbA显著影响灰葡萄孢菌细胞形态,如孢子萌发延迟、芽管粗短、顶端分支增多、抑制菌丝生长,并且降低致病力。

AbA对突变菌株细胞形态无影响,而对其致病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结论>确定了灰葡萄孢菌抗AbA突变体的诱变条件,证明了突变体能抵抗Ab A对细胞形态和致病力的影响。

关键词:灰葡萄孢菌;诱变;突变体;形态;致病力中图分类号:S1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330(2011)05-0877-05Study on Mu tation of Botrytis cinerea and PathogenicityLI N Hui-zhen,GOU Ping(College o f Li f e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jiang U niversity,U rumqi83004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mutational method of Botrytis cinerea mutant with AbA resistance was studied.It was investigated that AbA affected cellular morphology and pathogenicity of Botrytis cinerea and its mutant =Method>The mutant of B.cinerea with AbA resistance was obtained by mutagen EM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AbA selec tion from wild-type B.cinerea.=Result>AbA obviously affec ted cell morphology of wild-type B.cinerea,including the delay of conidial germination,e xcessive branching near the tip of germ tube, the inhibition of the mycelium growth,and can decrease pathogenicity.In c ontrary the AbA does not affect cellular morphology of mutant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contributes to the increased pathogenicity of mutant.=Conclusion>The mutagenesis conditions of B.cinerea with AbA resistant were obtained.The mutant can resist the effect of AbA on cell morphology and pathogenicity.Key words:Botrytis cinerea;mutagenesis;mutant;morphology;pathogenicity0引言=研究意义>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cinerea)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目前灰霉病已经成为我国农作物最主要的病害之一。

灰葡萄孢菌AUR1基因对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灰葡萄孢菌AUR1基因对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灰葡萄孢菌AUR1基因对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赵红霞,孙九丽, 苟萍*(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摘要:目的:明确灰葡萄孢菌AUR1基因(BcAUR1)对灰葡萄孢菌细胞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作用。

方法: 采用PCR扩增BcAUR1的P 和T 片段,依次克隆于pTFCM质粒载体的潮霉素基因两侧,构建灰葡萄孢菌AUR1断裂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灰葡萄孢菌,在潮霉素抗性培养基上筛选转化子。

AbA处理灰葡萄孢菌,观察细胞形态。

结果: 断裂基因转化子比空载转化子显著减少,说明BcAUR1断裂基因同源重组替代了宿主AUR1基因,导致转化子不能存活。

AbA显著影响野生型灰葡萄孢菌的生长发育,导致孢子萌发延迟、菌丝形态异常,不能形成分生孢子头;但AbA不影响抗AbA突变体BcAUR1a的生长发育。

结论:AUR1基因对灰葡萄孢菌生长、发育和繁殖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灰葡萄孢菌, IPC合成酶, 短梗霉素A, 同源重组,转化子中图分类号:S188+. 2 文献标识码:AEffects of Botrytis cinerea AUR1 gene on cell growthand reproductionZHAO Hong-xia, GOU Ping*(College of Life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83004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UR1 gene on Botrytis cinerea cell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Method:BcAUR1P fragment and T fragment were amplifided by PCR, cloned into both sides of hygromycin gene of plasmid vector pTFCM by sequence. The vector was transformed into B. cinerea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the transformants were screened by hygromycin resistance.B. cinerea was treated by AbA and cell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Result: The interrupted gene transformants were obviously less than empty plasmid transformants, indicating that BcAUR1interrupted gene had been homologous recombinantion into B. cinerea’s genome, causing B. cinerea not survive. Besides, AbA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wild B. cinerea obviously, delay spore germination, induce abnormal of mycelial morphology, block the formation of conidium head. However, AbA did not affect the growth of AbA-resistant mutant BcAUR1a. Conclusion:AUR1 gene plays a key role in B. cinerea cell growth and reproduction.Keywords: Botrytis cinerea, IPC synthase enzyme, aureobasidin A,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ransformantsa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031)作者简介:赵红霞(1987—),女,甘肃定西市人,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E-mail) zhaohongxiazyn@通讯作者:苟萍(1955—),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E-mail) gou__ping@0 引言鞘脂普遍存在于各种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膜、富脂器官和载脂蛋白中,在质膜中的含量尤为丰富,鞘脂是维持真核细胞结构不可缺少的组分。

灰葡萄孢生理与形态特征

灰葡萄孢生理与形态特征

灰葡萄孢生理与形态特征
张继民
【期刊名称】《安徽机电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利用有机酸的能力很强,也能利用多数糖类作为碳源。

硝酸盐和部分铵盐可以作为培养灰葡萄孢的氮源。

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会使灰葡萄孢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总页数】4页(P)
【作者】张继民
【作者单位】安徽机电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2.44
【相关文献】
1.葱鳞葡萄孢与灰葡萄孢毒素及其致病性的探索 [J], 郑晓莲;张宝杰
2.灰葡萄孢菌侵染对采后猕猴桃果实\r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刘霞;袁海英;任云;孙志强;刘燃;刘奕清
3.葡萄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条件研究 [J], 李廷刚;陈广霞;张倩倩;巩东营
4.防腐剂对红提葡萄中灰葡萄孢霉和交链孢霉抑制效果初探 [J], 田金强;张子德;陈志周;甄卫东
5.五种杀菌剂胁迫下灰葡萄孢产孢所需碳源种类分析 [J], 汪汉成;蔡刘体;刘文锋;刘亭亭;孙美丽;陆宁;陈兴江;穆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灰葡萄孢霉对不同葡萄品种致病力差异的检测和分析

灰葡萄孢霉对不同葡萄品种致病力差异的检测和分析

灰葡萄孢霉对不同葡萄品种致病力差异的检测和分析寇宏达;张艳杰;乔丹娜;魏学军;李亚宁;李兴红;刘大群【摘要】为了探明适合中国葡萄灰霉病菌致病力检测的方法以及合适的待测葡萄品种,采用菌丝块接种法和改良的保湿培养法,分别测定3个不同致病力类型的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菌株SDXL7-1、SDLK1-1、LNXCetz6-1对红提、青提、巨峰、紫奶、玫瑰香5个葡萄品种的致病力,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可引起5种葡萄发病,但致病力不同的菌株所致的平均病斑面积有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在不同葡萄品种上的平均病斑面积也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和青提对灰葡萄孢霉具有较强抗性,红提和玫瑰香对3个灰葡萄孢霉菌株普遍易感,紫奶对菌株LNXCetz6-1具有较强抗性,但对另外两个菌株易感.试验结果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中国灰葡萄孢霉菌株的致病力分化提供重要依据.【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2)008【总页数】6页(P138-143)【关键词】灰葡萄孢霉;葡萄品种;致病力检测;致病力差异【作者】寇宏达;张艳杰;乔丹娜;魏学军;李亚宁;李兴红;刘大群【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国际合作处,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4+4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属于半知菌类灰葡萄孢属,能够侵染茄科[1-3]、葫芦科[4]、蔷薇科[5]、葡萄科[6]等400多种植物,引起植物各个部位的灰霉病[7]。

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俗称“烂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

葡萄灰霉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在所有贮藏发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为害症状:葡萄灰霉病危害花穗和果实,有时也危害叶片和新梢。

花穗多在开花前发病,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热水烫状,呈暗褐色,病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层,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极易脱落;果梗感病后呈黑褐色,有时病斑上产生黑色块状的菌核;果实在近成熟期感病,先产生淡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蔓延全果,使果实腐烂;发病严重时新梢叶片也能感病,产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病斑有时出现不规则轮纹;贮藏期如受病菌侵染,浆果变色、腐烂,有时在果梗表面产生黑色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

病原菌以菌丝和菌核及分生孢子在被害部位越冬,第2年春季温度回升,遇雨或湿度大时萌发,借气流传播,侵染花穗,病斑上又可形成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并引起浆果发病。

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相对湿度94%。

通风不良,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偏施氮肥,葡萄易发病。

品种问抗病性差异很大。

一年中有2次发病期,第1次在开花前后,此时温度低,空气湿度大,造成花序大量被害;第2次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如遇连雨天,引起裂果,病菌从伤口侵入,导致果粒大量腐烂。

该病的发病温度为5—31℃,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达90%以上时发病严重。

在春季多雨,气温20℃左右,空气湿度超过95%达3天以上的年份均易流行灰霉病。

此外,管理措施不当,如枝蔓过多,氮肥过多或缺乏,管理粗放等,都可引起灰霉病的发生。

葡萄在贮藏期间也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如玫瑰香、黑汉等;出现徒长的葡萄应控制氮肥,轻剪长放,喷生长抑制剂,增强抗病能力;畅通排水,清除杂草,避免枝叶过密,及时绑扎枝蔓,使架面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温度,以减少发病;塑料大棚中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下;晴天当棚温升至33℃时开始放风,下午棚温保持20~25℃,傍晚棚温降至20℃左右关闭风口;上午尽量保持较高棚温,使棚顶露水雾化;夜间棚温应保持15℃左右,不要太低,尽量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阴天也应注意通风;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暗灌,用喷粉或熏烟方式施药,采用无滴膜均可有效地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在南方改篱架为棚架,对减少葡萄灰霉病及其他病害的发生有显著效果;葡萄园不宜间作草莓,以免该病交叉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型与突变型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形态观察及菌种保存
1.实验目的
通过灰葡萄孢菌的培养实验,观察灰葡萄孢菌生长过程中菌丝形态的变化及孢子的萌发过程;
通过对灰葡萄孢菌孢子的活化与复壮,保存活力强的菌种。

2.实验内容
野生型及突变体灰葡萄孢菌的培养、菌丝形态的观察;
野生型及突变体灰葡萄孢菌的活化、复壮及保存。

3.实验材料
3.1实验菌株
灰葡萄孢菌是从典型的患灰霉病的番茄上分离并进行了单孢培养,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李红叶教授实验室提供;灰葡萄孢菌突变体由本实验室通过紫外诱变获得。

3.2仪器
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酸度计,蒸馏水器,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3.3 试剂
PDA培养基:称取马铃薯200g,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入1000ml水中煮沸30分钟,再用纱布过滤煮过的马铃薯,弃残渣,在滤液中加入蔗糖20g,1.5%琼脂粉,充分溶解,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三角瓶,置高压蒸汽灭菌锅中,0.1Mpa的大气压、121℃条件下,灭菌20min,室温冷却待用。

4 .实验方法与步骤
4.1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血球计数板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
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总共
400小格。

(1)将孢子从培养皿的菌丝上洗下来。

(2)稀释孢子至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孢子为宜,
一般稀释10倍即可。

(3) 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
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片。

(4)将稀释后的孢子悬液,用移液器吸取一滴置
放大后的计数室
于盖玻片的边缘,使孢子悬液液缓缓渗入,多余
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稍待片刻,使孢子悬液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5)计数时,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

(6) 位于大格线上的孢子,一般只计数大方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孢子(或只计数下方和左方线上的孢子)。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细胞数/ml=(80小格内的细胞数/80)×400×1000×稀释倍数。

4.2野生型灰葡萄孢菌的活化
取PDA 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内倒平板,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将野生型和突变体灰葡萄孢菌
的菌种用接种环挑取少量分别放入各个培养皿中,记号笔标记菌种、接种时间,将培养皿放入28℃培养箱中倒置培养,第一次活化时间为一周,待其菌丝变为灰绿色长满平皿后,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二次活化。

4.3菌株的培养与观察
在紫外灯灭菌20min后的超净工作台中,对已制备培养基进行编号,并将已灭菌培养
基移取少许置于已备载玻片上制成固体培养基。

培养基凝固后将野生型灰葡萄孢菌孢子悬液
接种于已置培养基的载玻片上,为防止培养基干燥接种前可用移液枪移取适量灭菌水于培养
皿底部滤纸上,用记号笔作标记,记下接种日期与时间,将其置于恒温培养箱(28℃)中进
行培养。

培养期间每隔12h,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第六号培养菌培养12h后,打开培养皿盖,取出载玻片,将1至6号培养菌依次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观察野生型灰葡萄孢菌孢子
萌发、芽管、菌丝和菌落形态。

4.4灰葡萄孢菌孢子悬液的制备
活化后的灰葡萄孢菌再培养7天(28 ℃),待菌体产生孢子即可。

用无菌水洗菌体数次得到孢子悬液,孢子悬液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将孢子悬液的浓度稀释到2×105个孢子/ml待用。

4.5灰葡萄孢菌的复壮
选取四个大小相近、相对成熟、无损伤的番茄,在超净工作台内用解剖刀分别撕去一平方厘米区域大小的表皮,并在这些区域用分别接野生型和突变体灰葡萄孢菌孢子悬液,用记号笔分别标记(野生型CK,突变体TG)。

找一长方体或正方体盒子,去掉盖子用细线将其缠绕形成网状顶部,取适量无菌水倒至底部,将接有孢子悬液的番茄置于其网状顶平面,保鲜膜将其密封,于28℃下培养二至三天,观察菌种生长情况,并拍照。

5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野生型灰葡萄孢菌在培养基上的萌发状态,发现野生型灰葡萄孢菌生长12h
萌发长出单极性芽管,24h菌丝分支,36h后长满菌丝,分支增多, 48h时形成分生孢子头,部分开始散发分生孢子,60h时散发分生孢子,72h时分生孢子散发完,部分还在散发分生
孢子(图1)。

通过观察不同时段野生型灰葡萄孢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状态,发现24h
时培养基上无肉眼可见菌落长出,36h时有明显的菌落长出,48h长满整个培养基,60h长
至培养基边缘,72h有更多菌丝长出,菌落颜色加深(图2)。

野生型和突变体孢子侵染番茄,置室温下均有菌丝长出,说明两类孢子均具有侵染活性(图3)。

12h 24h 36h
图1野生型灰葡萄孢菌不同时段的细胞生长形态
图2 野生型灰葡萄孢菌不同时段菌落生长形态
图3野生型和突变体灰葡萄孢菌侵染番茄
48h 60h 72h
12h 24h 36h 48
h 60h 72h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