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学生历史思维差别及其能力窥探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差别及其能力窥探【摘要】新课程的推行,提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初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分析,揭示了当前初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差异性,旨在为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思维;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55-02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从积累到理解的过程,新课程的推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水平与智力、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学生在思维方面的个性特点。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即:历史的时间观念、历史的领悟能力以及历史的分析和解释。下面笔者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初高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差别及其能力:

1 历史的时间观念

历史的时间观念就是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历史思维,即在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具有清晰的年代顺序感。时间顺序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是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尺度。新课改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实行通史编写体例,严格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编纂;而高中是按照专题+模块、中外史混合的体例进行编写。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时间非常敏感,几乎都可以熟练记诵朝代顺序表,都可以说出中国史、世界史的分

期,都清晰记得历史上某年发生过什么大事件。他们或许会对某些历史概念模糊不清,但对于事件发生的朝代、历史人物活跃的时间却都是信手拈来。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往往忽略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而对某个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记忆都非常牢固,经常侃侃而谈。可见,当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现行的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以及历史教学的跳跃在一定程度上对学

生的历史时间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

2 历史的领悟能力

柯林武德说过:“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时,仅依靠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教材的层面上进行提升,开发自己的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处于12-15岁的年龄区间,正处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过渡的时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处于一个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与幼稚性、自觉性与盲目性、开放性与闭锁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2]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比较突出,优势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认知能力明显发展。学生自我意识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评价能力上,学生开始有了自己评价事物的标尺,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不再拘泥于教师的评价,开始根据自我意识对其进行新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明显发展,开始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开始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思想开阔,直面敢言。

由此可见,初高中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的差异,其对于历史领悟的能力也有所区别,年龄的增长并不代表领悟能力的提高,由笔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历史领悟想象的能力上,高中生明显远远不及初中生。

3 历史的分析和解释

对于历史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不同思想价值观的对比,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的区分、史家观点争论的评析等。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已逐渐被重视。如笔者在讲述《三国鼎立》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探究题:

英雄?奸雄?奸贼?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曹操……

材料一:

粉白脸细眉长目,在脸谱中,白色象征阴险疑诈。

材料二: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在上面这道题目中,学生通过自己思考以及相互讨论,参考材料内容,对曹操进行客观评述。这已不再是某一历史学家的定论或者权威性解释,而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这样就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

在习题或考试中,有的题目也已涉及到针对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的考察,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主要依据是()。

a.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开始了社会主义时期

d.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5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给与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6

上面题目是笔者在许多题目中随机选取的两题,它们从不同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这种题目在当前的历史测试中屡见不鲜,可见,历史分析与解释能力的提高,对于当前的历史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任课教师虽然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能力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结果却令人不甚满意。无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都普遍较低。笔者在参与历史科目阅卷工作时,发现在考察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的题目

上,学生的失分率普遍较高,教师的教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共鸣。所以,在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上,中学历史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初中和高中两个学习阶段,由于诸方面因素,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不同的。新课程的推行,对学生能力要求提升了,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跟上提升的步伐。这就要求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历史任课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去着重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44

[2][4]胡永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13、15

[3]万云英.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0:93

[5]陈慧华、黄永友、钟道华.2007年广东省高考理科基础复习与训练(政治历史地理)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79 [6]黄永友.2007年广东省高考文科基础复习与训练(历史)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1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