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研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研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765a69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e.png)
小学科学教研心得体会
导言
小学科学教研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知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教研,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科学教研的重要性
科学教研是小学科学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它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科学的教研工作,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就感,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
教研的实践与经验
在小学科学教研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效的科学教研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我们通过不断地观察、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设计,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研的成果与展望
在小学科学教研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实践证明,科学教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将继续深化科学教研工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科学素养高、综合素质好的学生而努力。
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研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科学教研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将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为更好地推动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不懈努力!
以上是小学科学教研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小学科学课研讨体会
![小学科学课研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59022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a.png)
小学科学课研讨体会感悟: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是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学习和探索的重要环节。
在参加小学科学课研讨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有关科学教育的新思考和新认识,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科学课教学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以下是我参加小学科学课研讨的体会总结。
首先,科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科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科学实验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
通过合作,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帮助和支持,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方法。
再次,科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科学是一个充满创新和创造的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对科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科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科学知识应该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相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机和效果。
参加小学科学课研讨,我深深感受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
科学课程的开展需要老师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科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我相信,在科学教育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成为具备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未来科学家和创新人才。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心得体会(9篇)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心得体会(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75277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2.png)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心得体会(9篇)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心得体会(精选9篇)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心得体会篇1小学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现在就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况总结如下:1、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
例如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
因此,教学设计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内容。
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意识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烈,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
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
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研讨体会
![小学科学课研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7d97e2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a.png)
小学科学课研讨体会在任教小学科学课程多年以来,我时刻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不断学习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工作。
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小学科学课的研讨会,让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在这次研讨会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小学科学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如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其次,小学科学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同时,我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勇于尝试和创新。
再次,小学科学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科学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素养。
在科学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项目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鼓励他们保持求知欲、发展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小学科学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尽量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真实地观察、实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581dd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4.png)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范文在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是科学教学的核心。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实践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科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我经常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判断等能力。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不仅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还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科学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性的实验和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为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总结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55efb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1.png)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总结在进行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中,我深刻领悟到了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和持续反思的必要性。
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加深了对孩子们学习需求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总结:1. 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与其他老师展开教研活动,我们相互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方法,共同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种合作与交流不仅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也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教学热情。
2. 教研活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我发现结合实践教学、引导发现和激发思考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在教研活动中,我也借鉴了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教研活动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教研活动不仅是一种专业成长的机会,也是促进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平台。
在教研活动中,我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理念、研究课程设置,共同寻求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方向。
通过这种团队协作,我们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提高了整个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4. 教研活动激发教师创新意识在教研活动中,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勇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
这种不断迭代和优化的过程,不仅使我在教学方法上有了不少突破,也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是一种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团队合作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参与教研活动不仅让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愈加坚定了在教育事业中继续努力的决心。
愿我们在未来的教研活动中,继续探索前进,共同成长,为孩子们的未来添砖加瓦。
小学科学教研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研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fb3103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c.png)
小学科学教研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研工作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的重要环节,通过教研,我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在小学科学教研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觉得小学科学教研要重视观察和实验。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研中,我们可以分享一些好的观察和实验案例,互相借鉴和完善。
其次,小学科学教研要注重注重创新。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
通过教研,我们可以分享一些创新的教学设计,相互启发创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最后,小学科学教研要注重学科融合。
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教学中可以和语文、数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形成一些有趣的跨学科教学活动。
在教研中,我们可以分享一些学科融合的好案例,互相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小学科学教研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教学水平,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希望我们在以后的教研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抱歉,我无法完成长篇文章的任务。
但是我可以再为您概括一下接下来的内容。
主要内容或建议可包括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具体的教研活动内容、师资培训方法、教研成果的应用等。
您可以参考这些内容,继续完善您的文章。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个人笔记心得
![《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个人笔记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8d9b260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d.png)
《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个人笔记心得《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个人笔记心得《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读书笔记困惑: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别人内心里所发生的过程和头脑了所想的事情,所以只能从言论行动的表现来搜集资料,言论行动是听得见、看的见得。
现把我们所追求的主要资料归在三个标题之下:1、探求概念的能力2、已达到的概念水平3、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等级探求概念的能力又分成表达、思维和数据测定三项,因此我们要注意,儿童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并看出其观察是否准确,言语是否清楚。
从思维的角度看出其表达的质量如何,即看出其运用事实来提出质疑或问题的能力。
儿童和其他儿童的关系。
只会独个儿无约束地操作,能在别人的带领下作业,能与别人合作作业,能提出可为别人接受的活动建议,会支配或告诉别人干什么。
儿童与材料的关系。
探究材料时犹豫不决,探索材料的方法有限,能做到教师所期望的,能寻找独特的方法去发现相互作业,能寻求教师没有提供的材料。
作业型式的倾向和干劲。
稍微搞搞就完了或者根本没搞起来,探究一阵材料又去搞别的,能保持平稳的步伐,能专心致志地热切地探究材料,能提出一下课的活动的建议。
特别关注思维的.参与与卷入。
能注意到矛盾的事件,会说我认为和这对吗?能提出什么时候,为什么,是怎么样的,在哪儿之类的问题。
混合思维我们同时感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我们在思考中把它们的联系起来。
它们之间可能既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也没有功能上的关系,但是它们在我们的感觉上有着同时出现的关系。
通过同时性的感觉把偶然的事件联系起来称之为混合思维。
这是思维的第一步,常常表现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身上。
这是他们试图解释他们周围世界的那种反射式思维的主要方式。
仿课时,“你们猜这只口袋里是什么东西?”学生的胡乱猜测大概就是吧。
复合思维比混合思维高级的是复合思维。
复合思维也是基于感觉的,但是它是基于感知到的外在的相似之处的。
复合思维是一种易变性的思维。
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心得
![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caa4e5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8.png)
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心得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育的专业教师,我参加了一次关于研究方法的课程学习,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研究方法的课程学习对我们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如何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对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教育的本质和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其次,研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而且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反应。
通过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掌握学生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此外,这次研究方法的学习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教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教育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和才能的培养,从而创造更加富有创意的未来。
最后,我认为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严谨的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解释等步骤,而且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因材施教,注重教育多元性、开放性和专业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教学服务。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97c03c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f.png)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精选11篇)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精选11篇)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科学学科的教学,有声、有色、形象直观,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增进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
1、教师角色、观念的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科学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
但是,它在给科学教育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认真研究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及时对每个学生进行成才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
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将从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师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预测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和创造一种他们能适应的教学模式,以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大教育观念,集中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既要做引路人,又要做学生的朋友。
而现代教育技术正为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提供了条件。
2、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操作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处在相同的环境中。
这为教师创造了一个熟悉但更具挑战性的环境。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手段、方法和技巧,并深入研究、交流开展电化教学的心得体会,互相推荐和提供软件资料,多渠道收集,或通过简单的辑纳编制新的软件教材。
3、媒体课件要适时适地适用妙用。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科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但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应科学、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d88a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7.png)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范文首先,小学科学教学研究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科学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我在我班级的科学教学中,经常运用调查问卷和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学习需求,然后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当我了解到学生对生物类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感兴趣时,我就会鼓励学生进行小型的生物观察实验,让他们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小学科学教学研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学思维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教师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教授物体的浮力时,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物体在浮力作用下的状态变化,进而理解浮力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科学活动中,获得实践的经验,并且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再次,小学科学教学研究需要注重探究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得到培养。
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课外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例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实践活动,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观察和实验任务。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最后,小学科学教学研究需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科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图像和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
例如,在教授太阳系的课程中,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行星运动轨迹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行星运动的规律。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研收获与反思
![小学科学教研收获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7b8e7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1.png)
小学科学教研收获与反思
我了解到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
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学会了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发现在科学教学中,有时候我过于依赖教科书,缺乏创新和个性化的引导。
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自主学习。
同时,我也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学习困难,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通过教研,我学会了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和分享,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使我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策略和资源。
我认识到我在教研中应该更主动地参与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有时候我因为害羞而不愿多发言,但我意识到只有与他人交流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教研我明白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我要注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受益并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
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
我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
《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读后感
![《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c19cff86bec0975f465e2cc.png)
《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案法》读后感第二章通过语言交流而明确意义第一章主要是说通过材料促使学生进行探究,而这一章则是围绕“研讨”.在“孩子们地‘科学讨论会’”这节中对“研讨”作了明确地定义:这里所说地学校情况下地“科学讨论会”肯定不是琼·亨德森所说地讨论.她所说地讨论是老师提问,孩子们设法找到正确地答案.这里所说地“科学讨论会”,其结果是无法预先规定地;并且不能期望所有地孩子都发现同样地一组事实,或看出同样地内在地相似之处.也许需要重温一下“讨论会”这个词,它地英文coll oquium来自拉丁文地col<意为“共同”)和loqui<意为“说话”).其意义为在同伴之间一起说话.讨论会正好适合参与了共同经历地人们智力上地需要.各个人在共同经历中反应从来都不是完全一样地.这样,大家在一起把各自地思想谈出来,就会有丰富地内容.用语言表达出各种各样地观察,又会引起进一步地思考.b5E2RGbCAP这里提醒我们注意地是讨论会并不是老师提问,孩子设法找到正确地答案.讨论会地结果是无法预先规定地.在我们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开展地讨论,往往是为了找到正确地答案,如设计出实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这种并不是“讨论会”.p1EanqFDPw讨论会地第一部分是观察地汇总,可以说是把各种事实罗列到舞台上来,让各人都了解到从不同地角度看到地共同地情况.这是一起说话地开始.孩子们互相交谈.这里把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显然是有帮助地.孩子们讨论时看到地不是同学们地脑后杓,也不是教室前面老师权威地脸,而是彼此面对面.老师地脸只是圈子里许多脸中地一张.因为老师不常说话,他也就不是注意地中心.DXDiTa9E3d你也许注意到了,老师在每次集体研讨开始时总是叫年轻地考察者们把自己发现地东西告诉“大家”.一旦第一个孩子发言之后,老师点点头就可以使这个圈子里地人一个接一个地谈出自己地看法,直到出现预计地各种可能性中地一个.我。
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读书体会
![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读书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b25ffb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c.png)
《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探究—研讨”教学法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探究”——是侧重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索,去探究教师为其提供的实物材料;“研讨”——则是在探究基础上,学生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疑惑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以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探究——研讨”法,兰本达是这样概括的:让儿童通过具体客观的现实来学习,让他们处理现实材料,控制,支配现实材料,而这些材料又是精心设计的,然后在小组里面分别谈出他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感性认识,集中起来形成极为丰满的完整的形象,然后再导致每个小组向前发展去解释他们在用现实材料作业时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形成一个近乎真实的模型,这又引起他们去作出能被现实检验的假设。
下面,简单谈谈我对该书的一些理念和对我们科学教学的启示。
一、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儿童获得终生受用的方式、方法。
“探究—研讨”教学法主张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中学习科学,其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则在于通过对具体材料的探索、发现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善于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科学教育,发展学生继续前进和有所创新的愿望,让他们学会一种程序,掌握一种工作方法,发展一种思想方法,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启示一: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科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对现实材料进行探索这实际上是探究—研讨的第一阶段——就是探究。
即在开始上课时,先发给学生一些教师精心设计的,与所学的概念相联系的现实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摆弄,操作,通过对这些具体的客观材料进行探究,从而感知材料中与科学概念有关的结构。
1、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兰本达等人认为,学生在校内外的许多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他们在学习时只是机械记忆语言符号,而不是从亲身体验或经历中获得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尽管这种学习也许对于某些考试是有作用的,但是却无益于学生的学习。
读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心得体会
![读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e3812a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d.png)
读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心得体会读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心得体会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书的原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教师们简化这个过程,办法是:提出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要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计划、适用于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师和各种不同气质的孩子,又要能同新的课程设置、现有的直观教材、视听教材和各种新版的教科书联系起来。
这本书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探究—研讨”教学法。
兰本达提出“探究—研讨”教学法目的是让教师简化复杂的教学过程,让这种教学法有更大的适用面。
这种教学法就只有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比起我们现在的科学探究的七大环节简单很多。
在“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这一小节中谈到了“经历”。
在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我们经常谈到要让学生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
在未读这本书前,我浮浅的认为经历就是有参与过,有动手做过,有得出结论。
兰本达是这样阐述“经历”:我们认为,发现意义、领会意义的是经历、卷入、参与的结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不可能演化出意义。
然而,在没有经历、没有卷入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并不领会意义的学习。
有两个学习的例子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论点。
乔迪在幼儿园里整齐的队伍中站得笔直,面对着国旗高唱:“我的祖国叫人乱花花,甜蜜的土地出肝茶,为了你,我歌唱!”显然乔迪学会了按一定的次序发出这些音节来,并使这些音节合上一定的调子;可是他有没有经历过什么——有没有卷入什么呢?尽管老师讲过祖国的重要和自由的好处,乔迪唱这首歌时却没有想到任何意义。
无疑他听过这首歌,但是听并不会激发出任何意义来。
乔迪学会了一首歌,但是他没有经历过。
他完全是背下来的,没有一点意义。
因为他现在可以参加上早操了,他的.行为有了变化,但是从我们对经历这个术语的含义来说,他还没有过什么跟这首歌的内容有关的经历。
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04837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6.png)
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心得体会
一、引言
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在长期的科学教学
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教研心得体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科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
方式掌握基本科学知识。
我在教学中善于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发现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我常用的方法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等,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改进
针对小学科学教学,教学评价方式的改进至关重要。
我尝试引入多元化的评价
方式,包括日常观察记录、小组合作评价、实验报告等,不仅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五、教研合作的重要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研合作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共享,提升教学水平。
我经常与同事们进行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相互启发与借鉴,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充满乐趣和意义的事业。
通
过不断总结、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科学教学水平会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我在小学科学教学教研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提供一
定的借鉴和启发。
愿我们共同探索出更好的科学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茁壮成长。
小学科学教研心得体会范文简短一点怎么写
![小学科学教研心得体会范文简短一点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d68aca6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12.png)
小学科学教研心得体会
在小学科学教研中,我始终将学生的发展需求置于首位,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评估手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以下是我在小学科学教研中的心得体会:
科学教育与生活联系紧密
科学并不是一种死板的知识体系,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在教学中,我始终强调科学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场景相结合,深入理解科学原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其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自信与成就感。
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究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致力于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例如,利用课堂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持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我深知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学习与更新。
因此,我会参加各种培训、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在小学科学教研工作中,我愿意不断探索,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科学教育成为学生启蒙的绿洲,为未来的科学家埋下希望的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西陵区滨江小学梅扬
在书的原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教师们简化这个过程,办法是:提出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要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计划、适用于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师和各种不同气质的孩子,又要能同新的课程设置、现有的直观教材、视听教材和各种新版的教科书联系起来。
这本书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探究-研讨”教学法。
兰本达提出“探究—研讨”教学法目的是让教师简化复杂的教学过程,让这种教学法有更大的适用面。
这种教学法就只有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比起我们现在的科学探究的七大环节简单很多。
在“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这一小节中谈到了“经历”。
在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我们经常谈到要让学生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
在未读这本书前,我浮浅的认为经历就是有参与过,有动手做过,有得出结论。
兰本达是这样阐述“经历”:我们认为,发现意义、领会意义的是经历、卷入、参与的结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不可能演化出意义。
然而,在没有经历、没有卷入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并不领会意义的学习。
有两个学习的例子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论点。
乔迪在幼儿园里整齐的队伍中站得笔直,面对着国旗高唱:“我的祖国叫人乱花花,甜蜜的土地出肝茶,为了你,我歌唱!”显然乔迪学会了按一定的次序发出这些音节来,并使这些音节合上一定的调子;可是他有没有经历过什么——有没有卷入什么呢?尽管老师讲过祖国的重要和自由的好处,乔迪唱这首歌时却没有想到任何意义。
无疑他听过这首歌,但
是听并不会激发出任何意义来。
乔迪学会了一首歌,但是他没有经历过。
他完全是背下来的,没有一点意义。
因为他现在可以参加上早操了,他的行为有了变化,但是从我们对经历这个术语的含义来说,他还没有过什么跟这首歌的内容有关的经历。
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贝丽尔对生长着的会爬会飞的东西都感兴趣。
一天,她正专心地注视着水缸里金鱼的运动。
她问金鱼是怎么呼吸的。
她姐姐信回答说鱼类通过把鳍刺伸入水里的气泡中进行呼吸。
贝丽尔卷入了这个问题。
姐姐的解释对她来说是有意义的,她可以想象出鱼这样呼吸的情景。
这是不是一种经历呢?过了很久暑假中的一天,贝丽尔的父亲带她到一个湖上去钓鱼。
当一条小狗鱼被钓到船上时,贝丽尔观察到了鱼的鳃盖发喘似地运动,注意到了鳃盖下面忽隐忽现的血红鳃瓣。
“它是在设法得到空气吗?”她问她父亲。
“不错,”他回答说。
“这些是鳃。
”“鳃是象肺吗?”再后来,贝丽尔俯身观看一池鲤鱼。
她注意到鱼象用手臂和腿一样用鳍使自己保持平衡。
她还看见它们在不停地往嘴里吞水。
她想,“这些水到哪儿去了呢?”也许你想和一位朋友讨论一下乔迪和贝丽尔的学习方法的不同。
这两种学习跟你曾经列表比较的自己上学时认为有趣的和没有趣的课程的因素有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呢?
书中两个例子让我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经历,乔迪学会了唱歌,是一种经历吗?如果他是理解了歌词,知道歌的意思,那他就是经历。
但他却是背下来的,乔迪唱这首歌时却没有想到任何意义,他没有卷进来,这种就不算经历。
而贝丽尔就真的是经历了,因为她在经历中有思考,她卷进来了。
这让我想起在课堂上学生热热闹闹做,然后做的最后也能得出结论,但学生是真的经历了还是假的经历,他们有没有真正理解活动的意义,他
们有没有真正在思考还是只是记得我在黑板上最后板书的结论呢?他们在遇到相似情境时有没有联想起我们在课堂上做的一切呢?说实在我对学生有没有经历也搞不懂了,因为我只是看到课堂上学生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去了解过在探究过程中他们的内在想法。
在课堂上我真的有必要把他们的真实想法暴露出来,这也是促进学生去经历的方法。
“结构体现意义的水平层次”这一节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有的时候在大人们看来,孩子们的陈述看起来也许完全不正确。
那么大人要不要马上进行纠正呢?如果要,又该怎么纠正法?”对这个问题我也有困惑过,例如在沉浮实验中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轻的浮,重的沉”,我当时想要不要把这个片面的看法纠正过来呢,不过最终我都没有这样做,书中的陈述肯定了我的做法。
如果我们接受对概念从最初步的理解到完整精确严密的理解之间,存在若干不同水平层次。
在每一水平范围内的理解都是“正确的”,又都是片面的、不精确不严密的。
接受了这样的看法,我们就可以来审查孩子们从支配具有沉浮结构的材料的经历中,所探求到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