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点介绍

合集下载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AFP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即急性弛缓性瘫痪,是一种病理状态,常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儿童麻痹症。

AFP可以导致肢体无力、无法控制和活动,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功能。

为了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这种病例,国际卫生组织(WHO)制定了相应的定义和监测标准。

本文将介绍AFP病例的定义,并探讨相关的监测方法。

一、AFP病例的定义根据WHO的定义,AFP病例应包括以下要素:1. 急性发病: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肢体瘫痪的症状,通常是在1-14天内。

2. 弛缓性瘫痪:患者的肌肉失去了张力和力量,导致肢体无力并且活动受限。

3. 不包括:下肢瘫痪仅由于外伤、脊髓损伤、先天性正常肌无力症等非感染性疾病所引起。

4. 年龄限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导原则,通常将AFP病例限定在15岁以下儿童。

二、AFP病例的监测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AFP病例在人群中的传播,各国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

以下是常用的AFP病例监测方法:1. 实验室检测:对于怀疑是AFP的病例,应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培养、抗体检测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确定病因,比如是否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

2. 临床观察:医生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的评估。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诊断AFP病例,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 疫情调查:对于发现的AFP病例,相关部门应进行追踪调查,包括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接触史和既往健康情况等。

这些调查可以帮助确定病例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疫苗接种:根据非政府组织(NGO)和国际卫生组织(WHO)的建议,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防止AFP病例爆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各国应对具有疫苗需求的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5. 数据收集和统计:各国和地区应建立完善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病例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急性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

• 2.高危AFP病例
• 指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 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 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 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 VDPV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 • • • • • • • • • • • • •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 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 5.阳性分离物运送 • 省级脊灰实验室应在分离定型后14天内将脊灰病毒阳性分 离物送达国家脊灰实验室。标本应冷冻运送,在送达国家 脊灰实验室时带冰且包装必须完整。标本的运送同时要符 合国家对标本运送的有关要求。 • 6.国家级实验室检测 • 国家脊灰实验室应按照《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采用 PCR、ELISA方法对送检标本进行脊灰病毒型内鉴定。对 上述两种方法结果异常的毒株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 和分析。
• (四)AFP病例随访
• 1.在麻痹发生60天后,要对所报告的AFP病例进 行随访。随访由县或市级疾控机构完成,随访必 须要见到病例本人,建议随访者为对该病例进行 过调查的人员。 • 2.随访时要填写“AFP病例麻痹随访表”,随访 表填写完成后要及时(麻痹75天内)上报市、省 级疾控机构。 • 3.在病例首次进行个案调查时没有明确临床诊断 的病例,力求在随访时能够得出明确诊断,以补 充个案资料。必要时组织省级专家组专家进行访 视。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文档资料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文档资料
18
4.3.3 在病例发生的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上医院 和病例所在村进行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调 查了解本地和病例周围儿童AFP病例的发生情 况,搜索是否有脊灰野病毒输入或具有神经毒 力的脊灰疫苗衍生株循环的证据。
4.3.4 采用入户调查方法,在病例居住地区至 少调查30名5岁以下儿童,若本村儿童不足30 名,要调查此年龄段的所有儿童,评价脊灰疫 苗接种率。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 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 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 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 发的神经炎);
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 本、临床怀疑为脊髓灰质炎的AFP病例。
5
1.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
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 不满2个月。
6
2 AFP病例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2.1脊灰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 性的AFP病例为脊灰确诊病例。
17
4.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
4.3.1 调查组的防控制机构组织由熟悉AFP病例 诊断的流行病学专家和神经内科或儿科医生参加 的调查小组。
4.3.2 及时对临床符合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采集粪便标本。神经科专家要对病例进行医 学检查,核实诊断(确定是否是临床符合病例); 了解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等情 况;并对所调查的对象拍摄病例的影像资料,以 便记录病例的残留麻痹情况和现场调查工作,分 析发病原因和脊灰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7
2.2脊灰排除病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脊灰野病毒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研究材料]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研究材料]
•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 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 月以内。
峰谷书屋
5
•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 称VDPV病例)
• 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该病毒与 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 异介于1%~15%之间 。如发生2例或2例以 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 (cVDPVs)。
峰谷书屋
6
• (二)病例分类标准
• AFP病例分类参照WHO推荐的病毒学分类 标准。省级专家诊断小组根据脊灰实验室 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 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
峰谷书屋
7
• 1.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 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
• 2.VDPV病例:从大便标本中分离出 VDPV,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 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峰谷书屋
11
• (二)主动监测
• 1.AFP主动监测医院
• 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 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 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 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 工作;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也应定期开 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各省还可根据实际情 况适当扩大主动监测医院范围。
峰谷书屋
12
• 2.主动监测工作的内容
• (1)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 的主动搜索;县级疾控机构应每旬对辖区内AFP 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
• (2)开展主动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到监测医院的 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 房、病案室等,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 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并 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 求开展调查和报告。

【免费下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AFP诊断要点

【免费下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AFP诊断要点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诊断要点一、定义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二、主要监测对象新发脊髓灰质炎病例(包括:输入性野型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三、鉴别疾病包括(一)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二)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三)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毒物性多神经病以及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四)神经根炎(五)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起的神经炎)(六)单神经炎(七)神经丛炎(八)周期性麻痹(三种类型的周期性麻痹)(九)肌病(重症肌无力、中毒、原因不明的肌炎)(十)急性多发性肌炎(十一)肉毒中毒(十二)原因不明的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十三)短暂性肢体麻痹四、各病种的诊断要点(一)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流涕,烦躁,腹痛,腹泄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诊断症状,经过1~日后症状希望消退,但数日后身热复起,全身不适感觉、肌肉疼痛、嗜睡,继而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上肢。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少数继续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血沉增快。

脑脊液检查:细胞数迅速降低蛋白量则增高形成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病毒分离: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1、病前1-4周有感染病史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可有感觉异常、末梢型感觉障碍、颅神经受累。

3、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4、肌电图有F波或H反射延迟、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及CMAP波幅下降等。

(三)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1、病初症状:发病前大多有上感症状,也有的起病时发热即出现脊髓损害的症状。

2、脊髓受损的症状:①.感觉障碍:病变水下以下呈横断性感觉障碍。

②.运动障碍:常见截瘫,有的病变延及颈髓,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点介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点介绍

2 诊断标准
诊断AFP的标准包括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 室检测结果和病程。
监测方,确保监测过程准确可靠。
2
方法二
指定监测责任人和团队,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3
方法三
制定监测计划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
监测工具和设备
工具一
电子表格软件,用于数据记录和分析。
工具二
医疗设备,用于对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工具三
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或电话访谈。
数据分析和报告
1
数据分析
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疾
报告
2
病的发展趋势和干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撰写报告,并向相关利益 相关者提供分析结果和建议。
2 流行病学特征
AFP在全球范围内有发生,但最常见于亚洲和非洲地区。
AFP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
1 目的
监测AFP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并控制疾病,以 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
2 重要性
AFP监测对于研究和预防该疾病的流行具有 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
1 监测指标
监测AFP的主要指标包括病例数、患病率、 病例报告率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 例监测要点介绍
本演示将介绍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关键要点,包括定义、流行病 学特征、目的和重要性、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监测方法和步骤、监测工具 和设备,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
AFP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1 定义
AFP是一种罕见的急性疾病,表现为肌肉无力、弛缓和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又称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一、AFP病例诊断要点: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高危AFP病例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病例)二、病例分类标准展开AFP病例诊断要点: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高危AFP病例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病例)病例分类标准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四、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五、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病例)。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指南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指南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指南AFP(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是指所有 15 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AFP 病例的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控制脊灰疫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AFP 病例的定义及监测指南。

一、AFP 病例的定义AFP 病例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疾病包括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单瘫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诊断 AFP 病例时,要排除以下情况:1、外伤(包括脑、脊髓、神经)、骨折、烧伤、烫伤所致的肢体瘫痪。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导致的肢体瘫痪。

3、周围神经炎等非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肢体瘫痪。

二、AFP 病例的监测(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维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二)监测内容1、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一旦发现 AFP 病例,应在 12 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2、病例调查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在 48 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详细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等。

3、标本采集在病例出现麻痹后 14 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标本应冷藏运输,在 7 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

4、实验室检测省级脊灰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及时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

5、随访在病例麻痹 60 天后,由县级疾控机构进行随访,了解病例的恢复情况,并填写随访表。

(三)监测指标1、 15 岁以下儿童非脊灰 AFP 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 1/10 万以上。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方案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方案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中国网 | 时间: 2006-08-08 | 文章来源: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卫办疾控[2006]93号为进一步落实《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更好地发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监测系统的作用,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 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

AFP主动监测报告制度

AFP主动监测报告制度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监测报告制度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2003年,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消灭脊灰目标,在《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的疫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监测报告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1、监测目的:及时发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避免迟报、漏报现象。

2、监测病例定义:2.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任何小于15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2高危AFP病例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定为高危AFP病例:(1)年龄小于5岁、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2)临床高度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年龄小于5岁,发热3天后出现弛缓性麻痹,麻痹时伴有发热,退热后,出现躯体或四肢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并出现不对称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重症伴有呼吸肌麻痹,无感觉障碍,后期肌肉萎缩,临床上不能排除脊灰的AFP病例)。

急性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
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1-2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由于计算错年龄,未报告,宣武疾控中心主动监测时发现。
案例2
2008年7月1日报告一本市怀柔病例经查患儿,女,9岁,6月13日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行走时摔倒6月24日前往怀柔区医院就诊,未报告6月25日就诊于朝阳区某医院,以格林巴利综合征收治入院。主管大夫当日填写AFP报告卡,并打电话给疾控办,无人接听。主管大夫下班前口头通知接班大夫继续报卡,并将报告卡放于公告板上。公告板放置东西较多,报告卡被遮挡。7月1日朝阳疾控中心主动监测时发现,报告由于未及时报告,造成患儿未能及时采集便标本。
主动监测数据报告
主动监测医院:
于次月3日前完成“医院AFP主动监测旬访表”,以报表形式报告所属区(县)疾控中心。
区(县)疾控中心:
收集辖区内主动监测医院的“医院AFP主动监测旬访表”,按年度汇总成“AFP主动监测年汇总表”,于次年1月15日前报市疾控中心。
各级医疗机构职责
(1)设专人负责脊灰疫情的报告管理,及时向区(县)疾控中心进行AFP双报及旬报;
AFP病例标本的采集
一般AFP病例只采集双份粪便标本,临床高度疑似脊灰病例和高危病例,需采集3份粪便标本(14天内)和脑脊液标本。
粪便标本:
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临床高度疑似脊灰病例、高危病例和0剂次AFP病例采集3份)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标本盒的1/2)置专用粪便盒内,-20℃保存。采集齐后3天内在冷藏条件下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
临床高度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年龄小于5岁,发热3天后出现弛缓性麻痹,麻痹时伴有发热,退热后,出现躯体或四肢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并出现不对称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重症伴有呼吸肌麻痹,无感觉障碍,后期肌肉萎缩,临床上不能排除脊灰的AFP病例)。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落实《2003-2010 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更好地发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监测系统的作用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 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 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 岁、接种OPV 次数少于3 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 例或2 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 个月以内。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 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

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 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如发生2 例或2 例以上相关的VDPV 病例则视为VDPV 循环cVDPVs。

二病例分类标准AFP病例分类参照WHO 推荐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范文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范文

附件1: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落实《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更好地发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监测系统的作用,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一)监测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

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
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
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二、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农二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AFP病例监测

AFP病例监测

以免出现AFP病例的漏报
谁进行主动监测?
AFP病例监测及报告-重点内容
AFP
AFP病例概念
监 AFP病例监测目的

要 AFP病例监测流程

发现 报告 调查 采样
随访
常见的AFP病例
AFP病例的报告
AFP病例网络直报
AFP病例的定义…
AFP
Acute 急性
Flaccid 弛缓性
Paralysis 麻痹、瘫痪

测 要
急性弛缓性麻痹(急性软瘫、周围性瘫痪)病例

要 病例分类

初报的AFP病例,均以【1.临床诊断病例】录入
疾病名称
AFP病例归类为【其他传染病】,下拉菜单中选择 【9825,AFP】
什么是AFP主动监测?
AFP
AFP主动监测医院监测人员每旬开展本院相关
科室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


要 求
县级疾控机构监测人员应每旬对辖区内AFP主 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
监 测 要 求
监测目的
AFP
通过高危人群监测,最大限度地发现真正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

测 无脊灰准备证实阶段(1991-2000年)
要 求
评价脊灰监测系统敏感性和特异性,灵敏度、及时性优先
维持无脊灰证实阶段(2001-2010)
已没有(二代病例)
表1 AFP病例快速报告记录表
医院报什么?疾控中心登记什么?
AFP
医院

报告内容: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
测 要
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
求 县级疾控中心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点介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点介绍

县级医院 28.4%
(三)个案调查 注意收集重要信息,如免疫史(尽量准确)、 未服苗及未全程免疫原因
(四)采便 1. 对所有AFP病例应采集双份大便标本用于 病毒分离。 标本的采集要求是: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 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每 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 大小)。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 肌张力减弱 肌力下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 (10)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谢 谢!

二、主动监测
(一) 范围: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 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 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医院 (二)主体:县级疾控机构、AFP主动监测医院 (三)时间:每旬 (四)方式: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 并与医务人员交谈 (五)处理:及时上报主动监测报表,发现漏报补 充报告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监测要点介绍
广东省疾控FP病例主动监测
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
调查
一、AFP病例报告及调查
(一)病例定义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 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 作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病例。
三、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 合病例的调查
(一)定义: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 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 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 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 以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监测要点介绍
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所 2011年5月
.
主要内容
AFP病例报告及调查 AFP病例主动监测 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例报告及调查
(一)病例定义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 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 作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病例。
.
(二)病例确定 根据报告的AFP病例和判定高危AFP病例的 定义,县(区)级疾控中心直接确定本县 是否出现了高危的AFP病例。 若发现了这种病例,县级卫生防疫站要及时 将此情况报告市、省级疾控中心。
.
(三)调查处理 调查单位:省、市、县(区)联合调查 调查内容:
1.病例调查 2. 采集大便标本 :5名5岁以下与该病例密 切接触的健康儿童单份大便标本 3.开展AFP病例的主动搜索 4.开展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
.
二、主动监测
(一) 范围: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 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 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医院
(二)主体:县级疾控机构、AFP主动监测医院 (三)时间:每旬 (四)方式: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
并与医务人员交谈 (五)处理:及时上报主动监测报表,发现漏报补
.
(三)个案调查 注意收集重要信息,如免疫史(尽量准确)、 未服苗及未全程免疫原因
.
(四)采便 1. 对所有AFP病例应采集双份大便标本用于 病毒分离。 标本的采集要求是: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 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每 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 大小)。
.
2.接触者标本的采集 以下情况应采集AFP病例的5名接触者(原则
.
(二)报告
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AFP病例情况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 城市在12小时、农村
未填 0.9%
省级医院 4.3%
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
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 地区级医院
疾控机构。
43.6%
村级卫生所 7.4%
乡级医院 15.5%
重点:市、县级医院
县级医院 28.4%
.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 急性起病 ➢ 肌张力减弱 ➢ 肌力下降 ➢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 (10)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充报告
.
三、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 合病例的调查
(一)定义: ➢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 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 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 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 以内
.
小结:监测系统评价指标
➢ 监测的敏感性 —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 ➢ 监测的及时性 — 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 — 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 — 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 — AFP病例大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80%; — 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 ➢ 监测的完整性 — 省级对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调查处理率达到
100%; — 旬报完整性
.
谢 谢!
.
上5岁以下)大便标本。 (1)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2)根据临床或流行病学资料高度怀疑为脊
灰的AFP病例; (3)死亡的AFP病例。
.
3.原始标本运送 (1)标本采集后要在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
验室,标本应冷藏运送,在送达省脊灰实 验室时带冰且包装完整。标本的运送要符 合国家对标本运送的有关要求。
意审核。
.
(六)分类
.
(七)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
异地AFP病例是指非本地户籍的AFP病例。 如病例麻痹前在本地居住35天以上,则不属 于异地AFP病例。
异地AFP病例归属原居住地县级以上疾控机 构管理。
异地AFP病例的报告、调查、采样送检、随 访等各项监测工作,由病例暂住地的县级 以上疾控机构负责完成。
(2)采集的标本应有完整的登记资料,一并 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标本标签登记要清楚, 标本送检表项目要填写完整 。
.
(五)AFP病例随访 1.在麻痹发生60天后,要对所报告的AFP 病例进行随访。随访由县或市级疾控机构 完成,随访必须要见到病例本人。 2.随访表填写完成后要及时(麻痹75天内) 上报至省级疾控机构。上传后注意核对,市级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