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及其研究方法PPT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史学概论》 马工程.ppt
二、历史主义观点
1.传统的历史主义
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论思想,历史主义形成于19世 纪初期。
※核心
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 ) 《当代史学主要 趋势》:历史主义思想的核心在于区别自然与精神, 特别是区别所谓自然的世界和所谓历史的世界,即区 别自然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和历史学所研究的世界。据 称,自然科学所关心的是不变性和永恒性的反复,是 为了发现一般原则,而历史学所关心的却是独特的、 精神的和变化的领域。
※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
教材上说,历史过程不能被直接感知和 观察,不能人为地复制,也不能搬进实验室, 这一点不同于自然科学或某些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的研究对象。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 必须以人类历史活动所遗留的痕迹 (即史料) 为中介才能实现。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则有自己独到的分析:有 人肯定地说,历史学家绝对不可能直接观察到他所研究的事 实。
尽管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的认识总是要打上自己主观意识的烙印,总 要受到阶级的、时代的局限,但随着人们的 历史实践活动的发展和历史过程本身的发展, 人类对自己历史的认识能力也不断提高,对 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相及其规律的认识也会由 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
讨论:
1.什么是规律? 2.历史中如果存在规律的话,它是 怎样表现的?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对历史现象 个别性、独特性的研究与历史规律性的思 想统一起来,从历史发展的、上升的趋势 去理解和评判历史,从而避免把历史事物 的独特性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对立起来的 偏向。
※要重视基本的历史联系,既要把问题放 到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中考察其前因后果, 还要注意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特别是与 一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 联系,同时,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 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而 这一切,又一定要建基于对历史发展的总 体趋势的辩证的、宏观的把握之上。
中国的史学与历史研究方法
与考古学的关系
考古学为史学提供实物证据,丰富历史研究内容 史学为考古学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框架 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推进历史研究的发展 考古学和史学的结合,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展的中
第 五
未国 章
来史
发学
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经济学、社会学等 数字化研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历史研究 国际化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成果 公众普及: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提高公众的历史素养
中国史学在国际 史学界的地位: 中国史学具有悠 久的历史和丰富 的研究成果,在 国际史学界具有 重要地位。
中国史学的影响: 中国史学的研究 成果对国际史学 界的研究具有重 要影响,许多国 际学者都从中国 史学中汲取营养。
中国史学在国际 交流中的作用: 中国史学在国际 交流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促进了 国际史学界的交 流与合作。
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 能技术进行历史研究
采用跨学科的方法, 如社会学、心理学、 经济学等,丰富历史 研究的视角
加强历史研究的国际 化合作,吸收国外先 进的研究方法和理念
加强对历史研究的应用, 如历史教育、文化遗产 保护、旅游开发等,提 高历史研究的社会价值 和影响力
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 合
新史学研究法
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研究,强调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考证 研究范围:不仅局限于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还包括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 研究视角:注重从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科与中
第 四
的其国 章
关他史
历史说课ppt课件
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在历史课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问答互动等形式进行互动式教 学。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感谢观看
THANKS
历史说课ppt课件
目 录
• 历史课程介绍 • 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 • 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 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 历史课程的教学资源与支持
01
历史课程介绍
历史课程的重要性
培养人文素养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 的发展历程,培养人文素养和人文精 神。
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现代历史
总结词
中国现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 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
VS
详细描述
中国现代历史包括1949年至今的历史, 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 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以及中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通过学习中国 现代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和发展道路,培养社会主义价 值观和世界观。
书。
《世界史纲要》
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历史,有助于 学生了解全球历史的发展趋势和
相互影响。
《史学研究方法》
深入浅出地介绍史学研究的基本 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提高历
史研究能力。
网络资源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提供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方便学生查阅。
史学研究网
历史学及其研究方法
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
从革命史观——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 从现代化史观—— 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文明史观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从革命史观从现代化史观从整体史观从文明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历史学及其研究方法
一、历史学的基本概念
史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
综合活动。
是具有特殊性、综合性、整体性、真实性的具
体的和实证的科学。
(二)实物史料:
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实物史料: 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 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 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 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 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 确的判断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 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 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文明史观 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 革命史观 历史。
中国历史学相关研究与创新的方法
02
中国历史学创新方法
跨学科融合
历史学与哲学
借助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深化对历 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历史学与文学
通过文学叙事和语言艺术,生动再 现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
历史学与社会学
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历史 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模式。
历史学与自然科学
借助自然科学技术和手段,如数据 挖掘、年代测定等,提高历史研究 的精度和深度。
《中国历史学相关研究与创 新的方法》
2023-10-28
目录
• 中国历史学研究方法 • 中国历史学创新方法 • 中国历史学研究与创新的关系 • 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未来趋势 • 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实例分析
01
中国历史学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 读,探究历史事件、人物、社会制度等方 面的情况。
创新推动研究的发展
创新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观点,为学术研究 提供新的方向和新的动力。
创新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 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创新能够促进学术研究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学术 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研究与创新相辅相成
研究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推动研 究的深入和发展,两者相互促进
、相互依存。
考古学与历史学的跨学科合作,可以促进对古 代社会的深入研究,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社会学对历史学的应用
社会结构研究
社会学对历史学中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 制度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社会变迁研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学可以帮助历史学家了解社会变迁的机制和 过程,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对历史学中的人物心理、社会舆论、 民意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历史研究课件.ppt
三、史料的鉴别和评价
• 确定历史文献的真实性 外部批评 • 外部批评过程关注的不是一次文献的内容,
而是一次文献表面的或宣称的出处是否和 它实际的出处相一致。 即:史料产生 年代的鉴定、史料作者的鉴定、伪书的辨 别。回答:资料真实吗?是原本吗?谁是 文本作者?在哪里写的?什么时候写的? 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 1.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 2.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
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 3.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
的评判分析。 • 4.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 5.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 6.开拓新的 研究领域。如少数民族教育史以及古
说或其他口头语言形式为后世保留过去事件的记录。
•
(3)遗物
•
(4)定量材料,人口普查记录、学校的预算、
上课出勤记录、教师的成绩登记表、测验分数和其
他数字数据的汇集都可以为历史研究者提供有用的
资料。
• 3、二次文献:某个文件或其他类 型的记录信息(如录像带),其中作 者讲述了某个自己不在现场的事件或 情形。二次文献的作者叙述依据的是 目睹过事件或参与了事件的个体的描 述或记录。例如,许多报纸文章和电 视新闻广播都是二次文献。
二、史料的搜集
• 史料,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经过 的记述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实物或遗 迹,可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 口传史料。
• 包括:
• 1.零次文献
• 2.一次文献
• 1、零次文献 :是有关各种题 目的二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的电 子或纸质的索引。进行历史研 究的文献检索通常以使用某个 零次文献开始。
•
• 2、一次文献 :是指从过去保留下来或者目睹 或参与了某个现象的个体为记述该现象而创造出来 的信息源(如日记、歌曲、地图、一组测验成绩)。 在历史研究中,几乎任何一个物件或口头叙述都可 以成为一次文献。
教育研究方法 第九章 历史研究方法
韦伯的“卡里斯玛”概念主要用以表征 一种特殊人格的非凡魅力。
1、探寻现实的研究问题的历史渊源
举例:《交往教学论》 问题:论证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对教育形态起源的历史追问 ——从教育实践层面所做的历史考察 对教学形态起源的历史考察 ——对“教学本质”观的历史考察
举例:
《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现实问题:我国许多大学移植了美国等 发达国家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但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什么?
(二)为现代教育实践提供启示 (三)帮助教育者对未来可供选择的教育方
案作出界定和评估 (四)开拓新的教育研究课题,提供新的研 究思路与方法
四、历史研究方法的步骤:
(一)明确研究的问题
(二)搜寻历史资料 (三)鉴别和评价历史资料 (四)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解释
历史研究的缘起
7、教育文化史(如人种学、人类学、社会学、技术) 例:巴顿,H.W.,&Provenzo,E.F.,Jr.(1989)《美国 教育与文化史》(第二版)Ea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8、教育规划和政策史 例:泰克,D.,&汉瑟特,E.(1982)《高尚的经理:美国 公立学校的领导阶层,1820-1980》 New York : Basic Books 9、教育历史评论 例:卡诺伊,M.(1994)《逝去的梦想:美国种族政治和 经济学说》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主要教育撰稿人历史传记; 例:卡卡,S.(1970) 弗雷德里克·泰勒:《个性与创新 研究》 Cambridge :MIT Press 5、教育主要分科使,例如学校质量鉴定和入学规定、课程 设置、招生、财政、目标、组织与行政管理、人事、社区教 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 例:库班,L.(1993)《教师是怎样教的》(第二版)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6、教育机构史(如函授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学院 和大学、职业学校、军事教育以及研究组织) 例:诺尔斯,M.S.(1994)《美国成人教育运动史》(修改 版)Huntington,NY:Krieger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是一门研究过去事件及其背景的社会科学。
历史学家用记录方法,利用客观可靠的原始资料,分析评论历史上的事件,了解其历史过程,发展和演变对当前社会的影响,形成新的认识。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旨在揭示历史的内涵,以求全面准确地研究和理解历史。
一、历史学的客观实证法历史学的客观实证法是由汉斯‧普拉特提出的。
它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性方法,以及客观真实的原始资料为基础,对历史学进行考察和研究。
为了完成客观实证,历史学家需要收集大量可靠且重要的原始材料,进行记录、整理、反复反思、归纳解释,从而绘制出发生过的历史场景,以便深入挖掘历史事实的内涵,客观准确地分析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联系历史学的发展脉络法联系历史学的发展脉络法是20世纪后期中外历史学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它侧重于研究历史事件之间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将历史进程看作是历史规律遵循的大脉络变化,以此来深入分析历史发展的脉络,弄清历史细枝末节的关系。
它以协调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和严谨的历史学思维方法为重点,给历史研究添加新的方法论观点,充分发掘历史的普遍规律,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历史中的事件,以及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三、文化历史学的交叉法文化历史学的交叉法是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将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信息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思想与方法融合起来,协同探讨和比较打破时空界限,探索历史主体结构体系中潜在的规律及历史文化实践变化的历史景象。
交叉法重视知识边界的扩展和研究相应的文化领域,加深对历史过程的分析,从而更好的发现和理解历史的内涵和本质规律,丰富历史学的范畴和研究视角,以及辅助历史史料的挖掘和整理。
四、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是从19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研究方法,是将历史发展的细节单元置于有关历史背景之中,着重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中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从而对比其主要特征。
该方法还涉及对细节事物进行比较调查,以及对特征的特征及其比较特点的分析,重点分析与众不同的特征,以推知历史上事物的发展脉络,从而解释出历史呈现出的普遍规律与细微变化。
第五章 历史研究法PPT课件
1
杨贤江在其著作《新教育大纲》中说“自 有人生,便有教育”。原始人群活动遗迹 的不断发现,将人类存在的历史不断向前 推进。重庆巫山县发现的化石经测定,距 今约有200万年的历史。因此,中国教育也 已有两百万年的历史了,各个时期的统治 者都会出台不同的文教政策,会涌现众多 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这些都是人类宝贵 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有着 重大的借鉴意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离 不开历史法。
生的教育事件)
其次,在研究过程上,按照历史的时间顺
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的全过程,包括它 的每个发展阶段。 2.具体性。(丰富而具体的史料) 3.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概念、判断、推 理)
9
四、历史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
(1)历史研究的可靠性不能确定。
历史是按年代顺序,经历了一个时空错综复杂的 发展过程,而历史文献常常是滞后记载,历史史 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统。由于搜集和考证分析这 些史料的困难,影响到问题的可靠性。
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 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 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5
用历史法研究教育,主要涉及教育实际和教育理 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这里所说 的教育实际,指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文教政策、 教育实施状况、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社会上的 教育变革与教育家的教育实际活动等;这里所说 的教育理论,包括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论, 教育思潮以及教育流派的理论观点等。
至
11
以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完整地认识教育发 展史的基本脉络,包括中外教育史从古代、 近代到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研究。 如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 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宋元明清各时 期教育发展情况,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发 展关系,道德教育,课程教材的发展,教 学原则方法的演变,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发 展等都可以用历史法来研究 。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的意义
历史研究:了解 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为历史 研究提供基础
社会认知:通过 历史了解社会变 迁、文化传承, 提高社会认知能 力
价值观教育:通 过历史学习,培 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
决策参考:为政 府决策提供历史 借鉴,提高决策 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
史学的起源和发展
史学的起源: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都有史学记载 史学的发展:从古代到现代,史学经历了从口述到文字、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 的发展过程 史学的分类:包括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
学术诚信:尊重历史事实,不篡 改、伪造历史
学术伦理:尊重他人研究成果, 不抄袭、剽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引用 文献要注明出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道德:保持学术独立,不因 利益而歪曲历史事实
史学研究的学术评价和引用规范
学术评价:客观公正,尊重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引用规范:注明出处,尊重知识产权,避免抄袭和剽窃 学术伦理:遵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成果,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推动学术发展
史学概论的学科特点
历史性:以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为研究对象
实证性:注重史料的搜集、 整理和考证
综合性:涉及历史、哲学、 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批判性:对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
价和批判
创新性:不断探索新的研究 方法和理论,推动学科的发
展和进步
史学概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历史学的升华
现代主义 史学:强 调历史研 究的现代 性和多元 性
史学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理论与方法
——(法)雷蒙·阿隆:“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 死者的生活。”
“有关过去的意识是由历史的存在构成的,而人真正地有一个过去,只 是由于有一种关于过去的知识,因为只有这种意识才有引起对话和选择的可 能性。”
第三十一页,课件共有231页
3、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4、田昌五:《历史学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5、赵吉惠:《历史学概论》,三秦出版社1986年。
6、姜义华、瞿林东等:《史学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
第十七页,课件共有231页
7、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年。
4、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史学史研究》
5、华东师范大学海外研究中心《海外中国学评论》 6、History and Theory 7、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课件共有231页
第一节 历史 历史学 历史科学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231页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对象、内 容体系和学科特征。
2、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 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与史学理论的关系。
第十六页,课件共有231页
参考书
国内书目:
1、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
上、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吴泽:《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
一、什么是历史 (一)定义
古汉语: 史书或史籍。
古希腊语:
探索、调查、研究;学术、知识、 经验……
第二十四页,课件共有231页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 辑室编):
历史学主要研究方法
历史学主要研究方法Historical studies primarily utilize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past. Having this understanding allows historians to reconstruct and interpret events in order to gain insights into human behavior, societal progress, and the impact of historical events on contemporary issues.历史学主要利用各种方法来理解过去。
有了这种理解,历史学家们可以重建和解释事件,以获得对人类行为、社会进步以及历史事件对当代问题的影响的见解。
One method commonly used in historical studies is the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primary sources. Primary sources, which include documents, artifacts, and other materials from the time period being studied, provide firsthand accounts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can offer a direct look into the thoughts and experiences of people from the past.历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对一手资料的审查和分析。
一手资料包括研究时期的文件、古物和其他材料,提供了历史事件的第一手描述,并可以直接了解过去人的思想和经历。
Another method crucial to historical studies is the use of secondary sources, which are works that analyze and interpret primary sources. These include scholarly articles, books, and other publications that provid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analysis, allowing historians to g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vents and people they are studying.历史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二手资料,即分析和解释一手资料的作品。
历史研究方法PPT课件
2、计量史学方法
计量史学方法就是把数字方法用于历史 研究的方法
计量史学方法的功能:
(1)促进历史研究摆脱单纯的定性 分析的局限,而逐渐形成定性分析与定 量分析相补充和结合的新的研究方式。
(2)促进经济史(包括农业史、工业 史、商业史)、社会史(包括人口史、 家庭史、妇女史)和心态史、政治史等 史学领域向以研究社会为主的各门社会 科学和软科学接近和交汇,促进历史与 现实的对接。
一、史实分析法
历史研究的方法是由历史科学的研 究对象、任务和与之相应的历史认识的 层次和特点决定的。
1、一般方法
(1)分析与综合 (2)具体与抽象 (3)历史与逻辑
如:中央苏区史研究
2、专门方法 (1)系统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阶级分析法 (4)计量分析法
二、历史表述法
1、史著的体裁 (1)编年体
(法)布洛克:“比较史学之父”
(英)巴勒克拉夫:“如果我们把比较史学说 成是历史研究未来最有前途的趋势之一,恐 怕没有什么过错。”
比较史学方法的功能:
①运用比较史学方法有助于认识各种历史现象 和过程的共同性和各自的特殊性,认识各民 族和国家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进步性。
②运用比较史学方法进行跨民族国家之间的历 史比较研究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人民 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河北教育出 版社 2000版;
❖ 4、方志远《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江西 社会科学》2007(6);
❖ 5、李根蟠《历史学习与研究方法漫谈》,中 国农史》 2004(2);
❖ 6、荣颂安《当代史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趋 势》,《国外社会科学》1985(5)。
《如何学好历史》课件
增强沟通能力
历史故事和事件可以作为 沟通的桥梁,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他人和表达自己 的观点。
塑造价值观
历史人物和事件可以启发 我们的价值观,帮助我们 形成对社会和世界的正确 认识。
历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传承文化遗产
历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 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本 民族的文化遗产。
学术竞赛
参加历史学科的学术竞赛,锻炼自己 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拓展对 不同学术观点的了解。
学术活动
参加历史领域的学术会议、研讨会和 工作坊等,与专家学者交流学习,提 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视野。
05
历史学科的学习评估与反 馈
定期自我评估和反思
总结学习成果
定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掌握的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
定期评估学习进度和效果,根据实际 情况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确保学习 目标得以实现。
确定重点与难点
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和课程要求,确定 历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 进行学习。
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建立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轴、大事年表等方式, 建立历史事件的时间观念,把握
历史发展的脉络。
记忆重要日期
对于重要历史事件的日期和时间 节点进行记忆,有助于更好地理
03
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选择一本系统、全面的教材作为 学习基础,有助于建立历史知识 体系。
参考书
选择一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参考 书,以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深 入了解历史细节。
网络资源和数据库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历史资料,如 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等,有助于拓宽 知识面。
数据库
使用专业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 等,可以获取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 高质量学术资源。
史学理论与方法课件
社会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总结词
社会史学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进 程,探究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
详细描述
社会史学采用量化分析和叙事研究的方法, 探究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结词
社会史学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是影响历 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社会群体和社会关 系的形成和发展。它探究社会结构的变化和 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它们对政治、经济和 文化发展的影响。
02
详细描述
新文化史学认为文化因素是推 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关注 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符 号、意义系统和价值观。它主 张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人 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 的理论和概念,深入探究文化 的形成、演变和影响。
03
总结词
新文化史学关注微观层面的研 究,探究个体、群体和社会如 何通过文化建构和认同形成历 史记忆和社会关系。
史学理论与方法课件Fra bibliotek目录• 史学理论概述 • 史学研究方法 • 史学理论流派 • 史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 史学理论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史学理论概述
史学理论的概念与特点
史学理论的概念
史学理论是对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方法和原则的阐述,旨在指导历史研 究实践并提升历史学的科学性。
史学理论的特点
史学理论具有跨学科性、批判性、反 思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它借鉴和吸收 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研究 实践进行批判和反思,指导历史研究 的开展。
详细描述
全球史学认为历史发展是全球 性的过程,不同文明之间相互 影响、交流和互动。它关注跨 国现象和全球进程,探究不同 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及 全球性事件和趋势的影响。
总结词
全球史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 法,借鉴人类学、地理学、国 际关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概念 。
历史研究方法
• 2.推理法: • 1)利用史实判断“大前提、小前提、史实、结 论”等是否正确 • 2)利用历史概念判断推理 • 3)利用史学观点判断推理 • 3.计量史学 • 让历史上的数据呈现历史 • 4.口述史学方法 • 从重大历史事件中的 • •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史料 史料解释(对历史原材料的解析、阐释) 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简介,历史事件 的概况或发展过程的直接描述) • 历史观点 • 历史评价(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件给予较客 观、公正的评价或议论)
• 历史的研究方法 • 1.最基本的方法:搜集与考证材料的方法,即 考据。 • 2.推理法 • 3. 计量史学 • 4. 口述史学方法 • 5. 导向法(运用一定的史学观点研究历史) • 6. 比较史学 • 7.心理史学方法 • 8. 跨学科史学方法
• • • • • • •
1.考据:搜集与考证材料的方法。 搜集材料 1)今人的研究文献 2)史料:文物、历史文献、文学作品、传说等 考证材料 1)广泛利用各种史料及其他学科知识 2)去伪存真、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 明某件事情成立 ) • 3)尽可能使用各种原始史料和可信度高的史料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历史研究必须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 (二)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 (三)在社会历史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用 社会存在揭示社会意识的科学途径; (四)立足于研究对象整体,“系统地研究问题”; (五)用历史的观点考察问题; (六)逆向考察法; (七)历史比较法; (八)阶级分析方法。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_课件
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包括传世文献、 档案、文学作品(以诗证史)、碑刻、摩崖石刻、甲古 文、墓志等;实物资料包括化石、遗址、出土文物、墓 葬(如广西桂林灵川县发现的清朝坟墓)、寺庙等等,实 物资料是重现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的重要依据。
高考题例
2006年上海: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 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 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 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4)回忆录,调查材料,新闻报道等类史料时要谨慎从 事。回忆录,调查材料,新闻报导等类史料都是既包含 有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研究历史要多使用第一手材料
总之,在对史料的真实性进行审定时,要具体内容具体 分析,既不要轻信,也不可轻率否定。要认真地从不同 倾向的史料中,找出真实可信的内容,供考证史实之用
.从此一发而不可止. 但是书中有许多夸张(他听到的传说)的描
写:
日本“君主有一大宫,其
顶皆用精金为之……”中国、印度“黄金盈野……”记述
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
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一家是威尼斯 城的商人。其父亲和叔父在黑海沿岸经商时,曾与元 朝使臣一起出使罗马教廷。1271年,波罗一家经教皇 同意回元朝复命。年轻的马可波罗为忽必烈器重,多 次受命出使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 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 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 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 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 ,且游 历中国各地,于1295年才回到威尼斯。
专题27.史学理论(共16张PPT)
2.古代中国的修史 (1)修史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国家行为,由国家任命的太史令、著 作郎、起居郎等史官和专门设置的修史局、史馆负责。为前代修史 多由宰相监修。所修之史被定位为“正史”,以区别于各类别史、 野史。私人修史,基本上是国家修史的补充。 (2)修史的目的是维护和强化国家的统治秩序,具有强烈的政治 性。 (3)修史所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关系王朝兴亡盛衰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活动。 (4)修史倡导“据事直书”,反对“曲笔”,要求不掩恶,不虚 美,因此治史者被要求兼具史德、史学、史识与史才。但是,在很 长一段时间中,史学的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仍是传统经学;判断善 恶美丑的标准,仍是由儒家伦理道德所主导的。
(3)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辨别 ①同一历史事实在被叙述时可能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时代背景和叙述主体的立场、利益、认识等,从而形成 不同的历史叙述。 ②历史叙述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一定能完全客观地反 映历史事实。 ③多则历史叙述中的共同点,通常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 历史事实。
(4)历史结论:是人们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 件总结性的认识,包括对现象的性质、意义、 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如鸦片战争是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5)历史观点 ①概念: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现象的评价。 ②特点:是以某一个或某些历史事实为依据 产生的;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产物。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不能准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确记述作者的事迹,A项错误;材料没有 与其他相关研究著作比较,故B项错误; 版本的新旧与接近历史真相的程度没有
必然联系,C项错误。
预祝同学们金榜题名!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廷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时带有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三、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6、上网搜索
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
从现代化史观—— 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从整体史观—— 从文明史观——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 世界殖民体系;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 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的地方。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 行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
…… 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 ①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所以乙说…… ③因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所以丙说…… ④因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亚洲的觉醒,鼓舞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所以丁说……
思考: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运用何种史观会评价 较高或较低?并请说明理由。
评价较高
评价较低
通商口岸
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扶清灭洋”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洋务运动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 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 较大差距。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 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 面。
▲▲▲按史料价值: 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含义: (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 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 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 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 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史观解读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 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 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文明史观 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⑵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学及其研究方法
一、历史学的基本概念
史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 综合活动。
是具有特殊性、综合性、整体性、真实性的具 体的和实证的科学。
二 、史料的分类
▲▲▲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
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 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 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 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如:电子邮件、BBS 跟帖 等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 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
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 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二)实物史料:
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实物史料: 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
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 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 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 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 确的判断
(三)口述资料:
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 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 革命史观 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 社会史观 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
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
从革命史观——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