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_五大道_历史街区道路交通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共享性评价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共享性评价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interfac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pace and the external urba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It complements the urban public space shar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n the sharing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 of other types.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public space; 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 shared quality; the Fifth Avenue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开始显现出来。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更新建设的存量空间资源,尤其是其公共空间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类空间。

然而,目前大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已有的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视角有限,且与人群活动比较割裂,未能结合人文环境进行更新建设有关。

本文选取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共享性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总结,并对邻接不同功能界面、不同时段的公共空间人群活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旨在结合人群活动情况,从城市公共空间共享性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进行评价,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深入的研究或更新改造奠定基础。

1 历史文化街区及城市公共空间共享性理论研究现状1.1 历史文化街区现状概述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生活和建设中均发挥着难以替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是宝贵的存量空间资源,具有转换为城市活力场所的巨大潜力。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1天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缩影。

天津市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五大道”历史街区是最负盛名的一处。

五大道历史街区是天津近代汉族社会的缩影,也是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的见证。

这里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还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是保护和更新的重要内容。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概述:空间肌理是指建筑与城市呈现的形态、结构、组织等,是城市形态和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建筑高低错落,兼顾公私离合。

五大道历史街区以西洋建筑为主,建筑高低错落,体现了空间层次感。

一些建筑的庭院设计非常出色,既保护了私人空间的隐秘性,同时也有利于光线和空气的自由流通。

二、强调对称、平衡,构建空间秩序。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格局强调对称、平衡,既体现了建筑形式之美,也符合东方文化的审美习惯。

三、强调景观形态,注重城市演进。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形态多样,既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也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城市景观建设的过程和成果,也体现了城市演进的历程和特征。

保护和更新中的空间肌理延续与重构:为了保护和更新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和传承。

一、立法保护。

天津市政府正式颁布了《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保护条例》,在立法领域对市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

二、重视管理。

为了加强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管理,天津市将其划分为文化旅游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修建和改造的规划,以确保其空间肌理的延续和重构。

三、传承优秀传统。

在保持历史文化遗产原貌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新的元素,更新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接纳这些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PPT精选文档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PPT精选文档

张作相旧居
方先之旧居
伪满洲国领事馆
香港大楼
许氏旧居
孙殿英旧居
2、 历史演变
1949年,五大道的住户大部分逃离大陆。 1950年—1966年,是当时的市领导集中居住的地方。 1966年,文化大革命,工农兵进驻(大量贫民阶层)。
1976年,唐山大地震,居住环境急剧恶化,产生大量违章建筑。
2、历史演变
以2-3层为主花园别墅和西式洋房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丰富多彩的历史典故和名人旧居
方先之旧居
张作相旧居
庆王府旧址
历史上居住在五大道的人,商人企业家并不 多,最多的是倒台的皇族、下野的总统、失 势的督军和落魄的官僚,他们是很多重大事 件的幕后。
香港大楼
室内高尔夫
五大道深邃内敛的街道风格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2.五大道定位
文化定位:
世界水准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街区
特征: 1、完整性和真实性。 2、故事性和神秘感。 3、温和的自然演进。
整体定位:
安静幽雅的历史文化街区
准确定位——安静幽雅的历史文化街区
土地使用现状图
功能定位:
高档居住区
兼容服务配套和企业会所的综合功能区
土地使用规划图
安静幽雅 良好维护 经济上可行
容纳丰富多元的混合使用功能,居住配套完善(包 括学校、医院、运动场、公园、教堂等配套设施).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就五大道有代表性的近430 幢文物和风貌建筑的设计风格 来看,其中 英式89所 意式41所 法式6所 德式4所 西班牙式3所 中西合壁式3所 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一处,堪 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1、区位和范围
五大道是天津市总体 规划确定的十四个历 史文化街区之一。

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开放利用情况研究

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开放利用情况研究

672022.08 /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Inheritance 建筑文化·传承2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特点分析要研究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开放利用,首先要明确它的价值,即为何要进一步考虑让五大道更加开放,为何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体验五大道。

2.1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见证天津五大道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以南,内环线与中环线之间,历史上曾是英租界的高级住宅区。

它占地面积为194.6 hm 2,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19.9 hm 2。

五大道的历史是跌宕起伏的。

1902—1919年,英租界开始扩张,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发展的要求,英租界开始将原本位于低洼处的五大道地区改造为工业区和住宅区。

这里也曾是清代遗老遗少和军阀政客的避难所,见证了近代史上无数的大事件,不少史上留名的重要人物都在此有故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里曾是市领导集中居住的地方,到20世纪60年代后,这里又变成老百姓的集中住宅区。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天津市也受到了影响,大量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居民在这里搭建了许多应急住所,导致后来产生了不少违章建筑。

 时至今日,这里仍然是天津地区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区。

可以说,天津五大道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巨变的见证,每一个历史时期也都在它身上留下了独有的印记。

2.2反映时代特色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五大道上“小洋房”众多,且各有特色,代表着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

如此多样的西洋建筑风格在一片东方大陆上被集中展示出来,并与当地的文化碰撞融合,无疑是罕见而珍贵的。

如果将天津五大道内的建筑风格按照地域来划分,可以见到来自英国的英式建筑、法国的法式建筑,还有德式、意式、西班牙式建筑等。

从建筑风格上分类,可以在天津五大道内看到哥特式住宅、带有拱券的古典主义风格住宅,以及大量的折衷主义建筑,特别是中西风格合璧的建筑,还有一些简约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大多由外国建筑师或当时留洋归来的中国留学生设计,可以说成了世界的一个小缩影。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天津市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天津市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分析

学号《城市规划原理B》结课论文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成绩天津市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分析摘要:在我国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建设性破坏”是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及演变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次基础上,针对目前在该历史街区的保护欲更新中,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城市设计规则与规划控制提出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天津五大道地区发展总体规划优化策略正文:600年的天津文化从三岔河口蔓延开来,纵横交织的老街犹如根须,见证了城市的风云变迁。

而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拓宽,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陈旧简陋的老街似乎离现代化生活越来越远,一些老街被拆除,逐渐被人遗忘。

从规划部门了解到一批老街区从地图上消失,官银号菜市街、西王家台大街、王家楼大街、县阁前街、张公祠前街、小土桥大街、小闸口大街、三义庙街……随着城市的发展,一批又一批老街从地图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气息浓郁的现代商业中心。

关于城市现代化建设与老街区、老建筑保护关系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

有观点认为,老街附近的居民大多数生活条件差,居住面积狭小、生活设施不完善给居民带来了困扰。

而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穆森则认为:“保护老街区与改善居住条件其实并不矛盾。

北京在旧城房屋保护方面,采取了‘疏散、改善、修缮’的办法,即首先进行旧城人口的疏散,人口疏散出去后,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然后修缮老旧房屋,提高旧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009年5月份,10名文物保护专家联合署名的《关于整体保护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紧急呼吁》被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历史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始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一.研究区概况1.1天津租界区的形成及对天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天津起源于古代的卫城。

1860年后,列强沿海河开辟九国租界,沿海河两岸向下游呈带状发展,城市重心向东南偏移。

五大道调研报告1

五大道调研报告1

五大道墙体的类型及构造要求天津的五大道是指坐落在天津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型地区。

这里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共有道路22条,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历史上这里曾是英租界的“墙外推广界”,地势低洼,后被填平,各国建筑师纷纷在此建造房屋。

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

这些风貌建筑从建筑形式上丰富多彩,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

这里的建筑大多都建于明国时期,好多都为砌体结构。

以下是对五大道建筑个细部的详细介绍:砖墙的组砌方式为了保证墙体的强度,砖砌体的砖缝必须横平竖直,错缝搭接,避免通缝。

同时砖缝砂浆必须饱满,厚薄均匀。

常用的错缝方法是将顶砖和顺砖上下皮交错砌筑。

每排列一层砖称为一皮。

常见的砖墙砌式有全顺式(120墙),一顺一顶式、三顺一顶式或多顺一顶式、每皮顶顺相间式也叫十字式(240墙),两平一侧式(180墙)等。

一、砌块的材料与类型1.按材料分:普通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利用各种工业废料制成的砌块(炉渣混凝土砌块、蒸养粉煤灰砌块等);2.按构造形式分:实心砌块和空心砌块;墙厚名称 习惯称呼 实际尺寸/mm 墙厚名称 习惯称呼 实际尺寸/mm 半砖墙 12墙 115 一砖半墙 37墙 365 3/4砖墙 18墙 178 二砖墙 49墙 490 一砖墙 24墙240二砖半墙62墙6153.按功能分:承重砌块和保温砌块等;4.按尺寸和重量分:大、中、小型砌块三种类型。

二、砌块墙的组砌与构造要点1.砌块排列设计应满足的要求:排列设计就是把不同规格的砌块在墙体中的安放位置用平面图和立面图加以表示。

排列要求:错缝搭接;内外墙交接处和转角处应使砌块彼此搭接;优先采用大规格的砌块并尽量减少砌块的规格;当采用空心砌块时上下匹砌块应孔对孔、肋对肋扩大受压面积。

城市安全学概论

城市安全学概论

城市安全学概论调研报告——五大道调研调研地点:天津市五大道建筑群调研时间:2018年5月24日1.背景介绍1.1.调研对象五大道是天津十四个历史保护街区之一,共有22条道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是城市最重要的近代文化保护区和历史建筑密集区。

街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河西区交界处,四至为西康道、马场道、南京路和成都道,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形成的原英租界高级住宅区;区域由略带弯曲的方格路网分隔,整体风貌以欧式建筑和肌理为主,街巷空间连续统一中赋有变化。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天津城建部门为了统一管理,按照由北至南的顺序,将这一地区东西走向的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及马场道等统称为"五大道"地区。

五大道地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建筑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

1.2.区位及周边环境状况天津的五大道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

1.2.1.人员拥挤天津市五大道是天津著名的景区之一,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参观游览北部边界的南京路是天津最繁华的街道,南京路位于天津市区的中心部位,人们心目中的天津第一路,其改造具有窗口意义,五大道临近的路段沿途建有国际大厦、港澳大厦、外贸商厦、国贸大楼、天津音乐厅等建筑,是天津重要的城市发展集群。

整个区域日常的人流车流比较繁忙,是天津市最拥挤的人员聚集区。

1.2.2.周边高层耸立距五大道区域一公里以内的高层建筑有犀地大厦、世家新苑、合心园大厦、金帆大厦、君悦大厦、世纪都会、宏达大厦、亿霸大厦、华侨大厦、诚基中心、富力中心、和平公寓、安德公寓、荣华公寓、浦江大厦、国际贸易中心、联合信用大厦、新华大厦、汇融大厦等。

1.2.3.周边教育、文化繁荣距五大道区域一公里以内的大学有天津大学主校区、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主校区、天津财经大学马场道校区、天津医科大学广东路校区、天津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中小学有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天津第十一中学、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九十中学、益中学校、天津市一中、双凌中学、天津市海河中学、耀华中学、建华中学、上海道小学、昆明路小学、马场道小学、天津市实验小学等。

时间发现 空间理解——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

时间发现 空间理解——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

时间发现空间理解——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作者:朱雪梅杨慧萌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2期朱雪梅杨慧萌文章编号1673-8985(2015)02-0060-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摘要阐述了《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的研究方法及主旨。

开篇回顾分析了五大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指出五大道地区对城市贡献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它的街区、建筑和环境鲜明人性化的尺度。

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分析五大道,通过对建筑类型、街廓肌理、街道与街巷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和延续历史街区的空间特色,并以此指导保护规划的编制,指引未来新要素以何种形式更好地融入五大道的历史环境并保持街区的生命力。

关键词五大道 | 城市形态 | 历史街区 | 保护规划作者简介朱雪梅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杨慧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五大道”并不是指五条道路,也不是它历史上的称呼。

1900年庚子事变后,天津的英租界被拓展到墙子河(今南京路)之南,当时的英国工部局就把这一片区域规划为居住区,自1901年开始兴建,至1935年初步形成规模,最终发展形成了由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组成的英租界高级住宅区。

解放后,“五大道”才逐渐成为这片区域约定俗成的地名。

1 “保护”之外的挑战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191.7hm2,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天津市总体规划确定为14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加以保护(图1)。

如今,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是天津规模最大、保存得最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

这得益于多年来,其保护和建设始终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早在1994年编制了《五大道地区建设管理保护规划》,第一次将五大道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地区,提出了保护、建设、管理的整体思路,制定了新建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2m等具有前瞻性的管理规定,对五大道整体尺度的控制、遏制大规模拆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000年编制的《五大道地区整治规划》有力地促进了震后16万m2违章建筑的清理;2007年编制的《五大道地区城市设计》,对于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漫步“五大道” 漫谈行道树

漫步“五大道” 漫谈行道树

75撰文/董溪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行道树树种配置、养护是有特定需求的,在规划研究中有必要单独予以考虑。

文章对天津“五大道”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特征和行道树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其未来发展和更新展开了一些思考。

天津“五大道”的历史文化风貌天津人常说的“五大道”,是对中心城区内以由南向北并列着的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等五条东西向道路与附近的成都道及其他多条南北向道路合围形成街区的统称。

2011年,天津市规划局确定的“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是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中保留最完整、核心保护范围最大、历史风貌建筑最多的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保留着天津乃至全中国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被公认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历史上,这里是英租界所建的新区,基本按照英国当时盛行的“花园城市”规划理论进行规划和建设,居住区规模适中,配备学校、教堂、花园、体育场等完整的公共配套设施,五条道路与南北向的多条道路纵横交错,路网略带弯曲、街道界面完整、空间连续并富有变化,形成了“小街廓、密路网”的街区格局,区内建筑风格多元、建造精良,大部分还自带院落和各式围墙,建筑的私密性也营造出幽深雅静的街区风格。

因此,街区特色既保留了近代西洋建筑群的整体风貌,又体现出“花园城市”先进规划理念。

天津“五大道”的行道树现状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阴并构成街景的树种。

能够担当行道树的树种,需要具备很多园区类树种所不具备的属漫步“五大道” 漫谈行道树76性与技能,在存活的基础之上,其作用价值还体现在美化环境、遮阴蔽日、减轻噪音、补氧净气、调节局部气候等诸多方面。

考量树种是否能够胜任行道树,一般会综合考虑其耐寒性、寿命、生长速度、观花、彩叶、树形、抗逆性、抗风能力等要素,还有遮阴效果、繁殖方式及表现一致性、分支点、是否有飞絮及是否对人体有害等多重因素,设计、采购时还要根据市场存量和售价等情况确保购得的苗木有足够的品质保证。

我国南北差异大,气候原因会导致选择受限,“适地适树”是行道树选择的根本原则。

(完整版)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完整版)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五大道的保护规划于1980年代开始编制,1990年代制定了建设管理保护规划, 核心保护范围1.2平方公里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整体尺度控制较好。
3、现状基本情况
建筑年代分析图
总建筑数量:2514栋,面积:230.2万平米; 其中核保区:2144栋,面积:108.9万平米;
1037栋(1011+126),75.9万平米(61.1+14.8) 547栋(482+65),22.1万平米(16.6+5.5) 636栋(529_107),45万平米(20.5+24.5) 194栋(122+72), 87.2万平米(11.2+76)
3、现状基本情况
核心区常住人口约4.5万人; 低收入人口居住密度较大; 历史建筑过度使用,缺少维护。
人口密度分布图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略带弯曲的方格路网(100x300KM)、连续并富有变化最完整的外国租界。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建筑使用功能现状图
容纳丰富多元的混合使用功能,居住配套完善(包 括学校、医院、运动场、公园、教堂等配套设施).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就五大道有代表性的近430 幢文物和风貌建筑的设计风格 来看,其中 英式89所 意式41所 法式6所 德式4所 西班牙式3所 中西合壁式3所 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一处,堪 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以2-3层为主花园别墅和西式洋房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丰富多彩的历史典故和名人旧居
方先之旧居
张作相旧居
庆王府旧址
历史上居住在五大道的人,商人企业家并不 多,最多的是倒台的皇族、下野的总统、失 势的督军和落魄的官僚,他们是很多重大事 件的幕后。
香港大楼

天津五大道案例分析

天津五大道案例分析

五大道街区风貌特色辨析
五大道作为受外来文化语境影响形成的居住区,所体现出的多样与多元性特色、 整体与和谐性特色都不愧为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瑰宝。

多样性与多元性
住宅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异域风情浓郁、个性突出是五大道街区的重要 特色。在街区中至今保存好的300余幢历史建筑中,其建筑形式很少重复。多样与 多元化是五大道风貌最重要的特色。
五大道街区风貌特色辨析

整体性与和谐性
虽然五大道内的建筑形式风格异彩纷呈,但街区风貌整体和谐。这不仅与街区 有着严格的规划指导与建设控制密切相关,同时,建筑尺度、色彩和材料的和谐 是保持街区风貌特色整体性的重要因素。 1.建筑尺度与高度。五大道内的建筑尺度整体感觉精致小巧,与院落和建筑的空 间组合有关,对建筑高度与体量的整体控制是建筑尺度和谐的基础。由于多为独 立式住宅,建设规模的限定使住宅建筑体量相对较小,高度一般在三层以内,且 建筑高宽比多为1:2左右,属于适宜尺度范围。 2.建筑材料与色彩。虽然五大道的建筑材料选择具有多样性,既有西式建筑常用 的石材、仿石材等,也有中国传统的砖、瓦、木等材料。但为突出住宅建筑的质 朴、自然,建筑结构及装饰材料基本取自天然材料,如砖、瓦、木、石等。兼墙 体结构和墙体装饰于一体的古褐色清水砖是天津独具特色建筑材料,也是五大道 墙体最常用的材料,特别是一种俗称“疙瘩砖”的褐色墙体砌筑材料的使用,不 仅丰富了墙体的质感和变化,也增添了五大道的整体和谐感。作为居住区,五大 道的建筑色彩非常独到,稳重不失温馨,大气不失古朴。主要通过运用材料天然 质感和色彩进行搭配,给街区建筑增添了天然的和谐统一的自然韵味。

1903 年前,五大道地区还是天津西南城边的一片坑洼沼泽地,英租界第三次扩 张后将五大道所在区域扩展至英租界之内,确定其主要功能为居住,并在吹泥 填地中启动了五大道早期的开发建设。首先,英商在临近五大道西侧修建了别 墅和赛马场,并修了一条连接整个英租界区通向赛马场的道路 ———马场道。 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建最早、最宽、最长,也是最漂亮的马路。之后,成都 道、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和重庆道 等东西向主道和若干南北向联系道先后 建成,五大道的街区空间格局就此形成,由外国建筑师设计、满足外国人居住 需求、体现西方各国建筑风格特色的花园别墅开始在此兴建。

天津市五大道旅游区旅游发展调查研究

天津市五大道旅游区旅游发展调查研究

天津市五大道旅游区旅游发展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五大道作为天津市的知名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五大道的旅游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我们有必要对五大道旅游区的发展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五大道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建筑风貌,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代表性地区之一。

其独特的街道布局和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一睹其风采。

五大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游客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景区管理不够规范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游客的体验,也影响着五大道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五大道旅游区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了解景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和对策,对于推动五大道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天津市五大道旅游区的调查研究,探索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建筑,为提升该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提供依据和支持。

通过对五大道旅游市场的调查,了解游客对该地区的需求和喜好,为旅游开发和营销提供参考和指导。

也可以借此机会分析市场竞争情况,制定更具竞争力的市场推广策略。

研究五大道旅游区的管理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完善管理机制和提高服务质量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为了促进该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和参考。

最终,通过对五大道旅游区发展的全面调查和分析,为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天津市五大道旅游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津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建筑风貌。

对于该旅游区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五大道旅游区的意义在于促进该地区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的特色和亮点,为旅游开发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推动该地区的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精品)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精品)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3、现状基本情况
整体空间尺度控制较好
建筑高度分析图
五大道的整体空间尺度控制较好


3、现状基本情况
用地性质以居住为主, 公建分布没有规律。
土地使用现状图
3、现状基本情况
房屋权属复杂
房屋产权分类图
公产:54.1万平米(26+28.1),建筑栋数:963栋(764+199), 核保区内占36%; 企业产、代管产:89.1万平米(41.2+47.9),建筑栋数:755栋(630+125),核保区内占30%; 私产、涉外产、港澳台产:46.6万平米(29.7+16.9),建筑栋数:590栋(548+42),核保区内占25%; 军产、宗教产:40.4万平米(12+28.4),建筑栋数:206栋(202+4),核保区内占9%
2、历史演变
70年代起,五大道地区建设了一部分4-6层“筒子楼”住宅。 1999年,综合环境整治, 拆除违章建筑,至今已拆除了十几万平米的违章建筑,还剩1万平米。 2000年前 后,插建了一些小型办公建筑。整个地区已通电和煤气,部分地区没有暖气。
70年代建设河北路旁住宅楼
南海路住宅楼
2000年后建设的建筑
具有世界水准的历史街区; 独一无二的完整的历史街区; 不断演进的真实的历史街区。
5、存在的问题:总体定位模糊
5、存在的问题:
交通难题
5、存在的问题 交通难题
放学时,小学校大门外混乱的交通状况
5、存在的问题
部分历史建筑被过度使用而缺少维护
5.存在的问题:建筑和环境质量需要提高
02 整体保护、有机更新
保留或 原拆原建
拆除
根据情况决定 保留、改造或拆除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讲解学习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讲解学习
其中重庆道于1922年建成,大理道、 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则先后 于1929年建成。 重庆道——爱丁堡道、剑桥道 大理道——新加坡路 睦南道——香港道 常德道——科伦坡道 成都道——伦敦路
赛马场的主看台
2、 历史演变
1949年以前,五大道曾是清廷遗老遗少、下野政客和各界名流的隐居之地。
2、 历史演变
容纳丰富多元的混合使用功能,居住配套完善(包 括学校、医院、运动场、公园、教堂等配套设施).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就五大道有代表性的近430 幢文物和风貌建筑的设计风格 来看,其中 英式89所 意式41所 法式6所 德式4所 西班牙式3所 中西合壁式3所 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一处,堪 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3、现状基本情况
整体空间尺度控制较好
建筑高度分析图
五大道的整体空间尺度控制较好


3、现状基本情况
用地性质以居住为主, 公建分布没有规律。
土地使用现状图
3、现状基本情况
房屋权属复杂
房屋产权分类图
公产:54.1万平米(26+28.1),建筑栋数:963栋(764+199), 核保区内占36%; 企业产、代管产:89.1万平米(41.2+47.9),建筑栋数:755栋(630+125),核保区内占30%; 私产、涉外产、港澳台产:46.6万平米(29.7+16.9),建筑栋数:590栋(548+42),核保区内占25%; 军产、宗教产:40.4万平米(12+28.4),建筑栋数:206栋(202+4),核保区内占9%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01 对五大道的深入理解
1、区位和范围
五大道坐落在天津市和 平区南京路以南,内环 线与中环线之间 ,历史 上是英租界的高级住宅 区,是天津市总体规划 确定的十四个历史文化 风貌区之一。

五大道街道空间得与失——天津典型城市空间研究

五大道街道空间得与失——天津典型城市空间研究

五大道街道空间得与失——天津典型城市空间研究摘要:通过对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空间进行调研和分析,调研方法包括对于文献的阅读和归纳,问卷的发放与数据整理,街道空间的实地调研整理与归纳,以及利用数字模型加以空间句法进行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利用网络街景失序空间审计法对街道空间物质环境进行评判,发现街区内虽然建筑与街道物质空间较为优良,但依然存在许多影响街区长远发展的不利因素,例如建筑使用率的低下和车辆对街道的侵占,这些隐藏在事物明亮面背后的不利因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使用者和群众的审美能力,甚至破坏城市整体风貌。

关键词:五大道;街道空间;街景审计;社会调研1调研方向与对象1.1 研究背景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经济与物质的丰富,但城市街道空间的失序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特色、围合感的缺失、立面界面的破碎等,是由于单一简单的设计导致的。

城市空间失序问题不仅影响到物质层面,还会影响到文化精神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城市空间失序的问题。

这些问题犹如毒瘤一般寄存在城市内,散布于不同区域之内,影响到空间品质、空间活力、空间用地性质和可达性等方面。

图1 天津西青图2 北京正阳门前图3 上海黄浦老街图4 天津外环内1.2 天津城市失序空间与调研范围天津作为中国早期开放港口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与布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许多保留完好的历史街区,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英租界街区和意式风貌区。

然而,这些街区通常只被作为保护样本,对外立面进行修复与完善,而没有被充分利用,不有具体实际人群活动的街区或是功能单一的街道空间只会造成街区活力的愈发下降,甚至最终导致街道空间的失序。

因此,文章提出了研究街区内空间失序的程度,以及街道空间失序对于实际街区空间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实质影响程度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大数据可视化和空间质量量化等方法,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016、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

016、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

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董瑞曦王蔚袁大昌摘要:历史街区在形成过程中,机动化交通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影响历史街区形态的交通方式主要以步行交通为主。

恢复和倡导步行交通也就成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关键,而步行环境的优劣影响了步行行为的发生与否。

天津五大道街区是天津市14处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天津小洋楼”最集中的历史文化地带。

但随着机动交通量的增长,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实地调研资料,本文借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迈克尔·索斯沃斯教授提出的成功步行网络标准的视角,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步行环境的优化对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步行环境天津五大道引言交通方式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交通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形态。

历史街区是经过岁月逐渐演变形成的城市传统文化风貌区,在形成过程中机动化交通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影响历史街区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和马车等,所形成的也是特有的小尺度路网和街区模式。

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发展,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不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对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如今步行者①很难通过悠闲的步行方式近距离感受历史街区的特色风貌。

因此,优化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不仅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极为重视的部分,也是让人们重新认识历史街区的良好方法。

1.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历史沿革天津近代英租界五大道始建于1901年,至1935年初具规模,是今天天津14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范围包括今和平区西康路以东、成都道以南、南京路以西、马场道以北的区域,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图1)。

内部共有22条道路,最著名的就是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的五条道路: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五大道也因此而得名。

五大道是近代天津有名的高级住宅区,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多清朝皇室贵戚异族、民国政界要人,以及富商巨贾、各界名流在此留下了生活印记。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浅析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浅析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浅析摘要: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历史名人故居为典型代表的、集中展示“天津小洋楼”建筑特色及整体风貌的、安静优雅的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五大道历史街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做好相关规划工作。

本文将对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进行浅析。

关键词: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1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1.1街区概况五大道是天津近代租界时期形成的历史街区,主要指在原英租界的西北区域中东西方向并行排列的马场道、成都道、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和重庆道等六条街道所在区域,总占地面积约140公顷。

该区域受天津市特殊的历史背景、外来文化语境等因素影响,与中国近代发展史关系密切,集中了大量风格各异的花园别墅和名人宅邸,其街区结构、空间形态和建筑风貌直接体现了当代世界规划与建筑的思潮,同时也对天津城市文化和风貌特色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2010年8月,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1.2形成与演变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起,英法美日德意俄等国先后在海河两岸开辟租界区,其中,历经三次扩大的英租界成为面积最大的租界区,从连通整个租界区通向赛马场的道路——马场道开始,各个主干道路和街区次第建成。

1903年至1930年期间,是五大道从开始建设到发展成熟的时期,街区规划也经历了从自然延伸到统筹规划的过程,规划思想与模式体现了当时世界规划潮流的变化,特别是充分借鉴了1909年英国政府最新颁布的《城市规划法》,最终形成了一片道路结构合理、市政设施完善、充分考虑居住功能与生活特点的高档居住社区。

建国后,五大道街区的社会结构和功能有所改变,但总体格局和形态基本保持完好,为后来的整体保护奠定了基础。

1.3空间形态与建筑特色五大道的空间形态非常特殊,其顺势而为的街道走向、长方形的道路网格体系不仅完全不同于天津市其他地区,并体现在道路结构、街坊形式、街区肌理、街道尺度和建筑体量等各个方面,街区肌理符合建筑形态混合布局的需要,建筑体量与街道尺度和谐共生。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中低档中餐、烧烤、大品牌快餐
演艺中心、大型超市 窗口售卖、街边售卖(民园体育场周边除外)
核保区严格保护与周边 地区协调发展的规划策略
钻石策略
保护真实和完整的五大道: 中心相对稳定、安静; 周边和谐互动、相辅相承。
控制交通需求、外围 合理疏导的交通策略
P.
P.
保持核心保护区内 的现状历史道路不拓 宽,通过合理组织, 将大量停车需求屏蔽 在外围。
容纳丰富多元的混合使用功能,居住配套完善(包 括学校、医院、运动场、公园、教堂等配套设施).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以2-3层为主花园别墅和西式洋房
就五大道有代表性的近430 幢文物和风貌建筑的设计风格 来看,其中 英式89所 意式41所 法式6所 德式4所 西班牙式3所 中西合壁式3所 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一处,堪 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上海新天地
天津新意街
外滩三号
白楼1902
五大道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冷静应对城市发展压力,积极保护及合理利用历史风貌建筑。
03
规划定位与保护策略
1.保护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越来越高。 有助于增强市民的荣耀感。 其独特气质不因人为因素而发生突变。
2.五大道定位
文化定位:
世界水准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街区
类 别 原 则
1、小型办公、会所 2、文化、艺术、展览
内 容
高级企业会所、小型商务办公、行政办公 博物馆、艺品展示、小型会议、小型美术馆、画廊、 报社、编辑部、高水平的教育设施(学校、幼儿园)
3、生活居住
高、中档住宅
设计师之家、创意展示中心、DIY手工坊 精致酒店、特色酒店、星级酒店、旅游品商店、旅游 服务站点 高档西餐、咖啡、酒吧(静吧)、甜品店、茶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