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界面
第四章液液界面
铺展现象的研究有其现实意义: 彩色胶片生产中要把多种感光液一次次多 层挤压涂于片基上
扑灭油类火灾的“轻水”灭火剂(用氟SAa 或极低表面张力碳氢SAa形成水膜,隔开 油与空气而灭火)
4.2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液液界面张力与两液体表面张力 的关系) (一)Antonoff规则(1907年)
ab a b
有时会发现有的液体,如苯,在水面上 先展开,然后又自动缩成小滴飘浮在水面 (小滴的形状象透镜,常以“透镜”称之)。
这是因为:两种液体接触后,可能会互 相饱和,使各自表面张力发生变化:
S 72.8 28.9 35.0 8.9 0 开始时:
平衡时: S 62.2 28.8 35.0 1.6 0
ab a b 2
d a d b
1
2
2
p a
p b
1
2
对于非极性液体,实验测得的表面张力即为γd
当构成界面的两液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含有极 性成分时,极性作用也不可忽略
p
ab
d
测γab(极/非极性)求γp
Fowkes γd理论: ①两液体间色散力作用为主要 (尽管存在多种作用,但只有色散力 能越过界面发生作用) ②不同分子间色散力存在几何平均关系
(四)吴氏倒数平均法
S.Wu考察了不同分子间力的平均方法, 指出几何平均法并不是唯一合理的加成 方法 组分a和b的色散力系数C
2 Caa 3 h a a 4
2 Cbb 3 h b b 4
h:Plank常数 α:分子极化率 ν:分子的特征 振动频率
a和b之间的色散力常数则为 当νa=νb时 有:
第六章 液-液界面和固-液界面
占据的面积
1
6.1 液-液界面
6.1.2 铺展 两液体相接触可分为三种方式: 粘附 / 内聚 / 铺展
(1) 粘附
粘附功: b a (2) 内聚 a a a
2
WAab G
b a
G ab a b
WAab a b ab
内聚功:
Wca 2 a
• •
⑶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改变 θ
• • • • •
⑷ 应用 泡沫浮选 捕集剂 农药胶悬剂 洗涤
矿物表面变疏水,利于浮选
17
• • •
5.2.2 固液界面吸附 ⑴吸附量 表观吸附量
X V (C C0 ) m m
• • • • • •
Co,C分别为溶液的起始和平衡浓度; V 溶液的体积; m 固体吸附剂的质量; X 被吸附溶质的摩尔量;
•
• • •
直线式
c 1 c x x x b m m m m m
求固体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c
x m m
b
吸附平衡时溶液的浓度 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 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 mol/g
x S N A m m m
吸附分子的横截面积
⑵ 二元溶液中的吸附 ①等温方程
组分1 吸附前 组分2
0 n2
n10
x10
总摩尔数
0 n0 n10 n2
0 x2
摩尔分数 x
平衡
n1
n2 x2
s n2
x1
吸附量
n1s
单位质量上吸附的摩尔数 18
0 n1s m n1 n1
n0 x10 x1 n1 n2
第4章 液液界面分析
4.4.3 Fowkes理论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多种类型,包括色散力(d)、 氢键(h)、π键(π)、偶极 -偶极(dd)、金属键 (m)、离子键等。Fowkes设想表面张力是各种分子间 作用力贡献之和,故有:
d h dd m i
由于色散力是普遍存在的,Fowkes进一步假设 AB A B 完全是色散相互作用的贡献,令 AB 1 则:
产生界面张力的原因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构成界面 的两相物质的性质不同而引起的,界面张力反映了界面 上分子受到两相分子作用力之差。 界面张力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 油水界面张力通常介于油/气与水/气表面张力之 间。
4.2 黏附功与内聚功
黏附:是指两种不同液体(如A和B)相接触后,液 体A和液体B的表面消失,同时形成A与B的液 液界面(AB)的过程。
WA A AB A B
同 AB A B
形成单位AB液液界面的总功为WA+WB,界面张力:
AB A B 2 AB A B
◎φ为来自分子大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校正系数。它与分子体
积、分子偶极矩、极化率、分子引力、第一电离能等因素有关
4 4 ab a b
d d a b d d a b
p p a b p p a b
ad bd , ap bp , ab 0
界面张力的酸碱理论 ◎Fowkes进一步研究指出,以上关于界面张力极 性成分的处理都不够正确。因为可能作几何平均 和倒数平均的极性作用力只有定向力(Keesom 力)和诱导力(Debye力)。而它们在极性作用 力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而氢键等在γP起重要作 用的力并不适用这样的平均处理。 ◎若两液体同为Lewis酸或碱,跨越界面的作用力 就只需要考虑色散力成分(几何平均)。若一为 Lewis酸,一为Lewis碱,则还要考虑电子的转 移的附加作用。
第二章液液界面-课件
第二章液-液界面2.1 表面活性剂溶液2.1.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分类2.1.2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物理化学特性2.1.3 Gibbs吸附公式对各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应用2.2 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的行为2.2.1 表面活性剂溶液在表面上的吸附2.2.2 表面活性剂胶团化2.2.3 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体溶液2.3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2.3.1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2.3.2 乳状液、微乳液2.1 表面活性剂溶液2.1.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分类1)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surfactant):①在很低浓度(1%以下)可以显著降低溶剂的表(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的界面组成与结构。
②在一定浓度以上时,可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A:两亲分子:整个分子可以分为性质不同的两部分,一是不易与水分子接近的原子团(如CH链),即非极性部分,称为憎水基或亲油基。
另一部分是容易与水接近的原子团,即极性部分,称为亲水基或憎油基。
B:只有分子中疏水基足够大的两亲分子才显示SAa特性一般来说碳链长度要≥8CC: 如果疏水基过长,则溶解度过小,变为不溶于水的物质,亦非SAa,一般直链SAa在8—20碳原子左右D: 近年来,随L-B膜技术的发展,两亲分子不溶物也受到重视3)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亲水部分+亲油部分亲油部分饱和CH链:如饱和脂肪酸系列月桂、豆蔻、硬脂不饱和CH链:如油酸系列衍生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水部分非离子型+离子型(阴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指具有阴离子亲水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结构主要可分为:(1)磺酸盐类–SO3Na烷基磺酸盐烯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等(2)硫酸酯盐–OSO3Na脂肪醇硫酸盐(3)羧酸盐–COONa(4)磷酸酯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亲水基呈现正电荷(1)高级脂肪胺伯胺、仲胺、叔胺型(2)季铵盐类烷基三甲基铵盐、双烷基二甲基铵盐、卞铵型其中季铵盐占有重要的地位。
液-液界面反应 -回复
液-液界面反应-回复液液界面反应是指在两种液体相接触的界面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两种互不溶的液体混合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液液界面反应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第一步:了解液液界面反应的基本概念液液界面反应是指在液体相接触的界面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化学家奥斯瓦尔德提出,并在德国化学家纳奥恩和英国化学家纳维尔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液液界面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反应发生在两种互不溶的液体相接触的界面上,体现了界面的特殊性质和活性。
第二步:理解液液界面反应的原理液液界面反应的原理可以从两方面解释:界面活性物质和界面反应速率。
界面活性物质是一类可以积聚在液液界面上的物质,其作用是降低表面张力,促进两液体相接触并发生反应。
同时,界面活性物质还可以形成微泡或胶体等,提供更大的反应界面积。
而界面反应速率则与界面的特殊结构有关,液液界面上的分子在限制性环境下发生反应,由于界面对传质的限制作用,可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第三步:探索液液界面反应的实际应用液液界面反应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实际应用。
例如,界面反应可以用于制备新型功能材料,通过在液液界面上的反应,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例如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等。
同时,液液界面反应也可以用于分离和提取研究,通过反应促进两种相的物质转移并实现分离或提取。
第四步:分析液液界面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液液界面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包括界面反应速率和界面反应平衡。
界面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表面活性物质的浓度、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来调控。
而界面反应平衡则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和液液界面的亲疏性有关,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可以调控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第五步:总结液液界面反应的优缺点液液界面反应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反应速度快、能耗低、产物纯度高等。
同时,液液界面反应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界面分离困难、反应选择性有限、反应机理复杂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液液界面反应的优势和局限性,采取适当的策略来优化反应条件。
5-第五章-液液界面
牛 奶 脱 脂 制 奶 油
13
一、乳状液的类型
1、乳状液的分类
乳状液中,一切不溶于水的有 机液体(苯、四氯化碳、原油 等)统称为“油”,用“O” 表示。根据分散相与连续相的 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水包油,O/W(水为连续相,油为分散相)
乳状液 油包水,W/O(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
多重型,例,W/O/W、 O/W/O
应用:石油的三次开采。
25
六、乳状液的应用
1、控制反应
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的,反应时温度激剧上升,能促进副反应 的发生,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将反应物制成乳状液分散成小滴 后,在每个小滴中反应物数量较少,产生热量也少,并且乳状 液的面积大,散热快,因而温度易于控制。 高分子化学中常使用乳液聚合反应(如合成橡乳),以制得较 高质量的产品。
彩色胶卷生产中感光乳液的涂布
扑灭油类火灾的“轻水”灭火剂
10
第五章 液液界面
阅读
§5-1 液液界面的形成 §5-2 液液界面张力的现代理论 §5-3 超低界面张力 §5-4 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5-5 乳状液
11
第五章 液液界面
§5-1 液液界面的形成 §5-2 液液界面张力的现代理论 §5-3 超低界面张力 §5-4 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5-5 乳状液
12
一、乳状液的类型
乳状液(emulsion):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互溶或部分互溶 的液体形成的分散系统。其分散相粒子粒径一般在0.1~50μm。
奶
农
药
乳
化
含水原油、原油破乳
乳化(emulsification):油水 混合生成乳状液的过程。
破乳(deemulsification ):破 坏乳状液,使油水分离的过程。
第三章 液-液界面的
即: π= γ0 −γ
对于表面活性剂, 对于表面活性剂,
γ0 > γ
π= γ0 −γ
Langmuir膜天平
Langmuir膜天平
图中K为盛满水的 浅盘,AA是云母片,悬 挂在一根与扭力天平刻 度盘相连的钢丝上,AA 的两端用极薄的铂箔与 浅盘相连。 XX是可移动的边,用来清扫水面,或围住表面膜, 使它具有一定的表面积。在XXAA面积内滴加油滴, 油铺展时,用扭力天平测出它施加在AA边上的压力。 这种膜天平的准确度可达1×10-5N/m。
L-B 膜的形成与类型
X累积
Y累积
Z累积
生物膜简介 细胞膜就是一种生物膜 生物膜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半透膜,它的功 能主要是:能量传递、物质传递、信息识别与传递 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细胞膜蛋白质就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1.能识别各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选择地使 其 通过细胞膜 2.分布在细胞膜表面,能“辩认”和接受细胞 环境中特异的化学性刺激 3.属于膜内酶类,还有与免疫功能有关的物质
表面压
π = γ0 −γ
式中π 称为表面压,γ0为纯水的表面张力,γ为溶 液的表面张力。由于γ0>γ,所以液面上的浮片总是 推向纯水一边。 由实验可以证实表面压的存在。在纯水表面 放一很薄的浮片,在浮片的一边滴油,由于油滴 在水面上铺展,会推动浮片移向纯水一边,把对 单位长度浮片的推动力称为表面压。 1917年Langmuir设计了直接测定表面压的仪器。
3.2 单分子表面膜——不溶性的表面膜 两亲分子具有表面活性,溶解在水中的两亲 分子可以在界面上自动相对集中而形成定向的吸 附层(亲水的一端在水层)并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1765年Franklin 就曾用油滴铺展 到水面上,得到 厚度约为2.5 nm 的很薄油层
液液界面张力测定方法
液液界面张力测定方法液液界面张力测定方法液液界面张力的测定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液液界面张力测定方法。
斜板法•利用斜板将两种液体分隔开,两种液体的界面会形成一条直线。
我们可以利用液体的重力和液体之间的表面张力来测定界面张力。
•测量斜板高度、液滴形状和滴重,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得到界面张力的值。
提拉法•又称拉力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液液界面张力的方法。
•通过在液体表面放一小片板体,然后用垂直力将其提拉出液体,通过测量液滴的形状和拉力的大小,计算得到界面张力。
•可以通过改变提拉速度和提拉距离,来测定不同条件下的界面张力。
静力电容法•利用静电力作用在两种液体界面上,可以测定液液界面张力。
•通过测量两种液体之间形成的电容,计算得到界面张力的值。
•需要精密的电容测量设备和液体样品的制备。
静态方法•利用Platé法和Wilhelmy法等静态方法,可以测定液液界面的静态张力。
•通过在液体界面悬挂一根测量物体,测量液滴的下降速度或位移,通过相关公式得到界面张力的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定界面张力变化较小的情况。
动态方法•动态方法包括Du Noüy环法和Wilhelmy板法等,适用于测定界面张力变化较大的情况。
•通过在液体界面插入测量物体,测量物体被液体推动的力,从而计算得到界面张力。
•需要精密的测力传感器和液体样品的制备。
以上所述的方法仅是测定液液界面张力的一部分常见方法,根据具体实验的需要和条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测定。
液液界面张力的测量对于研究液体性质和表面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探索和应用的可能性。
表面振荡法•利用表面振荡测量仪器,可以测定液液界面的表面张力。
•通过测量液体表面振动的频率和振幅的变化,计算得到界面张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液液界面的动态行为研究,如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和脱附等。
润湿角法•利用润湿角测量仪器,可以测定液液界面的润湿性和界面张力。
3.3 液液界面的性质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3)Fowkes理论
Good—Girifalco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分 子间的各种相互作用。Fowkes从另一个角度成功地改进 了Good—Girifalco理论,他指出所有存在于分子间的作用
力均对液体的表面张力有贡献,即液体的表面张力是各 项作用力的贡献之和
D H M I
3.2 液—液界面的性质
液体的粘附与铺展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1.内聚功(work of cohesion)
等温、等压条件下,两个单位液面可逆聚合 为液柱所作的最大功称为内聚功,是液体本身结 合牢固程度的一种量度。 内聚时两个单位液面消失,所以,内聚功在 数值上等于该变化过程表面自由能变化值的负值。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2、Good—Girifalco理论 理论要点为; 1)根据a和b粘附过程的粘附功公式定义自粘功公式
Wab a b ab Waa 2 a
a b
2)设W(ab)与W(aa)、 W(bb)之间存在几何平均关 系
Wab WaaWbb
1/ 2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油相的存在对cmc的影响可分为2种情况:
a.若油相为不饱和烃成芳烃,cmc↓,原因是油相带有极性基和 非极性基可参与胶团的形成,因此,加入浓度比实际浓度小, 即可视为未加入活性剂之前,水相中就有少量的两亲分子存 在(与不饱和烃存在时相比,实际加入量减少, cmc↓ ,当 油相的极性越强,水中溶解度越大,cmc降低越多,这种情 况,类似于混合胶团形成。 b.如果油相是低分子量极性有机物,cmc↑,这是因为: i)表面活性剂在油相溶解,导致在水相中的浓度平衡降低,因 此,水相中的实际浓度小于加入浓度,cmc↑。
7_液液界面
食品乳化剂 • O/W
– 蛋黄酱 – 牛奶
• W/O
– 人造奶油
• 化妆品
• 除了唇膏、香粉和香波外其他几乎都是乳剂
• 破乳案例
• 石油废水
10
– 结论: • 成功地估算出油酸分子大小的 上限值; • 第一次提出单分子膜概念
1891年Pockels
– 实验: • 设计一个水槽,用金属障片来压缩控制膜面积,测定表面张力变化
– 结论: • 在膜面积相当于约20埃2/分子(Pockels点)以前,脂肪酸膜表面张力变 化很小.
– 解释(1899年Rayleigh): • Pockels点, 表面上的物质彼此紧挨着
成膜过程单分子层相变
(5)固态膜
(4)液态凝聚膜 (2)气-液平衡膜 (1)气态膜
(3)液态扩张膜
A/(nm2·molecule-1)
π-A等温线示意图
膜类型
(e)固态膜
类似、固体性质
不同物理状态下每个分子的有效面积示意图
(d)液态凝聚膜
类似液体性质 (c)液态扩张膜
(b)气-液平衡膜
A很大(A>40nm2), π很低, 类似理想气体
2017/5/1
应用之四--降低水分蒸发速度
危害--水环境污染
有机物性质
沸点, 密度, 热容, 闪点, 蒸气压, 挥发性 光解速率, 离解常数, 气化热, 扩散系数, 导热系数, 折光率 生物降解速率, 生物浓缩因素, 活度系数 在水中溶解度, 辛醇/水的分配数, 粘 度 在土壤中吸附系数 界面张力, 表面张力 氧化还原反应
两侧物质组成和性质不同 产生不对称力场
界面张力
定义: 在液液界面上或切面上,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使界 面收缩的力.单位N·m-1.
冶金过程中的液液界面问题
冶金过程中的液液界面问题
在冶金过程中,液液界面问题是指两种不同液体之间的接触面或界面所涉及的问题。
在冶金过程中,液液界面问题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液液界面的稳定性:液液界面的稳定性是指两种液体之间的接触面是否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如果液液界面不稳定,可能会导致液滴破裂、固液分离等问题,影响冶金过程的效果。
2. 液液界面的质量传递:液液界面是质量传递的关键位置之一,液体中的物质在液液界面发生吸附、扩散和反应等过程。
液液界面质量传递的效率和速率,直接影响到冶金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和产物质量等因素。
3. 液液界面的热传递:液液界面也是热传递的关键位置之一。
在冶金过程中,液体可能存在温差,液液界面的热传递能力直接影响到温度场的分布和热平衡。
液液界面的热传递也与相变等相关过程有密切关系。
4. 液液界面的表面活性物质:在冶金过程中,常常会添加表面活性物质(如界面活性剂等)来调节液液界面的性质。
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影响液液界面的界面张力、界面活性等特性,从而改变界面现象和传质传热等过程。
对液液界面问题的研究和控制,能够优化冶金过程的效果和综合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液液界面问题的解决也常常涉及到流体力学、传热学、质量传递以及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第四章液液界面特征及现象解读
C.表面形状: 液滴愈小,膜防止蒸发愈明显。 半径为1×10-6m的清洁水滴在空气中只 需几毫秒即蒸发掉,而加上单分子膜后 变为1min,速率降低近万倍。
半径为1×10-5m的水滴,只可降低120倍。
5. 表面膜中的化学反应
表面膜中的反应:指膜物质同基底液(载膜液)中 某物间的化学反应。 膜反应过程中,膜分子数的变化,将引起膜压或膜 面积的变化。 因此可以用固定膜压、改变膜面积或固定膜面积而 改变膜压的方法研究反应动力学。
便可得:
dG dA12
1 2
12
S21
符号相反
由此可见,当 S2 1>0 时,铺展过程为自由 焓减小的过程,即为自发过程。
S2' 1 <0最终形成不溶的晶状液滴
注意:上述判别式只针对互不相溶
的二液体适用。
对于微溶于水的液体应考虑溶解后的溶液的表面及 界面张力。
即将 1 2 用溶液的界面张力 1'、2' 来替代
根据分子运动论可导出:
1
RT
2M
1 2
Ri
α -液面上的凝聚比,实测值α =0.34
很显然,在同一表面压π 下,Ri随碳
原子数增加而增大。
对同种物质,π 增大,Ri也增大。
影响蒸发的因素:
A.展开溶剂的性质:同种膜物质用不同溶剂展 开后,其Ri~π 函数是不相同的。 表面形状和大小: r=1×10-3m 18oC下静止蒸发耗时11min r=1×10-5m 18oC下静止蒸发耗时60ms。 半径越小,蒸发速度增加越快,达万倍。
随着π 增加,运动逐渐受限制,垂直排列的几率增 加,表面电势也增加。
当全部分子垂直排列时,就成为紧密的单分子排列, 膜面积不变,表面电势也趋于定值。电荷的产生是 由膜物质分子的有效偶极矩引起的。由电位器测定。
第4章 液液界面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适用于萃 取分离疏水性物质,如膜蛋白。溶解在溶 液中的疏水性物质如膜蛋白与表面活性剂 的疏水基团结合,被萃取进入浓表面活性 剂水相,亲水性物质则留在另一相中。 • 这种利用浊点使样品中疏水性物质和亲水 性物质分离的萃取方法称为浊点萃取。
4.8 乳状液
乳状液: 是一种或一种以上以液珠的状态分散在另 一种与其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体系。 被分散的液珠称为分散相或内相。分散相周围的介 质称为连续相或外相。 乳状液是一种多相系统,具有很大的液液界面,很 不稳定。加入乳化剂可以显著的增加其稳定性。 乳状液一般由两类液体组成,一类是水,另一类是 油。
WAB G
内聚: 若为同一种液体间的黏附,称为内聚。
该过程中,液体的表面消失,表面吉布斯函数变化 为: G 2
A
WAA G 2 A
WAA 为液体A的内聚功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除烷烃类外,其他的WAA值 比WAB值小的多,且不同类型有机液体的WAA相差不大。 说明极性有机物的极性基是伸入液体内部,而非极性 基处于气液界面上。
S A B AB A B AB B B A B AB 2 B
令 2 B WBB
S WAB WBB
WAB为油水的黏附功;WAA 为油的内聚功。 当油水的黏附力比油的内聚力还强时,油就会在水表 面铺展开。
第4章 液液界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液液界面是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液体相互接 触而形成的界面,如原油破乳、沥青乳化、农药乳 液、食品、化妆品、电影胶片的制备等均涉及液液 界面的问题。
• 液液界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黏附、铺展和分散。
4.1 液液界面张力及其测定
第四章 液液界面
• 超低界面张力应用— 增加原油采收率
原理:一次采油 10%,二次采油25-40% →剩余石油以小滴 或斑块存于岩石缝中→ 注水不能驱油出来→ 降低界面张力 →超低界面张力→ Laplace压差产生的流动阻力可忽略→ 注 水驱油
∆P γ ( 1 Laplace公式 = ) 2γ + 1= R1 R2 R
图4-10 油相适宜碳数与石油磺酸盐平均M关系
—适宜表面活性剂浓度和适宜盐浓度
图4-12 油水界面张力与 盐浓度
图4-11 油水界面张力与 表面活性剂浓度
ξ4.6 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Gibbs吸附公式在液液界面上的应用
三组分体系 液体1过剩为0 液体1、2相中各组分化学势 服从Gibbs-Duhem关系 4-33 4-34 4-35 4-37 4-32
烷烃A,烷基苯B,烷基环己烷C
.NminA — NE
特点:
(1)加合性
N E = ∑ xi N Ei
是油相固有特征参数
(2)对于一个同系物油相,用不同的低界面张力配方得出的NE值相同—NE值
• 超低界面张力应用— 增加原油采收率
—石油磺酸盐的平均分子量 规律:石油磺酸盐的平均分子量越 大,适宜的油相碳数也越大
S = γ a − γ b − γ ab
ξ4.4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混合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醇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正己醇+苯溶液/油酸钾水溶液 0.1mol/L KCl 0. 5mol/L
十六醇+甲苯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
0.01mol/L, 20C
ξ4.5 超低界面张力
应用:
—对油层条件适用的低界面张力注水液 —大量供应且成本低
液-液界面反应
液-液界面反应液-液界面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发生在两种液体之间的接触面上。
在这种反应中,液体中的化学物质会发生转化,生成新的化学物质。
液-液界面反应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的合成反应、萃取分离、催化反应等领域。
这篇文章将从液-液界面反应的基本原理、实验条件、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液-液界面反应依赖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分为两种:吸引作用和排斥作用。
当两种液体相互接触时,吸引作用和排斥作用在界面处达到平衡。
这种平衡状态是动态的,受到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当这些因素变化时,平衡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液-液界面反应的进行。
液-液界面反应的实验条件包括液体的选择、温度、压力等。
液体的选择是液-液界面反应的关键。
在选择液体时,需要考虑液体的溶解性、相容性、反应活性等因素。
温度和压力对于界面反应的速率和平衡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压力越大,反应平衡越偏向生成物的一方。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条件进行控制,以达到最佳的反应效果。
液-液界面反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液-液界面反应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
由于液-液界面反应可以提供更大的界面积,使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速率更快,因此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和提高产率。
此外,液-液界面反应还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有机化合物。
通过调节不同液体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不同组分在不同界面上发生选择性反应,从而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除此之外,液-液界面反应还可以用于催化反应。
在液-液界面上,催化剂可以与反应物发生接触,加速反应速度。
液-液界面催化反应具有高选择性、高活性和高效率的特点。
例如,在连续流动反应中,液-液界面反应可以实现高效的催化转化,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减少副反应产物的生成。
总之,液-液界面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形式。
它在化学工业中的有机合成、分离纯化和催化反应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液-液界面吸附
通常后退角小于前进角。
二、超低界面张力
造成接触角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表面不平和表面不均匀(污染)。
Harkins仔细研究了石墨、滑石、硫化锑及石蜡等样品,通过精心准 备,精心测量,得到结果表明前进角与后退角的差别在实验误差内。结 论:前进角和后退角的差异是样品制备不当和测量技术不佳的结果。
倾斜玻璃上的水滴
二、超低界面张力
(1)表面不均匀性
如果液体表面由对液体具有不同亲和力的a、b两部分组成,
两者各占有表面分数xa和xb。这种表面称为复合表面。
cos xa cosa xb cosb
sg xa sg a xb sg b xa sl a xb sl b sl lg cos
二、超低界面张力
(1)沾湿
液体与固体由不接触到接触,变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
Wa lg sg sl
Wa:粘附功 >0,自发。
沾湿过程
二、超低界面张力
(2)浸湿
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洗衣时泡衣服)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替代。
G sg sl Wi
二、超低界面张力
小 结
(1)无论哪一种润湿都是界面现象,其过程实质都是界面性质
及界面能量的变化; (2)对比三者发生的条件; 沾湿:
Wa lg sg sl 0
浸湿:
铺展:
sg sl 0
S sg sl lg 0
(3)固气和固液界面能对体系的三种润湿作用的贡献是一致的。
如果表面活性剂和盐的配方固定,以不同碳原子数的烃 同系物为油相构成油-水界面,界面张力随烃的碳原子数而改 变。在某一碳原子数时界面张力最低,界面张力随碳原子数 的变化都能显示最低界面张力。 油相的碳链长度也可由EACN来表示。 因此,对不同性质的原油,体系的界面张力会发生很大 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散力
氢键 金属键
离子键
D H M I
D P 色散力是普遍存在的,它的作用是远程的,可越过界面起作
ab 假设: a bAB 2( 用。 Fowkes
并令
AB
D A B a
)
D 1/ 2 P P 1/ 2 完全是色散力的贡献。 b a b
面的cmc=43mN·m-1。
注意:碳氟表面活性剂虽有很强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能力, 但它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并不强。这是因为碳氟表面活 性剂的氟碳链既疏水又疏油。
(2)混合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
若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常具有更强的降
低液液界面张力的能力,其中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效果显著,象碳氟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两种表面活性剂的 混合体系就具有很强的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可以改变水与油之间的铺展系数, 复配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油上从不能铺展变为可以铺
角速度 两相密度差
1, 2
r
2
3 0
圆柱半径
4
Chapter
6
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6.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1)液液界面的Gibbs吸附公式
与液体表面一样,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使界面张
力降低的同时,在液液界面上吸附,即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
的浓度将高于其在两液相中的浓度。因为溶质在液液界面上
校正系数
与两液体A和B的摩尔体积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
(3)Fowkes理论:Good—Girifalco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没有 从根本上考虑分子间的各种相互作用。Fowkes从另一个角度成 功地改进了Good—Girifalco理论,他指出所有存在于分子间
的作用力均对液体的表面张力有贡献,即液体的表面张力是各
G AB B A
令
S G
则 S A B AB
铺展系数,>0,则体系 的铺展过程能自发进行 纯液体A和B的表 面张力值
一般低表面张力的液体在高表面张力的液体上易展开,而 高表面张力的液体在低表面张力的液体上不能展开。
若以A表示水(或水相),以B表示油(或油相), 铺展系数S可改写成:
界面 液体B
B
B A
将A分子由液相A迁入AB 界面形成单位界面所需 的功为: WA A AB A B
液体A
A B
A
同理,B分子从液体B迁入界面时所需的功为
WB B AB A B
形成单位AB液液界面的总功为:WA WB
即
AB A B 2 AB A B
2
D D 1/ 2 2( ab a b ) a1 b
AB A B 2 AB A B
D D 2 变为 AB A B AB
要应用上式,首先要求液体的D值。对于非极性液体B,Biblioteka 实验测得的表面张力B就是BD.
Chapter
2
黏附功与内聚功
2、黏附功与内聚功
• 黏附是指两种不同的液体(如A和B)相接触后,液体A
和液体B的表面消失,同时形成A与B的液液界面(AB)的 过程。
B B
A A
若A,B和AB的表(界)面积均为单位面积,则黏附过程 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变化为:
G AB A B
3)铺展成为单分子层,多余的油呈透镜状,并与单分子膜 维持着平衡,如图。
现在进一步分析油在水面上铺展条件。如图a所示,油
滴在水面上的展开,使水的水-气界面(W/G)由水与油的 油-水界面(O/W)所取代,同时还形成了油的油-气界面(O/G) 的过程。
设铺展过程形成了单位界面积,则铺展过程的吉布斯自由 能变化为:
展,形成水膜,将油与空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超低界面张力
当界面张力落在0.1mN·m-1~0.001mN·m-1范围称 为低界面张力,高于上限为高界面张力,低于下限为 超低界面张力。微乳状液常常是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现在,测定超低界面张力的最好方法是旋滴法,
其测定方法是:
l A B A在转速足够大时呈圆柱形 r0
A置于B中
超低界面张力的测定:
在样品管 C中充满高密度液体 B ,再加入少量低密度 液体A,密闭后,装于旋滴仪上,开动机器,转轴携带液 体以角速度 ω 自旋,在离心力、重力及界面张力作用下, 低密度液体在高密度液体中形成一长球形或圆柱形液滴,
液滴的形状由转速和界面张力决定。
当液滴呈长圆柱形,两端为半圆形时,计算公式为:
S A B AB A B AB B B A B AB 2 B
将 WAB A B AB 代入,并令 2 B WBB 有
S WAB WBB
油水的黏附功 油的内聚功
因此,当油水的黏附力比油的内聚力还强时,油就会在水 的表面上铺展
对于极性液体A,可由实验测出它与某非极性液体B的
D D 2 界面张力。即 AB A B AB D D D A B 2 A B
其他均可由实验测定
未知
Chapter
5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5.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1)单组分表面活性剂 在两不相溶的液体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能使其界面 张力降低,如正辛烷一水体系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以
气液界面 吸 附 量
饱和吸附量。这反映了饱和吸附时每个分子 所占面积在液液界面上大于气液界面,说明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液界面上定向排列不太 紧密,不是垂直定向,可能采取某种倾斜方 式,甚至可能有部分链节平躺在界面上。
液液界面
浓 度
(2)在低浓度区吸附量随浓度增加上升速
度较快。
THANKS
于A分子间的作用力,受到B相的引力应等于B分子间的作
用力。显然,这忽略了A与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Good-Girifalco理论: 形成液体A和液体B的界面,其界面张力可以看成是将A
分子和B分子的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之和减去越入界面时受
到的相互作用的界面张力。 假设这种相互作用界面 张力是与液体A和B表面张力 几何平均值成正比。
Chapter
4
界面张力的近代理论
4. 界面张力的近代理论
(1)Antonoff经验规则
AB A B
二者的界面张力 分别表示液体A和B相互饱和后的表面张力
该规则的主要缺陷是 1)认为低表面张力的液体总是可以在高表面张力的液体上 面铺展,而事实则不然。 2)假设在界面上的分子不论是A或B,它受到A相的引力应等
2(1) 0
2.溶质及液体1在第二液相中完全不溶。
3.溶质与液体1在两相中的摩尔比相同,即
(2) (1) x3 x3 (1) (2) x1 x1
(2)液液界面吸附等温线
液液界面吸附等温线大多呈Langmuir型。
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等温线的特 点有: (1)液液界面饱和吸附量小于溶液表面的
液体A的内聚功
内聚功反映的是同种液体间的相互吸引强度 黏附功反映的是不同液体间的相互吸引强度
Chapter
3
铺展
3、铺展
在清洁的水面上滴入一滴不溶性油,可能产生下列三种
情况之一: 1)铺展成为一薄膜,在光照时,显示出干扰色,一直 到均匀地分布在水面形成一层双重膜。这种双层膜有足 够的厚度,可形成两个界面,即液体水与膜及膜与空气。 这两个界面是独立的,有各自的界面张力。如图a。 2)不铺展,在水面上形成透镜状态。如图b。
当两种液体接触后,彼此会溶解且达到饱和,使它们的
表面张力发生变化。 例如,苯滴到水面上,先迅速铺展,而后又自动收缩成 液滴漂在水面上。
S AB
' ' A ' B
彼此饱和后的表面张力
终止铺展系数
• 几种有机液体在水面上的铺展系数(20℃时)
液体 正一十六 烷 正一辛烷 正一辛醇 S/(N· m-1) 0.0728-(0.0524+0.0300)= -0.0093 0.0728-(0.0508+0.0218)= +0.0002 0.0728-(0.0085+0.0275)= +0.0368 结论 不能在水面上铺展 仅能在纯水面上铺 展 能在污染水面上铺 展
的吸附,体系至少存在三种组分,即两个液相和一个溶质。 因此
d 12 1d1 2 d 2 3 d3
1、2代表两液相,3代表溶质,若采用吉布斯界面,即液体1
过剩为0。则上式为
d 12 2 d 2 3 d3
该式在下列情况下才可应用: 1.第二液相无界面活性,即
令 WAB G
则 WAB A B AB A和B的液液界面张力
分别为A和B的表面张力 黏附功,>0,黏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黏附功:黏附过程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减小
•若为同一种液体间的黏附,称为内聚
内聚时两个单位液面消失,表面吉布斯函数变化为:
G 2 A
则
WAA G 2 A
界面张力的作用使界面处于最小的球面
油分散在水中,一般呈液珠状态
•
产生界面张力的原因:
1. 分子间的作用力
2. 构成界面的两相物质的性质不同
• •
界面张力反映了界面上分子受到两相分子作用力之差 界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
测定方法:原则上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都可用。
考虑到接触角及黏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采取滴重法和 悬滴法。若润湿性好,也可采用吊片法和毛细上升法。
使界面张力从50mN·m-1降至几个mN·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