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第1章人口的变化同步练习(配套)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第1章人口的变化同步练习(配套)](https://img.taocdn.com/s3/m/78e225744693daef5ef73dd5.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选择题1.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工业城市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优美B.土地资源开发C.经济文化发达D.开发矿产资源2.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A.中国、日本B.科威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3.读“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4.下列关于科学技术与合理人口容量关系的论述,你认为合理的是()A.某地科技水平越高,其合理人口容量必然越高B.某地科技水平越低,其合理人口容量必然越低C.科技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影响人类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来提高合理人口容量D.科技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人口的消费水平来提高合理人口容量的我国已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我国启动此项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死亡率增高B.人口出现负增长C.环境承载力提高D.人口老龄化加剧6.到2030年,此项政策将使我国A.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D.男多女少的情况加剧7.读“2019年以来广东GDP增长速度和外贸增长速度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19年-2019年间,广东GDP变化不大B.2019年-2019年,广东外贸增长率在逐年下降C.广东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仍然较高D.广东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明显降低下表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转变的四个阶段,回答下列各题。
8.按照人口自然增长阶段的变化规律,该国人口发展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abcdB.cadbC.cdabD.acdb9.该国数据显示,最初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A.出生率下降B.出生率上升C.死亡率下降D.死亡率上升10.b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人们受教育水平较低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11.与当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趋势相符的是()A.aB.bC.cD.d12.读表,影响农民外出打工的因子,排序正确的是()A.地形>交通>经济水平B.经济水平>地形>交通C.交通>经济水平>地形D.经济水平>交通>地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各地将启动实施“单独两孩”(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
《第三节 人口迁移》(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Ⅱ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 人口迁移》(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Ⅱ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7532bf5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2.png)
《第三节人口迁移》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 经济收入提高B. 教育资源丰富C. 战争与冲突D. 地区间气候差异2、以下哪种类型的人口迁移属于国际移民?A. 农村到城市B. 城市到郊区C. 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D. 城市内部的搬迁3、以下哪项不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环境因素D. 迁徙者个人意愿4、在以下人口迁移类型中,不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 战争导致的难民迁移B. 工业化引起的农村向城市迁移C.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跨境迁移D. 迁徙者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而跨国流动5、下列哪一项不是推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 经济机会B. 家庭团聚C. 战争与冲突D. 个人兴趣爱好6、关于国际移民的说法,下列哪项正确?A. 国际移民总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B. 国际移民仅限于劳动力迁移C. 国际移民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D. 国际移民不会对原籍国产生任何影响7、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 经济因素B. 社会因素C. 政治因素D. 天气因素8、以下关于国际人口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A. 国际人口迁移可以促进经济全球化B. 国际人口迁移可能导致人口老龄化C. 国际人口迁移有助于缓解资源紧张D. 国际人口迁移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9、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自然环境因素D. 个人兴趣爱好 10、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迁入地与迁出地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A. 迁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迁出地B. 迁入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C. 迁出地的社会福利优于迁入地D. 迁出地的人口密度高于迁入地11、【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 经济因素B. 社会稳定因素C. 自然灾害D. 政策引导12、【题目】关于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一定会带来环境污染B. 必然导致本地居民就业压力增大C. 通常会促进城市化进程D. 一定降低迁入地的生活水平13、以下哪项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A. 经济发展水平B. 社会保障制度C. 教育资源D. 生态环境恶化14、以下哪种人口迁移类型通常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A. 国际人口迁移B. 国内人口迁移C.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人口迁移D. 城市间的人口迁移15、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 经济因素B. 自然灾害C. 政治因素D. 爱情因素16、在以下哪个地区,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农业现代化带来的?A. 东北平原B. 黄河流域C. 长江三角洲D. 东南沿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迁移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4c8da62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2.png)
2019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下图为2019年春节期间上海流出人口流向数据。
完成下面小题1.与河南相比,江苏省在上海的务工人口比例高,主要原因是江苏省()A.经济发展更快B.政策支持更强C.距离上海更近D.人口总量更多2.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人口的主要影响是()A.老龄化加重B.劳动力减少C.出生率下降D.生育率提高3.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一般包括户籍和外来常住人口。
根据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比上一年度)增长率统计反映,2011年~2019年期间上海市()A.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B.常住人口数量减少C.外来迁入人口趋缓D.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大大减小M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
1945年,该市人口仅约1000人,到1960年聚增至20万。
下表示意该市部分年份的总人口数和盛市化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年1980199019921993200020102020总人口数/万人73.894.196.9233.7250.6290.4278.1城市化率/%55.4872.9673.8140.5642.9663.5972.484.1992~1993年期间,该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B.行政区划变动C.自然资源开发D.产业结构调整5.2010~2020年期间,该市()A.城镇人口增长8.89%B.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7.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1294231f8c75fbfc67db211.png)
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根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预计高收入国家每年将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见下表。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1.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的特征是()A.主要为发展中国家B.主要为发达国家C.主要为沿海国家D.主要为内陆国家读“四国某年人口模式图”,完成以下两题。
2.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是“澳大利亚1~5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3.该国国际移民的主要来源为()①技术移民①劳务输入①战争难民①宗教移民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读“某年年初人口相等的城市一年中的人口变化资料图”,回答下列三题。
4.有关①城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迁出人口数大于迁入人口数B.城市人口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C.迁出人口对该城市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D.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婚姻和家庭读某地1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图,回答下列各题。
5.该地因人口变化长期面临的情况是()A.社会养老保障压力大B.人口总体以迁出为主C.劳动力过剩D.经济发展低迷下表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转变的四个阶段,阅读表,完成以下四题。
6.b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人们受教育水平较低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读“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B.省区间经济发展差异C.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迁移D.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我国0至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2年的33.6%下降到2007年的19.4%,15至64岁人口比重从61.5%上升到72.5%,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4.9%上升到8.1%。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40张PPT)可编辑全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40张PPT)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c3bd6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c.png)
持续增加
数量多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规律方法技巧
人口的三种型态
比较项目
扩张型(年轻型)
静止型(成年型)
收缩型(老年型)
示意图
形状
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底部变窄,形状像清真寺顶部塔形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变形
(2)人口的年轻化和老龄化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高
高
高
高
低
低
低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6dd8d08bed5b9f3f90f1cca.png)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2011·滁州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1~3题。
1.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
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A.a1→b1B.a1→a2C.b1→b2D.c1→c22.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a1→a2B.a1→b1C.b1→b2D.c1→c23.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A.a1→a2、a1→b1B.a1→b1、b1→b2C.b1→b2、c1→c2、a1→a2D.c1→c2、a1→c1解析:本题组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人口迁移的内涵、分类和分布。
人口迁移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变更性。
第2题,若图中A、B、C为三个不同行政区时,图中仅有a1→b1和a1→c1跨越了行政区界,属于人口迁移,其他的人口移动并没有跨越行政区域,并不属于人口迁移。
第3题,若A、B、C为三个不同的国家时,跨越国界的国际人口迁移也是图中的a1→b1和a1→c1。
第4题,当今发展中国家和以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方向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即图中的a1→a2、b1→b2、c1→c2。
答案: 1.A 2.B 3.C(2011·安庆高一检测)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回答4~5题。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称为人口迁移,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B.c不能叫人口迁移C.b目前主要发生在我国各大城市D.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5.世界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A.a B.bC.c D.d解析:由图可知按迁移方向,人口迁移可分为四种类型。
即a乡村到城市,b城市到乡村,c乡村到乡村,d城市到城市。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方向以a为主,而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内部环境质量下降,周围乡村、小城镇环境优美,吸引人口由城市向乡村迁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91e604b14e852459fb5711.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练习题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測,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第3题。
图1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5.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第6题。
6.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最低。
下图示意我国2010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
据此完成7-8题。
7.2010年以来,我国的A.总人口数不断减少B.离婚人数持续上升C.结婚人数大幅减少D.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8.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产生的可能影响是A.劳动力数量减少B.人口死亡率上升C.孤儿的数量增加D.加快老龄化进程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D.2050年中国与印度的差异最大10.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11-12题。
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43d684af121dd36a22d820a.png)
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同步练习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据此回答1~2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B.23%C.13%D.60%答案:B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比重下降了4.89%,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1.3亿。
因此,解决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的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答案:B3.目前上海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B.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D.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老人的负担过重答案:D二、人口增长模式4.假定下表反映了德国、中国、美国、尼日利亚四国目前的人口再生产状况,那么A、B、C、D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地区出生率(%) 死亡率(%)A 1.71 0.66B 1.0 1.2C 4.0 1.4D 1.5 0.9A.美国、德国、中国、尼日利亚B.中国、德国、尼日利亚、美国C.尼日利亚、德国、中国、美国D.美国、德国、尼日利亚、中国答案:B5.下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A.印度B.新加坡C.美国D.德国答案:A6.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B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读图,回答7~8题。
7.中国目前处于下图中四个阶段中的( )A.(2)B.(3)C.(4)D.(1)答案:C8.下图中,与上图(7题图)阶段(4)一致的是( )答案:B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6f3a00336c1eb91a375d5a.png)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根据材料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且规模很大,主要方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2.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简称)。
(2)A—B一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原因是:
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为文化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和“人口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图示时间内,上海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c781bd45022aaea998f0fd5.png)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增长较快B.农业革命之后,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一直到工业革命前C.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D.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减少解析: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较少;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又增加。
答案: C(2011·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改编)下表是非洲和欧洲某年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
读下表,完成2A.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B.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C.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D.不能确定答案: B3.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B.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C.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D.人们的离婚率较低答案: A(2011·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练习)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4~5题。
4.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A.1、2、3 B.4、5、8C.7、9、10 D.6、11、125.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1、2、3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低,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较低。
第5题,图中11、12两国的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因此这两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最有可能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
答案: 4.A 5.D6.(2011·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根据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b②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d③德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④巴西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由图可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数值先增后降,但自然增长率在d之前均为正值,因此人口数量持续增加,d之后人口负增长,与少数发达国家一致。
第一章人口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747d4ba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0.png)
人口练习题一、单选题回流人口是指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
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之前的被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他们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之后的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
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人口流动状况在我国中西部人口流动中代表性较强,下图示意该地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第一代回流人口相比,新一代回流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年龄失去了优势B.职业技能有显著提升C.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D.中西部就业机会增加2、调查发现,相比吉安中心城区,更多的回流人口愿意回到吉安市的下辖县城,主要原因可能是( )A.县城与原户籍地的距离更近B.县城各项政策更具有吸引力C.中心城区城镇化问题更严重D.中心城区就业机会少于县城常住人口=户籍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
下表示意2017~2022年北京市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与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变化。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户籍常住1338.91343.51346.61349.41353.81359.2人口数量(万人)常住外来855.5848.2843.5839.6834.8825.1人口数量(万人)3、2017~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密度( )A.先升后降B.持续上升C.先降后升D.持续下降4、近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经济发达②生活成本高昂③户籍政策影响④产业转型升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近年来,我国城市职住分离(即工作区与居住区相分离)现象愈发明显。
职住分离系数越高,代表职住分离状况越为突出。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职住分离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下表为我国三个特大城市职住分离系数、平均通勤时间和平均通勤距离对比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职住分离系数平均通勤时间/min平均通勤距离/km北京0.545613.2广州0.39458.8上海0.335412.45、与三个特大城市职住分离程度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有( )①通勤时间与通勤距离①城市空间结构①流动人口占比①现代交通的发展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北京市并未遵循职住分离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规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城市结构较为紧凑B.城市交通状况较为拥堵C.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小D.首都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大“招聘棉花采摘工,包吃包住、每公斤棉花1.8元,报销回家路费,不报销车费可提高至1.9元每公斤……”这是一则新疆棉花采摘工的招聘信息。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人口迁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人口迁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c371b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9.png)
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读下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a1→a2B.a1→b1C.b1→b2D.c1→c2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A.a1→a2、a1→b1B.a1→b1、b1→b2C.a1→a2、b1→b2、c1→c2D.c1→c2、a1→c11题,国际人口迁移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
A、B、C表示不同的国家,结合图示可知a1→b1、a1→c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故选B项。
第2题,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农村向城市迁移。
根据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判断a1→a2、b1→b2、c1→c2属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故选C项。
2.C“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3~4题。
3.“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迁移政策的差异4.“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①增加劳动力②大力开发资源③提升住房价格④劳动服务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舒适型移民”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项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与经济水平及迁移政策的关联性小,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
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价格,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对迁入地增加劳动力和大力开发资源不正确,故选B项。
2020春(新教材)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练习含答案
![2020春(新教材)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705ff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7.png)
2020春(新教材)⼈教地理必修第⼆册第⼀章⼈⼝练习含答案2020春(新教材)⼈教地理必修第⼆册第⼀章⼈⼝练习含答案*新版必修第⼆册第⼀章⼈⼝*⼀、选择题(⼀)下图为世界⼈⼝纬度分布图,阴影⽰意各纬度⼈⼝数量多少。
据此完成问题。
1、世界⼈⼝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B.北半球中⾼纬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D.南半球中⾼纬地区答案 A解析由图可知,世界⼈⼝主要分布在北纬15°~45°之间,即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2、下列地区中,位于⼈⼝密集的纬度带,但⼈⼝稀疏的是()①东亚地区②中亚地区③南欧地区④西亚地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 D解析东亚地区和南欧地区⼈⼝稠密,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稀疏。
3、40°S~60°S地区⼈⼝稀少,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候因素C.海陆分布D.经济因素答案 C解析40°S~60°S地区,以海洋为主,造成⼈⼝稀少,故C项正确。
(⼆)读某⼤洲沿30°纬线⼈⼝密度图,回答问题。
1、①地区⼈⼝密度较⼤的原因是()A.现代⼯业发展早B.经济⾼度发达C.灌溉农业发展早D.矿产资源丰富答案 C解析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洲为亚洲,①地位于印度河流域,⾃然条件优越,灌溉农业发展历史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因此现在⼈⼝众多,⼈⼝密度⼤,C项正确;该地现代⼯业发展较晚,经济较为落后,不属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地区,A、B、D三项错误。
2、②地区⼈⼝稀疏的原因是()A.针叶林⼴布B.未开发的⾬林地区C.⼲旱的沙漠地区D.地势⾼峻的⾼原答案 D解析②地区位于青藏⾼原。
海拔⾼,⾼寒、缺氧、⽣态环境脆弱,D项正确。
(三)清朝乾隆年间,约16.4万⼈迁移到新疆。
以民户(主要从事粮⾷⽣产)为主,兼有商户、遣户(流放罪犯)、兵眷等,政府给予官⽅资(遣)送、租给农具、划拨⼟地、提供籽种、⼝粮等。
下图⽰意该⼈⼝迁移的主要路径。
人口迁移(配套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人口迁移(配套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0cdc1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7e.png)
1.2 人口的迁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在经历了近40年的东移之后,开始陆续返乡。
随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农民工净迁出现象,如图为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地区2018年、2019年农民工净增量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与2017年相比,2019年京津冀地区农民工()A.数量上升B.受教育程度提高C.数量下降D.多从事第三产业2.江浙沪、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大量迁出,其主要原因是两地区()A.第二产业规模缩小B.第三产业发展缓慢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生活成本不断提高3.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
2021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
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A.北京市B.重庆市C.河南省D.河北省4.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差异化区域政策的实施,直辖以来重庆市人口分布已经呈现出自身的特征。
下表为1982~2020年重庆市及各区域人口总量(单位:万人)。
2000—2010年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人口数量减少的推力因素是()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国总人口100818113368126583133972141178重庆市人口27062887305128853205主都市区15281635176317652112渝东北三峡岸区城镇群901952987837806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277300302284287A.自然灾害B.环境问题C.国家政策D.经济因素5.如图为2020年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B.人口迁入,该市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C.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6.当前,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持续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首要因素是()A.经济B.交通C.气候D.文化7.近年来,我国黑龙江的很多老人到海南定居,影响因素主要是()A.资源B.气候C.政策D.婚姻家庭8.目前,造成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原因B.历史原因C.经济原因D.民族原因9.国际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人口迁入地区,转为人口迁出地区的是()A.北美地区B.拉丁美洲C.欧洲D.非洲10.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所具有的趋向性是()A.趋向平原、沿海和郊区B.趋向高原、沿海和城市C.趋向平原、内陆和城市D.趋向平原、沿海和城市11.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73be05f0029bd64793e2ce3.png)
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999. 10. 12,世界60亿人口日:2005. 1. 6,中国13亿人口;至2008年,世界总人口已达67亿。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人口数量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②医疗水平;③政策;④传统观念;⑤社会保障体系;⑥婚姻制度;⑦教育水平;⑧宗教信仰。
5.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①时间差异:②空间差异:6.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较为稳定,有的国家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7.中国人口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因为医疗、计划生育);②人口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较低。
应对措施: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关心照顾老年人。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3.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乏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辨识:人口流动,范围更大,包括人口迁移;短期。
如出差、上学、度假、探亲】2. 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最小单位为县市);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 常为一年)3. 在世界六大洲中,那些始终是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洲;哪些时候总是人口迁出区:亚洲、非洲;二战前迁出,二 战后迁入:欧洲;二战前迁入,二战后迁出:拉丁美洲。
4. 分类:⑴、国际人口迁移 ① 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选择题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后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解析:第1题,农业革命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使人口迅速增长,而“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使人口迅猛增长。
第2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经济、政治、人口政策、文化及宗教、医疗卫生条件及自然条件等。
答案:1.C 2.B(2010·南通调研)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B4.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C(2007·上海高考)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5~7题。
5.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解析:对比分析该图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C、D说法错误;20~45岁年龄段(年轻人口)人口比重2000年至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
答案:B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解析:老龄化现象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一种体现。
分析2000年和2025年结构图看出,60~80岁女性比重线段长于男性比重线段,说明该年龄段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
对比各选项知A项正确。
答案:A7.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解析:从2000年和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看出,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几乎相等,这是发达国家“现代型”人口增长类型的突出特点。
各选项中只有B项日本为发达国家。
答案:B(2010·百校联盟调研)右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图中a、b、c分别表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重状况。
读图回答8~9题。
8.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特征有( )A.青壮年劳动力充足B.人口老龄化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到b再到c的过程中,该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显著增加。
答案:B9.根据统计资料,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有1.6亿人,那么下列关于我国目前及未来人口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②我国目前劳动力严重不足③我国目前社会养老负担较重④我国未来人口死亡率可能会上升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有1.6亿人,只能说明我国目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劳动力近期不会短缺;人口老龄化可能会使人口死亡率上升。
答案:D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
读图回答10~12题。
10.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 )A.甲B.乙C.丙D.丁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量应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稳定,这样才利于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
甲、丁两图人口总数下降过快、过多,而丙图反映的是人口总数大幅增加,都对社会发展不利。
答案:B1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 )A.甲B.乙C.丙D.丁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从50年代至7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处于上升势头;70年代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稳步下降。
故甲图反映情况符合实际。
答案:A12.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 ( )A.出生率上升B.出生率下降C.死亡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解析: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现在保持较低的水平,主要是出生率下降的结果。
答案:B(2010·如皋模拟)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
分析回答完成13~14题。
13.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 )A.韩国、泰国、菲律宾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解析:重男轻女指数受民族传统习俗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上是农业大国,受儒家学说影响深远,结合传统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我国民间一直就有重男轻女的习俗;表中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的重男轻女指数都较高,说明他们的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
答案:C14.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B.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D.“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解析:“稻米文化”是指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力的需求量大,逐渐演变为“男孩偏好”,并形成传统。
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重视的是子女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对于子女自我发展往往以“大逆不道”扼杀。
基督教虽然没有性别偏好,但发达国家并不是都没有性别偏好;从表中可知发展中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并不是都高,菲律宾、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肯尼亚就是例子。
答案:A15.(2009·广东高考)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读下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对图的判读能力。
图中显示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其他各省由大到小依次是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上海的最大,故答案为A。
答案:A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0.6%)相似的是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乙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4)分析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和等。
解析:本题关键是阅读统计图表和计算的能力以及对人口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
做题时需要提取的主要信息有:①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图”,读出相应数据并进行简单的计算;②读两国人口年龄构成表,提取A国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数据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3 A C(2)A(3)A点为对应的(50%,5%)坐标中的点(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 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材料2:我国未来五十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图材料3: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材料4: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型,我国人口今后将维持趋势,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等三大高峰。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3)材料4反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变化特点?谈谈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解析:第(1)题,由材料1中的数据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第(2)题,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得出生率在短期内大幅下降,导致新生儿童数量减少,社会负担减轻,抚养指数下降。
“人口红利”期结束后,老年人口比重会上升,形成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第(3)题,由材料4可直接看出我国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
这个特点的形成和我国个别地区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有关,加上现代科技的进步,在管理不严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人通过技术手段人为控制新生儿性别,从而使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
答案:(1)现代增长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3)偏高并持续升高。
原因:有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因素。
在许多农村地区,生育男孩是体力劳动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需要,同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农民有后顾之忧等,这是产生对男孩偏好的经济基础;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男尊女卑、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等传统落后观念影响;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种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刺激人们产生男孩偏好的情结等。
造成后果:社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势必造成部分男性将来结婚困难,危及社会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