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中相关指标

合集下载

队列研究中的相关指标

队列研究中的相关指标

• PMR也是一种综合性统计量,但其反映的是死因构成比(或称 比例死亡率proportionate mortality,但不是真正的率)。 • 某种疾病的PMR与其他疾病的PMR并非独立的,PMR只能说明某 种死因在全死因中的相对重要性。
– 如队列的总死亡数增加很多,因某种疾病死亡占的比例可能被低估。 – 例如,由于意外事故,某队列各年龄组死亡数翻倍增加,其肺癌的PMR 就会减半。 – 某病的PMR增高可能是因其死亡率增高,也可能是因其它疾病死亡率下 降。
三标化死亡比一概念?在队列研究中尤其是回顾性职业队列研究暴露队列的死亡发病率与人群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时由于暴露队列的人数较少对死亡或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如癌症不便计算其年龄别性别死亡发病专率常用标化死亡或发病比standardizedmortality或incidenceratiosmr或sir这一指标来反映暴露队列的危险程度
• 2.单纯RR这种指标不容易反映具有某个特异危险 因素个体的危险性大小,还必须根据人群背景危 险性大小来解释RR。 • 例如,两个危险因素分别引起两种不同疾病的RR 均为100,但人群中这两种疾病的背景危险性(无 该两个危险因素的人群)不同,分别为1/100万及 1/1000,因此,对分别暴露该危险因素者来说, 其疾病危险性分别为1/10000(100×1/100万)及 1/10(100×1/1000)。
三、标化死亡比
(一)概念 • 在队列研究中,尤其是回顾性职业队列研究,暴露队列 的死亡(发病)率与人群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时,由于 暴露队列的人数较少,对死亡(或发病)率较低的疾病, 如癌症,不便计算其年龄别、性别死亡(发病)专率, 常用标化死亡(或发病)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或incidence ratio,SMR或SIR)这一指标来反映暴露 队列的危险程度。

第17章队列研究-卫生统计学

第17章队列研究-卫生统计学

年份 (1)
期初人数
nk
(2)
发病数
dk
(3)
失访数
ck
(4)
校正数
各年发病率 (/105)
累积发病率(/105)
nk
ck
/2
pk

nk
dk ck
/2
(5)
(6)
K
P 1 (1 pi ) i 1
(7)
1988 36486
5
194 36389
13.74
13.74
191
的 2 分布
2 MH


H h1
ah
H
H m1hT1h
T h1
h
m1hT1hT0h
2
=156.64
h1
Th2
156.64>

2 0.05,1
=3.84,P<0.05,可以认为
RR
≠1
按Miettinen法,相对危险度的95%置信区间:
=6.63,P<0.01。按=0.05的水准,拒绝H0,可以认为相对危险度
RR ≠1,即两组的鼻咽癌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发病频率资料
随访人群
发病人数
未发病人数
合计
暴露组
a
c
a+c
非暴露组
b
d
b+d
合计
a+ b
c+d
N
Mantel-Haenszel 2 统计量
2 MH

(N 1)(ad bc)2 (a b)(a c)(c d )(b d )
利用计算机软件只要输入每个观察对象开始观察的时间和结 束观察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人时数。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队列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

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旨在探究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队列研究的设计和分析原理,以及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队列研究的设计队列研究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选择分为两类:前向队列研究和后向队列研究。

前向队列研究,也称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追踪研究,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没有发生疾病,研究者根据暴露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后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情况。

而后向队列研究,也称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或历史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发生疾病,研究者通过回顾相关数据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确定因果关系,能够观察到疾病发生前的暴露因素情况,能够计算相对危险度,并且可以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

但是,队列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周期长、费用高、可能存在记忆偏倚等。

二、队列研究的分析在队列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操作。

下面将介绍队列研究中常见的一些分析方法。

1. 累积发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累积发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某种疾病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中的发生率。

研究者可以计算出两组的累积发生率,并比较差异。

2. 风险比(relative risk)风险比是队列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相对危险度指标,用来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在患病风险上的差异。

研究者可以通过计算相对风险比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程度。

3. 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生存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队列研究的时间性质分析方法,用于研究通过时间来评估事件的发生概率。

生存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估计一段时间内某种事件(如疾病发生)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4. 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卡方检验是队列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假设检验方法,用于比较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

队列研究(34) 2012.3.16

队列研究(34) 2012.3.16

21
(三)联系强度(效应)的估计 联系强度(效应)
1.相对危险度( 1.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 相对危险度 , )
(率比)
指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指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I1)与非暴露组 发病率或死亡率( 说明暴露组发病(死亡) 发病率或死亡率(I0)之比,说明暴露组发病(死亡) 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 = I1 / I0 RR值的意义 值的意义: RR值的意义: ①RR>1 危险因素; ②RR<1 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无联系。 ③RR=1 无联系。 RR的95%可信区间 可信区间: RR的95%可信区间:
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 EF),是 ), 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 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 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AR%主要与RR的高低有关。 AR%主要与RR的高低有关。 主要与RR的高低有关
26
4.人群归因危险度 4.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 )
30
(二)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
即测量偏倚或错分偏倚(暴露错分、疾病错分) 即测量偏倚或错分偏倚(暴露错分、疾病错分)
(三)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
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 ):
特征:与暴露和疾病均有关,且不是暴露与疾病因果链的中间环节。 特征:与暴露和疾病均有关,且不是暴露与疾病因果链的中间环节。 导致混杂偏倚的条件:混杂因素在各比较组间分布不同。 导致混杂偏倚的条件:混杂因素在各比较组间分布不同。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课件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课件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16
第一节概述
六、 分 类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17
过去 (2001)
时间顺序
研究开始 (2011)
将来 (2021)
前瞻性收集资料
前瞻性队列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历史性队列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8
第一节概述
一、 病因研究步骤
描述性研究 提出病因线索
形成病因假设
分析性研究 验证病因假设 病例对照研究
病因推断
推断暴露和疾病 之间的因果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
9
第一节概述
二、 基本概念
暴露(exposure) 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处 于某种状态
研究结束 12
第一节概述
三、 基本原理
❖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 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 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 (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 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13
第一节概述
时间顺序 是否暴露
目标 人群
代表 性样 本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35
第一节研究实例
二 、确定研究结局
心肌梗死 血压变化 心电图改变 心绞痛发作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36
第一节研究实例
三、 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
暴露组 1942~1967年间某粘纤厂25至64岁,至少有5年

流行病学 实习4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实习4队列研究

• 思考题1、历史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 的联系和区别?
• 联系:研究开始时,结果也发生;资料为历史性。 • 区别:研究起点是过去,由因到果,前瞻性;研 究对象在过去进入队列;暴露非暴露分组;发病 率或死亡率的比较。 • 由果到因,回顾性;病与非病分组;暴露比 例的比较 • 主要区别是对暴露与其引起的后发病的观察时间 顺序不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 果,而病例对照的研究的观察方向是由果到因。
联系强度的估计
1.相对危险度(RR、率比)
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表明暴露组发病
(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 无单位,其值范围 0-∽, RR=1 ,暴露与疾病无关联,RR<1, 暴露与疾病负关联(暴露为保护因 子),RR>1,暴露与疾病正关联(暴露为危险因子)
RR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指暴露人群中发病归因于暴露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
AR% I1 I 0 100% I1
Ie暴露组人群某病的发病(死亡)率,
Io非暴露组人群某病发病(死亡)率。
(疾病有多因,如吸烟是肺癌因素之一,若都不吸烟,肺癌患
病率也有20/十万,而吸烟人群中肺癌患病率为 100/十万,则 肺癌80%归因于吸烟所致)。
Miettinen法:
RR
11.96 / 2
③相对危险度与关联的强度
RR值的意义:从0 ∽正数,
RR=0.9~1.1,
RR<1, RR>1,
暴露与疾病无关联或无影响。
负关联,暴露为保护因素。 正关联,暴露为危险因素。
RR = 0.7~ 0.9;1.2~ 1.5
RR = 0.4~ 0.7;1.5~ 3.0 RR < 0.4 ;> 3.0

4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4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说明了石棉与肺癌联系的强度与普遍性
三.队列研究的实施 (一)确定设计方法的原则
1.前瞻性队列研究
(1) 有明确检验假设; (2)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应低于5‰; (3) 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4) 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5) 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并且该人群能
• 特点:
➢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取相对真实而可靠的资料; ➢但是如果需要观察大量人群,则花费太大; ➢如果疾病的潜伏期很长,则需要观察的时间很
长。这些都会影响其可行性。
1.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条件
• 研究的检验假设明确; • 研究的疾病的率不太低,不低于5%; • 暴露因素明确,且能有效测量; • 结局明确,并有简洁可靠的手段确定; • 有足够的研究人群; • 队列能够有效的随访; • 有足够的物质、人力、资金的保证
Cohort study: 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 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群 某种事件的结局(一般指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 率),从而判断该暴露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 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
重要任务,病因研究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来自先有病因存在,然后有疾病发生。
群 • 对照:一般人群 • 随访时间:20~30年 • 指标:SMR(标准化死亡比)
暴露与结局
暴露:接触石棉环境的职业人群 结局:各种疾病原因的死亡 假设:石棉可以引起死亡的增加
结果
1. 全死因:SMR 1.41~1.64 合计 1.47 2. 所有肿瘤:SMR 2.59~3.86 合计 3.26 3. 肺癌:SMR 3.21~7.62 合计 5.31 4. 胃肠道肿瘤:SMR 1.61~3.17 合计 2.06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设计与实施-随访(续)

观察终点
观察终点(end-point)就是指研究对
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 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

观察的终止时间:观察终止时间是指整个研 究工作截止的时间。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人时的计 算
常用的人时单位是人年,常用的人年计算方法有下列三种。


最好是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医疗卫生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
设计与实施-研究人群


暴露人群的选择
对照人群的选择
设计与实施-确定样本大小
影响样本含量的几个因素 1.一般人群(对照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 病率p0 2.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 3. 要求的α值 4. 效力(power)又称把握度(1-β)
前瞻性 收集资料
过去 某时点
现在
将来 某时点
图3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
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在队列研究中常称为暴露因子 或暴露变量,在研究中要考虑如何选择、 规定和测量。 一般应对暴露因素进行定量,除了暴露 水平以外,还应考虑暴露的时间,以估 计累积暴露剂量。同时还要考虑暴露方 式。

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结局
队列研究
概述
队列研究 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
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 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 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 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 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方法。 Nhomakorabea
出现某种结局 暴露组 不出现某种结局 特定人群 范围内的 研究对象 非暴露组 暴露状况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效应的估 计
PAR=It-I0 It代表全人群的率,I0为非暴露组的率

流行病学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队列研究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探究某种特定疾病或健康结果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

一、队列研究介绍队列研究是一种长期观察个体的疾病发生情况和暴露因素的关联性研究设计,从而推测因果关系。

研究对象可分为前瞻性队列和回顾性队列。

前瞻性队列研究则先选择一群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再随访观察他们的发病情况;而回顾性队列研究则是在已经发生的事件或疾病群体中追溯暴露因素,然后判断发病的原因。

二、队列研究设计1. 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

(2)暴露测量:明确暴露因素的测量方法,并且定期收集相关数据。

(3)随访观察:对研究人群定期进行随访,记录他们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4)结果评估:分析和比较研究人群的发病率,进而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 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从已知事件或疾病的个体群体中选取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

(2)暴露回溯:通过回顾性的方法收集个体的暴露历史和相关数据。

(3)结果评估:分析和比较研究人群的发病率,进而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三、队列研究数据分析在队列研究中,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分析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 计算发病率:根据研究人群的发病情况和随访时间,计算出不同暴露组的发病率。

2. 构建生存曲线:使用卡普兰-迈尔曲线或其他相关方法构建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暴露组的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异。

3. 风险评估:根据发病率和生存曲线,计算不同暴露组的风险比、风险差异等风险评估指标。

4. 考虑混杂因素:队列研究中可能存在多种混杂因素,需要进行控制或分层分析来减少混杂效应的影响。

5. 统计学检验: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如卡方检验、t检验或logistic回归等,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5队列研究

5队列研究
可比性较好
研究对象的选择
• 暴露人群的选择
• 对照人群的选择
– 高危人群 职业人群 – 外对照
特殊暴露人群 – 一般人群 一般居民
– 内对照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 总人口对照:可比 性较差
– 多重对照:增加可 靠性
五、确定样本量
• 非暴露组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即一般人群 疾病的发病率(P0): P0越接近0.5,所需要 的样本量越大。
ID= D / PT
发病密度即说明了该人群发生的新病例数, 又说明该人群的大小和发生这些例数所经历的时 间。时间单位常用年,故又称人年数(personyears)。
人时的计算
• 计算原则:从观察对象中剔除死亡,迁移 及失去联系的人数,补充新加入 的人数折算人年。
• 常用方法:
–精确法: 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 –简化的近似法: 大样本人年的计算 –寿命表法: 应用寿命表法来计算暴露人年
• 长诱导期和长潜伏期的疾病 • 具有特殊暴露的职业人群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的应用条件
研究开始时暴露和暴露引起的快速效应 已经出现,而与暴露有关的长期影响 (如肿瘤)还未出现,尚需进一步观察 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 期作用的暴露因素
案例研究
• 为进一步研究和确立HBV与食管癌的关系, 对血清HBsAg阳性者和阴性者食管癌发病情 况进行了为期6年的随访研究,同时并观察 原发性肝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
• 问题3. 如果由你组织此次研究,你将 如何设计和实施?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研究设计
确定研究目的
具体实施
确定研究因素 选择研究结局
(收集与随访)
确定研究现场与人群
确定样本量 资料收集与随访 资料分析方法

简述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

简述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

简述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是用来衡量队列中的危险程度的指标,其中包括人员密度、排队等待时间、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

在实际应用中,队列常常出现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交通拥堵的路口、地铁站、机场候机厅、大型活动现场等。

对队列中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安全性。

首先,人员密度是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员密度指队列中的人员数量与队列空间的比值。

人员密度过大会导致人员之间的相互阻挡和压力过大,增加踩踏和窒息的风险。

因此,人员密度越大,危险程度越高。

其次,排队等待时间也是衡量队列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排队等待时间指的是人们在队列中等待的时间长短。

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会导致人们的耐心降低,情绪不稳定,增加摩擦和冲突的风险。

同时,长时间等待也会使人们身体疲劳和不适,增加身体健康问题的风险。

因此,排队等待时间越长,危险程度越高。

另外,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也是衡量队列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突发事件包括火灾、地震、暴力冲突等。

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队列中的人员群体恐慌,引发踩踏、挤压等意外事故。

因此,队列中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越强,危险程度越低。

除了以上几个指标,还可以考虑其他一些指标来评价队列的危险程度,如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的宽度、安保人员数量等。

安全出口数量反映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通道数量,数量越多,危险程度越低。

疏散通道的宽度反映了人员在逃生过程中的通行能力,宽度越宽,危险程度越低。

安保人员数量反映了队列管理和维护的能力,数量越多,危险程度越低。

综上所述,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包括人员密度、排队等待时间、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宽度、安保人员数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衡量队列中的危险程度,帮助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流行病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课件)

流行病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课件)

三、混杂偏倚及其控制
混杂是指所研究因素与结果的联系被其它外部因素所混淆,这 个外部因素就叫混杂变量.它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又与所研究的 因素有联系,它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混杂偏倚
产生原因
暴露组和对照组在一些影响研究结果的主要特征(混 杂因素)分布不一致
控制方法
设计阶段:限制研究对象,匹配; 分析阶段: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基线资料的收集
基线资料一般包括:人口学资料及可能的混杂因素信息、暴露因素 信息、结局指标信息等。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资料的收集方法
随访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质量控制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1. 调查员的选择 2. 制定调查手册 3. 调查员培训 4. 监督与检查
第四章 队列研究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研究人群
1. 从目标人群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人 2. 未患所研究疾病 3.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暴露人群选择
1. 职业人群 2. 特殊暴露人群 3. 一般人群 4.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非暴露人群选择
1. 内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内部既包含了暴露组,又包含对照组 2. 外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外部寻找对照组 3. 总人口对照:整个地区现成的发病或死亡资料 4. 多重对照:两种或以上的对照形式
信息偏倚
产生原因
1. 疾病、暴露标准不明确 2. 检验仪器不精确、检验技术不熟练、询问技巧不佳等 3. 对暴露组和对照组成员随访方法不一致
控制方法
1. 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明确各项标准并严格执行 2. 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调准仪器、严格实验操作规程 3. 培训调查员,提高调查技巧并统一标准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城市吸烟者多,吸烟量也大,城市肺癌死亡率也高于 农村。
吸烟时烟吸入肺部的深度与肺癌发生多少也有关系, 吸入愈深,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愈大等等。
7
大多数慢性病都是历时多年的一个过程所 形成。
队列研究通过对某人群在某种疾病尚未明 显发生前,某个(或某些)可能起病因作用或 保护作用的因素的后果进行随访监测,进行从 “因”到“果”的流行病学研究。
临床类型
RR
AR
心肌梗塞
3.57 5.25
致死性心肌梗塞
4.69 3.21
非致死性心肌梗塞
2.74 2.04
心绞痛
1.89 11.60
心电图冠心样改变
1.40 6.10
(七)结论
❖ 长期低剂量(20-30ppm)CS2暴露与冠心病 的发病和死亡存在因果关系。
❖ CS2所致的冠心病,以致死性心肌梗死表现突 出,其他类型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二硫化碳蒸气可急性中毒。
23
20世纪60年代芬兰职业卫生研究所 Hernberg和Tolonen教授所做的5年前瞻性 队列研究确定了二硫化碳长期低剂量暴露与冠 心病的因果关系。
24
(一)确定研究因素
❖ 研究因素 长期低剂量的CS2暴露
❖ 定义 有CS2暴露,在不至引起急性中毒的
5
每年每1000名35岁及以上男性标准死亡率与最近吸烟量的关系
死亡率
死因
死亡数

不吸烟 吸烟 吸烟者平均每日吸烟量


1-
15- 25-
肺癌
84
0.81 0.07 0.90 0.47 0.86 1.66
其他癌
220
2.02 2.04 2.02 2.01 1.56 2.63

队列研究(护理本科)

队列研究(护理本科)

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死于不同疾病的RR与AR
实例
RR、AR两者的区别
从RR看,吸烟对肺癌的作用较大,病因联系较强; 从AR看,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较大,预防所取得的 社会效果将更大。
(4)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说明权人群发病率 中归因与暴露的部分。 PAR=全人群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人群中由 于暴露导致的发病率占全人群发病率的比例。
4. 确定研究人群 要求:
(1)研究对象便于观察,而且暴露应容易测量,居
住比较集中,人口流动性小,稳定性高。 (2)领导重视、群众支持 (3)医疗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 (4)人群该疾病发病率较高
1. 暴露人群 ① 一般人群:研究因素与疾病是人群中常见的,打 算观察一般人群的发病情况,可选择某地区全部 人口中或抽样样本中的暴露者。 ② 特殊暴露人群或职业人群:由于特殊原因暴露于 某因素的人群。(如选择原子弹受害者研究白血 病的发生),或因职业原因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 人群。 ③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可看作是一般人群的特殊形 式,如机关、学校、医学会会员等,能有效的收 集资料。
(四)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实施步骤:
• • • • •
确定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因素 确定研究结局(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
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确定队列大小
资料收集与随访
1.确定研究因素 主要暴露因素: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的基础上确定。通常一次只着重于一个研究因 素。 因素的定义:要明确,需要从定性和定 量两个角度考虑。 把导致疾病事件增加的暴露因素称为危 险因素或致病因素,把导致疾病事件降 低的暴露因素称为保护因素。
观察期间发病人数 累积发病率(CI) K 观察开始时队列人数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学习要点:队列研究的原理、定义、特点和类型队列研究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队列研究样本人群的确定CI、ID的计算及其意义RR、AR、AR%、PAR、PAR%、SMR的计算及其意义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第一节:概述1、队列:具有某种暴露经历或特征的一组人(一组出生队列有相同的出生年代,一组吸烟队列有共同的吸烟经历)且该人群须能被随访一定的时间。

根据特定条件的不同队列可分为:1)出生队列---特定时期内出生的一组人群暴露队列---泛指具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一组人群2)固定队列---在观察期内保持队列的相对固定动态人群---某队列确定后,原有的队列成员可以不断退出,新的观察对象可随时加入2、观察结局:与暴露因子可能有关的结局3、暴露(exposure):指研究对象接触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4、危险因素(risk factor):泛指能引起某特定结局发生,或是结局发生概率增加的因子第二节: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研究的人群是没有得病的人分组的依据是有暴露或者没有暴露与描述性研究不同,分析性研究事先设立暴露组和对照组从因到果的研究过程只能选择一种原因进行研究但可有多种结果追踪观察要有阶段性报告研究时间长工作量大出现的病例是新病例可得到发病率两组率可进行比较RR相对危险度,说明暴露组的发病时对照组的多少倍可以验证病因假设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任务,病因研究的逻辑顺序应该是现有病因的存在后有疾病的发生队列研究的定义: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待研究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群组;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或死亡结局的差异,从而检验暴露因子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以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特点:1)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观察2)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分组3)从因求果,先因后果的时间顺序4)能准确地计算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能确证暴露于疾病的因果关系用途:1)检验病因假设2)评价预防效果3)描述疾病的自然史4)新药的上市后监测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根据研究对象现在的暴露分组需要随访结局将来某时刻出现优点:增强了病因推断的可信度直接获得暴露于结局资料能获得发病率缺点:所需样本量大(常研究的是慢性病)花费大,时间长影响可行性2)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cohort study):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组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是结局已出现优点:短期内完成资料收集分析时间顺序由因到果省时省力,出结果快缺点: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研究对象既往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较难完善3)双向性队列研究(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需要随访部分结局可能已出现(同时具有短期或长期结局时)第三节: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结局--确定研究人群--确定样本含量--资料收集与随访1、确定研究目的:提出假设----验证假设2、确定研究因素:因素包括----暴露水平——定量暴露时间——以估计累积暴露剂量暴露方式——如间接或直接、间歇或连续、一次或长期等3、确定研究结局:结局的测量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一次研究可有多个结局,除主要结局,还可同时收集到多种结局结局是研究队列中预期结果事件:发病或死亡血清指标分子标志的变化定性或定量4、确定研究人群:1)暴露组的选择:职业人群(最常采用,某些执业中常存在特殊暴露因子,选择该执业人群便于证实发病与某种暴露的联系)特殊暴露人群(有事甚至是研究某些疾病的唯一选择)一般人群(不打算观察特殊人群研究的疾病是一般人群中常见的)有组织的人群体(便于随访,经历和职业相同,具有可比性)对暴露组的要求:暴露情况易查明暴露因素最好定量或分级便于随访而又稳定的人群要考虑疾病的诱导期(潜伏期)2)非暴露人群的选择对照组的选择原则:除未暴露于欲研究因素外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或人群特征应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齐同对照组来源:内对照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来自同一研究人群外对照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来自不同研究人群总人口对照将暴露组与全人群进行比较多重对照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同时作对照5、样本含量的估计: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1)非暴露人群或全人群中被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2)暴露人群的发病率P1 P1-P0差值越大,样本量越小3)显著性水平a取0.01时样本量大于a取0.054)把握度1-b,指能够发现疾病与病因之间确实有关系的概率,把握度定得越高,样本量越大6、资料的收集与随访:与暴露有关的材料与结局有关的终点资料可能与产生混杂作用有关的资料(分析因果关系用)资料收集往往不限于单一的规定变量,还应收集不同暴露水平和多种疾病的结局(一因多果)1)基线资料:暴露因素的暴露状况、疾病与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婚姻等个人状况,家庭环境、个人生活习惯及家族疾病史等2)随访资料:与基线资料内容一致重点是结局变量,随访应进行到研究终止时第四节:队列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队列研究的结果,可用来计算所研究疾病在随访期间的发病或死亡率及各种专率,通过对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或全人群,或不同剂量的暴露组)的率的比较,从而检验病因假设,确定暴露于疾病(死亡)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联系强度如何,是否因果联系。

队列研究常用的率的指标

队列研究常用的率的指标

队列研究常用的率的指标
指标是企业实施并管理活动和过程的一种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某项活动的实施
情况进行可比较和度量,其中涉及到广泛的技术和组织工具。

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队列的性能,那么队列研究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呢?
一、服务时间指标
服务时间指标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指标,它指的是观察对象的决定的服务过程的比率。

时间指标包括系统平均服务时间、平均延迟时间,以及系统平均响应时间,这些指标
可以衡量每个客户每次办理程序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用于衡量顾客返回服务流程的情况。

二、排队系数
排队系数是衡量队列系统的另一种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队列的效率,排队系数是指系
统中完成服务的客户数量和总共服务的客户数量之比。

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客户是否有效地
使用队列系统,如果排队系数较高,表明客户有效地利用了服务系统,而如果排队系数较低,则表明客户没有充分利用服务系统。

三、处理率
处理率是指队列中服务可以处理的客户占总客户数的比率,这个指标可以结合前述的
平均服务时间和排队系数,反映出系统的性能水平,较高的处理率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四、排队长度
排队长度是反映系统满负荷的另一个指标,也称为系统容量指标,它指的是在某一时
间点,系统中等待办理业务的客户数量,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在给定服务时间和排队系数的
情况下,客户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完成服务。

总结来说,队列研究中常用的指标包括服务时间指标、排队系数、处理率和排队长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队列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客户服务的情况,并用于完善队列系统,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客户的需求。

队列研究统计方法

队列研究统计方法

队列研究统计方法队列研究是一种很有趣的研究方法呢。

它主要是观察一群人,根据暴露因素的有无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组,然后看随着时间推移,不同组里疾病的发生情况。

那这里面用到的统计方法可不少哦。

最常见的就是计算发病率啦。

发病率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比如说我们观察一个小镇上抽烟和不抽烟的人群,计算他们得肺癌的发病率。

对于抽烟组,就是抽烟人群里新得肺癌的人数除以抽烟人群总数,不抽烟组同理。

这就像看两个不同小团队里某种情况发生的比例,很直观的。

还有相对危险度(RR)这个概念。

RR就是暴露组的发病率除以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这就好比是在比较两个队比赛赢的概率。

如果RR等于1呢,就说明暴露因素和疾病没啥关系;要是RR大于1,嘿那就意味着暴露因素可能会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RR 小于1的话,这个暴露因素说不定还有保护作用呢。

就像在比较戴安全帽和不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受伤的风险,RR就能清楚地告诉我们戴安全帽到底有没有用。

另外呀,归因危险度(AR)也很重要。

AR就是暴露组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发病率。

这就像是在说因为这个暴露因素,让发病风险增加或者减少了多少。

比如我们知道抽烟人群肺癌发病率高,那AR就能算出因为抽烟这个因素,到底让肺癌发病风险提高了多少数值,很实在的一个指标。

还有95%置信区间这个东西。

它就像是给我们的统计结果画了一个小范围。

如果这个区间包含了1,对于RR来说,就说明我们这个结果不是特别确定,这个暴露因素和疾病的关系可能就没那么明显;要是不包含1呢,那就比较有把握说这个暴露因素和疾病是有关系的啦。

队列研究的统计方法其实就是帮助我们从一堆观察的数据里找出规律,看看哪些因素和疾病有关系,关系有多强。

就像在一个大杂烩里挑出我们想要的宝贝一样,很神奇也很有用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MR可受队列成员的年龄、社会经济地位、个体特征、 死因、医疗服务质量、参照人群的稳定性及其它环境因 素的影响,故可对年龄等因素的构成进行标化,计算标 化SMR。
• 3.两组人群的SMR相同,并不意味两组人群的死亡规律也 相同,因为两组人群只要构成相同、总死亡数相等,其总 的SMR也相同,但其各层间死亡专率可以不等。
• 也有人为了表达的方便,减少或消除小数,在计算SMR时 乘以100,但其意义不变。
• 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检验,Z=2.91,P<0.01。据此,可以认
为该厂接触砷的工人经过10年随访,发生肺癌死亡的危险 性为参照人群的3.68倍。 • 无论用何种方法估计疾病发生或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都必 须检查不同潜隐期的可能影响。例如,接触可疑致癌物后 至少10年才能发生的恶性肿瘤,队列成员在接触后至少10 年才有发病的危险。因此,这些人的累计人年数只有在10 年后才开始计算,也只有10年后发生的疾病才可计入分析 中。
• (3)多重参照:同时选择几种不同的参照组进行比较, 如其结果相似,更证明结果的可靠性。
• 5.进行癌症等慢性疾病死亡(或发病)率调查时, 应考虑潜隐期。
• 6.同时接触或先后接触过几种因素的问题。
• 7.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的个体特征信息十分有限, 不能评价当前的暴露,参照人群并不是真正的对 照组,混杂也不易控制,因此,解释结果时应小 心,作结论时应留有余地。
• (三)标化死亡比的假设检验及可信区间估计
• (四)标化死亡比的含义 • SMR的含义同RR,是指暴露组的死亡(或发
病)危险性为参照人群的多少倍。
• SMR>1.0,表示这种暴露有一定的危险性; SMR越大,危险性也越大。
• SMR≈1.0,表示该暴露无危险性。 • SMR<1.0,表示该暴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RR≈1.0表示无危险性。
• RR<1.0表示该暴露对疾病(或死亡)的发生有一 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按RR值的大小来划分暴露与 疾病之间联系的强弱是人为的。
• 表9-3-6的划分方法可供参考。
• (三)相对危险性的统计学推断 • 相对危险性(RR)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是偏态
的,因此,估计RR的95%可信区间必须先对RR进行 对数转换。RR的对数标准误可按下式估计:
• 这就是说总的SMR可掩盖人群中年龄别死亡率的差异。
• 这种SMR对年龄的校正是间接的。
• 因此,年龄构成不同的两组或几组人群的总的SMR不能直 接比较,只可作相对比较,估算各人群危险性的相对顺序。
• 4.计算SMR的关键是选择标准参照人群。常用的标准参照 人群有:
• (1)内参照:即选择未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参 照。其优点是可比性好,可控制健康工人效应,也可控制 内外环境中的混杂变量。缺点是率不稳定。
• 对上式求反对数即得RR的95%可信区间。 • 如估计RR的99% CI,只需将上二式中的1.96换成
2.58即可。 • 可信区间中如不包括1.0,即可认为该RR值在0.05
或0.01水平上有显著性。
三、标化死亡比
(一)概念 • 在队列研究中,尤其是回顾性职业队列研究,暴露队列
的死亡(发病)率与人群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时,由于 暴露队列的人数较少,对死亡(或发病)率较低的疾病, 如癌症,不便计算其年龄别、性别死亡(发病)专率, 常用标化死亡(或发病)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或incidence ratio,SMR或SIR)这一指标来反映暴露 队列的危险程度。
队列研究中的相关指标
相对危险性
(一)概念 最简单的队列研究资料可归纳为如下表所示 表 队列研究资料的归纳模式
• 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称为相对危险性 (度)(relative risk、或risk ratio, RR),也称率比(rate ratio,RR)。其 计算公式如下:
• SMR是一种综合性统计量和相对指标,是在回顾性队列 研究中广泛用作表示相对危险性的一种指标。
• SMR的相对大小取决于用作参照的标准人口的构成及其 死亡(或发病)率。
• SMR可在不受队列人口的年龄、性别分布影响的条件下, 表示职业队列人群的死亡(或发病)频率强度。
• SMR常用间接法计算。
(二)标化死亡比的计算
• 例如,20世纪60~70年代芬兰进行了一项 接触二硫化碳工人心肌梗死发病率的队列 研究,随访6年,结果见表9-3-5。
• (二)含义
• RR的含义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危险性为非暴 露组的多少倍。
• RR>1.0表示该暴露对疾病(或死亡)的发生有不 同程度的危险性,RR越大,危险性也越大;
• RR>1.0但<3.0,表示弱危险性。
• (2)外参照:
– 1)全国人口:数量大,率稳定,资料易获,既经济又实用,但死 因分布不均,易致健康工人效应,其混杂变量资料也多无记载。
– 2)当地人口:人口统计学特征相似,其它环境暴露相似,虽有一 定的可比性,但率易受工业的影响,也有健康工人效应。
– 3)非同厂的其他职业人群:可控制健康工人效应但率不稳,还 可有其它职业危害因素,且也费钱、费力、费时。
• 现以某厂接触砷男工人肺癌死亡率队列研 究的结果为例说明SMR的计算。
• 一项研究观察某厂长期接触低浓度无机砷 的男工2 753人,10年间共观察20 473人年,发现因肺癌死亡16人,各年龄组的观 察人-年数及参照人群各年龄组肺癌死亡专 率见表9-3-7。
• 按间接法计算SMR的公式,计算如下:
• (六)标化死亡比与相对危险性的关系
• (五)应用标化死亡比时的注意事项
• 1.SMR是队列研究中用以表示危险性的指标。当队列研 究的观察人数不多,死亡率较低时,可通过与一般人群 比较,以SMR来估计危险性的大小。如不知道研究人群 各年龄组的死亡数,只知道整个队列的总死亡数,仍可 以计算SMR(间接法)。
• 2.SMR是队列经年龄调整后的综合性统计量,故有可能 将队列内不同年龄组的危险性掩盖了(年轻工人还未达 到发生职业病的完全危险性,而老年工人的发病危险性 则已开始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