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2019年4-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2019届浙江镇海中学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镇海中学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镇海中学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 .辐辏(zòu )________ 骠骑(piào )_________ 拧螺丝( nĭng )_________ 枵腹从公(xiāo )B .划拨(huà)________ 股肱(gōu)___________ 癫疯病(diān)___________相机行事(xiàng)C .捆扎(zā )_________ 应允(yīng )黑黢黢(qū )_________ 生杀予夺( yŭ)D .侪辈(chái)逶迤(wēi)___________ 炸鸡块(zhà)________ 滂沱大雨(pāng)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________ )A .柳宗元过世的时候,韩愈为他写了非常感人的墓志铭,然而在韩愈的立场上,柳宗元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是非常值得歌诵的。

B .如果关汉卿真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的人,我相信他不会这么软弱,他的戏一定泼辣、野性,会真正构成民间感动的力量。

C .纪念何克希同志诞辰 1 10周年坐谈会暨央视文献纪录片《不朽的番号——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开机仪式在余姚梁弄举行。

D .明朝后期,“公安派”和“竟陵派”以“性灵”为主张,认为写文章应该直接抒发自己的心灵、情感,应探利得珠,反对虚假的道德文章。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 .《白鹿原》是一个整体性的世界,自足的世界,饱满丰富的世界,它正是以这样凝重、浑厚的风范跻身于我国当代杰出的长篇小说的行列。

B .你看,有一个愿意我活几天的,那力量就这么大,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同时,我自己也觉得不配活下去,别人呢?C .独念东汉党人,千古盛事,然郑康成教猱升木,模楷儒冠,而名字不在党籍。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长河(节选)沈从文萝卜溪滕家橘子园,大清早就有十来个男男女女,爬在树桠间坐定,或用长竹梯靠树,大家摘橘子。

人人各把小箩小筐悬挂在树枝上,一面谈笑一面工作。

黑中俏夭夭不欢喜上树,便想新主意,自出心裁找了枝长竹竿子,竿端缚了个小小捞鱼网兜,站在树下去搜寻,专拣选树尖上大个头,发现了时,把网兜贴近橘子,摇一两下,橘子便落网了,于是再把网兜中橘子倒进竹筐中去。

众人都是照规矩动手,在树桠间爬来转去很费事,且大大小小都得摘。

夭夭却从从容容,举着那枝长竹竿子,随心所欲到处树下走去,选择中意的橘子。

且间或还把竹竿子去撩拨树上的嫂嫂和姐姐,惊扰她们的工作。

选取的橘子又大又完整,所以一个人见得特别高兴。

有些树尖上的偏枝的果实,更非得她来办不可。

因之这里那里各处走动,倒似乎比别人忙碌了些。

可是一时间看见远处飞来了一只碧眼蓝身大蜻蜓,就不顾工作,拿了那个网兜如飞跑去追捕蜻蜒,又似乎闲适从容之至。

住对河坳上守祠堂的老水手,得到村子里人带来的口信,知道长顺家卖了一船橘子给镇上商会会长,今天下树,因此赶紧渡河过萝卜溪来帮忙。

老水手到了橘园里,把头上棕叶斗笠挂到扁担上后,即刻就参加摘橘子工作。

夭夭在老水手树边,仰着个小头,“满满,我想要我爹装一船橘子到武昌去,顺便带我去,我要看看他们城里文明人吃橘子怎么下手。

用刀子横切成两半,用个小机器挤出水来放在杯子里,再加糖加水吃,①多好笑!我要亲眼去看看。

”老水手说:“这东西带到武昌去,会赔本的。

关卡太多了,一路上税,一路打麻烦,你爹发不了财的。

”夭夭说:“发什么财?不赔本就成了。

我要看看他们是不是花一块钱买三四个橘子,当真是四个人合吃一个,一面吃一面还说‘好吃,好吃,真真补人补人!’我总不大相信!”话一说完,就扬长走过爸爸长顺身边看菜秧去了。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浙江省台州市2019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浙江省台州市2019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女娲补天等神话所代表的保卫自身家园的传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未来世界科幻命题的一种独特的想象和 解决方式。这让中国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维度 ..。即便影片在科学假设、人物呈现上还有瑕疵,但它开创的基 于科学与想象的绚丽而宏大的叙事风格,在娱乐之风劲吹的中国电影中可说是空谷足音 .... 。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及“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等相关内容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和
运营,对我们这个汽车大国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答案】 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
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不合适。
【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要根据词语或句子之间的性质和关系来确定如何使用的。本题中,
《中国自
己的故事》不是书名或电影名,在这里是表强调,应为“中国自己的故事”。故选
A 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百多年前的北京大学学生中,大多数官二代和富二代子弟都雇有仆人,他们在学校里常常被称为“老 爷”,他们上学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希望毕业后能做官。 B. 日前,全国首档寻访纪实节目《闪亮的名字》登陆东方卫视,以全新的公益力作擦拭“闪亮的名字”, 节目首播收视率全国排名第二,登顶周四晚间综艺节目第一。 C. 今年以来,随着政府工作力度加大,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 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

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调测(二模)语文试题 Word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调测(二模)语文试题 Word含答案

宁波市2019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旦离开生活的土壤,文化就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ké),因此,文化生产者必须投身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进行美的发现与创造。

B.由于朝美双方在有关半岛无核化的某些关键问题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备受关注的第二次“金特会”最终在没有签订任何协议的情况下戛(jiā)然而止,草草收场。

C.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说再多挽留的话,饮再多饯行的酒,也无法改变分离的结局。

想到从此天各一方,诗人黯然神伤,顷(qǐng)刻间泪如雨下。

D.在新时代“一国两制”框(kuàng)架下,香港、澳门将秉持真挚的爱国热诚,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战国时期,纵横家凭借机巧的言论,朝秦暮楚....,取得了令世俗觊觎的高官厚禄,如公孙衍、苏秦等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有人说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大丈夫。

孟子对此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些人摇唇鼓舌以博上位,毫无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称得上是士大夫?【乙】并提出了自己的“大丈夫”标准,那便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丙】孟子的这段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的光辉,两千多年来,鞭策..豪杰,激励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精神支柱。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秦暮楚 B.觊觎 C.不以为然 D.鞭策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宁波自2005年被授予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已连续五次蝉联该荣誉,第六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复评工作即将展开,大美甬城能否再次摘得桂冠,我们拭目以待。

浙江省各地2019年4-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各地2019年4-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温州市5月高考适应性测试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宰相书①(宋)朱熹六月八日,具位谨奉书再拜献于某官:熹尝谓天下之事,有缓急之势;朝廷之政,有缓急之宜。

当缓而急,则繁细苛察,无以存大体;当急而缓,则怠慢废弛,无以赴事几。

均.之二者,皆失也。

然愚以为当缓而急者,其害固不为小,若当急而.反缓,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不可以不察也。

窃观今日之势,可谓当急而不可缓者矣,然今日之政则反是,愚不知其何以然也。

窃惟朝廷今日之政,无大无小,一归弛缓,今亦未暇一一条数。

且以荒政论之,则于天下之事,最为当急而不可缓者;而荒政之中,有两事焉,又其甚急而不可少缓者也。

一曰给降缗钱②,广籴米斛。

储蓄既多,缓急足用,政使朝廷别有支拔,一纸朝驰,而米夕发矣。

此一事也;二曰速行赏典③,激励富室。

盖此一策,本以诱民,事急则籍.之,以为一时之用;事定则酬之,以为后日之劝。

旋观今日,失信已多,别有缓急,何以使众?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此二事也。

然或者之论,则以为朝廷撙节财用,重惜名器④,以为国之大政,将在于此,二者之请,恐难必济。

愚窃以为不然也。

夫撙节财用,在于塞侵欺渗漏之弊;爱惜名器,在于抑无功幸得之赏。

今将预储积蓄,以大为一方之备,则非所谓侵欺渗漏之弊也;推行恩赏,以昭示国家之信,则非所谓无功幸得之赏也。

且国家经费,用度至广,而耗于养兵者十而八九。

至于将帅之臣,则以军籍之虚数,而济.其侵欺之奸;馈餫⑤之臣,则以簿籍之虚文,而行其盗窃之计;苞苴⑥辇载,争多斗巧,以归于权幸之门者,岁不知其.几巨万。

明公不此之正,顾乃规规⑦焉较计毫末于饥民口吻之中,以是为撙节财用之计,愚不知其何说也?大抵朝廷爱民之心,不如惜一费之甚,是以不肯为极力救民之事明公忧国之念不如爱身之切是以但务为阿谀顺指之计此其自谋可谓尽矣然自旁观者论之则亦可谓不思之甚者也。

盖民之与财,孰轻孰重?身之与国,孰大孰小?财散犹可复聚,民心一失,则不可以复收;身危犹可复安,国势一倾,则不可以复正。

浙江省各地2019届高三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浙江省各地2019届高三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金丽衢十二校第二次联考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材料二: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21,材料一中,孔子说的“礼”具体指________。

孔子认为礼也是一个人生存于社会的根本,他教育儿子孔鲤“______________”(2分)2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要抓住人物语言的关键之处总结归纳。

(2)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

【解答】(1)从“吾从周”可得出。

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

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

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记载:“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2)本句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

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这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浙江省各地2019年4-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汇编: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浙江省各地2019年4-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汇编: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温州市5月高考适应性测试试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2)或谓孔子曰:“子奚①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②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注】①奚:为什么。

②施:施行,延及。

21. 材料(1)中,“牛刀”喻指 ________________。

22.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对“为政”的认识。

【答案】21. 礼乐之道(或“道”,或“礼”)22. ①为政的目的(或宗旨、原则)应是推行“礼乐之道”,以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孔子因闻“弦歌之声”而戏笑,表明对子游政绩的赞同。

这反映了其“礼治”的为政观。

②孔子认为,为政的基础(或前提)应是践行“孝悌友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或推己及人、亲亲仁民)。

这体现了其“德政”思想。

③为政的途径(或方式)之一是通过教育培养弟子先立身处世后为官从政,即师长凭借弟子出仕而间接参与国家政治。

这凸显了其灵活明智的为政观。

【解析】【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指治理武城县;“牛刀”指礼乐之道。

这是一个常用成语,意思是比喻用大的方法来解决小的问题而大材小用。

文中孔子则用它来比喻用礼乐之道来治理受到县城。

孔子认为子游长于文学,是他的得意门生,有如此大才却无大用武之地,只任职武城这样的小邑。

这句话包含孔子对子游极其欣赏、极其惋惜的情感。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三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C(解析版)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三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C(解析版)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C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江(màn) 纤.维(qiān) 框.架(kuàng) 百舸.争流(gě)B.寥.廓(liáo) 虔.诚(qián) 羞怯.(qiè) 浪遏.飞舟(è)C.方遒.(qiú) 似.乎(shì) 负载.(zài) 休戚.相关(qī)D.粘.住(nián) 曾.祖(zēng) 看.守(kān) 呱.呱而泣(gū)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辟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沧凉。

B.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侯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

C.凝神一看,貌似平静的海面却有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

D.为有效控量、妨堵、治霾,天津实施无偿摇号与有偿竞价相结合的汽车限牌措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樱桃季来了,那些红艳鲜亮、晶莹饱满的樱桃,惹人垂涎,让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颐....。

B.中国要想成为首屈一指....的创新型国家,领导人需展现出足够的勇气与决心来推动改革。

C.李光耀对新加坡的治理方式多受诟病,但他对于地缘政治的战略观察却是可圈可点....。

D.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寒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阐释,成功地实现了收视冠军。

B.针对我国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的问题,陈吉宁表示,高污染排放量不是一个表面数字,所以既要我们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浙江省各地2019年4-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汇编:语言文字应用专题

浙江省各地2019年4-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汇编:语言文字应用专题

语言文字应用专题温州市5月高考适应性测试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垒砌.(qì)围墙宛如修筑城堡,开辟畦圃仿佛拓展疆域,栽种荫.(yīn)庇后人的参天大树犹如造就英才,培植色香俱佳的奇花异草真不啻倡导文艺。

B. 这乐曲起初迷惘而缠绵,靡.(mǐ)丽而幽深,绵邈而隐晦,后来却令人觉得沉重的叹息中有舒展和妩媚,美在悲怆.(chuàng)的解脱、忧郁的抚慰。

C. 论辩是双方立场、观点的对峙、碰撞,只有据理力争而不强.(qiǎng)词夺理,辩驳诘难而不斥责攻讦.(jié),才能不致使言辞交锋演变为义气之争。

D. 蓬头垢.(gòu)面的沈巍,意外蹿.(cuàn)红,成为“流浪大师”,引发网民蜂拥而至,蹲守猎奇追捧蹭热度,突如奇来的关注演变为哗众取宠的喧嚣。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荫(yīn)庇——yìn;C项,义气之争——意气之争;D项,蹿(cuàn)红——cuān,突如奇来——突如其来。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流浪地球》因口碑和票房双高,引起了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等人(曾执导《终结者》《阿凡达》等)的关注。

而后,导演郭帆受宠若惊地向“卡神”致敬的举动,恰是《流浪地球》难脱好莱坞科幻大片风格的写照..。

【乙】该片地球灾难的场景布置、拯救世界的人物塑造都是好莱坞的翻版——“灾难与爱”叙事模式的再现。

(高考语文模拟)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4月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4月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杭州市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与西方大片媲( bì)美的震撼特效,契合民族感情、彰显国家精神的内容,使得《流浪地球》的票房能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 dàng)期中独占鳌头。

B.皎沽的月光爬上鎏(liú)金宝顶,绵延的灯彩映出角楼的瑰( guī)丽,绚烂的灯光秀把城楼照得璀璨——历经沧桑的故宫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之中。

C.把握中国思想文化的荦(lu6)荦大端,从中汲取精髓(SUí)并加以淬炼,一定能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丰厚底蕴和淋漓原气。

D.没有甄别地乱用、滥用网络词语,将造成语言系统混( hūn)乱,妨碍交流;对网络词语嗤之以鼻,摒( bìng)弃不用,会削弱表达的时代性与鲜活味。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3题。

落后是挨打,发展却挨骂。

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甲)多年来,外部对中国的发展,关注与猜疑并存,误读和误导皆有。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从未消歇..。

虽然中国一再声称没有侵略称霸的基因,可融入世界的过程并不轻松。

比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本应顺理成章....,实际上却一波三折,谈判一谈就是l5年。

……(乙)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曾这样说,“我们应当从世界来看国家,不应当从国家来看世叠。

这样能够扩大我们的视界,扩大我们的视野。

”这就是说,应当学会用世界语言来讲述好中国故事。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我们有能力取得这样的成就,难道还讲述不好成就背后的故事?(丙)况.且.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贡献,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好故事的元素千千万万,好故事的题材络绎不绝....!2.文段中加点的语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消歇B.顺理成章C.况且D.络绎不绝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己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旷日持久的“脱欧”行动使英围航空、餐饮、制造、运输等多行业受到冲击,加深了民众的焦虑感,多方压力让英国政府进退两难。

浙江省各地2019届高三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浙江省各地2019届高三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金丽衢十二校第二次联考试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和古人对话赵雨宏一次,在一位朋友家里说话。

朋友家有很好的帝响设备,我们交谈时,客斤的喇叭里放着一张弹奏古琴的唱片:升始我并不留意,然而那奇妙的声终于拔动了我的心弦,使我忍不住中断话题,仔细诗听那仿佛朱自逃古的声音。

这是非常奇妙的声音,单,娓婉,使人联想起在山间的泉水。

这是在月光下流泻的泉水,晶清澈,垸埏曲折,宕起落,时而一脉如壶滴,时而油涌如奔马。

水花控去着岩石,发出清跪幽远的回响。

沉浸在这样的琴声中,使人很自然地想起王扯的讨:“声宣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明月松间,清泉石上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王维的诗向,简直就是琴声的绝妙写照。

这琴声,也使人想起《礼记.乐记対音乐的描绘:“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稿木……累累乎端如赏球。

”想得更玄一些,仿佛能想见一个宽袍长发的哲人,面对着流水,思绪起伏,押扬顿控的岑声就是他自由自在的思想在天地间飞翔“那是《流水》,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结知音,彈的就是这曲子。

”朋友向我介绍道。

千年前的琴曲能否流传到令日,我很怀疑。

不过,这琴声确实古意盘然,没有丝毫现代人的浮躁和张狂。

在七根弦上,能弹出如此美妙而富有内涌的曲子,实在是让人惊叹的事情。

古代的文人,曾经将抚琴作为必修的功课,所谓“琴棋书画”,弹琴列在首位。

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有不少和弹琴有关的轶事。

最出名的就是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琴声能代替语言,表明心迹,沟通感情,使两个陌生人成为知己。

这样诗意的传说中,凝集着中国人的才情和智慧。

诸葛亮在城头弹琴退兵的故事,在中国也是家户晓,读《三国演义》,这是最今人难忘的情景之一。

如此戏剧性的场面,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不太可能发生,这也许是民间故事和小说家创作的结合。

在《三国演又》中,罗贯中对诸葛亮的琴艺和琴声没有一字描绘,只是交代情节而已,然而这样却给读者留下了阔大的想象空间,诸葛亮怎样オ能在琴弦上弹出他的镇静,弾出他的大智大勇,这需要怎样的心理素质和艺术技巧?且去自由想象吧。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4(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4(含答案)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居住证制度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过渡,通过不断剥(bō)离户籍制度承载.(zài)的福利,最终拆除户籍制度蕃篱,还原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

B.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jiào),上升为论坛主题帖(ti ě),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C.柔和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nú)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

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sùn)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D.世事纷扰,人生坎坷。

在这纷烦芜(wú)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翱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平时容易误读的字和对读音相同的错别字的辨识。

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语料贴近现实、贴近时代。

预估难度系数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这是一个真理容易动摇的时代,【甲】“一毕业就失业”“科研穷三代,读博毁一生”等令人沮丧的说法让好几代人为之坚守的“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

那么谁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呢?【乙】我最近看了一部名为《读书致贫》的影片(“为什么贫穷”系列公益纪录片最后一集),其旨趣在于唤起人们对贫困问题的关注,纪录片提到,在一些情况下,教育不但无法助人脱贫,甚至..使人更贫困了。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12附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12附答案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庄有一阕(quē)被遗忘的好词,虽无瑰(guī)丽的词藻,但后半段写翠帘高卷的阑杆上目见的美景,寸心飞跃千里,三十年家国和千百里河山顿时迭宕汹涌而出。

B.《山阴图卷》是一幅澹远优雅的古画,左方山石旁的小舟上有位老者在垂钓,近处一棵大树悠然垂落藤蔓(màn),远处小州上是几株小树。

最右侧是几株乱树C.塔希提,一片高高耸立的绿色岛屿,有着黛青色的深深的山褶(zhě)。

这里到处幽暗神秘,清凉的溪水潺潺chán而过,在这阴翳蔽(敝)日的沟壑里,生活似乎自远古时代以来就如此古朴。

D.每一个行业都是博大精深的。

任何一个大师级别的人都只是在自己谙(ān)熟专长的领域内是大师。

选择了一件事,就要怀着一颗炽(zhì)热的心,忍受它初期的枯躁,专注地做下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或许,要看到生活中的浪漫,你必须多少像个演员;而要跳出自身,你必须超然物外....,全神贯注。

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像斯特里克兰那样一心一意。

我不知道,谁能像他这样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

遗憾的是,我无法描述他如何逐步..我能描写他如何屡遭失败,坚持不懈,如何满怀勇气,..战胜艰难,取得卓越的成就;因为,纵然从不绝望,【乙]在面对艺术家的劲敌——自我怀疑时,如何不屈不挠、再接再厉,我可能会激发读者们的同情。

【丙】这一点我太清楚不过:人物不能像斯特里克兰那样枯燥乏味,毫无魅力。

他绝无可能给人如坐春风....之感。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超然物外 B.逐步 C.纵然 D.如坐春风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他的小说表面看起来确实非常朴素,并不复杂,但这丝毫掩盖不住他那游刃有余的刀锋。

2019.4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A卷

2019.4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A卷

2019.4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A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wēi)麦秸.(jiē)暖和.(huo)暴虎冯.河(fénɡ)B.荫.蔽(yīn)缉.鞋口(jī)便辟.(bì)大放厥.词(jué)C.牝.马(pìn)掺.和(cān)稍.息(shào)外强中干.(ɡān)D.克.扣(kè)撒.野(sā)哈.达(hǎ)訚.訚如也(yí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长江万里图》以宏大的篇幅、淋漓的笔墨,挥洒出中国第一大江的壮阔与旖旎。

B.翻拍剧大都以靓丽的新人组队,依时代更叠调整内容,用情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C.日前,杭州2022年亚运会会徽揭晓,“潮涌”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倍受瞩目。

D.倘若以功利之学概括浙学,或以史学涵盖浙学,则不免有一叶彰目不见泰山之遗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那样的艰难岁月里,家里的长辈即使食不果腹、筚路蓝缕....,也要把我和哥哥送去学堂念书。

B.电话诈骗这种事情,网络媒体上没少报道,然而仍有不少大学生漠然视之,认为不足为训....,这不能不叫人感叹。

C.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

D.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自守,离职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别无长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战地记者,他只说普通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被迫承受战争冲突和恐惧的孩子们的故事。

B.如果我能帮助他们把那些信息传递给世界,那么就可能达成某种解决办法。

C.网络售假行为愈演愈烈,会上专家分析网络售假的危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D.韩国总统朴槿惠来到一所小学,带领大家做MERS的预防活动,此举旨在为了消除公众对MERS 的恐惧。

浙江省各地2019年4-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浙江省各地2019年4-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温州市 5 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试卷阅读下边这首元曲,达成各题。

[ 黄钟]人月圆①雪中游虎丘梅花浑似真真③面,留我倚阑杆。

雪晴日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老衲同醉,残碑休打④,宝剑羞看。

【注】①虎丘:江南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

秦始皇东巡时曾来虎丘找寻阖闾殉葬的干将、莫邪、湛卢等宝剑。

②张可久,元朝有名散曲作家,多次担当下级官吏,时官时隐。

③真真:唐朝美女。

④打:拓。

19.“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运用了 ________和 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描述了雪中绽放的梅花漂亮感人的姿态,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0.有条有理是这首元曲的特点。

试从景和情的角度作简要剖析。

【答案】 19. (1).比喻(2).拟人20.全曲可分三层。

①开头五句为第一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见(触景)。

描述出一幅清寒素洁的虎丘冰雪图。

②六七八三句为第二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感(怀古)。

无情的历史长河,把与虎丘相关的风云人物都变为一丘黄土,只有青山长在,千古不朽,抒发了人间沧桑、兴亡遗恨之感。

③结尾三句是第三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叹(伤己)。

由于英豪无用武之地,只好借酒浇愁,与“老衲同醉”,抒发了宦途失落、壮志难酬的惭愧与悲忿之情。

【分析】【19 题详解】试题剖析:此题主要考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明确手法,联合诗句内容剖析,点明表达成效。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后的梅花红润娇艳忧如仙女真真姣好的脸面,吸引我凭依着栏杆久久流连。

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穷赞叹和喜爱之情。

把梅花比喻成美女,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安闲淡泊不慕荣华的风采。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频频等。

2、表达方式:记述、谈论、描绘、抒怀。

抒怀:可分为1直接抒怀,间接抒怀(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情形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温州市5月高考适应性测试试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2)或谓孔子曰:“子奚①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②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注】①奚:为什么。

②施:施行,延及。

21. 材料(1)中,“牛刀”喻指 ________________。

22.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对“为政”的认识。

【答案】21. 礼乐之道(或“道”,或“礼”)22. ①为政的目的(或宗旨、原则)应是推行“礼乐之道”,以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孔子因闻“弦歌之声”而戏笑,表明对子游政绩的赞同。

这反映了其“礼治”的为政观。

②孔子认为,为政的基础(或前提)应是践行“孝悌友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或推己及人、亲亲仁民)。

这体现了其“德政”思想。

③为政的途径(或方式)之一是通过教育培养弟子先立身处世后为官从政,即师长凭借弟子出仕而间接参与国家政治。

这凸显了其灵活明智的为政观。

【解析】【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指治理武城县;“牛刀”指礼乐之道。

这是一个常用成语,意思是比喻用大的方法来解决小的问题而大材小用。

文中孔子则用它来比喻用礼乐之道来治理受到县城。

孔子认为子游长于文学,是他的得意门生,有如此大才却无大用武之地,只任职武城这样的小邑。

这句话包含孔子对子游极其欣赏、极其惋惜的情感。

【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对‘为政’的认识”,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孔子一向提倡以礼乐治国,当他看到学生子游在武城这样做了,本来应该表扬,却开了个玩笑,说未免小题大作。

引起子游的反驳,孔子马上承认自己刚才说得不恰当。

子游的笃信认真,孔子的幽默风趣,声音笑貌都如闻如见,意趣横生。

为政的目的(或宗旨、原则)应是推行“礼乐之道”,以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结合“《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分析,孔子认为,为政的基础应是践行“孝悌友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等。

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孔子认为为政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教育培养弟子先立身处世后为官从政。

凸显了其灵活明智的为政观。

【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

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说:‘孝呀,只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把这孝悌的道理影响到政治上去。

’这也是从事政治,怎样才能算是从事政治呢?(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事政治呢?)”浙江省压轴卷(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公孙丑上》)21.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主张用来治理人民,孟子主张用来治理人民。

(2分)22.孔孟提出治国理念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4分)21.道德仁政(2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观点的能力。

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以判断。

材料二“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可以判断。

22.①如果用政令、刑法来治理人民,人民只求免于受惩罚而缺乏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治理人民,则能使人民有归附之心。

(3分)②如果用怜悯之心治理人民,那么治理天下则易如反掌。

(3分)【参考译文】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论语·为政》)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孟子·公孙丑上》)杭州4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21.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说“耻”的原因22.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孔子的言行观?【答案】21. 言过其行,言行不一。

22. ①孔子强调言行一致,反对言过其实,是正确的。

②对于“讷于言而敏于行”,有轻视语言表达的倾向。

在今天“敏于行”固然重要,但“敏于言”也不可忽视。

【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说‘耻’的原因”,然后分析孔子的三则言论,找到写“耻”的那则,理解意思,概括“耻”的原因。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君子把说得多做得少视为可耻”,由此可知,孔子说“耻”的原因是“言过其行,言行不一”。

以言行一致为美德,以言过其行为可耻,这是孔子一贯提倡的做人准则。

要么不说,要么说出就一定要做到。

如果言之凿凿,却不能付诸实践,徒有华丽的言辞,那也只是假道学罢了。

君子是行动胜过言语的。

考生只要能根据孔子的话来分析“言”和“行”就可以了。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孔子的言行观”,然后要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言行观”,对此做出评价,评价的时候要能够立足现实。

第一则材料是说“君子把说得多做得少视为可耻”,可见孔子认为人应该言行一致,不能言过其实,第二则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这是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两则主要是强调人要言行一致,不能言过其实,这是正确的;第三则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强调“行”,而在今天,“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把说得多做得少视为可耻。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绍兴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②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

”(《论语》)③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紫,恐其乱朱也。

”(《论语》)21. 被孔子称为“德之贼”的是什么样的人?22. 孔子为什么会厌恶“莠”和“紫”?综合阅读材料简析原因。

【答案】21. “德之贼”即乡原(乡愿),是没有原则,是非不分,表里不一的好好先生。

(或:是指被乡民视为忠厚朴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的人)22. “莠”作为杂草,与禾苗很相像,生长在禾苗堆里会使莠禾不分;“紫”作为颜色,与朱红色接近,会搞乱正宗的红色,两者的共同特点是“似是而非”,这在有原则、讲正名的孔子眼里,是绝不允许存在的。

【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了解相关名著的内容、情节、形象、主旨等,再结合题干要求进行解答。

本题据“乡原,德之贼也”及“似是而非”可知,“德之贼”即乡原,是没有原则,是非不分,表里不一的好好先生。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了解相关名著的内容、情节、形象、主旨等,再结合题干要求进行解答。

本题,原文“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意思是,孔子说:最可恨的就是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讨厌稗子,因为它长得像禾苗;……讨厌紫色,是怕它冒充红色。

可得出““莠”作为杂草,与禾苗很相像,生长在禾苗堆里会使莠禾不分;“紫”作为颜色,与朱红色接近,会搞乱正宗的红色,两者的共同特点是“似是而非”,这在有原则、讲正名的孔子眼里,是绝不允许存在的。

”。

浙江省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论语•先进》)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论话•述而》)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论语•子罕》)21. 第一则材料中“升堂”“入室”的意思分别是什么?22. 根据第二、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孔子“学”的理解。

【答案】21. “升堂”喻已有所成就,“入室”喻已得其奥妙。

22. 孔子认为,(1)“学”的内容,不仅指政治道德,也指技能实践。

(2)“学”的态度,要保持精进之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自觉自愿,不要自我满足,否则将前功尽弃。

(3)“学”的目的,在“道”和“艺”中,偏重对“道”的追求,强调自我道德完善。

【解析】【21题详解】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堂”,正厅;“室”,内室。

先入门,次升堂,最后入室,比喻学问的程度。

本意是担心子路性刚而不得寿终,故加以抑制。

门人不解孔子语意,因此不敬子路,孔子再用比喻解释,子路的修养造诣已经升堂,但尚未入室而已。

“升堂入室”已经成为成语。

“升堂”喻已有所成就,“入室”喻已得其奥妙。

【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立足文本,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孔子教导弟子进德修业的秩序和方法,层次分明,像一个教学大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