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引领智造潮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德合作引领智造潮流-机械制造论文

中德合作引领智造潮流

李耀琪本刊编辑

导语:站在新的历史的起点,中德两国抓住机遇,依托各自产业优势,全面加速“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战略对接,实现“质”与“量”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在世界工业制造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代表着制造业未来的智能制造被推到了风头浪尖,世界工业制造的发展史将再一次被谱写。

纵观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特点,德国无疑是领先的制造业强国,引领着全球制造业“质”的方向;中国作为制造中心,拥有完善的产业链结构和充足的劳动力,在全球制造业中作为“量”的担当。那么,德国的“质”和中国的“量”相结合会发生什么效应呢?毫无疑问,中德“强强联手”将掀起世界制造产业的变革。中德合作的战略契机

德国,作为世界制造强国,在过去的150年里,励精图治,从技术模仿,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实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追求制造业的规模数量转向了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在工艺技术方面突飞猛进,终于形成了不同于英美制造和日本制造的“德国制造”模式。

而中国,则面临着“双向挤压”: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凭借“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正凭借低廉成本吸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完成经济发展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不断引进专业技术,鼓励科技创新,对提高制造业产业附加值、提升经济发展品质,具有重要

的推动作用。

业界人士认为,中国制造在产业发展、市场体量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有助于实现智能升级。

首先,中国制造业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在电子通信领域,中国也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集群,中国企业已从传统的设备提供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具备较强竞争力。

其次,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智能生产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础,是企业根据用户需求改进生产技术的优势所在,有利于适应与智能生产伴生的各种新商业模式,也有利于吸引外部资源,找到合作机会。

此外,中国制造水平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智能升级中具备后发优势。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长孔翰宁说,在市场体量和跨越发展的可能性上,中国具备德国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这个转型的时期,德国作为领先的全球工业制造强国,率先提出德国“工业4.0”概念并积极推动其发展,中国政府也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部署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是中德双方为应对新一轮全球竞争而采取的新战略,两者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并且中德制造业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双方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将从德国引进更多高精尖技术,大大提升制造水平,帮助中国国内制造业早日贴近国际标准,并将会给中国国内科技企业带来众多诸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机遇。德国也将从有效的投资中获取巨大的利益。这

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为两国政府和两国企业间深化交流、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德智能制造联盟搭建平台

2014年,中德双方高层会晤,并达成逾万字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内容非常广泛,纳入200多项具体合作倡议、项目和举措,涵盖中德合作20多个细分领域,是迄今中德之间内容最丰富的共同文件,也是中欧之间合作领域规模最广泛、合作项目最多的文件。创新合作是《纲要》最大亮点,也是本轮磋商的核心成果。

按照《纲要》精神,2015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正式签署《推动中德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谅解备忘录》,推进中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务实合作。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纲要》和两国政府部门相关合作备忘录的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中德两国智能制造主流企业、权威科研机构和产业集聚区,共同发起成立“中德智能制造联盟”。2016年4月9日上午,联盟成立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组织结构是由专家委员会和联盟理事会两部分组成。专家委员会由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专家、企业家、研究机构代表组成,为联盟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咨询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出任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任顾问,此外还有众多专家和企业家作为委员参与联盟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联盟理事会由联盟理事成员单位代表组成,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盟的任务就是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有机对接,面向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务实合作,支撑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

搭建产业与技术的合作平台。

2016年6月22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主办,中德智能制造联盟承办的“2016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来自英飞凌、西克、莱茵集团、菲尼克斯、中国航天科工、徐工、海尔等中德知名企业,以及中国贸促会、中国电子学会、同济大学、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德国投资贸易局、德国工业联合会、德国标准化委员的代表参加了大会。

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发表了讲话,并见证了德国莱茵集团与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等战略合作项目的签约。近400位中德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参与了同期举办的中德合作项目经验分享交流会、中德智能制造企业项目推介会及中德企业交流对接会,通过经验分享、项目推介、磋商交流等形式寻求各自业务领域更多对接点。这意味着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区域合作加快发展

随着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的加速推进,在高层会晤、搭建平台基础上,城市区域合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中。2016年4月底,在德国“2016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召开期间,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立大会成功举办,正式宣布成立首期为“11+7”架构的(中方11座城市+德方7座城市)的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中国城市包括佛山、江门、株洲、肇庆、揭阳、云浮、焦作、南宁、台州、贵阳、柳州,德国城市为亚琛、乌珀塔尔、奥斯纳布吕克、因戈尔施塔特、吕塞尔斯海姆、劳恩海姆、凯尔斯特巴赫。旨在通过联盟城市间的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将德国制造“质”的优势和中国制造“量”的优势紧密结合,探索“中国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