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服装史课后练习题
西方服装发展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了怎样的影响?答1、古代西亚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有(1)苏美尔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男女同质同形,用一种称为卡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
(2)巴比伦服装是缠绕式,衣长至膝下的卷衣。
(3)亚述服饰流苏穗饰以及运用花毯的织法或用刺绣方法做成的花纹图案的装饰成为这一时期服装的主要特征。
(4)波斯服饰一种是坎迪斯长衣,袖子呈现喇叭状,在后肘处做出许多褶裥,形成优美的下垂造型,另一种是合身的齐膝上衣和齐足的长裤。
2、北非服装(1)腰衣罗印克里斯用一块布围裹于腰臂上的简单装束,以长短、褶饰的变化来区分阶段,平民较为简单,贵者复杂,衣前加三角形饰纹,用糨糊把布固定出直线褶。
(2)筒形衣裙合体简单呈筒形紧身,从胸下直到踝骨,用腰带或背带固定,图纹丰富。
(3)褶纹衣式样有两种: 套头式卡拉西里斯,一种套头的简单长袍,短袖,无纽扣;包缠式的多莱帕里是以长布缠绕披挂在身上形成垂褶装束(4)组合装束是上衣和下裙或裙衣和围巾的构成。
欧洲服装的源头来自亚非的文明古国,经数千年演变最后形成西方服装的本土风格.这一文化脉络清晰可见,埃及女子的筒形衣、波斯人的坎迪斯、克里特岛女子的紧身上衣与钟形裙、希腊的希顿和希玛纯、罗马的托加和丘尼卡都是代表性服装,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希腊的希顿、罗马的托加和埃及的多莱帕里、巴比伦的卷衣可说是一脉相承。
2、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
多里克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
一般用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从脖口到脚踩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穿着时,先把长方形向外折,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段折返叫“阿波太革玛”。
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地布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提起布,在前面用大约10cm长的别针固定起来。
中外西洋服装史课后答案
21. 幞头:是隋唐五代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初以以幅罗 帕裹在头上,较为低矮,后在幞头下另加巾子,以保证裹出固定的幞 头外形。幞头两脚,初似带子自然垂下,至领或过肩,后渐短弯曲朝 上插入脑后结内,皆谓之软脚幞头。中唐以后的幞头之脚或圆活阔, 犹如硬翅而且微微上翘,中间似有丝弦,以令其右弹性,谓之硬脚。
-4-
大特点。 25. 襕衫:两宋时期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即是无袖头的长衫,
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一般用白色细 布,腰间束带,也有不施横襕者,谓之直身或直缀,居家时穿用取其 舒适轻便,其广泛程度可为仕者燕居、告老还乡或低级吏人服用。
26. 宋朝官员朝服样式基本沿袭汉唐之制,只是颈间多戴方心 曲领。
22. 大唐三百余年中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群服、男 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23. 半臂与披帛: 半臂似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长度在裲裆与衣衫之间,故称其为半 臂。 披帛:从狭而长的帔子演变而来,后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 于前后的一种飘带。 24. 女着男装,即全身效仿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
背心:无袖,即裲裆,直领对襟。(区别: 半臂加袖长可成背 子;去袖则为背心。)与某些裲裆肩处加襻有所不同。
中西服装史课后练习题
中国服装史课后练习第一章、先秦服装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传说中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说明中国远古时期的纺织材料,既有葛藤、苎麻等剥制的植物纤维,也有在世界上相当一段时间中唯一拥有的A.棉花B.亚麻C.涤纶D.蚕丝2、周礼中,帝王冕服上起着规劝帝王广纳言路功用的是A.冕冠上的“充耳”B.綖板前低俯C.衮服上的绣黻D.衮服上绣绘宗彝3、周代冕服中“玄衣纁裳”,“纁”是指A.黑色 B.白色 C.绿色D.黄色4、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胡服骑射的是A.赵武灵王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二、填空题1.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中,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2、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其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靴或裹腿,左衽、衣袖偏窄,便于活动;3、先秦服装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4、从出土实物来看,两万七千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5、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大致形成于夏朝;“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6、胡服骑射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变革;三、简答题1、深衣的内涵: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2、胡服又称“胡衣”;是指周代以后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服装的总称;由于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所决定,这些少数民族服装形制较为紧窄;其特点是由短衣、长裤和皮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与射猎;服装质料较为厚实,冬季以皮毛为多;服装色彩以间色为主;装饰纹样较为粗扩,题材以禽兽为多;与汉族的褒衣博带、高冠浅履的服饰形制有较大区别;3、襦裙襦裙为百姓妇女穿的一种服饰,现存最早的襦裙视觉图象资料为出土的中山国玉人饰品,中山国是战国中期中原地区一个由白狄族建立的少数民族诸侯国;其服饰特点为上下两款,上衣为紧身窄袖,右衽开襟,下摆长到腰节,下裳为方格花纹裙,腰间系带;此款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发式为卷型,形似牛角,可能是中原地区流行的笄饰;4、蔽膝是贵族礼服上一种装饰;用多熟皮制作;蔽膝使用时系佩在革带之上,下垂前膝;原为上古时期人类服饰,用兽皮和树叶制成的腰衣即“围裙”,不过这种“围裙”裙幅不大,用途是遮蔽前面的阴私部分,因为那时人们已经有了害羞的观念,所以要用些东西将前面遮挡一下;商周以后为表示对先民的纪念,勿忘古制,特佩此物为饰;四、识图第二章、秦汉服装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秦汉时期,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而东汉时渐少的服式是A.直裾袍B. 曲裾袍C.司服D.深衣2、汉代的法冠也叫,为执法官戴用的;A.獬豸冠B.武冠C.梁冠D.冕冠3、东汉诸多式样的首服中,长冠又称﹝﹞A.平天冠B.高祖冠C.法冠D.武冠4、秦汉时期,男子以为贵A.曲裾深衣B.袍服C.绕襟深衣D.重领深衣二、填空题1、堕马髻又称坠马髻,汉代典型发式,梳挽时由正中开缝,分发双颞,至颈后集一股,挽髻之后垂至背部,另从髻中抽出一绺,朝一侧下垂;给人以落泊之感,似刚从马上堕下;2、佩绶制度是汉代服饰中一大特色;佩绶除是一种装饰物外,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区分等级地位高低的标志;绶:丝织带类织物,多用于束腰,三指宽,用不同颜色分别等级;3、禅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三、简答题1、簪zan笔簪笔是汉代一种制度;官吏上朝奏事必先书写在笏板上,皇帝旨意或议事结果也需书于笏hu板上以备忘;故官员需随身带笔,笔无搁处即插于头上耳边一侧的冠内,叫作簪笔;本出于实际应用,后才形成官制,限于御史或文官使用,这一点成为汉时文官上朝时特征之一;2、中国汉代首服有诸多式样,列举三种冠式并简述其功用;冕冠,俗称“平天冠”,为皇帝士大夫阶层的朝冠;长冠,多为宦官、侍者用或贵族祭祀宗庙时穿带;武冠,武将所戴之冠;法冠,也叫獬豸冠,为执法官戴用;梁冠,也叫进贤冠,为文官用;四、识图汉代曲裾袍服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一、选择题1、魏晋时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A.袍短而衫长B.袍有袖而衫半袖C.袍的面料厚而衫的面料薄D.袍有祛,而衫无祛2、魏晋时期在文人中逐渐兴起“褒衣博带”之风,下面对“褒衣博带”解释正确的是 ;A.好材料衣服宽带子B.好材料衣服散开带子C.大衣服宽带子D.大衣服散开带子3、魏晋南北朝时的裲裆形制似于清代的 ;A.马甲B.比甲C.巴图鲁坎肩D.背心4、裤褶服为穿着时代为;A.汉代B.魏晋南北朝C.唐代D.元代5、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人物多戴 ;A.纶巾B.小冠C.高冠D.漆纱笼冠6、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妇女饰物,形似;A.围巾B.纱巾C.披帛D.饰带二、填空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裤褶与裲裆,对汉族服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2、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3、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服饰变革三、简答题1、简述裲裆的特点;裲裆古作“两当”是一种无袖的服装;背心式服装,一般作为两片,一片挡胸,一片挡背,故称“两当”裲裆,肩部以带相联,俗称背心、坎肩;两汉时仅用作内衣,多施于妇女;魏晋时期则不拘男女,均可穿在外面,成为一种便服;2、简述裤褶的特点;裤褶是胡服的一种,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其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上身服褶而下身服裤,称为裤褶服;这里的“裤”是指有裆的、典型的西域风格样式,曾一度对汉族的“袴”无裆的裤子有一定影响;3、指出褒衣博带是哪一时期文人所崇尚的着装风格,并简述其形成原因;它是魏晋时期文人衣服趋势1一方面由于连年战乱,政治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使得没有一个统一的服饰制度约束人们的着装;2思想意识上,腐朽的经学束缚被冲破,产生了玄学,它促进逻辑思辩的发展和理论探索的自由空气;3政治上的失意使得许多文人选择了逃避现实,提倡人性对自然的回归;因此褒衣博带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他们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4、杂裾垂髾服杂裾垂髾服是深衣的一种变式;它的特点是在服装上饰有“襳xian髾”;所谓髾是指上衣的装饰,在衣服下摆部位固定的一种饰物;它一般用丝织品制成,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重叠;所谓襳,是指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较长走起路来牵动下摆的尖角,形如燕尾;四、识图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一、选择题1. 在唐朝是较为普遍的首服,它的功用犹如一个假发髻,以保证裹出固定的外形,其式样较多.A.幞头 B. 武冠 C.梁冠 D.冕冠2.胡人是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一种称谓,在唐初和盛唐期间,他们的服饰曾使唐代的妇女耳目一新,妇女着胡服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如就是当时女子外出时较喜欢的一种首服;A.幂 B.长冠 C. 瓦楞帽 D.凉帽3.隋唐时期男子着袍服十分普遍,其主要的式样是 ;A.圆领袍服 B.交领袍服 C.绣袍 D.皂罗袍4、唐代女子服装的领口常有变化,盛唐时代的襦裙,初始多为宫廷、嫔妃、歌舞伎者所服,后来连仕宦贵妇也予以垂青;A.鸡心领 B.直领 C. 圆领 D.袒领5.唐代的女子喜欢在背上搭披一条长长的帛带,有风时随风飘舞,下垂时似瀑布绕臂;服饰学上称其为 ;A.玉带 B. 银带 C. 披帛 D.帛锦9.半袖式衣衫是现代服装造型的主要形式,在隋唐时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服装式样,属短袖式罩衣,被称为;A.褐 B.祆 C.襕衫 D.半臂10.大翻领式的服装在唐朝时就曾流行过,当时这种式样主要是取自于以下哪一个少数民族A.回鹘 B. 蒙古 C.维吾尔 D.壮族二、填空题4.唐代妇女面部妆容中,有一种太阳穴处以胭脂抹出两道,分在双眉外侧,谓之,传说源于魏文帝曹丕妃薛夜来误撞水晶屏风所致;三、简答题1.唐代的服饰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是最为灿烂的一章,请简述其原因;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进步;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代人所不敢想象,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鼎盛时期,国家强大,政通人和,人民充满民族自信心,与各国各民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③唐代的文化空前繁荣,诗词、书法、石窟艺术、工艺美术等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推陈出新;加之道教、儒教、佛教三教合一,产生新的文化理念,这些都为唐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创作灵感;2、幞头幞头又称“折上巾”,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这种装束;魏晋以后巾裹更加普及,几乎成了男子的主要首服;到北周时,将这种幅巾作了修改加工,裁出脚,后幞头故俗称之幞头;3、帷帽帷帽为唐代女子首服;其形为高顶宽沿笠帽;从唐昭陵陪葬墓中的李贞墓所出土的女骑马俑所戴的笠帽中可领略其形状,仅在笠帽周围垂一圈透明纱罗帽裙即称为帷帽;帷帽始于隋朝;4、幂篱幂mi之巾;通常以黑色纱罗为之,戴时上覆于顶部,下垂于背,近脸面处开有小孔,以便露出眼鼻;六朝时期男女均用;始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地区,至唐初尤为盛行,成为妇女出行之服;关于幂篱的形制,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大幅方巾,用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披体而下,遮蔽全身;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衣帽相连类似斗篷一类的装束;这种服制可能与阿拉伯服饰有关;由于西北风沙很大,人们远行时骑马用它围裹身体,障蔽风尘;有人认为,只有妇女远行时才着幂篱,以免男人窥视;5、武德令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规定了有关上自帝王后妃,下至文武百官及其妻女的服饰制度,甚为完备,服装史称“武德令”这是自汉明帝恢复“礼制”以来及隋炀帝“宪章古制,创造衣冠”之后拟定的最完整最系统、最完备的冠服制度,在我国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规定“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 “武德令”是唐朝统治阶级的服饰制度的准则,其影响一直波及宋、明各朝;6、隋唐五代服饰特点一第一阶段服饰特点1.隋至初唐女子服饰以瘦高为美2. 女子下裳主要为裙,裙子成为妇女专用服饰,3.裙腰高齐胸口,以身躯修长为美4. 妇女流行穿男装风俗5.服饰质料、色彩、式样等丰富超过前代6. 男服以窄袖衣为主,圆领、翻折领7. 不同官职服装用不同服色二第二阶段服饰特点1. 女性为丰腴为美,流行袒胸宽袖大袍、2.袒胸露背,盛行面妆3.领子款式丰富多样4. 流行胡服5. 服装色彩华丽,面料品种丰富6. 服装配套完善,等级分明四、识图1、面妆2、圆领袍衫3、半臂、襦裙五、试述唐代服饰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成为最为灿烂一章的原因;唐帝国承袭了中国历代的冠服制度,同时,又通过丝绸之路与和平政策与异域及异族同胞交往日密,广收博采众族之长,出现服饰史上的百花争艳的时代,其辉煌的服饰盛况是中国服饰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服饰史上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进步;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代人所不敢想象,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7分其次,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甚广;当时,唐代首都长安不仅君临全国,而且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着名的大都会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人民充满民族自信心,与各国各民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和服饰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唐代的服饰得以在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借鉴、吸收、发展相提高,无疑促进了服饰的更新与发展,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7分第三,唐代的文化政策开明宽松;诗词、书法、石窟艺术、工艺美术等空前繁荣,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推陈出新;加之道教、儒教、佛教三教合一,唐代统治者在尊道、礼佛、重儒的同时,更鼓励三教自由展开辩论;三教并行不悖,不仅有力地促使道、释、儒三教相互吸收,而且造成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人们的心中自然产生一种开放的宽容的文化心态:不以一教为尊,亦不必以自己的信仰去屈从于一尊意志,所以在唐代朝野弥漫着自由的文化空气,不断产生新的文化理念,这些都为唐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创作灵感;8分第五章、宋辽金元服装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宋代的服饰承袭唐代的款式,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的旧制;此袍服称为 ;A.襕衫 B.冕服 C.玄服 D.深衣2.宋代官员上朝时多佩,它不仅是出入宫廷的证件,亦是显示等级的标志;A.鱼袋 B. 玉带 C. 佩玉 D.金带3.宋朝官员的朝服用色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有不同的着色标准;赵普身为宋国的宰相位高权重,他上朝时应该穿的朝服;A.蓝色 B. 黄色 C. 紫色 D.绿色4.宋朝时有很多胡商来中原做生意,他们的袍服同汉人的袍服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胡服为 ;A.直襟 B. 对襟 C. 右衽 D.左衽5.流行于北宋,普及于南宋;衣长过膝、腋下开衩的长衣,早期男女均可穿用,后为女子专用服装;A.背子B. 比甲 C. 马甲 D.襦裙6.中国古代北方契丹都有习俗;一般是将额头发剃光,两鬓或前额留下少量头发作为装饰,有的额前留一排短发,有的耳边披散鬓发,有的把左右头发修剪成特殊形状,下垂至肩;A.锥髻 B. 螺髻 C. 高髻 D.髡发7. 是元代最有特点的女子首服,多以桦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为顶,上用四五尺长柳枝包以青毡;A.顾姑冠 B. 瓦楞帽 C.忠靖冠 D.高冠二、简答题1、宋代背子背子又称“褙子”;对襟、直领,两腋开衩,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衣长过膝;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任其露出里衣;无论后妃,还是妓妾,礼见宴会均可穿着;背子分为大袖背子和窄袖背子;大袖背子为贵夫所穿,窄袖背子为侍女与百姓穿着;早期男女都穿背子;后为妇女专用服饰,流行于北宋,普及于南宋;2、质孙衣质孙衣蒙语音译,又称一色之衣汉译;形制为上衣连下裳,衣式较紧窄,下裳较短;腰间作无数襞积,肩背间贯以大珠;元代定为内廷大宴礼服;上自天子下及百官皆穿之,其制贵贱不一,因职而异,但冠帽衣履须用一色,不得有异;元代衣着用料精粗相差悬殊;高官服装多用色彩鲜明的织金锦,以花朵大小表示品级高低;3、方心曲领方心曲领是帝王、官吏朝服上的领饰;方心曲领大袍仅次于冕服,相当群臣朝服;由汉代曲领演变而来,使用时套在颈间,以免衣领拥起;用于帝王以及七品以上的官员;唐代以后此领失传,宋代以后将方心曲领作成项圈下垂方锁式佩物,形成天圆地方的含义,附于衣外胸前;之后立为制度,凡重大朝会,穿朝服时则必须佩之;四、识图方心曲领大袍平面款式图姑姑冠第六章、明代服装课后练习题一、单选题1.在我国古代,在官服上缝补子最早始于 ;A.唐代 B. 明代 C. 宋代 D.清代2. 本为蒙古服饰,北方游牧民族女子好加以金绣,罩在衫祆以外,样式主要似背子无袖,亦为对襟;A.赤罗衣 B.袍衫 C. 比甲 D.马甲5. 明代武官服的补子上一品文官以仙鹤为图案,一品武官的图案是 ;A.一品 B. 三品 C. 五品 D.七品二、填空题1.明代服饰上喜欢将吉祥之意施于图案的创作中,其艺术手法多为谐音、象形,因其形象符大众的审美感受而深受群众喜爱,如松树仙鹤寓意长寿,鸳鸯寓意夫妇和美偕老,石榴寓意多子,以凤凰牡丹寓富贵,以瓶子、鹌鹑示平安、以荷、盒、玉饰示和合如意;2. 明代官服的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袍服花纹也各有规定;盘领右衽,袖宽三尺之袍上缀补子,再与乌纱帽、皂革靴相配套,成为典型明代官员服饰;三、简答题1、简述影响明代服饰风格的主要因素;①明代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丽华美,趋向于诸多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因而多将吉祥祝词施与图案之上,以其形象加深群众审美感受,因而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明代文化的一大特色;这个文化也反映到了明代的服饰上;②明代中叶以后,在我国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江南物产丰富,手工业发达并开始摆脱封建经济,出现产业的苗头,这对服饰质料、色彩、图案的特点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时形成北方服饰效仿南方,改变了原来四方服饰仿效京都的局面;2、简述明代服饰的特点;1、明建国后恢复汉族礼仪,吸取“周汉唐宋”服饰制度;2明衣裙与宋元近似,服饰普遍使用纽扣;3明代所穿服装有严格的规定;4服装强调装饰功能,讲究服装穿着形式美;5官吏袍服有品色规定,袍服胸背缀有补子;6官吏腰带因品级不同、质地也不一样;7寓意性吉祥图案用于服饰 ;3、比甲比甲大背心是明代妇女的普遍装束便装,无领、无袖形制类似马甲,下长过膝、对襟、直领穿时罩于衫袄之外;传说产生元代,初为皇帝所服,后才普及于民间,转而成为一般妇女服饰;因其穿着便利,故多用于士庶阶层妇女;在明代多为年轻妇女所穿;到了清代,这种服饰更加流行,且不断有所变革,后来的马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加工改制而成的;4、水田衣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它具有其它服饰所无法具备的特殊效果,简单而又别致,所以在明清两代赢得普遍喜爱;在民国时期,民间孩童也有穿着这种衣服以讨吉利;比甲水田衣第七章、清代服饰课后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清初的“十从十不从”条例 ;A.男从女不从B.生从死不从C.阴从阳不从D.老从少不从2、清朝官服上的补子图案是怎样装饰到补服上的A.直接刺绣于衣上B.用特殊颜料直接绘于衣上C.绣在补子上再缝于衣上D.用特殊颜料绘于补子再缝于衣3、清朝袍服中有一种前襟下摆分开,右边裁下一块,比左面略短一尺,便于骑乘的“行装”,人们称之为 ;A.箭衣B.缺襟袍C.补服D.马褂4、下列哪项不属于清朝文官补子上的绣饰A.仙鹤B.孔雀C.麒麟D.云雁5、清代服色制度严格,皇帝着 ;A.明黄色B.杏黄色C.鹅黄色D.金黄色6、清代满族女子发型保留本族形制,梳两把头,满族人称 ;A.牡丹头B.两把头C.达拉翅D.荷花头二、填空题1、清代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一律改宽衣大袖为窄袖筒身,衣襟以纽扣系之,代替了汉族惯用的绸带;2、清朝完全满化的服装还是沿用了汉族冕服中的十二章纹饰,我们称这种服装为补服;3、满族习惯骑马,因而有一种开衩大袍被称为箭衣,袖口有突出于外的箭袖,因形似马蹄,被称为马蹄;4、清朝有一种多纽襻的背心,类似古代裲裆,满人称为巴图鲁坎肩,意为勇士服,后俗称一字襟;5、清朝官服中的首服,夏季有凉帽,冬季有暖帽;官员燕居及士庶男子则多戴瓜皮帽;6、在清朝女子的服饰中,云肩是一种当时普遍佩用的装饰,形似如意,披于肩上;7、清代旗女天足,所着木底鞋,形似花盆者为花盆底,形似马蹄者为马蹄底;三、简答题1、简述旗袍的形制旗袍是满族妇女中颇为流行一种长袍;服呈直筒状,由一整块面料裁剪而成,任何部位都不重叠,款式为衽圆领右大襟镶、领子有高低两种;清末时尚高领二寸五左右,领子是单腰上去的,可以随时拆洗,如不用领子时,往往系一条长领巾;身宽大,长及踝部,两侧开祺,边袖、衣襟下摆处镶有各种装饰饰;袍色一般多以浅谈为多色;旗袍上还喜欢加罩件绣花坎肩;2、清代马褂清代马褂又称马墩子、短褂等,因便于骑马而着名;满式马褂是清朝特有的一种流行男服款式,它不能单穿,主要是套在长袍之外,所以也称“补褂”;马褂领型多为圆领;门襟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缺襟、人字襟等;长不过腰,下摆开衩;衣袖有长短袖、长者及腕部,短者至肘间和宽窄袖之分,均是平袖口;满式马褂还有单、夹、棉、皮等多样品种;3、清代服饰主要特点1服饰总体上趋向高贵质地和精巧的艺术加工;2领子由交领、圆领变为立领;3清代已普遍用纽扣代替带子系结服装;4长袍多开祺,官吏士人开两祺,皇族宗室开四祺;5服装色彩多用石青等冷色调;6服饰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征;7汉妇仍承袭明朝服装旧制;8妇女服装装饰大量使用数层花边镶滚;中国服装史第八章、20世纪前半叶汉族服装一、选择题1、下列那一组是青年或从事洋务工作者的装束A.西服革履礼帽B.长袍革履礼帽C.西服布鞋罗宋帽D.长袍布鞋瓜皮帽4、学生装的式样主要为 ,胸前一个口袋;A.大翻领B.戗驳领C.直立领D.青果领8、20年代末出现“奇装异服”中的衣服,从保存至今的实物和照片资料来看其上衣窄小,领口很低,袖长不过肘,袖口似 ;A.窄小B.宽大C.喇叭形D.羊腿形二、填空题1、在青年或从事洋务工作者的装束中,礼帽的材质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2、学生装的首服为鸭舌帽或白色帆布阔边帽,一般为资产阶级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所服用;3、这一时期中西合璧非常成功且颇具代表性的一套男子服饰为长袍、西裤、礼帽、皮鞋;4、北洋军阀时期,直、皖、奉三系军警服中的胸前佩章,文官为嘉禾,寓五谷丰登;武官为文虎,寓势不可挡;5、清代旗女的袍服称为旗袍,其主要特征为体宽大、腰平直,衣长至足,加诸多镶滚;三、简答题2、简述中山装的基本形制及主要意义;。
中西服装发展史(考试资料)
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一.单选题()1.D 的发明,标志着最早的缝纫工具的诞生。
A.石针B.骨锥C.石矛 D .骨针()2.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亚麻植物是在C发现的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
A.英国B.西班牙C.瑞士D.法国()3.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可概括为三类,即生理、心理需求论及A论。
A.性需求B.遮羞C.装饰D.异性吸引4.原始人类发明腹布、兜裆布是把性器官保护起来,这属于服装起源动机理论说中的C。
A.图腾崇拜说B.遮羞说C.身体保护说D.异性吸引说()5. C的发明,是人类服装起源中的一项重要事件。
A.织物B.纺坠C.骨针D.纺轮()6.人类最早的骨针出现的时间是B时期。
A.早期智人B.晚期智人C.直立人D.猿人()7.“冀州岛夷皮服,扬州岛夷卉服。
”出自于D 。
A.《春秋》B.《周易》C.《礼记》D.《尚书》()8. C出现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促进了人类纤维衣料的产生。
A.蛮荒时代B.蒙昧时代C.野蛮时代D.文明时代()9. D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衣着状况。
A.文身B.人体装饰C.兽皮叶草D.纤维材料()10.人类为了抵御寒冷、酷热、干燥而创造了服装,这属于C。
A.身体保护说B.装饰审美说C.气候适应说D.护符说()11.世界上虽然有不穿衣的民族,但极少有不对身体进行装饰加工的民族,这是一种A的着装动机。
A.装饰审美B.异性吸引C.身体保护D.护符(C)12.以下哪种不属于人类着装动机中的心理需求论?A.护符说B.象征说C.遮羞说D.装饰审美说B)13.以下哪种学说不属于服装产生的起因,而是服装产生后的一种结果?A.吸引说B.遮羞说C.装饰审美说D.身体保护说(B)14.中美洲早期人类的泥塑人像代表的服饰形式说明服装与有着密切联系。
A.审美B.劳动C.身体保护D.异性吸引(B)15.在澳洲发现的原始腰带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装饰B.实用C.护符D.象征二.填空1.原始社会的人体装饰现象有皮肤着色、文身、人为变形2.刺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瘢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深的人群. 。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十章中世纪服饰
从15世纪开始,筒形衣完全退出男装的主流,成 为女装的专用形式。
普尔波万与紧身裤的组合
普尔万多与紧身裤的组合
穿修尔科的少女和普尔波万、紧身裤(霍兹)的男子
修尔科女子和两色紧身裤、尖头鞋、普尔波万的男子
哥特式服装的特征:垂直线和锐角的多方面 运用,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 特征。
哥特式初期,男女服装造型的性别区分不明 显,都以宽敞的筒形为主。
13世纪,女装出现了“省道”(Dart),通 过立体化的剪裁手段展现了人体的曲线美, 确定了三位空间的窄衣基型。
14世纪中叶,男女服装造型开始分化,男子 服装上重下轻,富机能性;女装上轻下重, 富有装饰性。
念碑。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古罗马的达尔马提卡
罗鲁姆
帕鲁达门托姆
拜占庭风格的首饰
Etro09秋季:拜占庭和土耳其帝国的灵感结晶
品牌设计师Veronica Etr
一、拜占庭时期服饰
早期的拜占庭服饰基本沿用了古罗马帝国的服 装样式。
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及普及,服装的外形渐 渐趋于保守、呆板,而服装衣料的种类及加工 技术却逐步提高,丰富的装饰纹样及色彩搭配, 成为拜占庭服饰的一大特点。
( )15. 世纪中叶出现的男服的分体式服装 标志着西方男服与女服在穿着形态上的分离。
A.十二 B.十三 C.十四 D.十六
答案
返回目录
返回首页
二.填空题
1拜占庭风格服装是 、 和 三种异质文化 的表现。
2.中世纪对西方服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为 和。
3.西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服饰剪裁方法是 其最早运用在哥特式 裁剪上。
中外西洋服装史课后答案
中国服装史复习整理1、 贯口衫 : 用相当于两个身长得一块衣料对等相折 , 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口 , 穿时可将头从中伸出 , 前后两片 , 以带系束成贯口衫。
2、 司服: 专管服制实施 ,安排帝王穿着得官员。
3、 内司服 : 专管王后在仪式上穿着得官员。
4、 冕服 :包括冕冠 ,玄衣纁裳 ,腰间束带 ,前系蔽膝 , 足登舄屦。
玄衣熏裳 (玄:黑; 纁: 绛 红)上以象征未明之天 , 下以表示黄昏之地 , 然后施之以纹。
5、 十二章纹饰 :( 上绘下绣 ,上下各六章 )绣日月星辰 ,取其临照 ;绣山形,取其稳重 ;绣 龙形取其应变 ;绣华虫(雌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绘藻,取其洁净 ;绣火取其光明 ; 绣粉米 (白米 )取其滋养 ;绣黼(斧) 形取其决断 ;绣黻 (双兽相背形 )取其明辨。
6、 蔽膝 : 腰间束带 , 带下佩之为蔽膝。
形式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 , 后逐渐成为礼服组成部分 , 再以后则纯为保持贵者得尊严了。
冕服中称为“芾” , 祭服中曰“黼”或“黻“。
其 它服装上成韦 bi 。
7、 百家争鸣导致列国服饰异俗 : 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文质彬彬” 道家提出“被 (披)褐怀玉”“甘其食 , 美其服” 墨家提倡“节用”“尚用”不必过分奢华 ,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 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 必常安然后求乐”荀况: 强调“冠弁衣裳 ,黼黻文章 ,雕琢刻镂皆有等差” 法家韩非子则在否定天命得同时提倡服装要“崇尚自然 , 反对修饰”8、 深衣 : 春秋战国特别就是战国时期盛行得一种最有代表性得服式。
“续任钩边”, 开得很低 ,领口露出内衣 ,袍服下摆花饰边缘 , 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 ,并根据下 摆形状分成曲裾与直裾。
11、 秦汉时期冠有 :冕冠(平天冠 ) 、长冠(多为宦官、 侍者用“高祖冠或刘氏冠” )、()()12、 秦汉冠得诸多样式 :冕冠: “平天冠”长冠: “高祖冠”、“刘氏冠” , 多为宦官、侍者用。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中国服装史(上)1. 简述人类服装的始创过程?答:一裸体时期距今是300万到20万年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进入了直立行走时期称为猿人,使用简单的石器和天然火。
这期间地球上经历了三次冰河时期,人类那时候靠的是自身的体毛来调节体温;二兽皮草叶装饰期:距今25万年---1万年前,进入了智人阶段,晚期智人能利用股骨头制作鱼叉、鱼钩和骨针,还能利用兽牙、贝壳、石子制作成项链,人们还学会了人工取火并能把兽皮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包裹身体。
用草叶来制作服装来修饰自己;三:纤维织物时期:随着冰河时期的结束,气温开始变暖,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开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并使用了新的工具和用品,人类逐步掌握了制造皮革以棉、麻、毛和编织等技术,原始的服装有了很大的进步。
2.关于人类着装的动机有那些?分析具体内容,并谈谈你对人类为何穿衣服的看法?答:一、生理需求:1.气候适应学说,人类在地球上了经历了多次的冰河时期,一开始的时候是利用自身的体毛来维持体温,后来就利用动物的兽皮来制作服装来保护自己的身体抵御寒冷。
2.身体保护学说:人类在采集和狩猎的时候,难免受到伤害,尤其在直立后的人类性器官的保护于是发明了不同的保护性衣服,来保护头部,驱赶,四肢以及性器官保护,于是发明了皮带,尾饰物等来驱赶蚊虫的叮咬;二、心里需求论:1.护符说:原始的人类相信万物有灵,对给人们带来疾病灾害的凶灵,需求来躲避,在求安的形式在身体上披挂了饰物,这样就不让凶灵来威胁自己。
2.象征说:原始的人们中的勇敢者、首领、富有者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力量、权威与财富用一些有象征意义的物件挂在自己的身上,诸如动物的牙齿、珍禽的羽毛、稀有的贝壳、玉石等。
3.装饰审美说:为了美化自身,原始人类在自己的身上刻画纹样、染齿、涂甲等;三、性需求学说:遮羞学说、吸引学说1.影响服装变化的因素有那些?答:一、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政治思想、科技与经济、习俗心理与时尚;二、功能因素:物质功能因素、精神功能因素2.服装变化的速率依赖于哪两股作用力?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答:一、阻力因素:⑴落后的经济: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样生活的?只有人类解决了生活的问题物质和精神都好的时候才更人也追求服装的变化,如果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谈不上服装的变化。
西洋服装史习题
填空题:1、亚麻是古埃及人使用最多的服装纺织品。
黄金是古埃及人配饰中使用最多的材料。
两河流域服饰可归纳为三个历史阶段:苏美尔时期、古巴比伦时期、亚述时期。
2、亚述服饰的两大特点是丰富而华美的面料装饰和流苏。
3、羊毛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服装面料。
4、希顿是希腊人最典型的服饰。
5、古希腊的衣料主要有羊毛织物和亚麻织物。
6、古罗马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服饰成为罗马人身份、地位、性别的象征。
7、拜占庭服饰具有浓郁的X装饰主义特点,方形大斗篷是贵族们穿着的正式服装,前后左右都有成为塔布利恩的装饰。
8、哥特式时期最有特色的帽饰当属汉宁帽。
9、荷兰风时期男子服装先于女子服装向有用化的方向开展。
10、19 世纪,男装完成了三件套装的根本组合:夫拉克外套、基莱马甲和裤子。
11、浪漫主义时期,礼帽和手杖是绅士的必备行头。
12、将拉链用到时装上的第一人是夏帕X 。
13、维奥耐是30 年代初最重要的设计师,在服装史上她的名字意味着高超的服装艺术和独特的剪裁方法。
14、英国女设计师玛丽·昆特被誉为超短裙之母。
选择题:以下不属于古埃及服饰的是〔 D 〕A丘尼克连身衣B贯头衣C腰绳D苏美尔裙1、第一款正式与长裤搭配的男装是〔 C 〕A克拉米斯斗篷〔Chlamys〕B方形大斗篷〔Paludamentum〕C普尔波万紧身短衣〔Pourpoint〕D达布里特骑士装〔Doublet〕2、以下不属于巴洛克时期男子服饰的是〔 C 〕A鸠斯特科尔紧身外套〔Justaucorps〕B金鞭子〔Brandenburg〕C鲁丹郭特〔Redingote〕D高跟鞋3、以下属于巴洛克时期女子特有的习俗是〔 B 〕A穿紧身胸衣B梳芳坦鸠C在头发上扑粉D使用香水4、蓬帕杜夫人是以下哪个时期的代表〔 C 〕A哥特式B巴洛克C洛可可D新古典5、假发在世纪进入全盛期,被称为“假发时代〞。
〔 C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6、以下属于十九世纪流行的撑架裙是〔 A 〕A 克里诺林B帕尼埃C法勤盖尔D苛尔巴莱耐7、20世纪年代被称为迷你裙时代。
中外服装史专升本1
第二章、秦汉服装试题一、单选题1、“襜褕"是西汉时出现,并在东汉时盛行的一种袍服,我们通常称其为()A。
直裾袍 B.圆领袍C。
旗袍D。
曲裾袍2、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秦始皇在位时,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着().庶人白袍,皆以绢为之。
A。
绿袍、深衣B.紫袍、直裾袍C.深绯袍、丝帛单衣D。
深青袍、曲裾袍3、秦汉时期,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而东汉时渐少的服式是()A.直裾袍B. 曲裾袍C.司服D。
深衣4、冠作为朝服的首服,有严格规定。
东汉孝明皇帝诏有司博采《周官》、《礼记》、《尚书》等史籍,重新制定了祭祀服饰和朝服制度。
其中的“平天冠"即为()的俗称A.法冠B.武冠C.梁冠D.冕冠5、东汉诸多式样的首服中,长冠又称﹝﹞A.平天冠B。
高祖冠C。
法冠D.武冠7、汉代曲裾袍流行的时期为()A.西汉早期B。
东汉时C。
西汉中期D.东汉末期8、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上女墓主人辛追所穿的深衣为()A.曲裾深衣B。
直裾深衣C.绕襟深衣D。
重领深衣9、秦汉时期,男子以()为贵A.曲裾深衣B.袍服C。
绕襟深衣D.重领深衣10、汉代官员戴冠,冠下必衬()A.帻B.头巾C。
帽子D。
簪子二、填空题1、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木俑所戴之长冠,多为(宦官)、(侍者)用,但贵族(祭祀)时也戴。
2、汉代的法冠也叫(獬豸冠),为(执法官)戴用的。
《后汉书·舆服志》中记“法冠……或谓之獬豸冠.獬豸,是指一种(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3、秦汉妇女的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衣襟的绕襟层数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下摆部分(肥大),腰身缠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
4、禅衣为(蝉衣)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
5、汉代普通男子穿(大襟)短衣、长裤。
其制多衣(短),袖子略(窄),裤角(卷起)或扎裹腿,以便劳作。
中西服装史习题
1.服装的社会功能:(简答题)(1),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一种符号。
他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是从恪守本分,不得跨越,因此,自古国君为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
服装制度的完成,政治制度也就完成一部分,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2)服装也是一种场合的象征。
2.上衣下裳的意义:(1),颜色上玄下纁。
(2),有天地崇拜而来,给后世的服饰制度以深刻的影响。
在服饰发展的最初阶段,并没有等级差别,作为文化的表征,只说明人类文化发展到了新水平。
十二章序;一曰日,二曰月,三曰星辰,取其三光照临,象征帝王统治天下;四曰山,象征帝王如山之稳重,安镇四方为人仰;五曰龙,象征帝王如龙善变,随机教化百姓;六曰华虫,象征帝王有华美之德;七月宗彝,为二兽,虎取其猛,蜼取其智,象征帝王智勇双全;八曰藻,即水草,象征帝王为正廉洁;九曰火,象征百姓取暖似的归附君王;十曰粉米,象征帝王对百姓有给养之德;十一曰黼,取其能割断,象征帝王有决断之力;十二曰黻,象征背恶向善或君臣离合。
十二章序;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黻黼,,3,胡服骑射对后世的影响:(论述题,自己再找些资料)(1),改变了军队的服装装备。
(2),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识功能,强化了服饰的实用功能,是胡服求便利成为中国服饰文化的变化。
(3),减弱了华夏鄙视湖人的心理,增强了湖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一心理。
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交流的基础。
进而推进了民族之间的融洽,促进了秦汉时期全国各民族大统一局面的形成。
4,春秋战国对中华服饰的影响;(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服饰变革的第一个阶段,奴隶制的倒下改变了社会的传统观念,并在服饰文化中反映出来。
主要表现在,服饰用料发展,纺织原料,染料,和纺织品的流通领域不断扩大。
(2),服饰色彩观念的改变,稳重华丽的紫色,被视为权贵和富贵的象征,取代了朱色成为正色。
中西服装史课后练习题
《中国服装史课后练习》第一章、先秦服装课后练习题 2 [- s(一、选择题1、传说中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说明中国远古时期的纺织材料,既有葛藤、苎麻等剥制的植物纤维,也有在世界上相当一段时间中唯一拥有的()A. 棉花B. 亚麻C. 涤纶D. 蚕丝2、《周礼》中,帝王冕服上起着规劝帝王广纳言路功用的是()A. 冕冠上的“充耳”B. 綖板前低俯C. 衮服上的绣黻D.衮服上绣绘宗彝3、周代冕服中“玄衣纁裳”,“纁”是指()A.黑色 B .白色 C .绿色 D.黄色4、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胡服骑射的是()A.赵武灵王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晋文公二、填空题1.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中,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2、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其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靴)或裹腿,左衽、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3 、先秦服装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
4、从出土实物来看,两万七千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5、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大致形成于夏朝;“(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6、(胡服骑射)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变革。
三、简答题1、深衣的内涵: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
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中西服装发展自测习题史答案
《中西服装发展史》自测习题答案冯泽民编2010.9←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一.单选题← 1.D 2.C 3.A 4.C5.C 6.B 7.D 8.C 9.D 10.C←11.A 12.C 13.B 14.B 15.B←二.填空← 1.皮肤着色、文身、人为变形← 2.肤色较浅的人群,肤色较深的人群← 3.裸态生活期、兽皮叶草与装饰期、纤维织物期← 4.宗教信仰,象征标识,异性吸引,装饰审美← 5.欧洲及北美大陆、印度、中国←第二章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一.单选题← 1.B 2.A 3.C 4.C 5.B 6.A 7.B 8.C 9.B 10.C←二.多选题← 1.ABCD 2.ABC ?应BCE 3.BCDE 4.ABCDE 5.ABC ←三.填空题← 1.物质功能、精神功能← 2.政治思想和人文、科技和经济、习俗心理和时尚← 3.阻力与动力、渐变与激变、外因与内因← 4.人、服装、环境← 5.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第三章原始社会服装←一.单选题← 1.B 2.D 3.C 4.B 5.D 6.D 7.D 8.B 9.A 10.D←二.多选题← 1.ABCDE 2.ABCD 3.AB 4.AC 5. ABCD←三.填空题← 1.骨针、纺坠 2.颈 3.4千7百年← 4.颈饰、耳饰、臂饰、手饰← 5.碧玉、玛瑙、石英、大理石、象牙←←第四章奴隶社会装←一.单选题← 1.B 2.C 3.D 4.A 5.A 6.D 7.B 8.D 9.B 10.A←11.C 12.A 13.B 14.A 15.A 16.B 17.A 18.C 19.B 20.A←二.多选题← 1.ACD 2.ABCDE←三.填空题← 1.上衣下裳、上下连属 2.五服← 3.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4.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5.袆衣、揄狄、屈狄←第五章封建社会前期服装← 1.D 2.B 3.A 4.D 5.C 6.D 7.B 8.D 9.B 10.C←11.A 12.A 13.B 14.D 15.A←二.填空题← 1.楚汉 2.汉,殓 3.刘氏冠,进贤冠,通天冠,貂禅冠。
中外服装史课程测试练习题目下载
《中外服装史》课程测试练习班别: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3分)1.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的(),可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其材料取百鸟毛为之,白昼看一色,灯光下看一色,正看一色,侧看一色,可谓巧匠绝艺。
A.百禽衫B.百色衫C.百鸟衫D.百鸟裙2.背子这种服装在()代最为流行。
男女均穿。
A.宋代B.唐代C.明代D.汉代3.半袖式衣衫是现代服装造型的主要形式,在隋唐时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服装式样,属短袖式罩衣,它是下面的哪种服装?A.袄B.褐C.襕衫D.半臂4.提倡“被(披)褐怀玉”、“甘其食,美其服”服装美学思想的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5.周代冕服中的“玄衣而缠裳“,“缠”是指()A.黑色B.白色C.绿色D.红色6.宋元时期女子服饰的审美风格与唐代的丰腴华美相去甚远,呈现出()特征。
A.飘飘若仙B.淡雅宁静C.狂妄不羁D.庄重古朴7.唐代的女子喜欢在背上搭披一条长长的帛带,有风时随风飘舞,下垂时似瀑布绕臂。
服饰学上称其为()。
A.玉带8.披帛C.帛锦D.银带8.孔子对传统服装的贡献主要在于?A.随时随地倡导穿儒服8.设计了具体的服装款式C.亲身把符合礼制的服装穿出了风采D.文质彬彬的观念对后代人的着装有重大影响9.唐代官员的品色衣,主要运用了哪几种颜色?A,紫色、绯色、绿色、青色B,黑色、黄色、紫色、红色C.黄色、绛色、紫色、绯色D,紫色、绯色、青色、白色10.汉代上官皇后让宫女穿上了合裆裤。
这种合裆裤的名字叫()?A.穷裤B.挎褶C.纨绮D.缚挎11.冕服是古时()时所穿的衣服.A.祭祀B.婚礼C.成人礼D.出师12.下列()是无袖类服装,广泛流行与魏晋时期,发展成后世的马甲。
A.衫B.袍C.两裆D.比甲二填空题(每空2分)13.中国历史上从周朝开始冠服制度已趋完备,主服的基本型制有二种,即上衣下裳和()。
14.我国古代许多诗句,如“红裙妨杀石榴花’,、“桃花马上石榴裙”,提到的石榴裙是()色。
中外服装史第一二章做业及答案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第一节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距今300万年前—公元前2100思考:原始社会的人穿什么?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分三个时期:☆“裸”态生活期;☆兽皮叶草与装饰期;☆纤维织物期。
1、裸态生活期(距今300万年前—20万年前左右)属旧石器时代早期①人类进入猿人即直立人阶段。
②“裸”态一意指原始人类利用自身体毛生活的状态。
当时的人类赤裸身体靠自身体毛和火抵御寒冷,以果实根茎为食。
2、兽皮叶草与装饰期(距今约25万年前-1万年前)属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1)人类进入智人阶段。
(2)御寒衣物:兽皮、羽毛、树叶、茅草(3)晚期智人能制造石器、骨针、骨锥,能用兽牙、贝壳、石子整理项链等饰物。
(4)原始社会的人体装饰现象①皮肤着色②文身(刺痕、瘢痕等)③人为变形(穿鼻、穿唇等)。
刺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瘢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深的人群。
3、纤维织物期(1)约从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进入野蛮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2)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用麻、蚕丝、毛和棉等纤维织布做衣。
进入纤维织物阶段,开始了真正意义的衣服发展历程。
①人类最早的羊毛织物出现在欧洲及北美大陆;②在印度发明了最早的棉织物;③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亚麻织物是在瑞士发现的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
④中国发明了最早的丝织物(蚕丝织物)。
蚕丝的利用是我国为首。
距今5000年至1.5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利用野蚕。
⑤苎麻的发源地是中国。
苎麻发现是在距今6000年前。
世界上80%的苎麻产在中国,因此,苎麻也称“中国草”。
第二节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服装起源的诸种理论)思考:人为什么要穿衣和装饰?一、生理需求论1、气候适应说气候适应说:为抵御寒冷、酷热、干燥而创造了服装。
2、身体保护说身体保护说:认为穿衣可保护肌体不受损伤。
保护说:当人类直立行走时,原来处于安全的性部从身体的末端位移至中央,男性尤为敏感,最易受伤,因此,为了保护这个部位就需要腰布。
中西服装史课后练习题
《中国服装史课后练习》第一章、先秦服装课后练习题2 [- s(一、选择题1、传说中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说明中国远古时期的纺织材料,既有葛藤、苎麻等剥制的植物纤维,也有在世界上相当一段时间中唯一拥有的()A.棉花B.亚麻C.涤纶D.蚕丝2、《周礼》中,帝王冕服上起着规劝帝王广纳言路功用的是()A.冕冠上的“充耳”B.綖板前低俯C.衮服上的绣黻D.衮服上绣绘宗彝3、周代冕服中“玄衣纁裳”,“纁”是指()A.黑色B •白色C •绿色D.黄色4、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胡服骑射的是()A.赵武灵王B •齐桓公C •楚庄王D •晋文公二、填空题1.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中,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2、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其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靴)或裹腿,左衽、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3 、先秦服装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
4、从出土实物来看,两万七千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5、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大致形成于夏朝;“(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6、(胡服骑射)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变革。
三、简答题1、深衣的内涵: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
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中外西洋服装史课后答案电子教案
中外西洋服装史课后答案A:多利亚式希顿:先把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向外折,折的量等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阿波太革玛)。
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的布的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从后面提起布料,在前面用大概10cm的别针固定,多余的布自然地垂挂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为强调优美的衣褶和便于行动,系上腰带,系时,把布向上提一提,使布在腰上形成膨臌的余量,以致垂下来盖住腰带(科尔波斯)还有一种穿法:一条带子系住阿波太革玛下面的高腰身处,另一条带子系在低腰身处,在上半身创造两层纵向的衣褶。
B:爱奥尼亚式希顿:两短边对折,侧缝留出伸手的一段外,其余部分缝合,成筒状。
从双肩到到两臂用安全别针固定(约8-12个),为便于行动,系腰带,系法不同,服装效果也不同。
区别见(P93)6. 以托加为例,说明古罗马服装的社会功能1、托加是罗马最具代表性的服装,表现出一种尊严,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是罗马男性公民的身份证,它作为罗马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
然而随着罗马的衰落,这种大的服装反复裹缠后形成一种横向的扩张,给人一种累赘和繁琐的感觉,与当时形势不符,所以逐渐变小,形成带子,它的变化可以看出罗马帝国的兴衰整个过程。
2、各时期的变化在王政时代男女都可穿,到共和时代成为男子的专门服装.到帝国时期上升为低度仪礼服,形制也变其大无比,穿着要别人辅助才行,于是成为有权势者的专用服装。
当帝国衰落时,托加也变小了,之后又变成带状,至公元7--8世纪消失。
名词解释1罗印.克罗斯:古埃及男子的衣服主要是用一块白色亚麻布缠裹在腰上的“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
法语称鲜提(Shenti)],其形式、种类较多,有缠裹后系腰带的,有兜裆的,也有用带子斜挂在肩上的。
2丘尼克:除奴隶外,妇女们一般穿丘尼克。
丘尼克是一种从胸到脚踝的筒型紧身衣,形式种类较多,这是古埃及妇女的正式服装。
3卡拉西里斯:随着新王国时期从西亚引进了卡拉西里斯这种宽敞的贯头衣,古埃及的女性也和男性一样,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把这种衣服当作礼服穿用,而在穿法上与男子略有区别。
《中西服装发展史》中世纪服饰
帕鲁达门托姆(paludamentum)
拜占庭时代最具特色的外衣。 是一种沿用自古罗马军用外套式样的,用长
方形织物制作的斗篷大披风,其差异显示在 长短的变化上。 在胸口处缝上一块四边形的装饰面料,叫做 “塔布里昂”(tablion),上面常绣有金色 纹样。
帕鲁达门托姆——斗篷
丘尼卡+帕鲁达门托姆斗篷
豪伯莱德多选用锦缎做面料,配色大胆,常取左 右不对称色,或从左肩到右下摆斜分两色。
豪伯莱德
勃艮第服饰的主要特点:参见P80 页
杨凡·艾克《阿尔诺芬尼的婚礼》1434年 82*60cm
普尔波万(pourpoint)(紧身短上衣)
其特点是紧身,前开式,胸部用羊毛或者其他碎 织物填充,袖子贴身,并从袖口到肘部都有纽扣; 下摆仅到臀线,较以前的任何衣服都短。
15世纪的修尔科和汉宁女子及普尔波万、尖头鞋的贵族
鞋
波兰那鞋的连接方式
哥特式 时期的 各种女 子头饰
各种造型的艾斯科菲恩
各种形状的汉宁
罗伯特康平《女子肖像》约1420-1430年40*28cm
罗希尔凡德尔韦登《女子肖像》1460年
金手镯
十字架
第十章 中世纪服装
一.单选题 ( )1.西洋服装史上,中世纪的 服装以“奢华
女子的科特和修尔科
女子修尔科 常系一条腰 带,为了行 走方便,或 有意露出里 面的科特, 常把修尔科 前摆提起来 夹在腰带里。
男子的修尔科
男子修尔科的 袖子常在腋下 开口,胳膊可 从这口伸出来, 让袖子垂挂在 肩上。
科塔尔迪(右下为男子)
杂色服—装饰有家徽图案的科塔尔迪
有家徽的女服
修尔科-托贝尔
豪伯莱德(houppelande)
中外服装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1.对于古埃及服装除遮羞御寒和装饰等基本功能之外,保护意义更加不容忽视。
2.筒形长裙是埃及历史上流行时间很长,普及面很广的一种服装款式。
3.人类文化学家和心理学家针对人类的着装动机,把人类服装的起源归结为三种自然演化的需要,即:一是保护的需要,二是遮羞的需要,三是装饰_的需要。
4.由于“蛮族”服装冲击和影响,西欧服装开始向复杂结构和窄衣形态方向发展。
5.18 世纪欧洲妆饰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假发的流行。
6.巴罗克图案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采用贝壳形曲线与海豚尾巴形曲线。
7.帝政时期出现的科尔塞特紧身胸衣,确切地说是一种补正内衣。
8.20 世纪30 年代男装特别讲究服饰的整洁_和穿着的标准得体。
9.军服式女装产生于20 世纪_40_年代。
10.“夏奈尔套裙”是由衣缘及领、袖镶滚边饰的茄克式上衣、衬衫及直筒裙组合而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 2 分,共30 分)1.2 世纪,(C)出现了理发师这一专门职业。
A.埃及B.印度C.罗马D.希腊2.(B)人制成了我们迄今所知的第一条与现代样式相仿的裤子和第一件缝有长袖的短外衣。
A. 古希腊 B.波斯 C.亚述 D.巴比伦3.( A)中记载的先秦服饰制度是后世封建帝王修订舆服制度时参照的范本。
A.《周礼》B.《诗经》C.《史记》D.《左传》4.( B)是代表埃及统一以前尼罗河上游和下游的两种象征性纹样。
A.火腿纹和莲花B.纸莎草和莲花C.棕榈叶和兰花D.纸莎草和火腿纹5.狭义的( C)是指人类早期出现的用锐器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刻刺出的各种花纹、图形、记号,并涂以颜色使之长期留存在皮肤上的风习。
A.纹饰B.刺纹C.文身D.刺青6.基督教对服饰的制约一直持续到(B )世纪左右。
A.10B.11C.12D.137.元代男女皆以( A )为主。
A.长袍 B.深衣 C.短装 D.胡服8.十九世纪美国俄亥俄州塞尼卡福尔斯的著名女子解放运动先驱,妇女杂志《百合花》的创办者是(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装史课后练习》第一章、先秦服装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传说中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说明中国远古时期的纺织材料,既有葛藤、苎麻等剥制的植物纤维,也有在世界上相当一段时间中唯一拥有的()A.棉花B.亚麻C.涤纶D.蚕丝2、《周礼》中,帝王冕服上起着规劝帝王广纳言路功用的是()A.冕冠上的“充耳”B.綖板前低俯C.衮服上的绣黻D.衮服上绣绘宗彝3、周代冕服中“玄衣纁裳”,“纁”是指()A.黑色 B.白色 C.绿色D.黄色4、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胡服骑射的是()A.赵武灵王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二、填空题1.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中,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2、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其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靴)或裹腿,左衽、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3、先秦服装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
4、从出土实物来看,两万七千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5、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大致形成于夏朝;“(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6、(胡服骑射)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变革。
三、简答题1、深衣的内涵: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
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2、胡服又称“胡衣”。
是指周代以后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服装的总称。
由于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所决定,这些少数民族服装形制较为紧窄;其特点是由短衣、长裤和皮靴组成。
衣身紧窄、便于游牧与射猎。
服装质料较为厚实,冬季以皮毛为多;服装色彩以间色为主;装饰纹样较为粗扩,题材以禽兽为多。
与汉族的褒衣博带、高冠浅履的服饰形制有较大区别。
3、襦裙襦裙为百姓妇女穿的一种服饰,现存最早的襦裙视觉图象资料为出土的中山国玉人饰品,中山国是战国中期中原地区一个由白狄族建立的少数民族诸侯国。
其服饰特点为上下两款,上衣为紧身窄袖,右衽开襟,下摆长到腰节,下裳为方格花纹裙,腰间系带。
此款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发式为卷型,形似牛角,可能是中原地区流行的笄饰。
4、蔽膝是贵族礼服上一种装饰。
用多熟皮制作。
蔽膝使用时系佩在革带之上,下垂前膝。
原为上古时期人类服饰,用兽皮和树叶制成的腰衣即“围裙”,不过这种“围裙”裙幅不大,用途是遮蔽前面的阴私部分,因为那时人们已经有了害羞的观念,所以要用些东西将前面遮挡一下。
商周以后为表示对先民的纪念,勿忘古制,特佩此物为饰。
四、识图第二章、秦汉服装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秦汉时期,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而东汉时渐少的服式是( )A.直裾袍B. 曲裾袍C.司服D.深衣2、汉代的法冠也叫(),为执法官戴用的。
A.獬豸冠B.武冠C.梁冠D.冕冠3、东汉诸多式样的首服中,长冠又称﹝﹞A.平天冠B.高祖冠C.法冠D.武冠4、秦汉时期,男子以()为贵A.曲裾深衣B.袍服C.绕襟深衣D.重领深衣二、填空题1、堕马髻又称坠马髻,(汉代)典型发式,梳挽时由正中开缝,分发双颞,至颈后集一股,挽髻之后垂至背部,另从髻中抽出一绺,朝一侧下垂。
给人以落泊之感,似刚从马上堕下。
2、(佩绶)制度是汉代服饰中一大特色。
佩绶除是一种装饰物外,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区分等级地位高低的标志。
绶:丝织带类织物,多用于束腰,三指宽,用不同颜色分别等级。
3、(禅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
三、简答题1、簪(zan)笔簪笔是汉代一种制度。
官吏上朝奏事必先书写在笏板上,皇帝旨意或议事结果也需书于笏(hu)板上以备忘。
故官员需随身带笔,笔无搁处即插于头上耳边一侧的冠内,叫作簪笔。
本出于实际应用,后才形成官制,限于御史或文官使用,这一点成为汉时文官上朝时特征之一。
2、中国汉代首服有诸多式样,列举三种冠式并简述其功用。
冕冠,俗称“平天冠”,为皇帝士大夫阶层的朝冠;长冠,多为宦官、侍者用或贵族祭祀宗庙时穿带;武冠,武将所戴之冠;法冠,也叫獬豸冠,为执法官戴用;梁冠,也叫进贤冠,为文官用。
四、识图汉代曲裾袍服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一、选择题1、魏晋时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A.袍短而衫长B.袍有袖而衫半袖C.袍的面料厚而衫的面料薄D.袍有祛,而衫无祛2、魏晋时期在文人中逐渐兴起“褒衣博带”之风,下面对“褒衣博带”解释正确的是()。
A.好材料衣服宽带子B.好材料衣服散开带子C.大衣服宽带子D.大衣服散开带子3、魏晋南北朝时的裲裆形制似于清代的()。
A.马甲B.比甲C.巴图鲁坎肩D.背心4、裤褶服为()穿着时代为。
A.汉代B.魏晋南北朝C.唐代D.元代5、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人物多戴()。
A.纶巾B.小冠C.高冠D.漆纱笼冠6、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妇女饰物,形似()。
A.围巾B.纱巾C.披帛D.饰带二、填空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裤褶)与(裲裆),对汉族服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2、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
3、(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服饰变革三、简答题1、简述裲裆的特点。
裲裆古作“两当”是一种无袖的服装。
背心式服装,一般作为两片,一片挡胸,一片挡背,故称“两当”(裲裆),肩部以带相联,俗称背心、坎肩。
两汉时仅用作内衣,多施于妇女。
魏晋时期则不拘男女,均可穿在外面,成为一种便服。
2、简述裤褶的特点。
裤褶是胡服的一种,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其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
上身服褶而下身服裤,称为裤褶服。
这里的“裤”是指有裆的、典型的西域风格样式,曾一度对汉族的“袴”(无裆的裤子)有一定影响。
3、指出褒衣博带是哪一时期文人所崇尚的着装风格,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它是魏晋时期文人衣服趋势(1)一方面由于连年战乱,政治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使得没有一个统一的服饰制度约束人们的着装。
(2)思想意识上,腐朽的经学束缚被冲破,产生了玄学,它促进逻辑思辩的发展和理论探索的自由空气。
(3)政治上的失意使得许多文人选择了逃避现实,提倡人性对自然的回归。
因此褒衣博带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他们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
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4、杂裾垂髾服杂裾垂髾服是深衣的一种变式。
它的特点是在服装上饰有“襳(xian)髾”。
所谓髾是指上衣的装饰,在衣服下摆部位固定的一种饰物。
它一般用丝织品制成,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重叠;所谓襳,是指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
由于飘带较长走起路来牵动下摆的尖角,形如燕尾。
四、识图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一、选择题1.()在唐朝是较为普遍的首服,它的功用犹如一个假发髻,以保证裹出固定的外形,其式样较多.A.幞头 B. 武冠 C.梁冠 D.冕冠2.胡人是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一种称谓,在唐初和盛唐期间,他们的服饰曾使唐代的妇女耳目一新,妇女着胡服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如()就是当时女子外出时较喜欢的一种首服。
A.幂B.长冠 C. 瓦楞帽 D.凉帽3.隋唐时期男子着袍服十分普遍,其主要的式样是()。
A.圆领袍服 B.交领袍服 C.绣袍 D.皂罗袍4、唐代女子服装的领口常有变化,盛唐时代的()襦裙,初始多为宫廷、嫔妃、歌舞伎者所服,后来连仕宦贵妇也予以垂青。
A.鸡心领 B.直领 C. 圆领 D.袒领5.唐代的女子喜欢在背上搭披一条长长的帛带,有风时随风飘舞,下垂时似瀑布绕臂。
服饰学上称其为()。
A.玉带 B. 银带 C. 披帛 D.帛锦9.半袖式衣衫是现代服装造型的主要形式,在隋唐时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服装式样,属短袖式罩衣,被称为()。
A.褐 B.祆 C.襕衫 D.半臂10.大翻领式的服装在唐朝时就曾流行过,当时这种式样主要是取自于以下哪一个少数民族?A.回鹘 B. 蒙古 C.维吾尔 D.壮族二、填空题4.唐代妇女面部妆容中,有一种太阳穴处以胭脂抹出两道,分在双眉外侧,谓之(),传说源于魏文帝曹丕妃薛夜来误撞水晶屏风所致。
三、简答题1.唐代的服饰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是最为灿烂的一章,请简述其原因。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
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进步。
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代人所不敢想象,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鼎盛时期,国家强大,政通人和,人民充满民族自信心,与各国各民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
③唐代的文化空前繁荣,诗词、书法、石窟艺术、工艺美术等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推陈出新。
加之道教、儒教、佛教三教合一,产生新的文化理念,这些都为唐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创作灵感。
2、幞头幞头又称“折上巾”,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
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这种装束。
魏晋以后巾裹更加普及,几乎成了男子的主要首服。
到北周时,将这种幅巾作了修改加工,裁出脚,后幞头故俗称之幞头。
?3、帷帽帷帽为唐代女子首服。
其形为高顶宽沿笠帽。
从唐昭陵陪葬墓中的李贞墓所出土的女骑马俑所戴的笠帽中可领略其形状,仅在笠帽周围垂一圈透明纱罗帽裙即称为帷帽。
帷帽始于隋朝。
4、幂篱幂(mi)之巾。
通常以黑色纱罗为之,戴时上覆于顶部,下垂于背,近脸面处开有小孔,以便露出眼鼻。
六朝时期男女均用。
始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大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地区,至唐初尤为盛行,成为妇女出行之服。
关于幂篱的形制,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大幅方巾,用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披体而下,遮蔽全身。
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衣帽相连类似斗篷一类的装束。
这种服制可能与阿拉伯服饰有关。
由于西北风沙很大,人们远行时骑马用它围裹身体,障蔽风尘。
有人认为,只有妇女远行时才着幂篱,以免男人窥视。
5、武德令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规定了有关上自帝王后妃,下至文武百官及其妻女的服饰制度,甚为完备,服装史称“武德令”这是自汉明帝恢复“礼制”以来及隋炀帝“宪章古制,创造衣冠”之后拟定的最完整最系统、最完备的冠服制度,在我国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