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等直杆的自由扭转

合集下载

等直圆杆扭转超静定问题

等直圆杆扭转超静定问题
§4—6 等直圆杆的扭转超静定问题 6
解扭转超静定问题的步骤: 解扭转超静定问题的步骤: 平衡方程; 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变形协调方程; 几何方程 变形协调方程; 变形协调方程 物理方程(力与变形的关系); 物理方程(力与变形的关系); ϕ = 求解方程组。 求解方程组。
Tl ∑ GI p
的作用, [例] 长为 L=2 m 的圆杆受均布力偶 m=20 Nm/m 的作用,如 =0.0226 图,若杆的内外径之比为α =0.8 ,外径 D=0.0226 m ,G=80 GPa,试求:固定端的反力偶。 ,试求:固定端的反力偶。 解:①杆的受力图 ①
MA
④ 由平衡方程得: 由平衡方程得
m B = 20 N ⋅ m
另:此题可由对称性直接求得结果。 此题可由对称性直接求得结果。
m A + mB − 2m = 0
②几何方程: 几何方程:
ϕ BA = 0
物理方程: ③ 物理方程
ϕ BA =

L
0
T ( x) dx GI P
∑mxT xx Nhomakorabea=0
T + mx − m A = 0
T = M A − mx = M A − 20 x
2 m − 20 x T ( x) ϕ BA = ∫ dx = ∫ A dx 0 GI 0 GI P P 2 m A − 40 = =0 GI P ∴ m A = 20 N ⋅ m L

第六章杆系结构

第六章杆系结构

第六章杆件系统结构有限元法杆件系统是由几何特征为长度比横梁面的两个尺寸大很多的杆件连接而成的结构体系。

起重机械和运输机械的动臂、汽车的车架、钢结构等,都是由金属的杆件组成的。

杆件系统的有限元法在机械、建筑、航空、造船等各个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若杆件之间由铰相连,并且外载荷都作用在铰节点上,则该体系称为桁架。

有限元中将桁架的单元称为杆单元,即桁架是由仅承受轴向拉压的杆单元的集合。

如果杆件之间是由刚性连接,则该体系是刚架,刚架的单元称为梁单元。

梁单元可以承受轴力、弯矩、剪力及扭矩的作用。

第一节等截面梁单元平面刚架结构——所有杆件的轴线以及所有外力作用线都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各杆件都能在此平面内产生平面弯曲,从而结构的各个节点位移都将发生在这个平面内。

一、结构离散化原则:杆件的交叉点、边界点、集中力作用点、位移约束点、分布力突变的位置都要布置成节点,而不同横截面的分界面和不同材料的分界面都要成为单元的分界面。

平面桁架对于桁架结构,因每个杆件都是一个二力杆,故每个杆件可设置成一个单元。

平面桁架结构每个节点有2个自由度,分别是u 和v ,每个单元有4个自由度。

最大半带宽B=(2+1)×2=6。

一维单元和二维单元的混合应用:左边部分是平面问题的二维板件结构(黑线部分),右面框架部分是一维杆件结构(红线部分)。

xy采用平面4节点四边形单元模拟二维板件,用平面杆单元单元模拟一维杆件结构。

离散化后,共有37个节点,32个单元,其中4节点四边形单元16个,杆单元单元16个。

因为平面4节点四边形单元和平面杆单元单元每个节点都有2个自由度,4节点四边形单元的刚度矩阵是8×8,平面杆单元的刚度矩阵是4×4。

整体刚度矩阵刚[]k 的维数是227474n n ⨯=⨯。

其中部分总刚子块为[](1)(2)(3)(4)777777777722k k k k k ⨯⎡⎤⎡⎤⎡⎤⎡⎤=+++⎣⎦⎣⎦⎣⎦⎣⎦(4)(6)(19)11,1111,1111,1111,1122k k k k ⨯⎡⎤⎡⎤⎡⎤⎡⎤=++⎣⎦⎣⎦⎣⎦⎣⎦最大半带宽B=[(8-2) +1]×2=14。

第六章 扭转

第六章 扭转

第六章 扭转\扭矩与扭矩图 3)绘出扭矩图如图所示。
350 +
- 223
573 T图(单位:N ·m)
由图可知,最大扭矩发生在CA段轴的各横截面上,其值为
T 573N m max
目录
第六章 扭转\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6.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6.3.1 圆轴的扭转试验
1. 扭转试验现象与分析 图(a)所示为一圆轴,在其表面画上若干条纵向线和圆周线, 形成矩形网格。扭转变形后[图(b)],在弹性范围内,可以观察到 以下现象:
点G的纵向线EG的倾斜角为, 即为E点处的切应变。
目录
第六章 扭转\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令G点到轴线的距离为,由几何关系知


tan

GG EG

d
dx
由于在同一横截面处 d 为一个常量,因此上式表明,横截
dx
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变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这就是变形
1)各纵向线都倾斜了一个微小的角度,矩形网格变成了平行
四边形。 2)各圆周线的形状、大小及间距保持不变,但它们都绕轴线转
动了不同的角度。
目录
第六章 扭转\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根据以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作出如下的假设及推断: ① 由于各圆周线的形状、大小及间距保持不变,可以假设圆 轴的横截面在扭转后仍保持为平面,各横截面象刚性平面一样绕轴 线作相对转动。这一假设称为圆轴扭转时的平面假设。 ② 由于各圆周线的间距保持不变,故知横截面上没有正应力。 ③ 由于矩形网格歪斜成了平行四边形,即左右横截面发生了 相对转动,故可推断横截面上必有切应力τ,且切应力的方向垂直于 半径。
上式就是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切应力大小的计算公式。切 应力的方向则与半径垂直,并与扭矩的转向一致。

弹性力学-等截面直杆的扭转(例题习题详解).

弹性力学-等截面直杆的扭转(例题习题详解).

dy dx ( )( ) 0 y ds x ds
dy dx 0 y ds x ds
dy dx 0 y ds x ds
d 0 ds
表明:在杆件的侧面上(横截 面的边界上),应力函数 应 取常数。 又由式(7-2),应力函数 差一常数不影响 应力分量的大小, 于是对单连体(实心杆)可 取: (7-4)
(7-6)

ur u cos v sin u u sin v cos ur 0, u Krz
将式(7-6)代入,有:
K 2 K1 K
代入 f1、f2 和 u、v 得:
u u0 y z z y Kyz
由此可见: 对每个横截面(z =常数) 它在 x y 面上的投影形状不变,而只 是转动一个角度 =Kz 。
zx zy
zx 0 z zy 0 z xz yz 0 x y
基本方程的求解
2 yz 0
( a)
2 zx 0
( b)
—— 扭转问题的相容方程
—— 平衡方程
由式(a)的前二式,得
zx zx ( x, y ) zy zy ( x, y ) —— 二元函数
由式(a)的第三式,得
zx , zy y x
于是有:
xz yz x y
由微分方程理论,可知:一定存 在一函数(x,y),使得:
zx xz , y zy yz x
(7-2)
(7-2)
(2)上端面:(l 0
l x s m yx s n zx s X l xz s m yz s n z s Z l xy s m y s n zy s Y

杆件的扭转理论

杆件的扭转理论

杆件在扭矩Mt作用下发生自由扭转,此时,
断面中每一段的剪流
f 常t 数 的结论
仍然成立。下面计算这个剪力流大小。
f1 O
f2


B
D C
将其分为两区:
左边ABC为 f2
方向如图,于是两个区公共壁(即CF )中的剪流为(方向向上)
f3 f1 f2
f2
ds

式中
t1
为FABC段的壁厚;
t
为CF
3
段的壁厚。
同理对第 区有: 2

1 2GA2

CDEF
f2 ds t2
FC
f1
t3
f2
ds

式中t 2 为CDEF段的壁厚
令 1 2 , 可得:
1
A1

FABC
f1 ds t1
对于直径为D1,壁厚为t的圆管,由(3-16)得
J0

4 π4D1
2

π D1 t
π4 D13t
对于宽为a ,高为b,厚度为t 的盒形薄壁断面,由(3-16) 式得:
t
b
J0

4ab2
2a 2b

2a 2b 2t ab
(3-17)
tt
a
A
F
E
左图为双闭室断面。设此双闭室断面的薄壁
开口薄壁断面的扭转惯性矩与壁厚的三次方成正比 例,因此壁厚的大小对扭转惯性矩的影响甚为显著,即 开口薄壁杆件的壁厚越小,其抗扭能力越小,反之薄 壁增加,抗扭能力大大增加。

➢闭口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其主要特征是:
杆件在扭转时断面中的剪应力将沿着断面形成剪应力流。

建筑力学第六章扭转课件

建筑力学第六章扭转课件

作业
P112:6-3
第四节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强度条件 max [ ]
强度计算的三类问题:
(1)、强度校核
Tmax [ ]
Wp
(2)、截面设计
Wp
Tm a x
[ ]
(3)、确定许用荷载 Tmax [ ]Wp
第四节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例6-5. P=7.5kW,n=100r/min,许用切应力[τ]=40MPa,空心圆
第二节 转动轴的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图
例6-1. 图示圆轴中,各轮上的转矩分 别
为mA =4kN·m,mB =10kN·m, mC =6kN ·m,试求1-1截面和2-2截面上 的扭
矩,并画扭矩图。
第二节 转动轴的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图
例6-2. 一圆轴如图所 示,
已知其转速为n =300转/
分,主动轮A输入的功率
解:圆轴受扭时,里、外层之间无相对滑动,这表明 二者形成一 个整体,同时产生扭转变形。根据平面假 定,二者组成的组合截 面,在轴受扭后依然保持平 面,即其直径保持为直线,但要相当 于原来的位置转过一角度。
因此,在里、外层交界处二者具有相同的切应变。 由于内层 (实心轴)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大于外层(圆环截面)的剪切弹
D2 3 40106 (1 0.54 ) 45.99mm
第四节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例6-5. 一内径d=100mm的空心圆轴如图示,已知圆轴受扭矩 T=5kN·m,许用切应力[τ]=80MPa,试确定空心圆轴的壁厚。
因不知道壁厚,所以不知道是不是薄壁圆筒。分别按薄壁圆筒 和空心圆轴设计
第二节 转动轴的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图
外加力偶矩与功率和转速的关系

等直圆杆扭转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等直圆杆扭转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 = ( 0.8 ~ 1.0 ) [ ] ( 铸铁 )
强度计算三方面:
① 校核强度:
max
Tm a x Wt
[ ]
② 设计截面尺寸:
Wt
Tm a x
[ ]
Wt
实:D3 16 空:1D6(3 1 4)
③ 计算许可载荷: Tmax Wt[ ]
[例2] 功率为150kW,转速为15.4转/秒的电动机转子轴如图,
(a)
´ (b)
M
1. 点M的应力单元体如图(b):
2. 斜截面上的应力;
取分离体如图(d):
´ (c)
x
´ (d)
(d)
n
x
´ t
转角规定:
轴正向转至截面外法线 由平衡方程:
逆时针:为“+” 顺时针:为“–”
Fn 0 ; dA (dAcos)sin ( dAsin)cos 0
Ft 0 ; dA (dAcos)cos ( dAsin)sin 0
非圆截面等直杆:平面假设不成立。即各截面发生翘曲成空 间曲面。因此,由等直圆杆扭转时推出的应力、变形公式不 适用,须由弹性力学方法求解。
一、自由扭转:杆件扭转时,横截面的翘曲不受限制,任意两相 邻截面的翘曲程度完全相同。
(纵向纤维长度不变, 无 , 只有 ) 二、约束扭转:杆件扭转时,横截面的翘曲受到限制,相邻截面
此杆的强度和刚度。
h 100 2 ; 0.246; 0.229
b 50
②校核强度
Wt hb2 0.246 0.1 0.052 61.6106 m3
max
T max Wt
4000 61.6 106
65MPa
③校核刚度
It h b3 0.229 0.1 0.053 284 10 8 m4

——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例l 一直径为50mm的传动轴如图所示。电动机通过A轮输 入100kW的功率,由B,C和D轮分别输出45kW、25kW和30kW 以带动其它部件。要求:(1)画轴的扭矩图,(2)求轴的最大切 应力。
解 1.作用在轮上的力偶矩可 由公式计算得到,分别为
2.作扭矩图 最大扭矩发生在AC段内
M x max = 1.75kN ⋅ m 3.最大切应力
WP
([τ] 称为许用剪应力。)
强度计算三方面: ① 校核强度: ② 设计截面尺寸:
③ 计算许可载荷:
τ max
= Tmax WP
≤ [τ ]
WP

Tmax
[τ ]
WP
⎪⎩⎪⎨⎧空实::ππ1Dd633(116−
α
⎫ ⎪ 4)⎪⎭⎬
Tmax ≤ WP[τ ]
[例]
功率为150kW,转速为15.4转/秒的电动机转子轴如图,
θ = Mx
GI T
=
4000 80 ×109 × 286
×10 −8
= 0.01745 rad/m = 1o /m
§7 薄壁圆筒的扭转试验
例2 直径d=100mm的实心圆轴,两端受力偶矩T=10kN·m作 用而扭转,求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若改用内、外直径比值为 0.5的空心圆轴,且横截面面积和以上实心轴横截面面积相等,问 最大切应力是多少?
解: 圆轴各横截面上的扭矩均为 Mx=T=10kN·m。 (1)实心圆截面
(2)空心圆截面 由面积相等的条件,可求得空心圆截面的内、外直径。令 内直径为d1,外直径为D,α = d1 / D = 0.5,则有
由此求得
空心圆截面
实心圆截面
计算结果表明,空心圆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比实心圆截

(整理)杆的扭转定理和公式

(整理)杆的扭转定理和公式

圆截面杆的扭转外力与内力 || 圆杆扭转切应力与强度条件 || 圆杆扭转变形与刚度条件 || 圆杆的非弹性扭转1.外力与内力杆件扭转的受力特点是在垂直于其轴线的平面内作用有力偶(图2·2-1a),其变形特点是在任意两个截面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轴类构件常有扭转变形发生。

作用在传动轴上的外力偶矩m通常是根据轴所传递的功率N和转速n(r/min)来计算。

当N的单位为千瓦(kW)时当N的单位为马力(HP)时扭转时的内力为扭矩T,用截面法求得。

画出的内力图称为扭矩图(或T图),如图2·2-1b所示图2·2-1 圆杆的扭转2.圆杆扭转切应力与强度条件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r p时,某横截面上任意C点(图2·2-2)的切应力公式为式中T——C 点所在横截面上的扭矩p——C点至圆心的距离L p——横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见表2-2-1 等直杆扭转时的截面几何性质。

图2·2-2 切应力分布圆杆横截面上的切应力r沿半径呈线性分布,其方向垂直于半径(图2·3-2)。

模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在圆周各点上,其计算公式为等截面杆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T max截面(危险截面)的圆周各点(危险点)上。

其强度条件为式中,[τ]为许用扭转切应力,与许用拉应力[σ]的关系为:[τ]=(0.5~0.6)[σ] (塑性材料)或[τ]=(0.5~0.6)[σ](脆性材料)3.圆杆扭转变形与刚度条件在比弹性范围内,圆杆在扭矩T作用下,相中为L的两截面间相对扭转角为或式中G——材料的切变模量单位扭转角公式为或式中GL p——抗扭刚度圆杆上与杆轴距离为p外(图2·2-2)的切应变r为圆杆表面处的最大切应变为式中,r——圆杆的半径等截面圆杆的最大单位扭转角,发生在T max一段内,其刚度条件为式中,[θ]为圆杆的许用单位扭转角(°)/m4.圆杆的非弹性扭转讨论圆杆扭转时切应力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并进入塑性状态的情况。

弹塑性力学课件第六章

弹塑性力学课件第六章
时,各横截面除了在自身平面内绕轴线转动外,还发生了垂直于 截面的翘曲变形。因此,平面假定不再成立。由此可见,非圆形 截面杆的扭转问题比圆轴杆的扭转问题要复杂得多。
图 6.2 非圆形截面等直杆的扭转实验
2018/10/31
8
第六章 柱体扭转问题
柱体扭转问题的实验研究
为了简化问题,圣维南( Saint Venant)由实验观察中假定,任
意截面形状的柱体在发生自由扭转变形时,各个横截面的翘曲程度都
相同。这就是圣维南等翘曲假定。如果我们把轴取在柱体的轴线上, 根据等翘曲假定,就有
w w( x, y) ( x, y)
u zy v xz
刚性转动假定
u zy
v xz w ( x, y )
2 2
MT KT

MT KT
KT G ( x 2 y 2 x
A
y )dxdy y x y )dxdy y x
截面翘曲影响项
扭转刚度
G r 2 dxdy G ( x
第六章 柱体扭转问题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卓卫东 教授
1
第六章 柱体扭转问题


柱体扭转问题的实验研究 基本方程
几个典型例子
柱体扭转问题的实验比拟方法
薄壁杆件的扭转问题
其他说明
2018/10/31
2
第六章 柱体扭转问题
引 言
柱体扭转问题在土木、机械等工程中是常见的一类问题。 所谓柱体扭转,是指圆柱体和棱柱体仅在端部受到扭矩的作 用,而且扭矩矢量与柱体的轴线方向重合。 本章将专门分析柱体扭转问题中较为简单的一类问题: 任意截面形状柱体的 自由扭转问题 ,即允许柱体在受扭变形 后的横截面自由翘曲的情形。关于柱体的 约束扭转问题 ,即 横截面的翘曲受到约束的情形,这里不进行讨论 。

华南理工 网络 材料力学作业1

华南理工 网络 材料力学作业1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3图示桁架中3杆的内力为0。

()参考答案:√1.图示扭转杆固定端截面的扭矩为15kN-M。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2.等截面圆轴作匀速转动,转速n=200r/min,传递的功率为60kw,作用在轴上的外力偶矩为2864.7N.m。

()参考答案:√1.梁AB受力如图所示,截面1-1剪力和弯矩分别为FS1=-qa, M1=-qa2/2 。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2.图示简支梁,其正确的弯矩图如图所示。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3.图示受力梁的支座约束力、剪力图、弯矩图均正确。

()参考答案:√1.图示杆件的内力有轴力和扭矩。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2.图示杆件的内力有轴力和弯矩。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1.静定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与杆件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2.已知变截面圆杆受力如图所示,d=38mm,D=65mm,AB段和BC段横截面的应力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3.边长为200mm的正方形杆件受力如图示,杆件横截面上最大压应力为 7.5MPa。

()参考答案:√1.拉压杆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与轴线成450的斜截面上,且。

()参考答案:√1.边长为200mm的正方形杆件受力如图示(同题2图),材料可认为符合胡克定律,其弹性模量E=10GPa,杆件总变形为1.05mm。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2.轴向拉(压)杆,受力和变形关系满足胡克定律,即。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3.变截面直杆受力如图所示,可用公式求杆的总伸长量。

参考答案:×1.图示的杆系结构中,按强度条件计算,最危险的杆件是4杆。

()参考答案:×1.图示两端固定的等截面直杆,其横截面面积为A,该杆受轴力FP作用。

弹性力学教案.doc

弹性力学教案.doc

弹性⼒学教案.doc弹性⼒学教案第⼀章绪论(4学时)介绍弹性⼒学研究的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1、主要内容:第⼀节弹性⼒学的内容第⼆节弹性⼒学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弹性⼒学的基本假设2、本章重点:弹性⼒学的基本概念。

3、本章难点:弹性⼒学的基本概念。

4、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弹性⼒学的基本假设、基本概念。

5、教学组织:弹性⼒学是在学习了理论⼒学、材料⼒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课程。

学⽣已经建⽴了关于应⼒、应变、位移的概念。

⽽且能够⽤材料⼒学的⽅法对杆件进⾏应⼒计算;并进⼀步对其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

在本章第⼀节的教学中,要明确弹性⼒学、材料⼒学和结构⼒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分⼯的不同;在研究⽅法上的不同;及其不同的原因。

并且让学⽣初步了解弹性⼒学的研究⽅法。

在本章第⼆节的教学中,要进⼀步深⼊研究作⽤在弹性体上的⼒。

明确内⼒与外⼒、体⼒与⾯⼒、应⼒⽮量与应⼒张量等概念及其表达⽅式。

在本章第三节的教学中,研究弹性⼒学的基本假设。

通过基本假设的讲解,让学⽣明⽩合理的科学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启发学⽣理解弹性⼒学的各个假设及其限定的缘由。

第⼆章弹性⼒学平⾯问题的基本理论(14学时)本章研究平⾯问题的基本⽅程、边界条件及其解法。

1、主要内容:第⼀节平⾯问题第⼆节平衡微分⽅程第三节斜截⾯上的应⼒、主应⼒第四节⼏何⽅程、刚体位移第五节斜截⾯上的应变及位移第六节物理⽅程第七节边界条件第⼋节圣维南原理第九节按位移求解的平⾯问题第⼗节按应⼒求解的平⾯问题、相容⽅程第⼗⼀节常体⼒情况下的简化第⼗⼆节应⼒函数、逆解法与半逆解法2、本章重点:平⾯问题的基本⽅程、应⼒函数及边界条件。

3、本章难点:平⾯问题的基本⽅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4、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弹性⼒学平⾯问题的基本⽅程和应⼒边界条件;理解圣维南原理及相容⽅程的意义。

掌握按应⼒求解弹性⼒学问题的基本⽅程和概念;掌握按位移求解弹性⼒学问题的基本⽅程和概念。

杆的扭转定理和公式定理

杆的扭转定理和公式定理

圆截面杆的扭转外力与内力|| 圆杆扭转切应力与强度条件|| 圆杆扭转变形与刚度条件|| 圆杆的非弹性扭转1.外力与内力杆件扭转的受力特点是在垂直于其轴线的平面内作用有力偶(图2·2-1a),其变形特点是在任意两个截面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轴类构件常有扭转变形发生。

作用在传动轴上的外力偶矩m通常是根据轴所传递的功率N和转速n(r/min)来计算。

当N的单位为千瓦(kW)时当N的单位为马力(HP)时扭转时的内力为扭矩T,用截面法求得。

画出的内力图称为扭矩图(或T图),如图2·2-1b所示图2·2-1 圆杆的扭转2.圆杆扭转切应力与强度条件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r p时,某横截面上任意C点(图2·2-2)的切应力公式为式中T——C 点所在横截面上的扭矩p——C点至圆心的距离L p——横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见表2-2-1 等直杆扭转时的截面几何性质。

图2·2-2 切应力分布圆杆横截面上的切应力r沿半径呈线性分布,其方向垂直于半径(图2·3-2)。

模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在圆周各点上,其计算公式为等截面杆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T max截面(危险截面)的圆周各点(危险点)上。

其强度条件为式中,[τ]为许用扭转切应力,与许用拉应力[σ]的关系为:[τ]=(0.5~0.6)[σ] (塑性材料)或[τ]=(0.5~0.6)[σ](脆性材料)3.圆杆扭转变形与刚度条件在比弹性范围内,圆杆在扭矩T作用下,相中为L的两截面间相对扭转角为或式中G——材料的切变模量单位扭转角公式为或式中GL p——抗扭刚度圆杆上与杆轴距离为p外(图2·2-2)的切应变r为圆杆表面处的最大切应变为式中,r——圆杆的半径等截面圆杆的最大单位扭转角,发生在T max一段内,其刚度条件为式中,[θ]为圆杆的许用单位扭转角(°)/m4.圆杆的非弹性扭转讨论圆杆扭转时切应力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并进入塑性状态的情况。

自由扭转等直圆杆的横截面设计探

自由扭转等直圆杆的横截面设计探

自由扭转等直圆杆的横截面设计探摘要:探讨了材料力学中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扭转变形。

根据切应力计算公式,并运用数学知识,探讨了等直实心圆杆与等直空心圆杆在强度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

目的是为了在工程中能够设计出最佳的受扭构件,使得构件能够承受更大的扭矩,达到节约材料的效果。

分析可以知道,等直空心圆杆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是大于等直实心圆杆的,并且等直空心圆杆所能承受的扭矩是随着空心圆截面的内外半径比值的变化而变化的。

探讨结论为受扭构件的界面设计做了一个参考。

关键词:材料力学;扭转;切应力;截面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84011 等直圆杆横截面的选择计算等直圆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圆杆有空心圆杆与实心圆杆之分,设计中怎样合理的设计圆杆的横截面,才能使构件能够承受更大的扭矩。

即在相同的材料用量的条件下,怎样合理设计横截面的形式,才能使得构件能够承受的扭矩更大。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以下假设:(1)假设构件的变形以扭转为主,其它的变形为次而可以忽略不计,按钮转变形对其进行计算设计。

(2)假设自由扭转构件的破坏是由构件的强度条件控制的,即当自由扭转截面所受的切应力达到其极限承载切应力的时候构件发生破坏。

忽略刚度和稳定性条件的控制。

在材料用量相同的条件下,由于杆件的长度是确定并且相等的,那么实心圆轴杆件与空心圆轴杆件的横截面积相等。

取杆件的横截面面积为1,分别进行分析讨论。

1.1 等直实心圆杆所能承受扭矩的计算实心圆杆的横截面面积:s=πd2/4=1(d为实心圆杆的横截面直径)。

可以得到:d=4π=2π,圆截面的扭转截面系:wp=πd316=π16×(2π)3=12π,那么实心圆杆的最大切应力为:τmax=twp=t12π=2πt,则实心圆杆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为t=τmax2π。

1.2 等直空心圆杆极限切应力的计算空心圆杆横截面的内直径用r表示,外直径用r表示,其比值α=rr(0<α<1)。

(完整版)材料力学必备知识点

(完整版)材料力学必备知识点

材料力学必备知识点1、 材料力学的任务: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3、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低碳钢:含碳量在0.3%以下的碳素钢。

5、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极限: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化极限6、 名义(条件)屈服极限:将产生0.2%塑性应变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指标7、 延伸率δ是衡量材料的塑性指标塑性材料 随外力解除而消失的变形叫弹性变形;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叫塑性变形。

>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8、 失效:断裂和出现塑性变形统称为失效9、 应变能:弹性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因变形而储存的能量10、应力集中: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11、扭转变形:在杆件的两端各作用一个力偶,其力偶矩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致使杆件的任意两个横截面都发生绕轴线的相对转动。

12、翘曲:变形后杆的横截面已不再保持为平面;自由扭转:等直杆两端受扭转力偶作用且翘曲不受任何限制;约束扭转:横截面上除切应力外还有正应力13、三种形式的梁:简支梁、外伸梁、悬臂梁14、组合变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组合的变形15、截面核心:对每一个截面,环绕形心都有一个封闭区域,当压力作用于这一封闭区域内时,截面上只有压应力。

16、根据强度条件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设计截面、确定许可载荷)三方面的强度计算。

17、低碳钢材料由于冷作硬化,会使(比例极限)提高,而使(塑性)降低。

18、积分法求梁的挠曲线方程时,通常用到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轴向受压直杆丧失其直线平衡形态的现象称为失稳19、圆杆扭转时,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其纵向截面上也存在切应力。

第六章 柱形体的扭转PPT课件

第六章  柱形体的扭转PPT课件
z方向给定位移为 u, v, w,则
uu ,vv,w w (5-a)
应力边界条件:给定表面上的面力为 Tx ,Ty ,Tz
xl xym xzn Tx
xy
l
y
m
yzn
Ty
(5-b)
xz l
yzm
zn
Tz
§6-1 等截面直杆的扭转
• 设等截面直杆,体力不计,在两端平面内受到 转向相反的两个力偶矩M作用。
max( ) zx yb/2 3aM b2
最大剪应力在矩形截面的狭长周边上。
单位长度扭转角
C 3M 2Gab3G
(d) (e) (f)
(g)
• 二. 一般矩形截面的情况 一般矩形的应力函数满足微分方程(6-11),即
边界上满足
22G
(6-11)
()x a /2 0 , ()y b /2 0 (a)
az, m m 'rz
O
sinby,cobsx
r
r
umm'rzsin by z vmm'rzcobsxz (6-8) y
比较式(6-7)和(6-8)得:
K
(6-9)
B A
x
b
am m’
• 几何方程
u0,v0,w0, vu0
x y z
x y
wv1 , uw1
y z Gx z x Gy
• 将式(6-8)代入上式的后两式,得
采用分离变量法求解。设
1(x,y)X (x)Y (y)
代入式(b)得
Y d2X X d2Y 0 或
22G
m G
6a
Gx 3 3 x2y 3 a (x 2 y 2 ) 4 a 3 6 a

6第六章 扭 转

6第六章 扭 转

第六章 扭转以横截面绕轴线作相作旋转为主要特征的变形式(图6-1),称为扭转。

横截面间绕轴线的相对角位移,称为扭转角。

凡是以扭转变形为主要变形的直杆,称为轴。

本章研究轴的内力、应力与变形,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轴的强度与刚度问题。

研究对象以圆截面轴为主,包括实心与空心圆截面轴,同时也研究薄壁截面轴,并简要介绍矩形与椭圆等非圆截面实心轴的应力与变形。

此外,本章既研究静定轴也研究超静定轴。

并讨论了弹簧的应力与变形。

图6-1扭转轴§6.1 扭矩一、外力偶矩的计算作用在轴上的扭力偶矩,一般可通过力的平移,并利用平衡条件确定。

但是,对于传动轴等转动构件,通常只知道它们的转速与所传递的功率。

因此,在分析传动轴等转动类构件的内力之前,首先需要根据转递与功率计算轴所受承受的扭力偶矩。

由动力学可知,力偶在单位时间内所作之功即功率P ,等于该力偶之矩e M 与相应角速度Ω的乘积,即Ω=e M P (a)在工程实际中,功率P 的常用单位为kW ,力偶矩e M 与转速n 的常用单位分别为m N ⋅与min r ,于是式(a)变为6021000e n M P π⨯=⨯ (b) 由此得 {}{}{}minr kW m N e 5499n P M =⋅ (6-1) 二、扭矩1.扭矩的符号规定作用在轴上的外力偶矩确定后,现在研究轴的内力。

在矩为M 的扭力偶作用下(图6-2a ),横截面上的分布内力必构成一力偶(图6-2b ),而且,该力偶的矢量方向垂直于截面。

矢量方向垂直于横截面的内力偶矩,即扭矩,并用T 表示。

通常规定:按右手螺旋法则将扭矩用矢量表示,若矢量方向与横截面的外法线方向一致,则该扭矩为正,“+”。

按此规定,图6-2b 所示扭矩为正。

2.截面法用截面假想地把轴分成两部分,以显示并确定扭矩的方法称为截面法。

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四个步骤:① 截. 欲求某一截面上的扭矩时,就沿该截面假想..地把轴分成两部分。

② 取. 原则上取受力简单..的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并弃去另一部分。

63扭转强度与刚度计算

63扭转强度与刚度计算

8
2、强度校核
max1
MT1 WT 1 3000 16 3.14 (75 10 )
3 3
36.2( MPa) [ ]
max 2
MT 2 WT 2

1200 16 3.14 (50 10 )
3 3
48.9( MPa) [ ]
轴的强度足够!
180
7
例题2 已知阶梯轴如图示,m1=1800N.m; m2=1200N.m, G=80GPa,[τ]=80MPa, 1) 试求τmax的值,并作强度校核; 2)若 [θ] =1.5 o /m,试校核其刚度;3)轴的总变形。
m1
m2
50 75
750
50
MT x
-1200N.m -3000N.m
解:1、求内力,作扭矩图
3、刚度校核
1
d M T 1 dx GI P1
MT 2 d dx GI P 2

3000 80109
2
4、总变形
1 3.14 (75103 ) 4 32 1200 180 o 1.402( / m) [ ] 1 80109 3.14 (50103 ) 4 3


§6–2 外力偶矩T和内力偶矩MT
§6–3 等直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6–4 圆杆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6–5 切应力互等定律的证明 §6–6 矩形截面等直杆在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2
教学内容:
• 圆杆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条件;矩形截面等直杆 的自由扭转。
• 教学要求:
注意! h b 查表求 和 时一定要注意,表中 和 与那套公式对应。
14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膜的平衡微分方程变为:
d 2z p 2 dx S
(6-19)
p 2 积分后得:z x C1 x C2 2S
p p 2 z ( x ), 最大挠度:0 =z x 0 8S 2S 4
2
2
单位扭转角及剪力:

Mt b G 3
3
2G x
§6-6 闭口薄壁构件的自由扭转
zxl yz m 0
dy dx ( y) ( x) 0 x ds y ds

65
为简化用翘曲函数表达的如上边界条件,引 入扭转应力函数。 yz , zx 66 x y
这样假设是为了满足平衡方程
图示边界的l,m与 dx,dy,ds的关系
率。由此又可见,扭杆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等
于该薄膜的最大斜率。但须注意,最大剪应力的方
向和最大斜率的方向是互相垂直的。
§6-5 开口薄壁构件的自由扭转

z
0
x
S
o 0
b
o
max
2 1 0
S
p

x
(b) 挠曲膜的一个断面
狭长挠曲看成柱面,挠曲面仅为x的函数,
y
(a) 挠曲膜的等高线
图 6 12
单位扭转角
翘曲位移函数
x y z xy 0 yz ( x) y z y u yz ( y) x y x
几 何 方 程
x y z xy 0 yz G yz G ( x) y zx G zx G ( y ) x

zx
2M t Mt x y 3 y ab 2I x
§6-3矩形截面杆的自由扭转
§6-4
o
T
小挠度薄膜比拟法
q
dx
x
T
z
o
T
T
a
b
T
d
x
T dy
c
y
薄膜无抗弯、抗剪能力,薄膜内将产生均匀、双向、等值的应立 场
图 6 10
普朗都指出:薄膜在均匀压力下的垂度,与等截面直
杆扭转问题中的应力函数,在数学上是相似的。假定
薄膜不承受弯矩、扭矩、剪力和压力,而只承受均匀
的拉力T。
F
z
0
z z z Tdy Tdy z dx Tdx x x x y z Tdx z dy qdxdy 0 y y

2
2
当C为常量时,此函数恒能满足侧表面的边 界条件(6-9),将其代入(6-8),求得
a b C G 2 2 a b
2
2
M t 2 dA
A
2a 2b 2 1 1 2 2 2 G ( x dA y dA dA) 2 2 A 2 A A a b a b 2G 2 2 2 2 2 ( b I a I a b A) y x 2 a b 3 I x ab 3 3 a b 4 2 G 2 a b 3
物 理 方 程
zx z G ( 2 2 ) 0 x y z x y
2 2
yz
平衡方程的结果
2 0, 即 0 2 2 x y
2 2
则: ( x, y)必需是调和函数

用位移函数表示的杆件侧表面上边界条件的表达 式为
1 0, 2G
2
0 2G s
(b)
2G Tz q ,

2G z qT
(c)
薄膜及边界平面之间的体积为V
V zdxdy
qM t q V dxdy 2G T 4G T
从而有
M t 2G 2V q T
第六章
§6-1 §6-2 §6-3 §6-4 §6-5 §6-6
等直杆的自由扭转
自由扭转与约束扭转 等直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位移 矩形截面杆的自由扭转 小挠度薄膜比拟法 开口薄壁截面杆的自由扭转 闭口薄壁截面杆的自由扭转
§6-1

自由扭转与约束扭转
翘曲变形:矩形截面秆在扭转过程中其横截 面不再保持为平面.而发生了翘曲。在杆件 同一横截面曲周边上各处的剪应变是变化的。 横截面发生翘曲以及同一横截面周边上各处 剪应变不同,正是所有非圆截而杆受扭时区 别于圆截面杆的变形特征。
(d ) q
2G T zy x x q
2G z z q T y
2G z z q T x
z 其中的 显然就是薄膜沿y方向的斜率。上式也可 y z 2G 以改写成为 zx (e) y q T

应力函数应该满足的边界条件
( x, y) |s k , (6 9)常取0,周边
Mt 2 dA
A
(6- 10)端部的条件
选出同时满足6-8,6-9,6-10的应力函数

对于椭圆形截面等直杆的自由扭转问题(图 6-7,a),可选如下形式的应力函数
x y C ( 2 2 1) a b
§6-2
等直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位移

设有一任意形状的实体截面等直杆,其两端受扭转
力偶的作用,如图6—3所示。假定杆的左端不能
转动,但可以自由翘曲,限制其整体析的刚性位移。
当杆受扭矩时,杆件的横截面将绕杆轴z旋转一定
的角度,任一距左端为z的横截面所旋转的角度记
为 Θ(z) 。自由扭转时,相距单位长度的任何两
杆件端部的边界条件

由(6-6),(6-3)中的后两式,有
G ( x) x y G ( y) y x
2 2 2 2 G , 即 2G 2 2 x y
67
6 8
等直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函数必须满足的条件
a 2 b2 或:G Mt 3 3 a b
Iy
4 A ab
ab

应力函数为
Mt x y x, y 2 2 1 ab a b
2 2
剪应力分量的计算公式 2M t Mt yz x x 3 x a b 2I y
个横截面其相对扭角相等,所以
Θ(z)=θ z
(a)

任意横截面上任一点P (x, y)在该平面内的位 移分量(u, v)可写作
u( x, y, z) ( z)sin yz v( x, y, z) ( z)cos xz
w( x, y, z ) ( x, y)
闭口杆件有内外两个闭合得边界条件: s1 , s2 在薄膜变形中假设边界S1不变,边界S2发生整体变形h, 只能平移。以薄膜任意点得斜率来求薄膜得剪应力:
dz h h Mt , 则 dN 2
Mts 4G 2 6 34
单位扭转角:
2 z 2 z T 2 2 q 0 y x
q 2 q z , T T
2
z 1 0
6 19
薄膜在边界上的垂度
zs 0
q T z 0 s
(a)
因为扭转问题中的 G 也是常数,应力函数 的微分 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改写成为

如图6—2a所示等直杆仅在其两端施加扭转力 偶且两个端部没有翘曲变形的任何外加限制, 那么可认为每个横截面都发生相同的翘曲变 形。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杆件横截面的翘曲才 是自由的,在小变形的条件下它不致引起纵 向纤维的伸长或缩短,从而横截面上也就不 产生正应力。这类扭转问题称为自由扭转。

非圆截面等直杆如图6—2b所示的受力情况 下,由于对称的缘故,其中央的横截面不可 能发生翘曲,而两个端截面却可以自由变形, 因此各横截面的翘曲必然受到制约,从而导 致横截面上产生正应力。非圆截面杆在图 6—2c所示的受力情况下,横截面的翘曲同
使薄膜的q/T值等于扭杆的2GK值,可得出如下结论: (1)该扭杆的应力函数 等于该薄膜的垂度z。 (2)该扭杆所受的扭矩Mt,等于该薄膜及其边界 平面之间的体积的两倍,即2V。
等 (3)该扭杆横截面上某一点处的剪应力 zx ,
z 于该薄膜上的对应点处的斜率 。 y
结论推广如下: 在扭杆横截面上某一点处的、沿任一个方向的剪应 力,就等于该薄膜在对应点处的、沿垂直方向的斜
样也受到相互约束。

约束扭转:当非圆截面杆受扭时,如果横截面的翘曲变形由
于受到荷载情况、外加约束条件及至横截面尺寸的变化(即
变截面杆)而发生相互约束的话,其横截面上必然产生正应 力,这类扭转为约束扭转。

在实体杆中约束扭转时产生的正应力是不大的,可以略去; 然而对于开口或闭口薄壁杆件却是很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