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梳理 人教新课标版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讲义)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讲义)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光的折射规律★★7 722二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4 4一、光的折射规律: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1)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现象(反之不然);(2)折射角:;(3)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

(折射角为0)2.光的折射规律:(1)三线共面:;(2)法线居中:;(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同侧)(3)光路可逆:;(4);(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②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3.全反射现象:(1)光线从密度大的介质射向密度小的介质,当入射角超过某一角度C(临界角)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叫做全反射;本原理可以用于解释海市蜃楼现象;(2)临界角:光线从密介质射向疏介质,存在一临界点,使得折射光线消失(折射角为90°),当入射角大于等于这一临界角时,就没有折射光线;(此时只有反射光线)。

【例题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下列关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折射角有可能等于入射角C.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增大 D.折射角不可能小于入射角【变式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A.小于30° B.大于30° C.等于30° D.0°【例题2】人在岸上透过池水看池塘底部,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变式2】小明下自习到楼下后发现教室的灯还亮着,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小明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是()【例题3】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变式3】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AB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总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二、重、难点重点:用实验法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四、知识拓展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海市蜃楼简称蜃景。

海市蜃楼是近地面层气温变化大,空气密度随高度强烈变化,光线在铅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进入观测者眼帘造成的结果。

海市蜃楼常会发生在离海岸线大约6英里(9.6千米)的沙漠地区。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天津)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A.B.C.D.解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个图即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学习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学习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第一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一点、两角、三线)1、入射点0:入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4、入射光线:照射到物质分界面的光线OA5、折射光线: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6、法线:过折射点OC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

光的折射的几点说明:1、光折射的条件是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垂直射入到两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变。

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重合,折射角与入射角都为02、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的同时,在界面也发生反射现象3、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所以传播速度不同。

4、折射时光路可逆的。

光折射的特点:1、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叙述时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但角度变化不成比例。

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0.当光从空气射向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无论光从空气中射入其它介质还是从其它介质中射入空气,空气中的角度总大于其它介质中的角度。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都不是物体本生,而是物体的虚像。

2、星光闪烁是因为大气层疏密不均又经常变化,因而远处恒星发来的光进入大气层后,折射光线时常发生变化,折射光线摇摆不定。

所以看见“星光”不停闪烁。

3、光射到两种物质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景物的倒影是靠反射光进入照相机被拍摄下来的,反射光的能量要小于入射光,所以观赏水面风景照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景物本身暗些。

4、在水岸边看见水中一个静止物体,要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时,根据光的传播途径的可逆性,我们只要对准物体照射即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32
2021
想想议议
➢ 如果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是 B 否也会发生折射现象?
➢ 射到空气中的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画图 表示你的想法 。
N
O 空气 水(玻璃)
N/
A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入射角。
33
入射角>折射角
N A
i
空气
O
水(玻璃)
γ
B
N/ 在空气中的那个角比较大?
2021
0入


12
2021
E
N
F
O M
13
2021
F
E
N
O M
14
2021
F
E
N
O M
结论一: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
15
实验二
2021
E
N
F
O M
16
实验二
2021
E
N
F
O
M
α=45°, β=45°
17
2021
E
N
F
O
M
α=60°, β=60°
结论二: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结论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品红、黄、青。二者的混合原理不同。 4.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 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
46
2021
红外线
1.特性: (1)红外线的热效应强。 (2)红外线的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
2.应用:(1)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 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 成了月食。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知识讲解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知识讲解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

第4节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有关光的折射的几个名词AO:入射光线OB:折射光线NON':法线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图中∠i。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图中∠r。

3.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探究装置】【探究过程】探究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探究2: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交流评估】(1)塑料板在实验中的三个作用分别是什么?答:①显示光路;②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③记录光路,便于分析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2)实验时,需换用其他介质进行多次实验操作的目的是什么?答: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释疑点】(1)先有入射光线(是因),后有折射光线(是果),因此不能说入射角随折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2)无论什么情况,在空气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池水变“浅”: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时,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位置(像)比物体本身的位置浅,人眼感觉到光是从像发出的。

2.岸物变“高”: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时,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位置(像)比物体本身的位置高,人眼感觉到光是从像发出的。

3.由于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看到的是物体折射形成的虚像。

【释疑点】(1)从空气中观察水中物体,是水中物体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在水中观察空气中的物体,是物体反射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2)由于光的折射,不管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还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虚像的位置总在实际位置的上方。

【重点一】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典题1】(2022·枣庄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如下数据:(1)实验中,光具盘除了能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外,还具有显示光路的作用。

2024年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四章 光现象 本章复习和总结

2024年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四章 光现象 本章复习和总结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
质中时,折射角_小__于__入射角

(4)当光从其他大介于质斜射入空
气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

不变
(5)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
介可质逆中时,传播方向_____;
(6)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
_____。
3.三种光现象对比
光现象
定义
传播介质 传播方向
举例
光的直 光在同种均匀介 线传播 质中沿直线传播
本章复习和总结
R·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框架
光源 光的直 传播速度 线传播
规律 现象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的 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虚像和实像 平面镜 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
凸面镜和凹面镜
光现象
光的 规律 折射 现象
光现象辨识 定义
光的 色光的三原色 色散 看不见的光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月亮_不__是___ 光源。 (2)举例:太阳、萤火虫、LED灯等。 2.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光在__同_种__均__匀__介__质____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有箭头 的线段。光线是不存在的,而光是客观存在的。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 到玻璃板后面蜡烛A的像。如图甲所示,小滨 拿另一支外形相同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
“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 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 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 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 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像 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且它们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docx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docx

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二、光沿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光线。

3、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4、应用:激光准值、战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三、光速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能传播,并且传播速度最大,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光速的大小:V空气>V液体>V固体2、光年: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1年所经过的距离,它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四、小孔成像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2、特点:倒立的实像。

3、形状:与物体(光源)形状相同,与小孔形状无关。

14、大小:光屏不动,小孔与物体(光源)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物体(光源)不动,光屏与小孔距离越远,成像越大。

五、光直线传播中的延长线作图法1、确定光源:将所给光线反向延长,交点即为光源的位置。

2、确定像:物、孔、像在一条直线上,连接物孔,然后延长,延长线与屏的交点即为像的位置。

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现象人眼能够看见本身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二、光的反射定律1、入射点O(也是反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接触点。

2、入射光线AO:从光源入射到反射面的光线。

3、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

4、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

5、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6、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二、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光路的可逆性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出。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前四节知识点总结梳理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前四节知识点总结梳理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前四节知识点总结梳理八年级物理课程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和成像,包括了光的传播直线性、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四个部分。

本文将对这四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学的基础知识。

一、光的传播直线性光的传播直线性是指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时的路径是直线。

这一知识点的核心是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即光线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时不会发生弯曲,而是沿着直线方向传播。

与光的传播直线性相关的实验包括直线传播实验、光的阻挡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光的传播路径确实是直线,并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直线性原理。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从原来的介质中反射出去的现象。

光的反射主要包括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两个方面。

反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的关系: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一定律可以用来解释光线在平面镜前的反射情况,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光的反射来构建光学仪器,如反光望远镜和显微镜。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的折射主要包括折射定律和透镜成像两个方面。

折射定律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光的折射定律可以用来解释光线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在透镜上形成的像。

根据透镜的特性,我们可以设计和使用透镜来实现放大或者缩小的成像效果,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等。

四、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不同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线被分散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光的色散主要包括光的频率与颜色关系和光的全反射两个方面。

光的频率与颜色关系是指不同频率的光线对应不同的颜色。

通过光的频率与颜色的关系,我们可以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并进一步了解光的特性。

光的全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四章光现象01知识梳理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________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________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月食的形成都说明________________.(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光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m/s.2.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________到原来物质中传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3)分类: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它们都________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1)原理:光的________.(2)特点:像与物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立的________像.(3)应用:一是改变光的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4.光的折射(1)界说:光从一种透亮介质__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流传方向产生____________的征象叫光的折射征象.(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家________两侧——两线分家;当光线由氛围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___;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流传方向________;在光的折射征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3)光的折射征象:池底变浅、海市蜃楼、水面断筷等.5.光的色散(1)定义: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2)光的三原色:红、________、蓝.(3)红外线、紫外线:光谱中红光以外的辐射叫做________;紫光以外的辐射叫做________,它们都属于________光.02常识对比1.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形成原理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光路图像是光线在光屏上实际到达的区域,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影子是光线被物体挡住,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阴影区.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物体到光源的间隔和物体到光屏的间隔有关特点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反射面平整光滑图示反射特点视觉特征能否成像相同点3.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能在各个方向看到物体不能成像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只能在反射光的方向上看到物体,且物体看起来豁亮、刺眼能成像光路图相同点(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光垂直射到界面上时“三线合一”,此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4)光路是可逆的(1)两线分家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统一介质中,而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统一种介质中;(2)“三线合一”中,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而折射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不同点中,方向不改动;(3)在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在折射定律中,折射角小于、等于或大于入射角应用03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平面镜成像、潜望镜、汽车的后视镜等三棱镜、单色镜、美学上应用的折射万花筒(2)交流讨论: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____________;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3)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③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尝试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②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于____________;③选取A、B两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04图片展示图片考查内容如下图,沿着鱼的方向叉去,________叉到鱼,只要对准鱼的________方才能叉到鱼鱼在哪里XXX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入碗的底部,此时恰好看不见硬币,慢慢将水倒入碗中,如图2所示,又能看见硬币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征象,此时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__像,看到的像的位置比实际硬币的位置要________硬币魔术05典例点拨考点1光征象辨别【例1】(南通中考)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光的色散B.钢笔移位C.小孔成像D.水中倒影【解析】光的色散、钢笔移位属于折射现象;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考点2光学作图【例2】(赤峰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楔形玻璃砖表面,再穿过楔形玻璃砖.请画出光路图(注意标出法线).【解析】先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参考谜底常识梳理81.(1)能够不是(2)同种均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不同可以3×102.(1)返回(2)都在同一平面内两侧等于可逆(3)镜面漫遵循3.(1)反射(2)相等相等垂直正虚(3)传播方向用来成像4.(1)斜射偏折(2)同一平面法线小于增大不变可逆 5.(1)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色光(2)绿(3)红外线紫外线看不见的实验突破实验一:(2)传播路径将反射光所在的一半光屏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可逆(3)同一平面法线等于实验二:(2)黑暗观察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均反射成像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3)虚相等垂直图片展示不能下折射虚高典例点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知识点知识分享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知识点知识分享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知识点知识分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表面时, 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回到原传播介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现象。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口诀: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二、重、难点重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难点:光的反射图画法。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反射光线画法:a、首先找到入射点,过入射点做反射面的垂线为法线,法线要画成虚线。

b、找出入射角,并量出入射角的大小。

c、过入射点和法线做一角,使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

d、在反射方向上标上箭头表示方向。

2、三种光路情况(1)已知入射光线,找反射光线;(2)已知反射光线,找入射光线;(3)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找反射面。

解题思路:先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延长相交确定入射点,再做两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最后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3、作光路图注意事项a、作图必须用直尺、圆规、铅笔;b、光线用实线,且要画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c、法线画虚线;d、反射面的反面应画斜线;e、标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不见,或不明显。

实例黑板反光;灯下看书反光;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一般非光滑物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4章-第4节 光的折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4章-第4节 光的折射
知识点 1 光的折射
考点演练,拾级而上
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用了如图所示中光源、玻璃砖、
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玻璃射入
空气中时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图中是她测出的数据。
(1)图中的入射角是 3300°° ,折射角是 50°° 。
(2)根据实验现象和图中数据,她得出了如下结论:光从玻璃或 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
处,用激光笔从 A 点向 EE (用图中字母表示)处照射,可照 亮铜钱。加满水,从 A 处看到像的位置将 变变高高 (选填“变
高”“变低”或“不变”)。
★ 【课后进阶】
课后训练,深化巩固
(2018·海南)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 60°,则折射
角可能( B )
A.等于 0°
B.小于 60°
C.等于 60°
折折射射角角随随入入射射角的增大大而而增增大大 ,且折射角 小小于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 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 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 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是 (选填“是”或“否”);请简要 说明理由: 应应该该换换用用其其他他透透明明介介质质再再做做此此实实验验,,这样 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 。
(5)在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请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折折射射光光线线不不出出现现了了 ,你猜想的依据是 光光从从玻玻璃璃射射向向 空气时,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 。
(6)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知识点精细梳理新人教版(new)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知识点精细梳理新人教版(new)

第4章光现象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现象:影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 小孔成像……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 m/s . 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

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8、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

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7张PPT).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7张PPT).ppt
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教师把刚才的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它的光路图.从图中介绍, 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 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是在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 的.因为光是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所以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
教学难点
1.总结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2.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五、说教学策略
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 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 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 ,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 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 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演示2: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使E、F不在同一平面上),让 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 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 生:看不见.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演示3:让光垂直射向水面. 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 生: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
《光的折射》说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 级上册《光现象》单元中的课文《光的折射》,下面我 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 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梳理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梳理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梳理】1.光的折射A.光的折射(1)能够传播光的物质,叫做光的介质.(2)光从一种介质射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说明,即使同一种介质中,如果介质的疏密分布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折射.(3)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B.光的折射规律(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光的两次折射现象将玻璃等透明物质放在空气中,光通过这些介质时,将在它的两个界面上发生折射现象.光通过窗户上的平板玻璃、玻璃三棱镜、透镜等介质上,都会发生两次折射.如图甲所示是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光路图,光AB在B点由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光线BC靠近法线;光在C点由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CD偏离法线.由于玻璃砖的两个界面是平行的,所以经过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与射向玻璃砖的光线平行,即CD∥AB,但两者间有一个侧向位移.如图乙所示是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时的光路图.光AB在B点由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光线BC靠近法线;光在C点由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CD偏离法线.由于玻璃三棱镜的两个界面是不平行的,所以经过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与射向玻璃砖的光线的方向不同,进一步的分析可知: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将向三棱镜的底面偏折.D.全反射当光从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临界角)时,折射光线消失,全部光线返回原来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现代科技中的光导纤维就是利用全反射现象工作的.E.大气中的折射现象关于幻日(三日同辉):1965年1月10日上午,在大兴安岭的林区,人们看到三个太阳高悬空中长达4 h之久,所见之人无不称奇.原来,一月的大兴安岭,寒冷异常,大量的水蒸气在高空凝华成一个个的六角柱状小冰晶,组成半透明的卷层云.当太阳升起时,阳光射向悬浮在空中的小冰晶上,折射后射出来的光线恰好与太阳在同一平面,于是太阳的两侧,就各形成一个亮点.在地面上的人们看起来,就像三个太阳悬挂在空中一样.形成“三日同辉"的条件非常苛刻,卷层云的透光度必须适当,云中的小冰晶也必须是正六角柱状纠且均匀垂直排列,才会出现“三日同辉p的现象.因此,这种现象是非常罕见的光学现象.清晨,当人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还在地平线以下.傍晚,当人们看见太阳贴近地平线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已经在地平线以下了.这种现象是地球周围的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所造成的.太阳距离地球大约l.5×108km地球的外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当太阳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就发生了折射.大气的折射可以把太阳抬高35'那么大的角度.太阳的圆面对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张角恰好是35',所以当你看到太阳圆形表面的下缘刚刚离开地平线的时候,实际上它的上缘还在地平线以下,如下图所示.将一枝铅笔斜插入水中,铅笔浸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向上偏折了;在游泳池边看池底,池底好像上升了;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树好像变高了.这些现象都可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2.透镜A.透镜及其种类透镜通常是用玻璃磨制的,它的一个侧面或者两个侧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薄透镜.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B.有关透镜的几个概念(1)光心0:透镜的几何中心.(2)主光轴(简称主轴)MN: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3)焦点F: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将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一束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将变成发散的光线,将这些发散的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每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两个焦点到光心等距.(4)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C. 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与主轴平行;正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出射光线于主轴平行.D.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说明:如何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首先,应该将“会聚作用”和“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和“发散光线”区别开.“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是相对于平行光线而言.如图甲所示,(a)图表示的是一束会聚光线,(b)图表示的是一束发散光线.会聚光线顺着箭头的方向延长后相交于一点,而发散光线则不能,但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是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会聚、发散程度是增强还是减弱而言的.如图乙所示的(a)图,虽然光线经过凸透镜以后的光线是发散光线,但它与入射光线相比,它的发散程度减弱了,所以凸透镜仍然对光线起的是会聚作用.又如图乙(b)中所示,虽然经过凹透镜后出来的光线是会聚光线,但它与入射光线相比,它的会聚程度减弱了,所以凹透镜对光线起的是发散作用.一束光线经过透镜会聚后不一定得到一束会聚光线;一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不一定得到一束发散光线.E.透镜的奥秘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以及透镜的成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列表归纳:b .图示归纳:利用如图所示的图有助于我们从变化的、整体的角度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图中1~6为物体所在的六个不同位置,1'~6'表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位置、大小、正倒及虚实情况.(1)从图中(或前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只要物体不在焦点上,凸透镜就能使物体成像.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时,要抓住l 倍焦距、2倍焦距这两个分界点;抓住这两个分界点所分开的三个区域的成像特点.①1倍焦距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在1倍焦距以外时,成实像;当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时,成虚像;物体在焦点处时,不能成像.②2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时放大的.(2)当物体沿着主光轴移动时,像与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的.①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 ②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增大,像变大.(3)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比较:B 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透明胶片放在距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在屏幕上会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使像投在前方的屏幕上.C 放大镜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性质工作的.4.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A.照相机与眼睛照相机与眼睛都是利用u>2f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1)照相机①主要构造如图甲所示,照相机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箱等主要部件组成.②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时人站在距离透镜2倍焦距之外,在胶卷上形成的是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调节光圈的大小,可以改变进入照相机的光的强弱.调节快门,可以控制曝光的时间,摄影之后,经过冲印后便得到照片.(2)眼睛①主要构造如图所示,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功能上看,他们类似的部位如下表所示:②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 S左右.眼睛的这种特性叫做视觉暂留.③照相机与眼睛的不同之处普通的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通过调整像距使像变得清晰;而眼睛是通过它周围肌肉的活动使晶状体变厚或者变薄,通过改变凸透镜焦距,从而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的这一性能说明它是一个变焦距系统.B.视力的缺陷及其矫正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所引起的.(1)近视眼①成因如图甲所示,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导致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②矫正如图乙所示,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的镜片来矫正,该镜片的作用是将光发散,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2)远视眼①成因如图甲所示,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光斑,导致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②矫正如图乙所示,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的镜片来矫正,该镜片的作用是将光会聚,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C.眼镜的度数透镜焦距(以m为单位)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眼镜镜片的度数是其透镜焦度的l00倍.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眼镜的度数表示的是镜片折光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的镜片,会聚或发散光线的本领越大. 5.望远镜与显微镜A.目镜与物镜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做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物镜所成的像相当于目镜的物.B .望远镜(1)伽利略望远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物镜用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用焦距较小的凹透镜.如图甲所示,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可视为平行光),经过物镜后,在尚未会聚成像之前,遇到目镜(凹透镜),将使会聚光线发散,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正立的虚像,由于增大了视角,故提高了分辨能力.(2)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物镜用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如图乙所示,远处射来的光线(可视为平行光),经过物镜后,会聚在它的后焦点外离焦点很近的地方,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重合的.所以物镜的像作为目镜的物体,从目镜可看到远处物体的倒立虚像,由于增大了视角,故提高了分辨能力.(3)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的比较(见下表):C.显微镜 (1)显微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物镜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目镜用焦距较大的凸透镜. 如图所示,物镜的作用是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所成的像作为物体,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以得到它的放大的虚像,由于增大了视角,故提高了分辨能力.【典例剖析】1. 2006年3月某日7时40分,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惊奇地发现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周围出现了多个“小太阳”,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这种天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云中竖直挂列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1)天空出现的彩虹,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2)人们能够看到多个“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后所形成的虚像.2.如图(1)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填“左”或“右”)侧部分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3.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填“上”或“下”).(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 5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动到某一位置(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4.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下了物体离透镜的距离a,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b之间的关系,并画出了图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线回答:(1)凸透镜的焦距为厘米;(2)物体的大小和实像的大小相等时,物体到实像间的距离为厘米.5.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 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较大.6.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从图中看出折射角γ小于入射角i.但i与γ之间究竟有什么定性关系呢?荷兰学者斯涅尔通过实验终于找到了i与γ之间的规律.下表列出的是一组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i与γ的数值.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人射角跟折射角之间的定量关系是.7.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两条: 、 .8. 如图甲所示,直线AB 是光滑木板与棉布的分界线(木板与棉布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使一个小线轴(如缝纫机上的线轴)沿着与直线AB 成一角度的方向P0匀速滚动,可以看到,线轴在棉布上滚动的方向发动了改变.如图乙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人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也发生了改变.(1)由图甲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棉布时,其速度的大小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此时乙轮速度的大小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从图甲、乙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原因可能是 。

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4.4光的折射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但光线在每种介质内是直线传播的。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改变、不改变)。

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示意图。

3.由上图,入射光线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交点(O),叫入射点;入射光线AO与法线NN′夹角(α)叫入射角;折射光线OC与法线NN′的夹角(γ)叫折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1)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分居);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物质(玻璃、水晶等)时,折射角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气中的角大)。

5.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折射现象很多,如:看清澈的池水,池水水底变浅;在岸上看到的鱼接近于水面;透过玻璃砖看物体发生了错位;水杯中的筷子好像弯折了;“海市蜃楼”现象等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1.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本章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非常重要位置。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在本章属于重点内容。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光的折射在中考光现象考题中所占比例高达40%,属于常考内容,故此类问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光的折射现象判断、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光的折射实验探究几个方面。

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光的折射现象常考题型是选择题,出现概率也很高;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有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掌握程度,难度一般不大;光的折射实验探究也曾出现,主要考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等知识。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前四节知识点总结梳理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前四节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一节 光的反射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打靶、排队、激光准直、木匠刨平木料3.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

光速:空气>液体>固体;声速:空气<液体<固体。

6.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7.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光屏的作用:(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8.将有反射光线的半个光屏向后折转一个角度,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9.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的方法: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比较反射角的变化。

10.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的方法:将带有反射光线的半个光屏向后折转一个角度,观察光屏上是否还有反射光线。

11.垂直入射时,反射角=入射角=。

12.使入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反射光线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13.光的反射定律:(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5)垂直入射时,反射角=入射角=.14.镜面发射和漫发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5.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一个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生了漫反射。

s m /1038 00016.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物体的表面,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发射;平行光照射粗糙物体的表面,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两支蜡烛要求相同。

3.选用玻璃板的好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并比较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到玻璃板距离的大小关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光的折射1、知识结构:2、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

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光一定会发生反射,若介质透明,则还能发生折射。

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3、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光学器件面镜平面镜(穿衣镜)球面镜凸镜(观后镜)凹镜(太阳灶)透镜凸透镜(照像机、幻灯机、放大镜)凹透镜(近视镜)⎧⎨⎩⎧⎨⎪⎩⎪⎧⎨⎩⎧⎨⎪⎪⎪⎩⎪⎪⎪4、光的折射现象: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些概念。

有了反射现象的研究经验,可知法线是这些概念的核心。

而入射角、折射角仍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如图6—1)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

光的折射的实验结论:(1)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前提),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5)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我们略作分析:第(1)、(2)条与反射定律相同,也是为了大致定出折射光线的空间位置。

但需要指出的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介质交界面的同侧,而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介质交界面的异侧;反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而折射、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在反射定律中,我们依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等式最终确定了反射光线的方向。

事实上,对于折射角和入射角,我们也可以列出一个等式,来确定折射光线的最终位置,但由于现在的数学知识不够,我们只能定性地说明角度的关系,因而对角度的描述略微复杂一些。

首先,当光由空气射入别的较密的介质时,光线将向法线偏折,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另外,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也会远离光线,但角度关系仍是∠<∠r i 折。

实际上,反射时,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反射光线也远离光线,但∠r 反=∠i第(5)条为折射的特例,光垂直入射时,方向不改变,此时∠r 折=∠i=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梳理】1.光的折射A.光的折射(1)能够传播光的物质,叫做光的介质.(2)光从一种介质射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说明,即使同一种介质中,如果介质的疏密分布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折射.(3)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B.光的折射规律(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光的两次折射现象将玻璃等透明物质放在空气中,光通过这些介质时,将在它的两个界面上发生折射现象.光通过窗户上的平板玻璃、玻璃三棱镜、透镜等介质上,都会发生两次折射.如图甲所示是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光路图,光AB在B点由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光线BC靠近法线;光在C点由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CD偏离法线.由于玻璃砖的两个界面是平行的,所以经过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与射向玻璃砖的光线平行,即CD∥AB,但两者间有一个侧向位移.如图乙所示是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时的光路图.光AB在B点由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光线BC靠近法线;光在C点由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CD偏离法线.由于玻璃三棱镜的两个界面是不平行的,所以经过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与射向玻璃砖的光线的方向不同,进一步的分析可知: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将向三棱镜的底面偏折.D.全反射当光从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临界角)时,折射光线消失,全部光线返回原来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现代科技中的光导纤维就是利用全反射现象工作的.E.大气中的折射现象关于幻日(三日同辉):1965年1月10日上午,在大兴安岭的林区,人们看到三个太阳高悬空中长达4 h之久,所见之人无不称奇.原来,一月的大兴安岭,寒冷异常,大量的水蒸气在高空凝华成一个个的六角柱状小冰晶,组成半透明的卷层云.当太阳升起时,阳光射向悬浮在空中的小冰晶上,折射后射出来的光线恰好与太阳在同一平面,于是太阳的两侧,就各形成一个亮点.在地面上的人们看起来,就像三个太阳悬挂在空中一样.形成“三日同辉"的条件非常苛刻,卷层云的透光度必须适当,云中的小冰晶也必须是正六角柱状纠且均匀垂直排列,才会出现“三日同辉p的现象.因此,这种现象是非常罕见的光学现象.清晨,当人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还在地平线以下.傍晚,当人们看见太阳贴近地平线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已经在地平线以下了.这种现象是地球周围的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所造成的.太阳距离地球大约l.5×108km地球的外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当太阳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就发生了折射.大气的折射可以把太阳抬高35'那么大的角度.太阳的圆面对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张角恰好是35',所以当你看到太阳圆形表面的下缘刚刚离开地平线的时候,实际上它的上缘还在地平线以下,如下图所示.将一枝铅笔斜插入水中,铅笔浸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向上偏折了;在游泳池边看池底,池底好像上升了;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树好像变高了.这些现象都可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2.透镜A.透镜及其种类透镜通常是用玻璃磨制的,它的一个侧面或者两个侧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薄透镜.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B.有关透镜的几个概念(1)光心0:透镜的几何中心.(2)主光轴(简称主轴)MN: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3)焦点F: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将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一束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将变成发散的光线,将这些发散的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每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两个焦点到光心等距.(4)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C. 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与主轴平行;正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出射光线于主轴平行.D.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说明:如何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首先,应该将“会聚作用”和“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和“发散光线”区别开.“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是相对于平行光线而言.如图甲所示,(a)图表示的是一束会聚光线,(b)图表示的是一束发散光线.会聚光线顺着箭头的方向延长后相交于一点,而发散光线则不能,但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是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会聚、发散程度是增强还是减弱而言的.如图乙所示的(a)图,虽然光线经过凸透镜以后的光线是发散光线,但它与入射光线相比,它的发散程度减弱了,所以凸透镜仍然对光线起的是会聚作用.又如图乙(b)中所示,虽然经过凹透镜后出来的光线是会聚光线,但它与入射光线相比,它的会聚程度减弱了,所以凹透镜对光线起的是发散作用.一束光线经过透镜会聚后不一定得到一束会聚光线;一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不一定得到一束发散光线.E.透镜的奥秘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以及透镜的成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列表归纳:b.图示归纳:利用如图所示的图有助于我们从变化的、整体的角度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图中1~6为物体所在的六个不同位置,1'~6'表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位置、大小、正倒及虚实情况.(1)从图中(或前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只要物体不在焦点上,凸透镜就能使物体成像.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时,要抓住l倍焦距、2倍焦距这两个分界点;抓住这两个分界点所分开的三个区域的成像特点.①1倍焦距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在1倍焦距以外时,成实像;当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时,成虚像;物体在焦点处时,不能成像.②2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时放大的.(2)当物体沿着主光轴移动时,像与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的.①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②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增大,像变大.像的性质光屏上能否成像正、倒情况相对于凸透镜的情况放大、缩小的情况光线传播情况实像能倒立像、物位于凸透镜两侧既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能正立像、物位于凸透镜同侧,放大的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相交而成B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透明胶片放在距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在屏幕上会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使像投在前方的屏幕上.C放大镜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性质工作的.4.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A.照相机与眼睛照相机与眼睛都是利用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1)照相机①主要构造如图甲所示,照相机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箱等主要部件组成.②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时人站在距离透镜2倍焦距之外,在胶卷上形成的是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调节光圈的大小,可以改变进入照相机的光的强弱.调节快门,可以控制曝光的时间,摄影之后,经过冲印后便得到照片.(2)眼睛①主要构造如图所示,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功能上看,他们类似的部位如下表所示:眼睛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瞳孔眼睑照相机镜头底片光圈快门②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 S左右.眼睛的这种特性叫做视觉暂留.③照相机与眼睛的不同之处普通的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通过调整像距使像变得清晰;而眼睛是通过它周围肌肉的活动使晶状体变厚或者变薄,通过改变凸透镜焦距,从而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的这一性能说明它是一个变焦距系统.B.视力的缺陷及其矫正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所引起的.(1)近视眼①成因如图甲所示,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导致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②矫正如图乙所示,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的镜片来矫正,该镜片的作用是将光发散,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2)远视眼①成因如图甲所示,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光斑,导致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②矫正如图乙所示,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的镜片来矫正,该镜片的作用是将光会聚,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C.眼镜的度数透镜焦距(以m为单位)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眼镜镜片的度数是其透镜焦度的l00倍.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眼镜的度数表示的是镜片折光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的镜片,会聚或发散光线的本领越大. 5.望远镜与显微镜A.目镜与物镜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做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物镜所成的像相当于目镜的物.B.望远镜(1)伽利略望远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物镜用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用焦距较小的凹透镜.如图甲所示,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可视为平行光),经过物镜后,在尚未会聚成像之前,遇到目镜(凹透镜),将使会聚光线发散,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正立的虚像,由于增大了视角,故提高了分辨能力.(2)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物镜用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如图乙所示,远处射来的光线(可视为平行光),经过物镜后,会聚在它的后焦点外离焦点很近的地方,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重合的.所以物镜的像作为目镜的物体,从目镜可看到远处物体的倒立虚像,由于增大了视角,故提高了分辨能力.(3)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的比较(见下表):C.显微镜(1)显微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物镜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目镜用焦距较大的凸透镜.如图所示,物镜的作用是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所成的像作为物体,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以得到它的放大的虚像,由于增大了视角,故提高了分辨能力.开普勒望远镜显微镜相同点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它们都是凸透镜不同点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目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典例剖析】1.2006年3月某日7时40分,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惊奇地发现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周围出现名称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组成物镜目镜物镜目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物镜焦距大,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目镜焦距小两个透镜主轴共线成像情况正立的像倒立的像应用观察地面上的物体、天体主要用于观察天体(天文望远镜)了多个“小太阳”,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这种天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云中竖直挂列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 (1)天空出现的彩虹,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人们能够看到多个“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 后所形成的虚像. 2.如图(1)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 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 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填“左”或“右”)侧部分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 3.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 5 cm ,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到某一位置(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4.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下了物体离透镜的距离a ,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b 之间的关系,并画出了图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线回答: (1)凸透镜的焦距为 厘米; (2)物体的大小和实像的大小相等时,物体到实像间的距离为 厘米. 5.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 cm 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 的焦距较大. 6.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从图中看出折射角γ小于入射角i .但i 与γ之间究竟有什么定性关系呢?荷兰学者斯涅尔通过实验终于找到了i 与γ之间的规律.下表列出的是一组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i 与γ的数值.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人射角跟折射角之间的定量关系是 . 7.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入射角i 折射角γ i /r sini /sin γ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