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垂直与平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平行线与垂直线的认识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平行线与垂直线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2d33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d.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平行线与垂直线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
2. 技能目标:观察和辨别平行线和垂直线,能够准确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准确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线条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直尺、铅笔、橡皮、图形卡片等。
2. 学具准备:学生练习册、课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画板上绘制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思考。
2. 引导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发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卡片上的线条关系。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和性质。
3. 知识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索和描述,教师对平行线和垂直线进行定义和解释,并举例说明。
解释时可以用几何中常见的词汇和概念,如“两条线段的形状和方向完全相同的线段是平行线”,“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线段是垂直线”。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使用直尺和铅笔在练习册上画出满足条件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表扬正确答案。
5. 拓展应用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学生可以利用直尺测量角度,判断是否为直角,并通过观察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
6. 总结归纳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并与学生共同归纳记录到课本或笔记中,以便日后复习与回顾。
7. 课堂反馈教师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布置练习册上与平行线和垂直线相关的习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的问题,并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线条关系的能力。
垂直与平行 教案(优秀9篇)
![垂直与平行 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84e5e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c.png)
垂直与平行教案(优秀9篇)教学重难点:篇一1、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垂直与平行》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相交、平行的位置关系,掌握垂直、平行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想象感知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谁知道直线有什么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有这样一张纸,大家拿出来摸一摸这个平面。
(学生活动)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的想象活动,想象一下把这个面变大会是什么样子?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
(声音缓慢)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
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是怎样的?睁开眼睛把它们画在纸上。
学生画图:把他们所想象的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画下来。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一)动手操作,建立表象1、画图,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画在白纸上。
2、展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28f3b5b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f.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行与垂直的基本概念。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线则是相交成90度角的两条直线。它们在几何图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黑板上的长方形,我们可以发现对边是平行的,相邻边是垂直的,这个案例展示了平行与垂直在实际中的应用。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主动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要继续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课堂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平行与垂直的性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平行与垂直》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认识和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2.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判断和证明两条直线的关系;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了解平行与垂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探索平行与垂直性质的过程中,提出新观点,发现新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线的传递性和垂直线的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与垂直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纸上绘制平行线和垂直线,演示其基本原理。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6篇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d8be3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f.png)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6篇《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64——65页内容,练习十一1——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三角尺、小棒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和角的知识,谁还记的?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直线和角的知识。
3、老师举起一张白纸说: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想象一下,这个面变大了,能想象出来吗?请大家闭上眼睛。
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还在变大,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中的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4、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两条直线用彩笔画在纸上。
(老师巡视)(1)学生回忆口答直线和角的知识。
(2)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平面无限变大,出现两条直线。
(3)学生动手画两条直线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准知识起点,展开精彩的课堂。
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
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请把你的作品举起来,互相看看,画的一样么?谁想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同一个平面内想象的两条直线竟出现了这么多样子,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为了分类方便,我们给它们编上序号)3、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类,老师巡视指导,听取学生的想法。
4、组织交流(1)让分的类多而细的小组汇报。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9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8e4ad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9.png)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9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看教师还会变魔术呢,这是什么?(铅笔),变!又来一枝,呦,掉到地上了,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两枝铅笔掉到地上后,它可能形成那些图形呢?下面请同学们独立思索,然后用小棒代替铅笔试一试,摆一摆,看看你们小组有几种摆法,然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你们小组摆出的图形贴到这个展现板上,听明白了吗?开头吧!(许多小组的同学都既有分工又有合作)1、展现沟通师:哪个小组情愿把你们摆出的图形展现给大家。
师:除了展现摆放的这几种状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找两名间续在这个板上贴)师:(找两个相像的图)只要我们把这两根小棒略微的变化一下位置他们就成了不同的图形,那我们能摆完吗?生:摆不完师:对,由于状况有许多种,我们把这些用小棒摆的图形换下来,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我们一起来讨论。
(5分)二、分类比拟把握特征1、分类师:(幻)你能给这四个图形进展分类吗?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如消失穿插说法应强调是相交并板书相交,它们相交后有一个点叫交点)先别急,请每个同学先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然后和小组的伙伴相互争论,沟通自己的观点,归纳出你们小组的意见好不好?开头吧!(师参加)师:教师发觉小组的同学都能大胆的和伙伴沟通啊,这一点很难得,都有结果了吗?知道怎样分了,知道为什么这样分了?好的,我们请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的观点。
其他小组的同学留意倾听,想一想他们的分法和你们的一样吗?生:生说(师选两个在屏幕上把结论总结下,如:(12 、34)、(23、14))师:刚刚同学说三号图形是穿插的,谁能告知我“穿插“我们用数学语言怎么说吗?生:相交(师板书)师:三号图形是相交的,那他们就有一个相交的点,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名字吗?生:交点(四号图形有交吗?)师:四号图形也是相交的,其他小组还有不同分法吗?师:他说的有道理吗?同学们不光能说出怎样分,还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这点特别好。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表示的是线段,像刚刚我们讨论的一枝铅笔,或者一根小棒,所表示的都是一条线段,假如我们把这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的话,这条线段就成了一条直线,我们知道线段是他所在直线的一局部,大家看这条兰色的线段就是这条红色直线的一局部,而直线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大家对直线的特征已经特别了解了,那假如说我们刚刚的这些线都无限延长,想象成直线的话,现在你认为又应当怎样分呢?还要修改刚刚的观点吗?先争论沟通一下好不好?(师参加)师:好的,都有结论了?(生口答强调2号图形延长后会相交,1号图形不相交,怎么验证它们不会相交呢?)师:一起来看,2号图形当我们延长以后,它会怎么样?(相交)有一个交点,而1号图形呢?无论怎么样延长都不能相交,看来我们在讨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候,不能光看外表,而且要看它的实质,同学们当我们再对事物进展分类的时候,假如采纳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日这节课的需要,假如把这两条直线根据相交和不相交来分的话,你认为应当怎样分,你同意哪个观点?(第3个)师:也就是说我们把1号图形分为一类,把它单独分为一类是由于它无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而下面三个图形呢?(相交)2、熟悉平行师:是啊,依据我们同学们自己的探究讨论,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或者不相交,下面我们先来讨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假如像这样(黑板画)两条直线,无论怎么延长,它都怎么样(不相交),我们数学上是怎样描述这样一种位置关系的呢?(课件:我们数学上说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板书:相互平行你是怎样理解“相互”这一词)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关于平行与垂直教案(精选范文4篇)
![关于平行与垂直教案(精选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de177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3.png)
关于平行与垂直教案(精选范文4篇)垂直,是指一条线与另一条线相交并成直角,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通常用符号“⊥”表示。
设有两个向量a和b,a⊥b的充要条件是a·b=0,即(x1x2+y1y2)=0 。
对于立体几何中的垂直问题,主要涉及到线面垂直问题与面面垂直问题,而要解决相关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平行与垂直教案4篇, 供大家参考选择。
平行与垂直教案4篇【篇一】平行与垂直教案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____课时总序第____个教案编写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执行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篇二】平行与垂直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探讨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协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相识垂线和平行线。
3.造就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实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在分析、比拟、综合的视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等概念,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学们,前面我们相识的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这节课咱们接着探究和直线有关的学问!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个魔方,说怎么玩?生:把一样颜色的方块转到同一个平面上。
然后教师又拿出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闭上眼睛想象在这个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儿呢?睁开眼睛!把他们用直尺和彩色笔画在纸上!〔生画直线,师巡察〕二、视察分类,了解平行的特征师:好多同学都已经画完坐端正了,你们都画完了吗?好!刚刚教师收集了几幅作品,我们贴黑板上吧!师:你们看,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我们在同一个平面内想象两条直线,竟然出现了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真不简洁!师:细致看看,能不能给他们分分类呢?好!为了大家表达起来便利,咱们给他们编上号,一起来吧!师:下面请你把分类的状况写在练习本上,用序号表示〔小组合作完成〕〔起先吧!〕师:都分好了吗?谁情愿到前面来分给大家看看!给大家说说你分的理由!1、教学相交师:这个同学把黑板上的分成了两类!对于这样的分发你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这个同学的观点认为4号是穿插的,你们认为呢?为什么?谁能再说说理由?大家说能再画长一些吗?〔能〕师小结:也就是说这幅作品把穿插的局部没画出来,它穿插了吗?〔穿插了〕嗯!它看似不穿插实际却是穿插了的!此时此刻我们可以把它放到哪一类?〔穿插的一类〕师总结:好!大家看,我们把黑板上的作品分成了两类,这一类是两条直线相互穿插了,这一类就是相交〔板书:相交〕2、教学相互平行师:那这一类相交了吗?是不是因为这两条直线画的太短了呢?那是为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再画也不会相交呢?师:也就是说这边的宽窄和这边儿的宽窄一样,对吗?那你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两边的宽窄一样呢?〔用尺子量〕谁情愿上来量?这一幅谁来量?师:这两个同学量了这边儿是3厘米,这边儿也是3厘米,这幅这边是2厘米,这边儿也是2厘米,把它们画的再长些,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为什么?谁能再说说理由!师小结:也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之间必需一样宽窄!那么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画的再长、再长也不会相交。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01f30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d.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掌握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抽象的直线和平面的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进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掌握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以及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模型、教具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如教室的黑板、书桌、窗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讲解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准备的教具和学具,进行实践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完成,检验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与平行和垂直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公园的小路、如何摆放家具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2af2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e.png)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精选10篇《垂直与平行》的教案1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能准确作出判断,会动手画出平行线与垂直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小组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等概念,会进行判断;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本质特征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直线的相关内容,提问学生: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直线都有哪些?学生仔细思考,回答教师问题,同时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张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如栏杆,电线,筷子等等,提问学生:它们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对于平行的'能回答它们朝着相同的方向,相交的能回答朝着不同的方向。
从而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平行与垂直。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首先,教师让学生用直尺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提问学生:仔细观察任意两条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呢?一共都有哪些情况?接下来教师讲授,我们发现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我们知道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那么没有相交的直线再画长一些它们会相交吗?如果不相交它们还会相交吗?我们生活中有这种不相交的例子吗?请学生回答并板书总结。
之后教师讲解在同一个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结合平行直线的概念,提问学生:直线相交有什么哪些情况呢?引导学生用三角尺对直线夹角进行测量,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学生用三角板对4个夹角进行测量,发现有60°和120°,有4个角相等,即4个角都是90度。
教师讲授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614b2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0.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与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2. 垂直线的概念及性质3. 平行与垂直的判断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与垂直的判断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介绍垂直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行与垂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活动探究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平行线与垂直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其性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
3. 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活动探究”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动手操作,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平行线与垂直线,从而加深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363c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5.png)
平行与垂直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
2、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直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特征。
(学生回答) 现在请大家用直尺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
(学生画直线)二、平行与垂直1、平行师:对于永不相交的一组直线有一个特别的名称。
生:平行线。
生: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平行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能单独说一条直线是平行线。
2、垂直师:这两条直线相交成一个什么角?生:直角。
师:咱们怎么验证它是不是直角?生:量角器、三角板师: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什么?生:垂直师:一起来读一读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师总结: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
平行线在无论多远都不相交。
如果a 平行于b,可以用符号//表示。
记作: a//b, 读作: a平行于b.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用符号⊥表示。
如果a垂直于b,记作a⊥b,读作: a垂直于b。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1.填一填找出平行、垂直、相交的直线。
2.做一做课本第57页在互相平行的下面标上“∥”,互相垂直的下面标上“⊥”。
3.摆一摆(1)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平行。
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垂直。
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ae9b7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5.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于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观察和描述图形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垂直与平行。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判断垂直与平行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操作活动、讨论和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图片、卡片等。
2.准备操作材料,如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例如,展示教室里的墙角和黑板,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垂直与平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发现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使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尝试画出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单的要求,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垂直或平行。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判断。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垂直与平行的图形,并解释设计的原因。
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分享,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7篇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2f4f1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d.png)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枫帮家人们找到的7篇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本课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
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对“面”的想象、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相交情况的想象等等。
围绕这些目标,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努力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
本课在设计导入时,并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
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现象居多,情况较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平面内两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f276b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5.png)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四上《数学》p64~65,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举例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具有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平行线” “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具准备:长方形白纸2张、三角板、水彩笔两支、点子图。
教学预设:一、情境引入,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校园图片介绍(课件)2. 展示运动场中的六幅照片观察比较六幅照片,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课件演示,(配以讲解)在第一幅图中,我们用两条直线来表示出两根支架的位置关系……(2)观察每幅图中有几条直线?(板书:两条直线)(3)现在请你从屏幕中选择相对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并把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下来。
(4)刚才大家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张纸面上,我们就可以把两条直线看成在同一个平面内。
(板书:同一平面内)小结:今天,我们就是要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平行与垂直(一)一次分类,认识平行(1)你能根据每组直线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吗?想一想,再同桌轻声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2)让学生闭眼想象平行线无限延长后仍不相交。
总结并课件出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你是如何理解互相平行这个词的意思的?请同桌联系图意说说,谁与谁互相平行?(二)二次分类,认识垂直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根据图意,你觉得两条直线相交会出现又哪几种现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平行与垂直》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平行与垂直》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ef1f2f7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9.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平行与垂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掌握平行线的画法,能画出给定直线的垂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2.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正确判断平行与垂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课桌、黑板、电线杆等)引导学生发现平行与垂直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与垂直。
(3)教师总结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3. 活动一:寻找平行与垂直(1)学生分组,在教室内寻找平行与垂直的实例。
(2)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活动二:动手操作(1)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画出给定直线的垂线。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活动三:观察与推理(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学生判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是垂直线。
(2)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画法。
(2)学生举例说明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交流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作品,如画的垂线是否准确等。
3. 测试评价:进行平行与垂直的相关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优秀15篇)
![最新-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优秀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4a9d4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a.png)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优秀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垂直与平行》的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2、通过想象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构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经历概念生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课件、白纸;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记号笔。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画图引入师: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师:现在把你想到的情况画在纸上。
(学生画图,老师巡视,画垂直的指导标上直角符号,找出典型作品6幅贴在黑板上)1 2 3 5 4 6师:为了方便后面的研究,给每一个图形编上号。
二、探究新知(一)图形分类,认识“平行”与“垂直”1、独立分类师:(课件出示)谁把研究建议读一读?研究建议:请你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些图形分类。
(用序号表示)(2)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分类?师:要求明白了吗?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分类。
(师巡视了解分类情况)2、分层展示,交流中认识。
第一层:处理延长后相交。
师:(四类)把你的分类结果摆一摆、说一说分类理由。
1 2 3 5 4 6师:对于这样的分类,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是问题?(课件演示)你怎么知道这两条直线会相交?预设: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窄。
师:看来两条直线相交与延长后相交,这样的两种位置关系可以分成同一类。
第二层:处理相交成直角师:谁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二类):相交成直角也是两条直线相交。
师:确实如此,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只是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第三层:分类认识“平行”与“垂直” 1 2 3 5 4 6师:怎样分类才合理呢?(正确):摆图片,说一说分类理由。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10篇)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b963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3.png)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10篇)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熟悉垂线和平行线。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往表达数学中的概念,并会举出恰当的例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举例等环节,感知生活中垂直于平行的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具有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判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预备]每人: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点子图。
每组:长方形白纸4张、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进: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直线)?谁来说说它的性质是什么?(没有端点,无穷延长)(一)学生想象在无穷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假如让你画两条直线,你会怎么画?(学生短暂思考并猜想)师:听清老师的要求,把你的想法画在白纸上,每张纸只画一种,用马克笔画。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学生试画,教师巡视,并把学生所画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贴到黑板上。
二、观察分类,初步明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展示各种情况师:老师把大家画的几种情况贴在黑板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1、平行2、交叉3、交叉且垂直4、不平行但还没有交叉(二)进行分类师: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分分类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①和④是一类,②和③是一类。
师: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根据表面现象相交与没有相交分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直线碰一块儿了,形成了一个交点,就叫两条直线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
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2.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2b2cf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4.png)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分类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图形的美。
重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画图感知老师让学生想象两只筷子掉到地上的情况,用两条直线代表筷子,快速画出脑海中的想象。
老师强调要用铅笔和直尺来画。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1、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学生自主分类,思考一定的标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派代表汇报分类情况和结果。
3、老师适当小结,达成分类的统一,既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板书:相交,不相交)三)自主探究,认识平行与垂直1.认识平行1)感受平行的特点。
老师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两条直线,让他们说出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和特点。
并且让学生思考,如果这两条直线延长会不会相交。
2)解释平行的定义。
老师出示课件,解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互相平行)老师问同学们对于这句话中哪几个词应该重点强调,以及为什么。
学生们意识到“同一平面”和“互相平行”的重要性。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平行符号。
她向学生们展示了三幅图中的直线a与直线b都互相平行的情况,用符号“∥”来表示平行,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老师引导学生们谈论这种表示方法的好处,并指出这是数学的美,简洁、清楚、漂亮。
老师还引导学生们想象生活中遇到的平行现象,并用课件展示了一些例子。
接下来,老师让学生们感知垂直的特点。
她展示了一些相交的情况,让学生们观察并发现四个角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数学《垂直与平行》教案
设计说明: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及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垂直与平行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通过引导想象、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和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本质特征。
运用激趣导入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教学目的:
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这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正确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领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能对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⑶在“想象-操作-交流-汇总-质疑-总结归纳-应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精确理解“相交”、“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等概念,开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线”、“感知特征”、“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动,运用想象、观察、讨论、验证等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形成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习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小棒3根/人,白纸2张/人,记号笔1只/人。
教具准备:
三角尺一把,直尺两把,立方体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大胆想象
⑴复习直线及其特点。
(1)直线有什么特点?
(2)想象直线的延伸。
(3)初步明确学习任务。
如果大屏幕上又出现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
⑵大胆想象:请同学们在白纸上把你想到的两条直线之间可能形成的关系画下来,看看你能画几种不同的情况。
注意:一张纸上画两条线,画完后同桌相互交
流、观赏。
⑶选择局部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并进行编号。
二、观察分类,感知特征
⑴出示有代表性的几组的直线
⑵分类
(1)小组内局部类交流确定一下你认为最合理的分类方案:观察这些图形,根据两条线之间的关系将他们进行分类,可以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类方法,提醒“不相交”“相交”概念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道理,很好,学数学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发现方才同学们在介绍分类的时候围绕一个词语——穿插。
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
在数学上我们把穿插称为相交,相交就是互相穿插。
(并在适当机会板书:相交)如果依照“不相交”和“相交”两种情况来分类,应该怎么分?(板书:不相交)
(3)你觉得相交的有哪些?说出你的理由。
质疑:同学们的主要分歧在哪里?2 号、3号的两条直线,相交不相交?(用自己的方法验证a.观察想象b.延长验证c.测量判断)
对于延长后可以相交的给予课件演示突破难点。
这种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直线时,没有吧直线全部画出来。
(4)再次分类
(5)小结:通过方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类是“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线
师:这几组直线就真的不相交了吗?怎样验证?(边发问边用课件演示)师:在数学上,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板书:平行线)
⑴学生自学课本65页中间第1行第2行完成学案(一)
⑵小组代表报告交流学习成果。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2)通过图形比照加深理解概念本质属性。
(3)通过判断深化理解概念。
⑶师生共同小结。
师:要判断一组直线是不是平行线,要具备什么条件?我们还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板书:相互平行)
师:例如:这是直线a,这是直线b,我们可以说……强调要说谁和谁相互平行?
(二)、认识垂线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认为在这几组相交的直线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师:这几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
(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怎么证明这几个是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⑴学生们自学65页中间的局部完成学案(二)。
⑵小组代表报告交流学习成果。
⑶师生共同小结。
(三)小结:方才,我们通过分类活动,认识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其中两种比较特殊的是垂直与平行(板书课习题)
四、稳固练习,联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