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和金龙鱼的饲养法及常见病的处理
鹦鹉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鹦鹉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鹦鹉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鱼类,它具有色彩鲜艳、体形独特的特点,因此备受鱼友们的喜爱。
如果你也想养殖鹦鹉鱼,下面我将给你介绍几种常见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养殖鹦鹉鱼的方法1.鱼缸选择:鹦鹉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选择一个适合的鱼缸非常重要。
通常来说,建议选择容量较大的长方形鱼缸,因为鹦鹉鱼需要足够的游动空间。
同时,鱼缸应该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可以配备一个气泵。
2.水质养护:鹦鹉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水质应该保持清澈透明。
每周至少换水一次,同时注意定期清洗鱼缸和过滤器。
另外,需要测试水质的pH值和硬度,并适时调节。
3.饲料选择:鹦鹉鱼的饲料可以选择粉状或颗粒状的鱼食,也可以选择鹦鹉鱼专用的饲料。
每天定时给鹦鹉鱼投喂适量的饲料,避免过度喂食。
4.适宜的温度:鹦鹉鱼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的水温为24-28摄氏度。
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加热器或制冷器来调节水温。
5.社群养殖:鹦鹉鱼是群居鱼类,喜欢结群游动。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多尾鹦鹉鱼一起养殖,这样可以增加观赏性。
但是要注意鹦鹉鱼的尺寸和性格,避免养殖过量或者出现争斗。
二、养殖鹦鹉鱼的注意事项1.水质养护:鹦鹉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定期检测水质。
如果发现水质出现异常,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
2.合理饲料:合理饲喂是鹦鹉鱼健康成长的关键。
应该控制饲料的量和频次,避免过度喂食。
同时,定期更换饲料种类,给鹦鹉鱼提供丰富的营养。
3.定期清洁鱼缸:定期清洁鱼缸和过滤器是保持水质清澈的重要环节。
应该定期清理鱼缸内的杂物和废物,清洗过滤器。
4.注意生育:如果你希望鹦鹉鱼繁殖,需要提供合适的繁殖环境。
可以设置专用的繁殖箱,并控制水温和饲料等条件,促进鹦鹉鱼的繁殖。
5.定时观察:养殖鹦鹉鱼时,应该定时观察它们的行为和体态。
如果发现鹦鹉鱼出现异常,如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并咨询兽医的意见。
以上就是养殖鹦鹉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
鹦鹉鱼常见病的治疗方法_鹦鹉鱼水温多少合适

鹦鹉鱼常见病的治疗方法_鹦鹉鱼水温多少合适鹦鹉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热带鱼寿命短,一般只有2~3年(小型鱼),鱼患病及时治愈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
那么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鹦鹉鱼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目录鹦鹉鱼常见病的治疗方法1、白点病白点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病原】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
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
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
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
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①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②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③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④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鹦鹉鱼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鹦鹉鱼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鹦鹉鱼是非常常见的观赏鱼之一,在家庭饲养中也很受欢迎。
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掌握一些关于鹦鹉鱼饲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确保鱼儿的健康和生长。
下面将介绍十条关于鹦鹉鱼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水质管理水是鹦鹉鱼生存的基础,因此需要时刻注意水质的管理。
要确保水质的清洁、透明和不含有害物质,最好定期更换水。
在饲养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些水质测试方法,如监测水温、PH值、氨氮等指标。
二、饲料管理饵料是鹦鹉鱼生长和健康的关键之一。
在饲喂鹦鹉鱼时,可以选择粉末状饵料或颗粒状饵料,此外还可以搭配一些鲜活的果蔬、虫子、鱼肉等富含营养的饵料。
三、温度管理鹦鹉鱼适宜生活的温度一般在24-28度之间。
在饲养鹦鹉鱼时需要时刻注意水温,并采取一些保温措施,确保鱼缸内的水温稳定。
四、卫生管理要保证鹦鹉鱼的健康和生长,需要时刻保持缸内的卫生。
可以使用滤网、水泵等设备进行过滤和换水,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定期的消毒和清洗。
五、光照管理鹦鹉鱼需要适宜的光照以促进生长和健康。
在饲养鹦鹉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缸内的光照条件,尽量让鱼儿接受适度的阳光照射。
六、鱼群管理鹦鹉鱼是群居鱼类,不建议单独饲养。
在饲养多只鹦鹉鱼时,需要注意鱼之间的相处和生活空间的分配。
七、定期检查在饲养鹦鹉鱼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鱼儿进行检查,包括体态、食欲、呼吸、皮肤等方面,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整。
八、避免过度喂食过度喂食不仅会影响鹦鹉鱼的健康和生长,还会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的问题。
在饲养鹦鹉鱼时需注意控制饵料的用量和次数。
九、避免激烈运动虽然鹦鹉鱼活泼好动,但过度运动会增加能量消耗和压力,甚至影响鱼儿的生长和健康。
在饲养鹦鹉鱼时,要创造适宜的运动环境和空间。
十、规律饲养规律饲养对于鹦鹉鱼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应当定期饲喂、换水和检查,保证鱼儿的健康和生长。
以上是关于鹦鹉鱼饲养的十条方法和注意事项,只有在正确的饲养方法和管理下,我们才能让鹦鹉鱼快乐度过每一天。
鹦鹉鱼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鹦鹉鱼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鹦鹉鱼是一种热带鱼类,因其色彩鲜艳、绚丽多样而备受养殖者喜爱。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鹦鹉鱼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涉及养鱼环境、饲料、疾病防治等方面,帮助养殖者成功繁殖健康的鹦鹉鱼。
正文:一、鹦鹉鱼的养殖环境1. 水质:鹦鹉鱼喜欢活动在清澈、新鲜的水质环境中,养殖者需要保持鱼缸内水质的稳定。
使用过滤装置可帮助循环和净化水质,但也需定期更换和清洁过滤材料。
2. 温度:不同品种的鹦鹉鱼适应的水温有所差异,通常在24°C-28°C之间为宜。
养殖者可以通过加热装置来调控鱼缸的水温。
3. 光照:提供适宜的光照对鹦鹉鱼的生长和繁殖非常重要。
在光照方面,养殖者应该模拟其自然生活环境,早晚各提供一定时间的人工光照。
4. 鹦鹉鱼数量:一般来说,每个鱼缸内适合饲养1-2对鹦鹉鱼,不宜过多,以避免鱼缸内空间过小导致鱼群压力增大。
二、鹦鹉鱼的饲料1. 干粮:多数鹦鹉鱼适应吃干粮,可以选择优质的鱼食。
要根据鹦鹉鱼的品种及生长阶段选择适合的颗粒大小和成分。
还可以选择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鱼食,保证鱼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2. 活食:适量添加活食对鹦鹉鱼的健康生长也有帮助。
常见的活食包括蚯蚓、水蚯蚓和解冻后的虾仁等。
活食应先用淡水进行养殖,确保无污染和病菌。
三、鹦鹉鱼的疾病防治1. 寄生虫预防:使用合适的药物对鹦鹉鱼进行定期驱虫,预防鱼体寄生虫的发生。
同时注意鱼缸及过滤设备的清洁,这也可有效预防寄生虫传播。
2. 病害治疗:在养殖过程中,鹦鹉鱼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腹水、外伤、真菌感染等。
养殖者应及时分辨出疾病症状,并针对不同病害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其他注意事项1. 定期观察:养殖者应定期观察鹦鹉鱼的行为、食欲和鳍底颜色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也可以通过性别判断来监测鱼儿的健康状态。
2. 繁殖条件:如有繁殖需求,通常需要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如营造一定的水景、提供合适的洞穴等。
养鹦鹉鱼的窍门

养鹦鹉鱼的窍门养鹦鹉鱼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养鱼方式,它的外形美丽,适合放在家里或办公室观赏。
但是,养殖鹦鹉鱼需要注意一些窍门,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和长寿。
下面,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养好鹦鹉鱼的实用的窍门。
1. 确定水质鹦鹉鱼对于水质很敏感,因此必须保证水质的良好。
在购买鹦鹉鱼时,一定要询问卖家提供的水质报告,包括水中的硝酸盐和铵离子含量等,还可以自己购买水质测试仪器进行检测。
另外,需要注意鱼缸内产生的废物和食物残渣是否及时清理,以及每周定期更换鱼缸内的水。
2. 确定饮食鹦鹉鱼的饮食也很重要,应该选择适合鹦鹉鱼的专属饲料。
鹦鹉鱼饲料中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满足鹦鹉鱼一天的营养需求。
另外,建议鹦鹉鱼食物的总量应该于每个月清洗水族箱的时候进行规定,避免吃过量。
3. 保持环境鹦鹉鱼生活在一个美丽和舒适的环境中能够有良好的心情,更加健康和长寿。
建议多增加水草,一些石头等,为鹦鹉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4. 控制饲养的数量在养鹦鹉鱼时,需要注意饲养的数量。
过高的密度会给水质和饮食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压力。
因此,建议在繁殖季节中单独将鹦鹉鱼分开,以避免无控制的交配行为。
5. 防止疾病鹦鹉鱼有时候会出现疾病,如眼睛病、白点病、黑点病等,因此需要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鹦鹉鱼的健康状况,及时更换水质和清除废物残渣,这有助于保持水质和鱼缸清洁卫生。
鹦鹉鱼疾病出现时需要及时分离和治疗。
总之,养鹦鹉鱼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上这些窍门应该能够帮助饲养者能够更好地照顾鹦鹉鱼的健康。
饲养鹦鹉鱼是一个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细心地照顾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鹦鹉鱼怎么养?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

鹦鹉鱼怎么养?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鹦鹉鱼怎么养?1、鹦鹉鱼的养殖方法。
水温21度~35度,以25~30℃最好。
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
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
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鹦鹉鱼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
性情温和。
食量很大,杂食性,红虫、丰年虾、面包虫、小鱼、水蚤、蚯蚓、颗粒等相当多的饲料都可以喂给。
每天可以喂两到三次。
为保证体色的鲜艳,应该经常投喂宝增红之类的饲料。
新鱼入缸因为水质的突然改变会有变色,适应环境和调整水质以后会逐渐好起来的。
最好先不要在鹦鹉鱼的缸里混养其他品种的鱼。
水族箱中最好设大型水草、陶罐、沉木用来让鹦鹉藏身。
但是经过人工训练的鹦鹉鱼可以改变胆小的习性:经常敲击水族箱,使鹦鹉鱼形成习惯;可以只投喂一半的食物,逼迫他们出来觅食;和胆量大些的鱼混养,带动它们活动。
鹦鹉鱼的领地意识很强,经常会看到它们同类之间在打架,增加饲养的数量就会减少打架的现象。
由于性情活泼好动,鹦鹉还喜欢搬弄底沙。
可与玛丽、珍珠、剑尾、丽丽。
神仙鱼混养;可以和温和的大型鱼一起饲养。
也可以从小就和体形小一些的罗汉混养,这是因为他们领地意识很强的缘故。
加入青霉素、甲基蓝后也会使鹦鹉鱼体色变浅。
增加光照、加强过滤、加厚滤材、加温到28度都是保持体色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新换水时要注意保持水质的一致。
发现鹦鹉鱼退色时可以喂增色饲料或虾肉但经过人工染色的鹦鹉鱼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肯定都会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2、鹦鹉鱼的繁殖方法。
水温21度~35度,以25~30℃最好。
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
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
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血鹦鹉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
鹦鹉鱼和鹦鹉鱼之间不能繁殖后代,而雌性的鹦鹉鱼和某些品种的雄性鱼,是可以杂交出后代的。
鹦鹉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鹦鹉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鹦鹉鱼是一种被大多数人喜爱的鱼类,也是国家禁止非法捕捞的鱼类之一。
鹦鹉鱼养
殖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水温。
由于鹦鹉鱼属于温性鱼类,养殖者要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温在18-27摄
氏度,这是鹦鹉鱼良好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二、水质。
水质对鹦鹉鱼的健康至关重要,养殖者可以根据鹦鹉鱼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添加消毒剂和其他护理产品来保证水质的浑浊度,pH值,氨氮和氧气等指标合乎标准。
三、鱼缸。
鹦鹉鱼喜欢开阔的游泳空间,养殖者可以安装大型封闭式鱼缸,创造宽敞
的游泳空间。
这样可以给鹦鹉鱼足够的活动空间,帮助他们心情舒畅。
四、护理。
鹦鹉鱼脾气脆弱,容易受到惊吓,养殖者应该有耐心和仔细护理它们,避
免外来干扰,以保持它们健康、快乐的游泳环境。
五、繁殖。
鹦鹉鱼生殖和繁殖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繁殖,养殖者
要仔细调整和监控温度、水质和空气湿度等环境参数。
同时要定期更换水和清扫鱼缸,以
维持良好的水质。
总之,想要成功养殖鹦鹉鱼,养殖者需要注意水温、水质、护理以及繁殖环境等几个
方面,确保鹦鹉鱼良好的成长和繁殖。
此外,鹦鹉鱼也是容易受惊吓的鱼类,养殖者要注
意避免孤独和外来干扰,以维持其健康快乐的环境。
怎么正确饲养鹦鹉鱼的方法

怎么正确饲养鹦鹉鱼的方法很多人不知道鹦鹉鱼怎么养,想要把鹦鹉鱼养好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那么鹦鹉鱼如何正确饲养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正确饲养鹦鹉鱼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正确饲养鹦鹉鱼的方法1、一个适合的空间:就拿80*40*50的缸来说吧,可以养12到15条。
2、水温:21度~35度,以25~30℃最好。
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
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
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鹦鹉鱼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
3、充足的光照:所谓充足的光照可千万别误会了,一天有3到4个小时的光照就已经是充足的光照了,光照过多水会很容易变绿,变浑,而且鹦鹉鱼的颜色会变白,他们喜欢暗一些的环境,所以,在布景的时候尽量选择暗一些的背景。
4、定时定量喂食:鹦鹉鱼性情温和,食量很大,杂食性,红虫、丰年虾、面包虫、小鱼、水蚤、蚯蚓、颗粒等相当多的饲料都可以喂给。
每天可以喂两到三次,一次3分钟内吃完,吃不完的及时捞出,否折会影响水质的。
为保证体色的鲜艳,应该经常投喂“宝增红”之类的饲料。
鱼饲料最好买些大厂的,质量好些,不容易污染水质。
5、定时换水:鹦鹉鱼怎么养要注意换水,夏天三到五天换掉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水,冬天可以适当延长些,一周换一次就行了,水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的是,水里含有对鱼有害的氯气,所以,换进去的水一定要静置2两天以上,能够让太阳暴晒更好,这样的水才是安全的,才能使用,还有就是,换水时,新水和老水的水温要一致,温差不能超过2度。
6、保证水温的恒定:鹦鹉鱼是热带鱼,鹦鹉鱼怎么养一定要注意适合它生长的温度,所以冷天必须用恒温棒给水加温,通常冷天一直把水温保持在22到24度左右就行了,太高了耗电,太低了对鱼不好。
7、尽量给鹦鹉鱼营造出一种深色调的环境,比如:背景纸尽量选深色的,如果是裸缸,就在鱼缸下面垫一层红色或是深色的东西,报纸也行塑料袋也行,如果想铺点沙底,最好选火山岩,这样可以促进鹦鹉鱼的颜色变红。
冷水鹦鹉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冷水鹦鹉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冷水鹦鹉鱼是一种美丽的观赏鱼,其独特的颜色和活泼的性格受到许多鱼友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冷水鹦鹉鱼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为鹦鹉鱼的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指导。
正文:鱼类作为人们常见的宠物之一,其居家养殖已成为一项热门的业余爱好。
而冷水鹦鹉鱼作为其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外貌和个性深受欢迎。
冷水鹦鹉鱼的养殖相对简单,但也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冷水鹦鹉鱼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养殖环境准备养殖冷水鹦鹉鱼的首要条件是准备一个适宜的养殖环境。
鹦鹉鱼是冷水鱼类,能够耐受较低的水温。
因此,选择一个宽敞的水族箱或水池作为养殖空间,并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二、水质管理冷水鹦鹉鱼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温度控制:冷水鹦鹉鱼适合在水温17-23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因此要注意保持稳定的水温。
可以使用恒温器来调节水温,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温度波动较大的时候。
2. PH值控制:冷水鹦鹉鱼对水质的PH值要求在6.5-8.0之间,过酸或过碱的水质都会对鱼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定期检测和调节水质的PH值是保持鹦鹉鱼健康的关键。
3. 氨氮和硝酸盐:相比其他鱼类,冷水鹦鹉鱼对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的耐受能力较低。
这些有害物质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换和过滤。
三、饲养管理冷水鹦鹉鱼的饮食结构非常重要,必须提供均衡的营养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和健康状态。
1. 饲料选择:冷水鹦鹉鱼主要以浮游生物、藻类、水生植物等为食。
在养殖时,可以选择市售的鹦鹉鱼专用颗粒饲料,并根据鱼的体型和年龄进行合理的喂养。
此外,还可以适量添加一些蛋白质来源,如冻虾或冻蚯蚓,以丰富鱼类的营养。
2. 饲喂频率和量:冷水鹦鹉鱼对饲料的需求量较小,因此每天喂食一次即可。
喂食时应适当控制饲料数量,避免过度喂养造成水质污染和鱼类的消化不良。
鹦鹉鱼的饲养及日常管理

鹦鹉鱼的饲养及日常管理鹦鹉鱼系硬骨鱼纲丽鱼科的雄性红魔丽体鱼(Cichlasoma citrinel lum)和雌性红头丽体鱼(C,synspilum)杂交变种鱼,遗传了来自两种鱼类所特有的生理习性。
鹦鹉鱼体长可达15cm,体宽厚,体呈椭圆形,寿命可达8年。
杂交繁育的鹦鹉鱼有血鹦鹉、紫鹦鹉、金刚鹦鹉、一颗心鹦鹉、独角鹦鹉、罗汉鹦鹉、红白鹦鹉、斑马鹦鹉、花鹦鹉等很多品种。
一、鹦鹉鱼的饲养及日常管理1、水质的管理。
鹧鹉鱼喜清澈水质,需要弱酸性硬度较低的水质。
由于血鹦鹉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小,靠水流与鳃部交换氧气的能力较其父母与母本及其它鱼类差得多。
因此,鳃部的呼吸作用成了明显的“致命伤”!一旦鳃部受伤或是吸取氧气的过程不顺畅,会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理健康。
特别强调的是鹦鹉一定不能缺氧,因为它们的呼吸系统非常脆弱,一旦缺氧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死亡,如果长期处于比较缺氧的状态,鹦鹉很容易翻鳃。
鹦鹉莫名其妙的死去,大部分是因为缺氧,因此,饲养血鹦鹉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
水族箱最好配备生化过滤棉、水泵、增氧曝气设备。
具体指标是PH值6.5左右、溶氧8mg/L。
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
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人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须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
保持水质清新,保证鹦鹉不褪色。
2、温度控制。
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在20—3O℃的水温中能自由生活。
但是血鹦鹉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并不是在于鱼体对温度的适应性差,而是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体色暗淡失去艳丽的光泽,甚至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班纹。
饲养过程中最好使水温保持在25 8℃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0.5℃,便可使鱼只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
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褪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鹦鹉鱼常见病及应对措施

鹦鹉鱼常见病及应对措施1、氨中毒治疗方法:每天等温换水三分之一,连续三天,禁食温度32恒温爆氧2、白点病治疗方法:可通过等温换水1/3 温度32 爆氧加入白点净解决!3、肠炎[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症状]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
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治疗方法:首先必须停食等温换水后温度提升至32度爆氧.常用药有土霉素、肠炎灵,专用药有英国大白片惠弘百必除等4、黑纱治疗方法:一般鹦鹉鱼突然出现黑纱大多是跟惊吓水质温度氧气等分不开的.可通过等温换水、升温、爆氧改善水质来解决!5、蒙眼大多是因为水质差引起的!所以最好做到定期等温换水常洗棉的好习惯才能给鱼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治疗方法:等温换水爆氧温度32来改善水质!也可以单独隔离用黄粉老三样万能鱼救鹦鹉全能治疗效果更快!6、水霉水霉病是广大鱼友以及养鱼高手最头疼的一种常见病!反反复复!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治疗方法:首先清洗鱼缸和死角!过滤30分钟后等温换水4/5!用黄粉调成正黄色!温度慢慢升至32度!爆氧!三天后等温换水一半补黄粉!过三天再等温换水1/3补药连续三次!也可使用白毛特效液。
这样连续大面积换水有可能造成硝化系统波动或崩溃!所以请提前做好准备!备用些可信赖的品牌硝化细菌(科迪)!7、头洞术前准备:大概需要两人完成~手术刀类的消毒一次性注射器消过毒的毛巾双氧水碘伏棉签黄粉或甲硝唑粉末红霉素软膏治疗缸(高出原缸水两度)需要打氧加温设备!毛巾包鱼!切开伤口用棉签挤脓!针管吸双氧水冲洗干净患处内侧并碘伏消毒!伤口内填黄粉或甲硝唑红霉素软膏封口!然后可放入治疗缸30分钟!期间为防止软膏在治疗缸脱落可每10分钟伤口内填充一次黄粉. 头洞手术一般一次即可痊愈!使用鱼卫士头洞灵加盐升温换1/3水治疗期间必须停食!每天等温换水1/3!同等剂量补药!治愈时间大概3-5天!。
饲养鹦鹉鱼需要注意的五大事项!

饲养鹦鹉鱼需要注意的五⼤事项!
鹦鹉鱼你知道怎样饲养吗?鹦鹉鱼虽然是⼈们普遍养的观赏鱼,养得也⽐较容易,但是⽔质没养好出的问题还是⽐较多的。
我们这回来说说饲养鹦鹉鱼需要注意的五⼤事项!
注意的事项1
在鹦鹉鱼出⽣后,它并没有任何⾎鹦鹉鱼的特⾊,要经过20天左右的饲养,鹦鹉鱼才会慢慢地转型。
⼤概在出⽣50天、⼤⼩约5公分,鹦鹉鱼才会出现红⾊,那么专家表⽰此时可以使⽤“扬⾊饲料”喂⾷,在充分补充营养的同时还能加快它颜⾊的改变。
注意的事项2
美丽的鹦鹉鱼是拥有圆滚滚的标准⾝材,那么想要培养这种圆滚滚的⾝材需要两个步骤,⼀是在它还是⼩鱼的时候提供充分的⾷物⽀持它的成长,⼆是饲料的选择要取蛋⽩质含量于32%上下的⾼蛋⽩饲料,这样才能帮助鹦鹉鱼长得圆滚滚。
注意的事项3
⽔含氧量的不⾜是导致鹦鹉鱼死亡的⼀个很重要的因素。
鹦鹉鱼只有半套呼吸器官,在呼吸⽅⾯⽐其他的鱼类更为困难,氧⽓的不⾜会导致鹦鹉鱼抵抗⼒下降,慢慢⾛向死亡。
所以饲养鹦鹉鱼⼀定要提供⾜够的氧⽓。
注意的事项4
鹦鹉鱼可能会出现的⼏种常有的疾病,⼩编简单说⼀下。
1、细菌性疾病:症状是鳃的溃烂与体表的损伤最常见,⼀般使⽤治疗烂鳃的药⽔就可以。
2、真菌性疾病:以霉菌为主,当你看到鹦鹉鱼有磨底砂或缸壁的动作就要引起重视,此时使⽤治疗⽔霉菌的药⽔即可。
3、寄⽣⾍性疾病:鱼体上有寄⽣⾍,鹦鹉鱼可能会变瘦或者褪⾊,这时使⽤治⽩点⾍病药⽔弄成药⽔浴就可以了。
注意的事项5
饲养者要饲养鹦鹉鱼的时是需要花费⼀定的精⼒以及时间的,譬如需要定期地更换⽔以及检视⽔族箱中的设备,还有需要细⼼观察鹦鹉鱼的健康状态。
鹦鹉鱼养殖方法夏季

鹦鹉鱼养殖方法夏季引言鹦鹉鱼是一种以热带、亚热带为原产地,深受养殖者喜爱的观赏鱼种。
夏季是鹦鹉鱼生长发育的黄金季节,也是养殖者要特别关注的时期。
本文将介绍一些鹦鹉鱼在夏季养殖中的方法和技巧。
水质管理鹦鹉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夏季天气炎热,水温易上升,容易造成水质恶化。
因此,养殖者需要重点关注水质管理工作。
首先,要合理控制水温。
可以通过使用鱼缸水箱降温装置或加入冰块等方法来降低水温。
同时,要定期检测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在25-28摄氏度之间。
其次,要保持水体的清洁。
夏季由于高温,容易滋生细菌、藻类等有害物质。
养殖者应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的新鲜和清洁。
可以通过定期清洗过滤装置、定期吸取底部的杂质等方式来清理水质。
另外,还要注重鹦鹉鱼饲料的管理。
夏季水温较高,鹦鹉鱼的食欲也会相应增加。
但是,养殖者要适量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量,以免饲料残渣积累,影响水质。
饲养管理夏季是鹦鹉鱼的繁殖季节,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饲养管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提供适宜的饲料。
可以选择市售的鹦鹉鱼专用饲料,确保其营养全面。
此外,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活虫、饲料鱼等,增加其食欲。
其次,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
夏季天气炎热,饲料易变质,容易引发鱼类消化系统疾病。
因此,养殖者要定期检查饲料的新鲜度,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饲料。
另外,要控制饲料的投喂次数和数量。
夏季鹦鹉鱼的食欲较旺盛,但过度投喂会导致鱼缸内饲料残渣增多,容易造成水质恶化。
一般建议每天分2-3次进行投喂,每次饲喂量控制在鹦鹉鱼的食欲能够消化的范围内。
疾病防治夏季高温多湿,容易滋生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对鹦鹉鱼的健康造成威胁。
在疾病防治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定期检查鹦鹉鱼的身体状况。
观察鱼体表面是否有异常症状,如白点病、细菌感染等。
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以使用市售的鱼类疾病专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其次,要加强鱼缸内部的卫生管理。
平时常进行鱼缸的清洗和杂质清除,保持水质的清洁。
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

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鹦鹉鱼的体色鲜艳,饲养难度比较低,食性杂,所以越来越多的朋友养鹦鹉鱼,观赏价值比较高。
但是鹦鹉鱼在养殖时,病害比较多,那么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
鹦鹉鱼的体色鲜艳,饲养难度比较低,食性杂,所以越来越多的朋友养鹦鹉鱼,观赏价值比较高。
但是鹦鹉鱼在养殖时,病害比较多,那么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
一、白点病其病原体为小瓜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症状为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
防治措施:高水温可治疗此病,把养鱼的水温调至28度,数天后,小瓜虫就会因水温上涨而破裂脱落,此时可注意换水,再继续保持该水温一段时间,白点病可痊愈。
二、黑斑病这种病在鹦鹉鱼里很常见,并不是什么大病,发生这种病的病因很多,如鹦鹉鱼受到惊吓,或刚换水时,鹦鹉鱼不适应当前水质等等,通常过一段时间后黑斑会自己减褪的。
防治措施:平时要注意别吓到鹦鹉鱼,这种鱼胆小。
如换水后发现鹦鹉鱼有黑斑,那说明鹦鹉鱼不适应,这应该马上换水,把水调回以前鹦鹉适应的水质。
三、头洞病头洞病是一种非生物引起的疾病,死亡率也很高,一开始表现在面部、鼻子周围有不规则的小洞,一般是细菌感染造成。
这种病通常是由于鱼饵料缺乏维生素、钙、或磷等营养元素,又或者是鱼受寄生虫感染。
防治措施:掏出病鱼,把头顶的脓挤出,这时可用消毒的小刀或棉签辅助。
脓包排干净后涂上些甲硝嘤粉,然后用红霉素软膏封口,再把病鱼放到有上野黄粉的小盆里进行一段时间的药浴。
四、轮虫病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
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魄内到处寄生。
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
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防治措施: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
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X45X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
鹦鹉鱼常见病的防治-鹦鹉鱼七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

鹦鹉鱼常见病的防治-鹦鹉鱼七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鹦鹉鱼立鳞病怎么治疗鹦鹉鱼立鳞病怎么治疗,鹦鹉鱼得病了肯定是会影响到它们的健康以及精神状态的,饲主也会非常的担心,鹦鹉鱼立鳞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那这种疾病应该怎么治疗呢?其实鹦鹉鱼立鳞病又叫松鳞病,导致此病出现的病原体为点装极毛杆菌。
这类细菌的滋生多为频繁换水所致,由于水不清洁;鱼体被划掉鳞片及水中公含少量氧气,饲养水温过高等情况下,常会引起此病,是比较难以痊愈的。
出现鹦鹉鱼立鳞病会有这样的症状:鱼的鳞由平覆鱼体表变成象松球一样一片一片的象外长开。
鳞片的基部鳞囊水肿,而且在鳞片上轻轻一按,鳞片就会脱落。
出现这种情况,2-3天后病鱼就会死亡。
鳞片竖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鳞囊内有液体,轻压鳞片可喷射出渗出液。
不过鹦鹉鱼立鳞病具有传染性,最好隔离治疗,此病多见于金鱼、锦鲤、攀鲈科鱼及卵胎生鳉科鱼类,象玛莉、月鱼、孔雀等也是比较常见的。
了解了导致鹦鹉鱼立鳞病的原因及其症状表现,那么就应该进行治疗了,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有不少,具体治疗办法如下:1、使用老三样,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竖鳞病。
2、又或是用呋喃西林粉0.1克加庆大霉素2支,并溶解在8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水族箱中,长时间药浴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患鹦鹉鱼立鳞病初期的病鱼效果较明显。
3、投喂磺胺嘧啶(SD)有特效。
方法是先将病鱼养在的食盐水中,停食两天,使肠道内容物排空,然后放回清水中,把磺胺嘧啶制成小颗粒投喂。
每尾0.2克,隔日一次,连续5次。
在发病季节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预防竖鳞病。
有腹水的病鱼应先用注射器抽除腹水。
4、盐水浴法:用百分之二浓度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0分钟,每周一次,连续浸洗3~4次后,继续静养,不久即可好转或治愈。
鹦鹉鱼立鳞病是细菌性传染病,每年春季较为流行,而且发病的鱼看起来很是恐怖,严重影响观赏性,为了减少鹦鹉鱼立鳞病的出现,建议鱼友朋友们要保持鱼缸水清洁,而且需要严格控制换水温差,所换水温不能超过原缸水的2度,这样就能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了。
鹦鹉鱼和金龙鱼的饲养法及常见病的处理

鹦鹉鱼和金龙鱼的饲养法及常见病的处理鹦鹉鱼的饲养及常见病的处理办法饲养鹦鹉鱼应注意以下几点:1、温度: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
人们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
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
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的频率: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
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
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
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
3、饲料:A/ 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
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
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
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
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B/ 饲料要用增红饲料。
“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
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
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C/ 吃惯了活饵的鱼,会不太喜欢吃颗粒的。
有的鱼友可能自从鹦鹉买来之后就喂活虫,因此改喂颗粒饲料时鹦鹉会不吃。
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
鹦鹉鱼的“老三样”与常见病处置

养鱼这么经常听到鱼友的爱鱼遇到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老三样”来对付。
哪到底什么是“老三样”呢?原来“老三样”就是换水、升温、下盐。
这三种方法。
“老三样”在饲养观察鱼当中是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鱼遇到什么异常的情况,鱼龙都会首先想到这三样东西。
因为这三样东西可以说是物理性治疗,对鱼的伤害是最少的。
而且一般性可以治好,但基某些情况下这三样东西要慎用,免得治不好鱼之余还令鱼更加严重或许拖廷了治疗的时间或者效果。
以下以我使用的经验一一作介绍,希望广大鱼友受益。
一、换水:养鱼先养水,这是不必再争论的事实,也是一直以来广大鱼友最关心的问题,想养好鱼先养好水,所以有部份发烧鱼友会花大把资金购置先进高效率的过滤系统,这是无容置疑的,因为大家都想自己的鱼养得漂亮。
就算再好的过滤都需要定时定量的换水。
这方面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律。
哪当鱼遇到什么情况下需要换水哪些方面不能换水呢?打个比如:有时听鱼友一不小心换水过量,鱼儿马上不适应,这是因为换水影响到硝化菌的生态平衡,破坏了硝化细菌,也就是说一下子鱼儿不适应新水的加入,因为水中的氯气、二氧化碳、镁、等之类的其他气体或者有害物质等等都会令鱼儿一下子不适应,又或者加入的水和缸内的水温不一致都会令鱼儿感不到适。
当遇到这种情况先不要急,因为我们的爱鱼也不是省油的灯,只要不是常时间处在这种环境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我们作出适当的处理就很快没事了,过量换水时只要抽出缸内1/3~1/2的水。
然后加氧等鱼儿适应了没事了再重新慢慢注水。
从以上这个例子引申到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面,如果是水质出了问题而且引起的病症,千万不能急着同时使用三样东西。
因为水质出了问题的病症主要原因是水质,如果你一下子同时换水、升温、换温的话会令本身得了病得身体十分残弱的鱼更加难受,所以一般遇到是水质引起的病症首先需要改善的是水,这样的话保持原来温度,检查水的每一项指标,看看哪方面出了问题,然后少量多次换水(量越少越好,好让龙鱼适应的范围尽量少,是累了一点,但为了爱鱼没办法,大家如果记得的话,可以记得龙潭其中一个鱼友的鱼因为鱼友自己不小心使用未经消毒的新的PVC管而中毒而且将近30个小时没睡地抢救自己的爱鱼),最好是困过的水,或许经过热水器烧过的也可以,但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尽量高于水缸内的水温2~3度(为什么要这样种,为下面的措施作准备,下面会介绍)。
怎样养殖鹦鹉鱼最好的方法

怎样养殖鹦鹉鱼最好的方法
养殖鹦鹉鱼的最佳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搭建合适的鹦鹉鱼饲养环境:准备一个宽敞的鱼缸或者鱼池,足够容纳鹦鹉鱼的活动空间。
确保水质干净清澈,适宜鹦鹉鱼生存。
2. 提供适当的水温和水质:鹦鹉鱼适宜的水温一般为20-26摄氏度。
水质应保持适宜的pH值(6.8-7.6),并进行定期水质检测和调整。
3. 提供适宜的饲料:鹦鹉鱼是杂食性的,可以提供多样、均衡的饲料,包括鱼片、鱼肉粉、虾皮、蔬菜、水果等。
定期给鹦鹉鱼添加鱼类专用维生素和矿物质。
4. 注意鹦鹉鱼的健康状况:观察鹦鹉鱼的食欲、呼吸、游动等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定期清理鱼缸或鱼池,防止污染和感染疾病。
5. 鹦鹉鱼的繁殖:首先要购买成熟的鹦鹉鱼,并提供合适的繁殖环境,包括植物遮阴、繁殖石和空泡沫筏等。
促使繁殖的方法可采用饵料的变换、适度增加水温等。
6. 鹦鹉鱼的照料:定期检查水质、过滤设备和饲养环境,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修剪它们的鳍和锯鳞,维护良好的外观和健康。
请注意,养殖鹦鹉鱼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建议咨询养鱼专家或者参考相关的鹦鹉鱼养殖指南。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鹦鹉鱼是一种比较好养的淡水观赏鱼,以下是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饲养方法:
1. 鹦鹉鱼适合养在温度为22℃~28℃,酸碱度在7~8之间的清洁水质中。
2. 鹦鹉鱼是小草食性鱼类,适合吃小颗粒状的鱼食或者鱼片,可以适当添加蔬菜和水果制成的鱼食。
每日饲喂量要适量,不要过度喂食。
3. 鹦鹉鱼喜欢水草的遮蔽和游荡空间,所以需要在水族箱内放入一些水草和石头。
水草不仅可以起到遮蔽作用,还可以吸收废弃物质,净化水质。
4. 鹦鹉鱼是群居鱼类,通常适合两性搭配,少量鹦鹉鱼可以一起养,但不要过度密集,以免互相攻击。
注意事项:
1. 在饲养过程中,经常观察鹦鹉鱼的食欲和体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定期更换水质,保证水质清洁。
每周更换20%~30%的水,清理水族箱内的废弃物。
3. 鹦鹉鱼对光照喜欢,但要注意不要将水族箱放置在直接阳光下,以免影响水质。
4. 不要使用药物滥用,过度使用药物会影响水质和鹦鹉鱼的健康。
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应根据药物说明书指导,或请专业兽医配合处理。
5. 鹦鹉鱼具有攻击性和领域意识,不要将不同种类和性格的鱼
混养,以免造成攻击伤害。
6. 不要在饲养过程中频繁更换鹦鹉鱼的饲料,以免影响鱼儿的消化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鹦鹉鱼的饲养及常见病的处理办法饲养鹦鹉鱼应注意以下几点:1、温度: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
人们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
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
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的频率: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
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
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
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
3、饲料:A/ 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
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
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
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
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B/ 饲料要用增红饲料。
“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
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
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C/ 吃惯了活饵的鱼,会不太喜欢吃颗粒的。
有的鱼友可能自从鹦鹉买来之后就喂活虫,因此改喂颗粒饲料时鹦鹉会不吃。
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
另外,要经常更换饲料的品牌,不能只喂一种。
D/ 有人喂活虾、丰年虾当然很好啦,可以增色,就是成本高些,但也要注意消毒,剪除活虾头上的硬剌,以免伤害鹦鹉。
4、注意光线:鹦鹉对光线较敏感。
需要定时、定量给与强光照射。
每天保持1-2小时的强光照射,之后要让其在较暗的环境里度过一天中的其他时间。
房间里比较明亮,没有灯光,光线是足够的。
但光线长期保持一样,也会使鹦鹉颜色变淡。
即:给予定时、定量灯光照射而不是仅仅靠自然光。
切记:灯光照射时间不宜太长,关灯后要使鱼缸的环境一直保持比较昏暗。
这样,一旦再有灯光的时候,你会发现鹦鹉比以前红了很多。
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然后关灯。
如果房间光线较充足,就要在灯光照射后,适当遮挡房间里的光线,使鱼缸处在昏暗的状态。
此方法我屡试不爽,请各位不妨试试。
5、光色:有的鱼缸的灯是白色灯,可以换成发红光的灯管。
换成发红光的灯管,可一充分显现鱼的红色,普通荧光灯会使鱼的颜色看上去发青。
6、环境:你也可能曾经发现,鱼刚到你的缸里的头几天会有一些褪色,那是因为不适应。
随着它们适应能力的增强,会逐渐好起来。
所以,不要让他们受惊吓,是解决退色问题的又一经验之谈。
另外,鹦鹉如果颜色变浅超过三个月,就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颜色的程度。
鹦鹉的另一问题就是老聚在缸的一角,人一过来就乱窜,是由于它们还没适应新环境。
鹦鹉天生胆小、爱扎堆,有时还会脱鳞,一是鱼有病了,但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这种鱼胆子比较小,爱乱撞造成的。
所以饲养中应注意5点:1/可以喂之前先开灯,开灯五分钟后,等所有鱼都适应了,慢慢胆子大了,再喂食。
时间长了,形成条件反射,一开灯鹦鹉就会自己过来。
2/一天喂一次,形成规律,每次喂食前,鱼儿感到饥饿了,他们就不得不出来找食物。
有人会说,鱼不多喂,是不是影响生长速度?首先,饿一些不会有问题,到是吃得多反而容易生病。
你设想一下自然界,鱼一天到晚要寻找食物,而且往往是弱肉强食,中小型鱼吃的少是很自然的。
另外,在鱼缸中饲养观赏鱼,目的是观赏,而不是养大了再销售,所以鱼儿常有三分饥,是使其处于健康状态的要素。
3/别惊吓,接近鱼缸时,慢一点,鱼在缸里,看到人影就跑,故靠近鱼缸前别让人影晃到鱼缸。
投喂食物时,在缸前呆一会儿,在其状态稳定时,轻轻拍一拍缸,训练一段时间,就好了。
4/如果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可以准备点颗粒饲料(当然干虾更好),和其他饵料一起放。
颗粒饲料比较小,一时半会儿大鱼吃不完,鹦鹉就能抢到了。
而且颗粒饲料具有增色的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使鹦鹉不褪色。
5/混养一些胆子大,不怕人的鱼,如:地图等,在别的鱼的带动下,它们就会跑出来抢食甚至追逐别的鱼。
换水的重要性:饲养中我还发现:换新水后鹦鹉很活跃,颜色也比较鲜亮。
血鹦鹉的祖先生长在南美洲,所以其所需的水质条件和一般中南美洲慈鲷无二,需要弱酸性和硬度较低的水质。
鳃部的脆弱是此鱼先天的缺憾,水质恶劣会首先使鳃部受伤,并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命。
因此,血鹦鹉比其他的鱼更需要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氧气。
尤其是水质不能太老,所以定期、定量换水也是养好鹦鹉的关键。
我的经验是,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水不要超过缸水的四分之一。
换水前先擦缸,过滤几个小时,等水清亮了再换水。
鹦鹉比较喜欢新水,这里说的新水是困好的水。
有些饲料会使水发红或发黄。
常换水还可以解决饲料所产生的水的颜色问题,同时,要准备高效率的过滤系统,使水充分循环,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引起鳃部疾病。
鹦鹉究竟会不会孵化?鹦鹉会产卵,但不会孵化出来。
一些养殖者已经讲过这个问题。
鹦鹉是两个种类的鱼杂交而来。
就好象是驴和马交配后产生的后代,骡子是没有生殖能力的。
鹦鹉鱼赫骡子还是不完全一样的。
此鱼雄的没有能力,母鱼却常有产卵的记录。
但是母鱼就算产卵也无法孵化。
因为雄鱼不能使卵受精。
有的人非常希望鹦鹉产卵后可以孵化。
其实也不难做到。
如果有兴趣可以试试增加几条寿星、红魔鬼、紫红火口等。
兴许能够繁殖,也就是为母鱼准备红魔鬼、寿星、紫红火口等的公鱼,这样一来就可以繁殖了.红魔鬼等公鱼应该能和鹦鹉母鱼繁殖出来小鱼,少数的母鹦鹉还能和罗汉杂交后孵化出短身的罗汉,但不是所有的母鹦鹉都可以.有兴趣有耐性的话可以试试。
血鹦鹉的混养:此鱼可以和许多种鱼混养,菠萝、火口、战船、龙鱼、地图等中南美慈鲷科中大型鱼都可以混养,既有多样化的体色搭配,还能和平共存,但在选择上要注意几点:1、血鹦鹉和罗汉要从小就混养,一旦长大了,就很难再混在一起了。
他们都属于领地意识很强的鱼。
从小养,也要让血鹦鹉比罗汉大些,这样一来就不会打架.如果罗汉大,那罗汉就不会容忍鹦鹉了.2、鹦鹉不能和孔雀、七彩凤凰等小型鱼养在一起,鹦鹉属于中大型鱼,长大会吃孔雀等鱼。
还有就是大、小型鱼,投喂的食物不同,容易造成水质恶化。
3、鹦鹉鱼和银鲨、白鲳、红尾黑鲨等游动较快的鱼混养效果也不好。
从搭配的角度我不太喜欢,一个游泳很快,另一个比较慢,所以有些不般配。
两者的体形不能相差太多。
七彩凤凰如果还是幼鱼就不能混养,鹦鹉会吃他们的。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1.水质要求血鹦鹉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
由于血鹦鹉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小,靠水流与鳃部交换氧气的能力较其父本与母本及其它鱼类就差得多了。
因此,饲养血鹦鹉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
水族缸最好配备生化过滤棉、水泵、增氧曝气设备。
具体指标是PH值6.5左右、溶氧8毫克/升。
2.温度控制血鹦鹉对温度适应性较强,在2 0~3 0℃的水温中能自由生活。
但是血鹦鹉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体色暗淡失去艳丽的光泽,甚至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斑纹。
饲养过程中最好使水温保持在2 5~2 8℃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0.5℃。
3.饲养管理血鹦鹉食性杂,人工饵料、薄片、颗粒、红虫、丰年虾、水虱等几乎什么都吃,而且相当贪吃,因此要养活血鹦鹉很容易,要养出体质健壮、体色艳的血鹦鹉却不是容易的事。
每天要定时定量投喂饵料,合理搭配饵料的营养,定期投喂鲜活的小虾、小鱼,最好选用专门为血鹦鹉配制的人工饵料,这种添加了虾红素和D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血鹦鹉的体色更加鲜艳好看。
鹦鹉鱼常见病的防治鹦鹉鱼属于大中型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
你根据以下文章判断你的鱼的状况:热带鱼寿命短,一般只有2~3年(小型鱼)。
鱼患病及时治愈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
其常见病的防治要点如下:(一)病态表现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
(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夹尾巴。
(4)食欲不振,不抢食。
(5)体表颜色不鲜艳。
(6)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例如:斑点、烂块、红肿、水肿、充血、瘀血、出血、颜色异常、粘膜增多、粘膜脱落或到处蹭其体表或各鳍、到处钻左右摆动等异常表现。
(7)热带鱼患传染病须具备3个条件:①病原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②传染途径:被污染的水、用具、水蚤、病鱼等。
③易感动物(鱼):同种鱼大部分同时得了相同的病。
(二)发现病鱼的措施(1)首先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
(2)发生传染病的鱼群或个体应严格隔离,一切饲养用具都要分开使用。
(3)根据病情发展,可酌情停食或少喂饲料,详细观察其取食及活动情况,在确诊后可以酌情投药。
(4)发病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温变化,最好使其恒温,换水尤应慎重。
也可酌情淘汰病鱼。
(三)介绍几种常见鱼病1.白点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
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
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
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
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