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PPT精品课程讲义

合集下载

温病条辨.优秀精选PPT

温病条辨.优秀精选PPT

6/18/2021 5:51 PM
6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三.《温病条辨》简介
《温病条辨》是一部辉煌的温 病学著作,该书以三焦为纲, 病名为目。分别论述风温、 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湿温、秋燥、 寒湿及疟、痢、疸、痹等病 证治。共计265条文,208首 方。
6/18/2021 5:51 PM
7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三.《温病条辨》简介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 病三焦辨治纲领,丰富 了温病的证治内容。具 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 用价值,是研究温病学 的必读之书。
6/18/2021 5:51 PM
8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四.《温病条辨》主要条文简介
6/17/2021 5:19 PM 吴氏在10上焦篇17条中曰:邪入心包,舌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当采用扶正逐邪,邪正合治。 肺之化源欲绝是指手太阴肺经血分证中的一种危重证候。 吴氏提出“可用清络育阴法”,即凉血安络,甘寒养阴的法则,方可选用黄连阿胶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 吴鞠通潜心钻研医术十多年,仍然未敢轻治一人。 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害); 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
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 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
邪在卫分的代表方,是治疗温 【提要】 湿温初起证治及治禁
自春分,午后身热,至今不愈。 温疟者,阴气先伤,又因于暑,阳气独发也。
病上焦证的首方。 (中焦篇1自注)222
6/17/2021 5:03 PM 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害); 洞泄:原指食后即腹泻,泻下物完谷不化。 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是研究温病学的必读之书。 清代著名医学家,生于清乾隆道光年间1758年-1836年。 (四)下焦篇代表证治: 温病后期真阴耗伤证治

温病条辨绪论ppt课件

温病条辨绪论ppt课件
不隐人之善,不掩己之过,光明磊落, 认真求实。
41
人品医德 治学态度
晋·博物学家杨泉《物理论·论医》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 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 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明良,其德能 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能知天地 神袛之次,能明性命吉凶之数,处虚实 之分,定逆顺之节,原疾疹之轻重,而 量药剂之多少,贯微达幽,不失细小, 如此乃谓良医。
14
机理探讨
用三种吹喉药分别做抑菌试验时,根据 化验室的报告,
一号对白喉杆菌呈耐药性; 二号及三号对于白喉杆菌均有中度敏感
现象
– 轻型患者大都给用一号,只有重型或极重型 的患者,才给以二号及三号
15
1954、1956中医救治乙脑
1954年石家庄地区流行乙型脑炎
– ---郭可明运用白虎汤加减治疗,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开窍法用于冠心病; 通下法用于急腹证; 凉血化瘀用于妇科热入血室等; 养阴法在扶助正气,补充微量元素(三甲、
大小定风珠含钙、镁、铜、锌等),提高 免疫功能方面都有明显作用。
35
现代温病
将系统性红斑狼疮、再障、白血病、艾滋病等列 入“伏气温病”的范围,在伏气理论指导下可得 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陈平伯、柳宝诒、张凤逵、戴天章、余 师愚、雷丰、叶霖等。
29
明清成熟期——温病学著作大量问世
《温疫论》第一部急性感染性热病学专著; 《温热论》温病学的第一篇论文,奠定了温病学科
的基础; 《温热经纬》集诸家之长,上溯《素问》、《灵枢
经》、《伤寒论》,下集明清吴中温病学家学说之 大成。
急性心肌炎,为气阴两伤,气阴欲脱证; 神经系统的损害,出现肢体瘫痪—湿热阻滞经络

医学温病条辨宣教专题课件

医学温病条辨宣教专题课件
篇(1、2、4、43条) 中焦篇原文(1、17、63条) 下篇原文(1及“治病法论” )内容。
9/28/2019 1:59 AM
10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一)温病大纲
1.温病的种类
1.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 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 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 有温疟。 (上焦篇1)
14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提要】风温、温热、温疫、冬温4种温病 初起,邪在卫分的证治。 辛凉平剂银翘散是温病初起, 邪在卫分的代表方,是治疗温 病上焦证的首方。
9/28/2019 1:59 AM
15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2.湿温病初起证治及治疗禁忌
1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 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 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汤主之(上焦篇43) 。
9/28/2019 1:59 AM
6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三.《温病条辨》简介
《温病条辨》是一部辉煌的温 病学著作,该书以三焦为纲, 病名为目。分别论述风温、 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湿温、秋燥、 寒湿及疟、痢、疸、痹等病 证治。共计265条文,208首 方。
9/28/2019 1:59 AM
9/28/2019 1:59 AM
4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二.吴鞠通著作
吴氏的主要著作有: 《温病条辨》,《医 医病书》二卷,《吴 鞠通医案》四卷。 (一为五卷)
9/28/2019 1:59 AM
5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二.吴鞠通著作
《吴鞠通医案》四卷:卷一温病,伤寒。卷二 卷三为杂病。卷四为妇儿科。 此书中温病医案可与《温病条辨》相印证,对 学习和研究温病学有很大帮助。伤寒,杂病及 妇儿各案,又与《温病条辨》中的“解产难”, “解儿难”篇相呼应,所以可以认为《吴鞠通 医案》是吴鞠通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温病条辨序ppt课件

温病条辨序ppt课件
其余五气,概未之序及。
今译:其它五气一概没有谈论到。
返回主页
返回
《礼记•乐记》“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 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 者之谓明。”
作者谓圣,述者谓明。
创作的人
阐述的人
今译:创作的人称为圣人,阐述的人称为贤明的人。
返回主页
返回
知十
《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 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 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 二。”

足 承后乏人
下士怪訾
其其 学说 不不 明行
返回主页
返回

晋•王叔和
伤寒法治一切外感


明•陶华
杜撰伤寒法治六气


明•吴又可
《温疫论》治时疫



明清•方中行
列温病于伤寒之外
治法未离伤寒之中
明清•喻嘉言
金元•刘河间
独知热病,学说未行
返回主页
返回
字:
重 点 词:疴、御风以絺、迨、困、亟、中流一 内 柱。 容 句:盖自叔和而下,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
内容提 要
全文朗 诵
随文注 释
整篇翻 译
重点提 示
参考文 献
自测练 习
《温病条辨》叙
汪廷珍
【汪廷珍】(1757-1827)清协办大学士。 字玉粲,号瑟庵。淮安人。两岁丧父, 作 由母亲程氏抚养成人。孤苦力学,于乾 者 隆五十一年(1786)中举,4年后中一甲第 二名进士。授予编修,任侍读,又任祭 酒。嘉庆年间历任安徽学政、江西学政、 太仆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翰林院 掌院学士、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 对道光皇帝尽心启迪,于嘉庆二十
返回
认为……正确 意动用法

温病条辨叙PPT课件

温病条辨叙PPT课件


肺腑无语,冤鬼夜嗥,二千余年,略同一
辙,可胜慨哉!
今译:肺腑不能说话,含冤而死的鬼魂在夜间号哭,二千多 年以来,情况都大致相同,怎能不令人感慨不已呢!
.
35
返回主页
返回
溯:《说文》“逆流而上曰溯 洄”
溯:多音字:sù,shuò
异体:〖泝〗〖遡〗 sù (1)逆流而上。
(2)往上推求;回想。 Shuò 水名。
逆 流 而 上
往 上 推 求
推 究 探 求
.
返回主页
36
返回
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
吴县人,清代康乾时的著名医家。叶氏一
叶 天 士
生忙于诊事,在世没有亲笔著述。现传有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后附《幼科心法》 及《温热论治》各一卷;《叶天士医案存 真》三卷。据载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代整理
记录的。
温 治療,敘述溫疫的各种兼挾証治。17世紀中
疫 葉細菌學出現前,《溫疫論》提出了:“夫
论 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气
間別有一种异气所感”,這种异气即“戾
气”。這种學說是十分先進的。
.
27
返回主页
返回
方 中 行
明末医家,名有执,字中行。著有 《伤寒论条辨》、《本草钞》等。
喻 明末清初伤寒学医家。名昌 ,字嘉 嘉 言。著有《医门法律》、《寓意草》、 言 《尚论篇》。
之疎也。因而沿习故方,略变药
.
9
返回主页
陶氏之书:陶华的 味,沖和、解肌诸汤纷然著录。 《伤寒六书》。 至陶氏之书出,遂居然以杜撰之
伤寒,治天下之六气。不独仲景
之书所未言者不能发明,竝仲景
已定之书尽遭窜易。世俗乐其浅
宗:遵从。

温病条辨(谢冬梅)PPT演示课件

温病条辨(谢冬梅)PPT演示课件
8
四.《温病背诵原文: 上焦篇(1、2、4、43条) 中焦篇原文(1、17、63条) 下篇原文(1及“治病法论” )内容。
10
(一)温病大纲
1.温病的种类
1.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 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 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 有温疟。 (上焦篇1)
二.吴鞠通著作
吴氏的主要著作有: 《温病条辨》,《医 医病书》二卷,《吴 鞠通医案》四卷。 (一为五卷)
5
二.吴鞠通著作
《吴鞠通医案》四卷:卷一温病,伤寒。卷二 卷三为杂病。卷四为妇儿科。 此书中温病医案可与《温病条辨》相印证,对 学习和研究温病学有很大帮助。伤寒,杂病及 妇儿各案,又与《温病条辨》中的“解产难”, “解儿难”篇相呼应,所以可以认为《吴鞠通 医案》是吴鞠通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禁下:若见胸闷不饥等湿热阻滞脾胃之症,误以为胃肠 积滞而妄用苦寒攻下。则脾阳受损,脾气下陷,湿 邪下趋而为洞泄。
禁润:若见午后身热等而误认为阴虚,妄用滋腻阴柔 之药,势必使湿邪锢结难解,病情加重而难以治愈。 这些均为难得的经验之谈。
19
(三)中焦篇证治举例
1.阳明温病证治
16.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 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 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 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 汤主之。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中焦篇原文1)
15
2.湿温病初起证治及治疗禁忌
1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 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 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汤主之(上焦篇43) 。

温病条辨原病篇PPT课件

温病条辨原病篇PPT课件

气化学说



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过程也是自然界气候 本身的一个亢害承制、淫治胜复的过程; 对疾病的治疗,无非是帮助人体恢复固 有的自稳调节的功能; 气化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六气六步主时图(主气)
主气:每年都不变,周而复始。每气60天零87刻半。
初之气 二之气 大寒-惊 春分-立 蛰 夏 厥阴 风木 少阴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阳明燥金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少阴君火 厥阴风木 太阳寒水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太阳寒水 厥阴风木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太阴湿土 少阳相火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辰戌之岁 少阳相火 卯酉之岁 太阴湿土 寅申之岁 少阴君火 丑未之岁 厥阴风木 子午之岁 太阳寒水 巳亥之岁 阳明燥金
《温病条辨· 原病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马晓北 2010年3月
概说——“引经十九条”

《素问》十一篇


六元正纪大论、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 热论、刺志论、 生气通天论 ; 刺热、评热病论、刺法论; 玉版真要论、平人气象论等;

《灵枢》——“论疾诊尺”、“热病”两篇; -----集中地反映了《内经》对温(热、暑)病病因、 病机、证候、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知 识。——原温病之始
第二条


当精神情志或气候变化超越了人体的自 调能力(即人体固有的适应能力和协调 能力),正气就会受损,阴阳就会失调, 从而就会发生疾病,温病不例外; 如果冬季过于寒冷或人体不能顺时调养 而使阳气外泄,损耗了人体的阴精,到 了春天,由于阴精不足,不能抵御温邪, 就易患温病。
第二条



冬季感受了寒邪,感而未发,寒邪伏于 体内,到春天随阳气的升发从体内外发 而为温病; 清· 叶子雨《伏气解》; 刘吉人《伏邪新书》。

《温病条辨序》课件

《温病条辨序》课件

对中医药科研的推动作用
提供理论支持
01
《温病条辨序》为中医药科研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学借鉴,
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科研的发展和创新。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02
《温病条辨序》的科研成果可以促进中医药与其他学科的交流
与合作,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
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03
通过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温病条辨序》有助于提
应用
在解读《温病条辨序》时,通过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对比不同版本和记 载,鉴别其中的真伪和差异,整理出较为可靠的信息,并对其中涉及的人物、 事件、时间等进行考据,以探究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比较研究法
定义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比较不同文献或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来探究其内 在规律和意义的方法。
应用
在解读《温病条辨序》时,可以将不同版本的《温病条辨》进行比较,分析其中 的异同点,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演变规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该文献的意义 和价值。
临床应用法
定义
临床应用法是将文献中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临床实践 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应用
在解读《温病条辨序》时,可以将其中涉及的温病理论和治 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 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文献的精髓和实际应用价值。
价值观念
探讨《温病条辨序》所体现的价值 观念,如医德、仁爱等,及其对现 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03
《温病条辨》与中医温病学
《温病条辨》在中医温病学中的地位
重要经典之一
临床指导
作为中医温病学的经典著作,为后世 温病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治疗温病的 思路和方法,成为温病学临床实践的 必备参考。

《温病条辨序》课件

《温病条辨序》课件

学术争议
01
学术观点的分歧
《温病条辨》的学术观点在学术界存在性和实用性提出质疑。
02
临床应用效果的争议
关于《温病条辨》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也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表明其
临床疗效显著,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其疗效有限或没有明显优势。
03
学术研究的争议
其他因素
介绍其他可能导致温病的 因素,如饮食不节、劳倦 过度等。
治疗方法
清热解毒
其他疗法
阐述清热解毒法在温病治疗中的应用 和原理。
介绍其他常用的温病治疗方法,如针 灸、推拿等。
养阴生津
分析养阴生津法在温病治疗中的作用 和效果。
序言的文学特点
语言风格
分析《温病条辨序》的语言特点 ,如文笔流畅、用词精准等。
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指导现代临床实践
《温病条辨》所蕴含的学术思想 和治疗方法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仍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现代医 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温病条辨》所强调的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等思想与现代医学的 理念和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推动 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融合与发展。
05
《温病条辨》的争议与评价
《温病条辨序》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温病条辨》简介 • 《温病条辨序》内容解析 • 《温病条辨》全文解读 • 《温病条辨》在中医史上的地位 • 《温病条辨》的争议与评价
01
《温病条辨》简介
作者生平
01
清代医家吴鞠通
02
03
04
生于1758年,卒于1836年
江苏淮阴人,医术高超,尤擅 长温病治疗
02
《温病条辨序》内容解析
序言概述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医生诊治,多用辛温发散药物,终因治不得法而夭亡。吴 鞠通当时因初学医,“未敢妄赞一词,然于是证,亦未得 其要领”。由此,更激励他深入研究关于温病辨证论治的 问题。又过了三年,他来到北京,在检校《四库全书》的 过程中,看到了明末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一书。他认 为吴又可“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然而“细察 其法,亦不免支离驳杂,
7
大抵功过两不相掩,盖用心良苦,而学术未精也”。于是他“ 又遍考晋、唐以来诸贤议论”,认为“非不珠壁琳琅”,但“ 求一美备者,盖不得”。对于晋、唐以来,直至当时温病学说 未能得到大发展的原因,他认为“其故皆由不能脱却《伤寒论 》兰本”。也就是说,是由于未能摆脱《伤寒论》的框框所致 。他赞赏王履、吴又可大胆突破《伤寒论》的束缚,在温病学 说的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
8
但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他说:“至王安道,始 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惜其论之未详,立法未备。 吴又可力为卸却伤寒,单论温病,惜其立论不精,立 法不纯,又不可从。”他非常拥戴叶天士,认为叶氏 “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也指出了缺憾:“然叶 氏吴人,所治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 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 由他这些话可以 看出,在吴氏所处的时代,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
温病条辨
*** **大学 **医院
《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
学术思想探讨
XX中医药大学 刘景源
清代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一书,刊刻于
1813年,是一部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温病学 专著。这部书问世迄今已经有二百年,因其对温病的 辨证论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指导意义,所以 一经刊行,就传播到大江南北,被广大医家所称誉、 效法。至今,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被视为学习 和研究温病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9
经过历代医学家的努力,温病学派已经逐渐脱离《 伤寒论》的框框而向前发展。 但是当时并没有一部 系统研究温病学的专著,温病学说也还未被广大医 家所接受。叶天士在温病学方面的卫气营血辨证理 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没有得到推广,当时医界 的多数人还是沿袭伤寒法治温病,因此用药杂乱, 收效甚微,这也就促使吴鞠通下定了发愤著书的决 心。
16
处于清朝的鼎盛时期,即所谓“康乾 盛世”。这个时期,清帝国的政权相 对稳定,比较重视发展文化,人民的 生活也较为安定,这就为文人、学者 读书学习,致力于研究工作和著书立 说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古今图 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卷帙浩繁 的丛书相继问世。吴鞠通也正是在这 种背景下才有机会“来遊京师,检校
这些评价,虽然难免有溢美之辞,但与吴 鞠通本人著作的内容对照来看,确实也反 映出他学识渊博,学有所宗,临床经验丰 富和性情刚正,不人云亦云的品格。
15
吴鞠通之所以能著成《温病条辨》这 部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 ,除了他本人的勤奋努力之外,与他所生 活的时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社会环境 来看,吴氏生活在清代中期的乾隆、嘉庆
18
正如吴氏自己在《温病条辨· 凡例》中 所说:“瑭故历取诸贤精妙,考之《内 经》,参以心得,为是编之作。诸贤如 木工钻眼,已至九分,瑭特透此一分, 做园案》中也可以 看出,吴氏一生治疗过大量的温病患者 ,因此他有机会在临床观察中深入研究 温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总结温病的辨证
17
的著述。这不能不说对开阔他的视野, 奠定他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 从学术氛围来看,在中医学的学 术上,自金、元、明代直至清初,经过 刘完素、王履、吴又可、叶天士等医学 家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倡导,温病学说在 理论上和实践上已经逐步脱离《伤寒论 》的束缚而有自成体系的趋势。特别是 叶天士的《温热论》和《临证指南医案
10
11
他说:“癸丑岁(1793年),都下温疫 大行。诸友强起瑭治之,大抵已成坏病 ,幸存活数十人,其死于世俗者,不可 胜数。 呜呼!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 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 ,不若不学医也。因有志采辑历代名贤 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已意 ,以及考验,合成一书,名曰《温病条 辨》。”这部书完成于1798年,刊刻于
3
但是因为它体例独特,内容纵横交织 ,初学者往往难于掌握要领。笔者谨 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这部书及其作 者的学术思想进行简要评介,以供同 道参考。
4
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及 成书的时代背景
5
《温病条辨》的作者吴瑭,字配珩,号鞠通,江苏淮 阴人,生于公元1758~1836(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在 他19岁时,由于父親病故, 因而“愧恨难名, 哀痛欲绝 ,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于天地间”,于是就立志攻 读医书。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深受张氏思想的启 迪,于是“慨然弃举子业,专事方术”。四年之后,他的 侄子患温病,请了不少
13
从他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在中医 学理论上有相当高深的造诣,临床经 验也非常丰富。他对《黄帝内经》、 《伤寒论》等经典著作都曾做过深入 的研究,而且有很多独到的精辟见解 ,对后世诸多名家的著作也涉猎极广 。他既能吸取前人的长处加以发挥, 又不盲从,对前人错误观点的批评有
14
关于吴鞠通的治学态度和为人品格, 他的友人曾有所评述。汪瑟庵说他“ 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 ,研理务精,抗志以稀古人,虚心而 师百氏”(《温病条辨· 汪序》)。征 保说他“近师承于叶氏,而远追踪乎 仲景。其临证也,虽遇危疾,不避嫌 怨。其处方也,一遵《内经》,效法 仲祖。其用药也,随其证而轻重之,
不满于当时医界沿袭伤寒法治疗温病的 时弊而潜心攻读历代名家著作,吸取前 人经验,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和丰富的 临床经验,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才写成 了《温病条辨》这部温病学专著的。从 某种意义来讲,可以说它是一部愤世之 作,也是一部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书。
12
吴鞠通平生著作除《温病条辨》外 ,现在所能见到的还有《吴鞠通医案》
可靠的实践依据。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吴鞠通是一 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在实践中 探索的伟大医学家。他在当时有利的社 会条件下,继承了前人的理论和经验, 但又不落窠臼,能结合自己的丰富实践 经验而有所创见。他花费了数十年的精 力,终于著成了《温病条辨》这部集温 病学之大成的专著,从而丰富了中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