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自然观部分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第一篇 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一篇 自然观

第一篇自然观预读范例•我们人类是如何看待我们所居住的这个自然界的呢?•×××坐的飞机在地球某地上空突然失事,他靠降落伞掉到一个小岛上。

小岛上居民对于自然界的看法根本不同,他们相信每一个动植物都有一个主宰它们的神灵,认为森林有树神,水有水神,他们敬畏它。

每一个类都有自己的一个神秘世界。

整个世界是浮在一个盛装汪洋的水盆里,而这个水盆也是由一个神灵托着的。

总之,这里的居民认为他们周围到处都有神灵,因此,他们过着一种敬畏神灵的生活,有着各种繁杂的敬神仪式。

而且那里的人因为他是从空中落下来的,也把他当作了天神崇拜。

•而×××则把自然界看作是由物理的四种力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无神世界,自然界一切都是经过长期的自然而然的自发演化而来的。

人类是自然界生命发展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的生命形式。

人类因此可以支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例如,我们创造了各种人工制品,创造了城市,改变了人类的居住环境。

问题•为什么同处一个地球的人类的不同部族对自然界的看法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有如此之不同的“对自然的看法”呢?•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历史上的我们的同族对自然的看法与我们现代的看法相同吗?•进一步的,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对自然界的看法都一样吗?你问过别人的看法吗?•进一步的,你童年或少年时对自然界的看法与现在的看法一样吗?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进一步的,有一个客观的、独立于我们之外的自然界吗?•更进一步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广阔无垠的自然界是从来如此呢,还是逐渐演化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呢?*•自然观:通俗——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自然观:严格——是一种系统的体系,即人们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系统理论。

本篇内容介绍•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本篇内容框图本篇教学重点*•一、了解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研究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研究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研究一、本文概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对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以《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自然哲学思想,以期对我们今天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章将首先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然后重点分析其中的自然观,包括自然界的客观性、自然界的系统性和自然界的历史性等方面。

接着,文章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及对我们今天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启示。

文章将总结《自然辩证法》中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为我们今天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概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自然观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发展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进行概述,以揭示其核心观点和理论贡献。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和独立性。

它指出,自然界是一个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不能随意改变或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存在着对立统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辩证关系。

这些辩证关系推动着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图景。

再次,《自然辩证法》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指出,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发展;同时,自然界也通过其内在规律对人类实践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

因此,人类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提出了科学认识自然界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公用地悲剧”。
• 在几乎所有的公有资源例子中,都产生了与公用地悲剧一 样的问题: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
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9
分析以上材料并思考:
•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 一个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0
五、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下: • 1.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
结 构 的 外 在 表 现 —— 结 构 功 能 规 律;——结构决定功能; • 2. 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 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9
• 具体来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 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
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4
自然界的定义:
• 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 整个宇宙
• 而狭义则指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相对 立的自然界。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5
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系统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一、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和学科性质。

(一)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包括以下三大部分: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已有成果,说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概括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自然界的本质,探索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人们对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阐明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在整体上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区别于联系,以及对其科学的理解和评价,从而揭示科学技术研究是如何按照自然界和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的辩证地进行的。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一方面把科学技术作为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问题。

(二)自然辨证法的学科性质:1、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辨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

它们在整个科学哲学认识的层次上,都从具体学科上升到哲学,并同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2、在认识过程的层次上,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的中间环节。

自然辨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则的一个独立的中间层次,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3、自然辨证法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部分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部分
自然界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自然界是无限的,它不断地发展和演化,不断地产生新的物质和能量。 同时,任何一个具体的自然物都是有限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 过程。
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
自然界可以分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宏观世界是指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和感知到的自然界 ,如天体、地貌、生物等;微观世界是指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所构成的物质世界。
物质不灭定律表明物质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能量守恒定律则表明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熵增定律则揭示了自然界中无序程度增加的规律,即自然界的演化总是向着更加无序 和混乱的方向发展。
03 自然界的系统观
自然界系统的整体性
总结词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生命的层次结构
生命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层次,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生命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如细 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等,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和规律。
自然界的自组织和他组织
自然界中的事物既可以通过自身的变化和发展而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也可以通过外部 力量的作用而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自组织和他组织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两种组织方 式。
自然界的演化过程
自然界的演化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经历了从宇宙大爆炸至今的 漫长岁月。
VS
在演化过程中,自然界经历了从无机 物到有机物,从简单生物到复杂生物 的演化历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也经 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如物种大灭绝和 生态系统重组等。
自然界的演化规律
自然界的演化规律主要表现为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增定律等。这些规律揭示了自然界演化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 律,是自然界演化的重要基础。

自然辩证法导论

自然辩证法导论

导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在科学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也是为了合理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服务的。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在人类社会中展开的。

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往往既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先决条件,又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目的和归结点。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 1.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2科学技术方法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方法研究)3科学技术与社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对人类社会也就是对人自身的影响和关系)自然辩证法由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反映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世界观与方法论、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属于哲学学科1、从研究内容看,它把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活动都看成是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其中普遍而深刻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哲学世界观的意义。

2、从研究角度看,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界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对认识变革自然活动进行纯思维逻辑分析,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研究自然、人以及两者的中介,因而具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相统一的特点;从研究方法上看,它不局限于一般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而更重视哲学抽象。

三.学习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探讨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意义的时候,我们就必须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

1、哲学研究有没有意义。

我们评价哲学的意义必须界定一个前提条件,从功利价值上哲学的意义是无法讨论的,或者说就经济的人来看哲学,哲学是没有意义的。

英国学者“指只承认物质需要的人,只知道人体需要食粮,却忽略了为心灵提供食粮的必要性。

单纯追求经济富裕,以为这样就是人生的一切价值的人,哲学对他们来说就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及其实践价值研究《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及其实践价值研究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自然的态度。

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集中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认知、理解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以及该自然观所具有的实践价值。

首先,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强调全面发展的观点。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是无限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统一体,不存在孤立的个体和片面的现象。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下,人们应该以全面的视角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不片面偏重某一方面,而是要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在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既受到自然的制约,又能够主动改造和利用自然。

人类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更好地适应和改善自然环境。

同时,自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和利用,也需要通过对自然界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和改造自然。

实践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也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

同时,实践对于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改进方法,提高自己对自然的认知和把握,进而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最后,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旨在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认识自然界,它提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实践的重要性等观点,都对于推动科学的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只有在正确的自然观指导下,人们才能更好地探索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篇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篇

四、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 1、层次结构 :由若干系统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成 的系统再通过相干关系而构成的新系统的逐级构成 的结构关系 2、特点 低层次系统对高层次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纵向关 系] 同层次系统之间带有相干性关系[横向关系] 相干性[横向关系]使得[纵向关系]可以向更高层次 发展。如H O H2O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结构统一性 宇宙万物在化学元素上具有统一性(碳、氢、氧、 氮四种基本元素,在不同生命物质中98%) 宇宙万物在基本粒子和夸克层次上具有统一性(6 夸克,6氢子,107化学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转化定律证实了统一性 物质多样性来源于演化 实物和场具有统一性: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 联系

(2)演化 非细胞生命——细胞 单细胞——多细胞 多细胞——动物-无脊-有脊-人 植物-菌藻-苔藓-蕨-裸子-被子

二、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一)可逆与不可逆性 (二)时间之矢与不可逆性 (三)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 退化:不可逆性如果发生在近平衡附近,不 可逆过程的确是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 进化:若不可逆过程发生在远平衡的非线性 平衡区,则起到重要建设作用,产生有序结 构
(四)、系统的稳定性 1、涨落 由于要素性能偶然变异,要素耦合关系偶然起伏或 外界环境的随机干扰使得系统整体状态的宏观量很 难始终保持在平衡中。这种宏观量对平均值的起落, 叫涨落。 2、稳定 对涨落的不变性。涨落发生后,能够自动地恢复到 原来状态 3、涨落与稳定总是实现于一定条件下
3、根据人对自然的参与程度上分 天然系统 人工系统——人造系统,各种机器、交通工 具等 复合系统——部分地改造、参与:农业系统、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一、研究对象1、自然观(自然哲学):普遍性问题。

古代的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神秘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论自然观;现代的科学自然观。

2、方法论(科学研究的哲学):内部性问题两大基础:数学(逻辑语言)和实验(自然对象)古希腊文明对科学的独特贡献:对自然的纯粹兴趣;初等数学的完善现代科学的本质:系统化的经验解释;数学及实验方法的支持3、科技观(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外部性问题4、自然辩证法有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具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自然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两者是统一的。

二、历史渊源自然的概念:事物的本性(宇宙)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直观、思辨、猜测泰勒斯:万物皆水;阿娜克西美尼:玩物皆火;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三、近代科学的兴起理性主义A:隔离体法——明确事物间的因果关系B:思维经济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历史背景文艺复兴:回归古希腊人对本身的肯定宗教改革:确立了信仰的个人属性哲学背景英国经验主义的兴起:培根、洛克、休谟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怀疑主义)康德的三大机制:纯粹的理性批判(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实践理论批判(道德哲学);判断力批判(艺术美学)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A、机械论取代了泛灵论B、定量方法取代了定性描述(函数关系)C、假说演绎体系的建立D、将复杂的运动现象纳入到单一的自然图式中去五、学科性质——哲学什么是哲学?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分析;哲学是对精神现象的理解与分析亚里士多德:思想思想哲学概念:辩证法(即对话艺术)和世界(即存在的展开状态)六、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客观实在性:主观——一己之见;客观——共同世界形态多样性:生命非生命;固液气;等离子;超密;真空;反物质理论七、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基本特点A、系统方式:现代科学的整体思维工具非加和性(系统的根本属性)B、系统构成:要素、结构、功能、环境C、历史意义:对近代科学隔离D、系统类型E、整体与部分:加和性:非加和性F、稳定性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A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B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C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D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反杜林论》中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观点。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整体,其中包含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和过程。

恩格斯的自然观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界是通过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来实现发展和进步的。

他将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有着自己的规律和内在的联系。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强调了物质的永恒性和无限性。

他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基础,它可以转化和变化,但不会消失。

恩格斯还指出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认为物质的运动是无限多样的,并且具有内在的目的性。

此外,恩格斯还关注了自然界中的量变和质变的转化。

他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通过小的、渐进的变化积累而来的,最终会引发质的飞跃和突变。

总而言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为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整体,有着内在的规律和目的性。

他强调了物质的永恒性和无限性,以及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对于推动自然界发展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中自然的内涵

自然辩证法中自然的内涵

自然辩证法中自然的内涵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自然观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他还指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此外,恩格斯还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认识自然界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践层面,恩格斯的自然观提醒我们要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我们应该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加强环境治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战争是一切之父,它使一些人成为神,另一 些人成为奴隶,另一些人成为自由人。
(4)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公元前520-445)和 爱利亚学派
存在论:变化只是假相,不变才是本真
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 存在者是连续不可分的“一” 存在者是不动的
古希腊自然哲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亚里斯多德关于哲学与科学诞生的三个条件: 惊异、闲暇、自由。
提供希腊人以闲暇的是奴隶制,提供希腊人自 由的是城邦民主制。
(1)米利都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泰勒斯(Thales) “万物源于水”
这里的意义不在于这句话是否正确,而在 于其说话的方式,
科学与哲学思维的原则:从纷繁复杂的现 象中找出共同的原理,再从原理说明更 多的现象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观点和特征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 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 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 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 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观点和特征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 在: 直观性 猜测性 思辨性过程中逐渐积 累起自然知识,这些以经验形式存在 于技术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古代自 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科学” 这个词出现很晚。
从发生学角度来说,技术的萌芽先于科 学的起源。
原始技术的萌芽主要表现为:工具的发 明和演进;火的利用与取火方法的发明; 原始种植技术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
(3)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6-470)
辩证法思想的奠基人
世界是不堆永恒的活火,火代表了万物流动 变化的本质。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自然辩证法》3

《自然辩证法》3

第二、在人与自然这个共同体中, 人是中心,是主导方,只有人类才能 自觉地认识到,生态恶化的结果无益 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的实现,主动地 反思和计划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调节 和控制自己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 并能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履行对自 然的责任。所以,人应该成为人与自 然关系的理性调控者;
第三、为了人与自然的生存和 进化,人类应该而且必须妥善地解 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在利益发生 冲突的时候,也不要以破坏环境为 代价去赢得某一方面的胜利。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的具体的, 在不同的条件下,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阶段人类文明的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阶段 第三阶段是工业化文明阶段
(四)当前,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 使全球生态危机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 最大矛盾,主要原因是: 1、人类未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 的内在统一性,无视自然界存在的价 值,这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思 想认识根源。
3、劳动推动人类发展的决定作用
(1)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 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
劳动是维持人的生存需要的根本条件,离开了劳 动,人类就不能存在下去,马克思说:“任何一亿, 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个,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 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马选》3—368) 劳动还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就是说,人 们首先必须通过劳动解决吃、住、穿等问题,然后才 能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社会活动,这是在生产 劳动的基础上才能的一个根本问题。
2、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社会发展 与“五个统筹”有机的结合,是自 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注意: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也是 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是西方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现象是由对立矛盾分形而存在的,这种对立矛盾是结果和原因统一在一起的。

这种观念使得古代哲学家能够以一种更加均衡的方式解释自然界现象,而不需要太多抽象的猜想理论。

自然辩证法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它突破了以往被认为是定立的绝对的道理,如阴阳的对立,和大小之间的对立。

它强调对立分形的“同与不同”,这种对立中含有“一切”的可能性,它使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更多的变化的可能性,这种变化更加丰富,更加有趣。

自然辩证法建立在自然观的基础上,自然观强调尊重自然,把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认为自然界中的环境是有机的,并且有自然规律在支配和调节,这些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的物质形式,并且尊重自然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自然辩证法将自然观视为一个更加原始,更加丰盛的观点,它重视生物多样性,重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增强我们对自然世界的生态认知,并且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一个体系,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一致,体现了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的统一。

2、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有哪些?答: 自组织形成的根据:无序和有序相互转化的机制和条件问题。

条件有:(1)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

(2)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

(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

(4)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机制。

(5)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以自组织形式来实现的进化过程是在具备了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和涨落等诸多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系统都难以产生新的有序结构。

3、科学观察应遵守哪些原则?答:运用观察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包含着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和逻辑的成分。

为了提高观察效率,保证观察材料的准确可靠性,必须遵循一下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观察者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的反映观察对象,绝不能搞主观虚构。

(2)全面性原则。

所谓全面性原则,就是尽可能从多方面观察自然现象,把握对象的各种属性和关系。

(3)典型性原则。

所谓典型性原则,就是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一类食物的共性和本质,特征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观察,使观察易于进行,使结果具有普遍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
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 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 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 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 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架机器,把自然界
中的各种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 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 系;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否定 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它主张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物质的 运动和自然界的合目的性创造都来自于上帝。因此,机 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为“陈腐的”、“僵化 的”、“保守的”、“低于希腊古代”的自然观。具有 上述缺陷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康德“星云假说”等 自然科学的发现连续地“打开缺口”,最后被辩证唯物 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
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 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 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体止的运动和 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直 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星云假说、 地质“渐变论”、尿素的人工合成理论、元 素周期律、电磁理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 与转化定律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 理论。它们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的普遍联系和 辩证性质,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 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 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
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 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 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第一,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 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第二, 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 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 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第三, 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 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 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 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
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 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 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 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 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 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 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 • 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经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 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 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 2.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 界的否定性活动,它内含否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 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 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 3.它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 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
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 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 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 1.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论”。它主张自然界最初来源于不可分割的 原子的机械运动,自然界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 的因果关系。 • 2.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等人的唯物主义 的“经验论”观点,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 诺莎等人的唯物主义的“唯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牛顿的经 典力学。经典力学认为,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 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所有 运动都是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只有速度和位置 的变化而无质量的变化,物体运动的过程和结 果受到数学方程式的逻辑规定,时间和空间是 绝对存在的;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粒子构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道、“五行”(金、木、水、火、土)、元气、 太极等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相 辅相成、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宇宙具有无限 性和永恒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统 一;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天人合一” 的关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 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3.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在认 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 的观点;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都主 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在认识宇宙方面,中国侧 重研究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等问题,希腊侧重研 究宇宙的演化等问题;中国的“元气说”和希 腊的“原子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杰 出代表。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2,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水、无限者、数、气、火、种子、“四元素” (土、水、火、气)、原子、“四因素”(质料 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是自然界的 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 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人来源于动物,生 物是进化的;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 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五)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 1.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的自然观
虽然在总体上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但其中已 经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如赫拉克 利特的“火本原”说和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 说的对立,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 的“理念论”的对立等。 • 2,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总体 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方面科学地、具 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 逻辑体系。这种自然观受到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的冲击,并被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所代替。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 1,它是马克思主义白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古代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 展中认识自然界,蕴涵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 发的辩证法思想。例如,赫拉克利特把唯物主 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主张自然界不是人创造 出来的,是变化和发展着的。他的思想被列宁 称赞“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绝妙的说明” 他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 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 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 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 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是辩证唯物主义白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
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 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 义自然观的传统。
•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 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 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 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 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 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 自然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2.它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 了理论基础。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的“日心 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恩培多克 勒的进化论等分别被近代的哥白尼、道尔顿 和达尔文等人的科学发现所证实,成为近代自 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这正如 恩格斯所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 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 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 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以实践论为基 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 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 1.它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克服
马克思主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观的形成
•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 1,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主张人在自然界面前只有受
动性而没有能动性,但它能够以感觉经验为基础说明自然界, 主张自然界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的本质是肉体感受性,感觉 和经验是外部世界作用于感觉的结果,从而发展了唯物主义 反映论。
• 2,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虽然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 但它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并且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着的,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历史过程, 并遵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则;时间、 空间、运动和物质是统一的,矛盾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动力; 生命来自于自然界,能动的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人是自然 界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