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检测意义
呼吸道病毒抗原七项检测的临床应用
流感病毒感染四季均可发病,在北半球发病高峰期一般是从11月到次年4 月;通过飞沫、密切接触传播
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侵入的病毒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一般 为1~4天
主要疾病
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人类副流感病毒(hPIV)
带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分为4个血清型:Ⅰ型、Ⅱ型 、Ⅲ型和Ⅳ型。
➢明 确 病 原 体 针 对 性 治 疗 : 呼 吸 道 合 胞 病 毒 — — 利 巴 韦 林 ; 流 感 病
毒——奥司他韦(达菲);巨细胞病毒——更昔洛韦。
➢早 诊 断 早 治 疗 : 大 部 分 呼 吸 道 病 毒 越 早 治 疗 效 果 越 好 , 如 奥 司 他 韦 的
最佳使用时间是在出现流感症状48小时内,过了这个时间段疗效甚微。
➢监 控 疾 病 的 大 规 模 传 染 : 呼 吸 道 病 毒 相 对 其 它 病 原 体 更 容 易 在 人 群 中
大规模传播,对于危害性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病毒要进行监控,从
而防止疾病扩散。
不能仅凭白细胞计数、HCRP和血沉判断细 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FV(甲型流感病毒) 和ADV(腺病毒)等感 染患儿均在不合并细菌感染证据时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CRP和血沉 升高。
➢流 感 病 毒 感 染 病 情 严 重 程 度 与 外 周 白 细 胞 计 数 升 高 程 度 呈 正 相 关 。 对 儿 童FV 肺炎患者的研究也显示,部分患儿在无细菌感染时,可出现外周血白 细胞计数水平升高。这提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HCRP、血沉升高,可 能并不是病毒感染肺炎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标志。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 HCRP水平升高患者,在考虑细菌感染的同时,应注意病毒感染的可能。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及临床意义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一、呼吸道九联检主要检测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
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主要针对九项病原体的IgM 检测。
由于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但是IgM的半衰期短(约5天)若血清中特异性IgM类抗体含量增高,表明有近期感染,这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以下是关于九项病原体名称及其潜伏期和产生IgM的时间。
九项病原体IgM抗体产生时间三、临床意义嗜肺军团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
在欧洲和北美军团军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前3,4位,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三位,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5 %也由嗜肺军团菌所致。
对人致病的嗜肺军团菌有16个血清型,80%军团菌肺炎有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引起。
然而军团菌细菌培养检出率低, 只有50%左右, 目前临床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军团菌感染的主要手段。
肺炎支原体是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占儿童肺炎感染病原体的15%左右,由于肺炎支原体传统培养难度大,单纯凭借患儿的临床症状不易确诊是否感染,支原体抗体于感染后7~9d出现,3~4周达高峰,可持续4~6月,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
Q热立克次体可引起Q热等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等。
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仅1个血清型。
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等,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
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最有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小儿肺炎、哮喘及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2024呼吸道7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4呼吸道7项检测的临床意义肺炎衣原体IgM抗体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CP)是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与小儿肺炎、哮喘及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CP感染所致的肺炎占5%-20%,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多数起病缓慢,潜伏期一般为30天左右,临床开始时出现流感样的上呼吸道症状,如咽炎、头痛、发热,一般低于38℃,数天至数周后出现持续性干咳,如不积极治疗可持续数月,痰分泌很少或无痰,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
胸片表现类似非典型性肺炎,常为单侧节段性肺炎,严重者病变较广泛,甚至波及双肺,也可伴胸膜炎或胸腔积液。
肺炎衣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可辅助诊断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等,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
IgM抗体在感染后1~2周出现,3~4周达高峰。
因此,CP-IgM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MP)是引起无症状性、轻度或少数严重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人类病原体,已经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5-20%,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平时多为散发病例,全年均可发病,但发病季节以秋冬初春为高峰,约每隔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
学龄儿童患病较多,学龄前儿童包括婴幼儿也可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可辅助诊断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等,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
IgM 抗体在感染后1-2周出现,3~4周达高峰,由于MP的潜伏期为2~3周,当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MP-IgM水平已经很高,因此,MP-IgM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IgM抗体甲、乙型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流感是一种传播性强、传播速度快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热且有咳嗽、上呼吸道症状(如咽痛、流鼻涕)和全身症状(如头痛、肌痛、萎靡不振)。
呼吸道九联检
呼吸道九联检的局限性
检测时间较长需要等待结果 检测费用较高可能增加患者负担 检测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采集、保存等因素的影响
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呼吸道九联检的最大价值
优势:快速、 准确、全面 地检测呼吸 道疾病
局限性:可 能存在假阳 性和假阴性 结果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呼吸道九联检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可以实现自动 检测、分析、报告等
远程医疗: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呼吸道九联检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检测、诊断 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呼吸道九联检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技术进步:随着 科技的发展呼吸 道九联检的准确 性和灵敏度将不 断提高
应用范围扩大: 未来呼吸道九联 检的应用范围将 不断扩大包括但 不限于医院、社 区、家庭等
呼吸道九联检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呼吸道感染:用于诊断呼吸道 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等
过敏性疾病:用于诊断过敏性 鼻炎、哮喘等疾病
呼吸道肿瘤:用于诊断肺癌、 喉癌等呼吸道肿瘤性疾病
呼吸道慢性疾病:用于诊断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 等疾病
呼吸道九联检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呼吸道九联检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呼吸道九联检可以用于筛查疑似病例确定感染源。 呼吸道九联检还可以用于监测疫情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原体
检测试剂:使 用呼吸道九联 检检测试剂对 样本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根据 检测试剂的反应 结果判断患者是 否感染了呼吸道 九联检中的病原
体
报告结果:将 检测结果报告 给医生以便医 生进行诊断和
治疗
呼吸道九联检的检测结果解读
呼吸道九联检病原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ppt)
抗原检测的劣势
采样对结果影响较大 非典型感染多为干咳,无痰/少痰 阳性率低(标本问题,病毒颗粒小) 抗原在体内存在时间短
抗体检测
采样
检测样本要求
本试剂盒仅适用于检测人血清。其血液采集需由 专业人员无菌静脉穿刺采集。建议使用消毒或无菌技 术,以保持样本的完整性。血清样本采集后如不在8小 时内检测应2~8 ºC冷藏,如7天内不检测,则应冷冻 (-20ºC)保存。不要反复冻融以防止免疫球蛋白滴度 降低,特别是IgM。不要使用高血脂或污染的血清。若 样本中含有微粒要离心使之澄清。
社区获得性肺炎
青霉素问世前: CAP80%以上是由肺炎链球菌所致。 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拯救了千百万肺炎患者的生命,肺炎链球菌虽仍是CAP 最常见的病原体,但比例已明显下降。
非典型的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病毒 、嗜肺军团菌等,明显上升!
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 支原体肺炎 病毒性肺炎 尤其最为常见。
,可持续存在2-3个月
副流感病毒
常常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毒,其致病性仅次于 呼吸道合胞病毒,它是单链的RNA病毒
副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为2-7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 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副流感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第1和第2型副流感病毒感 染常见于幼儿,局部流行发生于托儿所,儿科病房,小学 及其他儿童场所。第3型为地方性流行,传染性强
呼吸道九联检病原体 检测及其临床意义(ppt)
呼吸道九联检病原体 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 原体感染人体的鼻 腔、咽喉、气管和 支气管等呼吸系统
分为上呼吸道感染 和下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指鼻腔、咽或喉 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 种传染病
呼吸道病毒谱检测上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意义
呼吸道病毒谱检测上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用呼吸道病毒谱检测上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1月住院病人537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嗜肺,肺支,肺衣,等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
结果:537例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病原体检测阳性93例,阳性率17.3 %,嗜肺军团菌阳性率最高,多发生于春季,腺病毒感染率其次。
【关键词】IgM抗体上呼吸道感染间接免疫荧光法【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85-02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春季发病率较高,80%-90%以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其他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引起。
以往临床只重视细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而忽视对其它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从而影响临床医生对病人的诊治。
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34例呼吸道感染病人血清标本中的呼吸道合包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这8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
1.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呼吸道病人537例,年龄为3个月到89岁。
静脉血2ml,离心取血清。
1.2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呼吸道病原体谱抗体IgM检测试剂盒,由欧蒙公司生产,可同时检测8种呼吸道病原体。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用Leica公司生产的DM500型荧光显微镜进行荧光检测2. 结果2.1 在543例血清样本中93例阳性标本的分布情况2.2 讨论腺病毒可引起多种临床疾病,世界上6%的呼吸道感染由腺病毒引起,腺病毒可通过气溶胶或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感染后的最初几天中,排泄物中的病毒含量最高。
抗腺病毒特异IgM抗体最早出现在发病后1周左右,可持续2—3个月。
有10%的感染性肺炎由肺炎衣原体所致,约一半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无临床症状,最常见症状为轻微的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为持续干咳,也可出现咽喉疼痛,头痛和发热。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在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49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行鼻咽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原体的临床资料。
结果:3496例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427例,检出率为12.21%。
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准确、快速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有利于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科学依据。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214-01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小儿感染RSV后病情轻重不一,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肺炎,严重可致患儿死亡[1]。
准确检测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我院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349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2256例,女1240例;年龄1个月~11岁,平均(2.9±0.5)岁;其中肺炎867例、支气管肺炎1889例、支气管炎649例、毛细支气管炎68例、哮喘合并肺部感染23例。
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表现,均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2]。
1.2 试剂及仪器试剂采用美国睿信提供的呼吸道病毒抗原筛查试剂盒(直接免疫荧光法)。
仪器为莱卡DM2500荧光显微镜。
1.3 方法1.3.1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由专职护士将植绒拭子从鼻孔插入经鼻腔到达鼻咽部,旋转三次后取出,放入加有磷酸盐缓冲液的转运管内,在刻度处折断,盖好盖子,及时送到实验室。
1.3.2 样本处理将标本在漩涡器上充分混匀至呈浑浊状态为止,打开盖子,将植绒拭子取出,将转运管放入离心机中,3000r/min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呼吸内科检查项目
呼吸内科检查项目呼吸内科检查项目是一项对呼吸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的医学检查项目。
呼吸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负责气体交换和呼吸。
由于各种原因,呼吸系统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疾病的发生。
为了及时发现和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医生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呼吸内科检查项目。
以下是相关检查项目及其目的及意义。
1. 呼吸道病毒检测呼吸道病毒检测是通过收集患者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是否感染了某种呼吸道病毒。
这些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检测呼吸道病毒对于人们及时发现和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2.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通过测量呼吸系统的功能来确定肺部的健康状况。
肺功能检查包括呼气容积/流速曲线、肺泡气体交换、呼吸力量和功率等。
通过肺功能检查,医生可以评估肺部的运作能力、呼吸困难的程度以及哪些治疗方法是最有效的。
3. 放射学检查放射学检查是通过X光、CT、MRI等影像技术来检查呼吸系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病变。
常见的放射学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CT扫描和胸腔镜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检测到肺癌、肺气肿、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4.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指通过采集动脉血样本,分析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和酸碱等物质的浓度。
血气分析可以评估肺部的功能和身体的氧气供应能力。
血气分析可以诊断有关呼吸疾病的酸碱失衡和呼吸衰竭等问题。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检查项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项目。
通过进行呼吸内科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听从医生建议,进行规范的检查,对于呼吸系统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
“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一、呼吸道病毒简介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 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二、呼吸道病毒临床诊断现有的主要方法:1、抗原检测;2、抗体检测;3、病毒分离培养;4、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三、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的优越性1、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都能鉴定出,而抗体检测却要在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后才能进行鉴定.2、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
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
四、为什么要早期全面检测?1、抗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2、抗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五、项目开展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可用于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提高医院对呼吸道病毒的诊疗水平;还可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监控等.六、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检验科正式开展了“呼吸道病毒抗原7项"检测。
该检验组合包含了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7种抗原的检测.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和鉴定诊断。
标本采集和报告时间:鼻咽拭子或下呼吸道分泌物。
欢迎各临床科室踊跃开单,我们将竭诚地为临床服务。
咨询电话:临床微生物室,6825621。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资讯(201403)“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检测的临床意义一、呼吸道病毒简介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各种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见图1。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图1 各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二、呼吸道病毒临床诊断现有的主要方法:1、抗原检测;2、抗体检测;3、病毒分离培养;4、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现将上述检测方法的优劣小结于表1。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表1 四种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检测方法优点缺点病毒分离培养特异性高,金标准培养条件要求高、灵敏度低,标本中病原体量少时,易致假阴性。
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较快速有非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有非特异性反应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抗体检测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对疾病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分子生物学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高操作繁琐,价格昂贵三、呼吸道病原体抗原的优越性1、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都能鉴定出,而抗体检测却要在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后才能进行鉴定。
2、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
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婴幼儿和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详见表2)。
表2 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的比较病原体抗体IgM检测病原体抗原检测检测最佳时间一般在感染一周左右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即可检测出临床意义回顾性诊断,适用于疾病后期的诊断,多用于循证医学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检测灵敏度不能很好地检测变异的病毒将多种抗体进行组合,能更好地应对变异的病毒检测方法一般使用酶联免疫(ELISA)或者间接免疫荧光法,有非特异性荧光一般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几乎没有非特异性反应四、为什么要早期全面检测?1、病毒治疗针对性强2、病毒治疗有时效性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五、项目开展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可用于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提高医院对呼吸道病毒的诊疗水平;还可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监控等。
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
我院病理科分子病理学开展新项目
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
检测项目:A 型(甲型)流感,B 型(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1、2和3型。
检测原理:荧光素(FITC )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
检测方法:直接免疫荧光法,一步染色,减少非特异性反应。
呼吸道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2.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大部分呼吸道病毒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比如:奥司他韦的最佳使用时间是在出现流感症状的48小时内,过了这个时间段后疗效甚微。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病毒不同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原核生物,其对抗生素不敏感,不能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医生确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病人。
4.减少患者看病负担
合理准确的用药能帮助患者更快地痊愈,同时减少开支。
5.监控疾病的大规模传染
呼吸道病毒相对其它病原体更容易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播,因此对于危害性较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呼吸道病毒有必要进行监控,从而防止疾病的扩散和减少损失。
附.标本采集及送检方法
拭子伸入鼻部后向鼻咽部水平伸入,不是向鼻腔伸入。
伸入距离为从耳垂部到鼻尖长度的一半,一般针对两周岁以下儿童,伸入距离约为拭子绒毛头的长度两倍。
拭子伸入后要轻轻捻动拭子转3圈。
取样后在一小时之内洗脱到生理盐水中,12小时内送检。
病理科 赵梓斐。
呼吸道病毒感染检测技术进展与临床意义选题背景
呼吸道病毒感染检测技术进展与临床意义选题背景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人类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绝大部分是由呼吸道病毒所引起的。
建立切实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对于呼吸道病毒的防御和控制至关重要。
以核酸为检测目的的分子诊断法,因其快速、简便,高通量,高灵敏度及高特异性,成为新一代呼吸遒病毒检测的金标准。
简要综述了呼吸道病毒感染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呼吸道病毒是一组能够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的病毒。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正粘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的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冠状病毒科的冠状病毒,披膜病毒科的风疹病毒和腺病毒科的腺病毒等。
近年来新的致病性病毒不断地被发现,如人类偏肺病毒、人博卡病毒、SARS 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
对于呼吸道病毒来讲,同一种病毒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不同的病毒可引起同一种临床症状,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很大的困难,所以这类病毒的检测确诊对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极为重要。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3.3.3预防感染早产儿特别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感染后症状无特异性,并且PICC是侵入性操作,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易发生细菌及真菌感染,应高度重视,重在预防[8]。
预防措施有:①置管前充分的空气消毒和手卫生;②置管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③导管置入24h必须更换敷料,以后每日更换1次,敷料浸湿后需及时更换。
更换敷料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范围15~20cm,共消毒3遍;④连接输液环路或推注药物时均应严格无菌操作;⑤严密观察导管周围皮肤颜色、皮温、体温,置管肢体周径;⑥拔管时严密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贴以敷料保留24h。
本研究41例PICC患儿中,1例经右髂静脉置管患儿于置管9天后因右下肢肿胀拔管,导管末端培养示革兰氏阳性杆菌;1例有临床感染症状拔管,但导管细菌培养阴性;2例因葡聚糖升高,怀疑真菌感染拔管;1例SCRP显著升高不排除细菌感染拔管,以上5例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
3.3.4预防穿刺部位出血预防措施有:①术前行凝血功能检查,排除出血性疾病;②导管送入后局部按压止血,一般需要5~10min,患儿凝血不佳时适当延长;③禁止在置管肢体测量血压;④更换敷料时轻柔、细心;⑤拔管后按压穿刺点不少于5min,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24h,减少穿刺侧肢体活动,以防止出血。
综上所述,PICC操作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安全性好、相关感染率低,可以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是早产儿特别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最佳静脉通路,为长期静脉高营养及抢救治疗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途径。
[参考文献][1]林颖,林琴,江少红,等.极低出生体重儿106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与管理[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2):123-124.[2]SharpeE,PettitJ,EllsburyDL.Anationalsurveyofneonatal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practices[J].AdvNeonatalCare,2013,13(1):55-74.[3]林颖,林琴,黄庆琴.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不同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比较[A].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0:3.[4]沈红五,缪爱梅,茅志娟,等.PICC两种置管途径在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51-353.[5]WrightsonDD.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complicationsinneonateswithupperversuslowerextremityinsertionsites[J].AdvNeonatalCare,2013,13(3):198-204.[6]陈丽萍,崔其亮,林冰清,等.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堵管原因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32-34.[7]楼晓芳,马美芳,施小定,等.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21-22.[8]陈历耋,傅万海,游楚明,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2):80-84.[专业责任编辑:江 逊]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刘静,张玲(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江阴214400)[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征,探究更快缓解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案。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在临床中的意义的开题报告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在临床中的意义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导致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也是成年人和老年人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
RSV感染可以引起轻度到严重的症状,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目前,诊断RSV感染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测手段。
其中,PCR-荧光探针法是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检测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RSV感染的诊断。
本研究旨在探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RSV在临床中的意义,为RSV 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以促进临床实践的规范化。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60例临床病例中的RSV感染情况,并与传统诊断方法进行对比。
同时,将分析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方法包括:(1)收集临床病例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数据,明确诊断RSV感染的标准。
(2)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分别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包括鼻咽拭子、咽后拭子等。
(3)将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和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等指标。
(4)评估PCR-荧光探针法在RSV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3. 预期结果和意义预计通过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可有效地检测到RSV感染,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与传统方法相比,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的准确度更高,能够提高RSV感染的诊断水平,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病情的监测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PCR-荧光探针法检测RSV感染的意义和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实验室参考,加强RS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呼吸道、腺、肺炎支原体、EB、柯萨奇等病毒五项及临床意义
病毒五项及临床意义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EB病毒等。
一、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又称融合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副黏病毒科肺炎属。
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
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其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低烧和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占2岁以下婴幼儿住院中的45%。
RS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最新研究发现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及老人也是RSV的易感人群。
RSV感染的潜伏期为3-7天,感染者及带病毒者初病及病后1-3周内可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IgM抗体在发病一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检测结果阳性主要提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但不排除出现假阳性的可能。
阴性结果可能为处于窗口期或感染时间较长导致IgM抗体逐步消失,不能排除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二、柯萨奇病毒(CVB)柯萨奇病毒为单股正链小RNA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染及流行。
主要引起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可合并感染脑膜脑炎、心肌炎、发烧、Guillain-Ba-rre综合征、肝炎、溶血性贫血等。
CVB IgM抗体自病程第一周起迅速上升,而于3—4周内下降或消失,COX B 感染后其特异性 IgM抗体的出现可作为COX B的急性期或持续性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检测结果阳性主要提示柯萨奇病毒感染,但不排除出现假阳性的可能。
阴性结果可能为处于窗口期或感染时间较长导致IgM抗体逐步消失,不能排除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三、腺病毒(ADV)腺病毒为无包膜的二十面体的DNA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染及流行。
腺病毒(ADV)是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较大年龄组儿童或青年人感染腺病毒仅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在婴幼儿中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腺病毒性肺炎。
呼吸道病毒抗原7项
呼吸道病毒抗原7项检测一、检测明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和B、副流感病毒1、2,3型及腺病毒的抗原检测。
二、临床意义急性呼吸道感染历来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其中病毒感染占相当大的比重。
儿童因其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健全,易发生呼吸道的感染且病情较成人更为严重,存在相当数量的病死病例。
在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疗工作中,普遍经验性的应用抗生素治疗,这不仅增加不必要的药费开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同时,也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及3型和腺病毒。
快速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对于指导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及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有重要意义。
呼吸合胞病毒(RSV)RSV(副粘病毒科)是单链的负链RNA包膜病毒。
婴儿感染RSV会导致支气管炎,成年人感染会导致普通感冒。
RSV通常是季节性的,易于在冬天和早春感染并引起多达5个月的流行期。
RSV是导致婴儿和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会发生再次感染。
流感病毒A和B流感病毒(正粘病毒科)包含由八个分节的核糖核蛋白节段组成的一个单链RNA基因组。
这种基因组分节在病毒中是很少见的,而且如果两种不同的病毒感染同一个细胞,可能会通过基因节段相互改变发展成新的病毒株。
主要有三种流感病毒,分别是流感病毒A,B,C。
三种流感病毒都可以感染人。
由于1918年流感病毒A引起的全世界大规模的流行病的爆发,导致2,500-3,500万人死亡。
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大约每年有1亿两千万人被流感病毒感染,而且据估计,每年在美国因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导致75,500人死亡。
副流感病毒1,2,3副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是单链的负链RNA包膜病毒,会引起5岁以下儿童喉炎和病毒性肺炎,成年人感染会引起上呼吸道疾病。
副流感病毒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疾病的第二大主因(第一是RSV)。
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IgA抗体的形成比血清IgG更具有保护性,而IgA抗体不能通过胎盘,所以婴儿不能从母体中得到抗体,因此可能会在出生后第一或第二年被感染。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将临床样本接种在特定细胞或鸡胚中进行培养,观察病变效应,通过特异性抗 体等方法鉴定病毒。但该方法耗时、灵敏度低,且部分病毒难以培养。
免疫学方法
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等,基于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病原体 。虽具有较高特异性,但可能存在交叉反应,且需要已知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原体明确
通过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快 速明确地确定急性呼吸道感染的 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为临 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早期治疗
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早期选择合适 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肺炎病原体的鉴定
病原体检出率高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对于肺炎病原体的 鉴定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助于明确 肺炎的病原体类型,为临床医生提供 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问题。
交叉反应
某些检测方法可能存在与其他病 原体的交叉反应,导致特异性降 低,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检测方
法以减少交叉反应的发生。
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
多重检测技术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有望开发出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 的覆盖率和效率。
便携式检测设备的研发
为了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求,便携式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设备的研发将成为重要方向,这 将有助于实现即时检测和快速诊断。
辅助诊断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疑似肺炎病例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 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呼吸道病毒流行病学的监测
病毒株鉴定
疫情预警
通过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实时监 测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鉴定病毒 株的类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异等特点。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对于呼吸道病毒的 流行趋势和疫情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卫生部门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保障公众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见的病原学检测方法
方法学
特点
病毒分离培养技术
特异性强、时间长、成本、技术要求高、敏感性不强
电镜检测 免疫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结果直观、准确,设备昂贵、专业性强、人员要求高、病毒滴度要求高不符合常规 临床检测
敏度高;特异性强;应用面广易于普及,试验结果显而易见;试验条个体要求低,缺点:操作 步骤繁锁、自动化水平不高、下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 呼吸道异物、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及肺部肿瘤等。
✓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表现为咽炎、扁桃体炎、甚至可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等。 ✓ 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约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在住院患儿中,上、下呼吸道感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属正粘病毒科,其基因组都是由8节段的负链单股RNA组成。其结构 主要由核心、基质蛋白(M蛋白)、包膜三部分组成。位于基质蛋白之外的双层脂质,来 源于宿主细胞膜,其包含有两种重要的糖蛋白,具有重要的抗原性:即血凝素(HA)和神 经氨酸酶(NA)。
• 甲型流感病毒或乙型流感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感染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打 喷嚏、流涕、鼻塞、咽喉不适等呼吸道局部症状和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 状,部分病人伴有呼吸局促、支气管炎或肺炎发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腺病毒
•2020/6/9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 • 在电镜下所见与副流感病毒类似,病毒颗粒大小约为150nm。 •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幼儿和易感成人严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该病经空气飞沫
和密切接触传播。 • 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发病率高,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低下的人群中容易爆发流行。 • 潜伏期3~7日 • 。婴幼儿症状较重,可有高热、鼻炎、咽炎及喉炎,以后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少数
荧光免疫与胶体金操作情况对比表
对比项目 读数模式
.
数据处理
信息化(网络化)
胶体金法 肉眼读数,难免个体化差异
免疫荧光法
仪器读数,信号检测标准化,信号处理采用峰高对比值,检 测时间窗口期显著延长,假阳性率低
手动填写报告,录入登记结果,原始数 可自动保存数据,打印报告单,可调阅原始检测数据 据不能留存
灵敏度、准确性高,时间长设备和操作人员专业要求高、成本昂贵
免疫学方法,因检测准确、速度快、应用面广得到临床门诊青睐!
•12
双抗体夹心法:
腹泻病毒检测新项目的临床应用
双抗体夹心法: 当样本加入测试卡后,病毒抗原与荧光标记 抗体形成反应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反应复合物沿硝酸纤 维膜向前移动,分别被硝酸纤维膜检测区上预先包被的病毒 单克隆抗体捕获,在检测区上形成反应带,使用荧光免疫分 析仪检测出反应带上的荧光值,当荧光值等于或高于检出限 时,显示为阳性。
不能与LIS、HIS连接,不能实现网络化 可与LIS、HIS连接,实现检测信息的网络化
自动化
对项目平台扩展潜力 仪器成本 仪器故障影响 操作
全部人工手动操作
/ 无仪器成本,科室负担小 无此影响 手动操作相对麻烦
可配置自动加样设备,实现加样后全自动检测,节省人力, 提高科室效率 可扩展至多个检测项目,摊薄仪器购置成本负担
染站60%以上,绝大部分为肺炎,且仍是全国5岁以下儿童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小儿呼吸道疾病
✓ 由于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后同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 ✓ 不同的病原体亦可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临床诊断及治疗,因此,一种便捷、
灵敏、准确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90%由病毒引起。
•2020/6/9
腺病毒
• 腺病毒颗粒直径60~90nm,没有囊膜,20面体立体对称,衣壳由252个壳微粒组成。 • 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痛
等。主要为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手—鼻)传播等。 • 潜伏期一般在5~6天。 • 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冬末、春初。 • 在婴幼儿、家庭、医院及新兵等群体中常可引起流行。
病儿可并发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 • 成人和年长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四病毒诊断临床意义
1. 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疗效观察和预后提供依据 2. 符合循证医学原则,提升医疗诊治科学性。症状学诊治转变为病因学诊治 3. 客观上降低抗生素滥用、缩短不必要的病程 4. 减少不必要的病患痛苦、降低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5. 不同的病因,不同的自然病史,不同的临床相,不同的预后转归判断
为什么要早期联合检测?
1. 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2. 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3. 可用于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 4. 提高医院对于呼吸道病毒的诊疗水平 5. 还可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监控
荧光免疫特点
1. 四种. 病毒同时检测
2. 快速检测,随到随检,反应时间15分钟,读数时间10秒机器检测; 3. 机器检测,结果准确,避免人为读数误差; 4. 检测峰高对比值,有效避免假阳性,有效检测时间窗显著长; 5. 易于实现全自动化操作,简化客户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6. 易于实现信息化,可与LIS、HIS连接; 7. 信息自动存储,便于数据检索和分析; 8. 技术平台可扩展到更多的检测项目。
需负担仪器采购成本 影响结果检测,甚至无法出报告 简便
•2020/6/9
呼吸道病毒试剂盒操作流程 1、取样:(此步骤大多由临床医生完成。) 用特制的鼻咽拭子从病人的鼻咽部取样或者使用鼻腔灌洗液,将鼻咽拭子放入储 存管中(含有缓冲液)。使用鼻咽拭子取样 时,拭子进入鼻部后,应水平向鼻腔 伸入。伸入的深度约为耳垂到鼻尖的二分之一处,取样前可事先大致测量一下。 二岁一下的儿童,伸入深度约为拭子绒毛长度的二倍。 拭子伸入至指定深度后, 缓缓贴壁旋转 2-3 周,约停留 10 秒钟,取出拭子。取样后一小时内向取样管中 加入生理盐水,样本最好在24 小时内进行操作。 2、样本准备步骤:(此步骤除离心以外,建议都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①将样本充分震荡混匀约10-15 秒。 ②在3000rpm 转速下离心10 分钟。 ③弃上清。 ④在沉淀中加5 mL PBS 缓冲液(请使用普通PBS,不要使用试剂盒内配套的浓缩 洗液),充分震荡混匀约10-15 秒。 ⑤在3000rpm 转速下离心10 分钟。 ⑥吸走上清和黏液层,小心不要吸到沉淀。 ⑦重复步骤4 到6,直至黏液层被完全去除。 注意:一定要将黏液去除干净,否则会造成非特异荧光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以看 不见粘液为准。一般重复两到三次即可,若 肉眼不可粘液,洗一次即可。 ⑧在沉淀中加0.5 到1 mL 的PBS 缓冲液。视沉淀的量而定,若无可见沉淀则加 入0.2mL. ⑨用移液器反复吹吸来重悬细胞沉淀,形成一个略混浊的悬液。这个悬浊液可用 于直接样本测试。 3、直接样本测试步骤: 在操作前请将试剂盒内40×的高浓缩洗液稀释40 倍后使用。 ①在8 孔板上的每孔内滴加细胞悬浊液。(若在之前步骤清洗沉淀中可 明显见大块沉淀,则滴加细胞悬浊液即可。 ②样本完全风干。风干时若操作实验室温度较低,建议置于烘箱,可以使 风干更短时间内完成。 ③用预冷的100%丙酮固定细胞约10 分钟。注意:丙酮是易挥 发、可燃性物质,使用时请远离明火。丙酮可重复使用,可用 ④从丙酮中取出载玻片并风干。 ⑤在固定并风干的细胞上滴加对应的七种DFA 染色试剂,使其完全覆盖细胞。 ⑥在呼吸道病毒抗原对照板的每孔内也要滴加七种DFA 染色试剂。抗原对照板包 含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未感染的细胞,只能一次性使用。 ⑦在阴性对照孔内滴加正常鼠丙种球蛋白试剂,使其完全覆盖细胞。(此步骤仅 限筛查试剂)备注:以上步骤①~⑦建议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完成。 ⑧将载玻片放于 恒温箱内孵育 15 分钟,为保持其湿润最好放置 于带盖的盒子内。(可置于培养皿内,或用盖子将玻片盖住均可) ⑨用事先稀释好 1 倍的洗液(试剂盒内 40×洗液稀释)漂洗染色细胞。为了更 有效地洗涤,请将玻片在洗液中反复浸蘸 4 次左右。(洗液颜色变深即可更换, 一般洗10 块板左右) ⑩使用新的1 倍洗液再洗一次。请用少量的洗液冲洗玻片,用去离子水再洗一遍。 4、观察实验结果与判断 滴加1 到2 滴固定液,以盖盖玻片时不产生气泡为益。并加盖盖玻片(20X50 mm),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在200 倍放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试剂盒中染色液包含 FITC 荧光物标记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的样本会结合特 异性抗体,结果观察需要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荧光需要蓝光激发,荧光激发 波长约480nm 左 右。FITC 在蓝光激发下发绿色荧光,反射光波长为520nm 左右。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