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和东欧的传

合集下载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是()A.《共产主义原理》的发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资本论》的发表D.《反杜林论》的发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近代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自发发展4. 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从哲学上看,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A.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创新精神B.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关键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背离客观规律D.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问题就能解决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本质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本质的不同回答6.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A.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B.实践和社会C.时间和空间D.液体、固体、气体等离子体7.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9.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A.社会实践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权威人物的观点10.认识的最终目的是()A.指导实践、改造世界B.达到理性认识C.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抓住主要矛盾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19章【圣才出品】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19章【圣才出品】

第17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传播与发展17.1 考点归纳一、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革命及其以后革命形势的哲学分析1.对1848年革命的哲学分析1848年欧洲革命后形成新的历史特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和发展自己的哲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1)革命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1848年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而,他们亲身投入了革命,始终同革命运动保持密切的联系,亲自印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观。

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地位重大。

(2)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①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考察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应当到社会经济状况中去寻找原因。

②分析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时,他们深刻地运用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阐明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和各国革命的具体特点。

(3)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是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作出的。

主要贡献有三条:①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②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③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该理论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很高的理论性。

它是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运用新历史观和实现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变革的结果,是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和新发展。

(4)对历史人物的科学分析法国的历史以波拿巴为轴心展开,马克思、恩格斯由此对历史演变和历史人物的作用做出正确的评价,对波拿巴的出现及作为,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从阶级关系、历史传统和个人品质方面进行分析。

①这种现象是法国当时的阶级斗争的条件和局势造成的。

②这种现象是同一定的历史传统密切相关的。

③这种现象是同波拿巴的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在法国历史上,波拿巴其人是一个平庸无能的角色,但由于他充满矛盾的使命又发挥着特殊的历史作用。

(5)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新发展①充分估计革命的作用。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 社会历史运动规律与人民群众的作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 社会历史运动规律与人民群众的作

第12章社会历史运动规律与人民群众的作用12.1 考点归纳一、历史与人的活动社会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

人的活动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历史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人类活动的展开过程。

1.现实的人是历史的前提社会由人组成,考察社会历史不能离开人及其活动。

历史的前提是现实中的个人。

(1)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是指依据一定的物质条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人。

现实的人从现实的生产以及与之相应的现实社会关系获得具体规定,主要有: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现实的人生存和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是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②由新的需要引起的再生产现实的人在其生命活动中不断地更新和扩大自身的物质生活。

③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是指人类的繁衍。

如果没有人类自身的生产,现实的人的存在会中断,人类社会的历史会终止。

(2)现实的活动现实的活动表现出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现实的人的自然规定和社会规定。

意识也是现实的人的规定。

(3)现实的人是历史的前提现实的人既是历史的前提,也是历史的结果。

现实的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这种前提与结果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转化,表现为历史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

2.人的活动的目的与利益人的活动的目的有着物质动因,物质动因是追求一定的物质利益。

物质利益是推动人们从事各种历史活动的客观根源,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

(1)人们的物质利益与其物质需要有着密切联系人类的生产活动,源于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只有在这一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产生和发展出其他需要以及为满足这些需要而形成的种种活动。

(2)利益是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反映需要满足的程度高低,取决于利益获取的大小,物质利益特别体现在社会关系中。

(3)利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对利益进行多种区分,其中,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的物质利益对历史运动具有最根本、最直接的影响。

全国2017年0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含解析】

全国2017年0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含解析】

2017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答案】A【解析】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A.时间具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C.时间具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答案】A【解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也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

比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等。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

5.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C【解析】唯心主义: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所以唯心主义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圣才出品】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圣才出品】

第9章价值的本质和特征9.1 考点归纳一、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则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这就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问题。

价值是为人的,是人们应当把握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同时,价值又是引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

1.价值的本质(1)价值的含义作为哲学范畴,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

价值的大小,就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大小。

(2)关于价值本质问题的两种对立的观点在价值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

①客观主义价值论只是从客体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来规定价值,认为价值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某种东西,与人无关,与主体无关。

②主观主义价值论则认为价值就是人的兴趣、欲望、情感的表达,与事物无关,与客体无关。

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

价值不是实体,不能仅仅归结为客体自身的属性,也不能仅仅归结为主体的兴趣、欲望和情感。

(3)价值的本质价值是一种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种特殊关系,即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主体与客体都是价值关系的承担者。

①主体:主体及其需要是价值关系形成的根据。

价值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只有人才是价值主体,是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者和享有者。

②客体:客体及其属性是价值关系形成的又一根据。

价值总是一定的客体对主体的价值。

由于客体具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具有对人的积极意义,成为对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有益的东西。

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也离不开客体的特性。

价值作为主体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实践关系中发生和发展的,既有其主体性特征又有其客观前提。

2.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其主要表现为:(1)主体及其需要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①人是实践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现实的主体。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16章【圣才出品】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16章【圣才出品】

第13章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13.1 考点归纳一、阶级和阶级斗争1.阶级的起源和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1)阶级的起源(简言之:物质利益的对立)阶级是一种历史的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是永远存在的,而只是在社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又生产不足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上存在的现象。

①根本原因: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

②直接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

③必要条件:剩余产品的产生——物质基础;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

(2)阶级的实质阶级在实质上是个经济范畴,它是特定生产关系和物质利益的主体和承担者,是在特定经济结构中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群共同体,是经济上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掠夺。

简言之,就是物质利益的对立。

(3)关于阶级的科学定义①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②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经济实体,具有多方面特征。

③其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

④经济上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是阶级划分的基本标志。

(4)阶级结构除原始社会外,到目前为止,社会的经济结构总是体现为阶级结构。

特定的经济结构产生特定的阶级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反映。

2.阶级斗争的根源和历史作用(1)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并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

(2)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为:①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从历史上看,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统治阶级,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使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落后阶级的社会革命,才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017考研政治:近10年真题考点总结之马原(2)

2017考研政治:近10年真题考点总结之马原(2)

2017考研政治:近10年真题考点总结之马原(2)
【哲学】
精要框架: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考点6: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考点7: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
考点8: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
总结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大唯物主义、两大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唯物论 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唯物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六对范畴三大规律认识论 认识的来源、本质、过程、影响因素规律、结果、检验标准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更替社会发展动力历史创造者
总结2: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第5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5.1 考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揭示并阐释了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并认为辩证法就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一、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规律,认为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规律既是联系的范畴,又是发展的范畴。

1.规律的内涵(1)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①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本质的联系,都构成规律。

②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a.规律不是事物的现象,而是属于事物本质层次的东西;b.规律不是通过感官直接把握的,规律性的认识属于理性思维层次的认识。

③在规律中,表现出来的始终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a.作为本质的关系,规律包括继起的本质关系,也包括并列的本质关系。

前者体现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之间的本质关系,后者体现在事物相对静止的诸规定性中,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之间的本质关系。

b.作为本质的关系,规律既包括历时性关系,也包括共时性关系。

任何共时性的并存关系都不是凝固不变的,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不断把共时性的关系引向变化,即引向历时性的关系。

(2)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①规律和必然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代表着事物发展过程中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a.规律的必然性是指规律的存在、规律的作用及其后果的不可避免性。

一些事物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另一些事物的出现;事物发展的这一阶段不可避免地要把事物引导到另一阶段。

b.作为必然联系,规律是一种因果联系。

但是,规律的必然联系并非等同于因果联系。

只有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具有因果制约性,而且这种因果联系构成本质的联系时,才具有规律的意义。

②在现实中,规律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规律只有一种表现,也不意味着规律只能以一种方式实现出来。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 考点归纳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及其特征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①具体科学都是以自然或社会领域中的某一方面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限于特定的领域,而哲学以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由于哲学是世界观,所以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的提问方式和问题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②具体科学也具有理论性,但具体科学不研究作为研究主体的自我与对象的关系,只研究对象自身的规律。

而哲学是以人与世界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对世界的总体性把握。

③具体科学表现为关于某一领域的某种具体知识,哲学则是对包括社会和人在内的世界的宏观把握,表现为一种哲学智慧。

(2)哲学智慧不同于实证知识哲学智慧与实证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虽然要以具体科学的知识为依据,但它又不是这些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各种知识中蕴涵的普遍规律和意义的揭示,这就是从科学知识到哲学智慧的升华。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又极为密切哲学不能脱离科学。

哲学需要通过对科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来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离开科学的所谓哲学智慧只能是“假(假话)、大(大话)、空(空话)”。

3.世界观与人生观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既包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理解,又包括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总体理解,还包括对人本身以及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017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2017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2017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1】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4】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一般方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11】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2】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适应时代的需要)。

【13】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实践性)。

【1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1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7】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8】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19】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0】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21】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22】“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全国2017年0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含解析】

全国2017年0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含解析】

2017 年 4 月马克思主义基根源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拥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系统,此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 D【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中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见解和看法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见解和看法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见解和看法D.人们对外面世界的根本见解和看法【答案】 A【分析】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含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见解和根本看法。

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A.时间拥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拥有连续性C.时间拥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拥有次序性【答案】 A【分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连续性温次序性。

所谓连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次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一样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次序关系。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老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也不是倒退,拥有不行逆性。

比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岁月好似河中水,只好流去不流回” 等。

4. 联系的看法和发展的看法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质量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中心【答案】 B【分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是联系的看法和发展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质量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脚踏实地;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中心是矛盾。

5. 在乎识问题上,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略意识的主观特点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点C.夸粗心识的能动作用D.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 C【分析】唯物主义: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因此唯物主义是夸张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的联系问题B. 人与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不少农民习惯“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俏,今年就种什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5.对于同一棵树,植物学家是从它的生长习性来认识它,木材商是从它的实用价值来看它,画家是从它奇特美观的外形来欣赏它。

人们对同一棵树的不同认识表明()A.人的认识总是具有主观随意性的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会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6.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 朴素唯物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唯意志论观点7.“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运动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10.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2017年考研政治1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7年考研政治1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 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 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 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12章【圣才出品】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价值的本质和特征9.1 考点归纳一、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则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这就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问题。

价值是为人的,是人们应当把握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同时,价值又是引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

1.价值的本质(1)价值的含义作为哲学范畴,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

价值的大小,就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大小。

(2)关于价值本质问题的两种对立的观点在价值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

①客观主义价值论只是从客体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来规定价值,认为价值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某种东西,与人无关,与主体无关。

②主观主义价值论则认为价值就是人的兴趣、欲望、情感的表达,与事物无关,与客体无关。

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

价值不是实体,不能仅仅归结为客体自身的属性,也不能仅仅归结为主体的兴趣、欲望和情感。

(3)价值的本质价值是一种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种特殊关系,即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主体与客体都是价值关系的承担者。

①主体:主体及其需要是价值关系形成的根据。

价值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只有人才是价值主体,是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者和享有者。

②客体:客体及其属性是价值关系形成的又一根据。

价值总是一定的客体对主体的价值。

由于客体具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具有对人的积极意义,成为对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有益的东西。

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也离不开客体的特性。

价值作为主体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实践关系中发生和发展的,既有其主体性特征又有其客观前提。

2.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其主要表现为:(1)主体及其需要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①人是实践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现实的主体。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才聪学习网覆盖了全国500多所院校考研专业课、1100多种经典教材、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类型包括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

内容简介本书是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精选了部分典型习题,所选习题基本涵盖了重要知识点,针对性强,答案详尽,并注意对相关内容的扩充。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

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试看部分内容第1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物质生产8.1 复习笔记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9.1 复习笔记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10.1 复习笔记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11.1 复习笔记1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科学及其社会功能12.1 复习笔记1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认识的本质和特征13.1 复习笔记1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认识的辩证过程14.1 复习笔记1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思维方法15.1 复习笔记1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真理和价值16.1 复习笔记1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17.1 复习笔记1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18.1 复习笔记1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及其特征任何一种哲学体系均是以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把握世界,在此意义上,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称之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表1-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世界观与人生观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其包括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本身以及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和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

世界观的形态决定人生观的形态。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标、道路和方向,直接决定着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表1-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3.哲学在文化中的地位表1-3哲学在文化中的地位考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研究包含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领域;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的问题。

其中,哲学基本问题是贯穿各个领域和方面,决定整个哲学体系性质,并对解决具体哲学问题具有支配作用的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表1-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2.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1)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哲学家,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2)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组成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3)这一划分标准的确立,使哲学发展的规律能够透过别林立、各种体系相互交替的现象被把握到。

(4)作为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回答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是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用语没有别的意思。

(5)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两大曲解:①说唯物主义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圣才出品】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圣才出品】

第7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7.1 考点归纳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认识的基本属性人对世界的观念把握活动或认识活动,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认识结构的现实展开,是认识主体通过认识工具对认识客体的能动反映活动。

认识系统结构诸要素在认识活动中的这种结合方式及其起作用的特点,决定了认识的基本属性。

(1)认识具有客观性认识的客观性,是指认识的来自客体方面的属性或客体性,人的认识总是指向一定的客体并在观念中这样那样地再现客体。

认识具有客观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认识要受到来自客体方面的制约。

②认识不仅要受到客体的制约,而且认识本身就是对客体的观念重建或再现,认识结果总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客体的属性、状态、关系、本质和规律。

(2)认识具有主体性认识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自觉地将其自身因素即主体因素投入认识过程,融合或凝结于认识结果而使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的主体属性。

认识的主体性相对地区分为两种情况:①主体因素通过物质认识工具投入认识过程,融合于认识结果而对认识发生影响;②主体因素通过精神认识工具即思维框架投入认识过程,融合于认识结果而使认识呈现出个体差异。

认识的主体性不等于主观的任意性,而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认识的能动性。

认识活动的能动性,就是遵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原则,人的诸主体因素的最积极调动和各因素功能的最充分发挥。

(3)认识是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统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活动的过程又必然打上主体因素的印记,认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性,表明认识是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统一。

2.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1)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认为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作用。

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

①实践使认识的发生具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a.实践使认识的发生具有必要性人的实践是以自觉目的性为特征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它要求人们形成关于对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方案。

考研《马克思主 义哲学》考研真题与考点归纳

考研《马克思主 义哲学》考研真题与考点归纳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与考点归纳考研的小伙伴们,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有点头疼呀?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门课的考研真题和考点归纳。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我在图书馆看到一个同学,面前摊开着厚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头发被抓得乱糟糟的,嘴里还念念有词。

我凑过去一看,发现他正在纠结一个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真题。

看着他那苦恼的样子,我就知道,这门课不好好梳理清楚,真能把人折磨疯。

咱们先来看看历年真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重点。

比如说,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可是个热门考点。

经常会让你分析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以及真理的特性等等。

曾经有一道真题是这样的:“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理解。

”这就要求咱们不仅要把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还得能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再比如说,“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也是重中之重。

像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概念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

有一年的真题就问:“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我国当前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如果对这些概念模糊不清,那可就抓瞎啦。

还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等。

曾经有这么一道题:“请举例说明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例子,才能在考试时应对自如。

说到这,咱们再来讲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进”。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到后来的发展和创新,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虽然相对较散,但也经常会在真题中出现。

比如说:“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

”对于真题的解答,咱们要有清晰的思路。

首先,要认真审题,搞清楚题目到底在问什么。

然后,迅速在脑海中搜索相关的知识点,把它们有条理地组织起来。

别忘了结合具体的例子,让你的答案更加丰满和有说服力。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其中的逻辑和内涵。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8章)【圣才出品】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8章)【圣才出品】

第1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1复习笔记一、哲学及其社会功能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内容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来的。

(2)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3.哲学的特点(1)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对象上的区别实质上就是一般与个别(特殊)、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的区别。

(2)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哲学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实质上就是对人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所创获的成果的总结、概括。

这种总结、概括就是哲学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必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4.哲学的功能哲学既是一种关于各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的知识体系。

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乃至在整个人类精神世界中,哲学都处于核心的地位,起着统摄一切的灵魂的作用。

哲学能够把精神世界中的各种因素有序地组织起来,并推动它们按照一定的程序、方式和方法协调地发挥作用,在民族、社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起着长期的、稳定的作用。

具体来说,哲学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哲学作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提供了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映世界的本质,论证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揭示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的关系,从而为人们处理和驾驭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规定了一般的思维和理论前提,这种前提总是渗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理想世界的活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和东欧的传播与发展
18.1 考点归纳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1883~1903)
1.19世纪末俄国经济政治状况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世纪末俄国经济政治状况
19世纪末的俄国具有一般帝国主义的特点,但经济政治上落后,还保存着农奴制残余,特别是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仍原封不动地保留着。

俄国封建专制制度已不是纯粹封建性的,它实际上代表俄国垄断资本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力图用它来解决革命问题的是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劳动解放社。

1883年,普列汉诺夫成立劳动解放社(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

19世纪90年代,俄国各地出现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组织。

在1903年的俄国出现了代表两种不同路线的派别——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

2.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1)人物简介
普列汉诺夫(1856~1918)是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和理论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创始人和领袖,第二国际领导人之一。

1883年创立劳动解放社,树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2)主要著作
普列汉诺夫的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1883年)、《我们的意见分歧》(1885
年)、《唯物主义史论丛》(1893年)、《论一元历史观的发展》(1895年)、《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1898年)。

(3)哲学思想
①肯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独立地位。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

③深入阐发唯物辩证法。

④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不可知论。

⑤辩证地论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⑥创造性地提出社会结构的“五项因素公式”。

⑦科学地论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人物评价
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俄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伟大先驱,影响深远。

但是他知识来源于历史和书本,缺乏实际调查或现实材料,导致研究缺乏时代性,从而在哲学研究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现实问题研究不够。

3.列宁在理论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人物简介
列宁(1870~1924),从少年开始倾向革命,在求学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运用马克思主义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介绍、捍卫、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2)哲学思想
①捍卫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反对民粹主义的唯心史观。

②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无产阶级阶级性,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主义。

③阐明革命理论的重要作用,批判经济主义对自发性的崇拜。

二、第一次俄国革命前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1903~1914)
1.第一次俄国革命和认识论问题
(1)第一次俄国革命
1905年,俄国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因准备不足,带有一定的自发性,革命力量不强等原因,被沙皇政府发动的“六三政变”挫败,革命转入低潮。

革命的失败引发了革命队伍中的思想混乱,出现马赫主义。

(2)认识论问题成为争论热点的原因
①西欧哲学的研究重点从休谟、康德逐渐向认识论转移。

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在当时没有解决,第二国际企图以新康德主义来填补。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为西欧的唯心主义思潮提供“依据”。

④采取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是决定革命成败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决定革命失败后能否正确退却和再度高涨的重要问题之一。

2.普列汉诺夫对马赫主义的批判
(1)波格丹诺夫为代表对马赫主义的批判
普列汉诺夫写《战斗唯物主义——答波格丹诺夫先生》予以回击。

普列汉诺夫对波格丹诺夫的批判对澄清当时党内的混乱思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①说明波格丹诺哲学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观点是对立的;
②批驳了波格丹诺夫对普列汉诺夫的批判;
③揭露了波格丹诺夫的理论来源是马赫的哲学,并分析了马赫的感觉复合论的实质;
④分析和批判了波格丹诺夫的许多哲学观点,揭穿了经验一元论是马赫主义翻版的事实。

(2)对“造神说”的批判
针对“造神说”,普列汉诺夫进行了批判。

他指出卢那察尔斯基的宗教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造神说”其实是费尔巴哈的“无神的宗教”。

同时,他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宗教现象进行正面的论述。

(3)评价
普列汉诺夫在理论上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大力宣传和捍卫辩证唯物主义,批判马赫主义和造神派,对打退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澄清党内的思想混乱作出了贡献。

3.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创造性地宣传和发展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提出哲学党性原则的学说。

(2)提出实践观点和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一步系统化。

(3)剖析“物理学危机”,阐明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之间的联系。

(4)在反对召回主义和取消主义的斗争中进一步论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意义。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发展(1914~1917)
1.大战的爆发与第二国际的破产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由于经济上、政治上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逐渐形成了两个势不两立的帝国主义集团——协约国集团
(英、法、俄)和同盟国集团(德、奥、意)。

1914年7月,两大集团爆发了战争。

(2)第二国际的破产
战争爆发后,各国党都自食其言,转而支持本国政府,造成第二国际破产。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发展
(1)提出建立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原则和体系雏形
①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发挥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提出建立唯物辩证法体系雏形的设想。

②建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原则的思想集中在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论断。

③提出辩证法的核心或实质是矛盾,并把它看成建构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根本原则之一。

④提出若干对建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整体设想。

⑤论述一系列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2)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出的认识论体系
①《哲学笔记》是《唯批》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发展了《唯批》的认识辩证法思想,在《哲学笔记》中进一步发挥了实践观点。

②进一步论证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③《哲学笔记》充分论述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提出了分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的理论
①认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②认为阶级利益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

(4)从哲学上有力地批判了形而上学和诡辩论
列宁揭示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诡辩论的根本对立是对待对立统一规律的态度。

3.列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研究帝国主义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推上一个新的阶段。

(1)提出帝国主义理论
论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

①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②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③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列宁发现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因而认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

这是在新时代对传统观点的创造性突破,而后成为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

(3)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理论
列宁系统论述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国家制度的变化和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等一系列问题。

①国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不与人类社会相始终。

②社会主义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不是一般意义的国家。

建立国家原因是借助暴力统治推翻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4)评价
列宁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理论更具体、更系统地勾勒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社会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