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赏析(1)
近5年(2018-2022)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诗歌鉴赏题目汇编(含答案)
![近5年(2018-2022)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诗歌鉴赏题目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1e1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2.png)
近5年(2018-2022)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诗歌鉴赏题目汇编(含答案)2018-2022山东潍坊5年中考诗歌鉴赏题目汇编(后附答案)(1)2022年山东潍坊中考诗歌鉴赏题目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6分)去蜀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满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注]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回顾了在蜀地长达数载的生活,暗含不舍之情。
“客”是客居旅居的意思。
B.颔联用设问表达在兵荒马乱之时举家迁居的无奈与悲凉。
“如何”意为“为何”。
C.颈联上句的“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相同。
D.颈联下句用“白鸥"这一意象表达离开蜀地后人似白鸥、转徙江湖的悲苦之情。
2.有人认为,《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不同,请你予以反驳。
(4分)(2)2021年山东潍坊中考诗歌鉴赏题目(6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营造了时空交错的意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B. 《秋思》开头的“见”字平淡却富有意蕴。
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C. 《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表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 《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则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
2.两首诗最后两句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2011-2022年菏泽中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汇总
![2011-2022年菏泽中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b00f8c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8.png)
答案:
• 9.(1)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 (2)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
情趣。
• (2)诗人写牡丹为什么要联系洛川神女?
答案:
• 6.(1)牡丹盛开之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牡丹盛开之时的娇媚姿 态胜过灿烂的朝霞。
• (2)将牡丹与传说中的洛川神女类比,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 千娇百媚,胜过灿烂的朝霞。诗人以洛神喻牡丹,运用了衬托的 艺术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7.(2015·山东菏泽·中考真题)
•
秋霁
•
崔道融
•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 (1)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
• (2)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答案:
• 7.(1)霁:雨后或雪后天放晴。诗中从“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 江上如钩月”来表现“霁”字的。
• (2)写出鱼儿见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的情景。构思新奇幽默, 别出心裁。给诗平添了许多情趣。
• (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答案:
• 3.(1)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 • (2)“惊”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
光时的凝神状态,同时也使诗人感到在此异乡滞留的时间已久。
4.(2019·山东菏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
面小题。
•
柳桥晚跳
•
陆游
5.(2018·山东菏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
面小题。
•
登城
•
刘敞
•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49e3d27561252d380eb6ec0.png)
古诗词鉴赏滨州(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0~11题。
(4分)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0.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分)【答案】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解析】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
鉴赏诗歌,描绘画面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
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思念家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每句都是独立的,好似并不相关,但逻辑紧密,情理之中已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乡思图,令人回味无穷,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德州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後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裳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考点】EL:思乡怀人诗.【分析】题目点明了事件和地点,诗歌的前六句写景,有声,有色,有味,写出了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最后两句,诗意一转,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言简而情深.【解答】(1)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前提下分析作答.中间四句诗的意思是: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其中有三处对比,一是晚籁与斜阳之间动静的对比,突出了此时的沉寂幽静.二是胭红与雪白之间色彩的对比,突出了色彩的鲜明绚丽;三是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之间远近高低的对比,突出景色的层次分明.(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信马悠悠野兴长的意思是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由野兴可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即所谓“兴长“.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此时诗人心中充满的是因为思乡而带来的忧愁.即所谓“惆怅“.答案:(1)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共3分(2)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共3分译文: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东营(一)盆池杜牧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08b66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9.png)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共30分)1.(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冬天就像幸福常常珊珊来迟,好戏也每每最后出场。
它以朔风为前导,“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不光寒鸥,树上的叶子也被寒风尽数吹落,光影斑驳、色彩相杂,为大地铺就柔软的地毯。
也许你喜欢春的生机盎然、夏的热烈粗犷、秋的硕果累累,但我更喜欢冬的沉稳敦厚。
冬天就像一副油画,近看,或许有些驳杂、粗糙,远看则浑厚、丰富。
描绘它时,大自然调动了太多的艺术灵感,在超然俊拔中展现山水的雄浑,于苍劲刚毅中又穿插隽永的诗情。
它的丰富与质感不同于照片定格的瞬间,仅靠眼睛观赏远远不够,要用心去慢慢领悟。
过滤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热情、秋天的萧瑟,冬天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寒冷后面的细腻、真诚与柔情。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盎然(àng)B.粗犷(guǎng)C.粗糙(cāo)D.苍劲(jìn)(2)文段中的画线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朔风珊珊来迟B.一副硕果累累C.萧瑟沉稳敦厚D.细腻超然俊拔2.(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千工易寻,一匠难求。
②在如牛皮纸薄的钢板上焊接长征火箭“心脏”,不出一个漏点,把“蛟龙号”潜水器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50。
③大国工匠以久久为功的钻研和创新,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有力托举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
④“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自己的赛道上创造不凡业绩,成就出彩人生。
A.第①句运用对偶、第②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B.第②句“漏点”后面逗号应改为分号,“1/50”后面句号应改为省略号。
C.第③句中加点的“大国工匠”“久久为功”“高光时刻”“有力托举”四个短语结构一致。
D.第④句中画线句是条件复句,强调了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性。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91年,邹平丁公遗址发现了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入选“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部编版语文2021年山东省各地中考一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2021年山东省各地中考一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d178c50722192e4436f6ac.png)
【答案】8. (1). 词牌(2). 题目(3). 小令9. 心念中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情;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奈之情;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对奸臣当道,苟且偷安的愤恨之情10. 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用典,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暗喻,“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
【解析】【8题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小重山”为词牌名,“昨夜寒蛩不住鸣”题目。
全词共五十八字,而小令一般会把字数控制在五十八字或以内,所以从字数上看,这是一首小令。
【9题详解】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联系全词内容和写作背景,上片“千里梦”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
“起来独自绕阶行”,已是深夜,作者仍难以入睡,只好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行走,可见作者的愁苦无奈之情。
“白首为功名”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表现了作者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所谓“阻归程”,实际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10题详解】考查赏析写作手法。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周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
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
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南宋的黑暗现实。
“阻归程”,实际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因为当时正是秦桧弄权,气焰十分嚣张时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暗喻的表现手法,弹出弦外之音,让读者去体会。
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4b3a2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a.png)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诗歌鉴赏题是山东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大难点,考生抓好诗歌鉴赏的备考训练是提高考试得分的方法,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供各位考生练习。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注)道中赵善庆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
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注】湘阴:湖南省湘阴县,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
8.这首元曲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5分)9.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答案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方法点拨】本题考核点在于“炼字”。
“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
【参考答案】堆和染。
面对山,只见峰峦起伏,满眼尽是兰翠,一个“堆”字,就把那郁郁葱葱的浓重色彩渲染出来了;一个“染”字,也形象地描绘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情景。
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曲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诗人所写为道中所见之景;在写法上,借秋景来表达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元曲主要表达了诗人流连于高远开阔、生机勃勃的秋景中的喜悦心情,但也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
前四句把在一般诗人笔下悲凉的秋景,写得高远开阔,生气勃勃,色彩浓丽,调子明快,令人赏心悦目;只是在最后通过“几叶”“败柳”的悠远抒情才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而使全曲波澜顿生。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青霜。
【注】乐游苑:又叫乐游原。
长安东南名胜。
地势高,可俯瞰全城,是时人节日游赏之地。
2018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3d5356c7fd5360cba1adb97.png)
2018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6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8.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3分)【答案】8.“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要赏析古诗中某字的妙处,可从该字的意义所蕴含的情感、所描摹的情态、所描绘的形象等方面去赏析。
比如本题,“偷”本是个带有贬义的动词,可经作者用在此句中,便把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十分逼真的显现出来,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
“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
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白话译文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
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
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
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
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
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释字、入句、达情——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技巧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是:①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5740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4.png)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含解析)古诗阅读山东省青岛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7.(6分)诗歌阅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到了秋天,边塞的风景与中原地区不同。
B.“衡阳雁去无留意”,南飞的大雁,决意离去,毫无留恋之意。
C.“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混杂着号角声,一同响起。
D.“燕然未勒归无计”,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急切地盼望着归家。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是戍边将士们的复杂情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达的是游子漂泊他乡的情感。
B.“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写“烟"“落日”,但蕴含的情感不同。
C.“羌管悠悠霜满地"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胡琴琵琶与羌笛”,都写出了军中宴饮奏乐的热闹场面。
D.“将军白发征夫泪"含有思乡、爱国之情,杜甫《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含有忧国念家、叹息衰老之情。
山东省青岛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8. 下列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词人夜里醉酒,挑灯看剑,梦回军营,表达了为国征战沙场的渴望。
B.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词人梦见将士们庆祝胜利,在欢快的军乐声中论功行赏的场景。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518d86371fe910ef02df857.png)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一、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窘况为许衡州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软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③软乃:摇橹声。
(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前人评价本诗宥奇趣”两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 (人名)的组诗《〉〉。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2a6a8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d.png)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一、情景默写(共3 分)1.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积累和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将其补充完整。
小语:我从经典古诗文中经常能发现令人神往的山河气象,有“造化钟神秀,(1)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神奇巍峨的高山风光,也有“(2)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欣欣向荣的江南春色。
小文:从古诗文中我还感悟到古人的哲思和情怀,例如,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感悟到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哲思;从“三军可夺帅也,(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中感受到坚定的志向和不屈的人格。
小思:是啊,我还从“粉骨碎身浑不怕,(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灰吟》)中体会到坚贞不屈的精神,从“(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看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哲:是的,阅读古诗文,会带给我们丰富的审美体验,会让我们汲取到受用一生的“养分”。
经典古诗文如花般娇艳,让我们感受到绚烂与多彩;(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画线句子,在后面横线处再续写两个句子)【答案】①阴阳割昏晓②乱花渐欲迷人眼③沉舟侧畔千帆过④病树前头万木春⑤匹夫不可夺志也⑥要留清白在人间⑦黄发垂髫⑧示例:经典古诗文如星辰般璀璨⑨示例:让我们品味到深邃与魅力⑩示例:经典古诗文如画卷般绚丽⑪示例:让我们品味到绚丽与迷人【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山东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 训练含答案 (一)
![山东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 训练含答案 (一)](https://img.taocdn.com/s3/m/d17c3bd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8.png)
山东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一)山东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古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古人在生活中通过诗歌来记录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在中考语文中,古代诗歌鉴赏是必考内容。
本篇文章将通过复习专题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代诗歌鉴赏。
一、唐诗宋词鉴赏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也是中考语文考试中最常出现的题材。
1.唐诗鉴赏唐诗五言、七言、律诗、绝句都是重点,平仄、字音、意境等方面都需要考虑。
如下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思路:从诗歌题目入手,分析作者是在哪种心境下写的,所以关注静夜思意义。
其次,从形式上分析,这首诗是绝句,应该注意句、字的呼应关系。
最后,从主题入手,分析诗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深层意义。
2.宋词鉴赏宋词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段,要多关注词的意境、意义、语言特点等。
如下例:《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鉴赏思路:从这首词的题目和字面意思入手,注意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被风来袭的失落和孤独感。
同时要注意锤炼收池的运用和表达方式。
最后从语言特点入手,注意词牌、衬托色彩和比喻等手法的巧妙运用。
二、唐诗宋词的选读在中考中,有时候会出具体意境、具体表现、具体手法等单项选择题,这些题型可以通过大量的诗词选读来掌握和练习。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诗词选读。
1.唐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宋词《清平乐》:云破处,山开路,水满川,山行心自苦。
《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以上选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古代诗歌鉴赏能力,还可帮助我们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文学修养。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诗歌赏析》专项练习题 (一)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诗歌赏析》专项练习题 (一)](https://img.taocdn.com/s3/m/4440dc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4.png)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诗歌赏析》专项练习题 (一)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全国中考的代表之一。
其中,诗歌赏析作为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考察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角度,对《诗歌赏析》专项练习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传统文化类诗歌赏析1.《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著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对唐代文学散文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开创性作用。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中一般选择《滕王阁序》作为传统文化类诗歌赏析的长文,要求考生总结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掌握其中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情感。
2.《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歌的主人公是诗人本人。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要求考生针对诗歌中的景象描写,深入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二、现代文化类诗歌赏析1.《望岳》是现代文学家毛泽东所创作的一首诗歌,文学价值和现代意义极为突出。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选用这首诗歌的原因在于,要求考生通过这篇文章,对中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感情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2.《我爱这土地》是中国现代著名歌唱家黄霑先生所创作的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要求考生概括出诗歌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深入探究这首诗歌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价值。
三、名家诗歌鉴赏1.《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创作的一首诗歌,描写了诗人在旅行途中寻找隐士而未能相遇的故事。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中会选取这首诗歌作为鉴赏,判断考生的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锄禾》是现代闻名世界的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农民劳动的崇高和伟大。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将选取这首诗歌作为鉴赏,考察学生的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在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中得高分,诗歌赏析是必须重点突破的难点之一。
只有正确认识、深入理解和广泛欣赏各类文化诗歌,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学子。
山东17地市中考真题诗歌鉴赏(含解析)
![山东17地市中考真题诗歌鉴赏(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349055f242336c1eb95e46.png)
八、诗歌鉴赏1.(20XX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4分)湘南即事戴叔伦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8.《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
(2分)9.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8.绝句(或:七言绝句)秋季(或:深秋)【解析】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
“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标明了时节。
9.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意思对即可)【解析】“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了了忧愁苦闷之情。
2.(20XX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题。
(4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2分)答案:8.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评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
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
平中见奇,朴中出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诗歌赏析济宁5.(4 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縫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本诗通过对朋友许衡州生活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朋友生活的清贫困顿,但朋友却志向高洁,诗中借“竹”“梅”“菊”等意象,赞颂了许衡州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向及其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分析其作用。
“竹径”“瘦似梅”以及“以菊代茶”写出了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同时“竹”“梅”“菊”等意象又代表着高洁的情操。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感情。
尾联写出自己亲自给“学钱无措”的朋友送书来,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答案:(1)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2)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滨州(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6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8.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3 分)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 分)8.“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9.(1)对松竹的赞赏之情;(2)对生活的满足之情;(3)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4)对丰收的喜悦之情;(5)对儿童的喜爱之情;(6)闲适之情。
评分: 共3 分,答出3 点意思对即可德州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7.本诗从题材上属于(),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2 分)8.“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3 分)9.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4 分)7.(2 分)边塞诗高适(岑参)8.(3 分)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9.(4 分)“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东营①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摇橹声。
8.“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 分)9.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 “内蕴活脱,曲尽其妙” ,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 分)8.答案:①贯穿诗歌内容。
渔翁作为核心形象,既贯穿起对山水的描写,又与山水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渔翁因这样的山水显出品行的高洁,山水因渔翁的活动赋予了奇趣和魅力。
②以之自况。
渔翁是追慕高洁志趣和超然物外、独得其乐生活的诗人的化身。
③寄寓心志,表达心境。
渔翁是表情达意的凭借和载体,借渔翁形象寄托诗人对自由安适生活的热切向往,表现悲怆无奈、清冷凄苦的心境。
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2 分,共2 分。
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一,直中见曲,平静中见波澜。
以时间为序,完整呈现渔翁从夜宿到白天行舟江上的过程,行文流畅而又曲折跌宕,引人入胜。
构思二,发现独到,匠心独运。
截取渔翁生活的一个片断,将渔翁活动与自然景色的变幻和谐统一起来,突出表现渔翁于山水间的独得自乐、无忧无虑,寄寓诗人的情怀。
构思三,以诗人感受建立起渔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神秘新奇的境界。
“烟销日出”,渔翁该与诗人见面了,却“不见人” ,反常创造出了奇趣。
耳闻“欸乃一声” 与目见“山水绿”之间本不相干,但诗人却使之建立起依存关系,仿佛“山水绿” 为“欸乃一声” 所致,让日光下山水顷刻变得青翠碧绿、赏心悦目。
可谓曲尽其妙。
写法一,以虚写实。
“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渔翁不以形现,而以声出,以虚写实,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渔翁的形象笼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写法二,寄情于景。
诗人热切向往自由安适的生活,渴望摆脱内心的苦闷和抑郁,于是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寄托,平静淡雅的自然山水在诗人眼里骤然变得充满奇异色彩和神妙趣味,进而创造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写法三,借写渔翁写自己。
诗人通过描写渔翁置身于山水天地之间,创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巧妙传达出诗人寄情山水、追慕隐者的心态。
语言一,避俗出新。
“汲清湘燃楚竹”造语新奇,诗人不说汲“水”燃“薪” ,而用“清湘”“楚竹”来借代,写出诗人超凡脱俗、孤高孑立的品性。
语言二,平中见奇。
“绿”字既化静为动,写出山水变幻的疾速,又创造出旷远清新、怡人心神的境界。
语言三,形象活脱。
“岩上无心云相逐”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景物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
评分:答对得2 分,共2 分。
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一方面答出其中一个角度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临沂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缫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
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
这里指用穿牛衣的人。
10. 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请结合具体赏析( 4 分)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 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A. 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 19. 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 “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之情 ? B •“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 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 的控诉和批判。
D. 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20. 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潍坊A.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B.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C. 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五、 18.A19.C 20.D( 杨炯《从军行》 ) (白居易《观刈麦》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2.上片中“逐” “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分)13.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12.“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2分,字义、效果各1分。
任选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13.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1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2分)枣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人名)的组诗《》。
(2分)7•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分)&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6 .曹操观沧海(2分)7.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分。
意思对即可)&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2分。
意思对即可)淄博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 “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
《水调歌头》一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中词人用“我欲”“又恐” “何似”几个词语,写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而B项中的“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的说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