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细胞基础_2-课件

合集下载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普通遗传学课件)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普通遗传学课件)

《遗传学》
线粒体遗传
线粒体是一种小型的细胞器,在酵母和较高等生物 体中均可以看到,但不可见于细菌和病毒之中。
一、酵母菌小菌落的遗传
酵母有一种“小菌落”个体。这种类型经培养后只能产 生小菌落。
小菌落酵母×正常个体 ↓
二倍体正常 ↓
减数分裂 单倍体正常,不分离小菌落。
小菌落线粒体
正常线粒体
小菌落酵母菌细胞内,缺少细胞色素a和b,还缺少细胞色素 氧化酶,这些酶类,存在于细胞线粒体中,表明这种小菌落的变 异与线粒体的基因组变异有关。
二、繁殖
(一)无性生殖 一个个体经有丝分裂成两个个体。
(二)有性生殖
草 履 虫 接 合 生 殖
1.AA和aa二倍体接合; 2.大核开始解体,小核经减数分裂为8个小核; 3.每一个体中有7个小核解体,留下小核,再经一次
有丝分裂。 4.两个体互换1个小核,并与未交换小核合并;
5.小核合并为二倍体,基因型为Aa; 6.大核已完全解体,小核又经两次有丝分裂,两个个体
1943年,Rhoades报道 玉米细胞核内第7染色体上 有一个控制白色条纹(iojap) 的基因ij,纯合ijij株叶片表 现为白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
(一)遗传特点 1.母本是正常绿色,父本是条斑,呈现典型孟德尔比例。
F2 3绿:1 白 形成条斑的 原因?
虽从卵子得到正常叶绿体,但ii本身不能形成正常叶 绿体,而是形成白色的质体。受精卵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两种质体的分配不均等。
质粒“友好”地借居于宿主细胞内。靠宿主细胞才能 完成自己的复制,而质粒对宿主细胞的生存不是必需的。
质粒不是单纯的寄生,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予细菌 特定的遗传性状。
三、质粒实例
E.coli的F因子的遗传最具代表性。 E. coli一般进行无性繁殖,有时也能进行个体间接 合生殖。 大肠杆菌的各个菌株中找到了不同类型的质粒,主 要有三种类型的质粒:F质粒、R质粒和Col质粒。

《细胞遗传学》课件

《细胞遗传学》课件

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
基因克隆
基因克隆是指将特定的DNA片段插入到 载体中,通过复制和表达获得目的基因 的过程。基因克隆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 术之一,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提 供了重要的手段。
VS
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是指对DNA分子进行测定的技 术,通过测定DNA的序列,可以了解基 因的结构和功能,为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目前常用的基因测序技术有第二代 测序技术和第三代测序技术。
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例如,针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以设计特定的
靶向药物。
03
干细胞治疗
通过对干细胞进行遗传修饰,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如
帕金森病、糖尿病等。细胞遗传学为干细胞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
支持。
细胞遗传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作物改良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优良性状基因导入农作物中,培育抗逆、 抗病、高产的转基因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基因表达调控是细胞对外部刺激和内部信号的响应,通过调 节转录和翻译过程来控制基因产物的合成。
突变和基因重组
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 遗传信息的丢失或改变,影响基因表 达和蛋白质功能。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在DNA复制、修复 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基因的 重新排列组合过程。
03
细胞周期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DNA双螺 旋结构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分子遗传学逐渐成为研究重 点。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染色体和 基因的存在,并开始研究它们在遗传 中的作用。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染色体结构和功能
研究染色体的组成、结构、复 制、分裂和重组等过程,以及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遗传学-第2章_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学-第2章_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内膜系统 细胞质
细胞壁成分 细胞增殖
真核生物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组成 (一)细胞膜(质膜) 细胞膜是细胞外围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类 脂构成。 功能:能够有选择地通过某些物质。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还有一层由纤维素和果 胶质组成的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二)细胞质(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环绕着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呈胶体状 态。里面有许多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细胞质中包含着各种 细胞器:线粒体、质体(植)、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中心体(动)、溶酶体和液泡(植)。 其中,质体和液泡只有植物才具有,中心体只是动物细胞才具 有。 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器,是细胞内呼吸作用和 氧化作用的中心,是贮藏能量的场所。 质体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体,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核糖体是极其微小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细胞中合 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是运输蛋白质的合成原料和合成产物的通道。
线粒体
线粒体DNA
叶绿体
叶绿体DNA
电镜下内质网
电镜下粗面内质网
(三)细胞核(胞核)

除细菌和蓝藻(原核生物)之外,各种生物的 细胞内都有细胞核,细胞核由核膜、核液、核 仁和染色质(染色体)组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聚集的主要场所,对细胞发 育和性状遗传起着指导作用。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上各个微小的区段。这些区段长度各不相同,各有不同的分子结
构,规定着不同性状的遗传。 提问:染色体、DNA、基因有何不同?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的基础,亲代 的遗传物质就是通过细胞分裂向子代传递的。 19世纪末,Flemming W(1882)和Boveri T(1891)分别发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为遗 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Spermatogenesis and Oogenesis in an animal cell
2.4生活周期
有机体的生活周期是从合子形成到个体死亡 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总和。真核生 物中,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在此过程中, 亲代的遗传物质通过染色体分离和交换产生新 的组合。单倍体细胞的融合产生几乎无穷的新 的遗传重组,因此,有机体的生活周期为遗传 物质的重组创造了机会。
2.2.4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Sutton以及Boveri于1902—1903年间首先提出了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chromosome theory of inheritance) 推测:“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联会配对以及随后通过减数 分裂的分离构成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物质基础。” 1903年,Sutton提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的, 因为: ①每一个细胞包含每一染色体的两份拷贝以及每一基因的两份 拷贝。 ②全套染色体,如同孟德尔的全套基因一样,在从亲代传递给 后代时并没有改变。 ③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然后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 就如同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在于:
①只有一个细胞周期,却有两次连续的核分裂 。染色体及其DNA只复制一次(间期S期),细 胞分裂却有两次(减数分裂Ⅰ、Ⅱ)。 ②“减数”并不是随机的。所谓“减数”,实 质上是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这是使有性 生殖的生物保持种族遗传物质(染色体数目) 恒定性的机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决定了等位 基因的准确分离,为非同源染色体随机重组提 供了条件。
(2)染色体的结构
每个核小体包括一个组蛋白 八聚体(H2A、H2B、H3和H4各两 个分子)及缠绕在该核心表面的 200个碱基对左右的DNA。 DNA双螺旋在组蛋白八聚体分 子的表面盘绕1.75圈,其长度 约为146bp,负超螺旋,这种组 蛋白的核心颗粒大小约为5.5 nm×11 nm的扁球形。 相邻的两个核小体之间一般 由约55 bp的DNA连接,称为连 接区 DNA,在连接区部位结合 有一个组蛋白分子H1。

医学遗传学课件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医学遗传学课件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内10nm 组蛋白
外30nm
螺旋管是在组蛋白H1协助下,6个核小体 缠绕一圈形成的中空性管.
solenoid
3 .三级结构:超螺旋管 它是由螺旋管进一步盘曲而形成。将螺
旋管长度压缩了40倍。
4. 四级结构:染色单体, 超螺旋管进一步 折叠又被压缩了5倍。
(二) 染色体支架-放射环模型
前期I(双线期)
diplotene
前期I(终变期)
diakinesis
(2)中期I Metaphase I
equatorial plate
中期I
(3)后期I Anaphase I
1.同源染色体分离,四分体二分体 2.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4)末期 I Telophase I
metaphase I
(二) Y染色质
正常男性在间期细胞,用荧光染料 染色后,在核内出现一强荧光小体,直 径0.3um,称y染色质。
Y染色质
y染色体长臂远端部分为异染色质,被荧 光染料染色后发出荧光,女性中不存在, 细胞中y染色质数目与y染色体数目相同。
核性别: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人类性别决定的染 色体机制
anaphase I
telophase I interphase
2 . 第二次减数分裂 Meiosis II
1. 二分体单分体 2.非姐妹染色单体随机组合。
前期 II
中期 II
后期 II
末期 II
(一)、减数分裂 I
1.同源染色体配对 1.二价体四分体 1.联会复合体消失
联会
2.非姐妹染色单 2.同源染色体某
结构异染色质:在所有细胞 类型及各发育阶段中均处于 凝集状态。 兼性异染色质:是在某些类 型或阶段,原有的常染色质 凝聚并丧失转录活性后转变 而成的异染色质,可转化为 常染色质。

2020版高考帮高中生物复习资料课件第四单元专题九 遗传的细胞基础(2020高考帮·生物)

2020版高考帮高中生物复习资料课件第四单元专题九  遗传的细胞基础(2020高考帮·生物)

生物 第四单元: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
核心素养·科学思维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分析(以哺乳动物为例)
比较项目 场所 时间 精子的形成 睾丸 初情期 均等分裂 变形 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 卵细胞的形成 卵巢 胚胎期开始,初情期完成 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 不变形 )和3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
减 数 第
前 次级精母细胞
期 (2个)
中 次级精母细胞 期 (2个) 后 次级精母细胞 期 (2个) 末 期 精细胞(4个)

次 分 裂
生物 第四单元: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
续表
时期
细胞或形成 细胞的名称
图像
主要特征
精细胞变形为蝌蚪状的精子,细胞核位于头部
精子形成 精子(4个)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考向必究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的异同(考向1)
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考向2)
2017全国卷Ⅱ,T1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近5年全国卷未考查
核心素养聚焦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细胞结构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2.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卵细胞、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 数分裂的异同分析;建立模型:研究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 3.科学探究——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期 个)
末 次级精母细胞(2 期 个)
向两极
末期结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2个子细胞,每个子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生物 第四单元: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
续表
பைடு நூலகம்时期
细胞或形成 细胞的名称
图像
主要特征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 数目暂时加倍 核膜、核仁出现,末期结束细胞一分为二,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2第2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01231211

2第2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01231211

正 中 中 部 近 中 近 端 端 部 端 部
正 中 着 丝 点 染 色 体 中 着 丝 点 区 染 色 体 近 中 着 丝 点 区 染 色 体 近 端 着 丝 点 区 染 色 体 端 着 丝 点 区 染 色 体 端 着 丝 点 染 色 体
3.大小: 大小:
(1).各物种差异很大,染色体大小主要指长度, (1).各物种差异很大,染色体大小主要指长度, 各物种差异很大 同一物种染色体宽度大致相同。 同一物种染色体宽度大致相同。 植物: 植物: 长约0.20-50µm、 0.20宽约0.20-2.00µm。 0.20-
1.形态: 形态:
(1).组成:着丝粒、长臂和短臂; (1).组成:着丝粒、长臂和短臂; 组成 (2).着丝点: 细胞分裂时, (2).着丝点: 细胞分裂时,纺 着丝点 丝附着在着丝粒区域。 锺 丝附着在着丝粒区域。 着丝粒在特定的染色体中其 位置是恒定的。 位置是恒定的。 (3).次缢痕、随体是识别特定 (3).次缢痕、随体是识别特定 次缢痕 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4).某些次缢痕具有组成核仁 (4).某些次缢痕具有组成核仁的 某些次缢痕具有组成核仁的 特殊功能。 特殊功能。

叶绿体(chloroplast) 叶绿体(chloroplast)
质体有叶绿体(chloroplast), 质体有叶绿体(chloroplast),有色体 (chloroplast) (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koplast), 和白色体(leukoplast) (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koplast),其 中最主要是叶绿体, 中最主要是叶绿体,这是绿色植物细胞中 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器。 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器。
三、各类型细胞之间的比较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 和八核胚囊。成熟的八核胚囊即雌配子体,其中3个为反足细胞、2个 极核、2个助细胞和1个卵细胞。
雌配子体: 即成熟胚囊
1个卵细胞(n) 2个极核(n) 2个助细胞(n) 3个反足细胞(n)
雄配子体: 即,成熟的花粉粒
2个精细胞(n) 1个营养核(n)
11/152
高等植物 雌雄配子 形成
二、植物的授粉与受精
即雄配子体,包括2个精核和1个营养核
• 2. 雌配子体的形成
• 在雌蕊子房里着生胚珠,在胚珠的珠心里分化出胚囊母细胞(或大 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呈直线排列的4分孢子, 其中近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自然解体,而远离珠孔端的1个大孢子继续 发育,经过连续的3次有丝分裂,依此形成二核胚囊、四核胚囊
图2-12高等动物雌雄配子形成的过程
(二)、植物性细胞的形成
• 1. 雄配子体的形成

在幼小的雄蕊花药内,首先分化出孢原细胞,经有丝分裂后分化为
花粉母细胞(或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小孢
子。每一个小孢子发生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二核花粉粒,包括营养核
和生殖核。随后生殖核又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成熟的三核花粉粒,
• 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无性生殖
(asexual reproduction)和有性生殖 (sexual reproduction)和无融合生殖。 • 无性生殖——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 而产生后代,又称为营养体生殖。如利 用根、茎、芽、枝条等进行的繁殖。 • 有性生殖——通过亲本产生的雌雄配 子结合成合子,再进一步分裂、分化、 发育而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 (二) 果实直感
• 种皮或者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 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例如,棉花纤维是由 种皮细胞延伸的。在一些杂交试验中,当代棉籽的发育常 因父本花粉的影响,而使纤维长度、纤维着生密度表现出 一定的果实直感现象。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课件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课件
人工染色体
合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构建人工染色体,以研究染色体结 构和功能,并可能为未来的基因组编辑提供新的工具。
基因组工程
合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结合,使得科学家能够设计和构建 定制的基因组,从而实现新的生物功能或提高生物体的性 能。
人工智能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
人工智能算法可用于分析大规模基因组数据,以识别与遗传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和模式。
耗能量。
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 特点,即母链和子链的DNA
分子各保留一条。
DNA复制过程中,双螺旋结 构解开,DNA聚合酶催化新 的链合成,合成方向为5'至3'

转录
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 过程。
转录产物为单链RNA,后续需要经过 加工成为成熟的RNA分子。
析,可以确定最佳的转基因方案。
03
农业生物技术
基因组学可以为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通过对植物
和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可以发现新的生物资源和利用方式。
05
遗传学的未来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允许科学家精确地修改生物体 的基因组,为遗传疾病的治疗和农作物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物质的稳定。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物质 交换、能量转换等重要生命活动,维 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细胞核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组成,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储 存场所。
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负责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控 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
预测模型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目录•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基因突变与修复•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遗传规律与遗传图谱分析•分子遗传学技术与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与应用CONTENTSCHAPTER01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遗传学定义及研究领域遗传学定义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结构、功能、表达调控,基因突变、重组、进化,以及遗传与发育、免疫、疾病等方面的关系。

遗传物质基础:DNA与RNA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RNA核糖核酸,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

遗传信息传递过程DNA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基因表达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翻译等过程转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调控机制包括转录水平调控(如转录因子、启动子等)、转录后水平调控(如RNA剪接、修饰等)和翻译水平调控(如蛋白质磷酸化、去磷酸化等)。

这些调控机制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CHAPTER02基因突变与修复点突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

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03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和细菌。

01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等。

0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 修复DNA 损伤修复机制01020304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DNA 损伤,通过特定的酶直接进行修复。

通过核酸内切酶将损伤部位切除,再利用DNA 聚合酶和连接酶进行修复。

在复制过程中,当遇到无法直接修复的DNA 损伤时,可通过重组机制进行修复。

当DNA 受到严重损伤时,细胞会启动SOS 修复机制,通过易错复制方式快速完成复制过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11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细胞学基础课件 教科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11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细胞学基础课件 教科版

• (2)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此比例为雌、雄配子 的数量之比 (×)
• (3)A与a、A与A、a与a均为等位基因
(×)
• (4)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植株后才能得到 (√)
• (5)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
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的表现
(√)
双基自主落实 核心互动突破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人工去雄 :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

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 外来花粉 干扰

人工授粉 :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
双基自主落实 核心互动突破
专项技能提升
高考真题集训 限时规范训练
• 2.实验材料
• 种。(1)豌豆自是花授粉
• 你的性状表现属于哪一种?
双基自主落实 核心互动突破
专项技能提升
高考真题集训 限时规范训练
• 判断正误 • (1)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 • (2)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 (×) • (3)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无论用紫花(纯种)作母本
还是用白花作母本,子一代全部开紫花

中。 成对的基因
不同
• 不的混配(4杂)子F。1的体细胞内有
,各自独立、互

(5)F1产生的两种类两型个的不配同子的数基目因相等,比例为


(6)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的
1∶1
双基自主落实 核心互动突破
专项技能提升
高考真题集训 限时规范训练

遗传的细胞基础(精)

遗传的细胞基础(精)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 细胞类型 体细胞
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 一次 二次 减半 有联会、互换
DNA复制 细胞分裂次数
子细胞数目 染色体数目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一次 一次
不变
子细胞二个 子细胞四个 无联会、互换
第四节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一、精子的发生 1、部位: 睾丸曲精细管上皮 2、过程: (1)增殖期:精原细胞(2n),有丝分裂 (2)生长期: 体积增大为初级精母细胞(2n) 第一次:2个次级精母细胞(n) (3)成熟期: (减数分裂) 第二次:4个精细胞(n) (4)变形期:
10倍
6倍
40倍
5倍
(二)袢环结构模型学说
螺线管折 叠成袢环 非组蛋白 支架上 沿染色体纵轴伸 出放射环 18个袢环形 成微带
106个微带构成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袢环模型(loop model)
11 12 10 9 8 7 6 5 16 17 18 1 2 3 4
微 带
13 14 15
袢环( 30nm 螺旋管)总长 520nm 30000~ 100 000万个bp


一、染色质与染色体 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三、精子与卵子发生 四、性别决定的染色体机制
三 基 要 求


一、基本概念 染色质与染色体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结构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x染色质) 二、问题 细胞周期各时相的事件 精子、卵子发生的异同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H4
DNA双螺旋(140-160bp、1.75圈)
H2A
H2A H2B
H3
H1
H4
连接DNA(5060bp)
H1
H3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pt课件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pt课件

质的RNA聚集而成,还可能存在
类脂和少量的DNA。

○功能:主要的遗传物质
所在地,所以承担主要的遗传功
能。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细胞、动物与植物之比较
细胞壁 细胞膜 鞭毛 内质网 微丝 中心体 高尔基体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染色体 核糖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液泡
细菌 有(蛋白聚糖)
有 有的有
(4) 某些次缢痕具有组 成核仁的特殊功能。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蚕豆: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于赤道面上)。箭头示 两条大染色体。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二、染色体的组成及结构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染色质=蛋白质+DNA ➢组蛋白: H1 2H2A 2H2B 2H3 2H4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5.类别 各生物的染色体不仅形态结构相对稳定,而且其数目
成对。 *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 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
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6.染色体组型分析(核型分析) 根据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

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胞质分裂→2个子细胞,看不到
纺锺丝。细菌等原核生物、高等植物一些专化组织或病变组织中发生。

如:小麦茎节基部和蕃茄叶腋发生新枝处,以及一些肿瘤和愈伤
细胞发生无丝分裂;近年也观察到植物的正常组织也常发生无丝分裂,植物
薄壁组织细胞、木质部细胞、绒毡层细胞和胚乳细胞等,动物胚的胎膜、填
等特点进行分类和编号。这种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 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必修2 专题一 遗传的细胞基础

必修2 专题一 遗传的细胞基础

生物必修2 专题一遗传的细胞基础考点1 细胞的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中只复制次。

4)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

考点2 配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哺乳动物称睾丸)结果:1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个精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场所:。

结果:1个卵原细胞最终形成个卵细胞和个极体。

考点3 受精过程1.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实质:受精作用实质上就是的过程。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重要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是十分重要的。

【历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试题】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A.保持不变B.减少一半C.减少一条D.增加一条2.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A.1个精细胞 B.2个精细胞 C.3个精细胞D.4个精细胞3.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能形成A.1个卵细胞 B.2个卵细胞 C.3个卵细胞 D.4个卵细胞4.右图是某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的受精作用示意图。

精细胞、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A.2n、2n和2n B.2n、2n和n C.n、n和2n D.n、n和n5.正常情况下,人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也为23条,则人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应为A.23条B.46条 C.69条 D.92条6.右图所示细胞正在进行A.减数分裂B.有丝分裂C.受精作用D.细胞分化7.(多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同具有的主要特点是A.核膜消失 B.出现纺锤体 C.出现染色体 D.细胞只分裂一次【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C)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D)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2.人的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所进行的分裂为:①有丝分裂②无丝分裂③减数分裂A.① B.③ C.①②③ D.①③3.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A.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 C.无丝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4.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同源染色体联会C.有纺锤体形成D.着丝点分开5.如果有15个初级卵母细胞,5个初级精母细胞,它们都正常发育并受精,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A)20个(B) 5个(C) 10个(D)15个6.10个精原细胞和10个卵原细胞分别经过了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可结合成受精卵的数目是: A.10个B.40个C.30个D.1个7.已知某动物的体细胞内含2N条染色体,那么该动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多少条: A.2N B.4N C.N D.3N8.某生物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其中来自这个生物父方的染色体(A)有2条(B)有3条(C)有6条(D)无法确定9.受精作用进行时:(A)卵细胞进入精子中(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中(C)精子进入卵细胞中(D)精子的尾部进入卵细胞中10.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A)同类生物的精卵互相识别(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C)卵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D)精子与卵细胞核互相融合11.每种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染色体数量能保持相对恒定,这是由于生物具有(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重组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核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的比较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特别提示:曲线判断小窍门 不管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 (1)DNA 数目加倍都是因为 DNA 复制,时间分别是在有丝 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2)DNA 数目减半都是因为细胞分裂为二或者形成两个细 胞核; (3)染色体数目加倍都是因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间分别 是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染色体数目减半都是因为细胞分裂为二或者形成两个 细胞核。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例 1 图 3-5-1 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 图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
图3-5-1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①以上各细胞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在发生时间上存在乙→ 甲→丙的顺序
②甲、乙、丙三个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③乙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 ④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正常情况下其分裂产生 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解析】 C 考查细胞分裂图像辨别知识,属分析判断层次。 图 A 对应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 B 对应有丝分裂中期。C 项错,联会应发生在细胞 A,而不会发生在细胞 B。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看懂图。特别要清楚不同时 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以及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有丝 分裂各期的特点如下:
专题五 遗传的细胞基础
专题五 遗传的细胞基础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一 有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总体比较(物种为2n)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发生分裂的细胞类 型
复制与分裂次数
子细胞数目 子细胞类型 染色体数变化 染色单体数变化 DNA分子数变化 染色体行为
可能发生的变异
有丝分裂
体细胞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2 体细胞 2n-4n-2n 0-4n-0 2c-4c-2c 不联会、无四分体形成 基因突变(频率极低)、染 色体变异
减数分裂
原始生殖细胞
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 二次 1或4
生殖细胞 2n-n-2n-n 0-4n-2n-0 2c-4c-2c-c 联会后形成四分体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二 有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的判定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特别提示:以上介绍的比较方法都是针对二倍体生物的。如 果没有限定是二倍体,就需要考虑四倍体生物的减数分裂了。例 如下图就有可能是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和四倍体生物 减Ⅱ后期细胞。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 减数分裂又是孟德尔遗传基本定律的理论基础。虽 然在教材中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图像,看似直观,但要真正掌 握并非易事。下列方法,从三个递进的层面上分析总结,收到良好 效果。
①“一查二引”:一查 DNA 含量和染色体条数,二引起两者数 量变化的因素。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2.与细胞分裂比较,细胞分化所具有的特点 (1)分化的细胞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细胞——受精卵。这一点与 细胞分裂相类似,所不同的是细胞分化形成的子细胞在形态、 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这是由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造成的。 (2)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而且是稳定的(但 在细胞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分化又是可逆的,植物细胞培养的 脱分化,就是实例)。 (3)分化细胞对于大多数生物种类来说,虽形态各异、功能不 同,但仍保持全部基因组,这是分化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的基础。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 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比较中最常见的是 3 个中 期和 3 个后期图像的分辨,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对分裂过 程很熟悉,关键是要抓住各个时期图像的本质特征。
(1)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推证步骤:①染色体着丝点是否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 板上(直线上),减Ⅰ中期(否);②细胞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中期(有)、减Ⅱ中期(无)。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例 3 图 A 和图 B 为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 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A. 细胞 A 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B. 细胞 A 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 联会发生在细胞 B,而不会发生在细胞 A D. 细胞 B 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例 2 图 3-5-2A、B 是某动物同一器官内细胞分裂的部分 时期示意图,图 C 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核 DNA 数量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3-5-2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1)图 A 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含有________个染 色体组;图 B 细胞中的染色体中含有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为 ________。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 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 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它的特点是①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 性,植物细胞在离体的情况下,在一定营养的物质、激素和其他适宜 的外界条件下,才能表现其全能性。 ②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全能性 受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它可分为两类,即根据动物细胞全 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 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 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有丝分裂的特点:通过细胞分裂使每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 个基本相同的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形状、大小一样,每一 染色单体所含的遗传信息与母细胞基本相同,使子细胞从母细胞获 得大致相同的遗传信息,使物种保持比较稳定的染色体组型和遗传 的稳定性。减数分裂的特点: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第一次分裂染色 体减半;第二次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分离。细胞内减数第一次分裂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③“变化曲线”:DNA 分子由于复制而加倍,在图像中用上升 的斜线表示,由于细胞分裂而减少一半用下降的直线表示;反之依 曲线变化也可以看出 DNA 分子的变化情况,有丝分裂中斜线上升一 次是在间期即该时期进行复制;直线下降一次是在末期即该时期细 胞分裂。染色体数目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加倍用上升的直线表示,由 于细胞分裂而减少一半用下降的直线表示;反之依曲线也可以看出 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直线上升一次是在后期即该时期着丝点分 裂;直线下降一次是在末期即该时期细胞分裂,从而掌握有丝分裂 的特点。
例 4 假设某动物精原细胞的 2 对等位基因(Aa、Bb)分别位于 2 对同源染色体上,该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可表示减 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的是( )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B 考查减数分裂知识,属考纲分析判断层次。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实现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姐妹染色 单体上的基因应是一样的,选项图中只有 B 项分向两极的基 因是相同的。
(2)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推证步骤:①染色体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减Ⅰ后期(有);② 同极染色体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有)、减Ⅱ后 期(无)。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三 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区别
1.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及相互比较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结束不再存在同源染色体。在细胞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 为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非常相似,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 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后,接着进行分裂,于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 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与此同时,细胞分裂,结果生成了精子细 胞。出现两种类型的精子,即精子里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2+X 和 22+Y。
(2)图 B 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该细胞中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图 C 中的________段。
(3)若图 B 细胞完成分裂后的某一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dA, 则其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
(4)图 C 所示各区段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之比恒为 1∶2 的区段是________。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C 此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属于考纲识 记层次。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为有丝分裂后期,丙为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甲、乙、丙都可发生在生殖器官,先后顺序为乙 →甲→丙;甲、乙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数为 2、4,丙不含同源染色体; 乙细胞含有 4 个染色体组;甲为初级精母细胞,丙是次级精母细胞。
前期:核内的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破裂以 及纺锤体开始形成。
中期:中期是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纺锤体完全形成时期。 后期:后期是各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由赤道 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 末期:为形成二子核和胞质分裂的时期。染色体解螺旋,核 仁、核膜出现,纺锤体消失。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2.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鉴别方法“三看识别法”。
专题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特别提示:图像判断中应注意的几点 (1)细胞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的出现,也可能表示为减数分裂第二次 分裂,如四倍体生物; (2)细胞分裂中无同源染色体的出现,也可能表示为有丝分裂如单倍 体生物; (3)如果题干中有限制可确定为二倍体生物,则没有必要考虑其他类 型的生物;若题干中出现:“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图”或“假 设只含某(几)对同源染色体的体细胞”等,可确定为二倍体;若没有 特殊说明,应考虑多倍体或单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