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案1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学案例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748ca3fb9f3f90f77c61b37.png)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学案例蔡晓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7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该课目的是让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形成基本认知,引领学生探究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祖国民间美术的热爱,使他们树立传承和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和七年级上学期《生活中的色彩搭配》等课的学习,对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及色彩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色彩三要素、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色彩的心理因素等,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条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民间美术色彩搭配规律、审美原则和文化内涵;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在布老虎、小泥鸟、土家族织锦的线描稿上创作具有民间美术韵味的色彩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美一提炼美一探究美一创造美”的教学过程,在观察、启发、对话、实践等学习活动’中,学会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美术的色彩之美,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学科知识的学习态度;树立传承和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
教学准备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多媒体课件、绒描稿、彩色笔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与认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规律,感受民间美术色彩独特的审美原则;尝试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进行色彩艺术的再创造。
难点: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表象背后的文化内涵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r心爱的“聚宝箱”,大家想知道里面都珍藏着哪些神奇的宝贝吗?教师请6名学生上台“淘宝”,并向大家展示淘到的宝贝。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气氛。
教师:你拿到的是什么?学生甲:一串挂饰。
教师:你觉得它的色彩怎样啊?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下你的感受吗?学生甲:鲜艳。
(教师板书:艳丽)教师:同学们淘到的宝贝都是由民间艺人创作的,也称为民间美术作品。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https://img.taocdn.com/s3/m/c5838f8ed4d8d15abe234e8a.png)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教材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册数:美术(14)章节:第7课本课名称: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否有课件:(有课件)作者:郝静作者简介:郝静,2001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师范学校。
2001年10月参加工作至今。
2003年7月取得哈尔滨师范大学专科学历。
2009年任中学美术一级教师。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根河市得耳布尔中学郝静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一直以来,蕴含着浓浓乡情、健康、率真而质朴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风采,展现着从古到今、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信念。
特别是在工业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民间艺术中所体现的、永久不变的生活主题,带有一方特色的表现形式,祈盼吉祥美好的朴素情怀,早已凝结成深挚的民族情结,融化成恢弘的民族气派,为身处社会变革中的人们,存留着一块温暖而博大的心灵家园。
对于目前的中学生来说,应该把了解、学习民间艺术,发扬、传播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民间美术,作为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民间美术在造型上体现了古拙、大气与灵秀的特点;在色彩上则突出了热烈、质朴与纯真的特质。
通过学习研究民间美术中色彩的表现形式与内涵,则是引导学生探究民间艺术之路的良好途径。
二、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挂饰、玩具、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展示和文字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艺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对一些民间艺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即色彩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间艺术中的浓浓情感。
3、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d0402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00.png)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原理,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通过分析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将民间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概述: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2. 民间艺术色彩搭配原理:民间艺术色彩搭配注重对比与和谐,善于运用象征意义。
3. 分析民间艺术作品:以剪纸、年画、刺绣等为例,分析其色彩搭配特点。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民间艺术作品,实践色彩搭配技巧。
5. 创新与传承:将民间艺术融入现代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传承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难点:如何将民间艺术色彩搭配原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创新民间艺术形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色彩搭配原理。
2. 分析法:分析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民间艺术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4. 创新法:鼓励学生将民间艺术融入现代生活,开展创新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色彩搭配原理。
3. 分析:分析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4.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民间艺术作品,实践色彩搭配技巧。
5. 创新:鼓励学生将民间艺术融入现代生活,开展创新实践。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色彩搭配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民间艺术作品的能力和色彩搭配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动手实践制作民间艺术作品的创新意识和传承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民间艺术作品展示:剪纸、年画、刺绣等。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c7f834a1a37f111f0855b03.png)
3、本校学生许多是来自农村,从小就对民间美术
有一定认识,在学习本课知识上有亲和力,接受能力快。
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自我反馈知识。
教学策略选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择与设计
民间工艺品、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设问,讲解,
课堂练习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所带的民间艺术品,让同学们初步感受民
间艺术的魅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营造学
(一)、民间艺术的形式
民间玩具、剪纸、刺绣、年画、风筝、织绵、面具 等
(二)、民间艺术作品的寓意 民间艺术中所表现的植物、动物都有深刻的内涵。 另外还有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固定的语言结构 模式 小结:民间艺术常运用谐音、象征的手法赋予自然 物象以一定的意义,来抒发人们心中的祝愿和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如果说民间艺术的形象代表着中华民族博大 精深的思想,那么民间艺术的色彩则代表着中华民族热 情、开朗的性格。 (三)、色彩基础知识的回顾.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紫、绿、橙 三对互补色:红——绿、黄——紫、蓝——橙 色调:暖色:红、黄;冷色:蓝、绿。色彩的冷暖 具有相对性。 三、民间艺术作品中常用色彩及其搭配特点。 (1)、分析两幅画面的色彩关系,重点是色彩大 的冷暖关系与色彩所占的比例有关。 (2)、真虎和布老虎比较 (3)实例分析:分析山西民间玩具布老虎的色彩
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
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课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再分析几个图例,更加强调民
间色彩搭配规律。这样,通过教学实践,学生不仅了解
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知识,还可以提高
他们的鉴赏能力。另外,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对学习能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比赛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比赛](https://img.taocdn.com/s3/m/25ebb56e1ed9ad51f01df2e3.png)
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4册第7课
教材分析: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第十四册第七课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从其内容设置来看,其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和学习了解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特点,感悟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我校处于城乡接合部,80%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弟。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教学应分层进行教学。
下称优教(学习好的学生)、普教(学习一般的学生)。
备注:小组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而分,每组中各有1——2个优生。
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1.欣赏图片,走进民间美术。
2.讨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特点是什么?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认识。
4.通过3个选择题总结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认识。
5.动手实践:色彩互动――你做回民间小艺人
6.民间艺术色彩搭配口诀
软靠硬,色不愣
黑靠紫,臭狗屎
红靠黄,亮晃晃
红忌紫,紫怕黄
黄喜绿,绿爱红7.总结提高、情感升华。
9.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9.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2f4f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b.png)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色彩搭配方法。
2.能够对比不同地区、不同作品之间的色彩运用。
3.掌握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
4.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民间美术的特点。
2.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
3.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特点1.1 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历史民间美术是指民间传统文化中表现在日常生活用品、建筑装饰、服装、绘画等艺术领域的艺术形式。
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早期人类时代,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1.2 民间美术的特点(1)自然形象和具体形态民间美术的形象以自然形象为主,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等形态具体,和生活密切相关。
(2)色彩鲜艳明快民间美术的色彩鲜艳明快,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绿、蓝、紫、黑、白等,搭配灵活多样。
(3)线条简练民间美术的线条简练,常用于描绘轮廓和线性构图。
2.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2.1 红黄搭配在传统的中国民间美术中,红色和黄色经常出现在一起。
黄色代表土地和大地,红色代表太阳、火和生命力。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和庆贺婚礼中,这种红黄搭配尤为明显。
2.2 红黑搭配红黑搭配在传统的中国民间美术中也比较常见。
这种搭配代表着两种主要的情感,红色代表喜庆和欢乐,黑色则代表悲痛和忧伤。
这种搭配方法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状态。
2.3 运用对比色搭配对比色搭配即将色相相反,互为对比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使用。
传统的中国民间美术中,常用红、绿、黄、紫等相互对比的颜色进行搭配。
在搭配时,一般会将比较鲜艳的颜色和比较暗淡的颜色进行搭配,使作品更加鲜明生动。
3. 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3.1 熟悉并运用各种颜色的含义熟悉各种颜色的含义,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关系,可以更好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色彩搭配。
比如,红色代表火、热情和欢乐的情感,黄色代表暖和、活力和欣喜等等。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e4597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9.png)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14册交大附中分校仵婷婷课型:欣赏评述课教材分析:《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第十四册第七课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从内容设置来看,其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研究和学习,了解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特点,感悟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中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现在的学生大多见过,但对其都不太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他们去欣赏、去体验,从而喜欢它们。
陕西作为民间艺术大省,本身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财产,同学们生活、生长在陕西,应该首先对我们熟悉的、身边的民间艺术有所了解。
所以本节课我围绕着陕西的民间艺术种类入手展开分析、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引导他们喜欢上这些质朴又纯真的艺术作品。
“色彩搭配”这一知识,在上学期学生曾经学习过,我把这一知识定位在复习角度,以知识迁移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民间艺术色彩特点,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幅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
2.过程与方法:欣赏陕西民间美术作品,了解与之相关的风俗,增强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兴趣;通过欣赏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民间艺术的色彩特点;民间布老虎与真老虎的色彩与造型的比较,巩固民间艺术用色特点色彩特点,并拓展出民间艺术中形象的象征性,感悟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片展示与文字评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体会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现象,大胆提炼归纳的装饰风格的基础,从而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材分析:1.重点: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和审美价值。
2.难点:具体了解并能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欣赏法、合作探究法、知识迁移法、比较法、合作练习法学法指导:通过合作探究、比较、合作练习,理解并运用民间艺术色彩搭配规律进行练习。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说课稿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99feebbd0d233d4b14e693b.png)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说课稿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说课稿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活动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说我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此课前的第二单元,已经学习了《城乡美术文化考察》的内容,对当地的一些美术文化进行考察了解。
并辐射了解各地区具有代表意义的民间美术文化,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比较,总结归纳等活动对民间美术初具了解。
为学习第三单元《中国民间美术》做好辅垫。
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总体目标为: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认识中国民
间美术独特的美感和表现特点,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和谐的艺术与实用价值。
体会劳动人民创造美的智慧。
根据总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①能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与表现特点。
②在欣赏、交流等活动中,能了解民间美术的色彩特点与民间美术的艺术与实用性。
③体验并尝试创造美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特点。
二、教法分析
教师倡导学生主动与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作品,激发学生。
《9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
![《9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808944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03.png)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美术中色彩搭配的特点和规律;2. 掌握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技巧;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2. 教学难点:将所学色彩搭配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 准备色彩搭配练习所需的纸张、画笔等工具;3. 提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了解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学习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1. 引入主题:首先,我们会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们感受民间美术的色彩魅力,同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基础知识:在欣赏作品之后,我们会讲解一些关于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础知识,包括色彩的象征意义、民间美术常用的色彩搭配方式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根据我们提供的素材,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民间美术色彩搭配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 分享与评价:每个小组完成创作后,我们会邀请学生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然后,我们会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最后,我们会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和鼓励。
5. 课后延伸:在课程结束之前,我们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进行一些小创作,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中色彩搭配的特点和规律。
2. 学会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对民间美术的欣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中色彩搭配的特点和规律,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作。
初中美术《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cf8427f242336c1fb95e39.png)
初中美术《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并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表现民间艺术。
过程和方法:通过利用网络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难点: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民间艺术实物、计算机、相关绘图软件四、教学方法欣赏法:让学生独自欣赏感受,体会意境。
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东北秧歌,使学生对生动绚烂的民间艺术有个强烈的感知印象,学生针对着衣者的色彩搭配谈感受,引起他们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关注。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说一说民间美术的种类设疑: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尝试说一说民间美术种类有哪些?学生翻阅教材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2、了解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在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三)自主探究,感悟新知1、组织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搜集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信息(民间艺术)的调查,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教师明确自主学习具体步骤(1)学生登陆指定网址收集和处理资料,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做汇报。
(2)代表性民间艺术作品赏析:组织学生以色彩为导向,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特点。
(3)总结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纯度较高的颜色、采用强对比的手法、地域性强。
(4)回顾色彩知识: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九课_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案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九课_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6962b2ce2f0066f53322d0.png)
第九课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过程与方法:1、导入。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2、授课:如果说民间美术的形象代表着中国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思想,那么,民间美术的色彩则代表着中华民族热情、开朗的性格。
3、三原色比较:中国民间的红、黄、蓝。
4、图片欣赏(课件)作业要求: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为自己设计的图案着色。
课堂小结:民间美术经常使用的色彩大体只有六种,但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而我们同学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不光了解了许多民间美术的知识,更创造出如此出色的作品。
九年级美术上册《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美术上册《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4f37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d.png)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以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4.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本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色彩搭配技巧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实践色彩搭配技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间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3.组织小组展示和评价活动,让学生在互评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色彩搭配技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4.反思与评价机制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教学案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在实际创作中运用所学色彩搭配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种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小组间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设计思路和色彩搭配方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总结归纳
九年级美术上册《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fea22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0.png)
(4)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5)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色彩搭配。
3.教学策略:
(1)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精神品质。
3.通过学习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展示一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特点和技巧。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他们运用色彩搭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民间美术色彩的搭配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给予积极的反馈。
(2)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作品质量、创作思路和创新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色彩搭配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第9课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 教学设计
![第9课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8a9c3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4.png)
第9课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以民间艺术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大胆创作”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认识到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探究的动力和起点。
一个好的情境设计再与实践任务的完美融合,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而且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并且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相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往往觉得民间美术很俗气,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所以,不能照本宣科,只就色彩谈色彩,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
课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再分析几个图例,更加强调民间色彩搭配规律。
这样,通过教学实践,学生不仅了解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另外,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对学习能力低的同学应充分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也大胆用色和绘画作品。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5953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8.png)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民间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二、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民间艺术的种类和代表作品3. 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原则4. 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实践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种类,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原则。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民间艺术色彩搭配原则进行实际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种类,介绍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原则。
2. 示范法: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色彩搭配技巧。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创作,锻炼其色彩搭配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种类,介绍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原则。
3. 示范: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色彩搭配技巧。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创作,运用所学色彩搭配原则。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五)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继续编写。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分析。
2. 准备色彩搭配的工具和材料,如彩色纸、画笔、颜料等。
3. 准备教案、PPT和相关教材。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种类,介绍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原则。
3. 示范: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色彩搭配技巧。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创作,运用所学色彩搭配原则。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案1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72e4aa971fe910ef12df877.png)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
了解民间艺术常运用丰富的寓意、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本课的文字部分阐述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等方面。
而大量的图片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教材文字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一些手法有个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有个认知上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民间工艺品,多媒体课件等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涂色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目光巡视学具准备,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好。
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共处的这一节课愉快而又难忘。
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老师:放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外地旅游吗?学生:(……)老师:同学们喜欢旅游,老师也非常喜欢。
在旅游的时候,我除了饱览祖国的秀美河山,还会带一些当地的民间工艺品回来留作纪念。
今天,我把这些工艺品带来了,想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欣赏,同学们乐意吗?学生:(……)老师:展示民间艺术品,让同学们初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营造学习的氛围。
老师:同学们看这些工艺品漂亮吗?漂亮在什么地方?生:(……)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工艺品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鲜艳夺目的色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7d614d0066f5335b812102.png)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九课《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陈兴军一、课时:一课时二、教具准备:民间工艺品,多媒体课件等三、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涂色工具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民间美术的欣赏分析,初步了解、掌握民间美术色彩设色特点、搭配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民间美术色彩创作。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从自身做起珍视自己身边的民间美术,努力学习并传承。
五、教材分析: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本课的文字部分阐述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等方面。
而大量的图片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教材文字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一些手法有个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有个认知上的基础。
六、教学重点: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七、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前请同学们与老师一同欣赏我在各地旅游时带回的纪念品及老师自己做的一些作品,在欣赏的同时,大家与老师一同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老师准备多种民间美术作品布置教室营造环境气氛、并用实物帮助学生再记忆:扎染、蜡染、剪纸、布玩具十二生肖、布老虎、五毒兜、镂空雕、小梅花鹿、十字绣及补绣鞋垫、小布老虎鞋、北京生肖泥塑、燕沙风筝、草扎动物、皮影、民族织锦、双鱼、少数民族的刺绣)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民间玩具(泥塑玩具、布艺玩具、麦桔玩具)刺绣(织锦)、雕刻(圆、浮、镂雕)、风筝、皮影、剪纸、糖人、面塑、布艺(服装、扎染、蜡染)、银器、年画(门神)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学习并了解了什么是民间美术、种类、民间美术形象的内涵几个方面的内容,如果说民间美术的形象代表着中国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思想,那么,民间美术的色彩则代表着中华民族热情、开朗的性格。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a0d063011ca300a6c3909b.png)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学案叫河中学岳艳艳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情感。
3、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具体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
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民间艺术品;发表自己对民间艺术品的了解、看法。
(二)教师展示一些典型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的特点并总结民间艺术品的色彩特征1、(课件)出示“布老虎”,师问:见过吗?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有的见过,有的没见过)2、四人小组讨论:(1)“布老虎”运用了哪些色彩?(主色-次色)(2)这些色彩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分布搭配的?3、学生交流汇报,师逐一板书(略)。
4、如果将老虎的色彩改为黑底色(课件演示)感觉如何?为什么?6、小结:通过大家的回答,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民间美术作品都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师板书)(三)体会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1、(课件展示一组作品)在民间,老百姓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色彩训练,他们这样的用色仅仅是为了好看吗?请大家讨论(大胆地猜测)这样几个问题:2、在民间为什么小孩穿得鞋、戴得帽及小玩具等都用“老虎”为原型,同时还绣上一些小动物、植物图案?给小孩穿虎鞋,一是人们因为内心崇拜老虎的威风、勇猛,希望小孩长得像老虎一样虎头虎脑结结实实具有老虎的威风、勇猛,;二是人们将老虎作为吉祥的象征,穿虎鞋祛病驱邪,降福消灾的民俗,企求小孩平安吉祥。
在中国民间的服饰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但美化着服饰,还有深刻的“涵义”。
如“金玉(鱼)满堂”——绣金鱼和金鱼缸。
“平(瓶)安如意”——绣花瓶中插着玉如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
了解民间艺术常运用丰富的寓意、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本课的文字部分阐述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等方面。
而大量的图片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教材文字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一些手法有个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有个认知上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民间工艺品,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涂色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目光巡视学具准备,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
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共处的这一节课愉快而又难忘。
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老师:放假期间,同学们喜欢去外地旅游吗?
学生:(……)
老师:同学们喜欢旅游,老师也非常喜欢。
在旅游的时候,我除了饱览祖国的秀美河山,还会带一些当地的民间工艺品回来留作纪念。
今天,我把这些工艺品带来了,想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欣赏,同学们乐意吗?
学生:(……)
老师:展示民间艺术品,让同学们初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营造学习的氛围。
老师:同学们看这些工艺品漂亮吗?漂亮在什么地方?
生:(……)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工艺品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鲜艳夺目的色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课件出示板书: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三、讲授新课
老师:这么美的民间美术作品,创造者是谁?
学生:(……)
老师:什么是民间艺术?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我国的民间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1、课件出示:广义民间艺术和狭义民间艺术。
广义民间艺术:泛指活跃于民间的美术、工艺、曲艺、杂技、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
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
老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民间艺术就是特指的民间美术与工艺。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书上为我们展示了一些典型而且常见的民间艺术作品,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有哪些种类的民间艺术作品?
2、讨论回答:常见的民间艺术有哪些种类?
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我国民间艺术种类很多,典型而且常见的形式(民间玩具、剪纸、刺绣、年画、风筝、织绵、面具等。
)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一边欣赏民间艺术作品,一边思考以下问题;
民间艺术作品中常出现什么形象?为什么?
民间艺术作品中常用哪些色彩?色彩搭配特点如何?
课件展示:欣赏民间艺术作品,配播音乐。
( 民间玩具、剪纸、刺绣、年画、风筝、织绵、面具等。
)
老师:现在我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讨论思考问题。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答题,老师总结
(1)民间艺术作品中常出现哪些形象?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民间艺术中所表现的植物、动物都有深刻的内涵。
老虎——镇宅辟邪、护生立子
鲤鱼——年年有余
龟鹤——延年益寿
雄鸡——吉祥如意
牡丹——雍容富贵
石榴——多子多福
在民间,逢年过节时,在门上贴上凶神恶煞的门神,在家里贴上年年有余的年画;结婚的时候在窗户上贴上“喜鹊登梅”的窗花;这些不只是为了喜庆、好看,而是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具有吉庆有余、福禄寿喜、益寿延年、祛病避邪的重要意义。
老师: 看P18第一段(什么是民间艺术的重要方面)
学生:(……)
(2)民间艺术作品中常用哪些色彩?色彩搭配特点如何?
课件出示:真虎和布老虎比较
这是生活中的老虎,这是民间的玩具布老虎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布老虎和真老虎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
老师:布老虎和真老虎的颜色虽然都以黄色为主,但是布老虎使用的黄色不是老虎身上的固有颜色,而是纯度高的原色,显得更鲜艳。
布老虎身上又添加了红、蓝、绿色,由于对老虎的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取舍、添加,因而产生了鲜艳夺目的艺术效果。
课件出示:山西玩具布老虎和德加的油画头像
提问:布老虎身上主要选用了哪几种颜色?
布老虎身上主色调是什么?
这两幅画的颜色纯度对比如何?
布老虎的冷暖如何?
结论:色相: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色调:以黄色为主色调
纯度:红、黄、蓝(三种原色,纯度高)
对比:黄与蓝、红与绿(两种互补色对比)
但是表现各不相同,一组为大面积的黄和小面积的蓝,另一组为大面积但分散的红和小面积但集中的绿。
冷暖:暖色多,冷色少(以暖色为主)
布老虎的色彩搭配特点:布老虎身上主要选用了四种颜色,以黄色为主色调,采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搭配,使用互补对比色进行搭配,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下面,我们再看看其它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特点:
面具
刺绣
年画
沙燕
通过对这些民间艺术作品的观察、分析,我们发现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有很多相同之处。
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总结出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结论:(课件出示)
1、民间艺术作品主要选用红、黄、蓝、绿四种
2、民间艺术作品大多运用纯度较高的三原色进行搭配,纯度高,色彩鲜艳
3、民间艺术作品大多使用互补色对比进行搭配,色彩对比强烈
4、民间艺术作品中,白色和黑色的运用也很普遍,白色有透气感,黑色则起到稳定性的作用
四、课堂实践:
我们了解了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特点,想不想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呢,现在,我们也来做一回民间艺术家,用所学的民间色彩搭配的方法彩绘一幅画吧!
希望同学们团结合作,涂出有民间色彩的作品。
(老师发稿,小组合作)
学生彩绘图形,老师巡视辅导。
课件展示知识窗:
民间美术中的“五彩”:青、赤、黄、白、黑
年画“点套“口诀:
红靠黄,亮晃晃;
分青绿,人品细;
要想俏,带点孝;
要想精,带点青;
红忌紫,紫怕黄;
黄喜绿,绿爱红。
学生彩绘图形,老师巡视辅导。
课件展示,播放音乐。
五、作业展示:展示优秀作业,自评互评,给学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民间美术的知识,希望以后你们能创作出很多出色的作品,我们也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主人,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及传承,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希望同学们主动地学习民间艺术,积极地了解民间艺术,努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更加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让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