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 震动,使药液穿过细小 的筛孔挤出,形成细小 颗粒
不同雾化吸入装置优缺点
类型
优点
缺点
• 有噪音
• 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 • 需有压缩气体或电源(多为交流电源)
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低
驱动
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
• 鼻-鼻窦喷射雾化器在治疗时需关闭软腭,
• 气管插管患者常用
12.06 11.8
城市
12.02 11.24
11.57 10.92
10
5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7年农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2017年城市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19.45
1呼疾1吸病.57 11.57%
22.73
23.18 23.07

• 用药量(疗 程)不足或用 药量过大
• 过度使用 注射剂
• 作用重叠 • 相互矛盾 • 毒性增强 • 影响代谢吸收
我国不合理用药问题2、3
• 治疗肺部感染 的抗菌药物应 用合理率不足 50%
1. http://www.who.int/medicines/areas/rational_use/en/ 2. 肖爱丽, 等.中国药事. 2011; 25(6):576-578. 3. 王鹏,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3)57-62.
Zhu Z, et al.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4 Oct;27(5)386-91
现有指南/共识在指导合理用药时存在不足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PPT课件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PPT课件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疗效佳
吸入疗法 全身不良反应少
雾化吸入 优势
起效迅速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4): 2696-27081.
潮式呼吸既有效,无需患者配合
使用简便,无需特别学习 可使用高剂量药物 可同时辅助供氧
12.06 11.8
城市
12.0211.24
11.5710.92
10
5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7年农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2017年城市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19.45
1呼疾1吸病.57 11.57%
22.73
23.18 23.07
3. 苏楠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8): 第601-606页 4. 葛均波, 徐永健. 内科学.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形式严峻
➢ 2018年王辰院士团队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首项成果发表于国际权 威杂志《柳叶刀》上,研究结果显示
Zhu Z, et al.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4 Oct;27(5)386-91
普及雾化治疗药物规范管理与合理应用的需求迫切
知识缺乏是开展率低的重要原因
迫切需要雾化相关知识培训
未能展雾化治疗的原因
0% 药物不足
50%
100%
76.2%
设备不足
75.7%

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专家共识培训课件

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专家共识培训课件
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
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专家共识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
抗炎作用机制(基因途径)抑制炎性因子的合
Mol Cell Endocrinol. 2006; 246(1~2):142~6inhales glucocorticosteroids. Eur Respir J. 2003; 21(6):989~93
高剂量吸入激素才可能
启动非经典途径,快速起效
胞内受体
膜受体
定位
细胞浆
细胞膜
数量1
75-90%
10-25%
解离常数1
19.5nM
239nM
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专家共识
两种糖皮质激素受体特性比较与胞内受体启动的经典途径比较,通过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疗效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1: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哮喘发作降低哮喘死亡率改善生命质量
婴儿和幼童的呼吸波形Nikander, 1997500-50
2008,46(10):745~53.Younger (updated 2009).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地位
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专家共识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
抗炎作用机制(基因途径)
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专家共识
(四)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是毛细支气管炎常用治疗措
(五) 其他
1. 中成药注射液: 雾化吸入使用的临床经验及基础研究均不足,疗效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均有待验证,不常规推荐。
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专家共识
(五) 其他 1. 中成药注射液:24儿童呼吸道疾病雾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一、概述呼吸道疾病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其中雾化吸入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通过雾化器转化为气溶胶形态,由患儿通过吸入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此方法具有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迅速、副作用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儿童患者,因其能够避免口服药物可能带来的胃肠道刺激,以及注射药物可能产生的疼痛和不便。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雾化吸入治疗在儿童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差异,雾化吸入治疗在儿童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制定一份关于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的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临床操作,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儿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共识将围绕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的基本原则、适应症、禁忌症、药物选择、设备使用、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提供全面、准确、实用的指导。

同时,本共识也将关注雾化吸入治疗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如免疫功能低下、过敏体质等患儿的治疗策略,以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

通过本共识的推广和应用,我们期望能够提升我国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的整体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促进儿童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1. 简述儿童呼吸道疾病的普遍性与重要性儿童呼吸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呼吸道较为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各类呼吸道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多种形式,不仅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儿童呼吸道疾病还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等特点,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发生暴发流行。

雾化吸入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雾化吸入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或戴上面罩,开开启 力装置
氧气驱动,调整大小 6-8l/分
连续雾化吸入1520min,检测不良反
应并及时处理
治疗结束后,漱口, 口腔护理、拍背
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 按需调整方案
注意事项
雾化器、呼吸管道及雾化面罩等应专人专用,推荐一 次性装置;
提议指导患者采用正确旳呼吸方式;
治疗前若患者涂有油性面膏需清除,嘱咐患者勿让药 液或气溶胶进入眼中以降低刺激;
注意:剧烈震荡可使药 液加温,可能影响药物 稳定性
超声振动膜剧烈 震动,使药液经 过固定直径旳细 小筛孔挤出,形 成细小颗粒
吸入装置与药物选择
一、常用雾化装置类型
吸入装置与药物选择
二、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国内已上市雾化剂型ICS涉 及 布 地 奈 德 ( BUD) 和 丙 酸倍氯米松(BDP)
单词
单字
不能讲话
精神状态
可有焦急尚平 时有焦急或烦 有焦急、烦躁 嗜睡或意识模



出汗


大汗淋漓
辅助呼吸肌活 常无 动及三凹征
可有
常有
矛盾呼吸
哮鸣音
散在,呼吸末 响亮、弥散 响亮、弥散 无 期
二、A级
呼吸频率
20-30次/min
II级 >30次/min
III级 >30次/min
• 异丙托溴铵为常用旳SAMA吸 入制剂
• 需注意:复方异丙托溴铵不能 与其他药物混在同一雾化器中 使用
药物
特布他林 沙丁胺醇 异丙托溴铵
常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比较
起效时间 达峰时间 连续作用
(min)
(h) 时间(h)
5~15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雾化吸入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雾化吸人疗法的不规范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为进一步促进雾化吸入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维护患者健康,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携手全国药学领域知名专家,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实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雾化吸人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本共识可以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丁作者开展规范的雾化吸人治疗提供参考。

1 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或鼻腔)吸入的药物输送装置。

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一般小于10 mL。

根据发生装置特点及原理不同,目前临床常用雾化器可分为射流雾化器( jetnebulizers)、超声雾化器(ultrasonic nebulizers)和振动筛孔雾化器( mesh nebulizers)3种。

1.1 射流雾化器射流雾化器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有低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

气管插管患者常选用射流雾化器雾化吸人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支气管痉挛,然而气管插管可影响气溶胶进入下呼吸道,若欲达到相同的疗效,一般需要较大的药物剂量。

1.2 超声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工作作时会影响混悬液(如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制剂)雾化释出比例,并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超声雾化器的释雾量较大,但由于药物容量大,药雾微粒输出效能较低,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疗。

1.3 振动筛孔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是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振动,使药液穿过细小的筛孔而产生药雾的装置,减少超声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

筛孔的直径可决定产生药雾颗粒的大小。

振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效率较高且残留药量较少( 0.1~0.5 mL),并具有噪音小、小巧轻便等优点。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 践中可能会引入更多智能化技术,如智能雾化器等,提高 护理效率和舒适度。
个性化护理方案
针对不同年龄段、病情和个体差异的患儿,制定更加个性 化的雾化吸入护理方案,以满足患儿的特殊需求。
跨学科合作与培训
加强儿科、呼吸科、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合作,开展跨学科 培训和交流,共同推动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发展 。
能。
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效果
护理质量检查
定期对雾化吸入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包括护理人员操作规范性、 患儿舒适度、家属满意度等。
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
建立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对雾化吸入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 良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改进。
护理效果评估
定期对雾化吸入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治 疗依从性等,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家长认知度不足
部分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认知度不足,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 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设备配置不完善
部分地区儿科门诊雾化吸入设备配置不完善,影响实践工作的开展 。
改进方向与目标
01
02
03
加强护士培训
提高护士对雾化吸入护理 实践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 识水平,确保实践效果。
提高家长认知度
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 对雾化吸入治疗的认知度 ,减少负面情绪对治疗效 果的影响。
操作步骤
1 2
核对患儿信息
核对患儿姓名、年龄、诊断等信息,确保无误。
解释操作过程
向患儿和家长解释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 事项,取得配合。
3
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协助取坐位或半卧位。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PPT课件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PPT课件

一项全国范围内关于雰化治疗临床实践的问卷调硏,共收到全国27个省、1328家医院共计6449份问卷。其中来自 三级医院问卷占比74.6% ,呼吸科、丿L科的问卷分别占43%和35%
Zhu 乙 et al.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4 Oct;27(5)386-91
气管插管患者常用
屏住呼吸,较难掌握,因此患者拿握吸
入方法之前,应有医务人员进行指导
経零量大,安静无噪音
工作时会影响混悬液(如糖皮质激素雰 化吸入制剂)雰化释出比例 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 美化合物的稳定性 药物微粒输出效能降低 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疗
驱雾化效率较高 残留药量较少 噪音小、小巧轻便 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方便增加 药物剂量
(2019年版)》发布
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常见雾化吸入药物的作用机制、药学特性
及临床应用 >常见雾化吸入药物的配伍及联合方案
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雾化吸入疗法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雾化疗法是应用雾化吸 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
径O.Ol-lOpm的气溶胶
微粒,被吸入并沉积于 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 作用
•雾化颗粒直径对药物沉 积位置有直接影响
有效雾化颗就径应在
0.5・10卩m
中华医学会临床發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医药导报,2019, 38(2)135-146
5-10pm
主要沉积于口咽部
3-<5pm
主要沉积于肺部
<3pm
50%・60%沉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形式严峻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尽管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尤其是空气污染以及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城乡居民中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经济负担也最重。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疗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在我国,由于缺乏药物、设备和临床经验等原因,许多基层医院甚至高级别医院在雾化吸入治疗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疗效[1]。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携手国内儿科、耳鼻喉科、胸外科和药理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制定本共识,以期更好地指导各级医务人员开展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工作。

第一部分雾化吸入装置一、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简称雾化器)的种类及原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器主要有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及振动筛孔雾化器三种[2,3]。

1.喷射雾化器:也称射流雾化器、压缩气体雾化器。

主要由压缩气源和雾化器两部分组成。

压缩气源可采用瓶装压缩气体(如高压氧或压缩空气),也可采用电动压缩泵。

雾化器根据文丘里(Venturi)喷射原理,利用压缩气体高速运动通过狭小开口后突然减压,在局部产生负压,将气流出口旁另一小管因负压产生的虹吸作用吸入容器内的液体排出,当遭遇高压气流时被冲撞裂解成小气溶胶颗粒,特别是在高压气流前方遇到挡板时,液体更会被冲撞粉碎,形成无数药雾颗粒。

其中大药雾微粒通过档板回落至贮药池,小药雾微粒则随气流输出。

鼻-鼻窦雾化器为附有振荡波的喷射雾化器。

在压缩机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集聚脉冲压力装置,脉冲波可直接作用于药物气雾,使药物的雾粒具有振荡特征,易于穿过窦口进入鼻窦,在鼻窦内达到很好的沉积效果。

2.超声雾化器:其原理是雾化器底部晶体换能器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产生振动并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将容器内的液体振动传导至溶液表面,而使药液剧烈振动,破坏其表面张力和惯性,从而形成无数细小气溶胶颗粒释出。

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

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

与旧版共识相比,新共识对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配伍应用描述更加全面
冯玉麟.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D]. , 2012.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配伍药物更多,新增:阿福特罗、福莫特罗、左旋沙丁胺醇、多粘菌素、妥布霉素、氯化钠溶液新增CD配伍定义:配伍稳定性数据有争议
T1/2 (h)
M1受体
M2受体
M3受体
异丙托溴铵
0.1
0.03
0.22
噻托溴铵
10.5
2.6
27
阿地溴铵
6.4
8
10.7
格隆溴铵
2.0
0.37
6.0
异丙托溴铵与M受体主要亚型的解离半衰期对比
异丙托溴铵为相对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与M受体主要亚型的结合解离时间:M3>M1>M2
SAMA
SAMA15分钟内起效且持续时间更长
超声雾化器
适用范围较广
优点:释无量大,安静无噪音缺点:需电源,多为交流电易发生药物变性,易吸入过量水分
影响混悬液(如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制剂)雾化释出比例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振动筛孔雾化器
适用范围较广
优点:安静无噪音药物不受管道液体倒流污染可随时调整雾化吸入药物剂量缺点:需电源(电池)可选设备种类较少
从新共识看
雾化吸入疗法的合理应用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
目录
在慢性气道疾病治疗中,
雾化吸入疗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气道疾病重症患者中超过95%的患者进行雾化治疗2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与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相比,有多种优点1

儿童常用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儿童常用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雾化治疗
• 支气管舒张剂可用于治疗早产儿CLD(慢性肺疾
病)喘息症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婴儿喘息 症状的研究显示,通过储雾罐、面罩、MDI(定 量吸入器)或面罩。射流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药 物肺部沉积量占给药剂量的0.3%-1.5%。一项随 机双盲交叉研究显示,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可明显 降低患儿呼吸系统阻力。另一项研究显示,早在 25周胎龄时,胎儿即对支气管炎舒张剂存在反应, 建议早产BPD(支气管发育不良)患儿在给予机 械通气治疗之前,在出生后2周及早使用支气管舒 张剂治疗,以降低通气治疗的气道阻力,从而改 善肺功能。
表1 布地奈德与氟替卡松大致等效剂量 (5岁及以下儿童)(ug)
低剂量 中等剂量 高剂量 布地奈德混悬液 250-500 >500-1000 >1000 丙酸氟替卡松混悬液 125-250 >250-500 >500
2.支气管舒张剂
• 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是缓解支气管痉挛
的最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2.支气管舒张剂
• 3%的高渗盐水:国内外循证医学表明,3%的高
渗盐水能有效缩短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住院 时间,有效降低毛支患儿临床症状评分的严重程 度。使用方案为毛支轻症患儿每天使用3-4次,直 至出院。重症患儿可采取连续8次3%的高渗盐水 雾化后,改为每天3-4次,直至出院。如果使用 3%的高渗盐水48-72h患儿临床症状不缓解或有刺 激性呛咳,应停用。支气管哮喘患儿禁用(易气 道高反应)。
• 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常用肾
上腺素。Cochrane数据显示,肾上腺素 (加或不加3%高渗盐水)有利于控制婴幼 儿毛细支气管炎症状,但不常规用于哮喘/ 喘息的治疗。
• 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常用药物如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设备,提高治疗依从性。
并发症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立即停止雾化吸入
一旦发现并发症迹象, 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治
疗。
评估患儿状况
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和影响。
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根据患儿状况采取相应 的救治措施,如给予抗 过敏药物、吸氧等。
05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计划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
$number {01} 汇报人:xxx
2024-01-05
2023版)解读
目录
• 雾化吸入治疗概述 • 雾化吸入药物选择与使用 • 护理操作规范与技巧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计划 • 总结与展望
01
雾化吸入治疗概述
雾化吸入治疗定义与原理
02
雾化吸入药物选择与使用
常用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1 2
3
糖皮质激素
通过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缓解呼吸道炎症,改善通气功能 。
β2受体激动剂
激活气道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肥 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舒张支气管, 缓解哮喘症状。
抗胆碱能药物
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 管、减少黏膜液分泌的作用。
药物准备
核对医嘱,准备正确的药物和剂量,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
检查流程
开机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测试雾化吸入功能是否正常,调整合适的雾化粒度和气流量。
患者评估与教育指导内容
患者评估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过敏史等相 关信息,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配合 程度及心理状况。
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行 心理疏导和安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 从性。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雾化吸入治疗定义
雾化吸入治疗是指通过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 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 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雾化吸入治疗原理
雾化吸入治疗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成微小雾滴 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溶胶而输入呼吸道内。吸入时,宝宝 只需保持平静呼吸,即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 发挥治疗作用。
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水 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哮 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
支气管舒张剂
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 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常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 息性支气管炎等。
祛痰药
可促进痰液排出,降低痰 液黏稠度,常用于治疗呼 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 炎等。
药物配伍原则与禁忌事项
配伍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选择 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协同增效、减 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儿科门诊应用现状及意义
应用现状
雾化吸入治疗在儿科门诊应用广泛,已成为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 一。随着雾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儿科门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意义
雾化吸入治疗具有作用直接、起效快、用药量少、副作用小等优点,特别适用 于儿童这一特殊人群。通过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症 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对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清晰表达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业的术语。
非语言沟通
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方式与患者和家长进行沟通,如微 笑、抚摸等,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鼓励与引导
对患者和家长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
07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专家共识制定背景与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需频繁增加支气 管舒张剂,表明病 情恶化,应评估并 更新哮喘行动计划1。5
a
16
慢阻肺急性加重
注意事项:1、优先选择单一吸入SABA或联合应用吸入SAMA。
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以缩短恢复时间,改善肺功能和低氧
血症,减少早期复发和治疗失败风险,缩短住院时间。雾化吸入ICS
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8mg与全身应
短效/长效
• 支气管舒张剂首选SABA,必要时联
短效β2-R激动CS具有协同作用
• 心率过快或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首选 是解除支气管痉挛、治疗急性喘息的主要
药物。 代表药物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
特布他林。
主要作用于大气道
• 对心悸患者应停用SABA进行观察, 与SABA相比支气管扩张作用较弱,起效
使用剂量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系统性糖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声嘶、咽痛等,在停药后一般均可恢复。
过敏患者,误用时立即静脉或肌注肾上腺素,给与纯氧,必要时
气管插管、心肺复苏。
a
11
a
12
• 吸入性复方异丙托溴铵制剂,不能
支气管舒张剂
与其他药品混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
选择性β2-R激动剂 非选择性抗胆碱能药物
支气管哮喘发作,故不建议选用。
a
14
临床应用--哮喘急性发作
a
注意事项: 哮喘急性发作治疗 目的 尽快缓解症状,解 除痉挛,改善缺氧, 预防恶化,防治并 发症。
哮喘控制过程中出 现症状波动或轻中 度急性发作,可遵 循“哮喘行动计划” (重复吸入SABA 或低剂量ICS/福莫 特罗联合制剂,可 联合SAMA使用。)
哮喘、慢阻肺、肺心病、老慢支、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 立、外科手术、支气管镜检查等
a
4
雾化吸入应用基本原则
• 1、过敏史 禁止给同类药物 如对糖皮质激素过敏者禁用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 2、配伍禁忌 沙丁胺醇及异丙托溴铵联合时有出现闭角青光眼 • 3、基础性疾病用药禁忌 既往用药史与吸入药物的禁忌 • 4、与其他治疗手段密切配合
较慢,但持续时间更为长久。 代表药物为异丙托溴胺
待症状消失后方可继续使用,当症
状持续或加重时可加用选择性β1-
R阻滞剂。
a
13
黏液溶解剂
N-乙酰半胱氨酸 • 降低痰液粘度,易于咳出,对于浓稠黏液分泌物过多的呼吸道疾病,均有
较好疗效。 • 临床上曾有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针剂,但其含有防腐剂,吸入后可能诱发
雾化器 ②转接管 ③雾化杯 ④口含器或面罩
喘息、呼吸困难的低氧--改 善氧合
对吸入β2-R激动剂后V/Q比
值改变出现的动脉血压分压 下降有预防作用
对易出现CO2潴留患者--空气 压缩雾化器
首选口含、其次面罩,尽可
a
7
雾化器的连接 装置
药物特性(沉积入肺) 布地奈德
--14%˷20% 沙丁胺醇
--10%˷20%(下呼吸道) 其余残留于管道或咽喉部 异丙托溴铵 --10%˷30%(沉积于肺)
a
5
雾化吸入操作 流程
1、雾化器、呼吸管道、雾 化面罩专
人专用
2、指导正确的呼吸方式 (口含、慢
吸、深吸后屏气2-3秒、 通过鼻腔
慢呼)
3、勿让药液或气溶胶浸入 眼中
4、治疗后漱口、口腔护理
(降低声
嘶、咽痛、念珠菌感染)
a
6
雾化吸入装置 (雾化 器)
①驱动设备 空气压缩雾化器 氧气驱动雾化器
(最常见) 超声雾化器/滤网式
口含器
面罩
呼吸机的连接
a
8
影响因素
慢而深的呼吸有利于气溶胶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 潮气量的增加和吸气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气溶胶的沉积 气道阻力增加(痉挛、重塑、高分泌状态),影响气溶胶输送、分布。
a
9
雾化吸入药物选择
• 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 支气管舒张剂 • 黏液溶解剂
不建议将非雾化吸入用剂型用于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2018)
莎车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
科 张涛
爱岗敬业
爱院如家
院兴我荣
我a耻
院衰
1
急诊急救专业特点
• 发病突然,进展不可预见 • 呼吸系统疾病占比高,接近30% • 儿童及老年人占比高 • 急危重症、并发症复杂、病史不清、病因不明占比高 • 雾化吸入应用不规范,使用率低。
a
10
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特点: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
直达气道或肺部,在使用后的第1/2小时内对呼吸症状和肺功能 的改善作用比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更为显著。
可有效缓解喘息等症状,解除气道痉挛,控制气道炎症,抑制黏 液高分泌,降低死亡率
围手术期雾化吸入可改善支气管阻塞症,保护咽喉黏膜和气道上 皮,减轻拔管后的气道损伤,减少术后气道炎症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a
2
雾化吸入疗法基本原则与操作流程
吸入疗法种类及特点 • 气雾吸入 • 干粉吸入 • 雾化吸入(有动力驱动 药物沉积率更高) 可自由联合不同药物,间断或连续治疗。
a
3
雾化吸入适应症:
SHAPE工具指导应用 S--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H--湿化气道 A--抗炎 P--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气道炎症、梗阻、肺不张、感染、窒息) E--祛痰
a
19
a
20
急性、亚急性咳嗽或慢性咳嗽加剧
• 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为激素敏感性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 管炎、变应性咳嗽),其他原因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 推荐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2.5-5mg,bid)联合ICS (布地奈德2mg,bid),直至症状缓解。
用泼尼松龙40mg疗效相当)
3、慢支、肺气肿、支扩、肺纤维化、肺心病可参考AECOPD,
根据需要雾化吸入ICS、支气管舒张剂a和N-乙酰半胱氨酸。
17
a
18
急性喉梗阻
病因:急性会厌炎、急性喉头水肿、咽部脓肿 处理:必要时尽早建立人工气道,寻找病因对因治疗同步进行 雾化吸入可用于炎症、过敏、痉挛等病因的抢救措施之一。 药物直达咽喉部,迅速解除喉部炎症充血水肿,增大通气量,使缺氧 状态得到改善,缩短症状消失的时间。也可预防性用于改善因外伤、 建立人工气道等引起的呼吸道粘膜损伤及局部炎症,同时增加呼吸湿 度,液化粘稠的分泌物,促进粘膜水肿消退。异物病因无需用于雾化 吸入。 强调肾上腺素、抗生素等使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曾有雾化吸入肾上腺素1mg可收缩血管,改善喉头水肿预后的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