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间皮瘤的治疗方法
2022最新 NCCN 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诊疗指南(全文)
2022最新NCCN 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诊疗指南(全文)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学者对常见的癌症如: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等研究均较为深入,但对一些非常见的癌症如腹膜转移癌、腹膜间皮瘤研究较为薄弱。
本文结合近期更新的NCCN 恶性腹膜间皮瘤指南,对腹膜间皮瘤的诊治作一梳理,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01、腹膜间皮瘤疾病概况间皮瘤是一种原发于间皮细胞的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中国每年确诊病例约为3,000 例。
2/3 的患者年龄超65 岁,男性患病风险约为女性的5 倍。
环境和遗传被认为是间皮瘤的风险因素。
大约80% 的间皮瘤患者有石棉暴露史,但我国的相关报导显示,仅有10.7% 的患者具有石棉暴露史。
此外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腹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腹膜上皮和间皮组织的肿瘤。
约占所有间皮瘤病例的20%。
病理学将之分为腺瘤样间皮瘤、囊性间皮瘤和恶性间皮瘤。
前两者属良性肿瘤,后者为恶性。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ma,MPM)是少见的腹膜恶性肿瘤,发病率比较低。
当腹膜部位沉积大量的酸性物质后,导致腹膜间皮细胞溶氧量下降,腹膜间皮组织液酸化,导致疾病发生。
根据WHO 病理分类分为上皮型、肉瘤型、混合型,其中上皮型和混合型占75%~95%,预后较肉瘤型略好。
02、MPM 临床表现及诊断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或渗出性腹水。
MPM 患者的腹水可能是由于恶行间皮细胞分泌大量透明质酸引起。
可能伴有肿瘤标记物升高,影像学提示腹膜及网膜增厚。
MPM 的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细胞学检查确诊率低,剖腹探查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腹腔镜检查是观察腹膜的简单而有效的诊断技术,可以在脏层和壁层腹膜、大网膜多处活检。
通过腹腔镜可见到腹盆腔腹膜、网膜、肠系膜表面及脏器表面有米粒样、水泡样及乳头状结节,并有多处粘连带。
临床将MPM 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其中以弥漫型多见。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进展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进展刘中银【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4(024)012【总页数】3页(P1406-1408)【关键词】肠系膜;脂膜炎;影像学;诊断【作者】刘中银【作者单位】610011 成都,成都军区机关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是指肠系膜脂肪组织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本病在文献上有很多名称,1924年首先由Jura[1]提出MP这一概念并进行描述;1927年由Gudinehet等[2]提出了回缩性系膜炎(retractile mesenteritis,RM)这一名称,Ogden等[3]于上世纪60年代始命名为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
以后文献提到的名称包括肠系膜Weber-Christian病、收缩性肠系膜炎、硬化性肠系膜炎、缩窄性肠系膜炎、多灶性肠系膜和腹膜后硬化、肠系膜脂性营养障碍、肠系膜黄色肉芽肿、脂质硬化性肠系膜炎等[4]。
目前“肠系膜脂膜炎”被多数学者接受。
本文就MP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MP的认识。
1 病因及临床表现MP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非特异性肠系膜炎症,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可能与手术、创伤、感染、缺血、化学损伤、免疫异常、肿瘤因素等有关。
Daskalogiannaki等[5]在其发现的49例MP病例中,伴有恶性肿瘤34例;Scudiere等[6]也认为,MP与腹部恶性肿瘤有关;Sabate等[7]发现其所收集的患者中,有52.9%(9/17)曾有过腹部手术史。
本病有时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在应用碘剂、磺胺类或普萘洛尔后诱发,也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
近年来发现患者血中的溶蛋白酶较常人高,可造成小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栓及闭塞。
另发现病情严重者有α1-抗糜蛋白酶的缺陷[8]。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儿童少见,可能与儿童肠系膜脂肪含量较少有关[5,9]。
小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 及其鉴别诊断 (3)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消化道的类癌转移至肠系膜以及硬化性肠系膜
炎的CT表现有时与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很相似, 需要鉴别 类癌(carcinoid tumor) 有些起源于肠道的 类癌原发灶较小而肠系膜上的转移灶可以很大, 影像学检查常常首先发现其肠系膜的转移瘤而 易被误诊为肠 系膜的原发性肿瘤。
– 硬化性肠系膜炎(sclerosing mesenteritis) 硬
– CT对制定手术计划、评价疗效、随访观察和评估预后十分有 益。一般而言,以下几种CT征象提示较差预后:多发、大肿 瘤(直径大于10cm)、广泛侵犯及包绕小肠袢及输尿管。
图2 42岁腹痛患者,腹部增强CT轴位(图2A)和冠状位重建图像(图2B) 显示肠系膜纤维瘤(术后经病理证实)。图2A示肠系膜上直径5厘米软 组织密度占位(↓),与腰大肌密度相似;图2B示肠系膜血管受纤维瘤
图5 70岁男性患者,硬化性肠系膜炎(病理证实)。增强CT显 示肠系膜根部一8.5×3cm软组织影(↓),内见钙化灶(空↓) (图5A);冠状斜位重建图像(图5B)清晰显示病灶包绕肠
系膜上动脉。
– 收缩性肠系膜炎在影像学上有时很难与肠系膜肿瘤 如脂肪瘤、血管脂肪瘤、畸胎瘤、淋巴瘤以及转移 瘤等相鉴别,因此常常需要活检采集组织学标本进 行鉴别。尽管其病变过程通常表现为缓慢、良性的 过程,但广泛纤维化浸润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如肠系膜血管的栓塞及继发性静脉曲张出血、小肠 梗阻等。收缩性肠系膜炎和腹膜后纤维化、淋巴瘤 以及Gardner综合征等可能有关联。
鉴别诊断
感染或炎性疾病,如不典型分支杆菌感染和结核病、非特异性炎症、血 管异常等,也可出现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类似于淋巴瘤或转移性病变; 但在大多数病例,炎性淋巴结肿大是分散的,淋巴瘤引起的肠系膜淋巴 结肿大趋向于融合,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腹部间皮瘤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腹部间皮瘤怎么治疗
导语:腹膜间皮瘤其实需要进一步去治疗的了。
而且这个原发在病人的腹膜上皮和间皮组织的肿瘤的话,往往是恶性的了。
而且病人的话,往往有各种各样
腹膜间皮瘤其实需要进一步去治疗的了。
而且这个原发在病人的腹膜上皮和间皮组织的肿瘤的话,往往是恶性的了。
而且病人的话,往往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的症状的了。
当然了,病人的话,往往有腺瘤样间皮瘤的病人,往往有囊性间皮瘤的病人,甚至的话,是一些恶性间皮瘤的症状的了
有报道认为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机体机能下降,引起身体器管的局部病变,当腹膜部位沉积大量的酸性物质以后,进而形成腹膜间皮细胞溶氧量下降,腹膜间皮组织液酸化,导致腹膜间皮瘤。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有腹痛、便秘、腹胀、体重减轻及肠梗阻表现。
体检可发现腹水或腹块等。
腹水为渗出液,部分为血性。
本病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复发性自发性腹膜炎、肠系膜炎症或腹膜转移癌等。
治疗
肿瘤已压迫神经或者靠近大血管者建议保守治疗,进行食疗。
本病对药物化疗中度敏感,术前诱导化疗、术中和术后辅助化疗可明显减少肿瘤复发,提高3年存活率。
需要进行病理切片或者活检才能分辨的。
建议尽快进行,同时,可通过服用中医药物来防止恶化。
建议服用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中医药物,如人参皂苷Rh2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能通过调节肿瘤细胞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sugarbaker术 定义
Sugarbaker术是指一种用于治疗腹膜间皮瘤的手术方法,由美国腹膜间皮瘤治疗专家Paul Sugarbaker博士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开展。
该手术方法通过彻底剔除腹腔内的肿瘤,清除腹腔内有可能存在的微小癌细胞,同时进行局部放疗或灌注疗法来减少癌细胞再生的可能性。
Sugarbaker术以其独特的治疗原理和显著的疗效而备受关注,被誉为腹膜间皮瘤的黄金标准治疗方式,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下面将对Sugarbaker术进行详细介绍。
1. Sugarbaker术的历史与背景Sugarbaker术是由Paul Sugarbaker博士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逐步完善的,其首次实施是在1980年代。
Paul Sugarbaker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外科医生,也是腹膜间皮瘤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在治疗腹膜间皮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Sugarbaker术的出现为腹膜间皮瘤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极大地提高了腹膜间皮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Sugarbaker术的核心原理Sugarbaker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彻底清除腹腔内的肿瘤和潜在的微小癌细胞,以减少癌细胞的再生和扩散。
该手术不仅剔除可见的肿瘤,还清除潜在的微小癌细胞,可以有效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Sugarbaker术通常会结合局部放疗或灌注疗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杀死残留的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3. Sugarbaker术的手术流程Sugarbaker术的手术流程相对复杂,通常需要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团队来完成。
(1)切口和进入腹腔:在进行Sugarbaker术时,外科医生首先会通过切口进入腹腔,通常采用腹腔镜手术或传统的腹部开放手术。
(2)观察和评估:进入腹腔后,医生会仔细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情况,评估手术的难度和可能的风险。
(3)肿瘤切除:医生会使用专业的手术器械,将腹腔内的肿瘤彻底切除,确保完全清除。
(4)局部放疗或灌注疗法:在切除肿瘤后,医生可能会进行局部放疗或灌注疗法,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预防复发。
肠系膜囊肿
感染时,囊腔内含蛋白及细胞成分而使囊内密度升高, 囊壁也因炎性渗出,间质充血、水肿而增厚,病灶周 围可见片状、云絮状渗出,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强 后囊壁强化。
伴出血时,囊内密度因含未凝血及蛋白成分而使密度 进一步升高。CT增强后囊肿及其内血肿未见强化,囊 壁呈厚壁强化;
肠系膜囊肿合并感染时,囊壁可钙化;
病理及分类
③ 良性囊肿(或多囊性)间皮瘤:其囊肿内衬间皮细胞; ④ 被覆其它成分囊肿:指肠系膜囊肿壁被覆其它成分 ,
包括肠重复囊肿 ,肠系膜囊肿-卵巢种植综合征等。
病变组织来源不同分为
肠系膜囊肿又可分为淋巴源性、肠源性、间皮源性及 感染性等类型。
按形态学分类:
①单发性囊肿;②多发性囊肿;③弥漫性囊肿。
部分肠系膜囊肿内可见分隔,增强后轻度强化,学者 认为此种分隔可能为皱褶的囊壁而非真正的分隔;
肠系膜单纯囊肿,位于肠系膜根部。囊壁菲薄、囊内呈水样 密度.增强后来见强化.周围肠管受压,推移。并向后推压 肾前筋膜。
横结肠肠系膜囊肿伴感染,周围见渗出,囊壁较厚, 增强后厚壁强化。
肠系膜囊肿伴出血。CT平扫囊内密度增高 ;CT增强囊壁为厚 壁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
Hale Waihona Puke 病理结构分类真性囊肿:其内衬覆上皮细胞,属先天性。 又分为浆液性、乳糜性、表皮样囊肿。
假性囊肿:其内无上皮细胞衬覆,多由外伤 性、感染性及肿瘤性病变所致,如,慢性血 肿、腹部脓肿、囊性畸胎瘤。
囊液性质分类
① 浆液性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 ,囊壁薄 , 内含类似血浆的浆液;
② 乳糜囊肿(chymous cyst) :内含乳白色液体 ,这些 囊肿大部分起源于淋巴管并被覆内皮细胞;当囊肿 体积较大并且呈多房性和(或)囊壁上有平滑肌组织 时 ,更愿称其为囊性淋巴管瘤;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杨林【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astron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电子胃镜、医学影像学、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应用,电子内镜、CT、MRI以及病理学检查已成为诊断GIST的主要方法,手术与分子靶向药物仍然是目前GIST治疗的最重要的两种治疗手段.本文就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05【总页数】3页(P119-121)【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作者】杨林【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普外科,重庆 402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胃肠道间质瘤(Gastron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最早由Mazur和Clark于1983年提出[1],过去由于病理技术的限制,常被误认为是一种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而被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瘤等。
近年来,随着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应用,发现GIST与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周围的Cajal细胞相似,均有独特的C-kit基因,表达CD117、CD34阳性。
目前也认为GIST起源于间叶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特征,可以向平滑肌、神经分化或不定向分化,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胃肠道肿瘤。
本文对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GIST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罕见于儿童,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GIST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占10%~20%,食管、肠系膜、盆腔及腹腔后少见。
GIST的临床表现是从无症状到非特异性的腹部不适、疼痛、出血和触及腹部肿块。
GIST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和疼痛、腹部肿块及消化道出血,其次为急慢性肠梗阻、腹泻、便秘、贫血、消瘦、水肿、乏力、肠穿孔和腹膜炎、梗阻性黄疸等,有的患者以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
恶性间皮瘤怎样治疗?
恶性间皮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恶性间皮瘤的治疗方法,治疗恶性间皮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恶性间皮瘤应该吃什么药。
*恶性间皮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目前虽有多种方法治疗弥漫性间皮瘤,但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医疗条件,选择治疗的方法有很大不同,但经过某种方法治疗,国内外均有少数病人活过5年,最长者达22年,大多数人认为可能与肿瘤自然生存时间和分期有关。
按Butchart分期,恶性胸膜间皮瘤分为4期。
根据临床表现,Ⅰ期上皮型恶性胸膜间皮瘤有可能长期生存,根据病变侵袭范围选择胸膜剥脱切除术或胸膜连同累及的组织整块切除(胸膜肺切除术、胸膜胸壁切除术等)。
对Ⅱ、Ⅲ和Ⅳ期上皮型及其他病理类型的病例,无论治与不治,采用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及使用化疗和放疗疗效与否,治疗后的生存曲线基本相同,其平均生存时间为18个月,约10%病例活过了3年。
目前的趋势是将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以及支持治疗等措施综合起来,即争取行肿瘤减量术,以便行组织间放疗或外部放疗。
放疗后再辅以化疗。
以控制胸腔积液的再生速度和减轻胸部疼痛症状。
1.姑息性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的胸腔积液,穿刺吸出后很快又会出现,用化学药剂注入胸膜腔内,造成胸膜粘连,大多数病人的胸腔积液得到控制,这样胸膜固定术如果失败或在拟行诊断性开胸的病人,应考虑做胸膜剥脱术。
恶性胸膜间皮瘤可以沿穿刺孔、置胸管的通道及开胸切口播散,但所引起的皮下沉积物很少引起症状,因此不必治疗,倘若给予病人治疗,这些皮下结节还可以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
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的胸痛是最难处理的症状,在晚期特别严重,终日持续不停,对放疗无反应,应给予足够镇静止痛剂,包括鸦片类制剂以减轻疼痛,安度生命的最后时刻。
2.外科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有:壁/脏层胸膜切除和胸膜全肺切除。
这两种方法被认为是肿瘤多联治疗中的减瘤方法。
用上述任意一种手术方法完成肿瘤减灭术使得辅助性放化疗的局部效果最大化。
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间质瘤的治疗方法间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它通常发生在肺部、肾脏、肝脏、胃肠道等器官的间质组织中。
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因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
手术治疗是治疗间质瘤的常见方式。
对于早期发现的间质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可以彻底清除肿瘤组织,降低复发的风险。
对于一些局部进展的间质瘤,手术也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手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因为手术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因素。
放疗是一种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间质瘤患者。
放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放疗通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局部晚期肿瘤的控制以及减轻症状。
放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进行放疗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化疗是一种通过药物治疗肿瘤的方法,适用于全身性的间质瘤或转移性肿瘤。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进入患者体内,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化疗通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手术、放疗等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然而,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时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它通过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药物通常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靶向治疗在一些特定类型的间质瘤患者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成为了治疗间质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的来说,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为间质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机遇。
胃部间质瘤治疗方法
胃部间质瘤治疗方法
胃部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瘤体的位置、大小、分级和临床表现。
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是胃部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剔除瘤体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般采用胃镜或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对于较大或者深侵犯的瘤体可以使用开腹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完整切除瘤体,避免残留和复发。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胃部间质瘤的治疗中不常用,仅适用于手术无法切除或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情况。
放射治疗对于较小的瘤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对于较大的瘤体效果不明显。
3.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也不常用于胃部间质瘤的治疗中,一般是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化学治疗主要是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化学药物,通过遏制瘤体的增长和扩散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之,胃部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建议患者在治疗之前仔细咨询医生,了解治疗的风险和预期效果,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肠黑变病的治疗方法
肠黑变病的治疗方法
肠黑变病,又称肠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结肠粘膜中的疾病,通常在结肠的黏液腺细胞中生成黑色素。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手术治疗:对于较小的肿块,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术或电凝切开术进行切除。
对于较大或浸润性的肿块,可能需要通过开腹手术进行切除。
2. 放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或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的患者,放疗可能是一个选择。
放疗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减轻症状。
3. 化疗:对于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的患者,化疗可能是一个选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氟尿嘧啶等。
4.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变异的靶向治疗也可以用于肠黑变病的治疗。
如对于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使用BRAF抑制剂。
5. 对症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止痛药物、抗恶心药物等来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肠黑变病是一种罕见疾病,治疗方法和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患者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和讨论,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胃肠肿瘤部分)
最新:申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腹肿瘤(胃肠肿瘤部份)摘要腹膜肿瘤发病率高、预后差,源于胃癌、结直肠癌平日阑尾黠液瘤等的继发性腹膜肿瘤临床常见,患者数量多、治疗难、疗效差。
传统观点认为,腹膜肿瘤属于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短,仅能维持3~6个月,通常f是供姑息性对症治疗。
近年来,以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为主的整合治疗策略对防治腹膜肿瘤疗效独特,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在中国抗癌协会的指导下,由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主E织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完成。
指南聚焦我国腹膜肿瘤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及国内研究成果,以整合医学理念为引领,强调多学科整合诊治(MDT t o HIM),注重”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
本指南主要针对胃肠来源的腹膜肿瘤,旨在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整合诊治水平,共同促进我国胃肠腹膜肿瘤的防治工作。
腹膜肿瘤发病率高、预后差,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确诊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1-4]。
腹膜肿瘤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一类来源于腹膜的肿瘤,常见高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 , MPM);继发性通常是指原发病灶癌细胞直接脱落种植生长,或血行腹膜转移所致,以胃癌、结直肠癌平日阑尾黠液瘤等肿瘤腹膜转移较为常见[5]。
胃癌初诊时约20%的患者已高腹膜转移,约50%的患者行根治术后出现腹膜车制多[6]。
结直肠癌初诊时有7%~15%的患者已高腹膜转移,4%~19%的患者根治术后出现腹膜转移,冥中T4期患者术后腹膜转移率高达20.0%~36.7%[7]。
腹膜假军占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 PMP)是由于分泌蒙古蛋白的肿瘤破裂致腹腔内大量黠蛋白性腹水积聚及再分布引起,约90%来源于阑尾,属低度恶性肿瘤[8]。
腹膜间皮瘤化疗方案
腹膜间皮瘤化疗方案引言腹膜间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是一种罕见但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恶性的肿瘤,起源于腹膜上皮细胞。
由于腹腔器官的近距离接触,腹膜间皮瘤往往呈现出局部浸润性生长和腹腔内多发性种植的特点,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目前,手术切除和化疗被认为是腹膜间皮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腹膜间皮瘤化疗方案,并探讨其疗效和副作用。
化疗方案药物选择腹膜间皮瘤化疗的常用药物包括顺铂(Cisplatin)和帕卡利尼(Pemetrexed)。
顺铂是一种常用的铂类化疗药物,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线药物之一。
帕卡利尼是一种抗代谢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但在腹膜间皮瘤的化疗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给药方案腹膜间皮瘤的化疗通常采用顺铂和帕卡利尼的联合方案。
常用的给药方案为:•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一次。
•帕卡利尼:500 mg/m2,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一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体表面积调整药物的剂量。
疗程数量腹膜间皮瘤化疗的疗程数量通常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和耐受性而定。
一般来说,推荐进行6-8个疗程的化疗。
然而,对于耐受性较差的患者,或者出现了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医生可能会酌情调整疗程数量。
联合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腹膜间皮瘤化疗可能会与手术切除或放疗联合进行。
联合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减少肿瘤的负荷和增强治疗效果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具体的联合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制定。
疗效和副作用疗效腹膜间皮瘤化疗的疗效因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化疗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然而,对于晚期腹膜间皮瘤患者,化疗的疗效较为有限,主要起到控制疾病进展的作用。
副作用腹膜间皮瘤化疗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皮疹、贫血、口腔溃疡等。
此外,化疗还可能对骨髓和肾脏等造成不良影响。
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方法
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方法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感染或炎症导致的一种疾病,通常由细菌引起。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性疗法。
抗生素治疗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要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通常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阿奇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治疗一般持续10-14天,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手术治疗是对于严重肠系膜淋巴结炎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的选择。
手术旨在清除感染灶,恢复肠系膜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手术可以通过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在手术治疗后,还需要进行术后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再次发生。
支持性疗法包括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等措施。
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情严重,患者常常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液体摄入和排出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营养支持方面可以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或口服营养补充剂,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对于患者来说,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食物和过度进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同时,还要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总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对于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合理休息,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另外,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环节,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复发。
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及病理分析
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及病理分析翟建春; 石安斌; 杨秋云; 方文亮; 吴继雄【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03【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肠系膜脂膜炎; CT检查; 病理; 鉴别【作者】翟建春; 石安斌; 杨秋云; 方文亮; 吴继雄【作者单位】中信惠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广东惠州 516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572.2肠系膜脂膜炎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好发于小肠系膜,以空肠系膜最为常见[1]。
病理表现为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纤维化及坏死,形成“假肿瘤肿块”,属于良性类瘤样病变[2]。
该病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外伤、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且血管炎、风湿病、肉芽肿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3]。
本文以我院收治肠系膜脂膜炎患者为例,总结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症状、CT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期提高该病临床确诊率,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23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及治疗确诊。
男13例、女10例。
年龄18~72岁,平均(53.4±9.9)岁。
病程5天~2年,平均(0.3±0.5)年。
2例伴肝硬化、2例发病前有冠心病史、3例有慢性胰腺炎史、3例有手术史。
发病前8例出现慢性腹胀、腹痛症状,4例发热,3例消瘦、纳差,其余无症状。
1.2 检查方法 9例患者采用CT平扫,14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
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n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扫描参数设置:电流210mA、电压120kV,螺距1,层厚5mm,间隔与重建层厚均为1mm。
标准模式重建,将获取薄层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
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300mgI/m1的欧乃派克100ml进行增强扫描,注射速率3.0~5.0ml/s,注射25~35s和60~70s后行动脉期与静脉期双期扫描。
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间质瘤的治疗方法间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它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对于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间质瘤的主要方式之一。
对于一些早期发现的间质瘤,尤其是良性的间质瘤,手术切除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可以避免肿瘤的继续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是,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深部位置或者周围器官血管神经密集的间质瘤,手术难度较大,患者术后的康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放疗是另一种常见的治疗间质瘤的方法。
通过高能放射线的照射,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放疗对于一些手术难度较大或者手术后残留肿瘤组织的患者来说,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同时,放疗也可以作为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化疗是通过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晚期或者转移性的间质瘤患者来说,化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进入患者的体内,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虽然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是在医生的精心调控下,化疗的副作用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设计和应用相应的靶向药物,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杀灭,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靶向治疗在一些晚期和难治性的间质瘤患者中显示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成为了治疗间质瘤的新希望。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手段正在不断涌现,如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等,它们为间质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重拾健康和希望。
在治疗间质瘤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和饮食的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营养,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和康复的加快。
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PPT课件
恶性危险度
低
< 5 cm 低 无到少有 < 5/50HPF 非浸润性 无
高
> 5 cm 高 较明显
> 5/50HPF 可侵犯临近结构 常有
注:HPF = 高倍镜视野,400 ×(高放大显微镜)
20
各危险度组的总体生存率
Estimated proportion surviving
1.0
Risk Groups
function)变异,它导致了c-kit蛋白结构的改变,反过 来引起了受体的非配体依赖性活化,不可调节的c-kit活 性被认为可产生不可控制的信号传导,从而导致细胞增 生加速和/或凋亡的减少,最终导致含有c-kit突变的细 胞产生了生存优势。
6
GIST中KIT的突变
KIT
PDGFRA
Overall mutation frequency: 87.2%
PET扫描:目前还没有被大多数医师接受
17
GIST定义:
发生于胃肠道的有c-kit/CD117阳性表达,并 常有CD34表达的间叶性(间质性或结蒂组织) 肿瘤,同时具有特异性的组织学特点。当胃肠肿 瘤的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与GIST一致时,ckit/CD117染色阳性可确定诊断。
﹡所有组织学和临床特点都应由一个有经验 的病理学家来评价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Kindblom等提出了卡哈尔细胞的概念 (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s)
1998年,在几乎所有GISTs中都发现了ckit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表达
2
卡哈尔细胞(ICCs)
胃肠道内的卡哈尔细胞(ICCs)在胃肠道肌 层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他们作为肌肉的 起搏系统来控制内脏运动,调节胃肠蠕动。 目前认为ICCs是GISTs起源的细胞类型。更 深入的研究表明ICCs与间质瘤细胞在免疫组 化及显微结构上有许多重要的相似之处,它 们都是CD117(+)及CD34(+)的细胞。由于 这些原因,GIST也偶尔称为胃肠起博细胞肿 瘤(GIPACT)。
治疗肠系膜脂膜炎最好的方法
治疗肠系膜脂膜炎最好的方法
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保守治疗。
1. 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此类药物可缓解炎症和疼痛。
常用的NSAIDs包括布洛芬、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等。
但是,应该注意,并非每个人都适合使用NSAIDs,特别是那些有胃肠道问题的患者。
- 免疫抑制剂:用于控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
例如,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
这些药物需要医生严密监控和合理调整剂量。
- 抗生素治疗:有时候,患者可能出现继发感染,医生可以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来治疗。
- 生物制剂:如生物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例如英夫利昔单抗、英仙类单抗等)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以减轻炎症反应。
2. 保守治疗:
- 调整饮食:建议患者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辛辣食物和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炎症反应和胃肠道不适。
- 休息和减压:保持良好的休息和减压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注重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肠系膜脂膜炎的症状。
治疗肠系膜脂膜炎的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最好的治疗方案应
与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和讨论。
总之,药物治疗和保守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和缓解症状。
2024肠系膜脂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024肠系膜脂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一、概述肠系膜脂膜炎(MP)是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Ju1a 在1924年首次描述其为"回缩,性肠系膜炎retracti1emesenteritis,Ogden等在1965年将其命名为肠系膜脂膜炎,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局部脂肪坏死和纤维化形成为典型特征,主要累及小肠系膜,空肠最为常见。
有研究称该病的发病率在0.16%~0.34%,男女比例约2~3:1,50岁以上多发,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厌食、腹胀、体重减轻等,肠梗阻较少见。
该病的其他命名包括Pfeiffer-Weber-Christian病、黄色肉芽肿性肠系膜炎、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收缩性肠系膜炎、硬化性肠系膜炎、脂肪硬化性肠系膜炎、脂肪瘤病和肠系膜脂肪肉芽肿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M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以独立发生,也可能与腹部手术或夕M 灯、胆结石、恶性肿瘤、血管疾病、肿块、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等有关。
1 .腹部夕M灯及手术:Mahafza等的一项研究纳入了4758例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病例,其中90例诊断为MP,其中的49%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该研究中,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MP患病率为9.2%(44/476),明显高于无腹盆部手术史患者的1.1%(46/4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提示其可能与腹盆部手术或创伤相关,可能存在的MP遗传易感者在经过腹盆部手术或创伤后,结缔组织的愈合及修复反应异常,进而可能导致肠系膜脂膜炎的发生。
2 .恶性肿瘤:MP与潜在的恶性肿瘤之间关系尚不清楚,目前很多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与MP之间有一定联系。
vanPutte-katier等对94例MP患者(48.9%合并恶性肿瘤)的五年随访研究显示,MP患者既往发生恶性肿瘤和/或并发恶性肿瘤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Scheer等对143例MP患者(74.8%合并恶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MP在恶性肿瘤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恶性肿瘤组。
间皮瘤治疗成功的案例
间皮瘤治疗成功的案例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通常发生在胸膜、腹膜或心包等处。
它的治疗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它的发病率较低,且对治疗的要求较高。
然而,我们最近成功治愈了一位患有间皮瘤的患者,这是一例非常成功的案例。
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他在体检时发现了胸腔积液,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被确诊为间皮瘤。
这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间皮瘤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癌症。
然而,我们的团队决心帮助这位患者战胜疾病,我们制定了一套全面的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通过这些检查,我们确认了肿瘤的类型、位置和分期,为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接下来,我们采用了多学科的治疗模式,由肿瘤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外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等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与治疗。
这种治疗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专业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面,我们采用了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是治疗间皮瘤的首选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彻底清除肿瘤组织,降低复发的风险。
术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化疗和放疗,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预防病情的恶化。
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经过数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
肿瘤的体积明显减小,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也逐渐恢复正常。
更重要的是,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治疗案例,也为间皮瘤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仅向医学界证明了间皮瘤是可以治愈的,也给其他患者带来了希望。
我们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能够战胜间皮瘤,重获健康和幸福。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为医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对广大患者有所启发,让他们不再害怕间皮瘤,勇敢面对疾病,相信医学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肠系膜间皮瘤的治疗方法
导语:肿瘤对于我们自身的危害非常大,良性肿瘤还比较好,如果演变为恶性肿瘤,治疗起来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很多人是因为恶性肿瘤的情况丢掉了性命
肿瘤对于我们自身的危害非常大,良性肿瘤还比较好,如果演变为恶性肿瘤,治疗起来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很多人是因为恶性肿瘤的情况丢掉了性命,而且最近肠系膜间皮瘤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成为我们很多人特别困扰的一种疾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肠系膜间皮瘤的治疗方法吧。
1治疗方法上,有姑息性治疗、外科治疗、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等,一般认为对于肿瘤相对局限的 I 期病人,主张做根治的胸膜肺切除术。
对于Ⅱ、Ⅲ、Ⅳ期病人,根治性手术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施行姑息性手术。
事实上,多数病人到疾病明确诊断时,已处于II 期以上。
迅速增长的胸水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呼吸困难,所以姑息性手术对于提高这些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以往采用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等消退胸水或促使胸膜粘连闭锁的方法常难以奏效。
我科采用胸腔镜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姑息性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胸腔镜手术可以彻底将胸水抽吸干净,并充分分离粘连,使肺复张,然后喷入消毒滑石粉,进行胸膜固定,控制胸水的产生,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2.手术治疗对病期属于Ⅰ期Ⅱ期的病例仍应首选或争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切除姑息切除术对瘤体较小病变较局限者应完整切除肿瘤及受累器官;如果病变较广泛应争取切除主要瘤体(姑息性切除术)对病变广泛严重已造成肠梗阻手术无法切除者可以考虑行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良性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的腹膜间皮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