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区域经济学(第三版)高洪深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结构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区域结构:各个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空间中所处的区位位置和其数量对比关系的总和。

5综合经济区: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系统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乡结合,拥有某些方面优势和一定经济发展实力,可以为实施更高一级总的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

6城市化: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

7核心区:指在全国或者区域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

8外围区: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水平低的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9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者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10区位单位:指布局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

(往年的考试不会超出这个界限)二、重点理论和考试的考点(只要记住,考试九十分以上没有任何问题)1、经济发张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理论(主要内容)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2、简述点辐射理论: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逐渐扩散到周边地区的一种辐射方式。

2023年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2023年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第三次一:名词解释1、指外贸活动中出品与进口的差额,即“外汇缺口=出口—进口”。

P161。

2、是一个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限度大小的概念。

一般都选用外贸依存度、外资总投资的比重这两个指标度量区域开放度。

3、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称大的断层。

有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在垄断地位的大型公司,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公司;二是从质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公司,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性或自然经济特性的中小公司。

P185。

4、是一个附着经济发展变化的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

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都与速度、效益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促进速度、提高效益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动。

P190。

5、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核心内容是:发展的可连续性,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公平性。

P200。

二:填空1、城市化。

P167。

2、人口规模,产业规模。

P167。

3、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及其基本特点,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的总水平,涉及区域已有的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全国地区分工的需要。

P194。

4、可连续发展观。

P199。

5、发展的可连续性,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公平性。

P200。

三:判断分析1、不对的。

应为“聚集效应”而不是“极化效应”。

具体参见P167和2、不对的。

大农业重要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详见P179。

3、对的。

具体参见P181。

4、不对的。

具体参见P203。

5、对的。

具体参见P215。

四:简答1、答题要点提醒:本题目重点在于考察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的理解。

第一要用有关区域经济理论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要说明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要说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对外开放的积极作用。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区域经济增长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3、核心区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投资环境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第三产业3、商品交换4、创新5、S形6、关联性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9、资本流量和流向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另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其中,-----------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ABCD2、BC3、A4、A5、D6、ABCD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规范政府职能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A目标驱动机制B 利益驱动机制C 市场调控机制D 宏观调控机制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C 南南合作D 东西合作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A科技进步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A最大的城市B 大城市C 中等城市D 小城市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 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7、A 8、AB 9、ABCD 10、A 11、ABC 12、ABCD7、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

区域经济学第六章课件(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第六章课件(高洪深)

第三,这才能取得发达地区的资金援助与技术转让。 第四,发展不具优势产业,将会失败。 3.落后国家与地区快速向上攀登的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
政治稳定
科学发展
高效政府
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16
关键术语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极化 效应 扩展效应 回程效应 思考题 1.阐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论点。 2.为什么说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3.处在较低发展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在扩展效应作 用下,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
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5
第二,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按顺序逐步 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 开来 。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 围的两种形式 : 局部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 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 大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 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
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13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处在高梯度上的域经济发展战略
不断创新
淘汰成熟 衰退产业
集中精英 加速创新
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14
二、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 1.对原先经济很发达,但没有能适应时代潮流、及时调整产 业结构的新地区,发展战略是通过大力创建新部门,改造 旧部门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 2.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 方针: (1)联邦政府与大公司向新英格兰地区划拨大量研究与发 展经费。 (2)帮助当地原有的纺织、制鞋、皮革等老部门中那些设 备与技术条件较好的企业转向生产高档产品。 (3)那些确实没有可能通过扶植、改造推出创新产品的传 统工业部门,则帮助它们关厂、转产或外迁。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
一、新区域经济观的基本内涵 1. 在国际经济领域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
大潮使得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兴起。
2. 21世纪新区域经济观的特点: ①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 ②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层次,丰富和修正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③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④系统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研究设立经济特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江阴市、太仓市、宜兴市、无锡市滨湖 区、锡山区、惠山区、吴江市、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高淳县、南京市江宁 区、浦口区、金坛市、常州市武进区、海安县、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溧 阳市 上海市:闵行区 浙江省:安吉县、义乌市、临安市、桐庐县、磐安县、开化县 北京市:密云县、延庆县 山东省: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中山市、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深圳市罗湖区 四川省:双流县、成都市温江区、郫县、蒲江县 安徽省:霍山县、绩溪县、宁国市 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市曲江新区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沈北新区、沈阳市苏家屯区、于洪区、棋盘山开发区 天津市:西青区 新 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
② 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罗列,如周起业、伊萨德。
③ 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如杜贝(V.Dubey)。
④ “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 策性科学”,尤其强调区域经济政策,如陈栋生主编的《区域 经济学》。
2020年10月23日星期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18

2.本书观点: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 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①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 ②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问题(自组织) 特点 ③研究区域经济的区际联系问题 ④强调了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区域差距等问题出现)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课件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课件

2024年4月4日星期四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
20
第四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特点
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概况
• 一个协商与合作机构,不具有指令职能,不搞机制化。
• 组织成员差异性极大,既有发达成员,又有发展中成员
• 内部围绕这一区域经济组织的性质,展开了一系列斗争。
二、APEC的创新及其特点
1.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2024年4月4日星期四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
24
3.
APEC的作用?
2024年4月4日星期四
促进了亚太地区成员 间的相互沟通,对亚 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
25
关键术语 国际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思考题
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2.欧盟要走向政治联盟需要哪些条件? 3.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是什么?说明商品贸易规则有哪些条 款? 4.阐述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2024年4月4日星期四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
2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1.定义: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
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 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 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 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
23
三、APEC发展的特点 (1)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的形势下成立; (2)发展中制定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明确目的;
(3)采取了特殊的合作方式,即“APEC模式”。 四、APEC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 问题:部门提前自由化失败、经济技术合作进展缓慢、对亚

区域经济名词解释及简答(完整版)

区域经济名词解释及简答(完整版)

名词解释1.区域: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开发:一般指对具有某种或某几种资源的区域进行的开发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属于区域发展早期阶段的过程。

3.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4.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是关于企业合理选址的理论,即通过对运输成本、工资成本和集聚效益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计算,选择产品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厂理想区位的理论方法。

5.人力资源的概念: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一般来讲,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范围内的人力资源,但有时也指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

6.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产出的增长。

7.经济发展又称经济进步,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过程。

8.极化效应: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对外围地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将外围地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聚集到中心,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9.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通过其产品、资本、人才、信息的活动将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周围地区,从而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10.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其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11.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各产业的组成状态和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生产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12.资源结构:所谓资源结构,就是指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特效版)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特效版)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
1.经济 发展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 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 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 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 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 高。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0
第三节 区域经济
①均质区域
即某区域内各 变量一致性最 大,区际分异 最大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②极化区域
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 的异质连续地域,其 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 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 而相互依存。
③计划区域
是指实际存在的管 理区域,它为一定 的管理目的而创造, 是政府计划、政策 的实施地区。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供应。 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
净收入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1
第一节 区位概念
四、区位决策
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 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 位。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2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1
第三节 区域经济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2
第三节 区域经济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 度也不同; 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 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丰 富得多; ④经济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人均产出和人均生活水平的差距 日益扩大,并呈上升趋势。

(完整版)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完整版)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

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

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2、区位论: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

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课后答案1、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请分别论述。

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就是古典的区位论。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

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

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2、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

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并不是针对某一区域经济问题的,然而他所提出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思想对当时各国采取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影响很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有哪些特点?(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3)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4)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2、区位论: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课后答案1、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请分别论述;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就是古典的区位论;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2、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并不是针对某一区域经济问题的,然而他所提出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思想对当时各国采取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影响很大;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有哪些特点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3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4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4.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1新区域经济观就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2新区域经济观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种结构;3新区域经济观强调了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问题;4新区域经济观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和如何组织区域经济联系;5新区域经济观强调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1、涓滴效应: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2、区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空间形式,决定区域生产专业化、区际联系的性质和规模,各个区域内部的部门比例和一国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动态变化;3、区位:厂商经营生产活动的位置;名词解释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2、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4、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课后答案1.经济区位的含义是什么在经济空间系统中,区位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在一定的经济系统中,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性、资源空间布局的非均匀性和分工与交易的地域性等特征,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市场约束、成本约束、资源约束、技术约束,从而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区位更多地强调由地理坐标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在区域经济学中,为了具体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2、经济区域和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区别: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具有如下特点:①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 ②不能无限划分; ③不是固定不变的;④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2联系:区域经济建立在经济区域的基础上,有了经济区域的存在才有区域经济可言;而一个经济区域的区域经济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反映了经济区域的发展情况;3、研究区域经济的意义是什么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如下:1二次世界大战后, 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展的“二元性”;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研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4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度也不同; 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丰富得多;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迈入世界性经济增长的进程和国家的实力;4、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内容1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2比较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他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在单一生产要素上的差异,从理论上证明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和贸易的互利性,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3要素禀赋论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4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按赫—俄理论,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越来越少,而南北国家之间的贸易将扩大;然而事实恰恰不然,这现象暴露了赫—俄理论的局限性,从而也推动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人力资本论、技术要素论、产品周期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2大国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规律—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1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差异是均衡机制失灵的表现,而这种失灵主要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妨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瓶颈;2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A、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957年,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概念和“二元空间结构”理论,认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性,主要是区际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和利润率都是大致相同的,而且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B、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以梯度来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区域可被分为低梯度区域和高梯度区域;高梯度区域的产业主要由处于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C、增长极理论罗德温首次提出增长极的空间含义;布代维尔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且包含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赫希曼,指出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影响:“极化效应”polarized effect和“涓滴效应”trickling-down effect;卡尔多1970年提出“相对有效工资”概念,即货币工资与生产率增长率的比例;3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1965年,威廉逊发现,经济增长中区域间不平衡程度的变化呈倒U形,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间经济发展趋同;1991年又指出,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非一贯如此;3经济增长理论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劳动、资本、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扩展名词解释扩展习题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2、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GDP的增加;1、根据埃德加M胡佛的理论,经济区位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以下因素:1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2地区性需求: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3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4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2、简述经济区域的特征;经济区域是一个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1非平衡性:子系统及其单元的功能、作用不是均匀的;2非线性:各子系统的增长不成比例、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加性和与之相关的放大作用; 3开放性:从外部环境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又向外界耗散物质、能量,并传递信息;且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封闭的;3、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1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稳定的增长;2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3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4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5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6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7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8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4、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异处是什么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其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略了其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名词解释1、国际区域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的并且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2、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3、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ies,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4、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南亚国家联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英文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课后答案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是什么1类型1特惠关税区:只课征远低于对第三国所课征的关税;2自由贸易区:取消了各国之间的贸易限制;3关税同盟:统一的外贸税率和实行共同的外贸政策;4共同市场: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5经济同盟:货币、财政等政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协调;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在贸易、货币、财政等政策上完全一致;2特点第一,具有较大影响力;第二,覆盖面趋于重叠;第三,经历的时间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2、欧盟要走向政治联盟需要哪些条件欧盟走向政治联盟需要以下四个条件:1各国需要有共同的外交政策;2各国需要有共同的防务政策;3各国需要有共同的社会政策;4需要进一步扩大欧共体超国家机构的权力;3、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是什么说明商品贸易规则有哪些条款1宗旨: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对知识产权提供适当的保护,建立执行协定、解决争端的有效程序,以及促进三边的、地区的和多边合作;2商品贸易规则的条款:1国民待遇:遵循关贸总协定国民待遇的基本原则;2市场准入:配额、许可证以及商品交易需遵循的进出口价格条件的规则;3取消关税:对根据原产地规则被视为北美的商品,逐步取消所有关税;4对进口和出口的限制:三国将取消数量上的禁止和限制;5退税:对以后向协定另一成员国出口的商品在生产时使用的材料规定了退税或免税方案的规则;6海关手续费:三国同意不再设置新的诸如美国的商品加工费和墨西哥的海关手续费之类的收费;4、阐述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创新动力:1大多数成员普遍实行了加工贸易立国或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2APEC特殊的成员构成和经济政策和经济利益的多样性,不允许其实行封闭的政策;3任何一个地区内部运行法则都必须与WTO的原则相协调;扩展名词解释特惠关税区:只课征远低于对第三国所课征的关税的经济共同体;2、自由贸易区:取消了各国之间的贸易限制的经济共同体;3、关税同盟:统一的外贸税率和实行共同的外贸政策的经济共同体;4,共同市场: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的经济共同体;5、经济同盟:货币、财政等政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协调的经济共同体;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在贸易、货币、财政等政策上完全一致;扩展习题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目的是什么1概念: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2目的:通过区域经济组织,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更有效地利用成员国的资源,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什么作用1积极作用第一,有利于内部贸易发展;第二,有利于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2消极作用第一,形成区域化组织间竞争加剧;第二,形成对外壁垒,导致国际竞争加剧;3、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同时并存的两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1对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经济利益的独享性和排他性;2统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济自由度的增强,意味着世界经济整体变得更为自由与开放;4、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1APEC原则框架创新其中“全面性”、“维持现状”、“同时启动”、“持续进程与不同的时间表”、“灵活性”等体现了APEC适应各成员的差异性 ;2APEC协商机制创新第一层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层次,APEC部长级会议;第三层次,APEC高官会,为APEC的常设机构;第四层次,各委员会和工作组,负责具体领域工作;3APEC推进方式创新:开放性、灵活性和渐进性,在自愿与协调的基础上推进APEC进程; 4APEC运作机制创新1协调的时间框架已经机制化 ;2每年的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由成员轮流担任东道主;3APEC东道主对APEC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内容影响较大;5APEC活动内容创新包括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6APEC自由化体系创新加强各成员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信、能源和交通;国家区域经济名词解释1、综合经济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可以为实现更高级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2、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3、城市经济:城市经济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4、科技工业园区:将工业产业与科技活动结合,集聚在一起,形成的一某一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区;课后答案1.论述国内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原则:1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则;2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的原则;4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5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则;6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7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的原则;2、.分别阐述经济特区的基本类型;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与贸易;2工业型的经济特区:吸收国外资金与技术在区内投资设厂;3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外可在区内从事贸易活动,也可从事投资生产等工业方面的活动; 4科技型的经济特区:吸引国内外企业到区内投资设厂,集中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及其产品;5金融型的经济特区:在国际资本融通的税率、管制、保密和服务等方面提供比区外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条件;6旅游型的经济特区:通过在区内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喜迎国内外投资者前来进行旅游方面的投资;7综合型的经济特区:兼有前面几种经济特区的特点和功能 ,如巴西马瑞斯自由贸易区和我国已设立的五个经济特区;3、为什么说乘数是城市基础模型的核心概念1乘数是指基础部门规模增长所带来的城市经济规模呈倍数的增长;如果乘数是5,那么基础部门规模增加一倍,会引起城市整体经济规模增加五倍;可见乘数可以在基础部门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整个城市经济的规模;2另外,在实际城市经济增长中,乘数是变化的;随着城市经济的增长,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将导致地方那个的扩大,以前需要进口的产品和劳务改由城市内部的非基础部门生产;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增长,乘数会变大;所以说,乘数ichengshi基础模型的核心概念;4、论述科技工业园区的互动机制;雄厚的科技资源,不断壮大的创新企业群体和政府的有效协调管理是保证科技工业园区健康、稳定、高速发展的三大要素;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各类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金融、法律、信息、技术、商贸、管理等各类中介机构之间建立起来的密切联系与互动关系,构成了国家创新科技园区网络化区域创新体系及其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实现国家创新科技园区战略目标的保证;工业园区的哥哥因素之间起到了互动互持的作用,必然会互相影响壮大,最终达到共同的目标,促进整个园区经济的发展;互动机制是工业园区的形成机制之一;同时,它是工业园区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形成机制;名词解释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2、概念与内涵: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概念的辩证法是指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内涵是指某一逻辑术语所包含的性质或一组性质,这种性质是用概念表达的,或包含在概念中,或对于所指的事物的概念是主要的;3、经济学解释:对于某一种现实的现象用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释;4、经济效应:某一现象的发生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变化;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研究不同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特点、产业分布情况等,帮助理解不同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与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企业为什么选择特定地理区域进行投资和生产活动,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比较优势,帮助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指导。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地理区域的经济增长机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和体制条件。

•区域间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合作:研究不同地理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分析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机制和模式,推动区域间经济融合发展。

•区域政策与规划:分析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帮助指导区域经济的长远规划和政策调整。

2. 请简单描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主要类型。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描述和解释实际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帮助理解经济活动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具体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地理区域或企业的实践案例,了解其特点、经验和成功因素。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访谈、观察和调查,收集和整理具体地理区域的经济数据和信息。

•文献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总结和归纳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数学和统计模型来分析和预测经济现象和行为的规律性。

具体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大量的经济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导。

•数量模型:通过建立和运行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地理区域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

•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经济理论模型和数据回归分析来检验和验证经济假设和关系。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相互补充和支持,可以综合运用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区域经济学第五版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第五版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第五版高洪深一、引言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以地理区域划分为单位的经济活动。

本文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第五版高洪深》一书中所阐述的内容,探讨区域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性。

二、区域经济学的概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理区域内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等经济现象。

区域经济学通过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等问题。

《区域经济学第五版高洪深》对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其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区域经济学第五版高洪深》系统介绍了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其中包括博弈论、空间计量经济学、新古典区域经济学等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为研究区域经济提供了框架和方法,帮助分析者更好地理解区域差异、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

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研究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规律的重要方面。

《区域经济学第五版高洪深》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和演变趋势。

其中包括中心-辐射模式、集聚模式、连锁模式等多种模式,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五、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区域经济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区域经济学第五版高洪深》详细探讨了城市化进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分析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同时,还对城市化如何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提出了相关建议。

六、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是指各级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和协调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区域经济学第五版高洪深》全面介绍了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旨在为政府决策者和地方管理者提供参考。

同时,本书还对国际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和政策经验进行了比较,有助于深化跨国区域经济合作。

七、结论《区域经济学第五版高洪深》为研究者、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本书通过对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对于加深对区域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区域经济名词解释及简答(完整版)

(完整版)区域经济名词解释及简答(完整版)

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区域经济运行特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协调,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指的是产业、消费者、公共设施的区位选择。经济活
区域决策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
2)区域分工的形式是区域专业化生产;
3)区域分工利益必须通过区际贸易来实现;
4)区域分工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组织方式。
简述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客观基础
1)自然与历史基础的区域差异
2)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3)生产力扩张和规模经济跨区域发展的要求
4)减少地区冲突的要求
5)技术创新趋于高级化、综合化的要求
也就是选择何种路径的问题,二是所选路径的支持系统,也
简述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
2)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具体表现在自我强化,选择职业和积极劳动等方面。
3)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从个体看,有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之分;从社
4)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人类能够创造和使用工具,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居区和具有一定层级地域的经
城市化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与其总人口的比值。
城市化速度,是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速度,通常用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的百
资源型地区,是指依托当地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地区,
区域经济政策,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区域经济发展所
城市化: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

区域经济学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绪论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答: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区域”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经济发展和空间差异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规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学科。

区域经济学因此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2、区域经济学发展的特点有哪些?答:“区域”尺度上的积极发展问题有许多特点:①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系统,它不仅涉及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区域的管理、政府的效率等。

②区域经济除了是一个产业系统以外,还是一个地域系统,是一个由区域内具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地理单元,如城镇、乡村和道路,和由具有不同产业分工的地理单元,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运输枢纽等构成的地理空间。

③因为区域经济是一个产业系统和地域系统,所以它必然与区域的地理条件、地理环境发生必然的关系,区域的气候、地形、矿物资源、地表植被、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④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条件、水平、产业结构、发展障碍和发展道路等许多方面差异是必然的。

⑤区域经济由于是一个小于国民经济的尺度系统,所以它不可能具有国民经济的全部功能和内容。

3、我国地方经济现象有哪些?答:①历史上中原的政治经济重心从西(渭河流域)向东(洛阳、开封等)的转移,和从北方向南方的转移,都与地方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格局变换有关。

②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仍然发育了明显的地方经济。

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使我国中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得以发展,彻底改变了那里的传统产业面貌,初步形成了这些省份的工业体系。

④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各种地方经济现象层出不穷的时期。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地方经济现象?答:①地方经济的发展现象。

②地方经济的差异现象,表现为水平的差异和垂直的差异两个方面。

③地方经济的地方经济竞争现象。

④地方经济的地方联合现象。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2.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与人均收入增加率之间的比值。

3.产权: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4.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

5.产业布局政策:指调节生产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配置政策。

6.产业布局指向:是指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

7.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8.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9.产业组织政策:指调控一个产业内的资源配置结构的政策,解决规模经济与竞争资产的矛盾。

10.垂直区域经济合作:垂直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比如制造业企业与初级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

11.城市成长力系数:城市成长力系数是学者用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标。

12.城市的“三生功能”:即:(1)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存和发展;(2)确保城市生产和流通的运行;(3)努力从生态失衡走向生态平衡。

13.城市的“三元结构”:即:(1)满足和组织社区生活的城市社会结构;(2)满足和促进社区生产和流通的城市经济结构;(3)满足和维持社区生态平衡的城市空间结构。

14.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表现。

15.城市化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域经济学答案[1]

区域经济学答案[1]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经济区域: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仲担负一定职能、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经济增长:通常指一定时期内区域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加,确切地说是在提高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前提下区域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全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人们称这种由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集聚效应是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趋向于集聚的作用力及其作用的结果。

扩散效应是指促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由地理空间上的过度集聚转而趋向分散分布的作用力及其作用的结果,以及促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主动地而非消极被动地避免聚集不经济现象的作用力及其作用的结果。

前向效益与后向效应:前向效应是指对上游产业的劳动效应,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需求将带动传统商品等一系列上游产业的发展。

后向效应是指对下游产业的推力效应,老年产业的形成将为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旅游、娱乐、老年福利设施、住宅、社区服务业等多种行业、产业带来多种发展机遇。

经济区划: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按照既定的区划原则、指标和标准,正确地识别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并把它们的空间边界划分出来:二是着重对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经济现状与潜力进行分析,找出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依据全国或上一级经济区发展的总要求、宗战略,对各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与演变等进行战略性谋划,提出相应的对策。

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区域差异表示区域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多方面差别,如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条件、经济总量和结构、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差别。

区域优势是指一个区域客观存在的比较有利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区域经济运行所形成的具有跨区域意义的经济门。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区域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增长:一地区商品和劳务的增长2、“垂直型”分工:某地区的产业结构以生产最终制成品的某一中间产品为中心,以另外地区一个或多个最终制成品为核心建立自己的以互补、依附为主要功能的产业结构体系3、人力资本:对劳动力进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培训)、继续教育等的支出(直接成本)和为受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收入(间接成本)等价值在劳动力身上的凝固4、城乡边缘区: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以城市和乡村土地的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典型特征,人口和社会特征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一个独特地域5、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6、创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或是指生产函数发生了变化7、集聚经济:也称外部经济,是指将那些在生产上或分配上有密切联系的,或是在布局上有着相同指向的产业,按一定的比例,成团地布局在一起,形成一个地区生产综合体;在综合体中,每个企业都因与其他关联企业接近而改善了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从中受益;简言之,就是指一批企业因彼此位于附近,而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或费用减少8、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够接受的农业9、区域: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10、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区域产业系统的各个产业中,其中有一个或几个产业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的产业11、区域经济政策:政府为引导和干预区域经济活动、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制定和实施的旨在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法令、条例、措施12、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概括了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和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论13、潜导产业:当时并不是很重要,作用还不很大,但是发展潜力比较大,或者是代表将来产业发展方向,前景比较好,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上升为主导产业的产业14、专业化: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的不同职能的操作的种类;或者说,将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不同职能的操作上15、核心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区域社会组织子系统,它对外围区行使各种各样的职能,产生紧密的联系,核心区的扩散效应成为地域结构变化的主导力量16、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17、进入壁垒:该产业内原有的企业对现实的、潜在的新对手而言在技术垄断、资源垄断以及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具有强烈偏好等方面具有优势,使得其他企业难以进入该企业18、间接的经济性: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为生产方式的其他创新提供了条件,而对这些生产方式创新的采用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或生产资源的节约19、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个区域从本区域实际出发,准确把握自身在区域分工中的定位,合理确定和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收益分配合理、发展差距适度、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错位发展的状态20、增长极:创新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主导产业中,而这种主导产业是在城市中一组扩张并诱导其控制地区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产业,主导产业群所在的城市就是增长极;通过对生产的前后向联系,把本身增长势头传递给其他部门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

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

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2、区位论: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

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课后答案1、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请分别论述。

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就是古典的区位论。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

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

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2、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

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并不是针对某一区域经济问题的,然而他所提出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思想对当时各国采取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影响很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有哪些特点?(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3)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4)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

4.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1)新区域经济观就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2)新区域经济观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3)新区域经济观强调了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问题。

(4)新区域经济观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和如何组织区域经济联系。

(5)新区域经济观强调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

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1、涓滴效应: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

2、区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空间形式,决定区域生产专业化、区际联系的性质和规模,各个区域内部的部门比例和一国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动态变化。

3、区位:厂商经营生产活动的位置。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4、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课后答案1.经济区位的含义是什么?在经济空间系统中,区位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在一定的经济系统中,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性、资源空间布局的非均匀性和分工与交易的地域性等特征,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市场约束、成本约束、资源约束、技术约束,从而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

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区位更多地强调由地理坐标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在区域经济学中,为了具体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2、经济区域和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区别: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具有如下特点:①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 ②不能无限划分; ③不是固定不变的;④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

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2)联系:区域经济建立在经济区域的基础上,有了经济区域的存在才有区域经济可言。

而一个经济区域的区域经济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反映了经济区域的发展情况。

3、研究区域经济的意义是什么?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如下:(1)二次世界大战后, 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展的“二元性”。

(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研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4)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度也不同; 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丰富得多。

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迈入世界性经济增长的进程和国家的实力。

4、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内容?(1)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

2)比较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他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在单一生产要素上的差异,从理论上证明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和贸易的互利性,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

3)要素禀赋论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

4)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按赫—俄理论,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越来越少,而南北国家之间的贸易将扩大。

然而事实恰恰不然,这现象暴露了赫—俄理论的局限性,从而也推动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人力资本论、技术要素论、产品周期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2)大国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规律—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1)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差异是均衡机制失灵的表现,而这种失灵主要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妨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瓶颈。

2)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A、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957年,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概念和“二元空间结构”理论,认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性,主要是区际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和利润率都是大致相同的,而且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B、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以梯度来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区域可被分为低梯度区域和高梯度区域。

高梯度区域的产业主要由处于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

C、增长极理论罗德温(L.Rodwin)首次提出增长极的空间含义。

布代维尔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且包含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指出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影响:“极化效应”(polarized effect)和“涓滴效应”(trickling-down effect)。

卡尔多(N.Kaldor)1970年提出“相对有效工资”概念,即货币工资与生产率增长率的比例。

3)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1965年,威廉逊发现,经济增长中区域间不平衡程度的变化呈倒U形,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间经济发展趋同。

1991年又指出,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非一贯如此。

(3)经济增长理论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劳动、资本、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等。

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扩展名词解释扩展习题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2、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GDP的增加。

1、根据埃德加•M•胡佛的理论,经济区位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以下因素:(1)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

(2)地区性需求: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

(3)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

(4)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

2、简述经济区域的特征。

经济区域是一个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

(1)非平衡性:子系统及其单元的功能、作用不是均匀的。

(2)非线性:各子系统的增长不成比例、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加性和与之相关的放大作用。

(3)开放性:从外部环境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又向外界耗散物质、能量,并传递信息;且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封闭的。

3、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1)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稳定的增长。

(2)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

(3)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

(4)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

(5)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

(6)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7)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